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争议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极其错误的中国地图(一)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犹如一只报晓的雄鸡,屹立于亚洲大陆的东部。
不过,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印边界至今没有划定,中印两国在东部、中部和西部接壤地区,都有领土争议,东部藏南“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多平方公里、中部2000平方公里中国领土被印度实际控制和占领,西部阿克塞钦地区3.3万平方公里,则在我国实际控制之下。
尽管东部藏南地区被印度实际控制,但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这一地区的领土主权。
不过,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却一直把中印边界东部“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度实际控制的9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到印度版图中,更有甚者,有的地图把西部3.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实际控制的阿克塞钦地区也划到印度版图中。
这是十分荒谬的!官方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中印边界争议示意图(1)中印边界争议示意图(2)印度在东段占领我领土藏南9万平方公里,中段占我领土2000平方公里,西段占我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领土3.3万平方公里。
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相当于六个北京、一个浙江省。
印度侵占的我国藏南九万多平方公里领土中印边界争议示意图(3)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Mc Mahon)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为印度测量时划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
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地图,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的尖高山,将传统上西藏当局享有管辖权、税收权和放牧权的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都划进印度去。
英属印度政府和印度都声称这条边界就是正式疆界。
对于这条“边界线”,历届中国政府都不予承认。
以上五张地图,均把争议中的藏南地图划到印度版图中以上五张地图,除了把藏南地图划归印度之外,均把实际由中国控制的新疆阿克塞钦地区划为争议地区以上十三张地图来自于国内外不同媒体,可以看出,整个藏南、西部、中部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全部被划到印度一侧,其中还有几幅国内企业使用的地图!外国人如此荒谬也就罢了,问题是这个浮躁的年代的很多不学无术的相当多的中国人,居然不假思索、毫无辨析地把这种极其错误的“中国地图”,照搬到中国来,并运用到各个领域。
中国的地理边界与国际关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复杂而多样化的地理边界。
这些边界对于中国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塑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模式,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边界特点,分析其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一、陆地边界:稳定与争议并存中国的陆地边界主要包括与14个国家的接壤部分,涵盖了北部的俄罗斯、蒙古和朝鲜,东部的朝鲜半岛、韩国,东南部的越南、老挝、缅甸,西南部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西部的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尼泊尔。
这些陆地边界大多经历了长期的历史争端和和解。
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最具争议性。
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争议地区存在着一条叫做麦克马洪线的划界线。
两国对于麦克马洪线的具体划定存在分歧,导致了数次边界冲突和对峙。
虽然双方一直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但边界问题仍然是中印关系的敏感问题之一。
另外,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边界也具有战略重要性。
中朝边界是充满复杂性和敏感性的地区之一。
双方通过边境贸易和政治互动保持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然而,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关系,使得中国在平衡利益和地区稳定之间面临巨大挑战。
二、海洋边界:争议与合作的平衡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海洋边界问题更加复杂。
中国拥有与20个邻近国家的海洋接触线,其中包括东海、南海和黄海等重要海域。
在这些海域中,涉及到诸如领土争端、海洋权益争端等问题。
在东海问题中,中国与日本就钓鱼岛(中国称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领土争端存在长期争议。
这一争端导致中日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对两国的经济和政治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最复杂的海洋争议之一。
中国在南海岛礁的主权声索被多个国家质疑和争议,引发了地区的不稳定和紧张局势。
在处理南海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坚持自己的主张,通过将南海岛屿开发为军事设施来巩固自己的地缘战略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也通过与东南亚国家举行对话和磋商来寻求和平解决途径。
中国印度领土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
两国之间的领土问题一直是两国关系的核心议题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和印度的领土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其对两国关系以及地区稳定的影响。
