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处理有偷窃行为的学生

怎样处理有偷窃行为的学生

怎样处理有偷窃行为的学生
怎样处理有偷窃行为的学生

每个学校可能存在偷窃行为的学生,作为学校首先要想办法将“小偷”抓住,但事后对“小偷”的教育却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命运,处理得当,当事学生受教育,全体学生受警示;处理不当,当事学生自尊受损,人生道路越走越歪。

一、教育有偷窃行为的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要维护学生的自尊,为学生的将来考虑

学生偷东西了,我们应该分析原因,让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有些老师平时经常讲,要给学生机会,可言语上却冷嘲热讽,将学生往绝路上逼。况且,我们如果能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出发,也往往能迅速将事情解决。在我的工作中,有好几次都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加以启发,有些学生就主动地将所偷的东西交出来。例如,有一次,有位女同学来向我报告,说自己丢了交给老师的154元生活费,丢失的时间段在早餐和第一节课之间。初步判断,一定是同班的同学拿了。根据以往经验,我并没有怒气冲冲。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跟往常一样在教室里语重心长地做起了思想工作,也没有随意地去搜学生的口袋和书包什么的。结果在放学前,那位同学在自己的文具盒里找到了钱。很明显那是有人偷偷地“还”给了她。还有一次,其实我早知道是谁拿了钱,但我并没有直接追究,而是慢慢地做思想工作,结果他不仅将偷的物品全部交还,而且自己已经用完的钱也一一加以赔偿。鉴于他的态度,我们没有批评他,给了他一次机会。后来这位学生在学习上非常用功。

学生也有自尊,学生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我们要给他们机会。当然这也不是放纵。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该处分就得处分,该严厉还得严厉。有些“老油条”的学生,他将你苦口婆心的劝告当成耳边风,面对你的时候唯唯诺诺,背后又我行我素。对于这些学生的处理,我们一定要有力度,让他感觉到偷窃的可耻,让他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所以我们在处理偷窃事情时要灵活,既要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又要让他们感觉到这种行为的可耻。

二、在教育有偷窃行为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家长的配合

学生的偷窃行为被发现后,学生第一个向你提出的要求往往是“不要告

诉家长”。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老师都会很矛盾。告诉家长,学生肯定会很难堪,凶一点的家长会狠狠地揍自己的子女一顿,这样不仅使学生不信任我们,而且对学生也起不到教育意义,碰到叛逆性强的学生,有可能因此走上歪路;不告诉家长,怕学生以后不改好,事后家长可能会埋怨老师,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却不与家长商量。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呢?或怎样才能取得家长的配合呢?对于这些,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不宜将事情渲染过大。作为家长他也有面子,如果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将事情闹得满城风雨,这样对学生不利,家长也肯定不会配合。其次,对于比较大的失窃案,我们要注意保密性。在确认事情真相后,再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既让他做到配合学校,也不让他过度体罚子女。在双方见面之前,我们要打好预防针,做好家长的引导工作。

三、面对有偷窃行为的学生,我们更不能忽视后续教育

偷窃事情处理以后,我们应该更关注这名学生,给予及时帮助。尤其是班主任,要注意他与班级的融洽,要充分地信任他。在我的经验中,我往往会将更多的班级事务分配给他,让他感觉到老师同学还相信他。有时候,当班级再一次遭到失窃后,班主任要注意慎重处理,不要简单地与犯有“前科”的学生联系起来,要客观地看待事情。

小学生偷盗行为教育国旗下的讲话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站在此处进行国旗下的讲话。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小故事。 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同学一块写字石板,拿回家交给母亲。母亲不但没批评,反而还夸他能干。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满意,更加夸奖他。随着岁月的流逝,小孩长大成小伙子了,便开始去偷更大的东西。有一次,他被当场捉住,反绑着双手,被押送到刽子手那里。他母亲跟在后面,捶胸痛哭。这时,小偷说,他想和母亲贴耳说一句话。他母亲马上走了上去,儿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并撕了下来。母亲骂他不孝,犯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使母亲致残。儿子说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给你时,如果你能打我一顿,今天我何至于落到这种可悲的结局,被押去处死呢?” 这故事说明,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 从前有这样两户人家,一家是齐国人,姓国,十分富有;一家是宋国人,姓向,非常贫穷。姓向的听说姓国的很有钱,便专程从宋国跑到齐国,向姓国的请教致富的方法。 姓国的告诉他说:“我之所以发家致富,是因为我很善于‘偷’。我只用了一年的工夫就有了吃穿;两年下来就相当富足;三年过后,我的土地成片、粮食满仓,我成了方圆百里之内的大户。从那时起,我便向乡邻施舍财物,大家都得到了我的好处。” 姓向的人听了十分高兴。可是他以为姓国的致富走的是偷盗这条路,他以为姓国的所说的“偷”就是到处翻越人家的院墙,凿开人家的房间,凡是眼睛所看到的、手能拿到的,就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于是他回家以后,到处偷窃。没过多久,他因被人查出了赃物而判罪。姓向的人不但清退了全部赃物,而且被判罚没收他以前积累的所有家产。 姓向的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受了姓国的欺骗,于是就到齐国去,找到姓国的责备他说:“你骗我,我去偷怎么就犯了法呢?” 姓国的听了哈哈大笑,说:“你是怎么去偷的呀?” 姓向的把自己翻墙打洞偷盗人家财产的经过讲给姓国的听了,姓国的又好气又好笑地对他说:“咳,你真是太糊涂了!你根本没弄懂我所说的‘善于偷盗’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 刘力文,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从小跟爷爷生活,对他很是溺爱,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上课时有话就说,不认真听课,令老师极其头疼。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溺爱导致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进行引导措施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偷窃行为案例分析

