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理中丸加减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案、配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即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
这与结肠克隆病的肠壁内炎症性变化有鲜明区别,后者在肉芽肿样炎性过程中肠壁各层均受累。
但溃疡性结肠炎时所见的病理变化是非特异性的,也可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和淋菌性结肠炎中见到。
大多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都累及直肠,但如病变局限在直肠则可称为溃疡性直肠炎。
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病例的病变仅局限在直肠,而另一些则整个结肠受累。
多数炎症向近端扩展,侵犯左侧结肠,约有1/3患者整个结肠受累,称为全结肠炎。
在10%的全结肠炎患者中末端数厘米回肠也有溃疡,称为反液压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时病变区域都是相邻的,罕有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决定疾病严重性和病期的因素还不清楚,可能这些因素与免疫紊乱的范围有关。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下痢”、“肠癖”、“滞下”、“血痢”等范畴。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较长,发作频繁,缠绵难愈,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因外感湿热毒邪,或因脾胃素虚,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劳倦太过,或忧思郁怒,情志不遂,气血逆乱等脾失健运,湿热内蕴,下注于肠腑而为病。
临床观察证实,大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迁延已久,“壮泻之余,定无完气”,久泻久痢导致脾虚,或因虚致泻,或因泻致虚,二者互相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虚(脾虚、肾虚、脾肾虚),湿热,气(气郁),瘀。
主要致病因素为湿热。
病理基础以脾虚为本,湿热、肝郁、瘀血为标。
临床上治疗以“清利湿热,温肾健脾”为主,兼以“疏肝、化瘀”。
中医辨证论治疗效好。
【临床应用】张子尧于2005年4月~2007年3月期间,运用经方理中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寒热夹杂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
证见腹痛绵绵不已,长期大便溏薄,脓血杂下,甚或滑脱不禁,里急后重较轻;常伴有畏寒怕冷,神疲短气,脘腹胀满,面色黄白,舌淡苔润或兼腻苔,脉沉细或濡滑。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结肠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贫血等。
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传统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脾虚湿盛、肝郁化火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脾主运化,肝主疏泄的理论指导下,中医将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总结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与肝郁相结,痰火内蕴,易伤肠胃得病”。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是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清热解毒。
二、中医药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1)健脾化湿常用药物包括神曲、茯苓、白术、砂仁等。
神曲可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茯苓、白术具有健脾化湿、利水行湿的功效,砂仁能疏肝理气、解郁降逆。
(2)疏肝理气常用药物有柴胡、郁金、川楝子等。
柴胡能疏肝解郁、行气解痉,郁金、川楝子则具有疏肝理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3)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黄芩、连翘等。
黄连、黄芩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连翘则能清热解毒、泻火利湿。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选择经穴如足三里、大肠俞、关元等,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穴位进行针刺,并结合温针、刮痧、拔罐等手法进行治疗。
中药熏洗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传统疗法,通过中药熏洗可以直接作用于患部,起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痛的效果。
三、临床观察结果在临床实际中,采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从症状改善、肠道病变、生活质量方面进行观察介绍。
1. 症状改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在治疗后,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一部分患者症状得到了完全缓解。
2. 肠道病变通过临床检测,治疗后患者的肠道炎症指标和溃疡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炎症指标减少,溃疡面积较治疗前缩小。
3. 生活质量治疗后患者整体身体状况好转,精神状态良好,食欲增加,体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姓名:刘某,男,2012年10月12日,就诊于医馆。
主诉:腹痛腹泻5年,服用过很多中西药物,开始见效,越用效果越差,有的药服用时减轻,停药后复发。
就诊时患者腹泻加重,大便带粘液,每天5-6次,里急后重,大便后肛门有灼热感,饮食尚好,但吃饭后就得去厕所,行动稍有迟缓,大便就不能控制,身体逐渐消瘦,全身无力。
舌质红,苔白腻,脉弱。
