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6.50 KB
- 文档页数:16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pdf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
打印 | 下载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since Chongqin g BecomesMunicipalityLiu Yue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represen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 gress, and its level of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rk to measur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 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 Therefor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ervice industr y in Chongq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elects fiv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 l of regional service indus-tries, adopt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o objectively e valuate the DevelopmentServic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 e the service industry inChongqing Municipality to develop fast.Keywords: Service Industr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Chongqing; Countermeasures1 衡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的选取本文所指服务业为第三产业。
直辖十年重庆市城镇化快速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下,经过10年的拼搏和发展,全市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均GDP突破了万元大关,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尽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奠定了基础。
一、直辖以来重庆市城镇化率的变化特点(一)起点低,增长速度快重庆市是个农业大市,山高路陡,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直辖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影响,重庆市城镇化水平起点较低,发展滞后,1996年,重庆市城镇化率为29.5%,比全国低1个百分点。
直辖以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庆市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各项改革措施得到了落实,城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从1996年到2006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共提高了17.2个百分点,由1996年的29.5%上升到2006年的46.7%,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特别是2000年到2006年间,城镇化率的发展速度加快,年均增长达到了1.9个百分点,比1996年到2000年年均增速快0.2个百分点(见图1)。
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一方面得益于重庆直辖后的定位,即要把重庆建设成为了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并且抓住了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全市及各区县的经济得了显著提高;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城镇建设规模、范围和城镇地域不断扩大,使全市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速度、流动频率加快,2006年全市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了680.61万人,其中流向城镇的人口达到了90%以上,乡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速度的加快,也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
(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由于重庆市是属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因此全市城区与偏远山区,主城、渝西和库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
1、区县间差距较大2006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6.7%,其中最高的是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六区,城镇化率达到了100%,最低是酉阳县和巫溪县,城镇化率仅为17.2%,两者差距悬殊(见表1)。
重庆市历年⽣产总值(GDP)⼀览(1978-2010年份GDP⼈均GDP(元) GDP(亿元)占全国⽐重增幅(%)全国重庆本币美元⽐重(%)位次全国重庆(本币)本币美元197871.742.58 1.942211.717.1381287170 197980.9852.08 7.611.1419321206 198090.6860.53 7.87.7463357238 198197.257.01 5.2 6.2492379222 1982108.0857.09 9.18.9528419221 1983120.0160.73 10.910.3583461233 1984141.6461.05 15.215.9695542234 1985164.3255.95 13.58.6858624212 1986184.653.46 8.88.6963694201 1987206.7355.54 11.6 5.31,112766206 1988261.2770.2 11.39.51,366958257 1989303.7580.68 4.1 4.91,5191,103293 1990327.7568.52 3.87.01,6441,181247 1991374.1870.29 9.29.21,8931,338251 1992461.3283.63 14.216.52,3111,641297 1993608.53105.61 14.015.62,9982,156374 1994833.696.72 13.113.54,0442,935341 19951,123.06134.48 10.912.35,0463,931471 19961,315.12158.18 10.011.45,8464,574550 19971,509.75182.12 9.311.26,4205,253634 19981,602.38193.55 7.88.66,7965,579674 19991,663.20200.92 7.67.87,1595,804701 20001,791.00216.33 8.48.77,8586,274758 20011,976.86238.84 8.39.28,6226,963841 20022,232.86269.77 9.110.59,3987,912956 20032,555.72308.77 10.011.710,5429,0981,099 20043,034.58366.63 10.112.412,33610,8451,310 20053,467.72423.32 1.742311.311.714,18512,4041,514 20063,907.23490.03 1.682412.712.416,50013,9391,748 20074,676.13621.7 1.672414.215.920,16916,6292,211 20085,793.66834.21 1.74239.614.523,70820,4902,950 20096,530.01955.94 1.79239.114.925,57522,9203,3552010年,重庆市全年实现地区⽣产总值(GDP)7894.24亿元,⽐上年增长17.1%。
重庆直辖八年去年发展最快华龙网讯在昨日开幕的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长王鸿举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传出令人鼓舞的消息:2004年,是重庆直辖八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
