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权属与确权

土地权属与确权

土地权属与确权
土地权属与确权

土地权属与确权

[按语]:本文从论述我国的土地制度入手,讲述了现阶段土地权属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特点;明确了土地确权的基本概念、内容、程序和依据;指出了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把握的重点问题和搞好土地确权工作的一般原则。供土地登记、地籍调查和土地确权工作者参考。

一、我国的土地制度

(一)土地制度:是指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土地所有关系(主要是对土地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土地所形成的关系)的总称。

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人与地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他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法权制度,是土地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构成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和土地管理制。其中,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制简称为土地权利制度。

(二)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三)土地使用制:是指人们在使用土地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是实现部分土地收益权的前提条件,是整个土地制度的基础。《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四)土地管理制:是指国家政权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范。

二、土地权属的表现形式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他项权利的归属。其中,土地所有权又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又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国家土地所有权

1、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是指国家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2、国家土地所有权的范围:(1)城市市区的土地;(2)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为国有的土地;(3)国家依法征收的土地;(4)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后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6)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7)依照法律规定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农民经济组织和个人使用为国有的土地;(8)依照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其他土地。

3、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务院通过制订行政法规或者发布行政命令授权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本机关的名义行使国家土地所有权,但必须依法经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

4、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内容:国家土地所有权主体不能亲自行使所有权,只能由其授权的代表代为行使。国家土地所有者的代表可以将国家土地所有权的部分权能让与土地使用者。国家对土地依法享有收益权,并保有最终处分权。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

1、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概念:是指特定的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2、集体所有土地的范围:(1)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2)土改时分给农民并颁发了土地所有证书,现仍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或其成员使用的土地;(3)根据1962年《六十条》规定已确定给集体所有的耕地、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山林、水面和草原等。(4)农民集体连续使用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满20年的,或者虽未连续使用20年但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确认其所有权的土地。(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立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及成员持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的土地。(6)土地所有权有争议,不能依法证明争议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既不能依法直接确定为国有,也不能因归属不明推定为国有的,可以确定为集体所有。

3、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作为所有者代表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

作为所有者代表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所有者代表经营、管理。

4、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内容:从理论上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可由集体土地所有者(合作经济组织)亲自行使,也可由所有者代表(村委会、村民小组、乡镇农工商公司或者农副业局)代为行使。但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具有不完全性,在收益和处分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

1、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概念:是指使用人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及部分处分的权利。其主要类型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

2、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1)通过划拨取得,即土地使用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无偿取得或者缴纳土地补偿、安臵等费用后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2)通过出让取得,即土地使用者以向国家土地所有者代表支付出让金为对价,而原始取得的有期限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3)通过租赁取得,即土地使用者按期向国家土地所有者代表支付租金为对价,而原始取得的一定期

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4)通过土地作价出资(入股)取得,即国家以一定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作为出资投入新设企业,土地使用权由新设企业持有,并依照出资(入股)获取收益的土地使用方式。另外,还有通过举办中外合资企业取得的场地使用权;通过出让、租赁、承包和划拨取得国有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使用权和城镇私有房主国有土地使用权。

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国有土地使用权主体具有广泛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依法成为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包括境内外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

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内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同,其权利内容也有所不同:(1)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具有无偿和低偿性,不向所有者缴纳使用费;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但未经批准不得转让、出租、抵押,其使用权的处分权能受到限制。(2)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具有相对丰满的权利内容,其处分权能包括准予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用于合资、合作经营及其他经济活动;但依法受使用期限、合同约定用地条件和违约责任的限制。(3)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权,可以依法转租,但没有买卖的处分权;其使用受租赁期限、用途和合

同约定权利、义务的限制。(4)国家作价出资(入股)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享有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政策,但处臵必须报经国家土地所有者代表同意。

(四)集体土地使用权

1、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概念: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2、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利类型:(1)集体农用地使用权,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其他单位、个人依法取得的,用于农、林、牧、渔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期限限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2)宅基地使用权,是指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其成员,用于建造住宅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3)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其中又包括一是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是指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乡镇、村、组企业提供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二是乡村公益用地使用权,是指经依法审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组织,对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公益事业所享有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3、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为特殊民事主

体。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

4、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1)集体农用地使用权一般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取得。(2)宅基地使用权经农村居民按规定标准申请,逐级报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由本级集体经济组织划拨取得。(3)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和公益用地使用权经乡镇政府审核,向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按规定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集体经济组织拨付。

5、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权利内容:使用权人对集体土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以土地用途和权利取得方式的不同,享有不同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其中:(1)农用地使用权在权利期限内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并可以继承。但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闲臵。(2)宅基地使用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连同房屋一同转让的有限制的处分权。但转让、出租住宅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3)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人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权,其收益权按照有关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或者依照约定处臵;乡镇企业用地可随房设定抵押,但实现抵押权后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乡镇企业用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等方式流转,因企

业破产、兼并、分立转移给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当办理征用和出让手续。(4)乡镇公益用地使用者仅享有占有、使用权,一般没有收益和处分权;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用于经营活动;不得转让、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交易。

(五)土地他项权

1、土地他项权的概念:是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外,依法律、合同或者其他合法行为设立的土地权利。

2、土地他项权的类型:在我国,主要有土地抵押权和土/地承租权。另外还有地役权、空中权、地下权、土地借用权、耕作权等。其中:(1)抵押权是指土地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不移转土地占有而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债权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对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依法进行处分,并以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担保性土地他项权利。(2)土地承租权是指土地承租人按期向土地使用权人支付租金而取得的一定期限内对土地使用和收益的土地他项权利。(3)地役权是指为自己土地利用的需要,而对他人土地加以支配的权利。

3、土地他项权的取得方式:因具体权利类型不同,取得方式也有差别。其中,土地抵押权和土地承

租权都是通过签订书面抵押或者承租合同,并办理抵押或者租赁登记取得。而地役权的取得有4种方式:一是依法规定,包括民法和各种特别法的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二是依需役地权利人与供役地权利人签订的有偿或者无偿合同;三是依习惯即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惯例;四是依长期持续利用的事实和公平原则。