2. 中国领土现状中国的领土包括了中国大陆和众多的岛屿,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领土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部分:2.1. 中国大陆中国大陆是中国领土的主体,占据绝大部分的面积。
中国大陆的北部是广袤的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中部是河南平原和长江流域,南部是岭南平原和云贵高原,西部是青藏高原和新疆盆地。
中国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对中国的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
中国在1950年代接管台湾以来,一直视台湾为中国领土,但台湾地区迄今仍保留了相对独立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台湾问题是中印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
2.3. 中国香港和澳门中国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澳门位于中国珠江口西岸。
自1997年和1999年回归中国以来,香港和澳门保留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
这两个地区在中印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4. 中国南海诸岛中国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包括了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和礁石。
这些岛屿分布在南海的不同地理位置,是中国对南海领土主权的重要依据。
中国与印度在南海存在领土争议,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敏感问题。
3. 印度领土现状印度的领土总面积约为328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位。
印度领土包括了不丹、尼泊尔、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部分领土。
印度的领土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3.1. 大陆印度大陆印度是印度领土的主体,占据整个印度的大部分面积。
大陆印度地形复杂,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恒河流域和德干高原等地理特征。
这些地区在印度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中国与陆地邻国领土争端问题研究(1949-2007)引言:争端,是国家之间或者与地区、个体之间为了争夺权益而发生的争斗。
从1949年到2007年的这段时间内,中国与陆地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是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积极倡导和平解决争端,通过外交途径实现领土主权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陆地邻国的领土争端,研究这一时期的进展和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领土争端概述1. 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与印度之间最为突出的领土争端。
这一争端起源于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边界划定,并在中印战争中达到了高峰。
尽管双方进行了多轮外交努力,但至今仍未完全解决。
2. 中国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中俄边界问题是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领土争端。
此争端主要涉及中国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解决这一争端的关键是两国签署了几项协议,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东部边界问题的补充协定》。
3. 中国与蒙古的领土争端:中国与蒙古之间的领土争端主要涉及内蒙古地区。
此争端主要源于历史遗留问题和两国对边界的理解不同。
中蒙边界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双方的双边协议和外交对话的努力。
第二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努力1. 外交途径:中国一直以来都重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领土争端。
与对方国家进行高层会谈、双边磋商和签署协议等外交手段是中国在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上的积极努力。
2. 国际法和仲裁:中国也借助国际法途径和仲裁机构参与解决领土争端。
中国坚持通过国际合法途径解决领土争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和平共处、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不进行武装侵略和互相平等互利。
这些原则在解决领土争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领土争端解决的成果1. 与印度边界问题:中国和印度在边界谈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2005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政治指导原则和边界问题的协议》。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但在某些地区,由于历史、政治、文化等原因,存在着法律规定的争议。
这些争议地区法律规定的研究,对于维护地区稳定、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争议地区的定义、法律争议的表现形式、主要争议地区法律规定以及解决争议的法律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争议地区的定义1. 争议地区是指在国际法上,各国对领土、主权、资源等存在争议的地区。
2. 争议地区包括领土争议、主权争议、资源争议等。
三、法律争议的表现形式1. 领土争议:各国对某一地区的领土归属存在争议,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等。
2. 主权争议:各国对某一地区的政治地位存在争议,如巴勒斯坦问题、克里米亚问题等。
3. 资源争议:各国对某一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争议,如南海资源开发问题、北极资源开发问题等。