处方:刘读医生根据病情,用健脾祛湿、寒热通补法治疗,服药15剂后,大便次数减少,每天3次,但仍有粘液,不成形,在原方基础上用补肾药,用服15剂,大便基本上恢复正常。
患者以为完全好了,没巩固治疗,但因饮食不节而病情复发,大便日3-4次,病症基本同前,但反应较轻,仍用原方加炒薏米30g,继服15剂,大便基本恢复正常,再服15剂,完全恢复正常,至今未再复发。
结肠炎的治疗用药,关健是在组方,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用补药,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健脾和中和通补通用相结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
中医认为:结肠炎,病因也尚不清楚,认为和脾肾有关,治疗以补脾补肾为目的,也是以口服中药或汤药药和灌肠为主要治疗手段,所以也是只能控制症状,大多不能痊愈康复。
"经络疏通法"认为:主要是经络阻塞,在下腹部形成硬块、硬核、或者团状物,组塞了血液循环,人体失去免疫能了而引发的结肠炎。
由于大多患者伴有胃炎,所以再治疗中也要考虑到胃炎和肠炎同时治疗,方可痊愈康复。
仲华国医馆无私提供学习资料
2013年06月19日。
我已年过古稀,患慢性结肠炎曾持续30年之久。
开始时急性发作,发寒发热,腹泻如流。
以后转为慢性,时而腹泻,时而便秘,经常跑医院求助西医西药,抗生素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开始一段时期应用,可见一些疗效。
但随着时日的迁延,虽药量越用越大,品种越用越多,什么土霉素、青霉素、白霉素、麦迪霉素、红霉素、金霉素和氟呱酸等都使用过;什么口服、肌注、滴注和灌肠等都运用过,而药效却越来越微。
特别是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结果,有害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有益细菌也惨遭其殃,导致了生理机能严重紊乱,给我的身体、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曾在地区外贸系统担任过一定的领导职务,联系供销,乘车搭机,乃是我的本职需要。
记得有一次我从长沙乘火车去广州,车上拥挤不堪。
在车上我结肠炎发作了,却不能上厕所。
此时我腹部绞痛,伸不直腰,卷缩一团蹲在车上,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直流,列车员见了我如此惨状,马上将未开放的厕所开锁,优先让我方便,类似如此尴尬情景举不胜举。
一句话,慢性结肠炎的痛苦伴随我煎熬了30个春秋。
直到1990年,我逐渐意识到,医治这种顽疾,光靠抗生素不行,应该转变观念,向中草药求救。
此时,巧遇文艺界一位退休的钟大姐,她向我详详细细介绍了可用五味中草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用量与用法。
这五味中草药是:车前草、马齿苋各50克(晒干),黄连、黄柏、黄芪各15克,前两种可到野外自采,后三种可到中药店购买。
先将“三黄”煮沸10分钟,再将“三草”混煎15分钟,煎成750克水剂,早、中、晚饭前三次分服,12小时后可见药效……我听得入神,并做了笔记,回到家里,立即翻阅病理学和中草药典。
药典阐述:马齿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匍匐地面,叶片小,倒卵形,黄色小花,能耐旱,生命力强,味甘凉,是消炎退热良药,特别是对急、慢性结肠炎有特效。
车前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呈长卵形,花序穗状,结蒴果,叶甘凉,叶片和其根是利尿止泻良药。
我立即到野外采回“二草”烘干,并到中药店买回“三黄”,备药就绪,照煎照服,果见初效。
中医治慢性结肠炎怎么治好?很多人不认识结肠炎,只知道自己肠胃炎时间久了,疼痛加剧后去医院检查出了结肠炎的疾病,很显然他是一种肠胃疾病,那么他仅仅只是因为肠胃炎引起的么?为什么去医院吃药后,病情得到控制,却后期不注意还会发作呢?要知道,西药是注重短期效果的,并不能对身体进行调理,所以,想要了解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就往下了解吧。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和遗传因素、免疫调节紊乱、感染和环境因素有关;另外,还需与急性感染性肠炎、阿米巴肠炎、大肠癌、肠易激综合征,以及感染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相鉴别。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
中医治疗本病注重辩证施治,标本兼治。
首先,口服:结肠炎宜用丁香、肉桂、桂枝、小茴香等调理治疗。
据了解,中药口服可调理结肠炎患者机体,从而达到菌群平衡,达到治疗结肠炎的疗效。
其次,灌肠:灌肠法是指导管自肛门经直肠,然后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
专家解析,此法克清热解毒,燥湿止泻,从而促进结肠粘膜的愈合。
现医学证明,中药灌肠可以使药汁直达病灶,希望此法能够为广大结肠炎者带来福音。
最后,外敷:中药外敷,即将已煎好的药汁敷于肚脐上,据说药性由表入里,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从而可改善结肠炎的症状。
专家建议,将外敷和直肠滴入法相结合,可联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病灶周围血液循环,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温馨提醒大家,很多患友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情绪和身心的放松,不要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自己的病情上,需要坚持去进行中药的调理,中医治疗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的,另外,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倡参加慢跑。
在饮食上要注意避免自己敏感的食物。
慢性肠炎的中医辨治体会中医中药可以治疗慢性肠炎,甚至大部分可以治愈,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通过中药方剂、中成药进行治疗,像常用的有温中汤、益气汤,可以由医生组方合理的对于肠炎进行治疗,对于改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
临床中更多的是通过中成药的方式来治疗,像固本益肠片、补脾益肠丸、固肠止泻丸、肠胃宁片等中成药应用方便,便于携带,可以辅助治疗慢性肠炎,效果也非常显著。
