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古文阅读复习

医古文阅读复习

医古文阅读复习
医古文阅读复习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两段文章,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共20分)

(一)當塗外科醫徐樓臺累世能治癰癤其門首畫樓臺標記以故得

名傳至孫大郎者嘗獲鄉貢於祖業尤精紹興八年溧水縣蠟山富人江

舜明背疽發扣門求醫徐云可治與其家立約俟病癒入謝錢三百千凡

攻療旬日飲食悉如平常笑語精神殊不衰減唯臥起略

力瘡忽甚

痛且癢徐曰法當潰膿膿出即瘉是夜用藥衆客環視徐以鍼刺其瘡撚

紙長五寸許如錢緡大點藥插竅中江隨呼好痛連聲漸

高徐曰銀

二十五兩賞我便出紙膿才潰痛當立定江之子源怒堅不肯與曰元約

不爲少今夕無事明日便奉償徐必欲得之江族人元綽亦在旁謂源曰

病者痛已極復何惜此遂與其半時紙撚入已踰一更及拔去血液交湧

如泉呼聲

徐方詫爲痛定家人視之蓋已斃膿出猶不止不一年徐

病熱疾哀叫不絕聲但云舜明莫打我我固不是汝兒子亦不是如是數

日乃死二子隨母改嫁其家醫遂絕

(1)给上文断句,并加以标点。(5分)

(2)解释文中加方框的词。(1.5分)

假: 别: 浸:

(3)在文中找出两个异体字,写出其常用的规范字体。(1.5分)

(4)回答下列问题:(2分)

你认为徐家治痈疽的绝学失传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二)士大夫多秘所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於冥漠之中辩虚实冷热於疑似

医盖於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使医者了然知患之所在

也然后求之诊虚实冷热先定於中则脉之疑似不能惑也故虽中医治吾疾常愈吾求疾愈而已

岂以困医为事哉(苏轼《求医诊脉说》)

1、为上文断句(请统一用“。”号断句。5分)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3分)。

①秘:②工拙:③中医

3、回答以下问题(2分):

①文中所说的“有谨愿者”(愿意谨慎者)指的是医生还是病人,还是病人家属?

答:

②为什么苏轼求医治病常有效验?

答:

五、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两段文章,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共20分)

1、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

..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

(1)给上文断句。(4分)

(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4分)

(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2、雍乾間吳縣葉天士名桂以醫名於當時自年十二至十八凡更十七師聞某人善治某證即往執弟子禮既得其術輒棄去生平不事著述今惟存臨證指南醫案十卷亦其門人取其方藥治驗分門別類集爲一書附以論斷非盡天士本意也天士宿學虛心爲一時之冠有外孫甫一齡痘閉不出抱歸求治天士難之女忿甚以頭撞曰父素謂痘無死證今外孫獨不得治乎請先兒死即持剪刀欲自刺天士不得已俛思良久裸兒鍵置空屋中自出外與博徒戲女欲視兒則門不可開遣使數輩促父歸博方酣不聽女泣欲死至夜深歸啓視則兒痘遍體粒粒如珠蓋空屋多蚊借其噆膚以發也

①给上文标点。(6分)

②叶天士医术高超的原因何在?(2分)

③叶天士用什么方法给外孙治病?(2分)

古籍中因为古音相同或相近而将甲字写成了乙字,这种用字现象叫:

A.通假字

B.古今字

C.异体字

D.错别字

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双音词,不用作偏义复词的是:

A.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

B.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C.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

D.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双音词,其意义、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个是:

A.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

B.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C.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

D.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其意义与众不同的一个是:

A.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B.已而求见愈笃,罗乃进之

C.翁穷昼夜是习,既而悟曰……

D.顷之手动,又顷而唇动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不用於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B.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C.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

D.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多用作假设连词(如果,假如),例外的是:

A.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B.向非先生,或投大黄涼药下之,不知竟作何状?

C.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沈思

D.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代词“之”字,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是:

A.仆昔疾病,性命危笃,……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

B.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C.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

D.盖得之病后酒且内,然吾能愈之

古籍注释术语中,“当作(或”当为“)”是用以纠正什么现象的?

