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附件2

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说明:

1、A1参加经认定的各种学术性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指经学校相关单位认定的各种学术性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时间要求在一学期及以上,提供相关活动证明材料及总结报告或调查报告,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审核,可申请学分。

2、A2个人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指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一个学期及以上或完整参加一个科研项目,完成一篇科研报告,可以申请学分。

3、A3—A5大学生创新创业、科学探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本科生必须在参加和完成了项目的全过程后,方可获取相应的学分。获得优秀项目的审核以学校发文为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一个最高分数,不得累加。

对于被批准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和参加者无故和没有正当理由不完成项目研究或随意放弃研究项目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并取消其再次申报资格。如确有实际原因需中止项目的学生,需提出书面申请,提交学院批准同意,学院汇总名单后在中期检查及结题审核时统一报教务处实践科备案。

4、B1个人自主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指个人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记录、主办单位的

证明、校内相关组织推荐证明、受助单位及个人证明、实践报告和总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每位学生实践时间应连续两周或累计四周及以上。学生凭活动主办单位证明、实践报告、调查报告等申请学分。

5、B2参加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指参加被国家认定的培训基地(机构)举办的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必须参加一个月及以上培训课程学习及至少一项实践活动。以培训证书、实践报告及主办单位证明申请相应学分。

6、B3社会实践成果奖: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的社会实践成果。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准进行审核及认定。

7、C参加课外实验活动:各项目活动时间累计四周及以上,以作品、方案、实施效果证明(书)、培训合格证书等形式申请相应学分。

8、D1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各种2+2、1+3、1+2+1)及交换生项目,可以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提出书面申请,可获得相应学分。

9、D2海外研修计划: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短期学习或暑期夏令营项目。可以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向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提出书面申请,可获得相应学分。

10、E参加学术报告会(含海外文化讲座):是指主要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面向全校本科生参加的学术报告会。累计次数达5次及以上者,并递交至少一篇心得体会,在一个学期内,可申请0.5个学分。同一学期只能申请一次。累计可申请2次,累计学分最多1个学分。

11、F专业性学科竞赛:主要指各级组织主办和承办的各类学科竞赛,竞赛项目认定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由教务处负

责执行,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同一学生参加各类型学科竞赛所获奖项可以分别申报创新学分,但参加不同级别的同类型学科竞赛,只能申报获得最高级别奖项学分,不得累计。

12、G其他竞赛:主要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操作技能竞赛、演讲赛和辩论赛、体育竞赛和艺术类竞赛等,必须是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或其他部门主办或组织参加并由教务处认可的竞赛,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非体育专业学生获得的体育竞赛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获得的艺术类竞赛按此标准执行;体育专业学生或体育特长生获得的体育竞赛和艺术类专业学生获得的艺术类竞赛降低一级计算学分(如国际获奖按国家级获奖标准计算)。

13、H获得计算机证书与外语证书,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H5、H7、H8外语证书的“优良”对应的是各类项目满分的85%及以上。

14、I国家级注册(资格)证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和国际认证考试证书,以各级证书(文件)审核与认定学分。

15、J获得科技成果奖或成果转化,以证书和转化合同审核认定学分。

16、K获得科技发明专利:专利获准以收到交证书费的通知书或正式的专利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

17、L发表科研论文:科研论文、报纸发表以录用通知书或正式发表文章审核和认定学分。

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

四川大学文件 川大教〔2008〕116号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条件下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学校修订了《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师生职工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⒈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 ⒉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 ⒊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 ⒋四川大学本科生申请创新教育学分汇总表 四川大学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实施办法 (修订)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教育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得的学分。本科生必须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的创新教育学分方能毕业。 第三条创新教育学分主要通过评定在校生科研与实践成果、学习与竞赛成果、特长与技能证书和其他活动项目等四大类十二个项目(附件2)而获得。 第四条创新教育学分的申请和认定: 1.申请时间:每学期第12-16周。 2.申请材料:学生本人填写《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3)部分栏目,准备必要的证明材料各一份。 3.申请与认定、审批程序: (1)学生按以下要求请相关部门或教师审核申请材料,并在

