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的表现及其危害
- 格式:pdf
- 大小:91.79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指生物体或细胞由于氧的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
缺氧在临床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缺氧的机制和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虚拟操作,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情况,观察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缺氧的类型及其特点;2. 了解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3. 掌握缺氧实验的操作方法;4.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
三、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或细胞因氧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导致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
缺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指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组织氧供应不足;2. 血液性缺氧: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或功能异常,导致氧的运输和释放障碍;3. 组织中毒性缺氧:指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障碍,导致氧的代谢紊乱。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缺氧情况,观察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虚拟实验平台、小鼠模型、缺氧模拟装置、观察记录表等;2. 实验仪器:计算机、虚拟实验平台软件、实验操作指南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登录虚拟实验平台,选择缺氧实验模块;2. 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缺氧类型(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3. 将小鼠模型放入缺氧模拟装置中,观察并记录缺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4. 模拟缺氧时间分别为30分钟、60分钟、90分钟,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生理反应、呼吸频率、血液颜色等指标;5. 对比不同缺氧类型对小鼠的影响,分析缺氧对生物体的危害;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乏氧性缺氧:模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乏氧性缺氧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皮肤颜色发紫等症状,且存活时间逐渐缩短;2. 血液性缺氧:模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血液性缺氧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障碍、意识模糊、皮肤颜色发紫等症状,且存活时间逐渐缩短;3. 组织中毒性缺氧:模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组织中毒性缺氧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代谢紊乱、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等症状,且存活时间逐渐缩短。
缺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类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环境污染。
当我们提到环境污染时,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其中最危险的就是缺氧。
本文将重点探讨缺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缺氧环境是什么缺氧环境是指人体吸入的氧气含量低于正常的环境氧气含量的空气环境。
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是每分钟约5.5升,这对于身体机能的维持非常关键。
在正常情况下,人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21%,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只有0.04%。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工业等产生的废气大量释放在空气中,导致空气中氧气含量下降。
而在一些高原等特殊环境中,氧气含量也会比平原地区低,属于缺氧环境。
二、缺氧环境对人体的危害缺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危害,即缺氧所导致的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缺氧;另一方面是间接的危害,即缺氧所引发的其他病症和健康问题。
1.直接的危害缺氧环境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中氧气供应不足。
人体各个器官都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但氧气不足就会导致细胞呼吸不足,缺氧反应随之产生。
当大量缺氧反应聚集在身体中时,就会出现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心慌、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四肢发麻等。
严重的情况下,缺氧可能导致晕厥、昏迷甚至死亡。
2.间接的危害缺氧环境也会引发其他各种健康问题,如心肌梗死、高血压、中风、肺心病、肺部感染等。
此外,缺氧还会引发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慢性心肺疾病等。
三、缺氧环境的产生原因1.环境污染城市中交通密集、工厂排放废气、建筑施工、农作物燃烧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CO、CO2、SO2、NOx等。
这些气体会挤占空气中本应存在的氧气,从而导致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
2.高原环境一些山区和高原地区的氧气含量也低于平原地区,因为低气压使空气中的氧分压下降。
缺氧对神经细胞的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不断扩大,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对人脑功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氧气供应不足的角度,探讨缺氧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一、缺氧对神经细胞的基本影响1.神经细胞的活动需要大量氧气供应。