4、土地他项权的权利主体:土地他项权利的客体是他人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权利主体是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以外,与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之间存在某种法律关系的民事主体。其中,土地抵押权的权利主体是抵押权人;土地承租权的权利主体是承租人;地役权的权利客体是需役地(利用和享受便利的土地)和供役地(担负和提供便利的土地),权利主体是需役地的权利人。

5、土地他项权的权利内容:土地他项权的权利人,可以依法或者依照约定对土地实施某种利用行为;可以请求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在利用该土地时为某种行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有权排除对其权利的侵害。但其权利的取得和行使,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权利设定时约定的义务。

(1)在土地使用权抵押中,抵押人对已设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实施处分时,必须通知抵押权人,否

则处分行为无效,抵押权人对抵押人处分抵押物的行为有限制权、追及权和对抵押物不法妨碍的排除权;债务履行期满债权未受清偿时,抵押权人有权通过合法程序拍卖、变卖抵押物,并以转让所得优先受偿。但划拨土地使用权实现抵押权拍卖或者变卖后,应当从所得价款中扣除相当于出让金款额和国家税费后,抵押权人方可优先受偿。

(2)在土地使用权承租中,土地承租人享有对租用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权,不享有土地使用权。除在租用期限内可以转租外,无权行使转让和抵押等处分权。在租赁期限内,土地使用权人将其权利转让、抵押的,继续维护原租赁合同的效力,即“买卖不破租赁”原则。出租人转让土地使用权时,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租期届满,承租人在承租期间新建的建筑物归属于出租人。

(3)在地役权行使中,地役权人有对供役地的利用权和限制或禁止供役地权利人在该地上实施行为的权利,但也有应尊重供役地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义务。

(六)地下空间的土地权利

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常见有以下四种情况:

1、凡权利人在城镇市政用地下,通过出让或者划拨使用地下空间的,按垂直投影面积确认出让或者

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市政用地一般确认为土地他项权。

2、凡使用别人已享有土地使用权的地下空间的,空间使用权利人一般享有土地他项权。

3、与地上建筑物连为一体的地下建筑物,可以将地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记入整体建筑总面积,然后按权利人享受的建筑面积分摊相应土地面积。

4、凡权利人在自己土地下增加利用空间的,属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涉及土地权利主体的变更。

三、土地权属的确定

(一)确定土地权属的概念

土地确权是一种行政行为,是指人民政府依法对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进行认定,明确土地权属的行政行为。

(二)土地确权和土地登记的关系

从广义理解,土地确权是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审核批准、登记注册、发放证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定土地权利归属的过程。

从狭义理解,确定土地权利归属,仅指在土地登记过程中的权属审核阶段,对土地权属来源合法性的审查和对土地权属界线的确定;或者人民政府依据当

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土地权利进行的调查确认。所谓土地确权,一般指狭义的理解。

(三)确定土地权属的内容

土地确权的主要内容,就是依法确定土地权利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这里所指的土地权利主体,是指享有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的权利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其他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军队的土地使用权确定给团级以上单位;市房管局直管公房和院落用地,可以确定给改制后的国有房管企业;铁路、公路、市政道路、广场、园林、天然河道和城市环卫用地,应分别确定给政府的铁路、公路、市政、园林、河道和环卫部门代管。

所谓土地权利客体,是指权利所指土地的状况,包括坐落、界址、面积、宗地号、用途、取得价格和地上附着物情况。

所谓土地权利内容,是指权利人依照法律或约定所享有土地权能和承担义务的情况。包括土地的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取得时间和使用期限、权利以及

权利内容变化情况等。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一旦确定,即意味着土地权利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的确定。

(四)确定土地权属的程序

土地登记、地籍调查中的确权程序,主要是受理申请后的资料审核、界址认定和权属的审核确定。单纯的土地确权程序,目前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提交申请。当事人申请确权的,应当提交申请书,并附据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等地籍资料、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和其他证明材料。

第二、受理立案。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应当办理正式受理和立案审批手续。

第三、资料审核。审核的依据分为法律依据和书证依据。法律依据系指国家现行的有关土地的法律、政策及行政法规。书证依据系指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宗地权属来源证明、地上物产权证明和地籍调查成果等。通过审理,判定资料是否齐全、用地是否合法、权源是否清楚、图表是否一致、面积是否准确。

第四、界址确认。由调查机关组织四邻签字,共

同认定界址,处理权属争议,完成现场踏勘。

第五、履行公告。对经审核符合确权要求的宗地,可以在人民政府或者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准予确权的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等;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以及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

第六、确认权属。公告期满,当事人对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审理机关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下达确权决定书。属于申请土地登记的,给予办理注册登记和发证手续。

(五)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

判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一般包括法律依据、书证依据和界址认定依据。

1、法律依据。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全面的土地确权基本法。因此,体现我国土地权利法律内容散见于基本法、土地管理法律、各种土地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中:其中,

属于基本法的有:《宪法》、《民法通则》和《物权法》。

属于土地管理法律的有:《土地管理法》、《城

市房地产管理法》。

相关法律有:《城乡规划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水法》和《文物保护法》等。

属于土地行政法规的有:《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河道管理条例》、《解放军房地产管理条例》、《铁路留用地办法》等。

还有建国以来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常用的如《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六十条)》。

除了上述法规之外,十余年来国土资源部和各地制定了有关土地权属、利用、开发、保护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另外,在处理土地权属的工作实践中,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先后发出了大量的规范性文件、批复、答复和函,最高人民法院及有关部门做出了大量的司法解释。都是确定土地权属的重要法律依据。

2、书证依据。申请人提供的文件资料是确定土地权属的前提和基础。《土地管理法》第13条规定:“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因此,提供经登记的有效证件,

即土地证书是申请确权的最有力的证据。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登记证件或者土地权属证件失效。则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方式的不同分别提供不同的权源文件资料。其中:

(1)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提交文件资料: A. 国有土地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B.建设项目立项或备案文件;C.建设用地规划定点图和许可证;D.项目竣工验收报告;E.用地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F.原《国有土地使用证》;G.房屋及其他附着物权属证明;H.其他有关证明文件。

