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杀性巴氏杆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研究高家登;扎西达瓦;曲久;强巴贡桑【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目前防制巴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强毒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免疫效果不理想,有关巴氏杆菌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致病性等进行综合阐述.【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年(卷),期】2017(013)009【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原;流行病学【作者】高家登;扎西达瓦;曲久;强巴贡桑【作者单位】西藏那曲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 852000;西藏那曲县农牧业科学技术服务站 852000;西藏那曲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 852000;西藏那曲地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 852000【正文语种】中文多杀性巴氏杆菌 (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一种较常见的病原菌,主要使动物发生的疾病有牛出血性败血症、犊牛肺炎、禽霍乱、猪肺疫等多种疾病,给世界的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有些情况下人也可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1]。
Pasteur最早于1878~1879年发现并描述了牛、禽霍乱以及其他动物的出血性败血症,后人为了纪念巴斯德做出的贡献,将此菌命名为巴斯德杆菌[2]。
目前,国内、外学者有两种公认的血清学鉴定分类方法。
一种是Carter于1984年提出的按血清学标准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型,随着后来的不断发展,将该菌分为A、B、D、E和F 5个荚膜血清群[3]。
另一种是Heddleston,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热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1、2……16等16个血清型[4]。
1998年Brickell等报道牛发生的出血性败血症的血清型为B型[5]。
宠物人兽共患病巴氏杆菌病的诊治要点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疾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Multoeida,Pm)最早是由Pasteur于1878—1879年发现,是畜、禽、野生动物及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共患性病原。
动物巴氏杆菌病的急性型常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所以过去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慢性型常表现为皮下结缔组织、关节及各脏器的化脓性病灶,并多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
包括引起各类家禽的禽霍乱,特别是鸡、火鸡、鸭和鹅以及引起猪的肺疫、牛出血型败血症等。
巴氏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间可相互传染。
一、病原(一)分类地位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中最重要的致病菌。
巴氏杆菌科包括巴氏杆菌属、嗜血杆菌属和放线杆菌属等。
在过去曾经按感染动物的名称,将本菌分别称为牛、羊、猪、禽、马、兔、犬巴氏杆菌,后统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伯吉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共列有3个亚种,即多杀亚种(P.multocidasubsp.multocida)、败血亚种(P.multocidasubsp.septica)及杀禽亚种(P.multocidasubsp.gallicida)。
(二)形态学及基本特征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一种两端钝圆的球杆状或短杆状菌,多散在、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新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
革兰氏染色阴性。
用碱性美蓝着染血片或脏器涂片呈两极浓染,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
(三)培养特性需氧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
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最适培养温度为37℃,pH7.2~7.4。
血液琼脂上呈灰白、湿润而黏稠的露珠状小菌落,无溶血现象。
急性死亡动物病料培养菌落光滑、圆整,半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折射光线下观察,菌落显示荧光。
根据菌落有无荧光及荧光色彩,本菌可分3型,即蓝色荧光型(Fg)、橘红色荧光型(Fo)和无荧光型(Nf);Fg型菌对猪等畜类有强大毒力,对禽类毒力较弱;Fo型菌对禽类有强大毒力,对畜类毒力较弱;Nf型菌对畜禽毒力均很弱。
“实验动物医学”课程论文兔的多杀性巴斯德杆菌病姓名:冯春学号:81080526院系:畜牧兽医学院专业:动物医学2011.6.10兔的多杀性巴斯德杆菌病冯春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成对存在。
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许多血清型菌株有荚膜,用美蓝、瑞氏染色均可着色。
关键词:兔,巴斯德杆菌,败血症,检测,鉴定The rabbit'sPasterullamultocidadiseaseFengchunAbstract:Pasteurellamultocida as a short oval bacillus, a small number of nearly spherical, no flagella and can not exercise, do not form spores; Gram-negative, mostly single or in pairs exist. In tissue, blood and new culture of bacteria isolated showed a bipolar color, there are many strains of capsular serotype, with blue, Wright stain can be colored.Key words: rabbit,Pasterullamultocida,ichorrhemia,detection,identify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的短小杆菌,少数近于球形,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单个或成对存在。
在组织、血液和新分离培养物中的菌体呈明显的两极着色,许多血清型菌株有荚膜,用美蓝、瑞氏染色均可着色。