素质学分通知

关于两江校区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填写和审核的通知一、素质教育学分的具体内容: 参见《学生手册》(2014年9月版)第89页,重庆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二、本次素质教育学分时间安排: 即日起至 5月31日学生如实在系统填写,并上报相关证明纸质复印件(辅导员保管); 6月1日至6月6 日,进行学院审核; 6月8日至6月12日,进行学校审核。 三、本次素质教育活动填写的活动和项目: 国防教育合格和校规校纪考试合格 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展演、参加迎新生的志愿活动 校区学生会、学生社团、事务中心助理团、学部学生会,以及班级学生干部2014年9月至今参加学生活动获奖学生(纸质复印件)。 四、素质教育学分班导师审核工作流程(班导师版) (1)登陆“数字化校园”-----点击左侧“教务”下面的“素质教育学分” (2)进入界面之后,点击左侧“班级负责人”下拉菜单下面的“班级记录审查”,

就会出现全班学生的提交记录,班导师需要逐一审核提交完毕。(此步骤完成之后班导师工作基本就结束了) 注意:班导师“班级记录提交”主要针对班团会缺席和违纪违规的学生,提交一次就要扣除相应的分值,这和前面的“班级记录审查”(此环节提交一次加分)环节不一样。换句话说,如果学生都按要求参加了班团会的那就不用提交,系统会默认为给分,如果该生确实受到学校处分和违纪违规,那就按要求提交进行扣分。 五、素质教育学分学生录入流程(学生版) (1)登陆“数字化校园”-----点击左侧学生管理与服务板块下面的“素质教育学分”

(2)点击进入界面后就会有关于素质教育学分的介绍,同学们可以先阅读一下,然后点击右上方“我的学分计划”了解一下自己大学四年里所需要完成的素质学分整体构成情况,了解之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填写录入工作; (3)点击右上方“我的学分情况”,就会看到左侧有很多菜单内容,其中必修部分“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模块内容由学院和班导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提交,其余必修部分由学生

创新与技能学分管理办法及创新学分认定表 (1)

辽东学院 本科学生创新与技能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实施创新、创造、创业教育,加强学生课外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与技能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技能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所取得的具有一定创新和技能的智力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认定后所取得的学分。 第三条为加强创新与技能学分的管理,学校将课外创新与实践活动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与技能学分的评定原则和认定标准,根据学生在创新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学分,并记载其成绩。 第四条创新与技能学分的构成范围包括: (一)学术论文类: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文学作品、书评、读书心得等。 (二)发明创造类:包括科技发明与发现、实用设计、商标设计、专利技术、科技奖励等。 (三)科研活动类:包括承担科研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承担大学生创新性实践基金计划项目以及参加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等。 (四)学科技能竞赛类:包括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学科和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竞赛活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比赛和竞赛活动。 (五)等级资格证书类:包括省级以上国家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行业协会通过统一考试而取得的外语类等级证书、计算机类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从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 (六)社会实践活动类:包括学校统一组织的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等活动。 第五条创新与技能学分按以下基本原则予以认定: 1.学术论文以公开出版的刊物或学术会议出版的论文集为依据。 2.技术成果以校(市)级以上部门或单位组织专家鉴定会形成的科技成果鉴定文件为依据;技术转让以双方签订的技术成果转让合同为依据;技术成果开发与推广以学校或个人应收到的相应经费为依据;发明专利以正式的专利证书为依据。 3.科研课题、科研奖励以校(市)级以上部门或单位颁发的证书或文件为依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活动以课题立项合同书或主持人的证明为依据;参加学术交流、学

