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饰艺术-第1-3章
- 格式:ppt
- 大小:27.14 MB
- 文档页数:140
天工|2021年第11期[摘 要]脸谱是我国传统戏曲演出时使用的一种化妆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传统艺术元素的运用和借鉴屡见不鲜,国风、国潮已成为时下服装设计的流行趋势。
在服装设计中,通过对脸谱的解构,将其图案特色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脸谱图案为要素,设计出具备高辨识度、高艺术性、高表现力的现代服装设计作品。
[关键词]现代服装设计;脸谱图案;运用策略;解构[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11-0104-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丁福嘉.现代服装设计中脸谱图案的运用[J].天工,2021(11):104-105.现代服装设计中脸谱图案的运用作者简介:丁福嘉(2000.03—),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脸谱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经典的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将脸谱图案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不仅可以给设计师带来创作灵感,还可以赋予现代服装设计作品文化底色,将西方美学、传统艺术、现代审美融为一体,使现代服装设计更具艺术价值。
一、脸谱的定义与设计价值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演员脸上所绘制的化妆造型,不同的戏曲角色分别对应不同的脸谱图案,其配色、图形、面部绘画方式都不同。
生、旦、净、末、丑的面部妆容全然不同,如生、旦的脸谱图案简单,色彩素净,而净、丑的脸谱图案绘制起来就较为繁复,浓墨重彩,个性鲜明。
从设计角度而言,戏曲脸谱特点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其绘制着色的方式、五官的纹理、图案的分类都对现代艺术设计有借鉴和学习的价值。
设计师需要充分熟悉脸谱图案元素的特点、表现手法,并将传统戏曲脸谱以现代设计方式加以创新、改造、运用,以一种无拘无束的方式将脸谱图案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并结合现代服装制作工艺,表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彰显其个性,从而增加服装设计作品的独特魅力。
服装与服饰设计毕业论文之传统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传统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服装与服饰设计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对于现代服饰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展示传统文化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系统,包括语言、风俗、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三、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 形式与图案传统文化中的形式与图案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元素。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独特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这些图案可以被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赋予服装以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另外,传统文化中的形式也可以被用于服装的剪裁和造型,使服装更具有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风格。
2. 材料与工艺传统文化中的材料与工艺对于服装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独特的材料和工艺,如丝绸、刺绣、蜀锦等,这些材料和工艺可以被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使服装更加精美和独特。
另外,传统文化中的材料和工艺也可以通过创新和发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服装材料和工艺。
3. 色彩与意象传统文化中的色彩与意象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的元素。
不同的传统文化拥有不同的色彩和意象,这些色彩和意象可以被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赋予服装以独特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红色象征喜庆和热情,可以被运用到婚礼服装设计中,使服装更加富有喜庆和浪漫的氛围。
四、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案例分析1.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婚纱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礼仪式和婚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现代婚纱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红色、龙凤图案等,将其融入到婚纱设计中,使婚纱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风格。