报告指出,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城乡居民收入,已提前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这标志着我市在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步伐。
生产总值增长12%报告显示,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50元,跨上1000美元新台阶。
全市财力明显增强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2亿元,同口径增长4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25.9%,财力明显增强。
市级财政投入农业和扶贫16.6亿元,增长19.9%;用于教育事业支出22.6亿元,增长22.4%;社会保障支出31.7亿元,增加2.5亿元。
农村经济形势变好推出了扩大大春种植面积、复耕撂荒地、发展晚秋生产三大举措,实施了补助再生稻种植、种粮农民直补试点、稻谷最低保护价收购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六大激励政策。
扶农促农政策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前所未有。
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3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比上年增加63万吨。
外贸进出口创佳绩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8亿美元,增长46%;其中,出口突破20亿美元,增长26%。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亿美元,增长29%。
全年引进内资86.9亿元。
国际旅游恢复性增长,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2.8%。
国企改革有新突破城投公司、高投公司等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建设投资224亿元。
针对国有工商企业资产分散、战线过长的问题,将机电控股、化医控股等20个市属国有集团整合为9个,提升了国有资产优化配置能力。
组建了渝富、商务、煤炭、粮油、交运集团公司。
新组建了联合产权交易所。
继长安集团之后,又有电力、重钢、机电控股和商社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重庆十年的变化300字
过去十年里,重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和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重庆的经济发展迅速。
十年前,重庆还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城市,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许多国内外大型企业在这里设立了总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重庆的GDP也在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重庆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十年前,重庆的文化产业相对较弱,但现在已经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重庆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参与者。
重庆的文化创意园区也不断涌现,为艺术家和创意人才提供了展示和创作的平台。
重庆的城市规划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十年前,重庆的城市规划相对混乱,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但现在,重庆的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新建的道路和桥梁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状况,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也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此外,重庆还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公园和休闲场所,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过去十年里,重庆在经济、文化和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让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让重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未来的到来,相信重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和宜居的城市。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的经济变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199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设立了重庆直辖后,重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都是感同身受。
形如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不可同日而语。
十年光阴,历史的长河里弹指一挥间,却见证了重庆这座山水名城的历史变迁:城市轻轨在云林楼宇中穿梭而行,康庄大道在河沿群山中蜿蜒通达;幢幢高楼大厦在荒凉苍芜中拔地而起,座座迁建新城在移民阵痛后重振雄风。
直辖后,经济能级跃升,经济结构相对合理,经济布局由分散转向集中,增长动力由投资主导转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在经济上,十年不上税,所上交的税中央都会如数的返还给我们,这是其他省市都不曾有的优惠政策。
我们抓住机遇,趁着进入21世纪的势头和改革开放的风,我们也迅速的发展起来。
10年前,重庆市人均经济发展缓慢,增长情况很不乐观,占国内生产总值低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也是很低,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明显。
很多人依然住的是草房或是用泥堆砌而成的房子,有电视机就算得上很好的了。
根本没有想过还会有电脑、手机之类的。
直辖之后这些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还记得2000年来重庆,那时候重庆刚刚开始实行无人售票制度,还有五里店那边刚刚兴起开发,人们都很高兴,因为可以得到很多的赔偿。
人们都知道这是直辖后重庆在腾飞,在大张旗鼓的改变,人们脸上都充满了希望,都希望直辖带来的是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明天。
行动没有让他们失望,政府没有让他们失望。
政府抓住这个机遇,用各方面的资源来促成经济的腾飞。
政府先后派包叙定、王鸿举、黄奇帆市长;贺国强、黄镇东、汪洋、薄熙来以及最近调来的张德江书记,纷纷来帮助重庆发展。
重庆的羽翼日渐丰满,轨道交通的发展,设立两江新区,还有寸滩保税港等政策,现在又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重庆用行动向世人说明直辖是没有错的,直辖只会给人们带来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直辖后,台商纷纷来重庆投资设厂,国外的很多大型企业也在这里设厂,重庆正在建设中国的西部硅谷,把笔记本的生产地建在这里,这也给重庆的经济带了很多优良的契机。
重庆产业开展现状一、重庆市产业开展现状〔一〕总体概况1.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总量不断增大,GDP保持年均11%的高速增长。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到达5097亿元,在全国排第24位,在西部地区位列第6位,是1997年的3.7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025元,在西部地区仅次于内蒙古〔32214元〕、新疆〔19893元〕、陕西〔18246元〕,位列第四。
2021年经济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比全国水平9%高出5.3个百分点,在西部12个省市中居第3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5位。