多杀巴斯德杆菌病(pasteurellamultocida),广泛存在于许多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6期动物科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未知型的分离鉴定及防治汪阳1马艳荣2仲荣3金映红4李威2薛晶4汪萍4陈古丽4颜成旭2马丽梅2夏俊4*(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3阿勒泰地区畜牧工作站,新疆阿勒泰836500;4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动物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以病死牛病变肺脏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确定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分离菌株的小鼠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
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未知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硫酸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最小致死量为1.2×108CFU/mL。
关键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鉴定;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6-0176-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6.04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Unknown Type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in Cattle WANG Yang1MA Yanrong2ZHONG Rong3JIN Yinghong4LI Wei2XUE Jing4WANG Ping4CHEN Guli4YAN Chengxu2MA Limei2XIA Jun4*(1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830000;2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Urumqi Xinjiang830000;3Altay Prefecture Animal Husbandry Workstation,Altay Xinjiang836500;4Institute of Veterinary Medicine,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Animal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Center,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Science),Urumqi Xinjiang830000)Abstract In this paper,diseased lung tissue of dead cattl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erotype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isolated strain was determined by Gram′s stain and PCR identification,and then pathogenicity test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of the isolated strain were carried out in mi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solated strain was Pasteurella multocida of unknown type,which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amikacin sulfate,levofloxacin,gentamycin sulfate and ciprofloxacin lactate.The minimum lethal dose of Pasteurella multocida in mice was1.2×108CFU/mL.Keywords cattle;Pasteurella multocida;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control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科技援疆计划)(2021E02032);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项目(ZYYD2022B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新疆畜禽疫病防控体系质量提升工程”(20222733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项目(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牛羊幼畜群发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22196128)。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症状及防治,白兔详细了解宠物兔巴氏杆菌病白兔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即30%~70%的健康家兔的鼻腔粘膜和扁桃体内带有这种病菌,平时不发病,当条件恶化时或家兔的抵抗力下降时发病。
病因气温突然变化,忽高忽低;兔舍空气污浊、潮湿,通风不良;兔群拥挤,长途运输;饲料质量差,饲养管理不当;其他疾病或任何应激,均可导致家兔的抗病力下降,病菌大量繁殖并毒力增强,引起发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节多发,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主要类型鼻炎型:患兔鼻腔里流出鼻液,起初呈浆液性,以后逐渐变为粘液性以至脓性。
患兔常打喷嚏、咳嗽,用前爪挠抓鼻孔。
时间较长时,鼻液变得更加浓稠,形成结痂,堵塞鼻孔,出现呼吸困难。
由于患兔经常挠擦鼻部,可将病菌带入眼内、皮下,引起结膜炎和皮下脓肿等。
鼻炎型的病程较长,数月乃至1年以上。
但其传染性强,对兔群的威胁较大。
同时,由于病情容易恶化,可诱发其他病型而死亡。
肺炎型:常有鼻炎型继发转化而来。
最初表现厌食和沉郁,继而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有时出现腹泻和关节炎。
有的突然死亡,也有的病程拖延1~2周。
病变可波及肺的任何部位,眼观有实变、肺气肿、脓肿和小的灰色结节性病灶,肺实质可见出血,胸膜表面覆盖纤维素。
败血症:该型可由其他病型继发,也可单独发生,与鼻炎、肺炎混合发生的败血症最为多见。
病兔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呼吸急迫,体温升高至41℃以上,鼻腔流出分泌物,有时伴有腹泻。
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病程短的24小时死亡,稍长的3~5天,最急性病例常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
病理变化可见,病程短的无明显肉眼可见变化。
病程长者呼吸道粘膜充血、出血,并有较多血色泡沫。
肺严重充血、出血、水肿;肝脏变性,有较多坏死灶;脾脏和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胸、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液。
有些病例肺有脓肿,胸腔、腹腔、肋膜及肺的表面有纤维素附着。
中耳炎型:又称歪头疯、斜颈病,是病菌由中耳扩散至内耳和脑部的结果。
牛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摘要:畜牧业作为我区主要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牛羊养殖为主。
