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_(3)
- 格式:pdf
- 大小:345.91 KB
- 文档页数:4
共享环境下的图书馆编目数据整合研究随着电子资源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环境成为图书馆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共享环境包括国内外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互通、数字资源联合开发以及馆藏资源共享等内容。
在这样的共享环境下,各种资源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针对共享环境下的图书馆编目数据整合展开了研究,探讨了编目数据整合的意义、困难点和对策。
一、编目数据整合的意义所谓编目数据整合,就是将各个图书馆的编目数据统一到一个数据平台上,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
编目数据整合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传统的图书馆模式中,用户需要通过各个图书馆或者图书馆联盟的门户网站逐一查找资源,效率低下。
而如果进行编目数据整合,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就能够查找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2、促进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共享编目数据整合可以实现不同图书馆间的编目数据共享,为图书馆之间搭建了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图书馆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增强了馆际合作的力度。
3、方便用户的检索和使用不同图书馆的编目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数据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对各个图书馆的编目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匹配,提高数据质量,使用户检索和使用更加方便。
尽管编目数据整合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现编目数据整合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点。
1、编目标准不一编目标准因国别、语种、领域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馆藏资源的编目标准和方式存在差异。
这样就给数据整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数据格式不同现阶段不同图书馆的数据格式多种多样,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给数据整合带来很大的难度。
因为数据格式不同,需要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转换和整合。
3、数据质量不稳定不同的图书馆在编目数据的时候,由于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甚至出现一些错误,这就导致编目数据整合在数据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共享环境下,实现编目数据整合是实现资源共享和馆际合作的关键。
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探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深入推进,阅读推广已成为提升全民阅读水平、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重要阵地,其角色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然而,面对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和日益激烈的阅读推广竞争,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资源优势,提高阅读推广效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区域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新兴的图书馆合作模式,通过整合区域内的图书馆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阅读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以期通过合作与共享,提高阅读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发展。
本文首先对阅读推广和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区域图书馆联盟在阅读推广中的优势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合作机制建设、资源整合与共享、活动策划与实施等方面。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方向。
本文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提升全民阅读水平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和重视,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阅读推广工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推广方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推广模式上,如设立读书角、举办读书讲座等,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在数字化、网络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单一的推广方式已经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
缺乏与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尽管区域图书馆联盟已经在我国多个地区建立,但高校图书馆与这些联盟的合作并不紧密。
全国图书馆联盟导言全国图书馆联盟是一个旨在促进各地图书馆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图书馆作为承载着智慧和文化的场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而图书馆联盟则进一步加强了各图书馆之间的联系,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收藏纸质图书,还涵盖了数字化资源、网络服务等多方面内容。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各地图书馆开始积极合作,形成了全国图书馆联盟。
成立目的全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各地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通过联盟,各图书馆可以相互借阅馆藏、合作举办活动、共同开发数字化服务等,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服务。
服务内容全国图书馆联盟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馆藏互借:各图书馆可以通过联盟平台进行馆藏资源的互借,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联合展览:图书馆可以共同举办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
•数字资源共享:各图书馆可以共享数字化资源,如电子书、数据库等,提升服务水平。