全市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天然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生物医药和局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以金融、商贸物流、研发效劳等为代表的生产、生活性效劳业,以特色种养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构成了结构不断优化、门类更加齐全、布局日趋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二、三产业开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开展,重庆市的从业人员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在1907-2021年间,农林牧副渔的从业人员比重降低了12.2个百分点,总量从989万降到747万;第二产业从1997年的18.3%上升到2021年的20.6%,第三产业从1997年的24.1%上升到2021年的34.0%,上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力量。
1020304050607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3 重庆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1997-2021〕全市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997年以来,第三产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60%以上,第二产业在18-35%之间,第一产业投资占比小于3%。
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固定投资比为2.2:35.52:62.27,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征。
查阅统计年鉴、完成图表分析一、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1、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原始数据如下:年份GDP(亿元)GDP增长率(%)GDP指数(上一年为基期)1997年1509.75 11.2 111.2 1998年1602.38 8.6 108.6 1999年1663.20 7.8 107.8 2000年1791.00 8.7 108.7 2001年1976.86 9.2 109.2 2002年2232.86 10.5 110.5 2003年2555.72 11.7 111.7 2004年3034.58 12.4 112.4 2005年3467.72 11.7 111.7 2006年3907.23 12.4 112.4 2007年4676.13 15.9 115.9 2008年5793.66 14.5 114.5 2009年6530.01 14.9 114.9 2010年7925.58 17.1 117.1 2011年10011.37 16.4 116.4 2、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图示:3、分析如下:该图反应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重庆市直辖以来,GDP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没有经历大的波动。
1997年GDP为1509.75亿元,2011年为10011.37亿元,是1997年的6.6倍;而GDP增长率的变化则呈现先下降后总体上升的趋势,且一直保持正值,直辖以来,重庆市GDP保持年均12.2%高速增长。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1999年重庆市GDP 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达到最低值7.6%;之后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良性轨道,GDP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了一个小的高峰15.9%,但是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GDP 出现下滑,2009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在2010年达到峰值17.1%,是1999年的2.25倍。
查阅统计年鉴、完成图表分析一、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1、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原始数据如下:年份GDP(亿元)GDP增长率(%)GDP指数(上一年为基期)1997年1509.75 11.2 111.2 1998年1602.38 8.6 108.6 1999年1663.20 7.8 107.8 2000年1791.00 8.7 108.7 2001年1976.86 9.2 109.2 2002年2232.86 10.5 110.5 2003年2555.72 11.7 111.7 2004年3034.58 12.4 112.4 2005年3467.72 11.7 111.7 2006年3907.23 12.4 112.4 2007年4676.13 15.9 115.9 2008年5793.66 14.5 114.5 2009年6530.01 14.9 114.9 2010年7925.58 17.1 117.1 2011年10011.37 16.4 116.4 2、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图示:3、分析如下:该图反应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重庆市直辖以来,GDP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没有经历大的波动。
1997年GDP为1509.75亿元,2011年为10011.37亿元,是1997年的6.6倍;而GDP增长率的变化则呈现先下降后总体上升的趋势,且一直保持正值,直辖以来,重庆市GDP保持年均12.2%高速增长。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1999年重庆市GDP 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达到最低值7.6%;之后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良性轨道,GDP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了一个小的高峰15.9%,但是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GDP 出现下滑,2009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在2010年达到峰值17.1%,是1999年的2.25倍。
二、重庆市直辖以来三次产业变动情况1、1997—201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数据如下:本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年100.0 20.3 43.1 36.6 1998年100.0 18.8 42.2 39.0 1999年100.0 17.2 42.0 40.8 2000年100.0 15.9 42.4 41.7 2001年100.0 14.9 42.6 42.5 2002年100.0 14.2 42.9 42.9 2003年100.0 13.3 44.4 42.3 2004年100.0 14.1 45.4 40.5 2005年100.0 13.4 45.1 41.5 2006年100.0 9.9 47.9 42.2 2007年100.0 10.3 50.7 39.0 2008年100.0 9.9 52.8 37.3 2009年100.0 9.3 52.8 37.9 2010年100.0 8.6 55.0 36.4 2011年100.0 8.4 55.4 36.2表12、1997—2011年重庆市各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变动情况示意图:图13、1997—201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饼状图:图25、1997—201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产值变动情况:图36、分析如下:表1、图1和图2反应重庆市1997—2011年三次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变化的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1997年到2011年下降了1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缓慢增加趋势;第三产业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997—2006年呈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36.6%到2006年的42.2%,提高了5.6个百分点。
之后有略微的减少。
