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地方品种优良农艺性状
- 格式:doc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3
余杭区14个水稻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和口感的比较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而余杭区作为浙江省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水稻新品种(系)的选育和推广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改善水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余杭区近年来相继选育了14个水稻新品种(系),这些新品种(系)在农艺性状和口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必要对这些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口感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以更好地指导种植和推广工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余杭区14个水稻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口感进行比较,为优质稻米的生产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余杭区水稻新品种(系)的特点和优势,为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余杭区14个水稻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口感进行比较分析,以提供种植者在选择适合种植的水稻品种时的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抗病性、产量、生长期等农艺性状,可以为种植者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品种选择建议。
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系)的口感进行评价比较,可以让消费者了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口感特点,促进市场对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认知和接受。
本研究旨在为种植者和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水稻新品种(系)信息,促进农业生产和市场发展,实现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评估余杭区14个水稻新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口感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选择在余杭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种植区域进行试种,确保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在田间试验前,我们对14个水稻新品种(系)的种子进行了充分的筛选和处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纯度达到要求。
然后我们按照标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标准,在相同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下种植这些新品种(系),以保证试验的可比性。
在生长期间,我们定期对每个品种(系)进行农艺性状的观测和记录,包括植株生长情况、叶片颜色、根系生长情况、灌浆期和成熟期等农艺性状指标。
东海县优质水稻品种的筛选胡 慧 1,张 妮 1,王嫣嫣 1,陈 芹2(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东海农业综合试验站,江苏 东海 222300;2. 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东海 222300)[摘 要]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东海县生态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引进嘉禾优5号、嘉禾优7号、嘉禾优12号等9个优质水稻新品种在东海县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嘉禾优12号产量最高,为675.55kg/667m 2,全生育期152 d ,食味值76分。
嘉禾优5号和津原U99产量较高,分别为529.85 kg/667m 2、517.69kg/667m 2,全生育期分别为154 d 、158 d ,食味值均为75分。
嘉禾优12号、嘉禾优5号、津原U99生育期适中且其他性状综合表现较好,较适宜在东海县种植。
[关键词]水稻;品种比较;产量;农艺性状;东海[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2-0027-0001-04水稻生产高产、高效的根本保障是选择优良品种[1]。
随着优质大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能提高种植收益、保证优质大米供应充足[2]。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4°11′~34°44′,东经118°23′~119°10′。
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被确立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示范县。
水稻是江苏省东海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东海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6.4万hm 2左右,单产稳定在600 kg/667m 2以上,总产超过55万t ,是稻米产销大县。
当地农民的收入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
东海县存在稻麦周年光热资源不足、稻麦机械播栽季节紧等突出问题[3],为促进东海县稻米产业发展,推广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2022年引进9个优质稻水稻新品种并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进行对比,以筛选出适合东海县生态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
丰两优一号丰两优一号是丰乐种业与辽宁粳杂中心合作选育、丰乐种业独家开发的两系、优质、高产、抗病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
母本广占63S为丰乐种业辽宁育种室育成的优质早熟中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育性稳定、杂交结实率高、米质优、抗性强,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实用型不育系,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丰两优一号于2002年12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已经通过国审。
一、产量表现丰两优一号丰产性好。
在1999-2002年连续四年的各级品种试验中,产量均比对照汕优63增产。
2000年、2001年参加安徽省中籼新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产量589.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02%,2002年参加安徽省中籼新品种生产试验亩产597.1公斤,比汕优63增产11.5%。
2000年在合肥、来安、肥东等七个示范,丰两优一号表现最好,平均亩产672.1公斤,农户种植一般田块亩产600公斤,高产田块700公斤以上,比汕优63增产50公斤左右。
二、主要特征特性1、农艺性状好丰两优一号在大田前期生长繁茂,分蘖增生速度快,株型紧凑,剑叶挺直,株叶形态好,后期青杆黄熟,籽粒饱满,熟相好。