成果与展望全国图书馆联盟的成立为各地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国图书馆联盟将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助力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结语全国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不仅是各地图书馆之间合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图书馆事业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联盟,各图书馆可以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愿全国图书馆联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文化收获。
图书馆联盟自组织理论及发展研究作者:李晓飞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20年第02期摘要文章从自组织理论视角探讨图书馆联盟发展与演进过程。
首先,解释了自组织理论及意义,从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涨落”分析了自组织产生的条件及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图书馆联盟“自组织特性”。
然后,从子系统非线性竞争和协同发展、“涨落”和“突变”、超循环方面研究图书馆联盟自组织演化。
最后,建立了图书馆联盟自组织机制,从培育内生增长、推动各子系统协同融合和协同创新、抓住发展机遇、重视和争取联盟外部发展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自组织竞争协同超循环分类号 G251DOI 10.16810/ki.1672-514X.2020.02.003Research on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onsortiaLi Xiaofei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organization theor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theory of self-organiz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evolution of self-organiz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openness, far from equilibrium, nonlinear intera ction and “fluctuation”,as well as the “self-organ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brary consortia. The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 was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subsystem non-linear competition, cooperative development,“fluctuation”,“mutation”, and hypercub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self-organizing mechanism of library consortia,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ibrary consortia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endogenous growth, promoting the collaborative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each subsystem, seizing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and striving for the extern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consortia.Keywords Library consortia. Self-organization. Competition. Synergy. Hypercube.1 自組织理论及意义自组织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自然科学对复杂系统的思考,如激光、磁化、结晶、贝纳德对流(Benard Phenomenon)等,自组织被描述为从“混沌(Chaos)”中出现新的有序结构的过程[1]。
2021年1月第20卷第2期Jan.2021 Vol.20 N o.2粵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模式研究邓敏,滕雪(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摘要:通过文献调研、网站调研、实地走访等方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分析,从图书馆区域联盟现状和协 同服务模式瓶颈两方面分析目前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模式的缺陷,提出建立完善共享网络体系、有效共享沟通机制、长效的 人才培养机制和持续的文化阅读推广机制四项对策。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协同联盟:服务模式中图分类号:G258.6/G259.23 文献标识码:A1933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图书馆联 合体——“三角研究图书馆网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 图书馆联盟。
直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联盟。
我国在吸取国外图书馆联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自1990年起,陆续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 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大型图书馆联 盟,图书馆协同创新沿着“简单合作一开放式创新一 协同创新”的路径推进。
图书馆联盟建设及其共享机 制的研究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主要 从图书馆联盟管理模式、运行服务机制、共享保障机 制及创新模式和利益分配等方面进行论述[11。
―、图书馆区域联盟现状图书馆联盟从单馆建设走向区域化联盟建设。
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理念深入人心,由于高校 图书馆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远髙于 其他行业,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粤港澳 大湾区是国家建设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随着粤 港澳大湾区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区域图书馆之间的联 盟化初步形成,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也不断加强。
文章编号:2095-4530 (2021)02-0033-03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 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和澳门中央图书馆都有粤港澳 图书馆书目统一检索系统,能够提供粤港澳图书参考咨 询服务。
福建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资源共享有效机制探究
郭心怡
【期刊名称】《办公室业务》
【年(卷),期】2024()3
【摘要】区域协同视域之下,一体化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趋势。
文章基于当前福建高校图书馆区域联盟资源共享的基本情况,结合既有理论研究成果,对资源共享有效机制进行探究。
重点强调了平台构建、流程优化以及外部支持等内容。