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20.3:43.1:36.6转变为2011年的8.4:55.4:36.2;2011年非农产业比重为91.6%,比1997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因此,重庆市现在还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末尾的产业布局状况。
表2和图3反应了重庆市1997—2011年三产业产值变化情况,不难看出,直辖以来,重庆市三产业都在发展,。
三次产业平均增速分别为8.1%、16.7%、14.9%。
第一产业增长速度最高的是2004年26.2%,最低的是2006年—16.6%;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08年29.1%,最低的是1999年3.3;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的是2011年25.8%,最低的是1999年8.5%;2011年第一产业的产值是1997年的2.7倍,第二产业8.5倍,第三产业6.6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较慢,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三、1978—2011年重庆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情况1、1978—2011年重庆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数据如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78年26.09 9.91 6.52 3.39 1980年29.68 11.16 6.46 4.70 1985年36.13 13.10 6.80 6.30 1986年54.47 19.54 6.59 12.95 1987年48.72 17.24 6.52 10.72 1988年38.58 13.49 6.79 6.70 1989年39.79 13.79 6.93 6.86 1990年42.53 14.62 6.73 7.89 1991年37.61 12.83 6.55 6.28 1992年35.62 12.09 7.09 5.00 1993年35.75 12.09 6.84 5.251994年40.05 13.46 6.70 6.76 1995年39.39 13.16 7.17 5.99 1996年41.06 13.63 7.18 6.45 1997年36.99 12.20 6.91 5.29 1998年35.51 11.64 7.09 4.55 1999年30.68 10.01 6.74 3.27 2000年35.22 11.43 7.98 3.45 2001年26.26 8.48 6.06 2.42 2002年28.65 9.20 5.80 3.40 2003年30.00 9.61 5.78 3.83 2004年33.72 10.74 7.47 3.27 2005年30.66 9.71 4.40 5.31 2006年36.57 11.49 4.68 6.81 2007年44.66 13.88 5.15 8.73 2008年43.26 13.33 7.57 5.76 2009年40.82 12.50 8.00 4.50 2010年62.83 19.10 11.85 7.25 2011年41.27 12.44 5.90 6.54表12、1978—2011主要年份重庆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图示:图13、分析如下:表1和图1反映了1978—2011主要年份重庆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1978—2011主要年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的增长率曲线前面部分大致相同,后面略有差异;人口死亡率曲线前面部分基本保持不变,后面部分稍有变化;1978—1986年人口的出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986年达到峰值19.54%;1986年以后,1983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起作用,虽然中间略有波动,但是人口的出生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至2001年下降到最小值8.48%;2001年以后人口的出生率呈现反弹趋势,2010年出现一个小高峰19.1%,之后又下降至12.44%。
1978—1999年人口的死亡率基本持平,保持在6.8%左右;1999—2005年人口的死亡率开始下降,至2005年达到最小值4.4%;之后人口的死亡率开始回升,在2010年达到一个小高峰11.85%,2011年又回落至5.9%,比重庆刚直辖时降低了1.01个百分点,这归因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1978—2001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曲线与人口的出生率曲线趋势基本相同,是因为这一时期人口的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
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2001年降至最小值2.42%;之后人口的增长率开始回升,至2007年达到一个小高峰8.73%,然后回落,最终维持在6.54%;从长期来看,人口的自然变动相对稳定,但是出生率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然偏高。
四、重庆直辖以来城市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2、1997—2011年重庆市城市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图示:图13、分析如下:表1和图1反应1997—2011年重庆市城市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整体上都是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远高于城市居民家庭;重庆市的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1997年为65.8%,大于60%,属于贫困型生活水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2011年为46.8%,为小康型生活水平;重庆市的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十几年之间由46.7%下降到38.5%,下降了8.2个百分点,由小康型生活水平过渡到相对富裕型生活水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在1997年为19.1%,2011年为8.3%,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其平均差异程度为14.9%大于10个百分点,说明城乡生活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民用于支付食品支出的费用非常高, 居留于贫困生活状态。
受三峡库区建设的影响, 产业空心化导致农民收入很低。
城市居民已经进入小康生活水平, 而农村只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
从城乡和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分析, 重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 城乡差异较大, 进一步体现出城市化的质量有待继续提高。
五、重庆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1、1997—2011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数据如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997年5681890 14.01998年6193991 9.01999年6670104 7.72000年7199508 7.92001年7823114 8.72002年8535962 9.12003年9346711 9.52004年10683290 14.32005年12278119 14.92006年14315133 16.62007年17111165 19.52008年21471209 25.52009年24790110 15.52010年29386000 18.52011年34878070 18.7表12、1997—2011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图示如下:图13、分析如下:表1和图1反应重庆市1997—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稳步增涨趋势,由1997年的5681890万元到2011年34878070万元,增长了5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阶段;且其在2008年的增涨速度最大,为25.5%;1999年增速最小,为9.9%;在重庆直辖的十几年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14%的增长速度;说明直辖以来才,重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商品的购买力有了很大的增强,零售商品的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