四、主要争议地区法律规定1. 中印边界问题(1)印度:印度依据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蒙巴顿方案》,主张以实际控制线(AC线)作为中印边界。
(2)中国:中国主张以麦克马洪线为两国边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谈判。
2. 中日钓鱼岛问题(1)日本:日本依据1895年《马关条约》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纳入其领土。
(2)中国:中国主张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3. 巴勒斯坦问题(1)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主张在1949年联合国分治决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2)以色列:以色列主张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一个犹太国家。
4. 克里米亚问题(1)乌克兰:乌克兰主张克里米亚是乌克兰领土,俄罗斯非法占领。
(2)俄罗斯: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领土,并依据1994年《乌克兰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条约》进行主权交接。
五、解决争议的法律途径1. 谈判:各国通过外交途径,就争议地区法律规定进行谈判,寻求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
2. 国际仲裁:争议各方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根据国际法原则作出裁决。
最新中印边界谈判协议书范文甲方(中方代表):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印方代表):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就中印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谈判,并达成了共识,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订立本协议书。
第一条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维护双方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地区稳定。
第二条边界划定1. 双方同意以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为依据,对边界进行划定。
2.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过程中,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充分考虑双方的利益和关切。
3.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过程中,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分歧,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
第三条边界维护1.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后,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边界的稳定和安全。
2.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后,不对边界进行任何单方面的改变。
3.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后,加强边界管理和巡逻,防止非法越境行为。
第四条争端解决1.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争端,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2.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过程中,如协商未能解决争端,可提交至国际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3. 双方同意在边界划定过程中,如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紧急联络机制,避免事态升级。
第五条协议的修改和终止1. 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和补充,应由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
2.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_年,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3. 本协议在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但应提前_______个月书面通知对方。
第六条其他1.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本协议的解释、适用和争议解决,均适用国际法和双方共同认可的法律原则。
3.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年__月__日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年__月__日。
中苏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分歧揭密解放军边防士兵驱逐入侵印军一架印度空军米-4直升机在拉达克上空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中印边界问题,是我们同苏联领导人之间的重要原则性分歧之一。
”那么,中国和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是怎样一个由来呢?“老大哥”不帮“兄弟”说话1959年8月25日,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在策动和支持西藏上层反动集团进行武装叛乱失败以后,挑起第一次中印边境武装冲突。
同年9月6日,中国领导人向苏联代办说明了此次冲突的真相和中国方面力求避免冲突的方针,并郑重指出:印度政府挑起边境冲突,是为了反共反华。
在遇到不法侵害时,中国向苏联“老大哥”倾述,无疑想获得精神支持——起码是保持善意中立。
1959年9月9日上午,苏联代办通知中国政府,苏联政府将在9月10日就中印边界问题发表塔斯社声明。
中国政府当即表示,苏联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最好不要公开表态。
9日晚,中国政府再次告诉苏联代办,中国方面已经公布了周恩来总理给尼赫鲁的信,请苏联政府考虑中国政府在这封信中所表示的态度和立场,不要发表塔斯社声明。
