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治疗浅谈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69
浅谈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L-天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是一种能够降解天冬酰胺和L-谷氨酸的酶,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瘤。
传统来源的L-天冬酰胺酶存在一些问题,如来源不稳定、纯度低、免疫原性强等。
研究者们开始探索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表达的重组L-天冬酰胺酶,以应对传统L-天冬酰胺酶存在的问题。
L-天冬酰胺酶的重组表达载体设计和构建是实现高效表达的关键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和宿主菌株,搭配适当的启动子和调控元件,可以实现L-天冬酰胺酶基因的高效表达。
还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和可溶性等因素,以确保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功能完整性和活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L-天冬酰胺酶的重组表达载体设计与构建,以及其在纯化、表达及酶活性检测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提高L-天冬酰胺酶的表达水平和活性,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重要参考和理论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该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探讨其在生物医学和工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L-天冬酰胺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及代谢途径;2. 探讨L-天冬酰胺酶的结构特点,从分子水平揭示其催化机制和底物选择性;3. 设计和构建适用于L-天冬酰胺酶的重组表达载体,实现对该酶的高效表达和纯化;4. 实验验证重组L-天冬酰胺酶的表达效果,研究其酶活性及功能;5. 探讨L-天冬酰胺酶与其重组表达载体研究的意义,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全面了解L-天冬酰胺酶及其重组表达载体的特性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2. 正文2.1 L-天冬酰胺酶的重要性L-天冬酰胺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氮代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浅谈造口护肤粉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发表时间:2018-12-20T15:10:40.1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3期作者:景二丽[导读] 造口护肤粉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610072摘要::目的口腔溃疡是现代人常见的主要病症,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有自限性,肉眼可见边界清楚,边缘是红色,中心是白色,且表面有假膜覆盖,局部疼痛明显,严重者影响病员进食及说话,进一步影响正常生活,为评价造口护肤粉对治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随机选择口腔科口腔溃疡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每日涂抹口腔溃疡散2-3次,治疗组每日将适量造口粉撒在溃疡处,用棉签涂抹均匀,用药次数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期为一周。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溃疡程度及大小并进行评分。
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造口护肤粉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造口护肤粉;口腔溃疡;疗效观察;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收集口腔科从2018年7月1日至8月1日门诊口腔溃疡病人,在征询病员同意情况下,分别入组。
1.2方法对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用药,方法摘要:2.结果如下表所示:治疗组口腔愈合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口腔溃疡愈合的对比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各治疗组之间比较 P>0.05)3 讨论造口护肤粉治疗口腔溃疡的效果比较好,造口护肤粉近年来应用于伤口造口的护理及浸润性皮炎治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大量的临床证实,但应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方面缺乏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本文章的实验对象仅一小部分,希望各位同仁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从化瘀止血辨治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余莹;程健;胡莉文【摘要】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是高白细胞白血病严重并发症,颅内出血为常见死因,其起病急、进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目前西医治疗手段仍较局限,而中医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研究不多,在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方面的中医药诊疗理论及实验研究更是鲜见,故目前尚无对高白细胞性脑出血的纲领性指导意见.本文试从中医化瘀止血角度辨治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以活血化瘀止血为主导,为临床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提供中医治疗思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8(027)003【总页数】3页(P555-556,561)【关键词】高白细胞白血病;化瘀止血;急性脑出血【作者】余莹;程健;胡莉文【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高白细胞血症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危急重症表现,当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白血病[1],占急性白血病的10%~20%[2]。
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是高白细胞白血病严重并发症,颅内出血为常见死因[3]。