临床中中成药的选用最好在医生的辨证下,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向,如果配合西药治疗,疗效会更加理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慢性肠炎的中医辩治:一、中医辩治1、脾胃虚弱型症状: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纳呆食少,食后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分析:脾胃虚弱而致泻下,主由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所致,故见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脾虚不运,则纳食减少或食后脘闷不适,久泻不止;脾胃气虚,化源不足,致面色萎黄,疲乏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均属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主之。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苡仁理气健脾化湿,是治疗脾虚泄泻的常用方药。
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可配伍附子理中汤,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愈,中气下陷,而兼有脱肛者,可投补中益气汤,重用黄芪、党参以益气升清,健脾止泻。
2、肝气乘脾型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分析:七情所伤,情绪不稳,激怒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乘脾,失其健运,故腹痛则泻。
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
舌淡、脉弦,均为肝旺脾虚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为主。
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
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泻之功。
3、脾肾阳虚型症状: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运用经方黄土汤治愈慢性结肠炎一例运用经方黄土汤治愈慢性结肠炎一例汇报案例刘建磊讲述尊敬的群主,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感谢轮值团队曾新荣老师邀请我和大家交流学习。
今天分享一个我用黄土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案例。
患者赵某男性67岁,腹痛腹泻十余年。
现病史:十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腹泻日十余次,曾到多家大医院就诊。
诊断为慢性结肠炎。
曾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复发。
这位患者听他亲戚说我在北京学习经方,也想来试试。
刻下症:患者面色晦暗,言语低微无力,身体羸弱消瘦。
怕冷、腰痛,口中和,小便可,每日从早上三四点开始到夜间少则四五次,多则十余次拉水样便,舌苔白微腻脉沉细。
考虑为太阳太阴合病给与附子理中汤合桂枝人参汤加炮姜茯苓(有肾着汤)之意。
处方:桂枝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苍术10克干姜10克炮姜6克黑顺片10克茯苓15克七剂水煎服二诊:怕冷减轻,腰痛减轻但腹泻次数仍未减少。
去年我参加过鲍艳举老师的六经辨证班,鲍老师有一黄土汤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案例。
受鲍老师这个案例的启发。
考虑这位患者可不可以用黄土汤治疗?再细问患者,患者稍微有点口干,手脚凉。
稍吃一点水果就拉肚次数增加。
舌苔白脉沉细。
辩为厥阴病之黄土汤证。
药房中无灶心土,问他能找到灶心土不。
患者说有亲戚在老山沟里,可以找到。
处方:灶心土100克苍术10克黑顺片10克黄芩10克生地黄10克炙甘草6克阿胶10克(烊化)冲服七剂水煎服三诊:腹泻仍未减轻,患者要求再拿七付药再试试。
三个月后患者来看皮肤病告知,他的结肠炎先后吃了21剂药后已经好转,现在少吃点水果也不拉肚了。
按:冯老在《解读张仲景医学》这本书中,把黄土汤归属厥阴病证,本方的辨证要点:大便溏而下血黑紫,兼见四肢冷痹、反心烦热者。
冯老在这本书中说:“如就《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5条:“下血,先便后远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这条述证亦很不备,远血在脏,虽以止血为先务,但不定即需本方。
若就各药主证而言,生地黄、阿胶皆兼补虚,当有羸疲、面色苍白等极虚贫血等症,有大量附子可能有肢寒,或厥冷脉微等阴寒症候。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我院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分成常规、观察组,比较多潘立酮与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记录疗效数据。
结果:经统计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对慢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疾病指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显示出积极的作用。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推荐在慢性结肠炎的临床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四神丸加味;慢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其特征为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
患者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维持疗法,但是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案的反应不佳,或者在长期用药后出现耐药性或副作用。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味是一种中医药方,由香砂六君子汤和四神丸组成并进行加味调整而成[2]。
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蒄,吴茱萸,五味子组成,香砂六君子汤由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六君子汤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
