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氯碱化工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关键词:氯碱化工现状发展趋势氯碱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氯碱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导致我国的氯碱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变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氯碱企业都意图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2010年上半年,我国的氯碱价格得到了很大回升,作为氯碱生产行业的大国,2008年开始我国的氯碱行业就陷入了低迷,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才慢慢得到恢复。
一、氯碱化工行业概述作为化学工业中最基本的技术,氯碱工业被广泛应用到轻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
氯碱行业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氯碱工业主要是通过电解食盐水来获取氯气、氢气以及烧碱。
当前,我国大多数氯碱企业均采用离子膜交换法和隔膜法来获取这些产品。
氯碱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制作塑料、纤维和玻璃等,我国每年的氯碱产量非常高,因此对我国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很多小厂家不按规范排放废水,在废水排除前,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对污水进行严格的处理,导致污染严重的污水排放到氯碱企业周边的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控制氯碱企业的污水排出,在促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进行保护。
二、氯碱化工行业的现状1.氯碱产量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氯碱工业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不断扩大生产力,使得烧碱的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199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产量超过300万吨;200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达到550万吨;2010年,我国的烧碱产量达到2080万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烧碱产量得到了大幅地增长。
2.氯碱生产能力当前,我国的氯碱企业有280多家,氯碱企业的增多,使得氯碱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大部分的氯碱企业都希望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氯碱工业形势回顾与展望一、2002年氯碱工业形势回顾2002年以来,氯碱行业受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下游行业产品需求和我国加入WTO等综合因素影响,同2001年相比有较大变化,主要表现为烧碱、聚氯乙烯及主要氯碱产品产量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烧碱总体经营状况较好,但各地区不太平衡,聚氯乙烯市场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有一定幅度变化。
虽然2002年行业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但于上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氯碱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发展来看,行业生产和发展仍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生产情况1、生产情况2002年,全国共生产烧碱82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聚氯乙烯树脂共生产338.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商品液氯共完成24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合成盐酸(含量31%以上)共完成4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1%。
据氯碱协会114家氯碱企业2002年1-11月份统计,烧碱、聚氯乙烯工艺构成情况为表1、表2。
●2002年氯碱主要产品的装置产能进一步增加,据氯碱协会统计,2002年1-11月,烧碱产量超过10万吨的企业有13家,同上年同期比增加4家,产量合计占所统计企业烧碱总产量35%。
2002年1-11月聚氯乙烯产量超过5万吨的企业有17家,合计产量占所统计企业聚氯乙烯总产量的73%。
烧碱、聚氯乙烯主要生产企业产量见表3、表4。
●2002年1-12月烧碱、聚氯乙烯产量走势情况见图1、图2。
(二)经营状况1、经营基本情况据协会114家企业2002年1-11月统计,全国共销售隔膜法烧碱380万吨,离子膜法烧碱187万吨,企业除自用部分烧碱外,还有一定库存量。
共销售悬浮法聚氯乙烯260万吨、乳液法聚氯乙烯11万吨,企业库存量年底比以前比有一定幅度降低。
114家企业共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去年增加15.8%;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现价)同比去年增加14.8%。
氯碱生产简介化工二班张晨200900112073【摘要】我国是世界氯碱生产大国,氯碱工业是以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氯碱产品种类多,关联度大,其下游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延伸价值,它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有关部门测算1万吨氯碱产品所带动的一次性经济产值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
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及经济指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
因为知识有限,本文针对氯碱工业的原理方法,发展历史,生产现状作简要介绍。
【关键字】氯碱工业电解方法发展现状研究方向一、生产原理氯碱工业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制取烧碱(氢氧化钠)和氯气并副产氢气的生产过程。
过程包括盐水精制、电解和产品精制等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是电解,其中电解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原理。
1.电解过程的反应:(1)电解过程的主反应食盐水溶液中主要有四种离子,即Na+、C1一、OH一和H+。