作一季中稻栽培,株高126厘米;作晚稻栽培,株高110厘米。
穗型较大,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8克,属穗粒并重型品种。
2、米质优良丰两优一号米质晶莹透亮,粒型长,米饭松软可口,品质优。
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十二项指标中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等十一项指标达优质米一级标准,仅直链淀粉含量一项指标为二级优质米标准。
近两年来,凡种植丰两优一号的农户,几乎都被当地粮站优价收购。
2000年合肥大圩乡种植5000亩丰两优一号,收割机收获后,在田头就被粮商每斤加价3-5分钱就地收购。
丰两优一号2001-2002年度被列为合肥市优质优价收购品种,2001年度被评为安徽省优质水稻品种。
3、抗性强丰两优一号抗倒能力较强,高肥高产,超高产田块或氮肥过头田块后期略有倒伏。
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1.引言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类消费中的主要能源来源。
水稻的高产和优质是粮食生产的两项重要指标,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对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其遗传改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因此,对于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生长发育期水稻生长发育期的长短与其农艺性状有很大关系。
由于各品种生长速度不同,出穗期也不尽相同。
对于稻作生产来说,不论是早稻、中稻还是晚稻,其生产周期都是很重要的生长发育期。
在遗传改良的过程中,应选择适应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在保证水稻良种的前提下逐步缩短生长发育期,提高水稻产量。
3.植株高度水稻的植株高度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认为,植株矮而粗壮的品种更容易产生高产量。
因此,在水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对水稻的生产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遗传学建立了高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育种平台,使得水稻育种的速度与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4.籽粒大小水稻籽粒的大小对于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籽粒与产量成正比,可以通过增大籽粒大小来提高水稻产量。
但是,过于追求大粒子会影响水稻的品质,影响其感官和食用价值。
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大小和品质两方面的因素。
5.抗病性病害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稻可能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如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等等,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和控制,就会导致极大的损失。
因此,在水稻育种中,强调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开发新的抗病品种,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减少经济损失。
6.抗逆性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都会对水稻的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稻耐逆性也成为了改良中关键的研究方向之一。
多次进入遗传改良,大大增强了水稻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生产需求。
7.结论总之,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缓解贫困和饥饿,实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20期农艺学10个水稻新品种的比较与综合评价蔡兰(息烽县农业农村局,贵州息烽551100)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而水稻在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品种则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前提。
为了筛选出适宜息烽县种植的高产优质且适应性好的水稻品种,对10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性、产量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星火优168、品香优五山丝苗、蜀优975、兆优国泰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分别比对照品种F优498增产11.4%、10.1%、9.4%、7.7%,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在海拔1000~1200m的区域进行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水稻;品种;产量;抗性;经济性状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20-0008-0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20.0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影响我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粮食播种面积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种粮成本越来越高,农民种粮效益逐年下降,导致种植者的种粮积极性不高[2]。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建立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3]。
“食以稻为主”,水稻在粮食安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对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
“粮以种为先”,种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最重要载体,“优良品种+优质种子”是确保农业增产增效的前提[5]。
为了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应积极培育更多优质品种。
农家科技4110个优质水稻品种示范与评比试验随着人口增长,人们对水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贵州省修文县地处黔中腹地,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较多,水热同季。
全县共有河流13条,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
据统计,2020年修文县水稻种植面积达3.78万亩。
为加快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笔者引进10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示范与评比试验,观察记录了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合在修文县推广栽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均为中迟熟水稻品种,由贵阳市种子管理站统一提供,共计10个品种,其中C1(F优498)作为对照品种(表1)。
