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怎么彻底消灭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大棚蔬菜白粉虱为温室害虫,俗称小白蛾子,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北方地区大棚种植中常见,极难防治。
白粉虱具多食性、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为害葫芦科、豆科、茄科、菊科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常导致作物叶片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严重危害大棚蔬菜的生长,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往往会给农户们造成极大的损失。
一、白粉虱白粉虱个体很小,但繁殖能力强,发育速度快,群体数量庞大,北方大棚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群聚为害,往往同一植株上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叉分布,分别为:成虫、新产绿卵、变黑卵、初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北方大棚与露地蔬菜生产常常紧密衔接,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二、白粉虱综合防治建议1、农业防治①培育无虫苗培育无虫苗是防治白粉虱的关键措施,要把好育苗关,育苗和棚室生产应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在育苗地设置24-30目的防虫纱网,用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在通风口处增设网纱,控制外来虫源,防止外界成虫进入苗床。
②清洁虫源大棚可以挂防虫网杜绝蔬菜大棚外部虫源;白粉虱老龄若虫多散布于蔬菜下部叶片,结合整枝打杈,及时摘除有虫的老叶和打下的残枝、腋芽、叶片等一起带出田外处理,深埋或焚毁以减少虫源;清除棚室周围杂草、各种植物及其残体也是减少虫源的一种手段;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前茬作物的茎叶、残枝,或高温发酵沤肥或焚毁以削减种群数量。
③合理安排茬口调整生产茬口,尽量避免黄瓜、茄子、菜豆、辣椒、番茄等先后混栽,实行非喜食寄主蔬菜轮作是切断白粉虱发生的有效措施,提倡棚内轮作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油菜、韭菜、生菜、蒜黄、菠菜等耐低温蔬菜,下茬再种植黄瓜、番茄油菜等。
④高温熏棚夏季休棚后或育苗前密闭棚室,利用高温熏棚灭杀白粉虱,彻底熏杀残余虫源。
闭棚后使棚室内温度达60℃左右,用22%的灭蚜灵烟雾剂0.25kg/667m2或用蚜虱净0.5kg/667m2熏棚,白天高温熏蒸效果远远好于夜间,隔3~5天重复熏蒸l次,以杀灭不断孵化出的白粉虱。
栀子花叶子上长了白色的很小的虫子怎么办
如果栀子花叶子上长了白色的很小的虫子,可能是一些常见的害虫,比如蚜虫或白粉虱。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处理这种情况:
1. 手工清除:如果虫子数量不多,你可以用手轻轻摘除叶子上的虫子。
记得戴手套,以免受到刺激或虫子传播的病菌。
2. 冲洗叶片:用水枪或水壶轻轻冲洗栀子花叶片,这有助于将虫子冲洗掉。
3. 用肥皂水喷洒:将少量的中性肥皂溶解在水中,然后将混合液放入喷雾瓶中。
喷洒这种肥皂水混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一些害虫。
4. 使用昆虫控制剂:如果虫害比较严重,可以考虑使用昆虫控制剂。
然而,在使用化学农药之前,请确保阅读并遵循产品标签上的使用说明,并注意使用安全。
5. 增加花园生态平衡:吸引一些天敌,比如蜘蛛、瓢虫等有益昆虫,它们可以帮助控制害虫的数量。
6.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栀子花叶片,及时发现虫害并进行处理,可以避免虫害扩散。
请注意,针对虫害的处理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并尽量选择对环境和植物影响较小的方法。
如果虫害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向植物专家或园艺师寻求帮助,以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白粉虱防治技术保护地瓜菜栽培的特点是高温、高湿、温差大、光照弱,环境封闭,这些条件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