学生偷窃行为案例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学生偷窃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 这天,学校收伙食费。课间十分钟,突然有小朋友来跟我说他掉了一元硬币。我不假思索地对他说:“可能是你不小心掉在地上了吧?再找找。”这时,又有个孩子跑过来,也反应了同样的情况。没这么巧吧怎么都少钱了我开始有点怀疑。突然,小刘跑来告诉我,他少了53元!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重视。班级里出了小偷!这怎么可以呢是谁干的我立即让班级学生全坐下来,然后用审视的目光一个个巡视着,是调皮捣蛋的小贺是爱动坏脑筋的小唐还是……可是,无根无据,总不能翻学生书包吧这时,上课铃响了。情急之中,我对孩子们说:“呀,你们的书包真乱,这样吧,你们都去上体育课,让悦悦和小欣留下来帮你们都把书包整理下吧?”孩子们都是年幼无知的,一听说可以上体育课,都兴奋地说:“好!好!”再看看那几张调皮捣蛋的脸蛋,怎么一点都不紧张呢?哎,也暂时只能这样了。我一边招呼着2个小干部留下来,一边让孩子们出去整队。“老师,玻璃缝里有钱!”突然,教室外面有孩子大叫。我立刻来到窗前,钱真的都被皱巴巴地塞进了玻璃缝隙中,我想:这一定是那个小偷怕老师搜查来不及藏好才藏在这里的吧?那么,这个小偷一定是坐在靠近窗子的。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坐在窗边的小罗和小谢,将他俩留了下来,并分开“审问”。先审小罗吧,这孩子家境不是很好,有作案的动机。而小谢,父母一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家教挺严的,应该不会。然而,审问的结果出人意料,拿钱的小偷却是小谢同学! 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阶段,对于很多事情都不能辨别好坏,需要周围人的正常引导。从小谢的行为来看,他不是从小就养成了爱偷的习惯。他的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好玩或贪小便宜,这时不能一味斥责,最好用委婉的方法指出孩子的错误。我想只要对他的行为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一定会改掉这些缺点的。 措施: 1、失窃行为发生后,我十分严肃地教育孩子,首先表明态度,指出后果,让他懂

小学生偷窃行为心理剖析及防范措施教学教材

小学生偷窃行为心理剖析及防范措施

小学生偷窃行为心理剖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冲击着我们的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及社会上的各种负面影响导致我们的小学生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频率也日益增加。而学生产生偷窃行为的心理因素也各不相同,了解学生的偷窃心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寻找对策,促使我们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 案例: 06年我教的五〈4〉有一位女生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有一次据班上学生反映她身上有一百多元钱,经过我苦口婆心的教育,她最终承认是偷拿邻居家二百元钱,已被她胡乱用掉几十元钱。她说这话时神情自若,很坦然。 一、小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心理剖析 看着这神情漠然的女孩,我不禁要对我们的教育产生疑问,“偷窃”两个字是人们所厌恶的,凡是与偷窃沾上边的人,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历来都是被人们所不耻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许多不良思维的影响,少年儿童发生偷窃行为也日益增加,那么少年儿童发生偷窃行为会有些什么心理因素呢? 1、无所谓心理 即认为偷书不为偷,偷车不为偷,这些偷窃者认为这不过是自己用书用车时方便一些而已,并没有将它变卖为钱财,所以不算偷。 2、捉弄别人,自我享乐心理 有一部分偷窃者并不是因为需要财物而去偷窃,他们只是因为觉得好玩才去偷,他们乐于享受那种偷窃得手时的快感,当别人因为丢失财物焦急的到处

寻找时,他们也会感到无比快乐,因而偷窃成为他们捉弄同学、朋友,并寻找快乐的捷径。 3、朋友挑衅,追求刺激心理 少年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是在所难免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朋辈间受到肯定,于是在同学的挑衅下,为了享受那种前所未有的刺激感,以及满足个人自尊及能力方面的需要而走上偷窃道路。 4、逆反心理 学生自我表现意识较强,当他感到自己不被老师同学重视,或经常受到批评或不恰当的责骂时,便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明知偷窃是不对的,却依然我行我素,轻视社会法规及他人的权益,误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的控制感及安全感得到满足。 5、妒忌炫耀心理 有些人看到同学在学习上高人一等,或有些同学常带回精巧玩具,便希望自己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或者常常将别人的优点看作是对自己个人的威胁,因而感到十分愤怒,于是就走上偷窃的道路。 6、欠缺物质,补偿心理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他想要的玩具,学习用品等,经常得不到满足,于是当同学拥有漂亮玩具或高档学习用品时,他就会产生偷窃心理,将同学的东西据为己有,补偿自己得不到这些东西的缺憾,也有些儿童受外界诱惑,到网吧,KTV等高消费场所玩,又因为缺钱而走上犯罪道路,更有人认为别人拿了我的东西,那我也拿别人的东西补偿我自己的损失。 二、小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问题学生偷窃案例分析