缺氧的环境会严重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2.缺氧会导致脑细胞的死亡和功能受损。
3.缺氧会影响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传递,从而影响人类的知觉、思考和行动能力。
二、缺氧对神经细胞的影响机制1.缺氧会影响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
在缺氧的环境中,神经细胞在获得能量方面受到限制。
缺氧状态下,大脑会优先让呼吸系统、心脏等重要器官获取氧气。
在缺氧状态下,其它重要组织器官中的细胞不能充分地获得氧气,导致能量代谢受到影响。
2.缺氧对神经细胞的影响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
正常情况下,大脑细胞中氧和细胞分子之间不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这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的关键。
缺氧时氧化还原反应会变得不稳定,载体内产生活性氧和氮氧物质的含量增加,导致细胞损伤。
3.缺氧还会影响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很重要的细胞类型,它与大脑中的神经元共同参与感觉、记忆等各种功能。
同时,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非常重要。
缺氧时,神经胶质细胞会分泌大量过氧化物酶,去除存留在神经元周围的有害物质且对神经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
4.缺氧还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方式。
在缺氧条件下,细胞通过另一种"代谢死亡"方式死去。
这种死亡方式主要是由线粒体内氰化物所致,线粒体的氧化还原反应所需的氧气误入受损的细胞呼吸管道中,引起气体代谢紊乱与内毒素的大量产生,最终导致细胞失去功能。
三、缺氧对大脑的危害1.伤害大脑的调节与控制中枢,影响大脑的功能发挥。
2.对于小儿智力发育会产生影响。
3.在严重的条件下,会出现缺氧所诱发的脑病改变,如健忘症、认知障碍等。
四、减缓缺氧带来的危害1.健康的生活方式。
缺氧可使骨髓造血增强及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从而增强氧的运输和释放。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主要是当慢性缺氧的低氧血流经肾脏近球小体时,能刺激近球细胞,生成并释放。
2、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
DPG是红细胞内糖酵解过程的中间产物,缺氧时它的数量增加,导致氧离曲线右移,即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降低,易于将结合的氧释出供组织利用。
研究发现低张性缺氧时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同时血液PH也降低,可使氧与血红蛋白容易解离。
3、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当毛细血官中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g/dl,患畜可视黏膜呈现发绀现象。
但贫血或组织中毒性缺氧时,则不出现发绀。
4、血容量变化
急性缺氧时,因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慢性缺氧时,因红细胞生成增多,血容量增加。
孩子缺氧孕妇有什么症状
文章导读
对孕妇来说,如果胎儿出现缺氧,危害特别大,常会导致孩子出现生长发育异常,甚至会引起智力的影响,孩子如果缺氧孕妇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症状,比如说孩子缺氧的时候,孕妇会感到胎动异常,会出现胎动突然减小,或者是突然加快的现象,这往往表示着胎儿出现生长停滞的现象。
缺氧信号一:胎动异常
在怀孕过程中,孕妈妈不免会有胎动改变的症状。
其实,胎动改变有五种症状,孕妈妈必须要知道和了解它,然后找出解决办法。
这样就能减少胎宝宝缺氧的几率。
1、胎动突然减少
胎宝宝的胎动突然减少,会导致孕妈妈发烧。
如果一般性的感冒而引起的轻微发烧情况,胎儿也因有羊水的缓冲作用,胎宝宝的胎动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孕妈妈患的是感染性的疾病或是流感,尤其对于接近预产期的准妈妈来说,对胎宝宝的影响就较大。
2、胎动突然加快
胎宝宝胎动突然加快,这可能与孕妈妈受剧烈的外伤有关。
一般来说,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有羊水的保护,可减轻外力的撞击,在准妈妈不慎受到轻微的撞击时,不至于受到伤害。
但一旦孕妈妈受到严重的外力撞击时,就会引起胎儿剧烈的胎动,甚至造成流产、早产等情况。
缺氧信号二:正常的胎心是规律有力的,一般每分钟约在120~160次,在怀孕12周后即可听到。
如果胎位正常,在孕妈妈下腹的左侧或右侧即胎背所在处,可借助简单的器械听取。
胎心监护测试异常多表示胎宝宝缺氧的体现。
缺氧信号三:胎宝宝生长停滞。
职业卫生所谓的缺氧环境
职业卫生中提到的缺氧环境指的就是指定的空气中含氧量低于正常氧气要求的
环境,即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规定的19.5%以下。
缺氧环境可以用来形容工作现
场中有毒化学气体或氧含量低于正常要求的空气环境。
缺氧环境的危害影响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人体的气体代谢和血液循环都受到
影响,对人体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有极大影响,可导致体力劳动功能降低,视觉表现出较大偏差,甚至可出现意识混乱、昏厥和失去意识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危害并保护工作场所职工的健康,要求各雇主在规定的范围内控制工
作现场的缺氧污染,根据污染水平或恶劣环境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对危险缺氧环境的防护技术,应当采取通风法、化学法、技术法和工程控制法。
同时,职业安全卫生保健机构应定期进行安全和健康检查,缺氧污染物质检测,缺氧环境管理机构也应当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出具缺氧防护报告。
管理者也应当做好对缺氧环境及工作场所安全、卫生的培训,明白缺氧造成的
危害,并根据危害程度采取适当的安全策略,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戴上安全帽,佩戴生命监护器具,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的保护。
缺氧作业的危害
2
———————————————————————————————— 作者: ———————————————————————————————— 日期: 3 / 7
缺氧作业的危害 一、前言 缺氧作业为局限空间中重要潜在危害之一,在大部分的局限空间中皆可能发生缺氧危害。
缺氧作业一般属非经常性作业,多为从事检修、维护、清洁、安装设施等临时性作业,许多化工厂将槽体内部检修作业外包,电力、电讯机构则将人孔涵洞内部作业外包,包商雇用之劳工流动性高,对局限空间作业安全程序不熟练,在雇主与
劳工对可能缺氧之环境皆未能确实了解其危害时,经常发生缺氧灾害,在过去发生之缺氧案例中又常有其它有害气体之并存,甚至该场所中存在潜在之火灾爆炸危险等。