南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1

(三)专项学分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四年内至少修够8学分,且部分学分为必修学分,不能由其它学分代替。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1)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均有1500字左右的笔记算l学分。 (2)学生所读书目必须是学校推荐书目。 2、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1)学生所做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须经系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委托的学年论文所属或相近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评定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2)学年论文的字数由各系视具体情况自定,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 (3)凡属系正常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暂不记入专项学分。 (4)文科学生至少修一学分,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听讲座 (1)学生参加6次讲座活动,每次记有较为详细的笔记,可获l学分。 (2)学生所听非专业性讲座不得少于3次。笔记要求有听讲座的时间、地点及讲座题目、内容等。 (3)笔记必须提交原件,复印、补写均不算学分。 4、社会实践活动 (1)每参加2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有2篇主题报告可记为1学分。个人被校团委或团省委评为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且有主题报告者,分别获得1学分、2学分。集体被团省委评为优秀社会实践队且有主题报告者可每人记1学分。 (2)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报告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 5、发表文章 (1)在全国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2学分,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每篇l学分,文学类文章每5篇1学分。 (2)发表文章的所获得的学分必须要以原件为依据。 6、普通话 (1)从入学开始,学生即可申请参加普通话达标测试,普通话达到省级普通话测试合格标准,记l学分。 (2)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此学分,且不能用其它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3)此学分以校语委所下通知或省语委下发的普通话合格证书为依据。 7、计算机 (1)通过国家一、二级考试或河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可记1-2学分。 (2)文科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至少1学分,理科学生毕业前必须修完2学分,且不能用其它专项学分代替,完不成者缓发毕业证书,直到达标。

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附件1: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 类别项目认定内容学 分 认证材料备注 学科竞赛类国家级、省(部)级 各类大学生专项学科 竞赛(如电子设计竞 赛、数学建模竞赛、 机械创新设计竞赛、 外语竞赛等)及“挑 战杯” 国家级一等奖 4 1.获奖文件 2.获奖证书 3.其它材料 学校有关学科竞赛 奖励文件; 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重 复时采用两项认定的最 高学分;国际级一、二等 奖记4学分、国际级三等 奖记3.5学分、国际级优 秀奖记3学分;国家级优 秀奖记2.5学分; 国家级二等奖 3.5 国家级三等奖 3 省级一等奖 3 省级二等奖 2.5 省级三等奖 2 科技活动类 科研项目获奖成果 省(部)级以上参加 3 证书或文件 主管部门颁发的获奖证 书或文件 市(厅)级参加 2 科研项目鉴定成果 省(部)级以上参加 2.5 成果鉴定书 学校(含)以上部门或组 织的鉴定 市(厅)级参加 1.5 校级参加 1 专利 发明专利 3 专利授权证书 学校出具的证明 (科技处或社科处) 实用新型专利 2 外观设计专利 1 科研课题(横向课题) 立项 省(部)级以上参加 2.5 立项任务书 学校SRTP立项文件 课题组教师推荐意见 市(厅)级参加 1.5 校级(SRTP)参加 1 学校组织的学术报告参加6次 1 主办单位证明上限2学分 论文作品类 核心期刊(含)以上 第一作者 2.5 出版刊物 核心期刊认定以最新版 核心期刊目录为依据 第二作者 2 第三及以后作者 1 CN级刊物 第一作者 1.5 第二作者 1 第三及以后作者0.5 省级(含)以上报刊第一作者 1.5 出版报纸、杂志 地市级报刊第一作者 1 作品 第一作者 2 正式出版 第二作者 1.5 第三及以后作者0.5 会议收录论文 第一作者 2.5 主办单位提供的会议 论文集及收录证明 第二作者 2 第三及以后作者 1

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

南阳师范学院 关于印发《南阳师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院属各有关单位: 《南阳师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经学院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素质教育学分制细则通知

南阳师范学院 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为配合我院学分制的实施,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南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以保障我校新教学计划的落实。 一、素质教育学分的管理与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及协调工作。办公室由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科研处、实验中心、图书馆等单位人员组成。 2、各系应成立相应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主任、主抓学生工作的书记、团总支书记、教学秘书等组成,负责素质教育学分的具体认定与核算。 二、素质教育学分分配 素质教育学分包括文理交叉课学分、公共艺术类课程学分和专项学分。其中文理交叉课和艺术类课程规定为8—12学分,专项学分为8学分。凡修不够16学分者,毕业生资格审查中视为不合格。 三、素质教育学分的认定与核算 (一)文理交叉课程与公共艺术类课程学分的认定与核算 1、学生所修文理交叉课和公共艺术类课程可由院系确定,亦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各系拟修的文理交叉课和公共艺术类课程必须向教务处报送开课计划。教务处确认后进行安排并组织实施。 2、文理交叉课与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成绩以考试方式予以评定。主考单位将学生成绩一式两份,分别送至教务处与学生所在系。学生所在系根据学生成绩登录学分。 (二)专项学分的认定与核算 1、需申请专项学分的学生应于每学期期终考试前一周内填写《专