这时,中国对获得苏联精神支持已经完全不抱希望,只希望苏联保持善意中立。
然而,9月9日夜,苏联政府不顾中方劝阻,竟然提前发表了塔斯社声明,公开暴露了中苏之间的分歧。
在这个表面上呼吁防止美国“坐得渔利”的声明中,苏联政府对中印边境冲突不问是非曲直,笼统地表示“遗憾”,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袒印度,谴责中国。
11月7日,在同印度《新世纪》周刊记者的谈话中,赫鲁晓夫进一步说中印边境事件是“可悲的”、“愚蠢的”。
他引用苏联同伊朗解决边界问题的例子,胡说“对于像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几公里算得了什么”,暗示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中国应该放弃自己的领土,满足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的印度的要求。
活捉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出于利益苏联出尔反尔尽管中苏论战升级,“兄弟反目”。
不过,由于历史的惯性,双方关系并未完全破裂。
现在中印的争议领土主要是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以及西部的阿克赛钦,现在中国拥有西部的阿克赛钦,而印度侵占着东部的藏南和达旺。
阿克赛钦海拔高资源贫乏非常荒凉,而东部的藏南和达旺地势低,气候宜人,各种资源异常丰富,是西藏最富饶的地区。
因此许多人认为以前中国在中印战争获胜后拥有非常荒凉的阿克赛钦而放弃藏南和达旺是一个重大失误,因此许多人在解决中印边界的问题上要求现在中印交换领土,中国放弃荒凉的阿克赛钦而取得达旺和藏南,其实这些人没有深刻认识到这几块土地对中印整个国家利益的影响。
东部的藏南和达旺虽然富饶,但它的最大缺陷是易攻难守。
如果当时中国在取得边界战争胜利后留在东部的藏南和达旺不退的话,将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藏南和达旺紧邻印度的平原地区,印度会很容易集结大量的军队对藏南和达旺进行攻击,而藏南和达旺与西藏的中心地区间的交通极其不发达,更不说远离中国的内地了。
而藏南和达旺远离中国内地,中国的军队调动和后勤保障却非常困难,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严重消耗中国的国力,而且在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也不符合中国的战略要求。
中国当前的战略是东防美日,西稳中亚,把西南做为中国的大后方,因此稳定西南大后方是中国的战略要求,而中国要在藏南和达旺与印度进行长期的拉锯式的争夺战争会使西藏和四川云南长期处于临战的最前沿,使中国的大后方变成了前线,中国的战略后方缩后到了湖南湖北,会造成中国的长期的不稳定,更会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印陆地地缘分析(一)一般正常的国家划界基本原则是依照山形水势,有山的以山顶的分水岭为界,有水的按中线主航道。
这种划法能兼顾双方的利益,最容易达到平衡,所以易于为各国所接受。
非洲和北美地区是个特例,你会见到很多按经纬线来划分国界的,这都是殖民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鉴于当时很多地方一时还无法考察完,各大帝国又急着瓜分世界,于是用尺在地图上划界成了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这种不负责任的划界方法是造成了很多边境冲突。
青藏高原和南亚次大陆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和印度(包括尼泊尔、不丹两个缓冲国)之间大体也是按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划界的,只是到了新疆与克什米尔交界地区形势发生了变化。
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分水岭主要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将到青藏高原的西北角时分水岭出现了分支,分成了两条,南面的为主线(简称南线),或称大喜马拉雅山脉,北面的则是平均海拔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喀喇昆山脉及其余脉(简称北线)。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这两条山脉都可以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的天然边界,中国如果将边境线推至南线,则可以对印度造成压倒性优势;而印度如果能够将边境线定在北线,则可以为其核心平原区获得足够的缓冲区,亦可以此为据点向中国的新疆渗透。
但这块地方注定不会只有中印两国窥视,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巴基斯坦不能容忍中国或印度独占两山之间的这片高原,因为谁占了这块高地,伊斯兰堡所在的印度河平原都将无险可守。
基于以这块高地对上述三国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印、巴),因此上演一场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也就在所难免。
这片土地也就成为世界地图上唯一的空白地区,它就是——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是中印边境的重中之重,其复杂程度远非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因此会放在最后讲。
在这里先提及它的战略意义是想让大家清楚,克什米尔决不只印、巴两国的利益。
事实上国际上也一直认定,克什米尔问题是中、印、巴三国的问题。
前面说过除克什米尔外,中国和南亚次大陆的边境(包括藏南的实际控制线)大体上是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走的。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的案例材料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的案例材料导语:矛盾纠纷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它们可能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利益,价值观差异等。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和谐发展,多元化解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材料探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经验和策略。
案例一:邻里纷争小张和小李是住在同一楼层的邻居,他们一直以来相处融洽。
然而,最近他们发生了一些争执。
小张的孩子喜欢在家里奔跑,导致小李的家里经常传来噪音。
小李无法忍受这种影响他的休息和生活质量的行为。
