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不同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80 KB
- 文档页数:3
理中丸加减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
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
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
大多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都累及直肠,但如病变局限在直肠则可称为溃疡性直肠炎。
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病例的病变仅局限在直肠,而另一些则整个结肠受累。
多数炎症向近端扩展,侵犯左侧结肠,约有1/3患者整个结肠受累,称为全结肠炎。
在10%的全结肠炎患者中末端数厘米回肠也有溃疡,称为反液压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时病变区域都是相邻的,罕有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决定疾病严重性和病期的因素还不清楚,可能这些因素与免疫紊乱的范围有关。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痢”、“肠癖”、“滞下”、“血痢”等范畴。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发作频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因外感湿热毒邪,或因脾胃素虚,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劳倦太过,或忧思郁怒,情志不遂,气血逆乱等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下注于肠腑而为病。
临床观察证实,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迁延已久,“壮泻之余,定无完气”,久泻久痢导致脾虚,或因虚致泻,或因泻致虚,二者互相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湿热,气(气郁),瘀。
主要致病因素为湿热。
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湿热、肝郁、瘀血为标。
临床上治疗以“清利湿热,温肾健脾”为主,兼以“疏肝、化瘀”。
中医辨证论治疗效好。
【临床应用】张子尧于2005年4月~2007年3月期间,运用经方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寒热夹杂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证见腹痛绵绵不已,长期大便溏薄,脓血杂下,甚或滑脱不禁,里急后重较轻;常伴有畏寒怕冷,神疲短气,脘腹胀满,面色黄白,舌淡苔润或兼腻苔,脉沉细或濡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9月 第36卷9期(总第33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Vol.36 No.9·1147·慢性结肠炎(chronic colitis)以乙状结肠、直肠、甚至全结肠为其主要发病部位,可出现肠道炎症性水肿、溃疡、出血等病变。
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黏液、便秘或腹泻交替发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笔者用茵陈白芷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39例,均为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诊治患者。
男17例,女22例;年龄26~76岁,平均(44.72±10.84)岁;病程1~15年,平均(5.23±3.73)年。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①既往有肠炎史,反复腹痛、腹泻;②结肠处有压痛,大便带脓液或带血持续3个月;③乏力,里急后重,左下腹部有压痛,排气不畅;④大便常见白细胞及少量脓细胞,大便培养有细菌;⑤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下糜烂、溃疡、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
中医诊断标准[3]:湿热内蕴。
症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黏腻带血,身热体倦,烦热口渴,渴喜冷饮,小便黄赤,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辨证为湿热内蕴证。
排除标准:严重心肾器官不全,有血栓史,贫血,有糖尿病史等,胶原性肠黏膜病变,克隆病,缺血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
2 治疗方法以清热祛湿、理气通腑为法,拟茵陈白芷汤加减。
药用茵陈15g,白芷10g,秦皮15g,茯苓20g,黄柏10g,藿香15g,木香10g,槟榔10g。
舌苔黄腻、口黏、湿重加炒苍术、陈皮、厚朴以加强化湿,腹胀明显加用大腹皮、炒莱菔子以理气破气,大便带泡沫重用防风以祛风,肛坠明显重用葛根并加升麻、桔梗升提脾气,大便干结加枳实、决明子、全瓜蒌、制大黄以通腑气。
结肠炎偏方有效(转载)一、玉米棒的芯子,粉碎,炒成微焦,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勺,两天见效;二、生姜片,用滚油炸成微焦,每次嚼食两片,每日两三次,当天治愈。
不过,不管用哪种方法,治好后都要连用两次以巩固疗效。
三鲜马齿苋30-60克煎水1饭碗,冲入捣烂的大蒜泥lO-15克,过滤得汁,酌加糖,1日2次。
四白木耳5-20克,浸泡数小时,以文火煮烂,酌加冰糖,每日2次。
五每晚将250g山药煮而食之。
结肠炎偏方发表时间:2010-05-09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3344)民间中医授我治疗结肠炎偏方,拿出与同道分享,组方为;栗壳10g,金银花10g,放于新瓦上小火倍干,共同研面,温水一次冲服.一般两次即可,效果神速.清晨起床后,取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洗净后用小刀将皮削掉,切成薄片,嚼碎后用温开水送服。
午、食疗用姜片当菜用。
我爱人患肠炎半年多,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隔姜灸神厥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从去年秋天开始,我每天早晨喝绿豆汤泡黄芪,下午吃五颗大红枣,晚上用热水泡脚绿豆汤是清肝火的,可以改善上热,黄芪是养脾的,之所以泡而不是煮,主要是怕上火。
具体做法是:绿豆一大把,加水煮十分钟,倒入容器中加五大片黄芪浸泡,十五分钟后喝光。
早饭尽量喝粥,粥本身也有滋润肠道的功能。
大红枣尽量买好一点的,可当零食。
红枣能健脾开胃,而且是维生素C之王,铁含量也高,补气血。
而泡脚的用意在于改善下寒,促进血液循环。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每周做一次足疗,多按摩一下脚底穴位和下肢,耐受力强的还可以试试藏式蒸足,让人大汗淋漓,颇能改善血液循环。
