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栽培方式对不同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67.29 KB
- 文档页数:2
机插水稻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作者:吴正贵蔡林运盛雪雯邱枫徐建方黄洁周培南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第32期摘要[目的]探究水稻产量与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
[目的]以有代表性的44块田作为样本点,采集影响水稻产量的有关性状,并分为产量相关性状组和农艺性状组,系统运用简单相关、复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组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其中与穗数和穗粒数的相关性较强;产量与农艺性状组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但农艺性状组可通过产量相关性状组间接作用于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二次枝梗数越多,倒1叶长度越短,产量也越高。
[结论]实际生产中,同时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是夺取高产、超高产的根本途径,但在高产水平上实现更高产,关键要在足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
关键词机插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组;农艺性状组;相关性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2-0021-03Research on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in Machinetransplanted RiceWU Zhenggui,CAI Linyun,SHENG Xuewen et al(Suzh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Suzhou,Jiangsu 215006)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ice yield and its relatedcharacters.[Method]We took the representative 44 plots as the sample points, the paper collected the related traits affecting the yield of rice, and divided it into yieldrelated traits and agronomic traits,systematically useds simple correlation, complex correlation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It ha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yieldrelated traits, among which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ike number and spike grain number was the strongest,the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but the agronomic trait group could indirectly affect the yield by yieldrelated trait group. In a certain range,the more secondary branches,the shoter length of flag leaf,and the higher yield.[Conclusion]In actual production, increasing both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and grain number per area is the basic way to capture high yield and super yield, but to achieve more high yield in a high level, the key i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grains on the basis of enough spikes.Key wordsMachinetransplanted rice;Yieldrelated traits group;Agronomic traits group;Correlation在栽培学研究上,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穗数、穗粒数、粒重、结实率等的相关性研究已较为深入[1]。
不同栽培技术对杂交水稻旱育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谭明,杨虎(贵州省晴隆县农业局,贵州晴隆561400)摘要开展了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下的高产试验。
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产量居第一位(11584.5kg /hm 2),比旱育秧常规栽培(CK )9394.05kg /hm 2增产2190.45kg /hm 2,增产率为23.3%。
比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栽培技术下产量10285.2kg /hm 2,增产1299.3kg /hm 2,增产率为12.63%。
旱育秧宽窄行(稀植)比常规栽培增产891.15kg /hm 2,增产率为9.5%,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其生育期缩短,株高、分蘖率、结实率、有效穗都优于其他栽培技术。
关键词杂交水稻旱育秧;不同栽培技术;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1-1189-01晴隆县立体气侯明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雨量分布不均,使水稻生产受到干旱、冷害、夏旱、伏旱、洪涝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晴隆县的水稻生产。
根据贵州省农业委员会、黔西南州农业委员会的安排,结合晴隆县实际,在晴隆县光照镇孟寨村陈庄组罗高宏家责任田里(陈庄坝子)实施该试验,同时在陈庄坝子做杂交水稻旱育秧覆膜节水抗旱栽培示范14.2hm 2,为晴隆县大面积推广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田设在光照镇孟寨村陈庄组(陈庄坝子)罗高宏家责任田里,试验田海拔1100m ,前作蔬菜,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光照充足,排灌方便。
1.2试验材料杂交水稻种川江优9527、1.8m 宽0.004m 厚的一级单层超微膜、大三围打孔器。
1.3试验设计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田总面积1666.6m 2,处理①为宽窄行栽培技术,处理②为覆膜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对照(CK )为常规栽培技术,小区长20m ,宽9m ,面积180m 2,重复间及与四周保护行间隔为0.5m 。
※农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21,V)l.41,No.0125不同杂交水稻新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产量性状表现覃柳末(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百色533612)摘要:为筛选出适合百色右江河谷一带土质、气候,具有高产、稳定、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杂交组合,2019年4—7月,在相同肥力、管理水平条件下,对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选育的5个水稻品种(组合)在百色市百育镇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主要对其产量性状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韵两优5052”、“韵两优5367”产量分别为602.1kg-667m-2、600.6kg-667m-2,比对照增产18.4kg-667m-2、16.9kg-667m-2,其品种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可以进一步示范种植。
关键词:杂交稻;品种;产量;性状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引言水稻是广西重要粮食作物,在粮食安全及人们的生活、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出现了水稻品种更新速度快、品种混杂、市场混乱的现状,部分品种退化现象严重,丰产性和抗逆性降低严重,阻碍水稻生产的发展[1]。
为了筛选出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产量潜力大的水稻新品种[2],2019年4—7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5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百色试点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水稻有“晶两优1212”、“晶两优1227”、“天优华占”(CK)、“韵两优5052”、“韵两优5367”等5个品种。
1.2试验田概况试验在广西百色农作物品种综合区域试验站进行,试验田前作为水稻,土壤肥力中上,地力均匀,交通、排灌设施良好⑶。