双方的矛盾逐渐升级,严重影响到整个楼层的居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楼层的其他居民决定组织一次楼层会议,邀请双方参加。
会议上,大家依次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倾听对方的说法。
通过公开讨论,居民们共同找出了解决办法。
小张答应给孩子买一个减震垫,以减少噪音对楼上的影响。
小李也同意更加理解小张,并可以通过合理沟通提醒他们保持安静。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邻里纷争得到了解决。
案例二:职场纠纷小王在一家公司担任项目经理多年,以其出色的管理能力受到公司高层的赏识。
然而,最近,他与负责财务的同事小杨发生了矛盾。
小王认为小杨经常不按时提供财务数据,给项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小杨则表示,项目经理的要求太过苛刻,他的工作压力很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决定组织一个内部调解机构,由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人员主持。
调解过程中,小王和小杨进行了一对一的面对面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调解员在倾听双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增加会议和沟通的频率,加强双方的合作等。
小王和小杨达成共识,双方更好地理解了对方的职责和压力,他们开始改进沟通和协作方式,从而解决了职场纠纷。
案例三:国际领土争议国际领土争议是复杂而敏感的问题,有时会引发战争甚至导致国家之间的敌对关系。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多元化解也可以找到和平解决问题的路径。
以中国和印度关于中印边界的争议为例。
双方在边界划定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安全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由于地缘政治、领土争端、经济利益和历史纠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本文将探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现状和趋势,并提出相应应对策略。
一、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最突出和复杂的问题之一。
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着长期的领土争端,导致两国之间时常发生边境冲突。
尤其在中印边界地区,边境冲突的频率和规模更加明显。
这给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很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要与印度保持对话和合作,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
二、台海安全问题台海安全问题是中国周边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安全威胁。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给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了很大风险。
中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于台海安全问题,中国政府需要采取稳定的政策,通过和平对话与台湾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寻求和平解决方案。
三、南海争端南海问题是中国周边地区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中国与邻近国家在南海拥有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这导致南海成为地区安全形势最为紧张的地区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并通过与相关国家进行多边对话与合作来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中国还主张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南海行为准则,维护海洋自由和安全。
四、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是中国周边地区的另一大安全挑战。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和导弹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
中国是朝鲜最大的邻国和重要的经济伙伴,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中国政府一直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朝鲜问题,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行动,以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五、沿线国家安全合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合作机会。
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进行安全合作,包括信息共享、打击跨国犯罪、防止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等方面。
浅谈中国领土现状中国政府于今年9月6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界定出了中国核心利益的范围。
而目前落入国人眼前的大问题就是我国的领土问题。
2008年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事件以来,从一直争议不断的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再到现在依然僵持不下的南海问题,我国的领土争端问题开始在公众视线中出现,成为舆论除发展经济这个热词以外的新话题。
一、我国现存领土争端问题1,中印边界:(1)东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中国称其为藏南,目前印度实际控制。
(2)中段,有乌热等七处,为印度1954年-1959年新侵占的领土,大约2000平方公里,目前印度实际控制。
(3)西段,阿克赛钦地区,约3万平方公里,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印度以清末西藏地方当局和克什米尔当局签订的一个协议为由无理索要对其主权。
2,南海领土争端:(1)目前有中国,中国台湾,越南对整个南沙、西沙提出主权要求,菲律宾、印尼、文莱对南海一部分主权提出要求。