2.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为修文县龙场街道朝阳村沙土组蒋正林责任地(经纬度:N 26.870534°,E 106.588698°;海拔高度:1277.3米)。
试验地块属普通地块,面积3.5亩,地势较平坦,阳光充足,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油菜。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平方米,长6米,宽2.5米。
每小区种植9行,每行种植27穴,行株距为27.78厘米×22.2厘米,每小区243穴,密度为1.1万穴/亩。
小区间设置40厘米的走道,区组间设置50厘米的走道。
3.试验经过。
所有参试品种统一于2021年4月1日进行播种育苗,施农家肥、磷肥,并进行覆膜;4月15—17日出苗;6月1日施四霉素、吡虫啉、春雷霉素进行杀虫杀菌;6月5日进行大田移栽,按照20千克/亩的编号品种名称审定/引种编号C1(CK)F优498黔引种2020第023号C2丽香优5号国审稻20186008C3晶两优510黔引种2018第034号C4兆优国泰国审稻20200107C5华浙优261国审稻20190050C6正优727黔审稻20190023C7荃丝优苗国审稻20190052C8川康优6107黔审稻20200014C9宜优2108黔引种2018第060号C10明两优829黔引种2020第023号表1 参试水稻品种注:以上编号即为参试品种统一田间编号。
不同香型优质常规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黄晓琴 周传猛 梁 琳 李科冰 陈海凤 肖荣华(广西农业科学院玉林分院/玉林市农业科学院,玉林537000)摘要:为了明确不同香型优质常规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2个香型优质常规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结果表明,香型优质常规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排序为结实率(0.7475)>每穗粒数(0.7321)>全生育期(0.7277)>穗长度(0.7086)>有效穗数(0.7070)>米粒长度(0.6946)>千粒重(0.6897)>米粒长宽比(0.6872)>香味得分(0.6794)>株高(0.6784)。
因此,在香型优质常规稻栽培过程中要加强对结实率、每穗粒数、全生育期、穗长度和有效穗数的培育,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关键词:香稻;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香稻作为粮食作物,不仅能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并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香稻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生物碱、维生素以及多种酶类,同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在世界范围内,香稻已被广泛传播并深受消费者青睐,香稻米的市场价格也普遍高于普通稻米[1]。
广西香稻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南宋时期靖西香糯就被列为贡品,至今仍是闻名遐迩的香稻品种[2]。
近年广西相继育成一批优质香稻品种,如百香139、八桂香、闻香占、田东香、河西香、早香1号、桂香99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桂政发〔2019〕7号)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
近年来广西积极发展香米产业,积极引基金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桂科ZY19183015);玉林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玉市科基202033002);玉林市良种培育中心水稻蔬菜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项目(桂科AD18281078)通信作者:周传猛参考文献[1] 关峰,张景云,石博,万新建,辛佳佳.江西蔬菜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优异资源发掘.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1,22(2):390-398 [2] 熊德桃,程春明,戴兴临.江西赣南蔬菜种质资源调查.江西农业学报,1999,11(1):24-29[3] 关峰,张景云,石博,黄长林,尹玉玲,万新建.江西省瓜类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中国瓜菜,2019,32(10):26-29[4] 王青青,王天文,高安辉.丝瓜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发展.现代园艺,2019(21):33-35[5] 舒迎澜.主要瓜类蔬菜栽培简史.中国农史,1998,17(3):95-98[6] 王骄阳,赵永彬,冯春梅.浙江省丝瓜种质资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6):1374-1379 [7] 王益奎,黎炎,李文嘉.我国丝瓜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09(4):121-124[8] 杨晓峰,刘琼,胡湘军,黄艳,朱俐遐,李喜.早熟丝瓜新品种攀杂丝瓜3号的选育.长江蔬菜,2017(20):53-55[9] 李大忠,朱海生,康玉妹,温庆放,李永平,康建坂.普通丝瓜新品种‘福研1号’.亚热带植物科学,2016,45(1):87-89 [10] 罗剑宁,罗少波,何晓莉,龚浩,吴海滨,郑晓明,张长远,陈俊秋.丝瓜新品种‘雅绿6号’.园艺学报,2014,41(8):1749-1750 [11] 李建生,刘志华,陈祖华,唐可兰,旷碧峰.白皮丝瓜新品种雁白1号的选育.长江蔬菜,2018(20):55-57[12] 柴丹,帅正彬,郭江洪,杨斌,陈征昊.皱皮丝瓜新品种蓉杂丝瓜3号的选育.中国蔬菜,2019(3):82-84[13] 张爱民,阳文龙,方红曼,吕慧颖,邓向东,葛毅强,魏珣,杨维才.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态势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3):377-382[14] 姚明华,尹延旭,王飞,李宁,焦春海.湖北省蔬菜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3):517-522,530(收稿日期:2021-06-24)导农户和种植大户种植优质香稻品种,全力推动全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2023年安徽审定水稻品种2023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印发2023年农作物审定品种名称等有关信息的公告》,其中涉及多个水稻品种的审定。
这些品种在经过严格的试验和审定时,表现出了优良的性状和产量潜力,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徽两优丝苗:该品种全生育期136天,株高115.2厘米,穗长24.2厘米,每穗总粒数188.5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3.7克。
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势强、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晶两优1377:该品种全生育期137天,株高114.9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89.5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3.6克。
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晶两优1212:该品种全生育期138天,株高115.6厘米,穗长24.4厘米,每穗总粒数190.7粒,结实率86.4%,千粒重23.7克。
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势强、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晶两优1455:该品种全生育期137天,株高115.3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90.4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3.5克。
