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传染病案例分析讲解

第十章传染病案例分析讲解

第十章传染病案例分析讲解
第十章传染病案例分析讲解

第十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王某,男, 40岁。发热、食欲减退 10天。 1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 伴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自认为“感冒”自服“康泰克”等药物, 5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但家属发现病人皮肤发黄,遂来院。护理体

检:T37.4℃, ,70次 /分, R20次 /分, BP110/70 mmHg。巩膜及皮肤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右肋下 2cm ,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120 g/L,白细胞 5.0×109/L,中性粒细胞 0.66,淋巴细胞 0.34。大便、尿常规正常。肝功检查:ALT450U/L,血清抗 HA

V-IgM(+。

问题:

(1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

(2护理评估要点?

参考答案

(1医疗诊断: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

(2护理评估要点:①流行病学史及个体免疫情况,如肝炎密切接触史,血液或血制品应用史及肝炎疫苗接种情况等。②起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主要症状的特点(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③重点评估病人的体征:如黄疸、肝脾、有无腹水、肝掌、蜘蛛痣,与慢性肝炎鉴别。④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对肝炎的认识及对病人的关心程度。⑤肝功检查和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监测,了解肝功情况和肝炎的类型。

案例二

王某,男, 40岁。不明原因发热、消瘦、乏力 3个月,腹泻 20余天。病人于 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不规则发热,全身乏力,体重逐渐减轻 10千克。近 20天出现发热、腹胀、腹泻。过去曾有不洁性生活史。护理体检:T38℃, P125次 /分, R23 次 /分, BP110/70 mmHg。慢性消耗病容,手指、足趾有甲癣,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个淋巴结,直径 1.2cm 左右,无压痛。心率 125次 /分,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右肋下 3cm ,脾未及。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120 g/L,白细胞 6.0×109/L,中性 0.78,淋巴细胞 0.22。免疫学检查:CD 4+/CD8=比值 0.5,血清学检查:抗 HIV (+ ;尿常规:尿蛋白(+ 。大便常规:粘液(+ ,脓细胞少许。

问题:

(1本病的医疗诊断?

(2该病晚期常可累及的脏器及表现?

(3心理护理要点。

参考答案

(1本病医疗诊断:艾滋病(晚期。

(2累及脏器:①皮肤黏膜:表现为肿瘤性改变,以卡氏肉瘤最常见;感染: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感染常见。②呼吸系统:以孢子虫肺炎最常见,是引起艾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③消化系统: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④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机会性肿瘤、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出现亚急性脑

炎、脊髓炎和神经炎。⑤其他:肾脏损害、心肌炎、眼部病变。

(3心理护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病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

人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满足病人合理要求。针对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提供

病人与家属及亲友接触沟通的机会,教育他们不要歧视病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给予谅解、鼓励、同情、支持,建立病人的自尊和自信,提供病人想知道和该知道的信息,帮助病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Word版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一章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一、何谓传染病 ㈠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此类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使其他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㈡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⒈病原体 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的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⒉传染性 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因素

有关。 ⒊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⑴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的人。 ⑵地方性。地方性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 ⑶季节性。季节性是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 ⒋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的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的传染病,病后的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的

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题(题+答案)