创新学分申请说明

创新学分申请说明

四川大学文件 川大教〔2008〕116号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条件下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学校修订了《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师生职工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⒈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 ⒉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 ⒊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 ⒋四川大学本科生申请创新教育学分汇总表 四川大学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1 1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实施办法 (修订)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教育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得的学分。本科生必须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的创新教育学分方能毕业。 第三条创新教育学分主要通过评定在校生科研与实践成果、学习与竞赛成果、特长与技能证书和其他活动项目等四大类十二个项目(附件2)而获得。 第四条创新教育学分的申请和认定: 1.申请时间:每学期第12-16周。 2.申请材料:学生本人填写《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3)部分栏目,准备必要的证明材料各一份。 3.申请与认定、审批程序: (1)学生按以下要求请相关部门或教师审核申请材料,并在“项目审核意见”栏目签字。 ①A.B.F.G.H.I.J.L1项由各院系审核。 2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申报认定工作实施细则

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申报认定工作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营造重视实践创新的氛围,根据《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要求,为做好学生申报、学院审核认定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学生课外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和相关学院负责人组成,指导和协调全校课外素质教育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素质教育科,负责日常工作。 2.各学院成立相应的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和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各类学生课外素质教育活动和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的审核、认定和成绩录入工作。 二、认定时间 完全学分制普通本科生在校期间有两次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申报、认定的机会。第一次申报、认定的时间为在校期间第七学期的**月份,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经认定达到4个学分,则录入成绩。经审核,未达到者,可以在在校期间第八学期的**月份进行第二次申报、认定。经第二次申报、认定,课外素质教育学分仍未达到4个学分的学生,由教务处素质教育科负责管理。每次认定由教务处负责下发通知。 三、认定流程 1.申报。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

育学分认定申请表》(附件1),并提供荣誉证书、获奖证书、成果鉴定证书等认定材料。 2.审核。各学院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和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小组对照《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及标准》(附件2),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表给予审核、认定。认定依据包括文件、证书、证明等。 3.公示。经学院认定后,学院需向学生进行公示一周。 4.记载。经认定、公示后,各学院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和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安排专人为成绩合格学生录入成绩,同时提交一份本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汇总表》(附件3)到教务处素质教育科备案。 四、注意事项 1.认定过程,认定依据为文件、证书、成绩单等材料的以原件为准,认定依据为证明的以校团委网页中公示的证明为准。 2.校内各单位开展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在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内,但不印发文件或不能为学生提供证书文件的,活动主办或承办单位需按照《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证明》(附件4),在活动结束后两周内报校团委科技创新部。校团委科技创新部依据文件规定的认定范围和标准对所应给予的学分进行确定,并发布证明公示。未能及时报送证明的活动将不予认定,因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活动主办单位承担。 3.各学院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和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小组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和广大学生学习《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课外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素质学分认定与管理 第一条素质学分认定机构及职责 (一)药学系设立大学生素质教育认定站。由系主任、系书记、教学秘书、辅导员、专业教师(每个专业一名)组成,具体负责本系学生的素质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工作,包括素质教育活动的计划与组织、违规处理及复核上报等工作。 (二)各班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认定小组。由班主任、班长、学委组成,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填写《--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四),收集符合素质教育学分申请条件的证明材料(资格证书、荣誉证书、学习体会等)并上交药学系大学生素质教育认定站。 第二条素质学分认定范围 素质教育学分认定范围包括科技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人文艺术素质、身心素质、社会工作与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每个方面均列有若干个学分认定项目,具体认定项目详见第三章《素质学分认定项目及认定细则》。 第三条素质学分认定时间 学院每学期前4周对学生进行上学期素质学分认定登记工作。 第四条素质学分用途 1、素质教育学分必须满8学分方可毕业。 2、超出学分可作为任意性公共选修课互换学分。 第五条素质学分设置及达标要求 1、素质学分共8学分,主要包括科技人文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身心素质、社会工作与团队协作能力等三类项目方面,每类项目最高