三个月之后,我的结肠炎好了一半,除了偶尔喝酒时发作外,基本上康复了。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此法又与睡眠有相关性,睡眠不好则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对于老年人来说,每天睡觉前泡泡脚多半睡得好。
下面就讲讲我是如何治好结肠炎的吧。
我自己研究了一下,知道这个病是一个模糊型疾病,没有对症药,病因也不能精确描述,但与饮食不周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流行于白领阶层,多见于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常吃夜宵之人群。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概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1875年Wilks及Mox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将其从慢性腹泻疾患中独立出来。
1903年Wilks及Boas定名为“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来沿用此名。
1973年WHO所属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定名为“特发性直肠结肠炎”,但在临床工作上,国内一般习惯地称本病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
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爆发者。
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并发症。
急性爆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性癌变机会多。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
引起其发病的因素是多种的,目前一般认为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
组织学的基本特点是肠腺紊乱,基底膜断裂、以至消失,粘膜和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继发发生坏死,产生广泛糜烂或多发性溃疡。
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多发性炎性息肉。
一般认为,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是原发病变。
祖国医籍中,虽然没有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痢疾等病证相似。
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噼噼有声,故《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肠噼”。
如《素问·太阴阳明篇》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稹满闭塞,下为慎泻,久为肠噼。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帝曰:肠噼便血如何?歧伯曰:身热者死,寒则生。
帝曰:肠噼下脓血如何?歧伯曰:脉悬绝死,滑大生”。
因其病程长久而缠绵,时愈时发,《诸病源候论》称为“久痢”、“休息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医治结肠炎的方法?导语:很多的疾病都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也就是说通过调理自己的身体,来使身体的抵抗力强大起来很多的疾病都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来治疗,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也就是说通过调理自己的身体,来使身体的抵抗力强大起来,从而有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比如说结肠炎这个病,就可以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那么具体得了这个病之后应该怎么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呢?1、湿热内蕴证:腹泻伴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濡数,可伴有肛门灼热,腹痛,口苦口臭等。
治宜清热解毒。
方用白头翁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腹痛泻下脓血,嗳气食少,胸胁腹胀,舌质暗等。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用膈下逐淤汤加减。
3、脾肾虚弱证:腹泻便溏,有少许粘液脓血,可伴有腹胀肠鸣,腹部隐痛,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健脾。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寒湿凝滞型症状:痢下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伴腹痛,里急后重。
苔白腻,舌质淡,脉滑或濡。
治法:温化寒湿。
方药:胃苓汤加减:苍术10克、白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炮姜10克、木香10克、炒白芍10克;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兼有粘液,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
肢倦乏力。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山药15克、陈皮10克、木香10克、砂仁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分成常规、观察组,比较多潘立酮与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记录疗效数据。
结果:经统计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对慢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疾病指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显示出积极的作用。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推荐在慢性结肠炎的临床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四神丸加味;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特征为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
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维持疗法,但是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的反应不佳,或者在长期用药后出现耐药性或副作用。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是一种中医药方,由香砂六君子汤和四神丸组成并进行加味调整而成[2]。