论述结果表明,完善资源共享机制可达到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从而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总页数】3页(P181-183)
【作者】郭心怡
【作者单位】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
【相关文献】
1.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运营模式研究——以豫北地区高校资源共享平台为例
2.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资源共享建设与发展研究——以盐城地区高校联合体文献资源共享为例
3.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现状的调查
4.区域化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研究——以黑龙江高校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模式构建研究-以泉城图书馆联盟建设为例侯小斐(济南市图书馆,山东济南250000)[摘要]泉城图书馆联盟是在协同创新的知识经济背景下,由济南市多家图书馆协同成立的 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是济南市图书馆“共享时代”的重要建设成果,通过挖掘联盟优势资源,发 挥现代技术优势,为大众提供了优质阅读服务。
以泉城图书馆联盟为例,分析该联盟的建设基础 和实践措施,为构建公共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模式提供启示。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联盟建设协同服务泉城图书馆联盟[分类号]G251在当前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精准对接读者的阅读需求,打通服务壁 垒,成为其新时代发展的课题。
为此,公共图书馆参考文献:m毛晓燕.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走向 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2]王懂.公共图书馆中小企业信息服务改进研究----以汕头市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为例[D].河北大学.2012.[3]曾原.对公共图书馆深化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的几点思考[J].情报探索,2010 (11).[4]贾晓彦.顺德中小企业信息需求的调查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5).[5]王捷.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对策[J].现代情报,2013(3).[6]桑琰云.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3(6).m邓蓉敬.基子微博平台的图书馆深层次服务 创新[J].图书馆学刊,2013(9).[8]孔云,等.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3 (9).[9]申蓉.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创业企业服务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5( 10):71-74. [10]夏颢玲,贾苹.图书馆面向产业提供信息服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大众阅读需要,积极探索联盟 协同服务模式,破解阅读服务难题m。
由济南市图 书馆发起成立的泉城图书馆联盟凭借独特的运行务的创新性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8(9):47-55.[11]周卿,金红亚.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创业人群新模式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8(5):62-66,97.[12]黄如花,王春迎,周志峰.政府数据开放环境下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创新服务途径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8(8):62-66,74.[13]黄雨婷,赖彤.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大英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9(7).114]武英杰.科技创新视域下公共图书馆企业科 技情报服务实证研究——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9(3).李倩女,1984年生。
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可行性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可行性。
首先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作用,然后介绍了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应用。
接着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优势和难点。
最后提出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区域图书馆联盟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和平台,开展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阅读推广活动,从而促进读者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区域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活动、可行性探究、作用、概念、特点、优势、难点、结论、研究建议、研究成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临的信息爆炸也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阅读推广活动变得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的重要阵地。
随着社会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多样性的发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优势和难点。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升阅读素养方面的作用;二是介绍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应用情况;三是探讨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优势,分析其在资源共享、服务扩展、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益处;四是挖掘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能面临的难点,如管理协调、意识认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区域图书馆间的合作,推动阅读事业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阅读推广活动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素养的有效途径。
16
集团采购,通过联盟的影响力和成员馆的凝聚力,以组织的形式给信息资源提供
商施加压力,以降低电子资源的采购价格;通过分摊,增强电子资源购买力,共同
拥有电子数据库的使用权,以扩大可用的电子资源;建立基于协议标准的馆际互
借和文献传递系统,用Web方式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构建联合虚拟参考
咨询服务体系,实现知识库、学习中心共享共建;构建统一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