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晶两优1613:该品种全生育期138天,株高116.1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90.9粒,结实率86.6%,千粒重23.6克。
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势强、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隆两优3463:该品种全生育期136天,株高115.7厘米,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88.7粒,结实率86.0%,千粒重23.5克。
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隆两优8918:该品种全生育期137天,株高115.0厘米,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89.0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3.6克。
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一季稻区种植。
吨优818水稻品种简介一、品种名称吨优818二、选育单位某某育种研究所三、品种来源吨优818是利用某某品种与某某品种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
四、特征特性1. 农艺性状:吨优818水稻生长整齐,株型适中,叶色浓绿,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强,剑叶挺直,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谷粒饱满,熟期转色好。
2. 生育期:全生育期约为XX天,适宜在XX地区种植。
3. 抗逆性:抗倒性好,适应性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4. 产量表现:在XX地区平均亩产达XX公斤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XX%以上。
五、产量表现吨优818水稻在XX地区种植的产量表现如下:1. 平均产量:在XX地区进行试验,平均亩产达XX公斤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XX%以上。
2. 最高产量:在良好的种植条件下,最高亩产量可达到XX公斤以上。
六、栽培技术要点1. 播种时间:适宜在XX地区进行春季播种,一般在XX月份左右播种。
2.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为XX公斤左右。
3. 移栽时间:移栽时间一般在播种后XX天左右,秧龄控制在XX天左右。
4. 栽插密度:适宜的栽插密度为行株距XX×XX厘米,每穴栽插XX苗左右。
5. 施肥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每亩施纯氮肥量控制在XX公斤左右。
同时配合施用磷肥和钾肥,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提高抗逆能力。
6. 水浆管理:分蘖期浅水灌溉,孕穗期保持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湿润,灌浆期干湿交替,收获前适时排水。
7.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和良好的湿度控制。
七、适宜种植区域吨优818水稻适宜在XX地区种植,适合于种植同类生态型的稻田种植。
八、品种抗性吨优818水稻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和高产潜力。
九、品质分析根据相关品质检测报告显示,吨优818水稻的米质主要指标如下:整精米率达XX%以上,垩白粒率控制在XX%以下,垩白度在XX%以下,直链淀粉含量在XX%左右。
欢迎阅读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水稻栽培,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一秧田期1,、浸种和催芽期:分贝记载浸种和催芽日期、时间、天数及根芽长度(50粒平均值)和发芽百分率(100粒,重复3次,测算平均值)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3、净播种量:按实际播种面积(除去畦沟后的净秧版),计算的干净谷(经盐水选种)播种量,并注明秧田的利用率。
净播种量(斤/亩)= 净谷重(斤)*6000实际秧板面积(平方尺)二秧苗素质考察1、叶龄【叶片数】(不包括不完全叶):定单苗20~50株,从出苗起逐片点漆标记,调查主茎上的完全叶片数,调查时最上一片真叶如尚未充分展开,则以展开程度计算,如已展开一半,为0.5叶,绿叶片数则以绿叶为准,求其单株平均值。
2、秧苗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拔秧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畦面取样30~100株,测定其单株平均值(单位厘米)3、苗高与叶鞘长:测定的样本同2项,苗高为苗基部至最高叶片之顶端的高度,叶鞘长为苗基部至新叶以下的叶耳处(即至最高叶耳处)的长度4、分蘖数:测定的样本同2,求单株平均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亦可分别统计带不同分蘖数秧苗的百分率)分蘖苗百分率(%)= 有分蘖的秧苗数测算样本的秧苗总数5、秧苗基部宽:从测2、3项的样本中任取20根秧苗,每10根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的宽度,求其平均值(不包括分蘖秧)6、发根数:数计总发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根数,各求其单株平均值7、地上部干物重:除根系外的地上部干物重,求其单位面积或单株平均值三、本田期1、插秧期:实际移栽日期,并注明秧龄天数。
秧龄天数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移栽这一天为止的天数。
2、返青期(活棵期):秧苗移栽后,晴天中午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3、分蘖期: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时为分蘖始期,每隔3~5日调查分蘖数,达到最高分蘖数时为分蘖高峰期;与最终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2024年优质水稻示范工作总结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我参与了一项优质水稻示范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培育优质水稻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
本文将对这项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选取了具有抗病虫害能力和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作为示范品种。
这些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同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指标。
通过种植这些品种,我们不仅提高了水稻的整体产量,同时保证了粮食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我们对土壤进行了科学调查和分析,了解其肥力状况和缺陷。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合理进行土壤肥力调整和施肥管理。
通过合理施肥和肥料的使用,我们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保证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种植技术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优化了种植密度、播种期和管理措施,促进了水稻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应对病害,减少了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另外,我们在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方面做了许多探索。