传染病防治 第 1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无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体查:心肺未见异常。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 指纹稍皱。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病毒性胃肠炎 C.急性细菌性胃肠炎 D.霍乱 E.阿米巴痢疾 【正确答案】:D 第 2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无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体查:心肺未见异常。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 指纹稍皱。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在治疗一天后,出现咳血痰,气促,不能平卧,肺部大量水泡音,此时可能是: A.急性肺出血 B.并发性细菌性肺炎 C.急性左心衰竭 D.急性肺栓塞 E.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正确答案】:C 第 3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男性,22岁,水样便1天入院,起病后无发热和里急后重,大便含少量粪质,每日10余次,无腹痛,4小时后出现喷射性呕吐,为连续性。拟诊为霍乱。 该患者临床病程属何期( ) A.休克期 B.恢复期 C.脱水期 D.吐泻期 E.潜伏期 【正确答案】:D 第 4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患者,23岁,有国外旅游史,一天前出现腹部隐痛不适,排大便35次,每次量均较多,先为水样便,再转为洗肉水样大便,呕吐水样物10次,不伴恶心,无发热,无里急后重。体查:声音轻度嘶哑,眼窝明显下陷,皮肤褶皱恢复较慢。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3题。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欢迎阅读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着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A-1. 李×, 女, 18岁, 因发热5天后皮肤巩膜黄染6天, 于2002年4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4月4日受凉后发热, 体温39℃左右, 伴有头痛, 咽痛, 身痛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 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 曾诊断为"上感" 及胃病, 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 5天后热退, 精神食欲稍好转, 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 病后大便稀, 无粘液, 无明显里急后重感, 近二日大便呈黄白色, 病后小便呈黄色, 渐变为浓茶样, 量中等, 无皮肤搔痒及咳嗽吐痰等症状, 无出血似倾向。 既往体健, 其母HBsAg (+), 无长期服药史, 未到过湖区。 查: T 37℃, P 70次/分, R 20次/分, BP 100/70mmHg, 发育营养可,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皮肤未见出血点, 蜘蛛痣, 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 肝在肋下1.5cm, 质软, 压痛, 表面光滑, 脾可及0.5cm, 质软压痛, 胆囊区无压痛, 肾区无叩痛, 膝反射存在, 病理征(-)。 化验结果: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正常, 尿胆红素(+), 尿胆原(-) 大便常规正常, 肝功能: 总胆红素84μmol/L, 直接胆红素60μmol/L, ALT>200u/L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3. 试写出本例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 饮食, 药物)

A-2. 王×, 男, 12岁, 学生, 宁乡县人, 因突起发热头痛、呕吐2天, 于2002年3月15日上午入院。患者于3月13日出现畏寒, 发热, T 39℃, 头痛, 呕吐二次, 为胃内容物。当日坚持上完课, 次日仍发热, 头痛加剧,呕吐频繁, 精神差, 晚上到卫生院检查: BP14/6KPa, T39.5℃, P112次/分,R 30次/分, 神清,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 压之不褪色, 颈有抵抗感,心肺未发现病征, 腹软, 肝脾未扪及, 克布氏征(+) 血象: WBC 18.4×109/L, N 0.86, L 0.14, 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应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来协助诊断? 3. 本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B-1. 患者男性, 44岁, 干部, 因不规则发热8天于2002年3月14日入院。3月6日上午突起腹痛, 位于脐周。呕吐二次, 稀便, 4-5次/日,当晚寒战, 高热(42℃), 次晨神志不清, 血压下降,当地医院疑为败血症引起中毒性休克。治疗后,3月8日血压恢复正常, 唯仍有驰张型或不规则高热、畏寒, 腹部持续隐痛, 偶有呕吐, 大便1-2次/日, 黑色。曾用多种抗菌素,考的松激素治疗无效。平素体健。 体查: T 40.2℃, P 124次/分, R 28次/分, BP 90/60mmHg,重病容, 神清, 皮肤巩膜不黄, 咽充血,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肝脾未扪及, 脐右侧有局限性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 血WBC 16.2×109/L, N 0.80, L 0.20, 尿常规(-),大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学习资料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 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 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 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

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 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 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 glue nza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第十章:传染病