缺氧案例中又常有其它有害气体之并存,甚至该场所中存在潜在之火灾爆炸危险等。缺氧作业因多属局限空间作业,故出入口可能较狭小,通风不良,救援不易,
甚至救援人员如未能使用防护具情形下自身也成为罹灾者。 简而言之,缺氧作业常面临作业环境变化多端、雇主与劳工不能明确辨识危险、救援不易等问题。
二、何谓缺氧 依缺氧症预防规则之定义,缺氧系指空气中氧气浓度未满百分之十八之状态。 众所周知人体需要靠氧气来与身体内的的糖类或脂肪反应而产生能量,氧气缺乏时,人体将会窒息死亡。
若氧气含量低16%于时会影响人类的判断力、呼吸能力或造成呼吸迅速衰竭,低至6%时会引起呼吸困难,并在数分钟内即可脑死甚至致命(请参阅图一),因此氧气含量低于18%的状态时,即需携带供气式呼吸防护具方可进入该作业空间。
人体脑部活动时,血液中氧气分压需要维持60mmHg以上,但如果吸入一口无氧的空气,此时血液中氧气分压将瞬间下降至40mmHg以下,无氧之血液在一秒内即氧的空气,此时血液中氧气分压将瞬间下降至40mmHg以下,无氧之血液在一秒内即可达脑部,使脑部无法运作,故一般而言只要吸入一口氧气浓度低于6%的空气,人就可能瞬间倒下。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与控制模版作业场所中存在的密闭空间对工作者的健康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密闭空间可能会导致缺氧、高温、噪声、毒气等问题,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进行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是保护工作者健康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关于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与控制的模板,帮助您完成作业。
一、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的认识1. 缺氧危害密闭空间的通风条件较差,容易造成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导致工作者缺氧。
长期缺氧会引起头晕、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2. 高温危害由于缺乏通风,密闭空间中的温度容易升高。
高温环境对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中暑、热衰竭等疾病。
3. 噪声危害密闭空间内声波的反射和共振作用,往往会使噪声增加,对工作者的听觉系统产生伤害。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会导致聋、耳鸣等听力障碍。
4. 毒气危害一些密闭空间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工作者长时间接触这些有毒气体会导致中毒,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的控制1. 缺氧控制确保密闭空间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非常重要。
实施以下措施可有效控制缺氧危害:- 合理设置通风设备,保证密闭空间中新鲜空气的供应和废气的排出。
- 配备空气呼吸器和氧气瓶,以防止工作者在紧急情况下遭受缺氧。
2. 高温控制在密闭空间内,对高温危害的控制非常重要:- 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工作,及时排除热气和废气。
- 安装空调设备,保持空间内的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 在必要时,对工作者进行轮班工作,减少连续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3. 噪声控制为避免噪声对工作者的伤害,可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减少机械设备和工艺操作的噪声产生,通过隔声设备和消声材料等手段降低噪声水平。
- 给工作者配备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降低噪声对听觉系统的直接侵害。
4. 毒气控制对于含有有毒气体的密闭空间,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确定密闭空间的有毒气体种类和浓度,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缺氧窒息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缺氧窒息的预防措施和急救方法。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内容1. 缺氧窒息的危害2. 缺氧窒息的预防措施3. 缺氧窒息的急救方法4. 实践操作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事故视频,让学生了解缺氧窒息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缺氧窒息的危害1)缺氧窒息的定义2)缺氧窒息的症状3)缺氧窒息的危害a. 对身体健康的危害b. 对生命安全的危害3. 讲解缺氧窒息的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2)避免长时间在密闭空间内活动3)注意安全操作,防止气体泄漏4)提高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缺氧窒息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预防缺氧窒息的方法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1)提问学生缺氧窒息的危害、预防措施等2)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 讲解缺氧窒息的急救方法1)人工呼吸2)心肺复苏3)注意事项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模拟操作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3)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操作要点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实验操作情况。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检查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缺氧窒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模拟实验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安全。
3.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结合时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安全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高原旅游缺氧对心脏危害大近年来,美丽的西藏已成为大家向往的旅游热点地区,甚至有很多人把去一趟西藏当成自己一生的梦想。
由于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而我们的心脏是一个耗氧量大、对缺氧特别敏感的器官,在缺氧环境中很容易受到伤害。
因此专家提醒,去西藏旅游时一定要重视对心脏的保护。
心脏对缺氧十分敏感心脏对于生命的重要不言而喻,被称作人体生命的发动机。