我们利用现代化灌溉设备,合理控制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了浪费和排水现象。
同时,我们进行了水与肥料的配合施用,提高了水稻的养分利用率和抗逆性。
最后,我们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通过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引导他们合理选用优质种子,科学管理水稻。
我们还成立了技术支持团队,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
通过以上措施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
优质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明显增加。
此外,通过优质水稻示范工作的开展,我们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素质的提升。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优质水稻种子的供应还不足够稳定,很多农民难以买到品质好的种子。
其次,由于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观念存在差异,一些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
最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较差,对优质水稻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农业出版社,1961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教研组,水稻栽培,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一秧田期1,、浸种和催芽期:分贝记载浸种和催芽日期、时间、天数及根芽长度(50粒平均值)和发芽百分率(100粒,重复3次,测算平均值)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3、净播种量:按实际播种面积(除去畦沟后的净秧版),计算的干净谷(经盐水选种)播种量,并注明秧田的利用率。
净播种量(斤/亩)= 净谷重(斤)*6000实际秧板面积(平方尺)二秧苗素质考察1、叶龄【叶片数】(不包括不完全叶):定单苗20~50株,从出苗起逐片点漆标记,调查主茎上的完全叶片数,调查时最上一片真叶如尚未充分展开,则以展开程度计算,如已展开一半,为0.5叶,绿叶片数则以绿叶为准,求其单株平均值。
2、秧苗最大叶片的长度、宽度:拔秧前选有代表性的秧板,横过畦面取样30~100株,测定其单株平均值(单位厘米)3、苗高与叶鞘长:测定的样本同2项,苗高为苗基部至最高叶片之顶端的高度,叶鞘长为苗基部至新叶以下的叶耳处(即至最高叶耳处)的长度4、分蘖数:测定的样本同2,求单株平均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亦可分别统计带不同分蘖数秧苗的百分率)分蘖苗百分率(%)= 有分蘖的秧苗数测算样本的秧苗总数5、秧苗基部宽:从测2、3项的样本中任取20根秧苗,每10根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的宽度,求其平均值(不包括分蘖秧)6、发根数:数计总发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根数,各求其单株平均值7、地上部干物重:除根系外的地上部干物重,求其单位面积或单株平均值三、本田期1、插秧期:实际移栽日期,并注明秧龄天数。
秧龄天数从播种后一天算起到移栽这一天为止的天数。
2、返青期(活棵期):秧苗移栽后,晴天中午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时3、分蘖期: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时为分蘖始期,每隔3~5日调查分蘖数,达到最高分蘖数时为分蘖高峰期;与最终有效穗数相同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王一平,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郭龙彪,钟代彬,应存山(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0,1(1):25-30 摘要:在“八五”国家稻种资源攻关研究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500余份来源广泛、类型丰富、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优异稻种资源,进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
结果表明,有一批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或作为育种亲本间接利用的优异种质,包括大穗型、大粒型、优质米和有色米品种、抗病虫性及抗逆性等类型,并重点简述65个优良品种或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以供利用。
关键词:水稻;优异稻种资源;综合评价经过我国稻种资源工作者几十年的辛勤研究,到1995年底,已经列入国家统一编目的稻种资源71970份,其中地方品种50530份,国内选育品种(系)4085份,外国引进品种8686份,杂交稻三系资源1605份,野生稻资源6944份,遗传标记材料120份[1,2]。
如此众多的稻种资源要想全部有效地利用起来是不切合实际的,事实上,不论在遗传育种中,还是在生产中,仅仅是极少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实践表明,优异种质的发掘和利用是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3]。
因此,选择具有各类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深入评价和提供利用,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国内当前水稻研究对稻种资源需求的情况,我们于1998年9月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全国优异稻种资源现场展示会”,并向全国21个省市71个农业科研单位、11所大专院校提供了8000余份优异种质。
本文着重介绍提供本次展示会的主要稻种资源,为广大水稻科研工作者择优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在“八五”(1990~1995年)期间国家稻种资源攻关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精选500余份具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病、抗虫、耐冷、耐旱、耐盐、高产或优质(特种)米等特殊性状的稻种资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并做室内考种。
这些稻种资源包括籼粳稻、非洲稻、美国稻、各种光壳稻等,以及来自我国地方稻种、各省市选育的优良品种和国外引进的优异种质,原产地涉及我国20个省市和分布在全球各稻区的18个国家,以及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等国际机构。
149实验研究贵州省是全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2.8%。
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性的土壤类型为优质水稻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造就了贵州优质稻米的悠久历史。
区域性的生态特点和土壤类型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因素的综合反应;黄宗洪等通过相同品种不同生态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米质的各项主要指标在不同生产区域均不相同;水稻的丰产性、抗逆性及品质除受品质的遗传基因控制外,在生产过程中的栽培措施、土壤及气候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海拔不仅仅是影响水稻株形和生理变化,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赵国珍等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区,海拔显著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