治疗高白细胞血症的关键是迅速降低血液白细胞,但由于目前较常应用的细胞单采技术对设备要求高、价格昂贵[4],而化疗的耐受性差、并发症病死率高,在众多医院应用受限。
鉴于HAL目前治疗手段局限,且其所致急性脑出血不同于动脉硬化、血管瘤及外伤等所致脑出血可以外科治疗的特点,故临床应积极发挥中医内科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的优势。
笔者试以化瘀止血为纲,辨治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现试述如下。
1 中医对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急性脑出血的认识急性白血病属中医学的“血证”“虚劳”“积聚”“痰核”等范畴,高白细胞白血病急性脑出血的中医病名归属意见不一,当代中医家多将其归于“血证”“中风”“积聚”等范畴。
三氧化二砷之浅谈作者:王婧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第04期三氧化二砷是天然存在的一种剧毒物质,是中药砒霜的主要成分,它有其特有的物化性质。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三氧化二砷的化学性质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
它是经某几种指定矿物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如采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毒砂)并冷凝其白烟等,都能产生三氧化二砷,它的别称有砒霜、白砒、红砒、红矾、信石或亚砷酸酐。
三氧化二砷的沸点是457.2℃,蒸汽压是13.33kPa(332.5℃),微溶于水,(在25℃时,1克三氧化二砷物质能在大于或等于100毫升且小于1000毫升的水中溶解),溶于酸、碱,它的相对密度(水=1)是3.86g/cm ,危险标记为13(无机剧毒品)。
因化学物质不同,三氧化二砷的熔点不一。
如砷华的熔点是275℃,白砷石的熔点是313℃。
三氧化二砷的物性是无臭、白色粉末或结晶,加热则散发出蒜臭味。
它有三种晶形:单斜晶体的相对密度是4.15,在193℃时升华;立方晶体的相对密度是3.865;无定形体的相对密度是3.738,熔点为312.3℃。
三氧化二砷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但酸性超过碱性,它微溶于水,生成亚砷酸;它较难溶于酸,但又能溶于盐酸,生成三氯化砷或其他砷化合物。
砒霜会和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及硝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砷(As2O5),它可以被还原为砷,也可以被还原生成砷化氢(AsH3)。
单斜晶体和立方晶体溶于乙醇、酸类和碱类;无定形体溶于酸类和碱类,但不溶于乙醇。
它们溶于碱性溶液中会产生亚砷酸盐。
工业品因所含杂质不同,会略呈现出红色、灰色或黄色,它们既容易被还原,也容易被氧化。
三氧化二砷的分子结构:它是四面体分子,在α-型、液态或气态中是As2O3。
浅谈缪希壅治血三法肖海燕周庆兵(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海淀区西苑操场1号,100091 )摘要:血证是诸多血液病最常见的证候之一,缪希壅提出治疗吐血的治法可广泛用于众多血证之中,并不局限于吐血病。
其所提的三法即活血、补肝、降气是慢性血证患者的主要治法。
关键词:血证活血补肝降气明代医家缪希壅在其《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以下简称《笔记》)中提出了著名的治血三法,即“宜行血,不宜止血”、“宜降气,不宜降火”、“宜补肝,不宜伐肝”,笔者试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浅谈对其治血三法的理解与体会:一活血不宜止血此为治血第一大法,其原文本意为活血能使血液运行通畅,行于脉中,达到不止血而血自止的目的,即“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而之所以不能见血止血的原因就在于止血则导致留瘀,从而加重病情,即“血止则血凝,血凝则发热,恶食,病日痼矣”。
临床上对于那些长期反复出血的患者,笔者认为瘀血是导致出血的首要原因。
所谓“离经之血即是瘀血”,这些患者每一次出血都会导致瘀血滞留体内,再者临床上见血止血是很常见的治疗方法,而单纯止血法虽然见效快,却难免留瘀,上两方面是形成瘀血的主要原因,而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其直接结果就是反复出血。
如《血证论》云:“吐衄便漏,其血无不离经。
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然既是离经之血,……亦是瘀血”,“且经遂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终必妄走而溢矣。
”临床上也观察到,经常出血患者其瘀血的指针十分明确,或皮肤紫斑,或面色黧黑,或舌质紫暗瘀斑等,对于此类血证患者,活血是第一治法,运用活血化瘀法往往能收到“行血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的效果,我们常选化瘀止血类药,如三七、血余炭、藕节、蒲黄等,既能止血,更能化瘀,达到化瘀以治本、止血而治标的目的。
现代名医颜德馨认为血瘀内阻,血行不循常道,出血不时举发,而成血证之根。
亦认为祛瘀能使血循经络,不止血而血自止。
治疗上,颜老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肌衄;生蒲黄、土大黄、白岌等分研末治呕血、便血;即使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也常加入蒲黄、茜草等药活血以防留瘀[1]。
浅谈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检验的作用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5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设为慢性白血病组,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设为急性白血病组,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参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血液分析仪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
结果慢性白血病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29.1±6.3)g/L、(106.4±0.4)×109/L、(186.5±4.2)mg/L;急性白血病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CRP水平分别为(35.6±6.3)g/L、(90.1±0.5)×109/L、(113.6±5.1)mg/L;参照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CRP水平分别为(121.5±22.6)g/L、(10.5±1.4)×109/L、(40.8±3.4)mg/L。