(2)南沙群岛现状:中国(包括台湾),占有岛谯8个,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4个,文莱一个,印尼无。
另外,中沙群岛唯一的出水岛屿黄岩岛目前属菲律宾实际控制。
3,钓鱼岛争端:目前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大陆架分界问题,中国主张以冲绳海沟为界,日本主张以中间线为界。
此外,中国台湾因为受到美国的限制,收复也受到限制,台湾问题因此也一直都是影响中美关系好坏的关键因素。
中国与韩国也存在海域归属划分问题。
中国与俄罗斯等虽然目前已不存在领土争端。
但中国历代政府都坚持清政府与俄国签订的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而在国际法上,不平等条约是不能作为处理历史问题的依据的。
所以说中俄潜在的领土纷争还存在,至于中国收不收,何时收回,这要看两国的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状况。
(资料来自百度)二、我国应如何维护领土完整我认为我国维护领土完整的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提升综合国力。
只有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我国才能彻底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让那些周边小国不再敢挑衅。
中印关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者:***来源:《中印对话》2020年第02期《当代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陈宗海马加力胡仕胜张雷/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20年4月中印关系动如雅鲁藏布江水,静若喜马拉雅珠峰。
如何洞察当代中印关系70年发展的动静之势?《当代中印关系的历史与未来》一书,在中印建交70周年之际,由世界知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对于要了解跌宕起伏的当代中印关系的读者来说,此书值得一读。
这部著作共有九个部分。
包含序言、绪论、第一章中印发展简史与当代关系、第二章当代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第三章当代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第四章当代中印关系中的经贸问题、第五章面向未来的中印关系、参考文献和结语。
这部著作在至少296种中英文参考文献的支撑下,由陈宗海教授、马加力研究员、胡仕胜研究员、张雷博士四位作者历经八年勤勉耕耘、成书出版。
第一章为中印发展简史与当代关系的主要研究结论。
该章引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理论和科技革命这个核心变量,以最近300年的四次科技革命为时间轴线,“文明古国一遭受殖民一独立发展”是中印两国相似的发展简史。
这是当代中印关系植根的历史厚土,也是中印关系走向未来的国家底蕴。
当代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被划分为进入蜜月时期(1950-1959)、转向对峙时期(1959-1976)、走上正常化时期(1976-2000)、实现关系全面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等四个时期。
其中第四个时期,又被划分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时期(2000-2013)和构建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时期(2013至今)。
1950年4月1日建交以来,当代中印关系的发展历程起伏跌宕,但是双边关系的主流是和平友好合作共赢,主脉是朝着向上向好方向发展的。
本着鉴古知今的态度,当代中印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被总结为:第一,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二,坚持以和平方式协商解决“西藏问题”、边界问题等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坚持以首脑外交引领实行多种形式外交。
略论苏联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的外交摘要: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是苏联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
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关键词:中印边界冲突苏联中国意识形态外交政策The discussing based on the diplomacy of the sino-indian conflictabout Soviet中印两国接壤的边界东西长达2000多公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1]。
但是,中印之间存在着一条历史上早已形成的传统的习惯边界线;双方的行政管辖范围和边民生活的地域范围是清楚的。
在过去的长时期里,统治印度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总想在蚕食中国领土,1914年,英国殖民政府胁迫西藏政府搞出一个“合法”依据——麦克马洪线,强行把西起不丹边境,向东延伸至西藏察隅的边界,属于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给了英属印度。
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南亚的地位,竟逐步在中印边界的一些地段越过传统习惯线,占领中国领土。
至1951年时,印度的势力已推进至中印边界东段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并随即占领了英国人制造的这条非法划分线以南的整个地区。
[2]1958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就中印边界问题正式致函中国总理周恩来;1959年初,两国总理为此多次书信往返。
在这些信件中,印度政府单方面武断地认定中印边界早已全部确定,并向中国提出了领土要求,尼赫鲁的领土要求不仅涉及中印边界的东段和中段,还提出了对西段的要求。
这与中国方面的政策相差甚远。
关于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由于边界从未正式划定,双方应该考虑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采取互谅互让的态度,通过和平友好的协商,求得两国边界的合理解决。
11月间发生在中国藏南和印度之间的边境战争。
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英国在中国并未承认的情况下,擅自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才逐步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