为此,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安顺市农科院2020年从从省内外引进12个不同类型的优质水稻品种在1400m海拔进行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推广,旨在为贵州中高海拔地区优质稻生产提供栽培技术服务。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征集省内外国标三级以上杂交水稻 、粳稻12个品种进行试验,分别是 :19-1081(外观品质好,香味浓郁)、金秋香优1079(国标二级)、T香优557(国标一级)、桃优香占(第一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金奖品种)、泰优390(国标一级)、玉针香(第一、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金奖品种)、又香优龙丝苗(广西十大优质稻品种)、香早优2017(国标三级)、广8优香丝苗(广西十大优质稻品种)、楚粳28 (国标一级)、南粳9108(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金奖品种)。
对照选用宜香优2115(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特等奖品种)、1.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0.02亩,呈长方形,每小区栽8行,每行40窝,每窝插2粒谷秧,栽插密度为(6+9)×5寸,重复间、小区间设走道0.5米,四周插有保护行。
移栽后,按统一标准定点定时调查Ⅰ、Ⅲ重复各小区10窝的分蘖动态,至总苗下降止。
2个水稻三系不育系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的观察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在水稻生产中,利用不育系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实现粮食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稻三系不育系育种技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育种方法,通过利用核基因型和质粒基因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水稻的杂交育种。
水稻三系不育系具有独特的育种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开花习性不稳定、农艺性状不一致等。
对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和研究,对进一步提高水稻杂交育种效率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两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进行系统观察与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水稻三系不育系在育种中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2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不同不育系的特点及其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探究不同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时间、花粉数量和质量等开花习性差异,揭示其与不育性的相关性;2.分析不同不育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性状和抗逆性等农艺性状,为选育高产、抗逆水稻品种提供理论支持;3.研究影响不育系水稻农艺性状的因素,探讨遗传、环境等因素对其影响程度;4.探讨解决不育系水稻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精确控制杂交制种、提高育种效率等方面,为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和水稻产量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更准确的理论基硋和技术支持,推动水稻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提升,助力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稻三系不育系是利用杂交优势生产杂交水稻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和研究水稻三系不育系的开花习性和农艺性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遗传特性和生长规律,有助于提高水稻的杂交育种效率和品质。
金武粳1号水稻品种
金武粳1号水稻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金武县示
范区开发的一个新的水稻品种。
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农业部的现场试验登记,具有抗病、高产、抗旱、耐冷等优良特性,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是一个新型、先进的水稻品种。
金武粳1号是经过改良后具有抗病、抗旱、耐冷等优良特性的新型水稻品种,其具有较高的产量,平均每亩7000斤,比南方品种的郑66提高15.8%。
此外,该品种平均每亩千粒重比郑66提高11.8%,功能性总糖含量提高20.2%。
该品种的抗病性强,可以有效抵抗稻瘟病、稻烂病、褐飞虱病等。
而且,金武粳1号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仍能得到较高的产量,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金武粳1号是一个集多种优良特性于一身的水稻品种,其优良的农艺性状和高产能力使其在当今市场中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该品种具有高抗性,可以有效地抵抗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而且它的发芽时间较短,短期内可以大量播种,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此外,金武粳1号水稻的米质优良,可用作加工制米,可以满足当今消费者对精米的需求,这会使得它的市场销量更加不断增加。
总之,金武粳1号水稻品种具有抗病、高产、抗旱、耐冷等优良特性,不仅为农民提供了良好的收益,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可以在抗气候变化、发挥资源效益、确保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作用。
金武粳1号水稻品种在未来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助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4 优良农艺性状
4.1 综合优良农艺性状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03
数据来源:应存山、盛锦山,罗利军,张丽华,《中国优异稻种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p17 4.2 大粒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05
数据来源:应存山、盛锦山,罗利军,张丽华,《中国优异稻种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p17 4.3 大穗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05 4.4 矮杆
数据来源:罗利军、应存山、汤圣祥主编,《稻种资源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p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