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人身伤害事故法律责任及其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398.50 KB
- 文档页数:37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父母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权非因法定事由不能免除。
此外,该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可见,法律并未规定幼儿园能够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所以,即使父母把未成年人送进幼儿园学习、生活,使未成年人处于幼儿园的管理之下,幼儿园也并不因此而具备监护人的主体资格。
二、我国教育类的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幼儿园管理条例》等都明确规定,在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幼儿园对幼儿负有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约束指导进行管理、保障其健康成长的职责,这说明幼儿园对在园幼儿主要负有三个责任:一是教育责任,二是管理责任,三是保护责任。
幼儿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人们往往将第三种保护责任与监护责任混为一谈。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监护责任的范围远比保护责任要广得多。
《意见》第10条明确规定:“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表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表其进行诉讼。
”因此,父母将幼儿送到幼儿园并没有发生监护权的转移。
第一条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园幼儿伤害事故,保护幼儿、幼儿园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幼儿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幼儿园幼儿的安全,规范幼儿园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幼儿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适用于幼儿园的所有工作人员、幼儿及其家长。
第三条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幼儿园安全。
第四条幼儿园应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处理流程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五条幼儿园园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制度和措施,落实安全管理职责。
第六条幼儿园教职工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主体,应严格按照幼儿园的安全规定和工作流程,履行好职责,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
第七条幼儿园安全工作由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负责安全风险评估、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工作,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第三章安全事故分类及责任追究第八条幼儿园安全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两类。
一般事故是指对幼儿园人员和财产造成一定伤害或损失,但无重大不良影响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对幼儿园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或损失,以及对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故。
第九条对于一般事故,责任追究的主体为事故直接责任人;对于重大事故,责任追究的主体为事故直接责任人第十条事故直接责任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幼儿园教职工:指在事故发生现场或者在事故中直接参与工作的教职工。
2.幼儿园管理人员:指具有管理职责的幼儿园工作人员,包括园长、副园长、行政人员等。
3.监护人:指在幼儿园期间负责照看、照顾幼儿的人员,包括班主任、保育员等。
第十一条事故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方式如下:1.事故直接责任人应立即报告事故,并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援措施,确保伤者的安全和及时就医。
2.幼儿园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详细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主体和责任程度。
一,幼儿园安全事故处理有哪些程序1、及时救助受害幼儿,并应当及时通知幼儿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2、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3、伤害事故属于重大伤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部门报告4、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幼儿园与受伤害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幼儿在幼儿园发生事故反思怎么写幼儿园应急领导小组提议幼儿户外活动场地全面软化,定期检查大型玩具是否牢固,是否有存在危险尖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孩子活动时,教师不得坐着或闲谈,要选择便于监护的适宜位置,随时走动巡视,谨防意外。
尤其是体育活动和幼儿的自由活动,更容易出事故。
所以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应做到时时处处警惕,警钟长鸣。
(一)在园外集体活动时,一旦发生幼儿摔伤或跌伤,应立即与园领导联系,情况严重需要及时抢救的需在第一时间报120。
园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赶到抢救场所或医院,组织处理有关工作(二)现场应立即由随去的幼儿园保健老师进行现场的急救,对出血的部位进行及时的包扎,如有骨折现象的,应将幼儿进行平躺,尽量减少移动。
(三)及时通知家长赶往医院,以便告之医生,幼儿的详情及用药情况,配合医院进行抢救及治疗。
(四)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包括及时与有关保险公司联系索赔事项,家长或亲属的安慰工作等。
幼儿园要将事发经过、原因分析、处理结果及应吸取的教训、今后改进工作的措施等形成书面报告。