当直流电通过食盐水溶液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当阴离子到达阳极时,在阳极放电,失去电子变成不带电的原子;同理,阳离子到达阴极时,在阴极放电,获得电子也变成不带电的原子。
离子在电极上放电的难易不同,易放电的离子先放电,难放电的离子不放电。
在阴极上,H+比Na+容易放电,所以,阴极上是H2放电,电极反应为:2H+一2e-→H2在在阳极上,C1-比OH-易放电,所以,阳极上是Cl2放电,其放电反应为2C1-一2e-→C12不放电的Na+和OH一则生成了NaOH。
电解食盐水溶液的总反应式为2NaCl+2H2O →2NaOH+CI2十H2(2)电解过程的副反应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在电极上还有一些副反应发生。
在阳极上产生的C12部分溶解在水中,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和盐酸:Cl2+H20→HCl+HClO电解槽中虽然放置了隔膜,但由于渗透扩散作用仍有少部分NaOH从阴极室进入阳极室,在阳极室与次氯酸反应生成次氯酸钠。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现状中国氯碱工业是中国化学工业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氯碱工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
目前,中国的氯碱工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电解法制氯、电解法制碱、盐化工、氨气制取和盐酸生产等环节。
我国的氯碱工业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氯碱碳酸钠、氯化钾、氯化锌、氯化氢等多种产品。
其中,氯碱碳酸钠是我国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
在产能方面,中国氯碱工业规模庞大。
据统计,目前中国化工行业已经拥有超过500个电解槽,年产生氯碱产品能力超过3000万吨。
同时,中国氯碱工业在全球范围内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氯碱生产国之一。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氯碱工业也在不断努力。
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氯碱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了力度。
通过采用先进的电解工艺、高效能源利用和低碳排放技术,实现了氯碱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化。
同时,中国氯碱工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波动性较大,导致产品价格的不稳定。
其次是部分企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环境保护也是中国氯碱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和治理。
为了推动氯碱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包括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意识、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政策。
同时,鼓励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氯碱工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中国氯碱工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推动氯碱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 述】1999~2000年国内氯碱工业综述蔡春艳,高旭东,董红果,李少言(全国氯碱工业信息站,辽宁葫芦岛125001) [关键词]氯碱工业;烧碱;氯产品;装置;综述;现状;发展前景[摘 要]概述了1999~2000年中国大陆氯碱行业的现状,碱、氯产品的经营情况,分析氯碱行业的现状、产业结构、进出口情况,提出只有加快科技进步、调整组织结构、加强企业联合、加速产品精细化进程,才能使氯碱行业更快发展。
[中图分类号]T Q1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33X(2001)10-0001-14A review on domestic chlor-alkali industry from the year1999to the year2000CAI Chun-yan,GAO Xu-dong,DONG Hong-guo,LI Shao-yan(National Chlor-Alkali Industry Info rmation Center,Huludao125001,China)Key wo rds:chlo r-alkali industry;caustic soda;chlorine products;plant;review;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prospectsA 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operation situation of alkali and chlorine products,industry struc-ture,and import and ex port situation of chlo r-alkali industry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from the year 1999to the year2000are summarized.It is put forw ard that only by quick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 ress,regulating org anizational structures,streng thening combination among enterprises,and quick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s can domestic chlo r-alkali industry develop more quickly.前言氯碱行业是基本化工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产品烧碱、氯气和氢气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纺织、建材、农业、电子、国防、军工、冶金和食品加工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第1篇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氯碱行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氯碱行业的一份子,我单位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生产经营方面(1)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使产品在性能、质量、环保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规模。
加强与国内外客户的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销售额稳步增长。
2. 技术创新方面(1)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设备水平。