单选: 1、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菌痢的病理特点? A 可造成肠腔狭窄 B 溃疡深浅不一 C 慢性增生性炎 D 粘膜表面坏死,大量纤维素渗出 E 有肉芽组织瘢痕 2、菌痢是什么性质的炎症? A 浆液性炎 B 出血性炎 C 卡他性炎 D 纤维素性炎 E 增生性炎 3、下列哪项关于中毒性痢疾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肠道症状不明显 B、儿童多见 C、多有毒力强的痢疾杆菌引起 D、全身症状明显 E、患者对细菌毒素反应强烈 4、下列哪项是中毒型菌痢最主要的临床特点? A、常发生于老年人和小儿 B、常有毒力强的志贺氏菌引起 C、临床无明显的腹泻和脓血便 D、容易转为慢性菌痢 E、肠道症状明显 5、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菌痢的伪膜成分? A、大量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坏死上皮和腺体 D、大量纤维蛋白 E、细菌 6、下列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乙型脑炎是增殖性炎 B、菌痢是纤维素性炎 C、病毒性肝炎是变质性炎 D、伤寒是急性增生性炎 E、乙脑是变质性炎 7、下列哪项关于急性爆发性脑炎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B、脑膜病变中 C、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DIC D、由脑膜炎双球菌释放的大量内毒素所致 E、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出血和功能衰竭 8、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描述是错误的? A、皮肤可有瘀点和瘀斑 B、脑膜刺激症 C、颅内压升高症状 D、脑脊液无明显改变 E、脑脊液中含糖量降低 9、华-佛综合症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伤寒 B、尿毒症 C、中毒性痢疾 D、肾上腺肿瘤 E、爆发性脑脊髓膜炎 10、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脊液的描述是正确的/ A、清亮液体 B、大量淋巴细胞 C、血性液体 D、大量纤维素 E、大量中性粒细胞 11、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 A、淋巴细胞血管套 B、蛛网膜下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C、软化灶 D、胶质小结 E、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12、乙脑卫星现象是指下列哪种细胞围绕?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少突胶质细胞 E、小胶质细胞 13、在肠伤寒的潜伏期时,细菌一般停留在下列何处?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胆囊 D、肠道 E、肝脏 14、下列哪项是伤寒病变的突出表现? A、肺 B、肝 C、肠 D、胆囊 E、回肠下段淋巴结 15、下列哪项是伤寒回肠淋巴滤泡肿胀的原因 A、淋巴细包增生 B、浆细胞增生 C、肉芽组织增生 D、巨噬细胞增生 E、液体渗出

个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

个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克山县第二小学校明丽华 避免自己和亲人遭受传染病感染看起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除了显而易见的流鼻水和咳嗽等症状以外,你可能还希望知道更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皮肤是防止有害微生物感染的天然屏障,但聪明的“病菌”会找到其他替代方法进入身体造成感染。在生活中做一些简单改变,就可以有效防止传染病。 1、经常洗手。您是否知道微生物可以在惰性表面生活几分钟到几个月?想象一下,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生活在计算机键盘里,电开关上,甚至在人行道的扶手上!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有效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然后用纸巾擦干手。在没有流动水的地方,基于酒精的凝胶可以满足洗手的要求,尽管它不如肥皂和水好用。 2、不要共享个人物品。牙刷,毛巾,剃刀,手帕和指甲刀都可以是传染因子(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来源。在幼儿园,孩子通常会被教导共享玩具,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手。尝试记住不要把自己的个人物品与别人共享。 3、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本着同样精神,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包括个人清洁,还包括在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巴的传统做法。为什么这在没有生病时也很重要?因为对于大多数传染,致病微生物在症状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增长和分裂。咳嗽或打喷嚏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些病菌。建议用手臂,袖子遮住嘴,而不是用手。 4、注射流感疫苗。人体免疫系统被设计的具有“记忆”先前感染的功能。当身体遇到了以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时,它会提高生产白血细胞和抗体,以防止第二次感染。因此,通过,可以欺骗身体,让它认为曾经感染过某些特定微生物,从而提高自己的传染病防御能力。 5、使用安全烹饪方法。不良食品制作和饮食习惯常常是造成食物性疾病的原因。事实上,微生物喜欢所有食品,特别是放在室温环境下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疆 写在课前的话 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 1、传染病 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

种。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 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北京市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累积SARS确诊病例2521例,占我国大陆地区47.32%,占全世界29.93%。 (二)案例分析 1、第一起输入暴发 Y某:山西人,27岁,女性。2月18日曾到广东经商,2月21日感身体不适, 23日回山西太原。26日诊断为肺炎。3月1日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后转入302医院诊治。造成5名亲属、4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同期住院患者感染。 2、第二起输入暴发