1.3试验设计5个品种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随机排列,每品种一个小区,每小区面积200.02m2,不设重复,各小DOI:10.19754/j.nyyjs.20210115008区环境条件一致,株行距16.5cmX23.1cm,每穴插主苗2苗,试验田四周设不少于4行保护行,保护行种植对应小区品种;试验从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收割各处理实行统一管理。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胡泽棋;吕泽林;曾世清;黄恩齐【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2014-2015年对水稻不同栽培方式进行了同田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错窝栽培方式的应用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改变水稻栽培方式,大幅的提高栽插密度,使稻株空间得到合理的配植,改善稻株光养供给条件,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对培育健壮个体,优化群体结构,建立“库”大、“源”足、“流”强协调发展的高产群体,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和实粒数,最终实现水稻高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42-44)【关键词】水稻;宽窄行;错窝栽培;农艺性状;产量【作者】胡泽棋;吕泽林;曾世清;黄恩齐【作者单位】富顺县李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富顺643204;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四川自贡643000;富顺县农牧林业局,四川富顺643200;富顺县农牧林业局,四川富顺643200【正文语种】中文李桥镇位于富顺县西南路,距富顺城区32.8 km,幅员面积64.5 km2,全镇有13个农业村,156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共3.12万人。
常年水稻栽插面积1410.6 hm2左右,水稻单产长期在7.9~8.4 t/hm2水平徘徊,2010年以来水稻单产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劳动人口大量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从而导致水稻种植粗放,栽插过稀,一般水稻只栽插7.5~12.0万窝/hm2,造成单位面积栽插窝数和基本苗不够,有效穗数严重不足、穗小粒少,产量降低。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镇水稻单产水平,针对大面积水稻生产栽插密度过稀导致产量不高的问题,2014-2015年对宽窄行错窝栽培与当前生产上主要应用的宽行稀植和等行稀植两种方式进行了同田对比试验、示范,探讨宽窄行错窝栽培对水稻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宽窄行错窝栽培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不同栽插株数对水稻“Y两优911”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沈平;周国列【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21(36)6【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栽插株数对水稻"Y两优911"生育进程和产量的影响。
[方法]以两系杂交水稻"Y两优911"为材料,试验设计6组不同栽插株数,分别为2株/穴(T1)、3株/穴(T2)、4株/穴(T3)、5株/穴(T4)、6株/穴(T5)、7株/穴(T6),调查6种处理对水稻"Y两优911"生育进程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结果]不同栽插株数条件下,产量以栽插4株/穴的T3(10426.45 kg/hm^(2))和5株/穴的T4(10657.94 kg/hm^(2))处理为较高,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不同栽插株数对水稻"Y 两优911"千粒重无大的影响,每穗总粒数从大到小为T2>T1>T3>T4>T5>T6,有效穗则表现为T6>T5>T4>T3>T2>T1。
[结论]不同栽插株数下,影响水稻"Y两优911"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效穗数,建议生产上机插株数以每穴4株或5株为宜,有利于协调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因子而获得高产。
【总页数】4页(P14-16)【作者】沈平;周国列【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玉林分院/玉林市农业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相关文献】1.不同播期及移栽密度对水稻新品种晶两优华占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2.不同播期与栽插株数对杂交水稻K优267产量与生育期的影响3.不同穴栽苗数对水稻Y两优900生育及产量的影响4.栽插密度和株数对优质水稻铁粳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5.栽插株数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传统农业的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在农作物中,水稻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关系着全球亿万人口的生活。
因此,保护水稻遗传多样性,优化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成为当今全球农业科研领域的热门话题。
一、水稻遗传多样性的意义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是指水稻种间、种内不同表型和基因的多样性,这使得水稻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方面呈现出多种差异,这种多样性基于不同的基因型和环境被调节,与水稻的抗病性、适应性以及产量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水稻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自然界的表现差异非常明显,自然选择的力量也显得特别强大。
通过对水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在种间和种内找到符合不同环境下各自最适应的优良基因型,进而形成适应力更强,抗病性更强,产量和品质稳定的水稻新品种。
因此,保护水稻遗传多样性对于优化水稻品种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1. 分子标记技术目前,应用分子标记技术来进行水稻遗传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常态。
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能够便捷地对水稻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其中,SSR(简单重复序列)技术、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是应用较多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水稻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可以发现不同品种之间的基因变异、较高多样性,以及对水稻在适应不同环境中的适应力支持和提高等。
2. 考虑自然界特点进行水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种植条件,综合考虑水稻种类物种的自然历史和地理分布特征。
比如,在南方状态条件下,利用优良品种的发掘,制定水稻早稻和晚稻的选育策略,根据不同生长特点进行种植环境的优化。
更重要的是,结合以往研究结果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推导出水稻品种与病虫害抗性、环境适应性、增产效果等相关性问题。
丰富性和多样性是田间水稻种植中的一个刚需。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7期农艺学不同播期与移栽密度对机插稻荃两优85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俞伦英(宿松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宿松246500)摘要2021年选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荃两优851作为机插品种,在宿松县破凉镇梅墩畈区栽植,比较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条件下该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
结果表明,在毯苗机插秧条件下,荃两优851的全生育期、株高、穗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随着播期、移栽密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最佳的播期为5月15日,最佳的移栽密度(行距×株距)为30cm×14cm。
建议机插稻荃两优851在宿松县种植时,可结合当年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科学调整播期及移栽密度。
关键词水稻;荃两优851;播期;移栽密度;机插;生育期;产量;性状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7-0024-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7.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受多样性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类型的影响,不同稻区在种植模式、熟期、栽培制度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化特点。
机插秧模式受种植模式的限制作用小,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目前在安徽宿松等沿江地区稻区广泛推广,成为当地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模式[1]。
该模式对于当前农村地区用工难、成本高等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
机插秧模式下合理的播期有利于水稻生育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因而控制播期可以实现机插稻的优质高产。
袁毅[2]研究表明,沿江地区隆两优866在毯苗机插的条件下,随着播期的推迟,其产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在5月10日播种时产量最高。
移栽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机插稻的产量。
李世峰等[3]研究表明,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机插稻的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蔡小盈[4]研究表明,早播利于提高机插早稻的产量,适宜移栽密度为30cm×16cm,播期推迟时,移栽密度适当增加,一般为30cm×(12~1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