(2)城镇私有房主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房屋所有权证书;B.土地权源证明(原买卖契约,原土地证书,撤村转户批准文件);C. 用地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D. 其他。

(3)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国有土地建设用地批准书;B.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C.土地出让金和契税缴纳凭证;D.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E.用地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F.其他有关证明文件(立项备案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定点图和许可文件)。

(4)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确权提交的文件资料:A.人民政府批准文件;B. 原《国有土

地使用证》;C.房屋及其他附着物权属证明;D.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E.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F.出让金和契税缴纳凭证;G.其他。

(5)企业用地改制后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企业改制方案及批准文件;B.土地资产处臵方案及批准文件;C.土地估价备案材料;D.企业资产确认文件;

E.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或者兼并、出售合同;

F.以国家授权经营方式处臵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经营管理授权书》;

G.以国家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臵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签订的委托持股合同;

H.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准书;

I.原《国有土地使用证》;

J.房屋及其他附着物权属证明;

K.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

L.其他证明文件。

(6)承租国有土地使用权提交文件资料:A.国有土地租赁批准文件;B.国有土地租赁合同;C. 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 D. 房屋及其他附着物权属证明; E. 其他证明文件。

城镇私有房主承租国有土地使用权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租赁合同、租金交纳凭证、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

(7)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原国有土地证书;B.房地产转让协议;C.房屋所有权

证书;D.房地产价格评估备案资料;E.原出让合同和出让金缴纳凭证;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F.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纳税证明;G.其他证明文件。

(8)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提供文件资料:A.土地改革时颁发的土地所有证;B.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批准或者调拨文件;C. 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D.其他证明文件。

(9)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提供文件资料:是乡镇企业用地的提供 A.项目立项或备案文件;B.规划定点批准证件;C.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准件;D.联营(合作)合同;E.土地所有者同意用地的证明;F.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G.原土地证书;H.其他。

是乡镇公益用地的,不提供联营合同。

是农村居民宅基地的,提供A.人民政府划拨批准文件;B.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C.其他。

(10)改变土地用途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原土地证书;B建筑物、附着物的权属证明;C.规划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用途变更批准文件;D.需办理出让手续的出让合同变更协议和出让金、费税补交证明;

E.改变用途部分的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

F.其他。

(11)更改土地权利人名称和地址提交的文件资料:A.原土地证书;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关于更改

名称、地址的证明;C.营业执照;D.其他。

(12)行政或司法裁决土地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行政处理决定、仲裁书或者人民法院判决及协助执行通知书;B.原房地产证书;C. 变更部分的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D.法院准许的土地产权交易确认书;E.属划拨用地人民政府批准过户的文件 F. 需办理出让手续的出让合同和出让金、费税交纳证明;F.其他。

(13)土地抵押权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设定抵押的土地证书;B.贷款主合同和土地抵押合同;C.土地估价报告;D.相关批准和同意的文件(划拨土地提供批准文件,集体土地提供所有者同意的证明,股份制企业提供董事会同意抵押的证明、共有土地提供共有人同意的证明);E.其他。

(14)土地租赁权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土地证书;B.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权属证明;C.划拨土地出租批准文件;D.房地产出租合同; E. 测量成果表和宗地图;F.其他。

(15)地役权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双方土地证书;B. 双方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权属证明;C.有关法律规定或者行政、司法文书;D. 地役权合同;

E. 有关测量成果和宗地图;

F.其他证明。

(1 6)土地他项权变更后确权提交文件资料:A.

最新整理菏泽市牡丹区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docx

最新整理菏泽市牡丹区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菏泽市牡丹区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被申请人: 地址: 请求事项: 实事和理由: 1、关于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卞庙社区的秦庄、黄庄、王庄、卞庙、前贾、后贾六个自然村的学生都在此学习。卞庙学校土地从1956年至1959年春天,先后为卞庙乡、十四营和学校共同使用。1982年卞庙行政村将学校的操场(原庞家园子北半部分)以行政村的名义按照每户300元的价格出售给18户群众建房使用,该资金用于公益事业。1959年春天,撤销卞庙乡成立大队,大队部也由此迁往卞庙村街里,此后一直到20xx年合校并点前,被学校单独使用。另外,建校时,学校需建5座教室,但由于资金缺乏,当时的卞庙乡经多方协调,上级领导同意提供砖、瓦、木料,由六个村的群众义务出工建成该校。 2、关于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使用权,原卞庙老地毯厂是1972年卞庙行政村建设大队部时征用卞庙自然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每个生产队一亩,占地共3亩。这块土地最先由卞庙大队部和卫生室使用,之后由卞庙行政村地毯厂使用,后来地毯厂停产,闲臵至今。这2.69亩土地的农业税一直由整个卞庙行政村承担。 20xx年4月,卞庙社区卞庙自然村提出原卞庙学校土地和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他们 一个自然村所拥有,对此,卞庙社区居民委员会认为这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此致 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菏泽市牡丹区何楼街道办事处卞庙社区居民委员会 20xx年二月月二十二日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

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 通知 [1995]国土[籍]字第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1989]国土[籍]字第73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五年多来,对于贯彻《土地管理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促进土地登记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需要对《意见》加以充实和完善。为此,我局在研究、总结了各地确权实践及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将《意见》修订为《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意见》同时废止。 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一日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依法进行土地登记,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土地管理部门具体承办。 土地权属争议,由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或报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土地管理部门下 达处理决定。 第二章?国家土地所有权 第三条?城市市区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四条?依据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及有关规定,凡当时没有将土地所有权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实施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六十条》未划入农民集体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第五条?国家建设征用的土地,属于国家所 有。 第六条?开发利用国有土地,开发利用者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仍属国家。 第七条?国有铁路线路、车站、货场用地以及依法留用的其他铁路用地属于国家所有。土改时已分配给农民所有的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处理操作流程及要求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处理操作流程及要求 国土资源文秘网 (一)收案及审查 1、接收当事人要求依法确定土地所有权或使用的申请书。申请事项不确切的要求重写。 2、要求提供相关依据,登记签收。清单给当事人一份附卷一份。 3、对文化水平低的,随时作问答记录。 4、填写收案呈批表,报主管或分管负责人签批,并确定承办人员。 5、确定是否受理。 不予受理情况:《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况。 除以上规定的外一般都应受理。 6、认为不应当受理的,拟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有依法申请复议或起诉权。 7、送达不受理决定书,填写送达回证,当事人签收。 8、不受理决定书送达时限,要求在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受理及告知 1、认为应当受理的,给双方当事人或全权代理人送达受理通知书。 2、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给争议的对方。 3、送达受理通知,申请书副本同时附件要求举证内容