白粉虱是保护地瓜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害虫,若防治不及时,会对瓜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它俗称小白蛾,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和草莓受害最重。
成、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分泌蜜露诱发病规律煤污病,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生长衰弱甚至萎死亡,还可传播某些植物病毒病。
一般减产 10%-30%。
1为害状况白粉虱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番茄、辣椒、茄子、刀豆、豇豆、豌豆及野生蔬菜如蒲公英等。
1.1白粉虱成虫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喜欢群聚于寄主植物幼嫩背面,随着植株的生长而不断追食顶部嫩叶并在上面产卵。
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植物汁液,使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枯死,导致温室蔬菜减产或绝产。
1.2成虫和若虫均能在寄主植物上分泌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大大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1.3传播病毒病。
由于白粉虱活动的密集性,还会引发病毒病的传播。
该虫发生程度与种植的作物有关,在黄瓜、菜豆上种群密度极大,而在油菜、菠菜、韭菜上种群数量难以发展。
由于该虫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形体小易于隐藏,给防治造成很大难度。
2发生规律白粉虱在温室条件下,一年内可发生 10 余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
白粉虱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18-21 C,在温室条件下完成 1代需要30天左右,成虫羽化后1--3 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雌性。
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逐步发展到高峰。
2.1成虫。
形体小,淡黄色,雌虫体长1-2 mm,翅展2-2.3mm ;雄虫体长0.8-1 mm,翅展1.7-2 mm。
翅膜质覆盖白色蜡粉。
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物的生长不断在顶部嫩叶产卵。
2.2卵。
长 0.22 -0.26 mm,最宽处 0.06-0.09 mm,卵有柄,柄长0.03 mm。
花叶子上的小白飞虫怎么清除
在花盆种植植物之前,要先对土壤进行处理,将土壤在太阳下晒几天,让里面的虫卵完全去除,这样也有利于高温消毒杀菌,彻底消灭里面的虫卵。
但需要注意的是,种植后白虫不能再暴晒,以免花被灼伤。
植物可以单独取出,然后在土壤中晾干。
二、自制药剂
可以自制一些化学药剂驱虫,把烟丝拿出来,然后泡在水里。
泡了一天一夜左右,就可以用来灌溉根部了。
也可以稀释花露水,灌溉根部,每周涂一次,大概三四次就见效了。
或者用茶叶泡水喷洒,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三、使用药剂
可以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用护花剂喷洒和浇灌根部。
也可以用呋喃丹粉,撒在花盆周围。
四、洗根上盆
如果情况很严重,这些方法都治不好。
可以考虑把植物从花盆里拿出来,然后把里面的旧土扔掉,把花盆和根部清理干净,再放入花盆。
土中出现像白色的虫子有可能是白粉虱,它们的危害非常的严重,不光是直接影响到植株,还会传播各种病毒害。
在还没有栽种前,先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从源头预防发生虫害。
一般虫子来源是潮湿的土里,可在花土表面铺上一层沙子或珍珠岩。
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借助药剂。
一、是什么
养花的土中出现像白色的虫子可能是白粉虱,是一种很常见的害虫,可能会因为很多原因导致。
它的危害非常的严重,会直接吮吸植株内的汁水,导致里面缺少水分,导致产量降低,并且在吸食汁水时将毒素注射到植物内,还会导致引发霉菌,从而污染到叶片,严重影响到美观程度。
不光是直接影响到植株,还会传播各种病毒害,引发其他的病害发生。
二、怎么办
1、预防:在还没有栽种之前,先要对土消毒,把土质放在太阳
底下暴晒,以达到去除虫卵和细菌的作用,从源头起到预防发生虫害的作用。