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3. 安全生产方面(1)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生产安全。
(2)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消除安全隐患。
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环保工作方面(1)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加强污染治理。
对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确保达标排放。
(2)开展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2)部分设备老化,影响生产效率。
(3)环保压力加大,治理成本较高。
2. 改进措施(1)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张爱华(中国石化集团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淄博,255400)摘要:介绍了我国氯碱工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耗氯化工产品的开发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氯碱工业的产品结构由以碱为主转向以氯为主。
因此,就如何合理开发生产氯衍生产品,搞好氯碱平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氯碱工业现状氯衍生物开发1 我国氯碱工业的发展现状1.1 生产能力氯碱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各氯碱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纷纷扩大烧碱装置规模,从1999年开始,掀起了一轮烧碱扩建高潮,到2000年其生产能力已从1998年的6 860 kt/a增至8 000 kt/a,目前我国烧碱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8 620 kt/a,居世界第2位。
如此快速的增长,使国内烧碱市场趋于饱和状态,而且这种扩建热潮目前还在继续,齐鲁石化公司氯碱厂正在扩建的200 kt/a的离子膜装置,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再建400 kt/a的装置,其他的一些厂家的计划项目估计还有700 kt/a, 如果这些计划项目得以实施,我国的烧碱生产能力将达到近10 000 kt/a。
目前我国的烧碱企业有200多家,装置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超过100 kt/a的生产企业只有24家,见表1。
表1 我国烧碱主要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kt/a 序号单位名称生产能力1 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02 锦化化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803 齐鲁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2504 天津大沽化工责任有限公司2505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天津化工厂2356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1907 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708 北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609 江西电化厂14010 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14011 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3012 江苏省常州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013 江苏化工农药集团有限公司11014 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515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16 无锡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17 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18 武汉葛化集团有限公司10019 湖南株州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20 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10021 江苏泰兴新浦化学有限公司10022 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10023 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环氧树脂厂10024 太化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分公司1001.2 产量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近年来烧碱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烧碱产量达8 089 kt,为历史最高纪录,与2001年的7 135.2 kt相比,增长幅度为13.4%。
纯碱工业60年发展史建国后的60年里,中国纯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六个第一确立了自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产量在世界的比重将近40%。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纯碱产量突破100万吨大关,改革开放更是让纯碱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80年代“两级跳”产量分别突破200万吨和300万吨。
2003年,纯减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成为世界产能最大、产量最大的纯碱生产国。
从1949年到2009年,历史的车轮跨越了一个甲子。
回眸凝望,中国纯碱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纯碱产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纯碱产量由1949年的8.8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881万吨,增长213倍。
纯碱工业用六个第一确立了自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纯碱生产能力世界第一、产量世界第一;合成法纯碱产能第一、产量世界第一;氯化铵产能世界第一、产量世界第一。
纯碱产量在世界中的份额由1949年的不足1%发展到2008年的近40%。
中国正从纯碱大国向纯碱强国迈进。
一、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历程纯碱作为基础化工原材料,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化学农药、有色金属、纺织等工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化工之母”。