品德型问题学生——偷窃 一、偷窃类型 主要有三种类型: 嫉妒型(嫉妒成绩、嫉妒家境、嫉妒人际关系等) 报复型(报复教师、同学、父母等) 发泄型(因为受了各种委屈而采取的发泄措施) 前面三种,我认为都是心理疾病型。因为无法找到适当的途径来疏导排遣自己的消极情绪而采用盗窃这种不可取的方式来实现。 利己型(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欲望)我认为这个案例属于这种。这种类型属于法制意识不够强烈,具有不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偷窃成因 家庭因素: 1、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实现“取之有道”。) 2、父母对孩子教育和管制出现偏差。有的父母为了禁止孩子出门玩耍或者用他们给的零用 钱进行除学习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常常会没收孩子的零用钱而且不进行正确适当的沟通和引导。比如有的家长在学生将零用钱花在打游戏上时,家长会极其愤怒地没收其钱财,并勒令孩子停止这种影响学习的活动。这种管制和教育的方式是不合理的,也是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到校进行偷窃的。 3、家庭突遭变故(如:亲人去世)(这一点在盗窃上的导向作用是精神受创么?进行一下 具体的分析吧) 学校教育: 1、教育模式刻板,一味的实施应试教育,学生产生压抑心理,青春期的中学生以这种行为 表现自己的叛逆以报复教师。 2、教师心理偏颇,对此类学生反感,因此对这些学生情感倾注度不够,学生以这种行为引 起老师的注意。 社会因素:中小学生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尤其小学生活泼好动,由于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等)对偷窃行为的报导,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寻求一种刺激,所以做 出有悖伦理道德的事情。 自身心理因素:学生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造成心理偏执 ⑴心理缺失:盗窃者可能缺少父爱、母爱,老师的关注等。于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寻求 班主任的爱或关注。拼命弥补心理上的损失。 ⑵挑衅心理:盗窃者对班主任心生不满,就可能惹点篓子,玩点出格,以此考验班主 任的智慧,水平。 ⑶虚荣心理:盗窃者可能对盗窃物性能比较了解,盗窃者恰好缺乏高质量的盗窃物, 为自己的寒酸而懊恼,也可能铤而走险。虚荣心理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 是为了引起背后普遍注意或取得荣誉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病态社会心理。 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往往是自卑等深层心理缺陷。 ⑷侥幸心理:也有可能盗窃者经济条件较差,偷取盗窃物换钱或馈赠他人的可能。由 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于是心存侥幸,再次伸出贪婪之手。 干预方法:

