第一章北宋诗文
- 格式:ppt
- 大小:593.00 KB
- 文档页数:114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北宋初期诗歌的三大流派一、白体诗:1、徐铉(916—991)(xuàn):《宋史徐铉传》云:“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不喜释氏而好神怪,有以此献者,所求必如其请。
铉精小学,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隶书亦工。
尝受诏与句(gōu)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1)徐铉的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他把这种情愫写得很淡,语言也是清淡自然的,少有生涩的地方。
如《登甘露寺北望》: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扬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相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又如《九日落星山登高》:秋暮天髙稻穟成落星山上㑹諸賓黄花汎酒依流俗白髪滿頭思古人巖影晚看雲出岫湖光近見客垂綸風烟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2)有若干首《柳枝辞》一类的拟民歌,虽不像民歌那样朴素俚俗,语言还是通畅浅易的。
如: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荫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3)诗精致细巧,对声律、字句和意象的选择,都比较讲究。
例如:《和明道人宿山寺》:聞道經行處山前與水陽磬聲深小院燈影迥髙房落宿依樓角歸雲擁殿廊羡師閒未得早起逐班行。
《临石步港》:碕岸隨縈帶微風起細漣緑陰三月後倒影亂峰前吹浪游鱗小黏苔碎石圓㑹將腰下組換取釣魚船。
《寄从兄宪兼示二弟》:别路呉將楚離憂弟與兄斷雲驚晚吹秋色滿孤城逺信鴻初下遙鄉月共明一枝棲未穩迴首望神京。
2、王禹偁:(1)作者介绍:《蔡宽夫诗话》说,宋初“士大夫皆宗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在宋初学白居易诗风的诗人群中,最重要而且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当过翰林学士,三任知制诰,又三次受黜外放,晚年曾任黄州地方官,故又称“王黄州”。
有《小畜集》。
(2)作品创作:①社会诗篇:★出于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良知,王禹偁写下了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提倡古文、反对骈俪一.王禹偁(954-1001)“咸通以来,诗文不竞。
革弊复古,宜其有闻。
”(《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二.柳开(948-1001)“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
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柳开《应责》)“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
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
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
”(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三.穆修(979-1032)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
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
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送罗寿可诗序》)一.白体诗人“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967-1028)最为有名。
古代文学史第五编宋代文学重点内容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第一节宋初文坛和宋初三体1.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白体”: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闲适诗,态度:旷达知足,形式:模仿元白互相唱和的近体诗)以希冀“颂美时政”,代表人物王禹偁、李昉;(2)“晚唐体”:推崇与模仿贾岛、姚合诗作,代表人林逋、九僧、魏野、潘阆、寇准。
·诗歌审美类型:清冷、荒凉、悲凄、闲逸、脱俗等,是对当时流行于诗坛的白体的疏离与变革,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西昆体”:诗歌题材上学习李商隐的咏史诗、咏物诗、无题诗(多用典、心思深隐、讲究辞藻华美和色调渲染),代表人杨亿、钱惟演、刘筠。
·因唱和结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收入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7人作品,影响极大,后刘颁《中山诗话》称之为“西昆体”。
·艺术特征:文字华美、对仗工稳、用事深密、风格整饬典丽。
·缺点:①题材狭隘,缺乏时代气息②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2.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诗人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典故。
(2)作诗强调诗句的对偶、押韵以及市局的语言色彩(3)追求诗歌雍容典赡、炼词工整的诗歌风格。
第二节王禹偁1.王禹偁(1)字元之,一生坎坷,诗文多反映其命运多舛的人生遭遇及不屈的生命抗争。
代表作:《待漏院记》《唐河店妪传》(2)文学主张:①文以传道②强调情感和生活遭遇在创作中的作用③吸取骈文整齐、声韵之美。
(3)文学创作:与其他白体诗人不同,王禹偁不但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而且学习白的讽喻诗。
此外,王也研究杜甫和李白的诗篇。
他的古文开创了平易自然的文风,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1.欧阳修(1)号醉翁,晚年六一居士,兼名臣、文人两重身份。
(2)文学思想:“道不远人”、“道盛文至”,即主张文道并重。
(3)诗歌的独特表现方式:①散文布局②复调式结构(4)平易流畅的诗歌艺术风格。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王禹偁在促进宋初诗风和文风的变革中所起的作用.一:王禹偁兼善各种文体。
二:在文的方面,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三:文章多有现实政治内容和鲜明的思想倾向。
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愈柳宗元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2:西昆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杨亿是宋初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西昆体的主要特征:讲究修辞,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
杨亿是宋初西昆体的代表作家:一:作诗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
二: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3:晚唐体的特征: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特点是,清逸隐幽。
4:晏殊词的创作特征;词风-风流闲雅,温润秀洁;明净雅致的语言,深刻而纤细的内心体验,曲折精巧的构思,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
精美圆熟的艺术表现,雅致含蓄的倾向,展现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
直接影响同代的欧阳修晏几道等人。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1: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所起的作用?一:欧文学韩愈而能自出变化,摒弃韩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二:散文的佳处,婉转曲折,富有情感。
三:利用政治手段,排抑太学体,是宋代古文创作克服了浮糜文风的同时,形成一种平易自然,流畅条达的成熟风格,确立了散体文的正宗地位。
2:欧阳修诗歌的创作特征。
一:以文为诗,具有散文化倾向。
二:重气格。
取材广泛,命题新颖,以议论为诗的诗风。
三:一方面诗体整体凝练,另一方面,诗体形式具有弹性,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3:欧阳修词的创作特征。
一:思深辞丽,欧阳修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
如《踏莎行》二:温润秀杰。
如《朝中措》4:梅尧臣诗歌的创作特征。
一:题材广泛,取材个人化,生活化,所碎化的倾向。
二:梅诗具有平淡的风格。
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北宋初期的文学基本上处于沿袭唐五代文风的过渡阶段,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柳开等人倡导和写作的古文,王禹偁革新诗风和文风,杨亿等人的西昆体风靡一时,晏殊的令词创作等,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起过作用,为宋代文学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作了铺垫。
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丽声偶之辞,妍华而不免肤浅,未能自出新意。
因此,柳开、穆修等人的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了。
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开了头。
在诗和文两个方面都有较为突出的创作实绩,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变革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柳开,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
他是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王禹偁(954—1001),宋初有名的直臣,因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今存《小畜集》30卷。
在宋初作家里,王禹偁是成就较大的一位,他在诗和文两个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
主要诗人有李昉、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