A.脱文

B.讹文

C.衍文

D.倒文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中“中医”的意义是:()

A中国医生B中医医师C传统医生D中等水平医生“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馀食,莫知之也”中“馀”的意义是:()A残余B多余C充足D不足

“及乎近代诸家,尤不过顺文敷演”中“敷”的意义是:()

A应付B敷贴C设置D铺陈

二、填空题(除第8小题外,每空1分,共15分)

利用古籍修辞中的“同义对举”、“反义对举”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籍中词语的意义。根据这一道理,《大医精诚》一文中“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浅之思,其不殆哉”一句中的“麤”字,意思应该是。

《丹溪翁传》一文中“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余十年”一句中“末疾”指人体部位的疾病。《扁鹊传》中“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一句中

的“为带下医”则指治疗科疾病。

写出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通假字(或古今字、异体字)

⑥以螃蟹数觔生捣,徧敷其身。徧:

⑦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见:

⑧佗针鬲,随手而差。鬲:

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曰求其属也。中的“水”“火”分别指、。

“皆可以梁百尺之观”中的“梁”字在此用作词。

“此天下后世之幸,亦吴子之幸也”中的“幸”的意思是。

《方剂略》包括、、、四种。

从下列各组例句中分析对比带点词语的不同含义(每组2分,共10分)

1.①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

②为人性恶,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

2.①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

②除去污秽,既而

..缝合。

3.①又去.家思归,乃就操求还取方。

②脉理如前,是两胎,先生者去.血多。

4.①及客进,顾视壁北,悬蛇以十数,乃.知其奇。

②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胸藏乃.五六寸,而病皆瘳。

5.①言未卒.,因嘘唏服臆。

②卒然

..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或词,每个字或词1分,共15分)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宏深粹密,遂为专门。益:

私自虞,与二子诀,二子苦,道路相传谓予死矣。虞:

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期:

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讵: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袭: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尚:

不得於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邀射:

可以差于常人,不能延其大限也。大限:

四、翻译题(将下列文章段落译为现代语体文。20分)

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译文:

译: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译:

医古文复习资料

医古文复习资料 1.课文《扁鹊传》节选自(《史记》) 2.以下对“随俗为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随着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气 与病变需求,而改变行医科目。) 3.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遇”意为(接待) 4.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贵”意为(尊重) 5.奠定中医辨证原则基础的著作是( 《伤寒杂病论》) 6.以下句子代表“死”的婉言是( 弃捐填沟壑) 7.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阳”是指,“阴”是指( 病证病 因) 8.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末”、“本”表示( 名 利身体) 9.关于葛洪表述错误的一项是(《素问》是其代表作) 10.“外科鼻祖”是指(华佗) 11.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砭石之所及 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 扁鹊说:“疾病处在皮肤肌肉之间,用汤药和热敷的效力就能达到治疗部位;疾病处在血脉,用针灸和砭石的效力能达到的部位;疾病在肠胃,用药酒 12.的效力能达到治疗的地方;如果病在骨髓,即使是掌管生死的神 也没办法。”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而。动摇则穀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人体要活动,只是不能使身体疲惫罢了,身体活动,水谷的精气就能运化(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病不得产生,比方象门轴每天转动,就不会腐烂。 13.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智慧的人,经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多听广记而懂得事理的人,又次一等。14.夫大医之体, 欲得澄神内视, 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 不皎不昧。 优秀医生的风度,要做到思想纯正,随时自我检查,看上去很庄重大方,气度宽宏,不卑不亢。

精选医古文重点-十四大医精诚

十四大医精诚 1.领会本文阐述有关医德修养两个问题,即“精”(医术要精湛)与“诚”(医德要高尚)。 2.握本文丰富的词汇,特别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与同义复用词语。 3.掌握课文中词语的临时语法功能。 文章难点: 1.讲清本文所阐述的观点,即“精”与“诚”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2.要说明作者的指导思想及论述依据,课文中的佛教词语等。 1.通假字 ①荣营血脉荣卫之通塞。 ②蚩嗤长幼妍蚩。 ③无毋无作工夫形迹之心。 2.古今字 ①藏脏五藏六腑之盈虚。 ②沈沉有浮沈絃紧之乱。 ③俞腧俞穴流注。 ④羞馐珍羞迭荐。 3. 异体字 ①絃弦有浮沈絃紧之乱。 ②麤粗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③悽凄深心悽怆但发慙愧悽怜忧恤之意。 ④崄险勿避崄巇。 ⑤蝱虻其蝱虫水蛭之属。 ⑥慙惭但发慙愧悽怜忧恤之意。 ⑦蔕蒂不得起一念蔕芥之心。 ⑧綺绮纵綺罗满目。 ⑨懽欢而医者安然懽娱 ⑩恥耻兹乃人神之所共恥学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11諠喧谈谑諠譁。 12譁哗谈谑諠譁。 13燿耀衒燿声名。 (二)词语 1.(由来)尚:久远。 2.今(病):句首语气词,相当于“夫”。 3. 今(以):如果。 4.(已)了:尽,毕。 5.大慈:佛教用语。谓心肠极其慈善。 6. 恻隐:怜悯,不忍。 7.疾厄:疾病,困苦 8.妍蚩:美丑。 9.善友:交往一般与交往密切。 12.形迹:拘礼,客套,此指借故推托。