纯碱的产量和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纯碱工业的诞生我国是世界上建立纯碱工业较早的国家。
1920年,我国纯碱工业的先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在天津塘沽兴建了永利碱厂(1968年更名为天津碱厂)。
这是我国第一个纯碱生产厂,也是亚洲第一家碱厂,采用索尔维法生产(即氨碱法)。
1921年,侯德榜博士接受范旭东先生的邀聘,离美回国,承担起续建碱厂的技术重任,1924年8月永利碱厂开工出碱,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
在制碱技术和市场被外国公司严密垄断下,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6月生产出洁白的纯碱,碳酸钠含量在99%以上,定名为“红三角牌”,同年8月,“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
第38卷第1期2020年1月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13 •我国纯碱行业发展回顾及未来发展重点尚建壮\石青松2(1.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北京100013 ;2.世纪万安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29)摘要:综述了我国纯碱行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纯碱行业的重大成就和主要经验;分析了纯碱行业面临的形势;指出了未来我国纯碱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
关键词:纯碱行业;历史和发展;产业结构;氯化铵;全卤制碱文章编号:1673-9647 ( 2020 ) 01-0013-05 中图分类号:TQ114.13 文献标识码:A1发展历程1917年,范旭东先生在天津成立永利碱厂,是亚洲最早成立的纯碱厂,距今已经有百年悠久 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纯碱行业通过“三老 三新”龙头纯碱企业建设,“东碱西进”、产品结 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行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始终保持较强竞争力,由许多成功的经 验在业内推广。
我国纯碱工业发展历程可分如下 几个阶段。
1.1改革开放前为探索发展阶段20世纪初,范旭东和侯德榜博士在天津成立 永利制碱公司,1922年采用氨碱法纯碱装置建成 投产,标志着亚洲和我国纯碱行业的开始。
大连 化学厂(现大连化工集团公司)组建“侯氏碱法”(1964年技术鉴定名称为“联碱法”)中试车间,并于1962年采用该工艺建设18万t/a生产线,标志着我国联碱生产工艺的基本成熟。
截至1980 年,我国共有纯碱生产企业10余家,多数采用联 碱法,由于规模普遍偏小,联碱法产量仅占27%。
1.2改革开放后满足国内发展需要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纯碱需求迅速增加;供给侧1988年相比1978年纯碱产能仅增长7%, 自给率最低时仅为70%。
为保障供给,通过产业 政策引导,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具 体表现为:一是通过规模限制(最低4万t/a联 碱装置),使得联碱法装置占比有所提升,1984 年联碱法产量占比达到44%。
氯碱工业发展及应用论文氯碱工业是现代化工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主要生产氯碱产品,包括氯气、氢气、酸碱、氯化钠、氯化钾等。
本篇论文将对氯碱工业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氯碱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氯碱工业逐渐壮大,成为重要的基础化工行业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氯碱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
氯碱工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氯碱产品广泛用于冶金、电力、建材、造纸、制药等工业领域。
氯碱产品中的氯气在电石、塑料、橡胶和合成化学品等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次,氯碱产品还用于城市供水处理、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氯化钠和氯化钾都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
此外,氯碱产品还被用于制备消毒剂、洗涤剂、农药等日常化工产品。
然而,氯碱工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氯碱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和氯气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氯碱工业过程中使用的电量较大,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也比较多。
此外,氯碱工业的装备老化、产能过剩等问题也存在。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的氯碱工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
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的改进,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另一方面,推动氯碱工业的绿色发展,加快清洁生产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对氯碱工业装备的更新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未来,氯碱工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氯碱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另外,氢能产业的发展也为氯碱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氯碱工业可以通过电解水制氢来实现氢能生产。
然而,氯碱工业在绿色化转型中仍面临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氯碱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氯碱工业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