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蒄,吴茱萸,五味子组成,香砂六君子汤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六君子汤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
四神丸功效温肾助阳,散寒,涩肠止泻。
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行气燥湿[3]。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该方剂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关于慢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的依据和选择。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主要从2021年7月-2022年6月内选取我院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当作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30例患者,对照组男12女18,年龄29-63岁,平均46.15岁,病程1-7年,平均2.56年;观察组男13女17,年龄27-61岁,平均46.31岁,病程1-6年,平均2.52年。
!!"包头医学!##$年第%&卷第’期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点滴李雅萍摘要目的: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方法: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得资料,辨证分型,选择属于肝脾失调导致结肠炎患者,采用疏肝健脾、升清利湿方法,中药汤剂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的患者服用此方后,疗效甚好。讨论:慢性结肠炎归属中医学“休息痢”、“泄泻”之范畴,病因各异,病机繁杂,病程较长且复发率高。有)*的患者反复发作,数年不愈。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体会到疏肝健脾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关键词调和肝脾结肠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特殊临床表现一例邬雨春朱丽娜
作者单位:#&’#%#包头市肿瘤医院作者简介:邬雨春,女。大专,护理师。
作者单位:#&’#’#包头市蒙中医院作者简介:李雅萍,女。中专,主治医师。
中医药慢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女性居多,现代医学认为与以下’点有关。!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肠道粗纤维含量较少;#局部刺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等);$神经学说(紧张、疲劳、焦虑等因素)。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素体虚弱或劳倦伤脾,复因郁怒伤肝,致肝脾失调,气机不利,瘀阻肠间,正虚邪恋。上述发病原因中,以后者发病居多,故治疗时,运用调和肝脾法获得满意疗效。主要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尤以左下腹较著。腹泻,粪便中兼夹脓血或黏液,里急后重。精神抑郁,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弦细无力。辨证分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升清降浊。二者互相依赖,密切相关。素体脾虚可致“土壅木郁”,忧思恼怒、气郁不舒、肝失疏泄,又可横逆乘脾,从而形成肝脾失调之病机。素体脾虚或劳倦伤脾,使脾失健运、升清失司,致湿热蕴结或寒湿滞留肠间,日久生瘀,使肠道传化失职,脂络受伤,气血凝滞,故而腹痛,便下脓血或黏液,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里急后重。主方组成:柴胡"克、炒白芍&(克、当归&!克、茯苓!#克、白术)克、葛根克、防风克、枳壳(克、升麻%克、木香"克、甘草%克、马齿笕&)克。讨论:慢性结肠炎患者,大都病程较长且复发率较高,临床中多以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为特点。在治疗上以疏肝健脾、肝脾同治为原则,根据辨证分型灵活加减药物方可获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清举陷;白芍当归柔肝敛阴,三味相伍,疏肝解郁,和血止痛;茯苓白术健脾渗湿,培土抑木;葛根防风温而不燥,取其升清醒脾,胜湿止泄之功;木香甘草行气止痛,以马齿笕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更以枳壳升麻一升一降,协同上药共奏疏肝健脾,调畅气机之功。/收稿:!##$—#-—!#0
040慢性肠炎经方案例夏某,女,52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肠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大便溏泻1日3~4次且胶结不爽,肛门灼热,轻微腹痛,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弱。
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治当清热燥湿,健脾益气,给予葛根芩连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葛根24g,黄连10g,黄芩10g,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山药24g,炙甘草10g。
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大便溏泻日仅1次,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基本成形,肛门灼热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剂。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大便溏泻、肛门灼热辨为热,再根据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因苔黄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大肠湿热,气虚不固证。
方以葛根芩连汤清热燥湿止泻;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止泻,加山药益气固涩止泻。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药歌诀】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合成方,大肠热利或兼表,清热止利功最好。
【学用导读】葛根芩连汤既能治疗细菌性痢疾,又能治疗急性肠胃炎,用方关键是审证求机。