得分为4学分。 2、素质学分原则上需在前两学年内完成总分的达标要求(晨操除外)。 3、学生在前两学年未完成总分达标要求的,需在第三学年提出补修申请,经系认定站审核,报学院认定中心同意后,在第三学年补修完成学分。 第六条素质学分认定管理程序 (一)学生申报。每学期1-4周,学生对照实施办法所包含的素质学分认定项目及学院认定中心发布的其他认定项目,在班级认定小组的指导下,填写《--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四),并将符合素质教育学分申请条件的证明材料(资格证书、荣誉证书、学习体会等)一并提交班级认定小组,申请认定素质学分。 (四)按班级汇总填写《--职业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登记表》(附件五),在班级公示三天后与公示结果(附件六)一并上交药学系大学生素质教育认定站。对于审核不合格的班级,将要求其在三个工作日内重新认定并上报结果。 第二章素质学分认定项目及认定细则第七条“科技人文水平与创新创业能力”学分认定项目及认定细则 1、认定项目及分值(附件一) 2、认定细则 (1)认定项目中的第1、2、3、4项,凭相关证书或学院职能部门证明材料认定学分。其中,“一般参加”是指在各级科技、技能竞赛活动项目中积极参赛,但没有获得奖项,以及在各级文艺活动中参与表演的个人。“一般参加”的个人,凭举办文艺活动的职能部门出

学分申请书怎么写

篇一:《学分申请报告》 黄河科技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 系专业班级 说明申请材料原件交所在系审查。 申请表一式两份(附申请材料复印件),一份由所在系保存,一份由科技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公室保存。 1 篇二:《学分转换申请书》 学分转换申请 尊敬的教务处领导 我叫杨小涛,系交通与工程系09级交通工程班学生,我的学号0913020028。由于我上学期(2011年9月-2012年1月)很荣幸被我校公派留学马来亚大学,故提出学分转换的申请。在马来亚大学学习期间,我顺利完成了所学课程,并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共计7学分,其中《初级马来语》7学分,《英语交流》4学分。具体学分详见成绩单。特此申请,恳请批准。 给老师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此致敬礼{学分申请书怎么写}. 交通与工程系09级交通工程班 杨小涛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录 本人在青海民族大学2011-2012学年应修的课程及学分 篇三:《学分认证申请书》 申请书 尊敬的院、校领导

本人汤紫婧,系外国语学院日语系2011级学生,学号2011221103310004,我于2013年参加湖北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开展的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于当年09月赴日本学习一年。现已顺利完成对方学业,恳请学校认可我在早稻田大学所学学分。 特此申请。 申请人 年月日 篇四:《学分申报申请》{学分申请书怎么写}. 学分申报申请 单位盖章 2014年11月05日 篇五:《学分申请报告》 湖南理工学院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 说明申请材料原件交所在系审查。 申请表一式两份(附申请材料复印件),一份由所在系保存,一份由科技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公室保存。 1 篇六:《课外学分申请书》{学分申请书怎么写}. 电子工程学院课外学分申请书 题目基于单片机与PWM的呼吸灯设计 姓名学号 专业通信工程实验室开发实验室组别同组人员设计时间 2013 年 9 月 5 日—— 2013 年 11 月15日审批意见指导教师 设计方案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课外培养计划(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提高的基本途径。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显性课程(课堂教学)与隐性课程(课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训练,使学生的健康个性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学院自2008级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将学生参与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读书工程、公益服务、拓展性职业技能培训与技术创新活动等统一纳入课外培养计划,学生在以上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和成果,以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记载。根据《广州大学二级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试行)》,结合我院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特制定综合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 一、学分记载申请与审核: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以下活动取得各类证书、嘉奖后,凭有效证明通过系教学办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填表(附表1),提供原件(审核后退回)及复印件,经系教学办审查、教务处核准,教务员根据本办法记载学分。超出教学计划规定应取得的“综合素质教育”必修学分的,超出部分按选修学分记载。综合素质学分不计入学生多选学分。 1、校园文化活动(含校运会、文艺汇演、职业技能竞赛及书画展、摄影展以及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与竞赛等):由主办单位统一申请、组织填表、提供证明。 2、读书工程、社团活动:学生以团队或小组为单位集体提出申请,由指导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根据《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等相关规定协助审核并提供证明。 3、社会实践(含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由辅导员根据本办法和《学生职业技能创新活动管理规定》负责审核,各相关管理部门统一申报学分。 4、拓展性职业技能培训与技术创新活动:由院内组织单位统一申请、组织填表、提供证明。在校外培训并完成鉴定的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提供证明,系教务办审核。 5、社会工作: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工作与管理实践,由辅导员、实践教学带队教师或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综合测评与申报,系学工办负责审核。 学分申报时间为每学期第18周。需累计学时数的项目(如公益服务、社会调研、学术讲座等)在毕业学期的第10周申报。 二、学分记载办法:

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

四川大学文件 川大教〔2008〕116号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条件下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学校修订了《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师生职工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⒈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 ⒉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 ⒊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 ⒋四川大学本科生申请创新教育学分汇总表 四川大学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实施办法 (修订)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教育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得的学分。本科生必须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的创新教育学分方能毕业。 第三条创新教育学分主要通过评定在校生科研与实践成果、学习与竞赛成果、特长与技能证书和其他活动项目等四大类十二个项目(附件2)而获得。 第四条创新教育学分的申请和认定: 1.申请时间:每学期第12-16周。 2.申请材料:学生本人填写《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3)部分栏目,准备必要的证明材料各一份。 3.申请与认定、审批程序: (1)学生按以下要求请相关部门或教师审核申请材料,并在

长安大学本科生课程重(补)修申请表

学生 姓名 学号年级班级代码 院/系 名称专业名称课程编码学分原成绩课程编码课序 号学分任课 教师修读方式 院系审核意见: 拟重/补修原始课程情况 填表须知: 1.学生填写此表前应首先了解拟重(补)修课程是否为当前学期在开课程,或学校准备开设的重修班课程(详见具体相关通知),否则申请将不被受理; 2.该表一式三份,分别由学生所在院系、学生本人及开课单位留存(申报多门课程的申请表可复印); 3.原则上学生选择参加的重(补)修课程须为面向其所在学院下一年级同专业开设的教学课堂,由学校统一增开的重(补)修课堂除外; 3.学生跨院选择重(补)修课程,需学生本人与课堂讲授老师联系,确定相关选课信息; 4.当前学期未增开重(补)修课堂的课程,学生持本表(审批后)前往渭水校区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完成网上选课环节。 教学秘秘书签字: 年 月 日教务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教学分管院长(主任)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年 月 日(1)重修:学生修读课程结业考核未通过,下一个学年重新修读该门课程,并重新考试称为“重修”; (2)补修:因转学、转专业、年级异动或跨校交流培养等原因,未取得当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修读学分的学生,需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称为“补修”; (3)插班重(补)修:一般情况下,学生拟重修的课程需编入同专业下一年级相应课程的课堂进行插班重修; (4)自学重(补)修:重修课程时间与正常上课时间冲突,或考试成绩在50分及以上者,可申请不跟班听课,直接参加重(补)修课程的考核(事先需征求任课教师意见); (5)组班重(补)修:学校根据当前学期需重(补)修学生成绩分布情况,针对需求人数较多的课程会酌情增开部分重(补修)课堂(详见具体相关通知); (6)课程考核方式:重修课程的考核仅组织一次结业考核机会,仍未通过的成绩不再组织补考,补修课程的考核形式同其他计划内课程。重(补)修课程考核原则上均不予申请缓考; (7)课程成绩记载:重修课程通过的成绩以"60分"或"及格"登记入册;补修课程的成绩等同其他计划内课程。 修读申请类型/理由长安大学本科生课程重(补)修申请表 制表:教务处 □课程考核未通过(重) □因违纪课程考核成绩无效(重) □因学籍异动需补修课程(补)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级拟重/补修课程本学期开设情况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实现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应具备的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及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实际表现逐项进行量化考核,给每个学生以定量的评价。 第三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制由本实施办法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学分计算标准及评价表》(以下简称《评价表》)两部分组成。 第四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评价每学期根据本实施办法进行一次。各二级学院应在积极做好学生学期总结及评优评奖工作动员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学生素质学分评价工作。 第五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评价结果作为评定“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的依据,同时作为推荐优秀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就业岗位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普通高职学生。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七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评价工作在学院党委、行政统一领导下进行。 第八条各二级学院党总支、行政负责领导本学院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的评价工作。各班成立以辅导员(班主任)为组长的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评价小组,负责本班同学的考核评价工作。