四神丸功效温肾助阳,散寒,涩肠止泻。
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行气燥湿[3]。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评估该方剂对慢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关于慢性结肠炎中医治疗的依据和选择。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主要从2021年7月-2022年6月内选取我院6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当作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30例患者,对照组男12女18,年龄29-63岁,平均46.15岁,病程1-7年,平均2.56年;观察组男13女17,年龄27-61岁,平均46.31岁,病程1-6年,平均2.52年。
[内科方剂]慢性结肠炎中药治疗方剂
慢性结肠炎这种疾病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类患者,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采用西医治疗这类病状。
其实中医也可以治疗。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慢性结肠炎的中医方剂有哪些?
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
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
益气汤。
组成
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
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
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
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
温中汤。
组成
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
柴国剑方。
慢性结肠炎怎么治疗,中医内治法效果好
慢性结肠炎是常见的肛肠疾病,会出现左下腹疼痛和腹泻的症状,而且还会出现便秘,便秘和腹泻会交替发作,治疗慢性结肠炎可以选择中医对症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
★1、肝气侮脾型:腹泻与情绪变化后发生,以胸胁胀满痛疼、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畅为特征,苔薄白,脉弦细。
方用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
重加白芍、炙甘草以缓急止泻,同时加槟榔、焦三仙以消补兼施。
★2、脾虚夹湿型:以神疲乏力、纳呆脘闷、肠鸣腹泻、粪便夹有不消化物为特征,舌淡苔白,脉濡缓。
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偏寒加肉桂、炮姜;偏热加黄连、黄芩与炮姜寒温并用。
★3、脾肾两虚型:是本病的严重和难治阶段,病程较长,以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冷、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或滑泻、泻下完谷不化之物为特征,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方用四神丸合连理汤加减。
改干姜为炮姜,入乌梅、芡实、乌药等温涩肠道。
★4、湿热下注型:为本病的初起和发作时,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或脓血为特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热重加金银花、红藤;湿重加厚朴、苍术。
药物组成: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白术、茯苓、黄芪、党参、陈皮、乌梅、石榴皮、桂枝、附子
上药水煎,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服
中医辩证: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命门兼温脾胃涩肠
临床效果:
以“加味四神汤”为主方,用时略作加减,曾治疗慢性肠炎多例,一般用3-6剂即获愈。
洪某某,女,78岁,肠鸣,腹痛腹泻,每日便5-6次,已半年余,现四肢疲软,小腿肌肉时有痉挛,腰膝无力,面色黯晦,舌淡苔净,脉沉细。
临床诊断为慢性肠炎。
其证属脾肾阳虚,命门火衰。
投以“加味四神场”。
药服3剂即见效,服完6剂诸症皆除,,病获痊愈。
按:方中以补骨脂,附子补命门火壮肾阳;吴茱萸、桂枝、肉豆蔻、白术、党参、黄芪、陈皮、茯苓以温脾助其消化生清降浊。
五味子、乌梅、石榴皮以敛肠止泻,使久泻可止。
药方因人而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持续性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
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没有根治方法,但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中医药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气滞、湿热、瘀滞等导致的病症。
因此,中药治疗旨在调节体内的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抗炎、抗菌、止血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中药方剂,如四川连翘、黄连泻肠汤等,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炎症、减轻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可缓解腹痛、腹泻等不适感。
三、中医推拿治疗推拿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对患者的腹部按摩、敲击等手法,刺激气血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
中医推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气的流通,舒缓结肠炎症。
推拿手法需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不宜自行进行。
四、饮食调理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视饮食调理。