13.(同)患:厌恨。 14.生命:活物。 16.大段:重要。 17.隐忍:勉强忍痛。 19.(之)体:风度,气质。 20.内视:目不外视,排除杂念。21.俨然:庄重貌。 22.宽裕:气度宽宏。 23.汪汪:水宽广貌,此喻心胸开阔。24.(不)皎:明亮,引申为傲慢。25.昧:昏暗,引申为卑微。 26.参差:不齐貌,此指差错。27.审谛:周密审察。 28.覃思:深思。 29.率尔:轻率貌。 30.俊(快):才智过人。 31.邀射:追求,猎取。 33.凑(耳):传入。 34.珍羞:贵重珍奇的食品。 35.迭(荐):交替,轮流。36.(迭)荐:进献。 38.谈谑:谈笑。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

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 B ) A 高贵 B 尊重 C 尊贵 D 富贵 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 D ) A 奇怪 B 惊奇 C 使……奇异 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 C ) A 回避 B 要求 C 征召 D 宠爱 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 A ) A 研磨 B 锋利 C 厉害 D 针灸 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 C ) A 谥号 B 年号 C 庙号 D 别号 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 B ) A 稍微 B 逐渐 C 很快 D 一点儿 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 B ) A 轻微的病 B 四肢的病 C 体表的病 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 B ) A 纪念 B 通“记” C 回忆 D 纲纪 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 C )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 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 D )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 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 B )A.一向B.从前C.趋向D.刚才 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 D )A.才能出众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 B )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 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 A ) A使木材弯曲B揉搓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 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 B ) A庙堂B书房C卧房D斋戒之所 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 A ) A接续B属于C种类D通“嘱”,嘱托 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C ) A衣食粗劣之人B品质恶劣之人C体弱多病之人D处境险恶之人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 ) A用B通“试”C法式D形式 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 C )A浸润B久远C逐渐D已经 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D )A表谦副词B大德C洪大D句首语气助词 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 B )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医古文今译和断句题 卷D翻译句子 1,冰弱年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我年轻时就仰慕医道,一向喜好养生,有幸接触《素问》这部真经,就用作借鉴。然而传世的版本有错误,篇目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义相差甚远,施行运用不易,阅读领会·也困难岁月已久,沿袭而成弊端。 2、菊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 味兼甘苦。性禀平和。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 菊在春天开始生长,到夏天枝繁叶茂,在秋天里开花,到冬天结果实,四时节气全部经历过,饱经露水、霜冻,叶子就算枯萎也不掉落,花虽然干槁而不凋零,味道甘中带苦,药性平和。以前的人说它能除风热,对肝有益,补阴分,却不知它得到金水的精华特别多(花盛开在秋冬天,秋天属金、冬天属水)。对金(肺)水(肾)二脏更加有益。 3、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 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详细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有的却也有很深奥。探讨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工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会觉得非常的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

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或深”--或,表示转折;深,深奥。 4、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 是耳。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当人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看到夏天昆虫短暂的生命就讥笑它,认为这种动物的从生到死,何等短暂啊!却不知我们人类其实像这种动物一样罢了。 当他坐胎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寿数了。所说的寿命的定数,就是禀受的元气。 却,然后 5、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 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凡是要想成为好的医生,必须熟悉素问、甲乙、、、、、等经典着作药方,又需了解阴阳算命,看相,以及算命、周易并必须精通熟练。如此才能成为大医。如果不能这样,就好比没有眼睛在夜里走路,一动就会导致失败。其次还需要熟读次方,好好思索其中的道理,才可以跟他谈论医道,还需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医古文试题

重庆市专业职称考试 医古文试题 试卷的说明 (1)全卷共9个大题,共150分; (2)所有职称都必做第一题~第七题(100分);考副高和正高必做第八题(25分); 考正高必做第九题(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 A.年幼之时 B.求学之时 C.患病之时 D.白首之时 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 A.刲股 B.伏轼 C.推毂 D.捐馆舍 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 A.长得好的野草 B.可以治病的药草 C.自喻不才 D. 比喻不同的人才 4.“思过半”义为() A.收益多 B.刻苦努力 C.思虑多 D.进展神速 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 A. 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的“闲”义为() A.闲散 B.悠闲 C.闲暇 D.熟悉 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 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 A.低贱的人 B.无用的人 C.迟钝的人 D.胆怯的人 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 A. 黄帝、岐伯之事 B. 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 A.对校 B.他校 C.本校 D.理校 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 A.异体字 B.同形词 C.通借字 D.古今字 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委婉 C.借代 D.举隅 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 A.伏羲氏 B.神农氏 C.黄帝 D.岐伯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医古文复习重点

医古文复习重点

《扁鹊传》 语言分析 古今字 閒——間(间)藏——脏畜——蓄文——纹见——现反——返厉——励齐——剂要——腰县——悬 通假字 勃——渤而——尔穰——禳蹷——厥案——按输——腧诀——决爪____抓幕___膜荒——肓郗——隙服——愊汤——烫蚤___早伎——技嗽——潄故——固所——许 异体字