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和程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指导,严格按上级指示妥善解决好事件的善后工作。
(五)马上召集紧急会议,研究事件处理事宜和遏制事件的不良发展,尽量减少损失。
幼儿园怎样应对幼儿意外安全事故幼儿园工作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经常会发生幼儿安全意外事故,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幼儿园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延误幼儿的治疗时间给孩子造成痛苦,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家园之间的矛盾纠纷和工作的被动。
幼儿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对策幼儿园事故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人身伤害事故。
幼儿在园伤害事故常见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因设施不符合标准而导致幼儿刮伤、摔伤、死亡。
幼儿园的围墙、门窗、楼梯及室外大型玩具(滑梯、攀登架、秋千、转转车等),因失修,存在着安全隐患,幼儿园如未及时修理、更换已经破损老化的设备,就容易发生事故。
这些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轻则伤其(幼儿)皮肤,重则危及生命。
2、因教师及保育员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
教师及保育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职对幼儿身心造成的损害,主要是指教师及保育员在教育保育过程中的行为失误(如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体罚),对幼儿身体及其心理造成的伤害。
3、因医务人员的疏忽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医务人员工作疏忽主要有:吃错药;对突发事件缺乏应急措施等。
4、因教师看护不到,门卫制度不严导致幼儿走丢或被人拐骗。
家、园双方对接送幼儿都没有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家长接送幼儿较随意,有的临时叫人来接,有的提前来接,有的没与老师打招呼就接走孩子。
这些管理上的漏洞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利用幼儿年幼无知,或假冒幼儿亲戚、或谎称幼儿父母发生意外事故等形式将幼儿带走。
5、因幼儿自身原因导致突发性的伤害事故。
幼儿自身原因导致发生突发性的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幼儿的先天性疾病,如癫痫;幼儿的某些器官发生病变,家长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形下发生的事故;家长为孩子购买了有安全隐患的衣物或学习用品等。
幼儿所享有的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基本权利及《民法通则》规定的“生命健康权”,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侵犯。
幼儿在园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都应根据事故性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教育法根据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违法行为的性质,规定了承担法律责任的三种主要方式,即: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其中,民事法律责任是幼儿园事故案例中最常见的法律责任。
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幼儿园事故责任认定办法幼儿园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虽不在园内,但属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春游、秋游、节假日的庆祝活动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为减少或杜绝幼儿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保障幼儿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幼儿园制定以下事故责任认定处理办法。
一、当幼儿发生安全事故时,值班老师要立即联系保健医组织救护,必要时就近送医院就诊,同时立即通知幼儿园和家长。
二、不论因何种原因发生伤害,本着救助第一的原则,幼儿园(或在场老师)先行垫付幼儿的创面伤口清洗、包扎等必要的急救费用。
三、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费用,由家长垫付,再根据教育部《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由幼儿园、教师本人、学生家长根据应承担的责任大小协商解决分别承担:(1)因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不符合安全性要求或管理措施有疏漏的,由幼儿园承担。
(2)因为教师(包括班主任、教师、保育员)工作失职未履行安全工作职责的,由教师个人承担。
教师工作失职系指:教师没有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安全流程化管理》以及本园有关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规定组织活动,在应该预见到但未采取有效措施而造成幼儿伤害事故发生。
(3)因为幼儿自身的特异性而超出教师预见能力造成伤害的由家长自己承担责任。
(4)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造成其他儿童伤害的,由于教师未及时制止的,值班教师负有管理不善的责任。
教师及时制止并告知幼儿监护人后仍发生伤害事故的,由致人伤害幼儿的家长承担。
(5)因正常活动或游戏发生的教师无法预见的伤害,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
四、本月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责任人扣发当月绩效奖;取消本学年一切评优晋级资格。
五、发生幼儿伤害事故,当事人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幼儿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为了强化广大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幼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将幼儿安全教育和管理纳入到教学管理和一切教育活动中,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特制订以下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一、责任界定:幼儿园校舍安全隐患未及时排除造成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幼儿园校舍安全隐患未检查发现或发现后未及时上报,负责人负全责;上报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分管领导负全责。