因为饮食对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
同时,应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多方面综合应用,以达到缓解症状、调节体内平衡的目的。
需要强调的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此外,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的护理和生活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名中医治结肠炎(泻痢)八个秘方72.1 乌梅败酱方【来源】路志正,《名医治验良方》【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用法】(1)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配匀,烘干研细末,装入胶囊。
每服生药1.5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其病理,既有湿毒滞肠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络脾虚的一面、虚实夹杂。
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施。
所以,方中以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剂;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槟榔片等清肠导滞之品;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白蔻仁。
【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
72.2 姜莲养肠汤【来源】胡翘武,《名医治验良方》【组成】干姜3克,毛姜、阿胶(另炖烊化)各10克,旱莲草20克,当归10克,黄连6克,白术10克,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
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
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
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
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辨证论治:
1.湿热型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
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瘀毒型
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
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亏肾虚
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
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饮 食:
1、银花红暮粥:红薯,大米,金银花,生姜。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
(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
于3^4个月,方可逐步收效。红薯含大量食物纤维,可加强肠蠕动,其所含的多量维生素E
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良好的保
护作用。在红薯饭内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抗炎功能,与生姜调胃和中的作用相结合。
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2、马齿苋饭:马齿苋,大米。马齿苋洗净切细,和大米调和。加水常法煮饭。可早晚
服食。连服15日以上。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
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乡间以马齿苋加肉作馅,包饺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
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3、山药芡实扁豆糕: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白扁豆、云茯苓各。乌梅。先将赤小
豆制成豆沙,加适量白糖待用;将云茯苓、白扁豆、芡实米研成细粉。加少量水蒸熟;鲜山
药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药粉,拌匀成泥状。将药泥在盘中薄薄铺一层,再将豆沙铺
一层,如此铺成六七层,成千层糕状,上锅再蒸。待熟取出。以乌梅、白糖熬成浓汁。浇在
蒸熟的糕上,即可食用。山药益气健脾治本,芡实固涩。白扁豆、云茯苓助山药,乌梅配伍
芡实收敛。本方标本同治,而更适宜于疾病缓解期食用,能健脾止泻,但抗菌、消炎、解毒
功能稍差。
4、荞麦山楂石榴饼:养麦面,鲜山楂,橘皮、青皮、砂仁、枳壳、石榴皮、乌梅各10g,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康
白糖适量。先将橘皮、青皮、砂仁、枳壳、石榴皮、乌梅加适量白糖。用水1000mI煎煮。
30分钟后滤渣留汁。鲜山楂煮熟去核碾成泥状待用;荞麦面用药汁和成面团。将山楂泥揉
入面团中。做成小饼烤熟。每日2次,1次1块即可。以上配量是1剂量,服完后可继续再
做。养麦又名净肠草,有清利肠道污物之效。
结肠炎患者需要忌口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 牛奶 牛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食品。
◆ 瓜果 主要指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
梨等。虽然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素,但对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
来说,也在禁忌之列。因为瓜果大都性属寒凉,会损及脾阳,又易滋生湿邪,困阻脾胃的运
化功能,有的还有滑肠作用,从而导致腹泻频作,影响疗效。很多患者夏季吃西瓜往往会引
起腹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 油腻食物 主要指荤油类食物,如红烧肉、排骨、肉馅包子,馄饨及鸡、鸭炖煮的
浓汤等。这些食物都含有动物类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