青少年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研究

青少年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研究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建立和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以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条件的,需求的不满足容易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偷窃行为是其中之一。对偷窃行为要进行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预防,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建立应对理念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偷窃行为心理 偷窃行为占据了青少年犯罪的重大比例 ,美国的研究显示 ,偷窃行为占据了青少年犯罪中 33-75% 的比例,国外有关青少年偷窃行为的研究一般隐含于青少年犯罪研究之中,国内在青少年犯罪方面的研究与国外趋同,而有关偷窃行为的独立性研究则基本是以思辨研究为主,且较强调主观性因素,如学生物质欲望较强,责任心不够等【1】。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往往是班级管理中一项恼人而棘手的工作,其棘手之处在于若班级中有同学遭窃,却因无法抓出行窃的同学时,造成同学相互猜忌、互不信任,严重打击班级秩序;即便查获偷窃同学,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大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介入教育主题,偷窃的深层心理因素没有被发现,或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偷窃行为并不能得到彻底的根除。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进行分类、成因分析以及必要的心理矫正。 一、偷窃行为的类型 有学者根据青少年偷窃事件的性质,将青少年偷窃行为分为十种类型:因情绪冲动受物质引诱而不能克制的冲动型;因家贫且父母疏于管教,急需物品而偷窃的经济型;为反抗社会不公平而报复的反抗型;为减轻内心紧张的强迫型;在意识模糊状态下不能克制冲动产生的癫痫型;自我堕落的堕落型;受英雄主义支配而为团体做事的集体型;缺乏法律常识及物权观念的无知型;以及物质欲望过高的占有型。 二、偷窃行为的心理成因 国内有研究表明,精神满足低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物质满足低导致学生的偷窃行为【2】,其实,偷窃行为与心理满足有很大的相关性。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建立和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但是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同一性的建立是以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条件的。这些需求在心理层面包括安全的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一个需求的都是在前一个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增长的,并且同时得到强化。 对安全的需求,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意味着有安全的生活环境,生活不受干扰,私有物品不被侵占等,一旦安全受到来自周围的挑衅,他们回失去心理的平衡。当青少年学生的财务在生活中遗失或被盗窃时,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财物安全受到威胁,他们会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挽救自己受到的财物损失,更重要的是挽回自己丢失的安全感。以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获取的安全感最终只会陷入恶性循环。例如,有的父母过于严苛,过度管制零用钱,使子女无法满足物质欲望而起盗心,或者子女遗失财物时,为了免受责罚,为了减轻来自责罚的痛苦感而去偷窃他人财物顶替。 对归属感的需求,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是青少年希望得到组织或者同辈群体的承认,如果得到正确的回应,就会增强归属感,反之,就得不到归属感。当青少年不能拥有同辈或其它人所拥有的东西并为此深深受到困扰,认为阻碍他们加入其中的障碍物就是这样东西,他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教学文稿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 乐二中李节本 自上期接班以来,我发现本班学生的偷窃行为屡见不鲜:学生李某从同学家里偷得手机一部、现金若干,与同学丁某、薛某分脏;学生叶某从班长书包里偷走班级经费80元;学生王某偷走同学高某伙食费100元……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不仅仅给个人、家庭和学校造成恶劣的影响,更易使学生因小偷而成大偷,进而导致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风气的恶化。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本班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主客观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导更多的学者、专家探索防范中学生偷窃行为的良策,帮助我们防范于未然。 一.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 1、主观原因 ①逆反心理 即俗话所说“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较强。当学生感到自己不被老师、同学所重视,或经常受到批评及至不恰当的责骂时,便容易产生此种心理。明知偷窃是不对的,但却以活得轰轰烈烈等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更有极少数学生误以为这样可以让自己获得控制感和安全感。 ②妒忌心理 妒忌历来被人称为“心灵的肿瘤”,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它的主要特征是将他人的优点视为对个人的威胁,因而感到愤怒。于是,采取贬低、诽谤甚至报复的手段以求心理上的慰藉,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自发地产生这种不良心里情绪。看到别的同学有的在学习上高人一等,有的常常穿名牌服装等等,总希望自己也有让人羡慕的地方,于是走上偷窃的道路,从一元、五元至十无、五十元,越偷越大。 ③捉弄心理 有偷窃行为的学生,往往无法体验到自己的做法给别人造成的痛苦和损失,只贪图一时之痛快。因此,出于捉弄别人的心态,会做出一些偷盗的行为。比如我班有位学生将同学的数学课本偷走,丢在学校外的臭水沟里,别的班级也出现过把学生的语文书偷了扔进厕所里等现象。当进一步询问其偷盗的目的时,学生袒露他们的心态:看别人找不到书时难过,着急的样子,觉得很好玩,有一种痛快的感觉。这些学生是为了追求快感而去偷窃,他们非常乐于享受偷窃过程的刺激,看到别人焦头烂额寻找丢失的财物更感到无比的兴奋。 ④炫耀心理

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疏导

2011年心理监护课题论文 农村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其疏导 [摘要]我们发现了这样和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孤僻、任性、自卑、撒谎、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意志薄弱、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父母外出;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然而,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我们发现了这样和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说谎、抄袭、作弊、偷窃、任性、孤僻、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我们要对这一群体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进行探讨,以求找到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从而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异常表现主要是 (一)不诚实。小学生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太令人不满意。小学生不诚实的言行主要有以下表现: 1、说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试探性说谎:通过说谎试探真实情况或了解别人的意图。b、掩盖性说谎:这种说谎又有两种情形,一是学生因为做错了事情,怕被责备或惩罚,出于自卫编造谎言。如,有的学生逃学,欺骗老师说家里出

了事。第二种情况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做的事而撒谎。如有的学生一碰到集体劳动就会“身体不舒服”等等。c、谋利性说谎:指自身为了取得某种利益不惜歪曲事实。如为了争取个“三好生”或“优秀干部”,不惜说假话、造假材料;为了争个贫困生扶助,撒谎说家里经济多么拮据。 2、抄袭,有两种情况:a、平时抄袭同学的作业。b、写作文时,抄袭范文。 3、作弊,根据作弊的原因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类:a、原发性的作弊:一般出现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怕家长问起或学校排名次伤害到自尊而萌发作弊动机。b、继发性的作弊:当一个集体里面很多人作弊时,其他一些没作弊的同学心理会产生不平衡感。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也跟着作弊。或者原发性作弊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时也会引发继发性的作弊。 4、偷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手牵羊”式的,本来事先并无计划,只是在外界情景诱惑下,激发了偷窃的动机,立即实施了偷窃行为。还有一种青少年偷窃方式是事先有计划的,是主动地寻求行窃的对象和场合。相比之下,这种事先有计划的偷窃更为恶劣,反映了自身品行障碍的严重性。 (二)任性。任性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为基本特征的个性缺陷。目前,我国随着独生子女的与日俱增,独生子女所表现的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爱虚荣、易怒、好空想、依赖、神经质、嫉妒心强,孤独、自私等现象,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任性,使好多的教师、父母感到束手无策。有的孩子一件事满足不了,就满地打滚,大发脾气;有的孩子看准家长,特别是母亲的弱点,依靠家长而随意撒娇,纠缠不休;还有的孩子在班级和同学因发生一点小矛盾而大哭大闹,不分场合为所欲