及时限。 举证内容按《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九条、条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及承办人认为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相关手续。 4、有些证据当事人认为无法提供的,告知可以申请处理机关依法调取。 5、告知当事人承办此案组成人员,并争求是否申请回避的意见。 6、受理案件的主管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并通知当事人,告知当事人对是否回避决定可以向决定机关申请复议一次。 7、告知双方在争议解决之前,维持争议标的的现状。 (三)调查取证 1、调查处理原则,应当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2、对举证材料要逐件审查,进行质证核实,包括调取的证据、询问记录、证人证言等。被质证人要签名,并注明质证意见。 3、对提供的复印件应与原件核对,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字样,核对人签名。没有签章和核对的复印件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4、询问笔录要写明询问的时间、地址、问话人、记录人、在场人、被问人及简历,被问人与争议者之间的关系。问话主题要明确,语言要简明准确。需要迂回问话的,最终要归纳出主题,回答人答话繁杂无序的,问话人要及时归纳,重问被问人是还是不是。发现答话有疑问或者有新线索的,

土地权属争议就如何处理土地权属争议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

发布日期:2009-07-22 文章来源:互联网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土地使用权是指民事主体(组织或个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或依约定对国有或集体所有土地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我国的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权利创设,它是作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而出现的,不能认为它仅仅只是作为土地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对此,在我国从法律到实践均得到了确认。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土地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因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归属等而发生的争议。 目前,在我国土地权属争议发案率较高。土地权属争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权属、土地界限划分不清而引起的。有的土地权属争议是由于历史上遗留的问题造成的,如土改、河流改道新产生滩涂等原因而造成的土地权属纠纷;有的是由于土地登记制度及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如农村居民为使用宅基地而发生的宅基地争议,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而发生的征用土地争议等等。 土地权属争议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土地管理法》第16条规定了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方式,该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6条这种授权性规定,有关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权属争议,是属人民政府管辖的事项,法院是无权受理此类权属争议民事案件的。法院对已受理的土地使用权属争议案件,如查明属此类权属争议,即应告之原告,由原告撤诉,或者驳回原告的起诉。这里的审查,应只是形式上的审查,而不作实质审查,即只要查明双方当事人都持有政府颁发的土地权属证书,或者都不持有这种证书,就应作上述处理,而不应去确认谁的证书有效或无效。如果此类案件法院已经受理,在一审时已作出实体判决,或者案件经过一、二审判决,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在程度上应裁定:撤销原判,驳回起诉。驳回起诉是有法律依据的:首先,该类案件的实质是法院没有管辖权,不存在中止诉讼,等人民政府确权后再做处理的问题。其次,在二审或审判监督程序中,只能发生撤回上诉而不是撤回起诉的问题,所以不存在原告撤诉的问题。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依法不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可以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裁定撤销原判,驳回起诉。”第二百一十条规定:“人民法院提审或者按照第二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在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的,可分别情况处理:认为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起诉。” 综上,土地权属争议解决的途径是先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提请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其协议内容合法与否,对于协议内容不合法的,应当予以修改,或确认协议因内容不合法而无效。当事人双方协商不成的,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才能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的案件性质应属行政诉讼),而不能不经过当地人民政府的行政处理,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姜梅

土地权属申请书

土地权属申请书 范本

申请人: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 请求事项 请求确认位于霍家村一组界内两条荒沟的所有权为一组村民所有 事实与理由 一、基本情况 松洲区夏家乡霍家村委会共有142户、740多口人。全村有五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各有自己的名称:一组霍家(村委会所在地)二组前水泉、三组后水泉、四组敖包沟、五组房身沟。各小组之间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最远的距离有3公里,最近的也有1.5公里。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土地及边界(详见地图)

争议的土地位于一组村民所在地的南端,有一荒沟,叫前洞沟,又名二道沟。多少年来,一组村民一直在这条沟的两侧耕种、劳作(有两块地是二组村民与一组村民互换形成)再往南便是鸡冠山,属于另一村的边界,西北东,均属一组土地。与其它组均不搭边,历史上属于一组村民所有,一直由一组村民经营管理。 2000年春天,为防止水土流失,一组进行了治理,用推土铲将土坎推平,形成大坝,并在南侧斜坡挖了鱼鳞坑(见光盘) 2002年在李永任一组组长期间组织一组村民投入义务工在该荒沟内栽植了树木。当年发生火灾,部分树木被烧毁。2003年又组织一组村民进行了补种,大约有杨树150余棵,现该树木仍在。(一组村民李永、赵强证实)在沟内有一组村民赵强的承包地合同书。 2007年9月末,一组村民准备进一步治理该沟和山坡时,遭到村支书吴富的阻拦,说已发包给乡干部李某了。直到这时一组村民才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村民三十多人找到书记与其理论,书记说霍家村委会就是我说了算,愿哪告就哪告。 二主要事实