AbstractPopular source of fashion in Paris, the first beginning in the French fashion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Rococo style of eighteenth-century women, whether her color, pattern, has memorable of modern fashion design has a huge impact.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Rococo art styl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Rococo style introduced in the West reflected on clothing,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the Rococo period clothing for men and women proved that the field of Rococo style brings elegant dress and tedious, Wealthy. Rococo style of dress through the appreciation of design, Rococo passed to simple design elements of the original’s style, fashion design and clothing for the modern aesthetic for reference.Keywords: Rococo, Style features, style, influence目录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花艺设计概论第一节花艺设计的概念与特点1.花艺设计概念•花艺设计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剪裁整形与摆插来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
•狭义的范畴:仅指使用器皿插作切花花材的摆设花。
•广义的范畴:凡利用鲜切花花材造型,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作品,都可称为插花艺术。
既包括使用器皿的摆设花,也包括不用器皿的摆设花,还包括花束等。
2. 花艺设计的特点➢时间性强花材受季节的影响,不同的时间只能提供不同的插花材料。
再者花材多为鲜切花,水养时间短。
➢随意性强花材和容器的选用非常随意和广泛,可随陈设场合及创作需要灵活选用;作品构思造型可任由作者发挥。
➢装饰性强插花作品集众花之美而造型,随环境变化而陈设,艺术感染力强,在装饰上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充满生命活力以鲜活的植物材料为素材,将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活中的美,艺术地再现于人们面前,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3. 花艺设计的意义美化环境花艺作品材料新鲜,色彩艳丽,它能衬托室内的色彩氛围,使得满室生辉,充满生机活力与温馨浪漫气息。
陶冶情操欣赏花艺作品就像聆听一首优美的乐曲,给人高雅的享受,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起到陶冶身心和培养高尚情操的作用。
增进友谊传递信息以花为伴,以花会友不仅探亲访友的高雅、珍贵的礼物,而且可以增进友情传递信息。
第二节花艺设计的起源与发展一、东方花艺发展简史1、中国插花发展史①六朝以前的原始阶段(前10000-公元220年),我国人民把许多美丽的花纹样烧制在各种陶器上。
②六朝时期(220-581)为初级阶段,出现瓶、盆水养插花的形式,用于佛前供花或礼宾寄情。
③隋唐五代的昌盛期(581-960)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定为“花期”--百花生日;插花艺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当中,同棋、琴、书、画一样,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也成为有教养之人四项基本素养。
④宋代的精雅期(960-1279)插花艺术不只是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多以表现作者的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节操等插花主题。
第一章中老年妇女服饰装扮中的心理障碍爱美是人的天性。
早在物质材料极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类就表现了对美的强烈追求,直接在身体上进行各种艺术加工。
人类为了满足爱美的天性,不断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探讨美化人体的手段和方法。
发展到今天,服装已成为人类美化自身的重要手段,服装材料、服装加工工艺及装饰配件,为服饰装扮美化人体着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在世界上早就享有衣冠王国的美誉,但服装受礼制的影响很深。
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重礼仪和伦理的作用,从言谈举止到服饰衣着都依制而行。
无论是为天子者、还是为人臣、为百姓者,都只能恪守本分,不能随心所欲。
尤其对妇女,封建伦理纲常要求得更加苛刻,对已婚上了年纪的妇女,服饰要求就更加严格具体。
例如:对色彩的要求,早先民间就有“红到三十绿到老”之说,意思是红颜色只能穿到三十岁,而绿颜色则可伴随生命的终老。
清末明初时,对红裙子的讲究尤甚,只有夫妇双全的人才可以穿。
妻妾之间,又惟正室才可以穿。
如果谁要越雷池一步,就会招来“风骚、轻薄”等流言蜚语,严重束缚了中国妇女的着装个性。
虽然封建历史已远离我们一个多世纪,但传统文化的保守、依赖性,以伦理纲常为准绳的封建礼教、社会心理被长期地延续下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言行和进取心,使我们许多人至今还未能摆脱因循守旧、自我限制的习性。
看看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服饰的一段描写:“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
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秃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
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象驴粪蛋上下了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上了年纪的女性爱美打扮的嘲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上了年纪女性爱美的偏见。