1962年6月印度向中国挑衅,10月中印边境战争爆发。
中国在这此战争中处于优势,但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的一贯立场,为了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缓和由印度当局造成的严重局势,突然单方面宣布停火。
结果,中国方面:从麦克马洪线上,再向北撤退20公里。
印度方面:印度官方将藏南和达旺纳入版图。
我认为,中国军队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中国政府却突然宣布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除了胜利者的名义之外,什么都没有得到。
纵观历史,中国一直都是表现出一个大国的风度,始终保持着中立,友好,和平解决的态度,这使我们长期处于被西方列强欺压的一个被动局势。
我们耗费了大量的物资和兵力,长途跋涉到环境恶劣的地方,就是为了讨回本来属于我们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土地。
然而,我们却把胜利的果实拱手让给了别人。
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印度也得到了骂名,但是却引出了许多的问题。
例如,最近的黄岩岛归属问题。
据我们所知,黄岩岛是中国固有土地,中国对黄岩岛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
然而,菲律宾不顾中方严正交涉于警告,不断挑衅,强行霸占并私自改名。
菲律宾就是仗着中国历来“好说话”,嚣张跋扈。
倘若中国再一次退让,把土地拱手相送,那么62年的悲剧将会再一次上演。
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们的土地将有可能不断的被强占!在中印边境战争中,我们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土地。
但如今,我们国家已逐渐强大了,我们有能力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领土不被侵犯。
我认为,中国的态度就应该强硬起来,在主权问题上决不能退让,努力捍卫主权的完整!中印战争纪录片观后感印度的反思:为什么会输掉1962 年中印边境战争在1962年输掉与中国的战争之后,尼赫鲁在印度上院发表陈述,指出本国在这场战争中认识到今日的世界不会有弱国的位置。
形势与政策系列专题之——中国边界(主权纠纷)问题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尚未实现。
领土面积:960+300=1260万平方公里一、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邻国多,情况复杂,关系微妙陆地14个,海上6个(8个),非接壤但关系密切国家4个我国处在一种“强邻环绕,四面来敌”的环境之中美国:东西有两洋,南北无强邻美国安全问题在国外,中国安全问题在边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压力•全世界10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有6个在中国周边•军事力量排世界前25位的国家中有8个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8个国家中有4个在中国周边•当今世界五大潜在热点冲突地区中有4个在中国周边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统一和安全仍是中国国家核心战略利益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边界划分情况1、历史上中国的边界状况——有边无界,不断演化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1949年新中国成立没有一条边界是确定的•不平等条约划定的边界•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线划界任务留给新中国•当时中国实际控制线中国实际控制线比主张线退后2、中国陆地边界的划定:两次划界潮(1)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划界潮•中国&缅甸:1960年•中国&尼泊尔:1961年•中国&朝鲜:1962年•中国&蒙古:1962年•中国&巴基斯坦:1963年•中国&阿富汗:1963年划定边界线长度1万多公里,占我国陆地边界总长度的47%(2)20世纪90年代:第二次划界潮•中国&老挝:1991•中国&哈萨克斯坦:1994-2003•中国&吉尔吉斯斯坦:1996-2002•中国&塔吉克斯坦:1999-2002•中国&越南:1999•中国&俄罗斯:1991-2004划定边界线9500公里,占我国陆地边界总长度的43%中国与越南1885年,法国占领越南1892年,法国征服老挝法属印度支那1863年,法国占领柬埔寨1946.12-1954.5,法越战争1962年:越南战争(中国抗美援越)中越划界情况•清朝之前,中越之间没有边界线•1885、1897年间,清政府与法殖民政府签订划界条约•抗法、抗美援越战争中,中越没有明确划分边界•战后,发生争议:发卡山、者阴山、老山中越边界划分情况•从1974年起,越南当局不断在边境挑衅•1979年2月,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1981年5月,中方开始收复法卡山作战•1984年4月,中方开始收复老山作战•1993.8-1999.12:中越进行了16轮边界谈判争议领土:113平方公里归越南114平方公里归中国俄罗斯在历史上与中国并不接壤,沙皇俄国的历史就是一个扩张的历史,沙皇平均每天15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
浅议中印边界争议问题
中印边界分为西、中、东三段,全长约2000公里。西段指的是中国西藏和新疆同克什
米尔印度管辖区的拉达克接壤的边界;中段指的是西藏同现在的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安恰尔
邦(2000年前为北方邦)接壤的边界;东段指的是不丹以东的中印边界。中印边界争端是一个
历史问题,主要是由英帝国在印度殖民统治期间,向外扩张势力,觊觎中国西南边疆,妄图
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上瓜分出去而造成的。在中印边界西段,英印政府曾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
所谓的边界线,在东段,制造了非法的西姆拉条约和“麦克马洪线”。这些成为印度政府对
边界主张的主要依据。印度还举出历史上的所谓“1684年条约”、“1842年条约”来支持自
己的主张,甚至认为中方曾对“麦线”有默认,后又以禁止反言原则指责中国。
国家边界的确立基本来自两种事实,一是基于传统习惯而自然形成,二是通过条约来划
定。印方认为,中印边界线已清楚地划定,是为许多条约和协定以及相关文件所支持的。尼
赫鲁总理认为,印度的地图所发表的他们疆界的画法不仅是根据天然的和地理的特点,而且
也符合传统,并且一大部分是为国际协定所肯定的⋯是没有怀疑余地的。既然边界已定,也
没有理由举行全面的边界谈判。方认为,印方所举的条约在划界问题上是效或非法的,两国
间历史上并没有划界协定,所以两国边界没有正式划定。中方还认为,中印双方对传统习惯