氯碱工业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化工行业发展在近些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氯碱工业更是在其中取得了很多突破,从氯碱工业的产量,质量,生产技术,生产品种等多个方面来看,我国的氯碱工业发展和应用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随着氯碱工业的蓬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场饱和问题给氯碱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进行更为深入的改革,本文在分析当前氯碱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氯碱工业的应用进行分析,对氯碱工业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1.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1.1发展概况我国最早的氯碱工厂是1930年投产的上海天原电化厂(现上海天原化工厂的前身),日产烧碱2t。
到1949年解放时,全国只有少数几家氯碱厂,烧碱年产量仅1.5万吨,氯产品只有盐酸、液氯、漂白粉等几种。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氯碱工业在产量、质量、品种、生产技术等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
到1990年,烧碱产量达331万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于世界第三位。
1995年,烧碱产量达496万吨,其中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法生产的达56.2万吨,占总产量的11.3%。
预计到2021年,烧碱年产量将达540万吨,其中用离子膜电解法生产的将达180万吨,占33.3%。
1.2行业概述氯碱化工工业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工业,主要产品为氯气、烧碱以及氢气等。
氯碱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氯碱化工行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氯碱工业作为传统的化工行业,其发展己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卞要采用电解食盐水溶解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的工业生产,我国大部分氯碱行业的企业都是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交换法两种工艺来进行生产,由于技术相对成熟和公开化,因此这一行业的竟争比较激烈。
2.氯碱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产品结果规模问题目前我国的氯产品主要有无机氯产品和有机氯产品。
我国氯产品开发与生产最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
中国氯碱工业发展八十年回顾时间:2009-09-30 上传:张忠涛阅读:01929年,国内第一家氯碱厂——天原电化厂在上海正式建立,从此揭开了我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序幕。
2009年,在祖国度过六十年华诞的同时,中国氯碱工业同样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第八十个春秋。
追忆八十载风云岁月,如同一部凝聚着无数氯碱人奋斗与拼搏的光辉历史。
在氯碱企业共同的努力之下,我国由建国前烧碱年产量不足2万吨发展到如今的全球氯碱生产第一大国,氯产品的开发也从建国前的几种增加至目前的二百余种。
追忆往昔,回顾走过的一路兼程,我们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KyG山东新龙集团KyG山东新龙集团萌芽时期的中国氯碱工业KyG山东新龙集团中国氯碱工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由于国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民族工业奄奄一息,各氯碱厂也在开工与停产之间反复,生产极不稳定,早期的氯碱行业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艰难起步。
KyG山东新龙集团新中国建立前,我国共有10个氯碱厂(点)。
解放前夕,电解法烧碱年生产能力近1.5万吨,主要氯产品仅有液氯、漂白粉、盐酸、三氯化铝等简单几种。
第一家氯碱厂是在1929年,由当时著名爱国实业家吴蕴初先生在上海创办的天原电化厂。
当时化工原料盐酸多年来依赖从日本进口,加之时局动荡产品供应时断时续,这激发了吴蕴初先生要创立中国人自己的氯碱厂。
1930年11月10日天原电化厂正式开工,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长孔祥熙到会并致词,称赞吴蕴初:“独创此厂,开中国电化工业之新纪元”。
KyG山东新龙集团在此期间,日军为扩大供给,充实战备,在东北、华北占领区也相继建立了一些氯碱工厂。
这些工厂在日军投降后,经过当地政府的帮助与工人的维护,陆续恢复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了日后几家重点氯碱生产企业。
正是在战争中积累了顽强的生存经验使得多数氯碱厂能够在建国后积蓄力量,不断发展。
KyG山东新龙集团KyG山东新龙集团中国氯碱工业在摸索中前进KyG山东新龙集团建国之初,百废待举,多数氯碱厂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遭到物质被掠夺、设备被破坏的损害。
但为了满足国家恢复经济建设对烧碱和氯产品的急切需要,各氯碱厂在原重工业部化工局的领导下,迅速进行了恢复生产和改扩建。
KyG山东新龙集团“一五”规划时期,原化工部以上海天原化工厂为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历经两年奋战,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接近5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立式吸附隔膜电解槽,提高生产量的同时,每吨电耗降低200度。
此外,天原化工厂、温州电化厂等10家新的氯碱厂在这时建立起来。
这一阶段我国烧碱产量实现平均年增长20.34%,为国民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KyG山东新龙集团1958年,国家为发展工业建设,在全国布点13个中型企业及一批小型企业。
多个省、市、自治区纷纷筹建氯碱工厂,各厂设计规模从7500-30000吨/年不等。
同时,千吨级的小型氯碱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
全国氯碱企业数目从建国初期的10家增加到40多家,氯产品也从解放初期的几种扩至20余种。
KyG山东新龙集团伴随新建企业扩产,作为我国50年代有机氯产品的试验基地,锦西化工厂在1958年建成了国内第一套3000吨/年悬浮聚合法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随后在1959年,天津、北京、上海等7套6000吨/年PVC生产装置相继投产。
在虎克12 型吸附隔膜电解槽的基础上,国内相关技术人员又设计出了虎克16 型电解槽及天原32 型隔膜电解槽。
这些电解槽的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氯碱工业技术水平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KyG山东新龙集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受此影响,国内部分氯碱厂产品质量下降明显,消耗成本上升,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
直至文革末期,氯碱工业才逐步恢复正常生产。
我国烧碱产量在此期间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