脈——脉——睫鍼——针——煮脋——胁——俯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如动词 1,简子疾,五日不知人; 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3,太子病血气不时。 形容词活用如动词 1,先生得无诞之乎 2,闻贵妇人 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1,使圣人预知微 2,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使动用法 1,臣能生之

2,而欲生之 3,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4,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意动用法 1,扁鹊独奇之 2,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宾语前置 1,血脉治也,而何怪? 2,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定语后置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 固定结构 先生得无诞之乎? 4.特殊语序 ①而何怪(宾语前置)返回

②太子何病(宾语前置) 返回 ③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以” 的宾语)返回 ④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 “以”的宾语)返回 ⑤问中庶子喜方者(定语后置,“喜方者”为“中 庶子”的定语)返回 《华佗传》 重点归纳 通假字 1.昕卒头眩堕车。(卒,通“猝”,突然。)2.下利先常啼。(利,通“痢”,泄泻。)3.故当死。(故,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去,通“弆”,储藏。)5.考竟佗。(考,通“拷”,拷打。) 古今字 1.县车边。(县,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反,同“返”,返回)

医古文重点归纳

医古文重点归纳 扁鹊传(《史记》)P41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 1.瞚——瞬 2.——睫 四、重点词语 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3.奇:认为……不寻常。4.谨:敬词。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雞,“鸡”的异体字。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喻见识小。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喻见识小。28.曲:委曲。

医古文模拟试题(2020年整理).doc

一、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化字(每字0.5分,共5分) 1.護2.興3.藥4.葉5.異6.斷7.體8.還9.動10.戲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横线的通假字、古字或异体字的通行字体(每 题0.5分,共5分) 1.昧经权之玅(炫)者,无格致之明。 2.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3.病亦行差(瘥)。 4.使人奋迅感慨激厉(励)之不暇。 5.譌(谓)者绳之。 6..国中治 ....... ....穰.()过于众事。 7.而用度箴(针)石汤火所施2。 8.因敢忘陋效矉(颦)。 9.旁涉元(玄)禁。 10.不得起一念蔕(蒂)芥之心。 三、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养生论》的作者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嵇康),字()。 2.《类经》的作者是(张介宾),字是(景岳)。 3.而(),有浮沈弦紧之乱;(),有高下浅深之差。 4.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5.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评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 6.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 7.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8.孔安国序(《尚书》)曰:(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9.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只手,(),方就其业。 10.然刻意研精,(),或识契真要,()。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11.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12.《汉书·艺文志》的“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等四部分。 1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 中的“咳”同(孩),意思是 (小孩)。 114.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象形者,(),(),日月 是也。”115.《中国医学大辞典》的作者(),《中国药学大辞典》的 作者()。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在“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中,“间”的意思是(D) A.间隔 B.延误 C.加重 D.病愈

医古文B复习资料

《医古文B》辅导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使妓戏狎,或引其衣”中,“狎”的意义是:E 亲昵而不庄重 2.“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的意义是:D.十日 3.“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中,“泥”的意义是:D.凝滞 4.“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中,“翌日”的意义是:D.次日 5.“王注固非,《校正》谓是殃字,义亦未安”中,“安”的意义是:D.妥贴 6.“此说甚戾”中,“戾”的意义是:D.违背 7.“据此,则凭脉决症,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比喻:C.应验迅速 8.“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的意义是:B.恐惧 9.“兴言撰缉,勒成一家”中,“勒”的意义是:D.编写 10.“挟技劫病,贪利恣睢”中,“恣睢”的意义是:D.胡作妄为 11.“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意义是:B.通“已”,已经 12.“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中,“谋”的意义是:D.合 13.“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中,“湛”的意义是:A.浓厚 14.“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中,“定分”的意义是:A.固定的寿限 15.“或尊贵执言难抗”中,“执言”的意义是:C.固执之言 16.“航千仞之渊”中,“仞”的意义是:E.古长度单位,周制八尺 17.“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中,“胜”的意义是:E.经受得住 18.“时惟伯嘉纳公持部使者节来蒞浙东,慎简群材”中,“简”的意义是:B.选择 19.“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焦烂,必一溉者后枯”中,“偏”的意义是:C.独20.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哪个词义与“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中“怀抱”的意义接近: C.有意气之私厚而荐者 21.“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的意义是:C.七日 22.“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中,“泥”的意义是:D.凝滞 23.“此乃三焦之气壅滞,有升无降,津液皆化为痰饮,不能下滋肠腑,非血燥比也”中,“比”的意义是:E.类 24.“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以深,噬脐无及”中,“噬脐”比喻:E.后悔不及 25.“其家咸以为怪,然以为系铃解铃,姑听之”中,“系铃解铃”比喻:E.谁做的事有了问题,仍须由谁去解决 26.“跋前踬后”比喻:D.进退两难 27.“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式”之义为:B.用 28.“夫喜于遂,畏于难,惧于祸”中,“遂”的意义是:B.顺心 29.“六气斯沴,易愆寒燠之宜”中,“沴”之义为:C.不和 30.“生民之祸亟矣”中,“亟”之义为:B.频繁