原来早在2000年12月30日,村委会就将这条荒沟以6000元的价格发包给了乡干部王清,承包期限为50年,用以偿还村委会的外债。 争议的第二块地是位于一组村民居住地村子中间的一条荒沟,该沟长约2.75公里,宽窄不一。这条沟将一组40户村民隔为南北两部分,此沟是一组村民出入的必经之地。在这条沟内有一组村民拦截大坝形成的承包地。 可在20007年9月12日承包给了刘枝(王清之妻)50年,承包费21000元。 两份合同,村委会均未征得一组村民的同意而擅自对外发包。不但侵害了一组村民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而且也剥夺了一组村民的优先承包权。 上述事实有书证赤峰市土地管理局于1993年土地勘查时制作的《霍家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村民承包地合同书及本村其它组证人三组、四组组长李祥、郑海、本组当时的负责人王永的证言证实,与书证相互印证。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5]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国土资源部对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年统一制定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经研究,现将修订后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印发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不再使用。 二00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收件登记单 交件人收件人 申请人地址及邮编 法定代表人电 话 委托代理人电 话 序号申请文件名称页数备注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 (名 称) 地址 法定 代表 人 职务 及电话 委托 代理 人 地址 被申请人姓名 (名 称) 地址 法定 代表 人 职务 及电话 请 求 事 项 事 实 及 理 由 (本栏写不下可另附页) 附证据材料份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授权委托书 _____________(委托人)因与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权属争议一案,委托_____________(受委托人)代理。委托的代理事项和权限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附件4: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通知书 (文号)(申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案,经审查,符合《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的受理条件,我局(厅)已受理,特此通知。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章) 年月日

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原则步骤与方案

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原则步骤与方案 2016-06-02 10:55:01 来源:中国土地作者:刘锐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等为核心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提速的背景下,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集中化解长期积压、积累并可能激化的产权矛盾纠纷,是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市场经济发展基础的需要。根据我国土地及房屋财产权属争议、制度建设状况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展等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基本原则、推进步骤和实施方案。 基本原则 尊重历史。 一是尊重历史上的制度规范。我国的土地权属历来由法律和政策共同调整,制度构成复杂且多变。推进权属争议处理,首先要尊重历史上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发布的不同规定,这不仅是容易被接受的,也是符合“法不溯及既往”基本法治原则的。比如宅基地的“一户多宅”问题,不能以1998年《土地管理法》确定的“一户一宅”为标准搞绝对的“一刀切”,因为在1998年之前并没有这一要求。现在处置历史上不同阶段形成的“一户多宅”,应当尊重不同时期的不同规定。再如:禁止城市(镇)居民取得或受让宅基地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实践中城市(镇)居民拥有宅基地的情况比较复杂,也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规定区别对待。 二是尊重历史上部分人的正当、合理需求。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之所以未经审批的违法违规宅基地大量存在,与这些地方在建设用地指标限制背景下多年停止审批宅基地不无关系。对于此类因为制度设计或者执行不当造成的“被动”违

法违规,要和不具正当性违法违规区别开来。 面对现实。 一是要面对土地权属争议规模巨大、程度激烈,且在各类相关财产权利加速确权和登记过程中集中爆发的现实。在以土地为核心的权属领域,违法违规建设、使用、流转等行为长期存在,纠纷矛盾累积量大面广,这是土地房屋确权与统一登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土地权属争议解决机制建设,必须考虑到解决权属争议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阶段性特征,既要设计出常态化方案,也要准备好短期过渡措施。 二是要面对法律依据不足、且短期内难以到位的现实。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的实体和程序规则,尤其是法律不足是当前制约土地确权和化解权属矛盾的主要因素。囿于目前的立法体制和规划,这一问题不会很快得到解决。因此,不能指望解决权属争议的一揽子法律制度一步到位。但土地确权的实践不能停,也停不下来。面对这种局面,可行的办法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按照法律的精神和原则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性指导意见,以适当弥补法律制度缺乏的不足,并利用村民自治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集中处置权属争议。 三是要面对农村村民自治机制不健全的现实。农村自治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自治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一些村组存在强势群体控制等问题。土地权属争议的解决涉及重大利益和复杂的法律政策,如果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将疑难杂症推给所谓的村民自治,可能会制造更多、更大的问题。 汲取经验。 一是汲取地方在土地确权登记、化解权属争议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近年来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大胆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湖北省夷陵区推行的“六权”

关于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通知

关于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通知 2006-5-9 各国土资源管理所: 为了依法、公正、及时做好我县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贯彻《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依据国土资厅发[2005]57号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申请范围及要求 (一)申请的范围 1、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由乡镇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2、单位与单位之间和发生在办事处范围内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由县国土资源局受理。 (二)申请的条件及要求 受理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依据。 2、当事人申请时应提交有关证据材料和《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申请书》(见附件10),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案件承办人员按规定要求填写《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收件登记单》(见附件9),备注栏内说明是原件还是复印件。 3、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申请,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双方身份证明和《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授权委托书》(见附件4),授权委托书应当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二、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受理 1、申请人提出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意见,认为应当受理的,受理单位将《土地权属争议

案件受理通知书》(见附件6)送达给申请人,并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和《答辩通知书》(见附件1)送达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被申请人没有答辩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2、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及时拟定《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建议书》(见附件5),报人民政作出《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决定书》(见附件2),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 1、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后,各国土所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并指定承办人具体承办,负责具体调查工作,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2、调查人员应邀请有关部门人员及双方当事人到现场,对所争议的土地进行实地勘丈,绘制勘丈平面图,并由在场人签字。 3、做询问笔录时,第一要说明询问人的身份,说明调查人员是来办理什么案件的;第二要求被询问人说明自己的身份,任职经历,便于将来其询问笔录作为证据使用时具有说服力;第三询问的内容,要切入调查的正题,在工作中有必要拟定询问提纲,以免询问时遗漏,询问时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并尽量按照被询问人的表述如实记录;第四询问结束后,必须由两名工作人员在场签字,由被询问人签字确认,对有涂改的内容由被询问人首尾按手印确认,最后被询问人在末页写明“以上笔录看后无误”,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被询问人,由询问人现场宣读,并在笔录中注明由询问人宣读,然后由被询问人逐页签名。 四、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解 1、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达成的应经双方当事人在《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书》(见附件3)签名或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部门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2、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也应由双方签字,承办单位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合格后下达处理决定。