幼儿课堂内和幼儿园组织活动过程中造成幼儿意外伤害事故:任课教师和活动组织者负管理不力之责;幼儿园集体活动,班主任负管理不力之责;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任课教师和活动组织者负管理不力之责,教师采取保护措施不力,造成意外伤害的,由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承担学生的医疗费用,还要给予记过处分,问题严重者将停职查看甚至开除。
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幼儿造成伤害事故的由体罚者负全部责任,承担幼儿的医疗费,给予记过或行政处分。
幼儿课间休息、课间活动发生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带班教师负教育不力和课间管理不力之责。
在幼儿接送期间发生的事故,带班教师负全责;在园门口发生的事故,值日教师和门卫,负全责,班主任负教育不力之责。
幼儿擅自离园,在路上发生交通、溺水、食物中毒等重大安全事故:班主任和幼儿园负责人负责教育不力之责。
幼儿在节假日期间发生交通、触电、溺水、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燃放爆竹、受到不法侵害等重大安全事故:班主任和幼儿园负责人负教育不力之责。
幼儿在幼儿园食堂购买饭菜食用后发生中毒症状,经检验由食堂饭菜引发,食堂管理人员负全责,食堂人员负次要责任。
对于因不明原因引起的幼儿伤害事故,要及时由幼儿园行政、教师、保育员及保健医生,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依据法律、法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未经上级部门批准,教师组织幼儿外出宣传、社会实践、旅游、夏令营等活动,不听从教师指挥,造成的伤害,由教师负全部责任。
在园内活动中,由客观原因(如灯具、课桌凳、体育器材、教学用具等)而引发的事故,由幼儿园负责处理解决,根据实际情况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幼儿园主管领导给予行政处分、罚款、解聘,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3月,某市某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幼儿伤害事故。
小明的家长在幼儿园接孩子时,发现小明头部受伤,经检查为轻微脑震荡。
小明的家长立即将小明送往医院治疗,并要求幼儿园承担赔偿责任。
幼儿园方面认为,小明受伤是由于其在玩耍时不慎摔倒所致,与幼儿园无关,拒绝赔偿。
小明的家长遂将幼儿园告上法庭。
二、争议焦点1. 幼儿园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2. 小明受伤是否属于幼儿园责任范围?三、案例分析(一)幼儿园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本案中,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应当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确保幼儿在园期间的人身安全。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二条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可见,幼儿园安全保障义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安全保障:幼儿园应当确保幼儿园环境安全,如地面平整、无障碍物等,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伤害。
2. 人文安全保障:幼儿园应当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幼儿在园期间的人身安全。
3. 管理安全保障: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监管,确保幼儿园安全有序运行。
(二)小明受伤是否属于幼儿园责任范围1. 幼儿园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本案中,小明在玩耍时不慎摔倒,导致头部受伤。
根据幼儿园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规定,幼儿园应当确保幼儿园环境安全,防止幼儿发生意外伤害。
然而,在此次事故中,幼儿园未能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小明受伤。
因此,幼儿园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小明受伤属于幼儿园责任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幼儿园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校园⼈⾝损害赔偿案件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规定校园⼈⾝损害赔偿案件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规定,跟着店铺⼩编⼀起来看看吧。
校园⼈⾝损害赔偿案件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规定1.教育机构应当承担管理责任中⼩学校、幼⼉园内发⽣了伤害事故,这些教育机构该不该承担责任、应该怎样承担责任,学⽣家长和教育机构的观点常常不同。
学⽣家长普遍认为,学校应当承担监护不⼒的责任。
教育机构则认为,监护是⼀种法定职责,家长把未成年⼦⼥送到学校、幼⼉园,不能认为是监护责任转移,发⽣伤害事故,家长作为监护⼈仍然要承担责任,如果学校、幼⼉园对事故的发⽣有过错,可以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传统观念认为学校应该承担未成年学⽣在学校的监护⼈责任,家长交了学费,学⽣在学校发⽣的⼀切都由学校负责。
如果学⽣在学校出了事故,学校理所应当负全责。
不同意这种观点,认定学校是未成年学⽣在校期间的监护⼈没有法律依据。
⾸先,我国民法典规定,对监护⼈的范围、顺序、权利和义务等,都作了⾮常明确的规定,⽽学校不在监护⼈的范围之中。
其次,学校对未成年学⽣履⾏的是教育管理职责。
学校的这种职责,是受公法⽽⾮私法调整的,学校与未成年学⽣之间的这种教育管理关系,也是⼀种公法关系,⽽⾮私法关系。
同时,这⼀教育管理职责包含着要充分地保护未成年学⽣的⽣命、健康、安全等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带有监护的性质,但是绝⾮私法意义上的监护。
学校对在校学⽣应承担管理责任。
学校不应对在校学⽣承担监护责任,但决不意味着学校对学⽣受到的伤害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关于审理⼈⾝损害赔偿案件适⽤法律若⼲问题的解释》否定了过去认为学校对学⽣存在监护义务的观点,明确规定“学校对未成年⼈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这种教育管理保护义务,也是有《教育法》作为法律⽀撑的。