心脏通过心房和心室有规律、强有力的收缩和舒张,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为人体各组织器官输送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新鲜血液,为人体所有生命活动提供营养。
据统计,心脏每次泵血可达70毫升,我们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出的能量,可以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
正是由于心脏的工作量如此之大,所以心脏是我们人体中耗氧量最多的器官,每100克心肌每分钟的耗氧量达8~10毫升。
虽然心脏的耗氧量大、代谢率高,但是心脏本身没有氧仓库,不能储备氧气,所以心脏对于缺氧非常敏感,一旦缺氧很容易受到损伤。
缺氧严重危害心脏由于高原氧气稀少,人体为了适应缺氧环境就会产生大量红细胞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这就导致血液黏滞度大大增加,血流变缓慢,不仅加重心脏负担,还会导致心脏供血、供氧不足。
当心脏轻度缺氧时,心跳频率增快,偶尔出现紊乱,感觉有很难描述的心慌现象。
当缺氧加重或缺氧持续没改善时,心肌因缺乏氧气,收缩力开始降低,心跳变得缓慢。
心跳减缓后,血液输出量自然就跟着减少,无法满足身体需要,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
心脏缺血缺氧时间久了,极易导致心肌细胞和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引发严重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心脏缺氧时,往往还会引起肺血管收缩,进而造成肺动脉的血压升高,肺动脉压增高以后,右心的负荷也就跟着加重,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肺心病和右心衰竭。
另外,研究还发现高原缺氧环境对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心脏起搏传导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这就导致了心脏跳动频率的紊乱,出现心律失常。
上班族正在遭受“缺氧”危害
据调查,很多企业纷纷从租绿公司租赁植物为办公室添绿,但不久后就全军覆没。
写字楼内出现绿色植物迅速死亡的情况,其实是空气污染严重的指标,在这种污浊空气下,办公人群会出现头痛、恶心、气喘气促、鼻咽部不适、情绪不良等办公楼综合征。
最近我脑子不是很好使,老忘东西,没办法,大楼全封闭,脑子缺氧。
一位长年在写字楼内工作的员工告诉记者。
前不久,沪上某公司对员工进行了一年一度的体检,报告结果显示:员工普遍缺氧。
据介绍,这些写字楼往往采用全封闭设计,虽然也设有通风系统,但却不能完全解决缺氧问题,所以上班族缺氧几乎不可避免。
缺氧会给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心、脑是人体的耗氧大户,缺氧会使这些器官的功能减退,诱发心脑血管病;心、脑疾病又使器官自身对氧的利用率降低,使缺血、缺氧更加严重,加重胸闷、气短、头晕、头疼等现象,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哮喘等疾病。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缺氧的表现及其危害
大家所理解的缺氧是怎样的呢?有人认为缺氧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亦有人认为缺氧会使人马上丧失生命。
今天小编引导大家深入地探讨一下缺氧的表现极其危害性,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道缺氧会使人出现什么样的反应以及后果,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更好地避免遭遇此类病症侵扰。
缺氧的表现
缺氧的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继之有恶心、呕吐,呼吸浅快而弱,心跳快而无力。
随着缺氧的加重,会逐渐出现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昏迷,最后因呼吸困难、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
正常的氧代谢是从呼吸系统的通气、气体交换开始的。
呼吸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造成气体交换不充分。
这时,人体首先将作出代偿性的保护反应。
由于神经反射作用或血气的直接作用,可以使呼吸深度增加,继而呼吸频率加快。
如果代偿性的反应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就会出现缺氧。
于是,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水平,同时由于二氧化碳积聚造成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正常水平。
这种现象总称为呼吸功能不全。
如果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或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rnmHg,就称为呼吸功能衰竭。
缺氧的危害
神经系统对于缺氧最为敏感。
即便轻度缺氧也有可能出现智力和视觉的功能紊乱。
脑是人体各器官中对氧的需求最大的器官。
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而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
心脏输出血量的15%都供给了脑。
但是,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一点点供能物质储备,全部依赖脑循环带来新鲜血液里面的氧气来维持生存和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
脑的慢性轻度缺氧即可引发困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降低等症状,随之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睡或昏迷,以至死亡。
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就会丧失知觉,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心脏也是耗氧量大、代谢率高和氧储备少的器官,所以对于缺氧也很敏感,最容易受到损伤。
严重缺氧和持续缺氧,可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缓慢、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与缺氧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持续的慢性缺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严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减弱,或出现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
如何避免和纠正缺氧
缺氧后果的严重程度,与缺氧持续的时间有很大关系,及时纠正缺氧,可以避免或减少组织器官的损伤,迅速恢复机体代谢功能。
如果缺氧长期得不到纠正,细胞的损伤便难以恢复,并会导致器官病变。
避免缺氧污染的发生,使用新风系统,让您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的保障,也让您的生活更好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