关于一起房屋权属确权纠纷案件的案例分析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关于一起房屋权属确权纠纷案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 2007年8月,被告A(湖北人士)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天力街11号楼1101号房产卖与原告。8月17日,原告向被告A支付了全部购房款,同时,被告A亦将涉案房屋交付于原告,原告开始进行装修并实际占有、使用涉案房屋至今。 2007年8月20日,原告就涉案房屋向北京市朝阳区房屋管理局(下称“朝阳房管局”)申请办理房屋权属转移过户登记手续,同日,朝阳房管局告知原告在一个月(即2007年9月20日)后,到其处领取涉案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书》。 在原告等候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书》期间,原告从朝阳房管局处知悉,因被告B(湖北人士)与被告A之间产生民间借贷纠纷,被告B提出了财产保全,涉案房屋被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查封。 因原告不服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查封的判决,故向不动产所在地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认定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天力街11号楼1101号房屋所有权属于原告所有。 本案争议焦点: 一.原告是否对该房屋享有所有权? 是否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并依法要求解除查封? 二.从法理上来说,本案应倾向维护哪一方的权利?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土地权属纠纷处理决定书

权属纠纷处理决定书 直政处〔2011〕7号 申请人:***,男,76岁,**村纳要屯人 委托代理人:***,男,43岁,**村纳要屯人 被申请人:***,男,63岁,**村村纳要屯人 第三人:***,男,73岁,**村村纳要屯人 委托代理人:***,男,34岁,**村村纳要屯人 第三人:***,男,46岁,***村村纳要屯人 案由: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申请人于2010年2月3日向本机关递交土地权属纠纷调处申请,要求调处与被申请人对翁体且、更亭逢大约三十亩土地发生的使用权属争议。本机关依法已予受理,于2010年5月26日组成调处小组进行调查,2010年7月22日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未果,于2011年3月9日作出直政发[2011]6号处理决定。2011年5月2日申请人向县人民政府提出复议申请,天峨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9月5日作出峨政复决字[2011]1号行政复议决定书,撤销直政发[2011]6号处理决定。本机关于2011年11月3日再次成立调处组进行调查,现已调查完结。 申请人请求:将争议地使用权属确定为申请人所有。 申请人称:争议地翁体且、更亭逢在本屯1983年落实社员自留山时分给申请人户,并颁发有《土地承包使用证》(以下简称《证》),证中明确承包山的四至界限为:“左与一队土地交界,右

以牛路,上以梁,下以路”,此四至界限与其本人2009年11月16日在天峨县档案局查阅到的于1983年1月19日填写的纳要一、二队《落实社员自留山登记表》(以下简称《表》)中的四至界限“上以梁,下以路,右以牛路,左与一队土地交界”相符合,由于当时土地较多而对土地使用权不够重视,所以对于1987时被申请人的越界经营行为不加限制。1996年时任纳直村党支书兼纳要队队长的***以换发新证为由将原证收回,过后发下的新证没有填写自留山,只有水田,原证也没有归还申请人。而根据《表》所填写的土地分析,***户四至界限“上以梁,下以沟,左至果逢,右以沟为界”与申请人原来实际分得的:“上以路,下以沟,左至果逢,右以沟为界”不符。“路”与“梁”一字之差,造成路以上至梁这部分土地一地二主,引发土地使用权争议。 被申请人请求:将争议地使用权属确定为被申请人所有,申请人必须停止阻挠被申请人的合法生产开发活动的行为。 被申请人称:争议地在1983年纳要队落实社员责任山时分到被申请人户,1984年11月10填写后送发到被申请人户的《证》中明确写明:扒尾逢土地面积300亩。四至界限为东至河,南至沟,西至山顶,北至危逢。《证》中所填写的四至界限与被申请人2005年1月8日在天峨县档案馆查阅到的《表》中的四至界限“上以梁,下以沟,左至果逢,右以沟为界”表述方法虽有不同,但是能够明确其本人的承包山的四至界限相吻合。被申请人于1987年开始经营管理争议地,种下大约10亩杉木,5亩油茶,从未与谁出现争议。2000年砍伐纠纷地内杉木卖与丰龙队牙韩荣,后仍然管护到2009年11月3日再次开发造林之前从未发生任何纠纷。从所持有的证件与实际经营管理情况都能证明争议地权属归被申

土地权属申请书

土地权属申请书 申请人: 被申请人: 法定代表人: 请求事项 请求确认位于霍家村一组界内两条荒沟的所有权为一组村民所有 事实与理由 一、基本情况 松洲区夏家乡霍家村委会共有142户、740多口人。全村有五个村民小组,每个小组各有自己的名称:一组霍家(村委会所在地)二组前水泉、三组后水泉、四组敖包沟、五组房身沟。各小组之间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最远的距离有3公里,最近的也有1.5公里。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土地及边界(详见地图) 争议的土地位于一组村民所在地的南端,有一荒沟,叫前洞沟,又名二道沟。多少年来,一组村民一直在这条沟的两侧耕种、劳作(有两块地是二组村民与一组村民互换形成)再往南便是鸡冠山,属于另一村的边界,西北东,均属一组土地。与其它组均不搭边,历史上属于一组村民所有,一直由一组村民经营管理。 2000年春天,为防止水土流失,一组进行了治理,用推土铲将土坎推平,形成大坝,并在南侧斜坡挖了鱼鳞坑(见光盘) 2002年在李永任一组组长期间组织一组村民投入义务工在该荒沟内栽植了树木。当年发生火灾,部分树木被烧毁。2003年又组织一组村民进行了补种,大约有杨树150余棵,现该树木仍在。(一组村民李永、赵强证实)在沟内有一组村民赵强的承包地合同书。 2007年9月末,一组村民准备进一步治理该沟和山坡时,遭到村支书吴富的阻拦,说已发包给乡干部李某了。直到这时一组村民才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村民三十多人找到书记与其理论,书记说霍家村委会就是我说了算,愿哪告就哪告。 二主要事实 原来早在2000年12月30日,村委会就将这条荒沟以6000元的价格发包给了乡干部王清,承包期限为50年,用以偿还村委会的外债。 争议的第二块地是位于一组村民居住地村子中间的一条荒沟,该沟长约2.75公里,宽窄不一。这条沟将一组40户村民隔为南北两部分,此沟是一组村民出入的必经之地。在这条沟内有一组村民拦截大坝形成的承包地。 可在20007年9月12日承包给了刘枝(王清之妻)50年,承包费21000元。 两份合同,村委会均未征得一组村民的同意而擅自对外发包。不但侵害了一组村民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而且也剥夺了一组村民的优先承包权。 上述事实有书证赤峰市土地管理局于1993年土地勘查时制作的《霍家村土地利用现状图》、村民承包地合同书及本村其它组证人三组、四组组长李祥、郑海、本组当时的负责人王永的证言证实,与书证相互印证。 事实证明:该争议的两条荒沟属一组村民所有,村委会违反民主议定原则,擅自发包,侵害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三主要理由 1、从两条荒沟的历史沿革看 早在人民公社时期,该荒沟就属一组村民所有,由一组(一队)经营、管理,沟的上下沿均为一组的土地直到现在也未改变(有证人李彦、李祥、董瑞清、郑海证实) 2、从两条荒沟的历史形成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两条沟很窄,也不象现在这么深,