线看法各不相同,也并不认可印方所谓由自然特征决定的边界,因此有必要通过谈判和实地
勘察来正式决定边界所在,并用条约来明白确定,然后在地面上标定。我们可以从国际法的
角度来对中印边界的争议进行法律分析。
首先,中国以先占和有效管辖取得对西段地区的主权的。西段边界争议地区,不管是新
疆段还是西藏段,从未经条约划定。历史上中国人最先进入这里并开始生产生活活动,从而
获取了对该地区的主权。中国在进入以后就再未退出,不问断地、持续性地活动,补充、巩
固和完善了初始权利,形成了中方所主张的传统习惯线。中国历史上的活动是符合先占”概
念的。根据法国国际法学家范威奇的观点,国际法上的“占领”,指一个国家旨在将某一至
今尚未明确归属的地区纳入其领土并对其行使主权的行为。将要被纳入的地区在法律地位上
应为“无主地”,即并非是无人居住地,而是没有别的国家或民族的政权对其已经实行占领
并要求得到承认的土地。20世纪后,中国在这一地区确凿、一贯地继续行使所有权,并大
大加强了民事活动和行政管辖,使原来的所有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全满足国际法对领土控
制的要求。在印度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时,中国明白无误地享有对该地区的领土主权。反观
印度方面,除在提出领土要求后试图强行进入并占领该地区,在这段时间内,无任何证据表
明其在该地区实行过有效管辖。印方除20世纪前曾零星进入过该地区外,再也举不出任何
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由以上可以看出,西段的中印争议领土一直由我国控制,印
度在历史从未有效统治过这一地区。因此,我国在边界谈判中只需利用实效原则就能证明我
国所提的西段划界主张具有合法性。
其次,对于中印边界的东段争议是最大的,这也是我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法律应对的重
点问题。在东部地区, 麦克马洪线是否合法是中印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 印方认为, 麦
克马洪线是 1914 年英国、 中国和西藏地方政府共同参加希拉姆会议产生的。因此, 麦克
马洪线是合法有效的。而中方认为, 麦克马洪线完全是非法的。经过查阅资料,理性思考,
我认为 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 根据国际法规定, 只有国家、 国际组织和民族解放组织具有缔结条约的权利。
西藏政府只是在中国主权之下的一个地方政府, 非经中央政府授权, 不能单独与他国缔结
相关条约。1914 年西藏地方政府参加三方会议是由于中方受到了英方的强大压力, 加上袁
世凯个人卖国求荣的妥协造成的。 显而易见, 当时参加会议的西藏地方政府无论是法律上
还是事实上,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是没有缔结条约权利的, 而且, 当时参加会议的
中方代表陈贻范并不知晓英藏双方秘密换文, 事后中国历届政府也多次声明并不承认签订
条约。 所以, 印方所坚称的 “希拉姆条约” 没有法律效力。
第二, 英方政府并未授权麦克马洪讨论中印边界问题和签订英藏双边条约。 英国政府
曾一再指示麦克马洪: “如果中国拒绝,就不要同西藏签订双边条约” 。1914 年 7 月 23
日,印度总督哈定明确指出, 考虑(印度)东北边境问题不是西姆拉会议职责的一部分, 麦
克马洪就这方面拟出的观点和建议未得到印度政府的批准。 由此可见, 关于英藏双方秘密
换文制造出来的麦克马洪线只是英方代表麦克马洪临时增加的, 并不是希拉姆会议的议程,
而且, 麦克马洪线是以 “附件” 的形式, 标示麦克马洪线的存在, 实质上, 麦克马洪
线只是一条红线, 当时并没有确切的标明其具体走向和地理位置。
第三, 英藏单独缔约, 违背了 1906 年的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之规定: “英国国
家允不占并藏境” 和1907 年 《英俄协定》 之规定:“彼此如不得中国政府为之中介,不
得与西藏进行谈判” 。根据“违反义务不能产生有利于法律破坏者的法律结果” 的原则和
“约定对第三者无损益” 原则, 该条约所约定的义务都是与国际法相违背的。 由此可见,
英藏双方秘密换文制造的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
第四, 通过秘密换文确定的麦克马洪线, 直到 19 世纪 30 年代, 才通过秘密篡改
《艾奇逊条约集》 版本, 公布于天下。由于麦克马洪线是背着中国政府偷偷摸摸炮制出来
的, 因而英国政府长期不敢公布于世。 为纪念当时英国外交大臣的艾奇逊, 英国政府将
他担任外交大臣期间与外国签订的条约汇编成册, 简称 《艾奇逊条约集》 。在 《艾奇逊
条约集》第 14 卷, 英国政府并没有选入《希拉姆条约》 全文和 “麦克马洪线” 的 “条
约附图” 。为证明麦克马洪线存在的合法性, 英国处心积虑篡改历史, 一直到了1937
年再版时, 英国政府下令将 1929 年版第 14 卷从全世界全部收回,并悉数销毁, 而后重
新将 《希拉姆条约》 全文和标有 “麦克马洪线”的 “附图” 收录进出, 并标为 1929 年
版。这就是 《艾奇逊条约集》的版本阴谋。 现存两本 1929 年原版本 《艾奇逊条约集》 第
14 卷,其中一本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艾奇逊条约集》 版本阴谋足以证明麦克马洪线的
非法本质。
从上述可以看出:西藏是一地方政府,不具备缔结条约的国际法主体资格,不能够同英
印签署西姆拉条约。英国人在会议上对陈加以蒙蔽、对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加以利诱和秘密提
出“麦线”,更改会议议题,事后篡改《艾奇逊条约集》和更改会议结果,这一系列动作充
分表明英国人有欺诈行为,西姆拉条约当事人并不是在意志自由表达和有一致意思表示的情
况下签署条约的。1969年《条约法公约》第49条规定:“如一国由于另一谈判国的诈欺行
为的诱使而缔结条约,该国得援引诈欺以主张其受该条约拘束的同意无效。”英国的行径是
对这些规则的公然践踏。因而可以认定,西姆拉条约是无效的,“麦克马洪线”是没有法律
根据的。
最后,对于中段的争议是不大的,中国可以基于对中印边界东段的实际管辖取得主权。
中国在这一地区长期、持续、不间断地实行过行政管辖,尤其对门隅地区证据确凿,拥有不
容争辩的主权。印度侵入了属于中国的领土,至今仍在非法占领,我们应当维护本国的主权。
中印边界争议的解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中印边界谈判中,我国的合理划界主张
没有获得应有的国际舆论支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不重视法律应对,而印度却十分
重视利用国际法来为其划界主张进行辩护。近年来,印度在强化对已占地区军事管控的同时,
还加紧依据国际法采取一些措施,企图使其侵占事实合法化 。虽然法律攻防在维护领土主
权方面并不能起到决定性 的作用,但是,在边界谈判中利用国际法分析争端的是非曲直,
论证本国的划界主张,是我国必须要做的工作。更何况,印度在谈判中的法理争夺比我国做
得好。我国在中印边界谈判中的法律应对策略,应当攻守兼备。其中,关键问题就是论证“麦
克马洪线”是非法的,以及中印争议地区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国。只有这样,我国才可以达到
证明我国所提的划界主张才具有合法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