这些法律规定均明确了学校应承担管理责任,是指当学校疏于管理、违反学校应尽的管理义务,使学⽣在校受到伤害时,学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从另⼀⾓度说,对学⽣进⾏管理也是学校的⼀种权利。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园作为幼儿成长的第一站,其安全问题愈发受到重视。
然而,在现实中,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不仅给幼儿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引发了社会对幼儿园法律责任的关注。
本案例将以某市某幼儿园发生的幼儿伤害事故为切入点,分析幼儿园在此次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二、案例描述2019年3月,某市某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幼儿伤害事故。
5岁的幼儿小明在幼儿园玩耍时,不幸被另一位小朋友撞倒,导致头部受伤。
事故发生后,小明的父母将幼儿园告上法庭,要求幼儿园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经调查,事故发生时,幼儿园并未对幼儿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且事发地点附近没有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此外,幼儿园在事故发生后也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小明受伤情况加重。
三、案例分析(一)幼儿园的法律责任1.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对幼儿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在本案例中,幼儿园未能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小明受伤,应承担侵权责任。
2.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幼儿园与幼儿家长之间存在教育服务合同关系。
幼儿园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教育服务义务,导致小明受伤,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幼儿园责任的承担方式1. 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幼儿园应赔偿小明因事故造成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
2. 惩罚性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幼儿园如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导致幼儿受伤,还应承担惩罚性赔偿。
3. 赔礼道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幼儿园应向小明及其家长赔礼道歉。
四、案例启示1. 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 严格执行教育服务合同幼儿园应严格按照教育服务合同约定,履行教育服务义务,确保幼儿的合法权益。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共同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
第1篇一、引言学校事故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由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活动中存在过错,导致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事件。
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学校因过错导致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本文将从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定义、构成要件、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定义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是指学校因过错导致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责任,其特殊性体现在责任承担主体、责任承担范围和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
三、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1. 存在过错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要求学校存在过错。
过错是指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等活动中,违反法定义务、违反约定或者违反善良风俗,导致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过错是学校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前提。
2. 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要求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
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
人身损害是指学生因学校事故而遭受身体伤害、残疾、死亡等;财产损害是指学生因学校事故而遭受财产损失。
3. 过错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要求过错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学校过错行为与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
只有当学校过错行为直接导致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时,学校才承担民事责任。
四、学校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承担方式1. 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学校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主要方式。
赔偿损失是指学校因过错导致学生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赔偿损失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人身损害赔偿:学校应当赔偿因事故造成的学生身体伤害、残疾、死亡等损失。
(2)财产损害赔偿:学校应当赔偿因事故造成的学生财产损失。
(3)精神损害赔偿:学校应当赔偿因事故造成的学生精神痛苦、精神损害等损失。
2. 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法院依法对学校过错行为给予的额外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