2、覆沙:一般这些虫子的来源主要是潮湿的土里面,可以在花
土表面铺上一层沙子或珍珠岩,要求干净一些,能防止虫子孵生出来。
3、喷药: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就需要借助药剂了,可以专门购买杀虫的药剂,喷到花盆中消灭虫子。
白粉虱防治要得法白粉虱属于移动性、刺吸式类害虫。
近年来随着保护地面积的迅速扩大,白粉虱发生危害急剧上升,现已成为蔬菜、花卉、瓜类、烟草、棉花等作物的主要害虫,据国内外近期报道,它危害的植物高达120科、700余种。
近几年,白粉虱在翼、鲁、豫、苏、皖、晋、京和津等省市连年大爆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内的作物受害尤为严重。
多年的经验表明,白粉虱在我国北方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在温室内继续繁殖危害。
随着秋季气温的下降,在我国北方地区由北向南从9月初-9月下旬开始陆续向保护地栽培作物上迁移,秋末进入迁移盛期。
来年春暖时,白粉虱便从室内向露地迁移、扩散为害,春末夏初进入向室外扩散盛期。
若抓住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这两个迁移盛期,进行防治室内白粉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有效控制对室内作物的危害,又能大大减轻对室外作物的危害。
白粉虱对多种作物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它不但刺吸植物汁液,使叶片退绿变黄,以至萎蔫、使光合作用降低,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降低产量。
并且它还分泌密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霉菌繁衍,直接影响蔬菜、瓜果、花卉等产品的质量,降低其商品率,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同时它还是作物多种病害的传播者。
在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因冬季气温低,白粉虱在室外不能越冬,但在温室内的寄主上可繁殖越冬。
在温室内,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且世代重叠;第二年春暖时,白粉虱便从温室内向露地迁移、扩散危害。
虫口密度在6-7月迅速增长,8-9月份增长最快,危害也最严重。
9月下旬随着气温的降低,露地寄主上的虫口密度减少,并大量向温室内迁移危害。
据近期调查: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白粉虱在山东的不少地方已爆发成灾,温室内的黄瓜、茄子、菜豆、西红柿、油菜等蔬菜和一串红、倒挂金钟、扶桑、菊花等花卉作物,以遭受到较严重的危害。
为了确保温室内越冬作物和早春作物免受白粉虱为害,减少来年向室外迁移的虫源基数,只要抓住室内发展的有利时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取以下得当的防治方法。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瑰、一品红等大棚作物上已有不同程度的虫害出现,在笔者非洲菊生产地调查过的农户中,100%的存在白粉虱危害。
许多农户认为白粉虱是非洲菊上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害虫。
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对此要给允重视。
(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昆明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非常有利于白粉虱的繁殖和过冬。
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在防治中杀卵显得很重要,可是绝大多数农药只杀成虫,不伤害卵和蛹。
因此白粉虱对农药的抗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一种农药在一个地方的使用效果很好,在另外一个地方效果可能很差。
据国外研究,要清除一场较重的虫害,至少需要每3~4天喷一次农药,连续喷10~12次。
白粉虱的卵、高龄若虫和伪蛹对温度和农药的抗逆性强,一旦作物上各种虫态混合发生时,防治十分困难,可见,白粉虱比一般的害虫更难防治,更容易死灰复燃,不断循环危害。
白粉虱的虫口密度具有呈指数上升的特点,在白粉虱感染的初期,仅有点片发生,表面看来植株并无什么损害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
但白粉虱传播病毒,削弱植株生长势,严重影响出货品质的危害已经在发展之中,一旦蔓延开来,就可能造成在温室内多年循环危害,难以彻底清除。