土地权属调查

土地权属调查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是 A.集体土地使用权 B.国有土地所有权 C.集体土地所有权 D.国有土地使用权 答案:C [解答] 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指劳动群众集体对属于其所有的土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是土地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集体所有的土地也称为集体土地。 2. 根据我国基本土地制度,我国的土地权属性质分为。 A.土地所有权和收益权 B.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C.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D.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 答案:C [解答] 根据我国基本土地制度,我国的土地权属性质分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土地权属调查就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谁所有的问题。 3. 我国国有土地属所有,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其他机关、单位、公民个人都不能成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A.全民 B.政府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答案:A [解答] 我国国有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代表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其他机关、单位、公民个人都不能成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4. 我国国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 A.每个公民 B.国家 C.国务院 D.全国人大 答案:B [解答] 参见第3题解析。 5. 我国村农民集体土地的经营和管理者是。 A.村民委员会 B.每个村民 C.乡(镇)政府 D.村民自发形成的家庭小组 答案:A [解答] 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属于全村农民所有,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可以作为集体土地的经营和管理者。 6. 企事业单位依照法律对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行为是行使的。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争议案例

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权属争议案例 国家和城镇集体单位 长期、连续使用农民集体土地作为农业用途,土地所有权归国家 所有 一、争议当事人 申请人:甲村 被申请人:乙农场 二、争议的基本情况 争议土地自1951年土改后就属于甲村几十户村民,以其持有的当地县政府于1951年11月签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为凭。该幅土地历经1956年的高级合作社和1958年的人民公社,一直属于该村集体所有并耕种。1962年7月23日,该生产大队因地多人少,把该幅土地赠予了丙大队进行长期自由耕作,合约中单列一条所有权归属问题:“甲方赠送土地所有权给丙方永远所有,甲方是无条件赠送”。而事实上作为受赠方丙大队并没有“长期自由耕作”。因不熟悉水稻生产,经不住蚂蟥叮咬的考验,不到一年便全部撤回老家。1963年,县政府为解决“土劳”矛盾,把该幅土地从“拥军”的角度转交给了当时驻该村某部队,并经营13年之久。1976年2月,部队撤离时,由当时的县革命委员会牵头,又把该幅土地移交给了市乙农场经营。1990年9月19日,经市农经委牵头,乙农场与甲村又签订协议,把该幅土地转包给了

该村经营管理。2002年3月31日,甲村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确认对该幅土地享有使用权的事实。 三、处理意见及适用法律法规 市国土资源局经多方调查取证认为,根据当地县政府于1951年颁发的土地所有证,该幅土地所有权原来确实属于甲村,但是,由于该幅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丙大队于1962年7月23日签订了赠送土地合约,致使该村丧失了对该幅土地原有的实体权利。丙大队在受赠不到一年时间因不适应耕作,又自动放弃了对该幅土地行使权利。1963年经县政府批准,将该幅土地转让给当地驻军作为农副业用地,部队连续使用土地达13年,1976年因部队调防,经县革委会同意,将该幅土地移交给乙民。1990年9月19日,经市农经委牵头,农场又将该幅土地的经营使用权转包给甲村,双方签订了承包协议,至此,进一步说明该村已经承认该幅土地不为本村所有的事实。根据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1995]国土[籍]字第26号)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六十条》公布时起至一九八二年五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时止,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国家所有: 1、签订过土地转移等有关协议的;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一:土地权属争议申请书 牡丹区人民政府: 申请人: 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职务: 被申请人: 地址: 请求事项: 1、请求解决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2、请求解决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问题。

实事和理由: 1、关于原卞庙学校7.22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学校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从历史沿革来看,原卞庙学校土地,解放前是姓庞的私家园子,解放后,该庞家园子收归公有。高级社在庞家园子南半部分建立了学校,北半部分作为学校的操场,卞庙社区的秦庄、黄庄、王庄、卞庙、前贾、后贾六个自然村的学生都在此学习。卞庙学校土地从1956年至1959年春天,先后为卞庙乡、十四营和学校共同使用。1982年卞庙行政村将学校的操场(原庞家园子北半部分)以行政村的名义按照每户300元的价格出售给18户群众建房使用,该资金用于公益事业。1959年春天,撤销卞庙乡成立大队,大队部也由此迁往卞庙村街里,此后一直到2005年合校并点前,被学校单独使用。另外,建校时,学校需建5座教室,但由于资金缺乏,当时的卞庙乡经多方协调,上级领导同意提供砖、瓦、木料,由六个村的群众义务出工建成该校。以上事实证明,原卞庙学校土地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 2、关于原卞庙行政村老地毯厂2.69亩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卞庙行政村集体的实事和理由 关于土地所有权,九十年代土地大调查时,国家把卞庙行政村辖区内的所有土地全部确权给了卞庙行政村,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的所有权自然就归卞庙行政村所有。 关于土地使用权,原卞庙老地毯厂是1972年卞庙行政村建设大队部时征用卞庙自然村三个生产队的土地,每个生产队一亩,占地共3亩。这块土地最先由卞庙大队部和卫生室使用,之后由卞庙行政村地毯厂使用,后来地毯厂停产,闲臵至今。这2.69亩土地的农业税一直由整个卞庙行政村承担。因此,原卞庙老地毯厂土地也一直由卞庙行政村行使管理权和使用权。