第三章评价依据及要求 第九条本办法是学校实施学分制试点的进一步深化,是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本办法所涉及的素质教育学分,主要是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除专业课程学分之外的内容,涵盖军事国防教育与入校教育、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体育运动、技能培训及专业拓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个人风纪操行量化考核等八个方面。具体评价标准见《评价表》。 第十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八个方面的内容按照《评价表》所确定的标准累加计分,以学生三年素质教育总学分为最终评价依据。有关学生班级风纪操行量化评分办法由各二级学院确定。 第十一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各个单项(公共任选课、社会实践等)的折算标准,可累计学时数的,以修满16学时按1学分计;不可累计学时数的见《评价表》。 第十二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实行累计计分,修满38学分为合格,50学分以上为优秀。 第十三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纳入学校“三证四合格”毕业生质量认证,即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合格视同“三证四合格”中的“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合格”。 第四章工作程序 第十四条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评价工作,以学生本人总结、自评、基层班级评分,辅导员(班主任)审核,相关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配合,各二级学院审查,学校教务处、学工处审批为基本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学生应在新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以书面形式认真总结上一学期中在德、智、体、美等几各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并对照《评价表》中进行自评自评。

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认定办法

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认定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河南大学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暂行办法》(校行字[2000]9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河南大学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现将专项学分的认定工作做如下认定办法: 一、专项学分的组织领导与认定办法 1.各学院要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教务员组成的专项学分领导组,负责专项学分的具体认定工作。 2.辅导员负责学生专项学分的材料收集工作,分类整理后报送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 3.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负责核定学生专项学分材料,确定所获学分,填写《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登记表》和《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统计表》。《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登记表》附专项学分原始材料由学院保存,《河南大学学生专项学分统计表》一式二份,一份学院保存,一份加盖学院公章后报送教务处教务科。 二、专项学分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以下所列专项进行选修,对某一专项可多修、也可少修或不修,但至少修够7学分方可毕业。 1.读书:读书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取得学分。 ①学生所读书目必须是学院推荐书目。 ②学生读完推荐书目中的6本书,且每本书均有1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可获得1学分。 2.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 ①每学期期末由辅导员组织收集学生申请学分的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并将材料提交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 ②学年论文的字数由学院视具体情况自定,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 ③凡属学院正常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设计不记入学分。 ④学年论文或课程设计由学院专项学分领导组委托专业所属或相近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进行评定,每项经评定合格后可获得1学分。 3.听学术报告 ①学生听3次学术报告,每次有详细的报告时间、地点,并且每次记录内容不少于500字,可获得1学分。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申请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学 分申请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四川大学文件 川大教〔2008〕116号 关于印发《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 分表》(修订)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学分制是学分制改革条件下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举措。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本科生创新教育,学校修订了《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和《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师生职工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⒈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修订) ⒉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修订) ⒊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 ⒋四川大学本科生申请创新教育学分汇总表 四川大学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1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实施办法 (修订)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个性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教育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中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

得的学分。本科生必须获得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要求的创新教育学分方能毕业。 第三条创新教育学分主要通过评定在校生科研与实践成果、学习与竞赛成果、特长与技能证书和其他活动项目等四大类十二个项目(附件2)而获得。 第四条创新教育学分的申请和认定: 1.申请时间:每学期第12-16周。 2.申请材料:学生本人填写《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3)部分栏目,准备必要的证明材料各一份。 3.申请与认定、审批程序: (1)学生按以下要求请相关部门或教师审核申请材料,并在“项目审核意见”栏目签字。 ②E项由校团委审核。 ④L2项由体育学院审核。 ⑤L3.L4项由教务处审核。 (2)各学院依据《四川大学本科生各类创新教育学分评分表》(附件2),对申请创新教育学分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再次审核,并在申请表内认定。 (3)每学期结束前第2周,各学院将《四川大学本科生申请创新教育学分汇总表》(附件4)和学生申请材料报教务处实践科审批。 第五条创新教育学分的记载: 1.每学期成绩登录期间,学院将已审批的创新教育学分及成绩统一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创新教育学分作为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分记载。不同项目内容的创新教育学分据实记载,但同一项目内容的创新教育学分只记最高分,不重复累加计算,成绩记载按九级记分制记载(参见《四川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3.创新教育学分经学院认定后,也可以冲抵教学计划中选修课程的学分,但冲抵不得超过3学分。 第六条有关部门和各学院要积极为本科生创新教育创造条件,落实创新教育学分