突发急性传染病竞赛题库及答案解析-案例分析

案例101 某工地1990年10月-11月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共3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先出现低血压后有中度高血压,少尿、多尿、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尿化验:血尿、尿蛋白(++),个别病例死于周围循环衰竭,尸检可见内脏高度充血,心、肾及脑垂体广泛性出血。工地环境卫生极差,鼠多,室内粮食、蔬菜放在地上,垃圾随处可见。 问题: (1)疫情调查中你认为要收集哪些主要资料? (2)根据这起疫情的性质,你如何进行疫情报告? 答案: (1)人口学资料;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情况;疾病资料;(历年和当年本地区和周边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有关病媒生物的情况;有关本病的预防接种情况。 (2)这起疫情为流行性出血热暴发,属乙类传染病,应立即电话报告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和所属卫生行政部门。 案例102 某工地1990年10月-11月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共3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先出现低血压后有中度高血压,少尿、多尿、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尿化验:血尿、尿蛋白(++),个别病例死于周围循环衰竭,尸检可见内脏高度充血,心、肾及脑垂体广泛性出血。工地环境卫生极差,鼠多,室内粮食、蔬菜放在地上,垃圾随处可见。 问题:初步确定这起疫情的性质?这起疫情你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答案: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治疗、预防知识的培训;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疫源地处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灭螨、灭鼠);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加强疫情监测,防治续发。 案例103 地处县城的某工厂,有本厂职工2226人,外来民工735人,除少数在厂外居住,基本都住在厂内职工宿舍。厂内没有供职工用餐的食堂,近期无集体聚餐活动。饮用厂自备水源井的自来水,平时管理不善,工人与民工多有饮生水习惯。9月6日至9月15日厂内发生腹泻病人,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多无腹痛、仅个别有低热、呕吐,共70例患者,其中本厂职工43例,外来民工27例。经对10名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均检出霍乱弧菌。同期厂外无霍乱病人发现,以往厂内每月偶尔发生1-2例腹泻病人。现派你前往处理。 问题: (1)根据本起疫情的调查报告,你准备采取哪些样品? (2)请分析本起疫情的性质,你如何进行疫情报告? 答案: (1)采集样品:病人、密切接触者、水源管理等人员的粪便;水样:(厂自备水源井及管网末梢水,厂内其他水源);疫点:外环境涂抹。可疑食品。(2)疫情性质:属甲类传染暴发疫情。必须以最快方式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并逐级上报。

经典急性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题带答案

一、食物中毒类案例分析题 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基层报告,甲镇某中学有100多名学生出现以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的胃肠道症状疫情。 问题1:根据病例临床症状,你认为必须考虑哪几类主要疾病?(ABCD)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食物中毒 E.自然疫源性疾病 F.辐射 提示:县疾控中心派出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经调查,临床表现分布主要为腹泻(95%)、呕吐(60%)、恶心(58%)、腹痛(14%)、发热(9%),每日平均排便8-10次,稀水便;粪便常规检查未发现白细胞和红细胞。 问题2:根据上述调查,可排除的传染性病原为:(BCEF) A.霍乱弧菌 B.志贺氏菌 C.阿米巴原虫 D.产毒性大肠杆菌,即旅游者腹泻 E.侵袭性大肠杆菌,痢疾样腹泻 F.耶尔森菌,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 G.病毒性腹泻 问题3:采集现症病人的标本,进行病原检测,在送检粪便标本到实验室时还应附上哪些信息?(ABCDF)A.病人姓名或识别码 B.发病日期 C.采样日期 D.症状、体征 E.就诊日期 F.标本名称 提示:经调查,全校所有的班级都有病例,最多15人,最少5人;所有的学生、教师均在学校食堂用餐,饮用水为同一品牌的桶装矿泉水,教师中未发现病例,有同桌患病18.2%(33/181)、暴露于1米内呕吐物/粪便58.0%(105/181)和同室患病58.6%(106/181)。 问题4:本次暴发疫情则主要传播途径可能有哪些?(CD) A.食物源性 B.水源性 C.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多见 D.气溶胶传播 E.直接接触传播 F.虫媒传播 提示:经实验室检测,在采集的15份标本中有10份诺如病毒阳性。 问题5:本次疫情中下列哪些控制措施比较合理?(ACDEF) A.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B.对学校的室内室外环境进行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 C.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病人,疾病痊愈后72小时内暂时停止上课,留在家里休息。 D.加强健康教育,推广防病防治知识 E.加强学校的晨检制度。