小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浅析与对策11

小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浅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随之产生了种种不良因素,影响了小学生的道德品行的养成。小学生偷窃行为日益增多便是典型的现象,已日渐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动机以及解决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同仁探索防范小学生偷窃行为的良策,帮助我们一线教师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偷窃行为原因对策 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曾遇到过多起小学生偷窃事件,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例:【案例一】 上午第三节课时,我发现王强同学不见了,急坏了的我让班长在校园找遍了也不见其踪影,我立即打电话通知家长来学校协助寻找,依然无果。就在放学铃声响后,班长给他整理书包时,发现里面有没吃完的零食及不明来源的高级玩具,另外还有50多元钱。后来下午找到之后,我便打电话约其家长谈话。原来,早上到校后,他仍然沉浸在昨晚打游戏机的刺激、快乐中无心上课。后来竟忍不住趁下课时,偷偷地溜出去进了游戏室。和家长的交谈,令我吃惊不小。家长说,赵波先后从家中偷走了近千元,全部和同学一起挥霍了。因为他是父母想要男孩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的,故对其溺爱有加。对他的这种坏毛病,父母早有发现但屡教不改,无计可施。 【案例二】 张翔,男,10岁。父母离婚后,他跟着父亲生活。但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平时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在班上少言寡语,学习习惯差,成绩不好,家庭作业经常不做。有一次,其父找到学校说他偷了家里的钱还不承认,让我帮忙问问。经我再三开导,他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由于他胆小怕事,被校外一伙坏同学盯上了,经常逼着他要钱。他被迫无奈便偷了爷爷卖粮的几百元钱。并将这些钱陆续交给了勒索他的人。他在给我的检讨书中还承认:花掉这些钱后,他又偷了家里的几十元钱,还把他爷爷捡的废品偷拿去卖了,将钱全部花掉。 【案例三】 在给陈灿当班主任前,我对她印象很好。她长相甜美可爱,成绩优秀,是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每次在校园碰到,她都会笑眯眯的上前问声老师好。可后来当了她的班主任我才发现,她身上还有许多坏毛病,如心胸狭隘,被班干部记名时总是狡辩甚至哭闹或乱藏同学学习用品。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不愿跟她同座。一天,我中午值班时发现自己刚买的苹果手机的耳机“长翅膀飞了”,我灵机一动便问道:谁看到老师的耳机啦,我不知道放哪了,看谁先帮老师找到它,谢谢啦”。后来我刚到办公室坐下,她就兴冲冲地把耳机拿出来,声称在楼道里捡到的。我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感谢了她一下。再后来,便发生了,办公室老师的钱包先后被偷数百元钱,因为我所在的办公室的卫生工作是我负责的,所以我发誓不破此案誓不罢休。我先后私下找学生盘问,最近谁用钱大方,又到校园商店问,谁用过50、100等大面值的钞票,种种迹象和口供都指向了她,最后我将最大的嫌疑放在她身上。她姐弟四人,经济状况有点拮据,父母不可能给这么多钱供其挥霍的。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她一开始坚决不承认,后来我摸着张园的头,温柔地说:“家长都说没给过你那么多钱,你这些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你好好想一想。有错一定要承认,改了就是好孩子,老师依然会喜欢你的,并且老师保证只要你知错就改,改过不犯,老师一定帮你保守秘密的。”过了一会儿,她满含泪水向我承认了错误。 【案例四】 卢婷,女,13岁。父母都在外务工,收入不错,,她从小一直是外婆照顾,她家里经济