KyG山东新龙集团建国后,氯碱厂注重产品种类及生产技术的创新,科研人员不惧困难,合作研发,为此后氯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KyG山东新龙集团KyG山东新龙集团中国氯碱工业迎来改革开放新契机KyG山东新龙集团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氯碱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1981年8月13日,一个行业性技术经济协调组织——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在沈阳成立。
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的工业协会,《人民日报》在当时刊发了这则具有时代意义的消息。
从此,全国氯碱厂开始了以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为组织,开展行业的各项讨论工作。
氯碱工业相对于前几个规划时期,“六五”期间的烧碱产量明显降低。
1983年,国家计委决定停止生产有机氯农药,全国各地氯碱厂相继停止和降低了对六六六、滴滴涕的生产。
各工厂也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保证“碱氯平衡”,聚氯乙烯在此后逐渐发展成为氯碱企业保证生产的重要耗氯产品。
1986年6月10日,盐锅峡化工厂1万吨/年离子膜法烧碱投产。
随后齐齐哈尔化工总厂、北京化工二厂等相继投产。
同时,工厂规模向大型化发展,烧碱产量5万吨/年以上的企业,由1980年7家发展到1988年13家。
这一年,烧碱产量为297.84万吨,已经接近了当时苏联、日本、联邦德国的产量水平,居世界第五位。
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烧碱销售进入低谷。
当年全国烧碱预计消耗总量为333.71万吨,同期烧碱产量为332.7万吨。
产销基本持平,说明烧碱市场已进入冷静状态,结构调整成为氯碱行业之后几年的工作重点。
当时存在企业众多,装置规模平均较小、分布范围广等问题,这使得在总体的宏观调控上具有一定难度。
1992年,我国氯碱企业二百余家,烧碱产量在5吨以上的有27家企业,占行业整体的12%。
于是氯碱行业开始呼吁各企业进行结构整合。
《化工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的公布,规定了氯碱行业中的汞法烧碱,非密闭式电石炉开始被淘汰。
同时第一批《化工行业禁止投资目录》中,汞法和石墨阳极隔膜法工艺也被列入禁止投资目录。
者在氯碱产能过剩初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继续加大国产化技术的研究力度,1995年,第一套万吨PVC糊树脂国产化工程一次试车成功。
聚氯乙烯生产所用的引发剂、分散剂等助剂也逐步实现了国产化。
我国第一套国产化复极式离子膜制碱装置在沧州化工厂投产运行,这也是国产化复极式电解槽在我国的首次应用。
中国氯碱工业迅速崛起2001年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回落,东南亚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对氯碱需求不振,国外PVC 出口商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在低价产品的进口冲击下,国内氯碱企业利润严重下滑。
随着2003年反倾销胜诉,有效遏制了国外低价货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为我国氯碱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2003年中国经济逐步提速,GDP增速保持在年平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尤其是在逐渐升温的房地产业带动下,促使PVC产品显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自给率徘徊在50%-60%,每年需要依靠相当数量的进口弥补市场缺口。
在聚氯乙烯巨大的利润驱动下,原有氯碱企业不断扩大产能,还有一批新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2004-2005年成为氯碱行业扩能较为密集的一年,中西部地区涌现了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氯碱企业。
2006年烧碱进入了投产高峰期,产量达到1512万吨,跃居世界首位。
由于国内氯碱企业在几年间的急速扩张,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1月7日正式公布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建改扩建的烧碱、聚氯乙烯装置规模。
同时新建电石法PVC必须配套电石渣制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
准入条件的颁布无疑是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倡导下,对氯碱行业的整合起到了重要的督促和促进作用。
全球性金融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爆发,我国氯碱企业同国内各个行业一样,陷入经营困境。
据中国氯碱网在2008年10月的统计结果显示,全国65家主要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中,开工率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的只有18家。
企业面对过大的库存压力只能通过限产甚至停车来进行调节。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形势虽有所好转,但氯碱行业的产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面对危机,氯碱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改变原有单纯以销售原料产品为主的模式;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运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控制成本;加大技术改革力度,实现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加快资金回流,保证企业实现正常的稳定运转。
在技术方面,国内成功研制105立方米、108立方米和110立方米PVC聚合釜,结束我国大型PVC 聚合釜依赖进口的历史。
氯碱企业重视干法乙炔、低汞触媒等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在电石渣、废盐酸、含汞废水等“三废”的循环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较好的成效。
2008年北化机生产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开始在企业进行工业化应用,节电效果显著。
2009年,我国开始研发“氧阴极低槽电压离子膜法电解制烧碱技术”,将实现每吨碱节电20%的效果。
从过往历史的经验来看,无论是经历战争还是自然灾害,我国氯碱行业都能够渡过困难恢复生产。
在建国前就已建立的老牌氯碱厂,非但没有被历史淡忘,而是经过时间的历练站在了氯碱舞台的正中央,成为了我国氯碱行业的火车头。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优秀氯碱企业同样带着创新的理念和非凡的胆识,伴随每一个时代脱颖而出。
曾经老一辈氯碱人的梦想被一一实现、完成甚至是超越,在我们伟大祖国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氯碱行业将继续秉承自强、务实、创新的精神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