这种观念到现在仍影响着一部分人的思想,就在六七年前,我受工会委托想组建女教工模特队,参加全省高校教工仪表美大赛,动员某个身材好的女教工参加时,得到的竟是让我愕然地回答:“我不参加,我的形象还算好,我还要为人师表……”言下之意爱修饰打扮展示服饰美,就是轻浮、不自重、有损于教师形象。
绪论单元测试1.服装流行与设计课程内容是了流行的产生,流行的变化以及流行传播的方式,同时结合现代服装流行发展史以及服装市场的变化对服装品牌策划,服装设计与流行的关系等理论进行分析和论述。
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流行涉及的范围包括的范围很广其中包含()A:建筑B:音乐C:意识形态D:服装答案:ABCD2.风格指的是?()A:独特性B:表现性C:差异性D:流行性答案:AC3.品味会不断地变化,并且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
()A:对B:错答案:A4.潮流指的是像潮水一样很快消失的流行现象。
()A:对B:错答案:B5.服装的风格是多样化的,它的元素可以来自于()A:地域B:种族C:职业D:历史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自()于1858年在法国巴黎开设第一家高级时装店开始,20世纪上半叶的巴黎高级时装业日趋发展和兴旺。
A:皮尔·卡丹B: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克里斯汀·迪奥D:伊夫·圣洛朗答案:B2.按流行形成的途径来分,可以分为:()A:象征性流行B:偶发性流行C:引导性流行D:稳定性流行答案:ABC3.以下()时尚之都被称之为“全球时装领导中心”?A:伦敦B:米兰C:巴黎D:纽约答案:C4.按照服装的市场流行度分,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类?()A:通俗的大众化服装B:带有多种新元素的时尚服装 D完全创新的前卫时髦服装 E、落伍服装C:少量创新的服装答案:ABC5.()属于服装中的艺术品。
由于价格昂贵,其主要消费者一般都是极其富有的女性,包括富商、皇室人员、顶级明星、目前全球大约有两千多人。
A:大众成衣B:高级女装C:品牌成衣D:高级成衣答案:B第三章测试1.服装流行趋势预测的类型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A:纤维与面料预测B:色彩预测C:款式预测D:综合预测答案:ABCD2.流行色是相对于“常用色”而言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的带有倾向性的色彩。
服装工艺论文(5篇)服装工艺论文(5篇)服装工艺论文范文第1篇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继承是创新的继承,创新是继承的必定进展。
[2]优秀的民族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教育有乐观的启示作用。
民族服饰在工艺思想上可谓有智,在装饰艺术上可谓大美。
民族服饰作品在肯定意义上表现制的才智、道德和热忱及真善美,体现出人类情感符号的制造。
民族服饰在装饰美感中反映出来的审美价值突出体现在观者直接面对服饰外部形式时猎取的愉悦感受,其中暗含着精神的力气,呈现了生命的活力。
民族服饰的装饰、象征和工艺美感在多元化和一体化并存的新时代中被给予了新的生命和进展,其审美表现成为地方文化特色呈现的窗口。
因此,现代高等服装设计教育应当注意民族的、传统的服饰艺术文化的讨论学习,通过课程开设引导同学从传统民族服饰艺术形式中查找灵感和提取各种有用元素,实现并丰富自己的制造力。
2民族优秀服饰文化对现代服装教育的启示如今中国服饰文化的自办法识已经觉醒,但是服饰文化几乎进入全盘西化的主流境地并没有根本改观。
如何对民族概念和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以准时尚化推广,还需要从民族优秀的服饰艺术文化中寻求理论指导和专业反思。
2.1挖掘民族服饰的装饰美感,提升专业理论课程的传统文化底蕴目前服装院校的课程设置和理论指导都受到西方设计思潮的影响,同学的设计作品也体现出崇尚西方文化的倾向,这一切都反映出服装教育中传统文化因素的薄弱。
假如老师忽视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的讨论,在教学上没有引导同学关注传统,喜爱传统,同学必定简单产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淡漠和轻视,其影响使同学在进行设计实践时缺乏自己的共性特色,盲目追求仿照西方设计,最终导致设计力量贫乏而被市场淘汰。
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首先是对民族服饰艺术价值的重新熟悉。
理解民族服饰中装饰美感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民族服饰的装饰美感不借助任何规章或解释,纯以例证(指直觉感受)供应视觉规律的一种独特形式美。
[3]只有通过理论课程的形式将民族服饰中的装饰视觉原理由感性学问上升为理性学问,才能实现有效运用设计语言对优秀的民族服饰艺术进行时尚化设计。
简答:1、简述亚述男子的三种外出服装样式:第一种:丘尼克+卡夫坦型外衣。
这种类型在西欧中世纪被广泛使用。
第二种:丘尼克+乓乔型贯头衣。
南美人穿的,在一块布中间开个洞,让头伸出的贯头衣。
第三种:丘尼克+披肩。
丘尼克和披肩式卷衣并用是亚述男女着装的共同特征。
2、简述罗印·克罗斯的服饰形制:古埃及男子的衣服,主要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的罗印·克罗斯。
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兜裆的称作帕纽,多为法老等上层阶级的人们穿用。
3、简述服装普多尔(Poodle)的形制特点:1827年,时髦的纨绔子弟中出现了一种叫做普多尔的幻想性装束,他们穿着腰部有大量碎褶的白色宽裤子,夫拉克领子很高,腰细,里面穿着条纹衬衫,乱蓬蓬的长发上歪戴着一顶大礼帽,样子十分古怪。
4、简述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点:(1)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等,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
(2)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是: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
品种有: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
5、简述服装斯拉修(Slash)的特点: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
斯拉修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于15到17世纪的衣服上的裂口装饰。