重点传染病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霍乱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 、杆菌B 、弧菌C 、 D 、螺旋体 2、 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 、甲类传染病 C 、丙类传染病 丨 3、 霍乱属:( ) A 、国家检疫传染病 C 、国际检疫传染病 染病 4、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A 、轻型患者 感染者 C 、带菌者 流行区的人 5、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 A 、 O1 群古典生物型 群埃尔托生物型和 O139 群 C 、 O1 群古典生物型和 O139 群 群和 O22 群 6、霍乱流行特征不包括: ( ) A 、突然暴发 快 C 、可引起全球性大流行 显季节性 7、有关霍乱的临床分期哪项不正确: A 、吐泻期 B 、脱水期 D 、循环衰竭期 8、下列哪项不符合霍乱诊断条件: A 、有腹泻表现,粪培养阳性 B 、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 清抗体滴度呈 4 倍以上上升者 C 、粪培养阳性前5天有腹泻症状者 D 、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 病学史者 9、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 ) A 、严格隔离 治疗 C 、及时补液 ) 球菌 B 、 D 、 () 乙类传染病 未被列入分类 B 、 D 、 地区检疫传染病 局部地区检疫传 B 、 D 、 隐性 来自 ) B 、 O1 D 、O1 B 、传播 D 、呈明 ( C 、恢复期 B 、预 防 D 、抗菌 治疗 10、霍乱的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 ) A 、普遍预防服用抗菌药物 B 、建立 腹泻肠道门诊 C 、加强引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 、疫苗 接种 11、 典型霍乱患者脱水期不包括哪种表现: ( ) A 、循环衰竭 B 、代谢 性酸中毒 C 、电解质平衡紊乱 D 、首先 发生抽搐、昏迷 12、 典型霍乱患者血常规检查不出现哪种结果: () A 、红细胞计数升高 B 、淋巴 细胞比率上升 C 、白细胞升高 D 、血红 蛋白升高 13、 吐泻期典型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不包括: ( ) A 、 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B 、 腹泻为首发症状 C 、 发热少见 D 、 严重患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14、关于霍乱患者补液治疗哪项不合理: ( ) A 、 轻度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 B 、 液体多选择541溶液 C 、 重度脱水通常采用两条静脉通道补液 D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补液 15、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 ) A 、不去疫区旅游 B 、改善 卫生设施 C 、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 、消灭 苍蝇等传播媒介 二、是非题 1 、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 ) 2、 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 ) 3、 人群对霍乱病原体不存在普遍易感性。 ( ) 4、 霍乱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 ( ) 5、 霍乱病原体对消 毒剂敏感。 ( ) 6、 夏秋季不是我国霍乱流行季节。 ( ) 7、霍乱患者均出现“米泔水”样呕吐、腹泻物。 ()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和安全知识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传染病1、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3、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4、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5、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6、猩红热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全身皮肤潮红,可见呈鲜红色,针头大小皮疹,有些象“鸡皮疙瘩”,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该病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7、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doc

写在课前的话 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 1、传染病 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

种。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 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北京市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累积SARS确诊病例2521例,占我国大陆地区47.32%,占全世界29.93%。 (二)案例分析 1、第一起输入暴发 Y某:山西人,27岁,女性。2月18日曾到广东经商,2月21日感身体不适, 23日回山西太原。26日诊断为肺炎。3月1日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后转入302医院诊治。造成5名亲属、4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同期住院患者感染。 2、第二起输入暴发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12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F.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2、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为及时明确诊断,最快速的检查是() A.淤点、淤斑涂片 B.脑脊液常规+生化 C.血培养