再则,运用葛根芩连汤务必认清葛根于方中的治疗作用。
【中医辨证】大肠热利证:腹痛,下利,或便脓血,利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喜饮冷水,或汗出,或气喘,或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葛根芩连汤,以主治大肠热利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太阳温病证与大肠热利证(发热,恶寒,汗出或无汗,腹痛,下利臭秽,肛门灼热,头痛,或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邪热侵袭大肠,下迫下注,大肠传导变化失职,以此而演变为大肠热利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腹痛,下利,肛门灼热,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数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急,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毒性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上消化道出血等。
医药健闻122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何向国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医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3550)摘要:目的 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泻、腹痛、少食和神疲乏力等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慢性结肠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香砂六君子汤;四神丸;临床价值作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慢性结肠炎具有较强的多发性与反复性,可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
临床上对该病的致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通过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食物过敏、感染、遗传以及精神等因素均与该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该病的影响,患者可伴有腹痛、腹泻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从而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在治疗问题上,传统疗法主要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
然而,通过对引导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单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尚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提升。
实践表明,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香砂六君子汤与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
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34~64岁,平均(47.51±3.65)岁。
研究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2~67岁,平均(47.22±3.58)岁。
治疗:1、补充蛋白水解酶加多酶复合物、嗜酸菌、大体积纤维物清肠剂(ABC)、维生素A、E及复合维生素B,按说明书使用。
2、苜蓿胶囊或液体可提供疾病恢复所需的维生素K和叶绿素,按说明每日3次。
3、芦荟有助于结肠恢复,减轻疼痛,每次饮1/2杯,早晚各一次。
4、黄春菊、蒲公英、小白菊、番木瓜、红三叶草、滑榆、西洋耋草对结肠火效果很好。
注意:1、禁穿紧腰的衣服。
2、急性疼痛者,请大量饮水,有助于清除结肠裂口处颗粒,减轻疼痛。
3、发病时,仅食用软食,直到疼痛减轻,如把燕麦麸或蒸过的蔬菜混合或将其加入食品和果汁中,增加清肠用的纤维质物;或者将1汤匙需氧大体积纤维清肠剂加入果汁、饮料中,起床后空腹服用。
4、试用易于消化的婴儿食品2周,同时服用纤维素。
(不要同时服用纤维补充品及其他补充品和药物)5、做伸展运动,服用蛋白水解酶,以促进消化。
6、使用2杯温水做清洁灌肠,有助于祛除结肠中未消化的食物,减轻疼痛。
7、要避免急性发作,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慢性结直肠炎由于病因不明,病程长,反复发作,故在治疗上亦十分棘手。
我院肛肠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独特治疗方案,收治大量慢性结、直肠炎病人,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治疗方法如下:1、中药治疗: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治本之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标之用,辨证施治,最忌长期应用大苦大寒之剂,亦可配合中药针如麦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静滴以扶正。
2、西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炎症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3、中西药结合灌肠:采用独有中药配方“肠炎I号方”配合西药研粉混合保留灌肠,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4、心理治疗:该病患者常有焦虑、忧郁、紧张、多疑等精神心理改变,严重者可予抗抑郁治疗。
5、其它治疗:如①营养饮食治疗:可予高营养、低脂、少渣易消化饮食,或嘱患者可予山药、白扁豆、苡米等煮粥,常食健脾养胃;②高压氧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尢佳水针疗法降服慢性结肠炎,中医水针疗法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将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疗法,即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将有效药物通过穴位皮下注射注入相关穴位,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的感觉。