医古文重点归纳

纳重点归古医文扁鹊传(《史记》)P41 一、通假字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10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7三、异体字 .——睫.瞚——瞬 2 1四、重点词语 1.少时:年轻时。 4.谨:敬词。恭敬地。 2.过:到;来到。 5.遇:接待。 .閒:秘密地;悄悄地。6 .奇:认为……不寻常。3. 7.敬诺:恭敬地答应。 30.股:大腿。 31.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眩:眼睛昏花看不清。 832.挢:翘起。9.殆:大概。33.举:救治。10.垣:墙。 34.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特:只是。11 35.服臆:气郁满胸中。服,通“愊”,郁12.或:有时。 满。.治:正常。 133614.而:你们。.涕:眼泪。 37.閒:病愈。.忽忽:泪珠滚滚貌。 1538 16.治:举行。.厉针砥石:研磨针石。厉,同“砺”。.精神:正气。厉、砥,皆研磨之义。17 :过了一会儿。àn).有間39(ji18.何如:多少;多长。 19.更:交替。40“鸡”的异体字。.雞鸣:鸡鸣时辰。雞, 41.收:收殓;装殓。 20 .客:把……当作客人。.能:到。42.左右:身边的人。21 22.诞:欺骗。 43.奈之何:对疾病怎么样。.病:担忧。23.易:改变;矫正。 44 .骄恣:骄横放纵。45.咳婴:刚会笑的婴儿。24 25.终日:很久。46 .羸:瘦弱。以管窥天:47.重:很。从竹管中看天空。喻见识小。.26 从缝隙中看图纹。.27以郄视文:喻见识小。.贵:尊重。 48 4928.曲:委曲。.带下医:妇科医生。 50 29.止:语气词。.由:遵循。五、词义辨析间与语曰。(悄悄地)┌│ 不出三日必间。(痊愈)│间→│有间。(一会儿)││ └君有疾在肠胃间。(……之间)

医古文

医古文考试大纲 (摘自《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考试大纲》,广东省中医药局编印,2004年) 一.目的: 掌握阅读古医籍的方法,培养理解中医药古文献文意和读出其学术信息与学术价值的能力。并从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医史文献和传统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治学方法,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从而提高阅读古医籍文献的兴趣和钻研中医传统学术的能力。 二.教材: 《医古文阅读训练》(赖文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三.内容 考试内容为以下六十则古代中医药短文的断句、文意理解、摘要、提炼观点和概括宗旨(详见每篇文选后的练习题)。 (一)周学海《读医随笔》 (二)程衍道《医法心传·自序》 (三)林珮琴《类证制裁·自序》 (四)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下·医非小道记》 (五)王孟英《归砚录·弁言》 (六)《医碥》赵林临序 (七)孙一奎《赤水玄珠·序》 (八)张杲《医说·神医·以医知名》 (九)桂超万《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节选 (十)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傅山传》 (十一)李中梓《医宗必读·四大家论》节选 (十二)《重庆堂随便》杨照藜序 (十三)《存存斋医话稿》陈锦序 (十四)柯琴《伤寒论注·自序》节选 (十五)邵达《订补明医指掌自记》

(十六)吴谦等《医宗金鉴·正骨手法总论》 (十七)王孟英等《增补评注温病条辨·解儿难题词》 (十八)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 (十九)《幼幼集成》梁玉序 (二十)《诊家正眼》尤侗合镌三书序 (二十一)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古文加减论》节选 (二十二)程林《医暇卮言·卷上》 (二十三)张子和《儒门事亲·水解》 (二十四)《药徴》跋 (二十五)吴崐《医方考·自序》 (二十六)《傅青主女科》祁尔诚序 (二十七)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卷一》 (二十八)王纶《明医杂著·处方药品多少论》薛已注 (二十九)朱肱《伤寒总病论·辩论》 (三十)陈修园《陈修园医书·十药神书注解·丁字保和汤》节选(三十一)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黄连》节选 (三十二)莫枚士《研经言·释喘》 (三十三)张介宾《质疑录·诸痛不宜补气》 (三十四)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痈疽叙论》 (三十五)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 (三十六)《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 (三十七)《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 (三十八)绮石《理虚元鉴·治虚有三本》 (三十九)喻昌《医门法律·秋燥论》节选 (四十)吴师机《理瀹骈文·略言》节选 (四十一)张从正《儒门事亲·谤峻药》 (四十二)孙应科《寡刻跌损妙方启》 (四十三)张璐《张氏医通·诸失血证》节选 (四十四)《医贯》薛三省序 (四十五)赵献可《医贯·阴虚发热论》 (四十六)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三吴治验》 (四十七)苏轼《盖公堂记》节选 (四十八)魏之琇《续名医类案·衄血》 (四十九)周振鹤《回春录新诠·沈裕昆妻》 (五十)吴崐《医方考·喉闭门》 (五十一)王肯堂《郁冈斋医学笔塵·卷下·余云衢》 (五十二)吴又可《温疫论·体厥》 (五十三)蒋希曾《经验医案·暑湿蒙蔽清阳似热结证》 (五十四)张介宾《景岳全书·杂证谟·倪孝廉》 (五十五)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上·经不调》 (五十六)陈桷《石山医案·痛经》 (五十七)李修之《旧德堂医案》 (五十八)曹仁伯《过庭录存·安徽程》