参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慢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白细胞计数、CRP水平显著低于慢性白血病组、急性白血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白血病组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CRP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慢性白血病经血液分析仪可确诊,且该检测方式可反复检测,操作便利,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急慢性白血病;检查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ematology Analyzer in the detection of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35 cases of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patients,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of the clinical data,including 5 cases of chronic leukemia patients with chronic leukemia group,30 cases of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group,35 healthy subjects serv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All the subjects were examined by hematology analyzer,and 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chronic leukemia hemoglobin level,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C reaction protein(CRP)levels were (29.1 + 6.3),g/L(106.4 + 0.4)* 109/L(186.5 + 4.2)mg/L;acute leukemia group hemoglobin level,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CRP level respectively(35.6 +6.3)g/L,(90.1 + 0.5)* 109/L(113.6 + 5.1)mg/L reference group;hemoglobin level,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CRP level respectively(121.5 + 22.6),g/L(10.5+ 1.4)* 109/L(40.8 + 3.4)mg/L. The reference group of hemoglobi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ronic leukemia group,acute leukemia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trol group of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CRP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hronic leukemia group,acute leukemia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mpared with the acute leukemia group,the difference of hemoglobin level,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CRP level between the chronic leukemia group and the acute leukemia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 can be diagnosed by blood analyzer,and the detection method can be repeated detection,convenient operation,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it is worth promoting.Keywords hematology analyzer;acute and chronic leukemia;examination;白血病属于临床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比较高的类型之一,属于高患病率的遗传性类疾病,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6]。
浅谈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白血病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048-02【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也是体内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启动细胞。
近年来,dc疫苗的研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仍未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dc疫苗的制备过程中尚存在着许多不足。
通过仔细研读陶叠宏、陈国安教授等的《树突状细胞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本文将结合dc疫苗的研究现状着重针对上文谈谈dc疫苗的研制中所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并对dc疫苗的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疫苗;白血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也是唯一一种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
在肿瘤免疫方面,dc因其强大的抗原提呈功能而备受关注[1]。
近年来,通过将携带肿瘤抗原的dc接种至白血病患者的体内,既而诱导其产生持久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2],从而阻止白血病的复发,延长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是许多科研人员致力研究的方向,dc疫苗的研制也因此取得了极大的发展[3]。
然而,虽然dc疫苗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制备技术也日益成熟,其至今却仍未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
纵观dc疫苗的多种制备方法,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笔者对于此方面的问题饶感兴趣,其中更加对陶叠宏、陈国安教授等人于《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树突状细胞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下简称《树》)一文颇有体会,对该文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有所异议。
本文将着重针对《树》一文谈谈dc疫苗研制中所存在的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将结合dc疫苗的研究现状对dc疫苗的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