土地权属争议(纠纷)调查处理有关问题释义

土地权属争议(纠纷)调查处理有关问题释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供需矛盾以及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争议(纠纷)等问题日渐突出。为合理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办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解决土地权属争议(纠纷)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我州是一个农业和牧业大州,由于历史和人为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土地(草场)权属争议(纠纷)。虽然各县(市)都做了积极的调处,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部分县(市)处理土地草场权属争议机构不健全、处理程序不当、方法欠缺、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等,使得因土地草场纠纷得不到圆满解决致使群众集体或个人越级上访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此,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和各级业务部门高度重视,专门下发文件,就州直各县市成立处理土地草场纠纷机构等问题做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人员、经费、交通工具等落实到位。 为进一步规范州直各级人民政府在处理土地草场权属争议工作中的行为,预防和杜绝群众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做到责权分明、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州国土资源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

办法》(国土资源部第17号令)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处理土地纠纷暂行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1990年第20号令)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州实际,经过长时间调查研究,专门研究制定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土地纠纷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并经伊犁州人民政府2007年第51次州长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已印发直属各县(市)执行。 下面,我就土地权属争议(纠纷)调查处理的要求、程序、土地草场权属争议会审制度、土地权属争议调查统计表的填写要求以及国土资源部就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有关 表格填写要求等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土地草场权属争议(纠纷)的含义、调查处理的原则、依据及要求、范围及责权区分 (一)土地、草场权属争议的概念 1、土地权属的含义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权利的归属,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及他项权利。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有以下特性: 1、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必须依法取得。土地权属的取得方式和程度,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有严格的规定,违反规定取得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受法律保护。

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复议申请书【精品范文】

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复议申请书土地权属争议行政复议申请书 行政复议申请书 申请人:xx县xx乡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xx,男,职务乡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民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xx,男,该村民委员会主任。申请人:xx县xx乡xx村三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x组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组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八组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九组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申请人:xx县xx乡xx村x组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被申请人:xx县人民政府

法定代表人:xx,男,职务县长。第三人:xx县xx乡xx村一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二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四组 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十一组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第三人:xx县xx乡xx村十二组代表人:xx,男,该组组长

请求事项: 1、依法撤销xx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8月2日作出的xx 府处[2011]xx号《xx县人民政府行政处理决定书》; 2、依法确认争议的“xx林场”土地权属归属xx县xx乡xx村民委员会全体村民集体所有。 事实与理由: xx县xx乡xx村第1、2、4、11、12村民小组(下统称第三人)与xx县xx乡人民政府、xx乡xx村民委员会、xx村第3、5、6、7、8、9、10村民小组(下统称申请人)争议的“xx林场”土地权属,xx县人民政府(下称被申请人)于2011年8月2日作出黎府处[2011] 6号《xx县人民政府行政处理决定书》(下称《决定书》),该《决定书》将争议的“xx林场”土地权属划归第三人所有,并于2011年8月29日送达申请人。 申请人认为,《决定书》认定事实部分错误,其处理决定采信证据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应依法予以撤销。

土地权属争议的内容和处理原则

土地权属争议的内容和处理原则 2011-04-20 09:51:49 土地权属争议的主体范围比较广泛。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种:国有土地所有者与集体土地所有者之间;集体土地所有者之间,即村农民集体之间、村内两个以上经济组织之间,乡(镇)农民集体之间,及其相互之间发生的土地所有权争议;国有土地使用者之间;集体土地使用者之间;国有土地所有者与集体土地使用者之间。这里没有包括国有土地使用者与集体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土地争议,原因在于集体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物权化程度不高,缺乏充分的财产权地位,所以,在发生这类争议时一般由集体土地所有者出面解决。当前涉及比较多的争议有: (1)军队与地方单位之间土地权属争议; (2)涉及宗教团体的土地权属争议;(3)涉及铁路部门的土地权属争议; (4)涉及水利部门的土地权属争议; (5)涉及民航、石油、冶金等部门的土地权属争议; (6)个人宅基地土地权属争议; (7)其他。 2、土地权属争议的内容 土地权属争议的内容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争议、土地使用权争议和土地他项权利争议。 (1) 土地所有权争议 土地所有权争议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争议、农民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争议,包括乡(镇)农民集体之间、村农民集体之间、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之间的土地所有权争议。 (2) 土地使用权争议 土地使用权争议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争议和集体土地使用权争议,国有土地使用权争议大多为单位与单位之间土地权属争议,集体土地使用权争议包括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争议和宅基地使用权争议等。 (3)土地他项权利争议 土地他项权利争议是因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之外的土地权利而发生的争议,

江西调处土地权属争议暂行规定

江西省调处土地权属争议暂行 规定

———————————————————————————————— 作者: ———————————————————————————————— 日期:
2

江西省调处土地权属争议暂行规定
? 【发文字号】江西省人民政府第 6 号令 ? 【颁布时间】1991 年 11 月 14 日 ? 【生效时间】1991 年 11 月 14 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辖权限 第三章 调处程序 第四章 处理原则和依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维护社 会的安定团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 国家的有关政策,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发生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均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 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ofrualdinkgwtesc,pbyhm

第三条 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应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原则,保护全民所有制 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必须尊重历史,面对现实,贯彻协商为主,分级调处,有利生产, 便于管理的原则。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过程中,各方应当做到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依法办 事。
第四条 当事人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土地权属争议,但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 规和政策,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在土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土地上 的附着物。严禁借土地权属争议聚众闹事、行凶、械斗,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负责对土地权属争议进行调处。县(市、区, 下同)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或纠纷调处专门机构(以下简称调处部门)负责办理调处 的具体工作。各有关部门对调处工作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
各级调处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必要的专职工作人员。
第二章 管辖权限
第七条 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按下列规定确定管辖:
(一)发生在县行政区域内的,由所在县人民政府管辖;
(二)发生在地区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域内跨县的,由所在地行政公署或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管辖;
(三)发生在省内跨行政公署、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域的,由省人民政府管辖;
ofrualdinkgwtesc,pbyh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