职称考试医古文复习资料

职称考试医古文复习资料 1. 文意理解是指对文章语句含义的理解,以及对篇章宗旨和文中义理的领悟。 2. 文意理解,古代属于章句之学,唐人归入义疏,宋人发展为义理。 3. 阅读中医药古文献的最终目的是读取中医药学术信息。 4. 要理解古代医药文献的文意,需要综合运用古代语言文化知识、中医药知识现代科学知识。 5. 文意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沟通思想的过程。 6. 提要钩玄是理解传统医药文献文意的基本方法。 7.中国传统文化以形象思维和意象思维见长,重视举一反三的能力。 8.古人喜用譬喻、暗示、例证等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意图。9.“据文揣意”是文意理解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领悟言下意、推知未言意,应当从揣摩字句意、抓住关键字、明写作意图、由此而及彼四个方面入手。 10.张介宾在《类经·序》中引用“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的句子是语带双关,除了字面义,还暗示希望医学界如山河般宽容,接受《类经》。 11.柯琴《伤寒论注·自序》:“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其中“杨”指杨朱,“墨”指墨子。 12.要提取句、段、篇章的要旨,可通过找出共性、依据意图、抓住要点三个方面入手。 13.“凡例”的写作目的主要是说明书的撰写体例。 14.医案的撰写宗旨是传医德或垂教训。 15.医家传记中的医案,其写作目的主要是表现医家的医学造诣。 16.误解文意主要表现为缺乏文史医药知识、脱离全段篇章宗旨、误注、误读、误译。 17.误解文意的原因,除了失于校勘、不明逻辑、不识行文体例等之外,还有两条,就是知识欠缺和脱离宗旨。 18.王焘《外台秘要·序》“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句中,“问”应理解为责问,而“天”则暗指皇上,此句旨在表白心迹。 19.《极言》首段“我志诚坚,彼何人哉”句中,“彼”与“我”相对,逻辑上应指动摇之人。20.文意理解是知识、技能和悟性的综合运用,需要大量阅读积累和长期着意的练习,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高。

医古文重点归纳

扁鹊传(《史记》)P41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幕,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 1.瞚——瞬 2.——睫 四、重点词语 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3.奇:认为……不寻常。 4.谨:敬词。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 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雞,“鸡”的异体字。20.收:收殓;装殓。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喻见识小。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喻见识小。28.曲:委曲。 29.止:语气词。 30.股:大腿。 31.眩:眼睛昏花看不清。 32.挢:翘起。 33.举:救治。 34.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35.服臆:气郁满胸中。服,通“愊”,郁满。 36.涕:眼泪。 37.忽忽:泪珠滚滚貌。 38.厉针砥石:研磨针石。厉,同“砺”。

医古文考试重点

医古文考试重点一、通假字 《扁鹊传》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华佗传》 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 3.故当死。(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 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 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通:荤。) 《伤寒论》序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栗,战栗,发抖。) 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串雅》序 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 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 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 《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 《养生论》 1. 凡所食之气。(同“饩”,食物。) 2. 榆令人瞑。(同“眠”。) 《伤寒论》序 1.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华叶递荣。(同“花”。) 《串雅》序 1. 食厚奉者。(同“俸”,俸禄。)

医古文复习要点1

---------------------------------------------------------------最新资料推荐------------------------------------------------------ 医古文复习要点1 一、倉公專 1、【提要】本文選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作者: 司馬遷,字子长。 太倉公,复姓淳于,名意。 淳于意的老师名字叫阳庆。 2、【注释词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传(zhuan 赚): 押送,作动词,到、往、去。 西: 向,名词作状语,向西(到长安)。 之: 动词,到、往、去。 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缓急: 偏于词,偏于急,指急迫之间,紧要关头。 乃随父西西: 直接作动词,西行,往西去。 今坐法當刑。 坐法: 坐罪。 坐: 1 / 5