斯拉修有横方向的、竖方向的,还有斜方向的,不仅用在上衣的胸部和袖子上,极盛期连裤子、鞋等到处都有这种装饰,满身的裂口还错落有致地形成纹样。
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制作这种装饰的职业。
斯拉修也不只是从裂口处显露里面的异色内衣,在裂口两端还缀饰有各色宝石、珍珠。
6、简述哥特式建筑样式在服装上的表现:哥特式建筑样式广泛采用线条轻快的尖形拱券,造型挺秀的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等,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垂直线和锐角的强调是其特征。
反映了基督教盛行时代的观念和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物质文化风貌。
无锡惠山泥人的外形特点是相对其它各地泥人的特点而言.具体说是以夸张写意为主.象大阿福胖胖的,圆圆的.大红大绿,色彩明快.象手捏戏文,线条流畅.彩绘细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
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
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产地有无锡惠山、天津“泥人张”、陕西风翔、河北白沟、山东高密、河南浚县、淮阳以及北京。
现代服饰艺术教案------时尚的美〖文字大小:大中小〗〖打印〗〖收藏到:QQ 百度雅虎〗〖在线字典〗教材分析:本课介绍内容较多,包括服饰的的基本知识、优秀服装设计欣赏和服饰美的一些基本原则。
但许多内容没有图片,课本已有的图片不仅过于陈旧,而且无男子服饰。
如采用课文上的图片,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课本上的图片只能作为课余补充,课外图片的选择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服饰设计艺术,特别是现代服饰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难点:使学生懂得服饰美的主要原则,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着装,提高自己在服饰文化上的素养,树立高中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形象。
材料准备:温州都市报《时尚是最丑的》,中国古代服饰图片(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少数民族服饰,现代时装表演,现代服饰艺术图片,纸造型(短袖衬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现代服饰艺术。
1.导课: • 汉服的复兴:现在有很多新闻都有提到现代人的汉服,比如说北京上海许多城市都有很多大学生在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里身穿汉服来传承华夏文明,但是这种新闻总会引来诸多的争议,有人觉得不屑一顾,有人欢欣鼓舞,但是大多数的舆论都赞同这种行为。 几年前曾有一篇文章在天涯上面引起了轰动,名字叫做---《为汉服的浅吟低唱》 我给大家念一段:时间的车轮悠悠荡荡,终于在甲申那里失了方向。于是瘦西湖畔,梅花岭上,为纪念这个悲剧建起一座祠堂。那个叫史可法的文弱书生,他不愿散开高束的发髻,更不能脱去祖先留给他的衣裳,于是他决定与城共存共亡,丢了性命,护了信仰。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我坐进麦当劳的厅堂,我穿起时装,我随口唱着my heart will go on,却莫名其妙的心伤,因为我听到一个声音大声的说:忘了吗?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我记得了,一群褐发蓝眼的豺狼,带着坚船利炮,拆了我们的庙宇,毁了我们的殿堂。 于是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功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 在汉服的复兴的今天,很多人都对汉服复兴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热爱汉服的人,大多数人不仅希望能够从美学的角度来复兴汉服,更希望能以汉服为载体复兴中华传统礼仪、舞乐书画、诗词文学等等一系列传统文化艺术。弘扬汉服,更应弘扬汉族服饰所承载的华夏传统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或者说是华夏文化精神的内核。离开民族精神,表观形式一切都是空谈。 从汉族衣冠,看华夏民族文化精神所在 ,若论及民族衣冠,只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汉族更悲哀的了。 (一) 汉民族最重视自己的衣冠,她是华夏民族自信与认同的标志。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视觉表现之一。古代汉族的科技水平、文化礼仪、物质财富等等都远远优于周边民族,在其服饰自然也有所表现,汉族服饰较之周边部落,美而丰富,并且有礼仪文化作为依托,所以更加深遂,华夏(汉)族人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春秋左传正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谓中国” 。这一“美”、一“大”两字,充分表现出“华夏”人对自己民族服饰、礼仪文化的自信。其实,古汉人将衣冠视为民族礼仪文化的承载,认为“定礼之大莫要于衣冠。”将“弃华服以就胡”看成是道统沦丧的表现。所以,”华夏”的”夏”字,即是“礼仪之大”的表述,同时也是对“衣冠文化深远”的进一步阐述。 可以说,汉族的族称、源于汉族服饰“华夏”二字,本身就带着汉族与生俱来的自信;可以体会,而当古汉人说出“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为有光华也。”这句话时,又是怎样的骄傲! 有此自信,所以汉族人就把华(汉)服看作是本民族区别于周边部落的突出标志,所以华服就有了“齐民心,别夷狄”的作用,而“被发左衽”则被看成是亡国的标志。 可以肯定,最迟在周代,华(汉)服,就已成了华夏人民自尊、自信与相互认同的标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需要自信和自我认同,民族也是一样,只有自信和自我认同的民族才有凝聚力,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而汉室衣冠,正承载了华夏民族自信与认同。 (二)在面对异族的易服暴政时,汉族人民保卫自己衣冠文化的英勇行为,实际就是在维护自己民族尊严,是民族气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