因此,在日常花卉生产管理和引进种苗的过程中,要重视白粉虱的检查和防治,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二)白粉虱的检查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
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
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
温室花卉作物中,最吸引白粉虱并且危害严重的是:非洲菊、六出花、报春花、一串红、大丽花、天竺葵、瓜叶菊、大岩桐、倒挂金钟、木槿、铁线莲、茼麻、茄科植物、耧斗菜,杜鹃花。
阳台小花园蚜虫肆虐,教你如何毁尸灭迹有些小虫如蚜虫,蚧壳虫,白粉虱,这样比较小的,很多,肉眼能看到,但是消灭起来有难度,而且农药又不适宜,那么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有效办法防治这些小虫及一些病害,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招--辣取葱、蒜、辣椒各50克,湿合捣烂,用纱布包好,放入15公斤水中浸泡24小时,用浸出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蚜虫,红蜘蛛等。
第二招--草木灰用10千克草木灰加水50千克,浸泡24小时后,取滤液喷洒,可防治蚜虫;同时,葱、蒜、韭菜受种蝇、葱蝇危害,可每亩撒施草木灰30-50千克,既能防蛆,又能增产,效果明显。
第三招--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很便宜,一般药店都有卖,用其浸种喷雾一举多用,用0.2%的高锰酸钾稀释液,浸种2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能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减少后期病菌侵害。
用600-1000倍高锰酸钾溶液喷雾,隔5-6天喷1次,连喷2-3次,能有效防治瓜类白粉病及作物苗期猝倒病、根腐病等。
第四招--小苏打液用其100克小苏打加水50千克喷雾,对黄瓜、白菜白粉病、炭疽病、霜霉病及灰霉病,防治效果也很明显。
第五招--尿素洗衣粉合剂杀虫用洗衣粉、尿素、水按1:4:400的比例配制成水剂防治菜蚜、杀虫率达93.7%--98.3%,药效高于化学农药。
此方还有根外追肥的作用,且无公害。
第六招--洗衣粉或洗洁精用衣粉或者洗洁精兑水稀释后喷洒,多次喷洒。
第七招--生姜捣烂加水20倍,浸泡12小时,过滤,喷洒,可防治蚜虫、红蜘蛛、潜叶蝇、叶斑病、腐烂病、煤污病,黑斑病等。
第八招--柑橘皮50克,加水500毫升,浸泡24小时,过滤,喷洒,可防治蚜虫、红蜘蛛、潜叶蝇、浇于土中,可防治蚜虫。
第九招--民间土方将盛水的容器放在阳台上花花草草的旁边,倒上一些水,深度半厘米左右即可,放一点点蜂蜜或糖,搅拌溶解。
如果水蒸发了,就再加点水。
过几天清理下虫子尸体和换水即可。
第十招--烟丝将少许烟丝在水里浸泡2天,然后过滤掉烟丝,将溶液直接喷在作物的茎叶上,就可以起到防止病虫害的作用。
白粉虱综合防治技术作者:赵建社张建荣魏祯尹雪莉魏会英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2期摘要分析白粉虱防治的习性及其防治难点和最佳防治期,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白粉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粉虱;习性;防治难点;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173-01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有害昆虫,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十字花科及其他蔬菜、农作物、花卉等200余种[1],其中严重危害蔬菜中的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菜豆等。
其若虫、成虫在叶背吸食植物汁液,造成幼苗及成株叶片褪绿、黄化、萎蔫等,并可传播病毒病及其他病害,严重影响栽培对象的商品品质及产量。
1白粉虱习性与防治难点(1)群聚危害特征突出。
在植株及叶片上常以几十头或数百头聚集危害,容易导致植物突发性、暴发性症状和危害。
(2)迁飞能力较强。
在光照强、温度高时,其对植株的触动性感知及反应十分敏感、惊觉,稍有惊动,就会迁飞逃离到其他植株,给喷药防治带来难度。
(3)繁殖和传播能力强。
发育世代重叠,4种虫态(卵、若虫、伪蛹、成虫)同期存在。
繁殖适温范围(18~21 ℃)与发育适温范围(18~27 ℃)与大多数作物生长发育适温同步或接近。
成虫羽化后1~3 d可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142.5粒。