因为。 犹坐罪。 因犯法而犯罪判刑,因为犯法而判刑。 尽去而方书,非事也。 谓完全抛弃你学过的方书,他们是不正确的。而: 你。 (文意理解,放在选择题中。 )我家給富,心愛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给富: 丰足富裕。 给,丰足、丰厚。 臣意即避席再拜谒,避席: 表示敬意。 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 可: 大约;所: 相当于许,左右。 要事之三年所,要: 总共。 病旋已旋: 立刻。

---------------------------------------------------------------最新资料推荐------------------------------------------------------ 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又不得小溲。 往: 已往、不久。 俛: 俯的异体字。 建故有要脊痛。 故: 通假字固。 确实。 黄氏诸倩见建家京下方石,倩: 女婿。 京: 粮仓。 臣意往過之,过: 探望。 不肖有病,幸诊遂也。 不肖: 自谦之称,指自己。 公所论远矣。 远: 偏差大、差错大。 3 / 5

医古文重点

?《秦医缓与》 一.特殊字、词、句 (一)通假字 1。就是谓近女室。谓通“为”,因为。 2、于就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与。烦通“繁",繁杂。忘:通“亡”,亡失3。晋国无乱,诸侯无阙、阙:通“缺",疏失、 (二)古今字 1.梦大厉,被发及地。被:通“披”。 2.将食,张,如厕,陷二卒。张:通“胀"。 3.乃舍也已舍:通捨,放弃。 (三)异体字 1、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菑:同“灾”,此指疾病。 2、主不能籞籞:同御,制止、 3、二豎子豎:同竪,疾病。 (四)实词活用 1、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收获得麦子”、 2、厚为之礼而归之、归:动词得使动用法,使……归。 3。六月丙午,晋侯欲麦。麦:尝新麦。名次用作动词。 4.于就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慆、堙: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惑乱;使……堵塞。 5.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时:名词用作动词,按时。 6、不可为也。为:为、。。.。治疗 7。厚为之礼而归之。厚:厚赠,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五)特殊语序 1.主就是谓也。即:谓主也。以“就是”为标志得宾语前置。 2、何如?即:如何。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往往置于谓语之前。 3.若我何?即:对……怎么办?虚词得凝固结构。 (二)重点词 1、(大)厉:恶鬼。2.被(发):通“披”,披散。 3、(搏)膺(而)踊:膺,胸膛;踊,跳跃。 4.疾病:患重病。5、二竖子:二个儿童,后人用以称疾病。 6.膏肓:膏,心尖脂肪肓,心脏与膈膜之间。此处病位深隐,药力难达,喻病情危重。 7。达(之不及):贯通,穿透,此指用针刺。 8.示(而杀之):给……瞧、9、如(厕):往,到……去。 10.发(为):表现。11.征(为):验证。 12。序(为五节):依次排列、13、淫(生六疾):过度。 14.图恤:谋虑,顾念、15.社稷:借指国家。 三.课外阅读 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以理身緒餘治天下,坐於明堂之上,臨觀八極,考建五常,以謂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蕩,內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國家代有。將欲斂時五福,以敷錫厥庶民,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就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歷代寶之,未有失墜。蒼周之興,秦与述六氣之論,具明于《左史》、厥後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難經》。西漢倉公傳其舊學,東漢仲景撰其遺論,晉皇甫謐刺而為《甲乙》,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時則有全元起者,始為之訓解,闕第七一通。迄唐寶應中,太僕王冰篤好之,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注,猶就是三皇遺文,爛然可觀。 ?《扁鹊传》 一.特殊字、词、句 (一)通假字 1.乃呼扁鹊私坐,閒与语曰。閒:通“见”,私下、 2.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閒:通“见”,病愈。 3.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祭祀。 4.就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蹷:同“厥”,气上逆而昏厥。