28l士蜜匡荭指由2螋§生§旦箜§鲞茎!§塑Q9i焦!Q££hi n!丛笪适i B£,△M gM!堡Q Q8,№§,丛Q:l』慢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47例临床观察贾凤云【关键词】结肠炎;慢性;中医辨证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194(2008)15-0281-03慢性结肠炎是常见疑难病症之一,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稀便或大便带脓血,多伴有纳差、腹胀、里急后重、神疲乏力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的特点。
笔者自2004--2007年,运用中医理论对慢性结肠炎患者47例进行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参照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分会指定的诊断标准确诊慢性结肠炎47例,男26例,女2l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9岁,平均38.5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10年,平均为3.2年。
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8例,肝脾不和13列,脾虚湿困10例,脾肾阳虚1l例,气滞血瘀5例。
2治疗方法2.1湿热内蕴型证见腹泻腹痛,泻F急迫,或便下脓血,肛门灼痛,小便短赤,口干苦,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则:清热除湿,理气止痛。
方药:白头翁159,黄莲魄,黄柏109,炙大黄109,白芍209,木香109,枳壳159,败酱草159,银花l O g,当归129,苦参109。
2.2肝脾不和型证见腹泻腹痛,痛即欲泻、便后痛减,便出不畅,多因情志不畅、精神紧张而复发或加重,并伴脘痞腹胀纳差,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方药:柴胡129,香附159,白芍209,白术159,陈皮109,防风109,当归】29,郁金159,黄莲69。
2.3脾虚湿用型证见肠呜腹泻,大便稀溏带有粘液,稍进油腻生冷则稀便次数增多,伴少腹坠胀,食少肢倦,苔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则:健脾化湿,温中益气。
方药:党参209,黄芪209,茯苓159,白术159.砂仁109,苡仁159,扁豆159,山药159,陈皮l o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是什么?
导语:结肠炎这种疾病是一种肠胃道的炎症,很多人平时不注意就会得这个疾病,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进行治疗,如果要治疗结肠炎中医的
结肠炎这种疾病是一种肠胃道的炎症,很多人平时不注意就会得这个疾病,但是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进行治疗,如果要治疗结肠炎中医的治疗方法是最好的,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应该怎么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中医怎么治疗结肠炎。
中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痢疾”、“泄泻”、“肠风”、“下利”等范畴。
在治疗方面,主张进行辨证治疗,主要分为:
肠道湿热证
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下脓血,便次较多,口干口苦,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
方剂:芍药汤。
常用药物:黄连、黄芩、白芍、木香、甘草。
临证加减:如大便带血,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如热盛入络,出血不止,加水牛角片、赤芍、丹皮、生地、黑山栀;湿浊较重,舌苔垢腻,加石菖蒲、生苡仁、败酱草。
虚弱证
主要症状有腹部隐痛,大便溏薄,食欲不振,稍进油腻则腹痛腹泻,神疲乏力,舌质淡,体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化湿。
方剂:参苓白术丸。
常用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陈皮、甘草。
临证加减:如食欲不振,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加神曲、焦山楂;肝郁脾虚,腹部隐痛,痛则欲泻,合以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加木瓜;脾肾两虚,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不同方法
中医内治法
1、肝气侮脾型:腹泻与情绪变化后发生,以胸胁胀满痛疼、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畅为特征,苔薄白,脉弦细。
方用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
重加白芍、炙甘草以缓急止泻,同时加槟榔、焦三仙以消补兼施。
2、脾虚夹湿型:以神疲乏力、纳呆脘闷、肠鸣腹泻、粪便夹有不消化物为特征,舌淡苔白,脉濡缓。
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偏寒加肉桂、炮姜;偏热加黄连、黄芩与炮姜寒温并用。
3、脾肾两虚型:是本病的严重和难治阶段,病程较长,以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冷、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或滑泻、泻下完谷不化之物为特征,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方用四神丸合连理汤加减。
改干姜为炮姜,入乌梅、芡实、乌药等温涩肠道。
4、湿热下注型:为本病的初起和发作时,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或脓血为特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热重加金银花、红藤;湿重加厚朴、苍术。
中药灌肠疗法
1、菊花30g,白术15g,防风10g,甘草10g,白芷8g,米壳15g。
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g。
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2、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3、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
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
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4、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
先煎,赤石脂10g先煎。
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5、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
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原文链接:/jcy/2014/0730/18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