牛羊养殖是当地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随着西藏当地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牛羊存栏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巴氏杆菌是一种在牛羊养殖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细菌,在特定的条件下可感染牛羊导致其患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在全世界牛羊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可感染各日龄的牛羊发病,因此可给牛羊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巴氏杆菌病发生的原因以及临床症状方面以及防治措施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希望为牛羊养殖工作者在巴氏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巴氏杆菌;原因;临床症状;措施一、牛羊巴氏杆菌病病原及发生原因本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的短杆菌,无鞭毛,形状为卵圆形,多呈现分散状态,不存在运动能力,瑞氏染色法染色呈两极着染。
多杀性巴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7.2~7.4。
多杀性巴氏杆菌抵抗能力不强,通常将其置于干燥环境下48~72h即可死亡;常存活于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和血液中,一般存活时间不超过10h。
当这种病菌进入到动物体内,就会引发巴氏杆菌病。
当牛羊感染这种病菌以后,即使已经死亡,体内仍携带病菌,并且病菌可持续存活30~90d,因此,养殖户要用消毒药物对病牛羊圈舍进行全面消杀,对病死牛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该病菌通常在潜伏期就已具备传播能力,同舍其他健康牛。
在牛羊群养殖过程中,会很快传染至饲养环境卫生不合格、养殖舍通风不良、温度忽高忽低、营养匮乏、投喂发霉腐败饲料等,均会大大降低牛体抗病能力,并为牛羊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提供机会。
病牛羊发病后,其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均携带大量病原体,会污染周边饲养环境、水源,同时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或者经皮肤伤口或蚊虫叮咬进一步传播,威胁同一养殖环境内其他牛羊的健康。
牛羊巴氏杆菌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之中均可发生,但气温骤然变化、饲料突然变更、寄生虫病等会为细菌侵入牛只体内提供便利条件,引发败血症等不良症状,并导致在当地出现散发流行。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multocida)属于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的细菌,巴氏杆菌属
细菌已报道有20多种,多杀性巴氏杆菌是本属中最重要的畜禽致病菌。本菌可引起多
种畜禽巴氏杆菌病,表现为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本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正
常存在于多种健康动物的口腔和咽部黏膜,属于条件致病菌。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为球杆状或短杆状菌,两端钝园,大小为0.25-0.4μm*0.5-2.5μm 。单个存在,有时
成双排列。新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但经培养后荚膜迅速消失。革兰氏染色阴性。病
料用瑞氏染色或美兰染色时,可见典型的两极着色,即菌体两端染色深、中间浅,无鞭
毛,不形成芽孢。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在麦康凯
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温度为
37℃,pH为7.2-7.4。在血清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可长成淡灰白色、边缘整齐、表面
光滑、闪光的露珠状小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长成水滴样小菌落,无溶血现象。在血
清肉汤中培养,开始轻度浑浊,4-6d后液体变清朗,管底出现黏稠沉淀,振摇后不分散,
表面形成菌环。
本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和半乳糖,产酸不产气。大多数菌株可发酵
甘露醇,一般不发酵乳糖,可形成靛基质,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均为阴性,不液化明胶,
产生硫化氢。
(三)血清型
本菌主要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前者有6个型,后者分为16个型。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菌体抗原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荚膜抗原型,我国分离的禽多杀性巴
氏杆菌以5:A为多,其次为8:A;猪的以5:A和6:B为主,8:A与2:D其次;
羊的以6:B为多,家兔的以7:A为主,其次是5:A。
(四)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不强,在无菌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很快死亡。在阳光中暴晒10min,或
56℃加热15min,或60℃加热10min可被杀死。在干燥空气中2-3d死亡,厩肥中可存
活1个月。质量分数为3%的石碳酸、质量分数为3%的福尔马林、质量分数为10%的石
灰乳、质量分数为2%的来苏儿、质量分数为0.5-1%d氢氧化钠等几分钟即可杀死本菌。
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及许多新的抗菌药物敏感。
二、致病性及免疫性
本菌对鸡、鸭、鹅、野禽、猪、牛、羊、马、兔等都有致病性,急性型表现为出血性
败血症并迅速死亡;亚急性于黏膜关节等部位出现出血性炎症等;慢性型则呈现萎缩性
鼻炎(猪、羊),关节炎及局部化脓性炎症等,实验动物中小鼠和家兔最易感。健康带
菌动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动物患病痊愈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国内外已研制出
多种灭活菌苗、弱毒菌苗以及荚膜亚单位疫苗。该菌的高免多价血清具有良好的紧急预
防和治疗作用。
三、微生物学诊断
1.显微镜检查
采取渗出液、心血、肝、脾、淋巴结等病料涂片或触片,以碱性美兰液或瑞氏染色液
染色,如发现典型的两极着色的短杆菌,结合流行病学及剖检变化,即可初步诊断。但
慢性病例或腐败材料不易发现典型菌体,则需进行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2.分离培养
用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同时进行分离培养,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血琼脂平板
上生长良好,菌落不溶血,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球杆菌。将此菌接种在三糖铁培养基上可
生长,并使底部变黄。必要时可进一步做生化试验鉴定。
3.动物接种
取1:10病料乳剂或24h肉汤培养物0.2-0.5mL,皮下或肌肉注射于小白鼠或家兔体
内,经24-48h死亡,死亡剖检观察病变并镜检进行确诊。若要鉴定荚膜抗原和菌体抗
原型,则要用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可用试管
凝集、间接凝集、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
四、防制
可用疫苗控制本病。猪可选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苗,禽用禽霍乱弱毒苗,牛用牛
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苗。治疗可用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