D.脑脊液培养 E.咽拭子培养 F.血清抗体效价 G.粪或肛拭子涂片+培养 3、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针对病原治疗应首选() A.庆大霉素 B.大剂量青霉素 C.氯霉素 D.红霉素 E.环丙沙星 F.第3代头孢菌素@ 4、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提示次日患者头痛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就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与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控制与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就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

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就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与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2、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就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就是儿童与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最佳的预防就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药物预防 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就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

第十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学习目标 . 掌握结核结节、伤寒肉芽肿、急性和慢性虫卵结节的概念、各型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艾滋病的病理特点及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 熟悉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肺结核及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及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异同。 . 了解伤寒与狂犬病的病理特点。 二、知识要点 (一)病毒性肝炎 . 病因及传播途径 由肝炎病毒引起,包括甲、乙、丙、丁、戊、庚等类型。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其他类型主要经输血、注射、密切接触等传播。 . 发病机制 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损伤有关。 . 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属于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炎。肝细胞变性坏死主要表现为: ()肝细胞水肿和溶解坏死:肝细胞水肿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严重时呈气球样变;肝细胞溶解坏死可表现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和大片坏死。 ()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变是指肝细胞胞浆嗜酸性染色增强;若进一步发展,细胞死亡,形成深红色均质的圆形小体,即嗜酸性小体,称为嗜酸性坏死(实质为肝细胞的凋亡)。 . 类型 ()急性普通型肝炎: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轻微(主要为散在的点状坏死)。 ()慢性普通型肝炎:①轻度慢性肝炎:坏死轻微,有点状坏死,偶见碎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完整。②中度慢性肝炎:坏死明显,除点状、带状坏死外,

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和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留。③重度慢性肝炎:坏死广泛,有严重碎片状坏死和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见肝细胞不规则再生,有纤维条索分割肝小叶。 ()重型肝炎:按病程经过分为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主要病变特点是肝组织大面积坏死。 (二)结核病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体是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发病与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有关。 . 基本病理变化 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性变化。增生性变化中形成的结核结节为其特征性病变,是病理诊断本病的依据。 . 基本病变转归 ()转向愈合:通过吸收、纤维化、包裹、钙化等形式实现。 ()转向恶化:表现为病灶扩大、溶解播散等。 . 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时发生,多见于儿童。病变特点是形成原发综合征(由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继发性肺结核: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发生。再次感染多为内源性。病变复杂,类型多。 )局灶型肺结核:常为继发性肺结核开始阶段的类型。病灶多位于右肺尖下~处。 )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类型,属活动性肺结核。大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除病灶扩大外,常以形成薄壁空洞为病变特点。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以形成厚壁空洞为病变特点。晚期可发展为硬化型肺结核。 )干酪样肺炎:表现为小叶性或大叶性干酪样坏死性肺炎,现已少见。 )结核球:是指直径超过,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表现为渗出性或增生性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范文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湖南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湘潭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 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血常规Hb:115g/L,RBC:×1012/L,WBC:×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 (单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 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 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C、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电话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 2 (单选) 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 (5分) 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 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 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 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 正确答案:B 3 (单选) 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 (5分) 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 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内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 C、采集发病后7天内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 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 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2 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2004年10月3日某乡政府接到报告,M村有5名群众不明原因急性死亡。县委接到报告后,立即将此事转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向州政府报告了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10月6日对病例情况进行了核实。该村从9月10日到10月6日,陆续死亡了7人,全部是发病3天后死亡。7名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2018)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血常规Hb:115g/L,RBC:4.1×1012/L,WBC:5.8×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37.2℃。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 (单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 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 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C、经抗生素规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 2 (单选) 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5分) 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 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 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 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 正确答案:B 3 (单选) 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5分) 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 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 C、采集发病后7天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 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 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2 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