医古文考试题

基础知识很重要!(就是那些查字典的,象形字什么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五 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 号内) 2、“太尉黄琬辟”中的“辟”意思是(B ) A、同“避” B、征召 C、回避 D、要求 E、招呼 3、“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的“稍”意思是( B) A、渐渐地 B、稍微 C、一点儿 D、很快 E、捎带 6、“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意思是 (D ) A、删去 B、修改 C、调整 D、节取 E、缩减 7、“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思过半”意思是(E ) A、发现很多 B、思考很多 C、顾虑很多 D、疑虑很多 E、收益很多 8、“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意思是(B) A、奉献 B、拿着 C、依赖 D、断送 E、赏赐 9、“而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中的“或”意思是(C ) A、假如 B、或许 C、有时 D、语气助词 E、有人 10、“岁月既淹,袭以成弊”中“淹”的意思是( D) A、滞留 B、长久 C、淹没 D、流逝 E、埋没 14、“以阙如为耻”中“如”义为(E ) A、到……去 B、像 C、词尾 D、如何 E、疑 18、以下不表示“夸耀、赞许”义的是( ) 19、“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中“由”与“犹”的关系为( ) A、古今字 B、异体字 C、通假字 D、繁简字 E、同源字 20、“遽辞以出,人咸不之信”中的“人咸不之信”是( ) A、定语后置 B、宾语前置 C、主谓倒装 D、普通语序 E、被动句式 得分阅卷人(签全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后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以下表示“年”义的词是( ) A、“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中的“载” B、“此病后三期当发”中的“期” C、“俾至道不尽明于世者,迨四千余祀矣”中的“祀” D、“翁春秋既高,乃循张翼等所请著《格致余论》”中的“春秋” E、“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中的“稔” 2、以下表示“仅仅”、“只”义的词是( ) A、“今之奉行,惟八卷尔”中的“惟”

精选医古文重点-十三养生论

十三养生论 1.领会本文“导养得理”可获长寿的观点,了解修性保神和服食养生结合的养生方法。 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本文波澜起伏、峻切直陈的写作特色。 文章难点: 1.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与显示相距甚远,作者的思想一般多所不解。 2.讲清文章如何围绕“导养得理”可可获长寿的观点,多方论述形神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用字 1.通假字 ①较皎较而论之。 ②嚣枵嚣然思食。 ③燋焦虽终归于燋烂。 ④熏荤熏辛害目。 ⑤险岩颈处险而瘿。 ⑥涂途攻之者非一涂。 ⑦销消思虑销其精神。 ⑧由犹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⑨以已志以厌衰。 ⑩醇纯神气以醇白独著。 2.古今字

①府腑滋味煎其府藏。 ②藏脏滋味煎其府藏。 3. 异体字 ①蝨虱蝨处头而黑。 ②躭耽声色是躭。 ③鬻煮醴醪鬻其肠胃。 ④災灾风寒所災。 ⑤絃弦绥以五絃。(二)词语 1.请:请允许我。2.流离:犹“淋漓”。3.衔:含。 4.殷:深。 5.赫然:发怒貌。6.植:竖立。7.诬:轻视。8.肆:放纵。 9.恃:依赖。10.立:存在。11.须:依赖。12.存:存在。 13.生理:生机。

14.栖:停留。 15.且:句首语气词。 16.蠲:消除。 17.玄黄:指天地。此指自然界出产的美味。18.淫哇:淫邪之声。 19.悖:扰乱。 20.蕞尔:小貌。 21.其:怎么。 22.闷若:迷迷糊糊的样子。 23.端:开端,起因。 24.一切:一般的,一样的。 25.畎浍:田间水沟。喻补益少。 26.尾闾:古代传说中大海泄水之处。喻消耗多。27.交赊:近与远。 28.倾:相互排挤。 29.悠悠:众多。 30.希静:无声。指清心寡欲的修养。 31.晞:晒。 32.绥:安抚。 33.遗生: 忘掉自我的存在。 (三)语法 1.实词活用

医古文考试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上池之水饮之”中,“上池之水”之义为 A.天池之水 B.上面的池水 C.未沾地的水 D.倒入池中的水 2、“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 A.听随 B.任从 C.遵从 D.盲从 3、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之义为 A.条理 B.条目 C.分条 D、分条列出 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褊”之义为() A、衣服狭小 B、心胸狭小 C、心胸不正 D、偏心眼儿 5、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 A、差 B、起 C、閒 D、甦 6、“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的“于”是 A.介词,在 B.介词,对于 C.介词,被 D.介词,比 7、“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中的“发明”义为 A、阐发说明 B、创造 C、明显 D、解释 8、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 A、伪劣 B、凭借 C、假冒 D、使用 9、在“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中,“壮”之义为

A.动词,刺 B.量词,灸的次数 C.名词,艾灸名 D.指壮年人的体质。 10、“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詁训”意在强调 A、天资之聪明 B、知识之完备 C、方法之得当 D、训诂之重要 11、“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之义为 A、稍、逐渐 C、缓慢 D、大略 12、“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表示“身体”的一组词是A、末、内、皮 B、本、外、毛 C、末、外、毛 D、本、内、皮 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是 A.刚会笑的婴儿 B、咳嗽的婴儿 C、男孩和女孩 D、会咳嗽的女孩 14、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 A、开头 B、防备 C、原因 D、道理 1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 A、显赫的样子 B、盛怒的样子 C、可怕的样子 D、脸红的样子 16、“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 A、士兵 B、军队 C、武器 D、战争 17、“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的“趣”的意思是 A、趣味 B、旨意 C、兴趣 D、趋向 18、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 A、常规和变化 B、义偏于“经”,常法 C、经常和权变 D、义偏于“权”,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