中学生班级盗窃案例分析

中学生班级盗窃案例分析 2011212551 人教111 傅萧 案例:“叮——”,下课铃一响,刘鲜(化名)就冲出教室向我报了案,他说:“老师,今天上午我把100元钱放到抽屉里,下午来的时候钱就没有了,这可是我两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我听了脑子都气晕了,因为上个星期才有学生说丢了50元钱,还没有查出来,又有学生丢钱了,我思考了片刻说:“刘鲜,你别着急,把事情的详细经过给老师说一遍,老师一定会努力调查此事,生活费老师先给你垫上……” 通过刘鲜的叙述,我发现中间历时太长,与他接触的人太多,要想在短时间内确定怀疑对象不太可能,所以,我就找了刘鲜座位四周的人单独询问,结果一无所获,思考再三,我决定用情感教育的方式鼓励那个学生主动把钱还回去。当天下午,我把刘鲜支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了刘鲜家庭的困难,希望唤起学生的同情,并表示若拿钱的学生能悄悄把钱还回去,老师不再追究此事。 几天过去了,100元钱仍然没有回来,我一筹莫展,走到班里,学生都躲着我,生怕成为怀疑的对象,看到此情景,让我感到压力很大,若此事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会让班级的学生相互猜忌,于是我采用了第二套情感方案,我在班里把我写的博文《我心疼》张贴出来,我呼吁全班同学在白纸上写出自己想对那个“小偷”说的话,希望借助集体的力量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把钱还给刘鲜。课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我给他的留言,并在留言纸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我站在一旁,思考着谁会最后一个写。一二三,我清点着学生的留言,心想那个拿钱的孩子一定没有勇气去给自己的留言,出乎意料的是64个学生,64句话,一个都不少,看来那个孩子比我想象中“厉害”的多。根据种种迹象,我把怀疑对象锁定在两个人身上,我先找了其中一个谈话,那个孩子说:“初中时,班里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可是老师从来就不查,可只有你,你知不知道你怀疑谁都对他们是一种伤害。”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要那样说,这反而加深了我对他的怀疑,孩子看着曾经信任自己的老师哭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平淡地结束了谈话。 分析:首先我想说的就是,我不赞同这个老师的做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现象越来越普遍,思想教育偏差和缺失导致的教育问题愈来愈突出,教育重功利轻思想愈发明显,包括盗窃在内的校园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寄宿学校。班级盗窃大多为“内鬼”所为,面对班级失窃这个不怎么光彩的“恶性事件”,班主任千万不能等闲视之,这不光是一个可能会对事件双方产生影响严重的过程,也是一个班主任必须面对的能力和威信的考验过程。而案例中老师采用了两套方案来解决这个盗窃问题,事实是,两个方案都不成功,反而还在不知道真相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信任,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影响。盗窃固然可恶,但是,老师如何采用合理方法、温柔地找出黑手并且教育学生才是问题的关键。 从教师角度来看,老师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盗窃的原因有很多,或者因为嫉妒,或是报复,或是发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类可以走近,却又不那么容易走近的群体,在学生眼里,老师往往是不那么“友善”的,他们是否完全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了你面前,这是老师需要思考的。因此,老师不应该只凭自己的直觉去怀疑学生,而是应该用事实说话,每个学生对老师来说都应该是平等的,发生盗窃事件的确是很痛心疾首的一件事,但是,即使在老师找出黑手之后,在对他进行教育之后,还是应该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对待,青春期的少年是敏感的,老师的指引、教育及其重要。 从学生角度来看,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自卑?是因为家庭教育?还是因为学校的德育不过关?老师这时候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应该一竿子把他打翻,还是仔细了解其中缘由。老师应该由小看大,盗窃事件可大可小,处理的是否

老师如何对有偷盗行为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整

老师如何对有偷盗行为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老师如何对有偷盗行为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也正在冲击着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上各种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产生了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发生偷窃行为的频率也日益增加。但这种偷盗现象和社会上的偷窃犯罪是有所区别的。 成人的偷窃是在意识到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非法占有别人财物的行为,而中小学生的偷拿别人物品是一种无计划地占有别人物品的行为,他们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许多老师把学生偷东西简单地归于品行问题,其实学生偷东西更多的时候和心理问题有关。所以,教师要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从心理上给予积极引导,使之走上正途。 郭美英是太原市三十六中的优秀教师,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郭老师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学生,那么,郭老师是如何处理学生偷窃事件的呢? 有一天晚上,小琴急匆匆地跑到郭老师办公室,说自己新买的一条裙子丢了,而且她知道是谁偷的,因为她看见同寝室小英的床单下放着自己的裙子。郭老师听后让小琴先不要声张,晚自习后再处理这件事。 下了晚自习后,郭老师和小琴进了寝室,将寝室其他同学按

床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一个个单独叫到寝室里,打开箱子、手提袋,翻开床单,看是否有小琴的裙子。寝室里除了小琴和小英外,还有六名同学。在抽查之前,郭老师就和小琴说好了,即使在小英的床单上查到了小琴的裙子,也要把剩余的同学全部查完,免得其他同学怀疑,让小英背上小偷的名声,一辈子都无法抬头做人。小英是第二个被叫进来的,进来后,她的神情看起来有点紧张,但还是打开箱子、手提袋,并翻开床单让郭老师和小琴检查,小琴在小英的床单下的几件衣服中找到了自己的裙子。小英见已被发现,脸瞬时涨得通红,羞愧难当地痛哭了起来。 但郭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小英,而是严肃地对她说:“裙子在你的床上,事情已经很清楚了,这件事,我和小琴都会为你保密,就说裙子没有找到。但你自己一定要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做出这样的事,否则,连我也无法帮你。”小英含着眼泪点头答应了。 然后,郭老师又将其他几位同学一个个叫进来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最后召集全寝室的同学开了一个会。会上,郭老师说:“小琴的裙子这次没有找到,但通过这次清查,我相信,寝室里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因为一方面大家会提高警惕,东西不会乱丢和乱放;另一方面即使有人做这样的事,那么,以后也一定不会再做了。大家不要胡乱猜疑,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以后,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大家住在同一个