在北方1年可繁殖10代左右[2]。
其田间数量由春到秋持续发展,秋季达到高峰。
高温、多雨、刮风等气候对其抑制不明显。
保护地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大量温室、大棚为白粉虱越冬、繁殖提供了更多场所。
(4)周年性害虫。
秋末冬初迁入温室、阳畦等保护地危害,春季又迁回大棚、中棚及露地危害。
(5)虫体着生蜡粉。
成虫翅面及初产卵粒外表覆有蜡粉,对农药的附着、浸入有一定抵抗作用。
2白粉虱防治最佳期在未发生时预防;当发生时,在虫口密度低时,开始用药灭杀。
若虫阶段移动性小、抵抗能力差,最容易杀灭;黄昏时间成虫迁飞能力减弱,较容易消灭。
3白粉虱综合防治技术3.1农业防治秋末冬初,在温室、大棚作物定植前,除净杂草。
柑橘白粉病防治柑橘白粉病是柑橘的重要病害之一,通常会影响到柑橘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
这种病害主要是由白粉虱在植株上传播而来。
因此,在柑橘白粉病的防治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控制白粉虱,防止柑橘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就柑橘白粉病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白粉虱的生物特性白粉虱是属于半翅目昆虫,很小,通常只有1-2毫米长。
它们长有一对白色的翅膀,身体呈倒卵形状。
白粉虱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白粉虱的一些品种属于柑橘的常见害虫之一。
植株上的白粉虱通常会在柑橘植物的新梢上隐藏自己。
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白粉虱会适应酷热的气候并继续生长和繁殖。
二、柑橘白粉病的症状病原菌像白粉虱一样并不能直接危害到柑橘发育的正常过程。
柑橘上的白粉虱分泌的蜜露会滋生真菌,这些真菌会造成白色的污渍。
有些品种的柑橘在受到感染后,呈现叶片变形、着色不正常的情况。
以下是柑橘白粉病常见的症状:1.叶片表面被覆盖一层白色粉末,甚至多层叠加;2.病叶生长慢,局部发黄,甚至卷曲变形;3.病叶脱落,叶柄部位附近出现霉斑;4.果实表面覆盖白色粉末,严重的果实变小或不成熟,甚至完全枯萎。
三、柑橘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柑橘白粉病防治的主要方法是防白粉虱。
要采取综合措施来防止白粉虱的孳生和传播,来减轻柑橘白粉病的病害程度和后果。
3.1、合理施肥,营养平衡应定期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保持柑橘植株的生长繁茂状态。
同时,利用肥料抑制白粉虱和病原菌的生长,加强柑橘植株的免疫能力,减缓柑橘白粉病在生长季期内的传播。
3.2、采用物理方法防治用高压水枪冲洗叶片孕育白粉虱,引流或利用黑色塑料布使白粉虫逃离。
此方法对于夏季控制白粉虱有特別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灭除控制白粉虱。
3.3、使用化学药物防治(1)及时喷洒合适的杀虫剂;草酸三丁酯70%水剂,红磷钙50%可湿性粉剂等适用于属于白粉虫。
另外菜虫脒,防己醇,苯酚丙酯等化学药品也可用于白粉虫的防治。
(2)控制药剂的使用量和药剂的浓度,以防止污染环境和柑橘果实。
幸福树有虫子用什么药,幸福树介壳虫怎么
根除
一、介壳虫
介壳虫是一种很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幸福树的茎秆和叶子,一般在高温高湿的季节容易发生,尤其是在通风不好的环境内。
想要去除这种害虫,单靠药剂是难生效的,需要用湿抹布或透明胶带将成虫捕捉下来。
另外,想要预防幼虫孵化,可以适当喷洒扑虱灵1000倍液。
二、红蜘蛛
红蜘蛛并不是蜘蛛,而是一种螨虫,这种害虫会导致幸福树新叶发皱卷曲,表面不平整。
通常在6-9月会大量出现,尤其是气温较高、空气干燥的时候,如果环境潮湿的话,它则要少得多。
针对这种害虫通常用哒螨灵、尼索朗等专门的除螨药剂喷杀。
三、蚜虫
蚜虫的种类很多,通常是吸食植物的汁液。
对于幸福树而言,比较常见的是绿桃蚜。
这种害虫会导致植株的叶子发皱变形,同时还有蜜露斑。
这种害虫的个头比较大,很容易发现,通常要用辛硫磷、氧化乐果、敌杀死等药物进行消灭。
四、白粉虱
白粉虱也是很常见的害虫之一,它除了会直接危害植株外,还可能会传染疾病,另外其排泄物会影响植株呼吸,阻碍它的光合作用。
通常在患病初期,要用吡虫威或扑虱灵喷杀,通常5-7天一次,喷洒2-3次即可。
五小害虫的发生与防治五小害虫指的是作物病虫害中的五大害虫,分别是棉铃虫、粘虫、螟虎、蚜虫和白粉虱,它们在不同作物上的出现会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极大威胁,因此防治五小害虫是长远发展农业的必经之路。
一、棉铃虫棉铃虫是轻食食草性害虫,以棉花为食,又称棉铃飞虱,它们寿命很短,但是繁殖能力很强。