AA学分申请的类别及要求

AA学分申请的类别及要求 一、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要求 根据《AA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本科期间必须修满2个创新实践学分。2012级学生执行学生手册中《AA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实施方案》。 二、创新实践学分申请类别 (一)技能类 对于各种竞赛获奖证书,需提交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对于学生个人报名参加非学校统一组织的赛事并且获奖的情况,除了要交证书原件与复印件外,还要提交参赛通知和参赛结果通报的复印件。 (二)科研类 1.研究成果获奖的,需提交获奖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 2.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含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需提交结题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教师指导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实验室开放项目,已经通过结题答辩的,由学校统一认定,不需要学生个人申请。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需提交结题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 3.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专利申请的,需提交报刊或授权证书的原件、复印件(期刊封面、相关目录页、正文)以及学生证的复印件。 (三)职业资格证书类 对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需提交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 (四)课外实践类 只对参加教学计划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相关成果进行认定。 1.对于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且获得符合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的奖项,需提交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并且要附有总结材料; 2.实践活动成果是调查报告的,要认真填写《社会实践类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并将相关成果用A4纸打印,附在申请表后装订;

3.对于参加学术报告会(是指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或学院聘请的校外专家进行的讲座)申请创新实践学分的,首先要填写《参加学术报告类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并对其中一个或两个报告写出不少于4000字的学习体会或论文(上报材料要按“申请表—学习体会—学习记录复印件”顺序装订)。此项申请只限定2012级和2013级学生。 4.在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的,需提交证书原件与复印件。 三、汇总表填写要求 (一)学号:必须在excel表格中选择,不得自行输入,否则学分将不能正常记录。姓名、年级、专业会自动生成,无需更改。 (二)项目内容:比赛名称/论文名称/证书名称及编号等填写完整。 (三)主办单位:如果是发表论文,填写刊物名称和出版年月、期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请注明国家级、省级或校级。 (四)获奖等级(成果):如果成果是“项目论文”或“实验室开放论文”,填写指导教师姓名;如果是公开发表论文,此栏应填写“第几作者”。 (五)项目类别(表格内选择代码即可): 1.学科竞赛(a-1);期刊论文(a-2);非期刊论文等(a-3);专利申请(a-4); 2.科研实践训练项目论文(b-1);实验室开放论文(b-2);本科生自主科研立项(b-3);科研获奖(b-4);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b-5);科研课题(b-6); 3.职业资格证书类(c-1); 4.社会实践活动(e-1);学术报告类(e-2);创新创业大赛(e-3);创业活动(e-4); 5.文体活动(f-1); 6.电子版汇总表已经设置好格式,请不要更改,以免影响打印效果。 7.汇总表中未录入学生信息的记录行,请先删除,再打印。不明事宜请打电话:82158341。 四、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结果公示及查询 2016届本科毕业生在校4年中创新实践学分认定结果的汇总表,将在2016年5月上旬发到学院负责人,届时请负责人通知学生核对确认。对于学生在核对中发现的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附件1: 杭电教[2010]294号 关于下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的 通知 各学院、处级部门: 现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予以下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日 主题词:创新学分决定办法通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12月29日印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和科研活动、创造发明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以我校学生名义,在学校认定的各类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及文艺体育比赛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本人申请、学院认定和审核、教务处审批备案后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第三条凡就读于我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均可申报创新学分。 第四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同一学生、同一学年、同一项目不累加得分,只记最高创新学分分值;集体奖项与个人奖项有重复的,取最高值计创新学分,不重复计算;同一项目跨年度再次获得更高档次奖励,以计算补差值的方式记录学分。 第二章创新学分的范围 第五条创新学分的范围包括:“学科竞赛学分”、“科研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 1.“学科竞赛学分”是指参加学校认定的大学生学科性竞赛,获校级或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2.“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经学校认可的各类科技活动获奖,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著、论文或作品,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