小学生偷盗行为要不得主题队会方案和总结

“小学生偷盗行为要不得”主题班会 六年级(2)班活动目标: 1.让学生明白知法守法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并通过生活小故事辨析,初步掌握一些我们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 2.使学生关注生活,能分辨哪些是违法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品格和习惯,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一个21世纪合格的守法懂法的小公民。 活动过程: 一、先讲个故事:<<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感受)? 1、请同学谈感受 2、小结:不知法,如何守法? 二、目前我国关于的主要法律法规 1. 《宪法》《民法》《刑法》《民法通则》等; 2.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此外,还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班规、社会公德等也是我们必须掌握和遵守的“规矩”) 4、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一些必备的法律知识,我们接下来进行“法制知识测试”,看看你了解能做多少。 三、加强法制教育,如何从我做起? 1、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2、老师小结: (一)、掌握法律知识 (二)、提高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三)、严格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小法官断案: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但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与这一主流相悖的暗流,简介:高年级学生由于法律意识还不够强,到低年级去偷学生放在班级的文具和钱财。)“偷窃”,一个不雅的名词,一个触犯法律的行为。一直认为这个行为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却离我们如此近。也许你

会对这样的行为不屑一顾。也许你对它只是望而远之。但这样类似的校园偷窃事件却已处在了犯罪的边缘。俗话说:“小错不改致大祸”。看了刚才的小品,相信大家一定深有感触。现在你就是一名小法官,你会如何处理这个案件?学生交流如何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好这个案件。 2、故事二:生a怀疑生b偷了他心爱的钢笔,但由于没有证据,情急之下两人起了争执,生a争不过生b。于是,放学之后,生a找了他所谓的“铁哥们”,跟踪生b并殴打他。)你怎么判这个案子? 3、通过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校园中同样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每天都要上学、放学、每天都要与他人接触,我们只有树立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权利,我们才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平平安安地回家。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真正面临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做一个守法的小学生呢?例如:校园“小霸王”正在对某位学生进行敲诈、勒索。有人跳窗入室盗窃,一人看见后悄悄走开。某生交友不慎,结识了社会不良少年,养成挥霍成性的习惯,引发了入室抢劫案。如果你身处这样的情境,你会怎么做?任选一个说说你的做法。(学生交流发表看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警惕,学习和我们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就能在平时遇到危险时正确的面对和处理。可能我们的处理方法还不够妥当,下面请我们的法制副校长来教我们一些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的具体方法。 五:总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由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之后任其发展,以至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未成年人只有从小远离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犯罪。 不良行为祸之源,小偷小摸讨人嫌。苗正木直勤修剪,成长栋梁可参天。 读一读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关于偷盗行为的通告

( 通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4404 关于偷盗行为的通告 Notice on theft

关于偷盗行为的通告 关于偷盗行为的通告范文篇一 为防止工厂有偷盗行为,导致工厂货物,成品数目不对,造成损失,特此通告,严厉防范,一经发现有偷盗行为,得以证实,并予以重罚,一次罚800元大家互相监督,洁身自爱(举报者有奖,一次800元,以资鼓励,特为举报者保密) 特此通告! 美特斯厂示 12-22 关于偷盗行为的通告范文篇二 集团各个部门、各区域、各级分公司: 近期,集团各公司因丢失引起的索赔金额居高不下,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集团各公司因货物丢失引起的索赔金额高达500余万元!20xx年至今,集团安全督察部协同警方共同查获各类刑事案件19起,均为前公司员工所为。其中盗窃案件10起,职务侵占案件6起,诈骗案件3起,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2383957余元,共25名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

制裁,其中一人被判20xx年零6个月有期徒刑。集团在此重申,对于盗窃、侵占、诈骗货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一经调查属实,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希望全体员工引以为戒,警钟常鸣,做正直、合法的公民。同时,对发现的盗窃、侵占、诈骗货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检举,共同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现将已查处的刑事案件公布于众,以昭警示。 安全督察部客服与质量管理部 关于偷盗行为的通告范文篇三 20xx年以前,学院热水供应系统和设备由于热泵机组老化,功率下降,热水箱的保温效果达不到要求,经过两个多学期对热水箱、热水泵进行了改良更换改造,热水供应系统产水量及热水温度已基本得到正常供应。 10月份以来,由于天气变化,随着温度的下降,部分宿舍同学反映热水供应不足、水温达不到要求、部分宿舍楼热水供应到22:00后就没有热水等现象。经水电科工作人员对热水系统外循环管路进行检查,并未发现损坏和漏水现象。在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时发现有学生宿舍存在故意破坏热水设备窃取热水和使用违章手段进行窃取热水的行为。这些故意破坏热水设备和使用违章手段窃取热水的行为,造成了学生宿舍供应的热水无端浪费,热水存储量减少,造成恶劣的影响,导致众多同学生活的不便。 根据《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学生手册学生公寓热水使用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的洗澡间安装IC智能热水表,学生使用热水洗澡必须刷卡计费。严禁各种窃取热水行为。如发现以下行为,学院将以窃取热水处理: 1、故意破坏热水表,使热水表计量不准或者完全失效。