由于其生长发育速度快,容易形成群体,因而抗药性变化迅速。
防治棉铃虫可以采用防治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即既要加强田间巡查,又要断绝虫源,控制污染。
同时,还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定时定量喷洒,防止棉铃虫的繁殖。
二、粘虫粘虫是甜菜夜蛾幼虫的一种昆虫,能够长期滞留在作物上,并发出病原体,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导致产量下降。
防治粘虫可以采取人工剪除和定时用药喷洒的方法,以消灭幼虫。
三、螟虎螟虎属于尺蛾科的害虫,喜欢在各种果树上生存,在树干、枝条和嫩叶上咬洞,造成芽和果实的受损。
其幼虫喜欢在枝干内挖掘,形成漏斗形的洞穴,妨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极大损害了果树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螟虎可以使用喷洒杀虫剂、定时清理枝干和嫩叶、锯下漏水和叶子凋谢的分枝等措施,同时还要增强果树抗虫能力,提高果树品质。
四、蚜虫蚜虫是一种靠吸吮树汁进行生存的昆虫,它们妨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而且分布广泛,难以清除。
防治蚜虫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喷洒杀虫剂、加强灾后管理、清除枯枝老叶、加强土壤管理等。
五、白粉虱白粉虱是鳞翅目昆虫科的一种害虫,容易在叶片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形成病斑,使作物品质降低。
防治白粉虱可采取喷洒杀虫剂、改善田地环境和提高水质等办法,保持田间习惯和良好的生长状态,提高耕作技能,积极宣传发展绿色农业,是长期有效控制白粉虱的重要方法之一。
总之,在防治五小害虫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防治技术和经验,采取灾害综合联防联控的方法,可以更好地防止作物发生害虫,改善土壤和气候情况,提高产量和品质,使农业发展得更为健康。
白粉虱怎么彻底消灭
白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于70年代传入我国。
白粉虱对蔬菜、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多种植物都有危害。
一般可造成损失10%~30%,严重的可高达70%
2、虫源。
播种前将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杂草清理到田外,深埋或烧毁;蔬菜生长期间加强整枝,摘去枯死的黄叶、病叶,并带到棚外烧毁。
在夏季休棚期,进行高温闷棚,能够有效地消灭棚内粉虱。
播后蔬菜生长期间可用25%蚜虱一遍净与木屑等点燃烟熏,闷棚8~10小时再通风。
在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防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防虫网以40~60目为宜。
3、及趋避。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发生初期可在温室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冬春季,结合放置黄板,在温室内张挂反光幕,既可驱避白粉虱,又可增加菜株上的光照。
4、防治。
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释放丽蚜小蜂成虫或黑蛹3~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释放3~4次。
控制白粉虱效果良好。
也可人工释放草蛉,1头草蛉一生平均能捕食白粉虱幼虫172.6头。
有条件地区也可用粉虱壳孢菌防治白粉虱。
5、防治。
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即每株平均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喷药时间最好是在早晨露水未干时,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目前就单剂来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效果特别好的产品,曾有一段时间,烯啶虫胺与吡蚜酮合剂效果不错,但是目前抗性也已不小。
现在有个小方法是,使用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每棵蔬菜根部放一点,基本上能够防治整个生育期的白粉虱、蓟马、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