基于异构系统的资源跨库检索服务,用户可按学科、数据库名称、文种同时检
索多个系统中的多种资源;分工保存文献资源,以节省空间等等。
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存在在于其功能价值。艾伦(Allam)和赫尚(Hirahon)
认为联盟发展有3个原因:一是促进各种形式的资源共享;二是降低图书馆的
动作成本;三是影响信息创造、营销和销售的未来。波特(Potter)分析联盟
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共享物理资源及解决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
的需求问题。弗兰德(Friend)指出联盟不只是传统服务项目中的馆际互借服
务、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复印优惠、联合目录共享、借阅特许,它
更注重电子期刊的合作采购,还包括解决当前图书馆存在的其它问题,以提升
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区域图书馆联盟还有更多的潜在功能,随着其发展壮大,
这些功能将会张显于世人面前。
2.2.3区域图书馆联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区域图书馆联盟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协作活动,可以追
溯到100多年以前。由于经费来源、通信联络和读者获取文献习惯等方面的原
因,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大多是起源于一个地区内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活动。
这就是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早期形态,从这一点上说,区域图书馆联盟比其它类
型的图书馆联盟的历史悠久。
[1]区域图书馆联盟在国内的发展
国内图书馆联盟活动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发轫于地区内图书馆之
17
间的协作。1951年,上海新闻图书馆编印了《上海各图书馆藏报纸调查录—
—附新闻学图书馆目录》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个馆际合作目录,可以看作是区
域图书馆联盟性质的文件。
表2-1国内部分区域图书馆联盟情况
名称 成立时间 牵头单位 合作内容
上海教 育网络 图书馆 2000年12月 上海市教 委 在上海地区各级各类学校间实现图
书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共建、共
知、共享,提高上海地区文献保障率
和信息服务水平
上海市 文献资 源共建 共享协 作网 1999年 上海市人 民政府 实现上海地区公共、高校、科研系统
的联网,共建信息平台,开展文献采
购协调,实现信息合作与人才培养
上海高 校网络 图书馆 2000年12月 上海市教 委 主要功能是在上海高校间实现图书
馆文献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共享,提高
上海地区的文献保障率和信息服务
水平,为上海地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
供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北京高 校网络 图书馆 2001年12月 北京地区 高校图工 委 联合引进一批中外文献数据库,建立
几种服务模式,有计划的联合建设一
批具有学科和学校特色的文献数据
库,根据各馆的需求开展馆际互借和
文献传递,进行图书馆文献服务人员
的继续教育培训
广东网 络图书 馆 2002年5月 广东省教育厅 由广东各高校馆组成,为读者提供信
息服务
天津高 等教育 文献信 息中心 2004年11月 天津市教委 联合图书馆系统运行及管理;电子文
献资源建设和管理;中文版图书馆的
建设与管理;组织开展文献信息服
务;组织文献信息应用培训;开展数
字化图书馆建设研究;组织开展与国
内外其他文献信息单位的合作与交
流
天津高 2001年 天津市教为天津市19所高校约20万读者提供
18
校数字 化图书馆 委 网上电子资源服务
江苏省 高等教 育文献 保障系统 1997年9月 江苏省教育厅 致力于统一图书馆管理系统,联合采
编、馆际互借、共同培训、建立特色
数据库
[2]区域图书馆联盟在国外的发展
区域图书馆联盟最初发源于美国,是以大学图书馆联盟为最初形式,因为
当时的联盟与地理因素有着重要关系。比如20世纪30年代初期,许多州的公
立大学图书馆都开始尝试不同层次的资源共享模式,比较有代表的是“三角研
究图书馆网络”
1997年,世界各地图书馆联盟在美国丹佛成立了“国际图书馆联盟联合
体”(ICOLC)到2002年底参加该联盟的成员有155个。
事实上,早在19世纪末具有图书馆联盟性质的团体就产生了,这一联盟形
成的最初动因正是基于资源共享的基本理念。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经开
始采用联盟形式,即几个关系紧密的图书馆基于资源共享的目的结成同盟来进
行密切的馆际合作活动。
在国外,较有影响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有美国的WRLC、OhioLINK、GALILEO,
英国的CURL、SCONUL,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图书馆联合网、黑森图书馆联合体、
柏林-勃兰登堡图书馆联合体等。日本区域性图书馆联盟虽然不如欧美等国家
的有影响,但由于图书馆协会等中间组织的主导,联盟是高度组织化、制度化和
有序发展的实体式合作。
纵观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从高校图书
馆界发展起来的,这和当时的技术条件、信息需求、观念有很大关系,更主要
的是同一系统的图书馆更容易联盟。可以把这种同系统内部的联盟看作是区域
图书馆联盟的早期形态。而今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类型的图书馆联盟已经
19
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不利于各类图书馆的协调发展,所以应该建立多元
的区域图书馆联盟。
2.2.4区域图书馆联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发展不平衡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区域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差异,导致我国
信息化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低”的格局,导致区域图书
馆联盟数量、发展程度不均衡。另外,由于缺乏沟通机制和发展政策,使得专
业性的区域图书馆联盟数量众多,特别是各个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不但数量
众多,发展较好,相比之下综合性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较慢,为数不多。在
高校图书馆联盟中,211工程院校比非211工程院校发展的好。
[2]知名度低
我国的区域图书馆联盟普遍知名度不高,发展的比较好的区域图书馆联盟
比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天津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和广东省高校电
子图书馆没有被广大用户所知晓。不知道这样的服务联合体就不会有效的利
用。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由于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实践的历史较短,更说
明这些联盟没有注意到宣传自己,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互相不开放
目前国内的区域图书馆联盟基本上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在联盟成员内部
交流很有限,联盟和联盟之间更是各自为政。跨联盟、跨行业、跨系统的图书
馆之间的相互开放基本空白,这种情况与时代的发展和读者需求不相符合。特
别现在世界上国际图书馆联盟、超级图书馆联盟已经出现,互相不开放,基本
不开放是逆潮流而为之。这种现象的产生来源于观念的落后,还有技术环境的
限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应该逐渐杜绝。
[4]管理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