小学生偷东西案例分析

偷东西案例分析: 前天下午5时许,两个身穿校服的孩子华华(化名)和强强(化名)再次走进王江泾镇双桥村世纪心美超市,超市的杨老板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华华和强强在附近一所小学上学,已连续3天放学后来到超市晃悠,久久才会离去,但买的仅是超市摆在门口的棒棒糖,所以杨老板感觉他们有点怪。这次,他果然看到华华和强强来到超市最里面的柜台拿了几支笔和几本卡通小本子,并迅速塞进口袋,随后来到超市门口买了两根棒棒糖。 当华华和强强准备只拿着棒棒糖去付款时,杨老板故意笑着指向孩子鼓鼓囊囊的口袋问:“口袋里放的是什么呀?”两个孩子神色慌张,华华故作镇静地答道:“是我平时用的笔和本子。”“哦,你用过的东西看起来特别新嘛。”华华和强强一下子语塞了,都低下了头。当华华和强强承认偷了东西后,杨老板温和地询问:“你们住哪里?我打电话给你们家长。”可他们始终不吭气。 天色渐暗。“不想说就算了吧。饿了吗?我家刚好要吃晚饭,一起吃点吧。”杨老板准备了碗筷,还拆了两包速溶饮料给华华和强强喝。或许是心有愧疚,两个孩子吃了几口便停下了。“记住,‘小偷针,大偷金’,以后不能做这种事情。”杨老板拍了拍他们的背,随后联系双桥警务室,对民警说:“天黑了,我不放心让他们自己回家,麻烦你们把他们送到家长处。” 原来,华华和强强分别只有8岁和9岁。华华是四川籍新居民子女,家长刘女士对杨老板没有斥责孩子的做法深为感动:“没想到老

板居然没声张,也没有伤孩子们的自尊心。”这两个孩子也有所感悟,脸红红地向家长表示以后不再偷东西了。 “如果打骂偷东西的孩子,或者贸然把孩子赶出去,孩子往往会心生怨恨,对其今后的健康成长不利。”杨老板对民警说,“这次如果孩子说出了家长联系方式,我也不会找民警的。小孩偷的一般是价值不大的小东西,有时可能是出于好玩或贪小便宜,不能一味斥责,最好用委婉的方法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孩子走上正路。小学生偷东西的事去年遇到过十几次,我一般都是采取感化的方式进行教育,情节严重的才报警。” 有民警对杨老板的做法表示赞赏,但也有知情人士不认同杨老板的做法,认为这样会怂恿孩子的错误行为。杨老板这样的做法到底好不好,对偷东西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才有利于他们改正错误和今后的成长。

小学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类型: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报送单位:安远教育局安全股 供稿:(实名,单位+姓名)重石中心小学罗志红审稿: 检索主题词:以案释法、案例 法制教育案例分析 (一)情况介绍 以下通过青少年打架问题个案,从其行为,家庭成因,心理进行多方面分析。 姓名:赖智霖,男,年龄:12岁,平时表现为个性冲动,喜欢挑事,易激怒,有偷窃行为。 具体重大影响事件:1.班级中一同学与外班同学发生口角,赖智霖便帮同学动手与外班同学打架。2.在原校与其他年级同学因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便互生口角;后约定聚众斗殴,引发群体斗殴事件。3.午休时间带动三五名学生爬学校围墙出校外。4.五年级时曾偷拿家长大量现金去消费。 赖智霖的行为如果得不到即使纠正与正确引导就会走向犯罪的深渊,最后让自己痛苦,让别人痛苦。 (二)成因分析

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中了解其打架原因: 1、法律意识淡薄。 2、冲动心理,易造成激情犯罪(只要与别人口角,便易冲动引发斗殴事件)。 3、虚荣心理与自卑感(由于自己在班上成绩不太理想,想靠其他方面来证明自己是强者,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同时也是自己在其他方面自卑的表现)。赖智霖个性冲动,好强,有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与其家庭成长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其言行也是具有攻击性和强势性,当然这与攻击性人格不同,因为他的家庭成长与他正处于一个青少年的特殊时期综合判定他只是具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如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着年龄增长其攻击倾向可能转换为攻击性人格,从而危害社会。赖智霖父母在他读四年级的时候离异,父亲在他读五年级时因工死亡,其好强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本能的保护家人与自我保护的原始冲动。在他的家庭中也许正需要一个强势的男性来支撑,让整个家庭强大,他的父母的离异,父亲的死亡,爷爷奶奶年迈,这样这种家庭责任感就潜意识的落在了他的肩膀上,不仅仅是他个人潜意识需要这样,他的家庭中成员都可能有这样的意识,从而他便养成一种强势的个性特点,日常学习生活中他就会便得更加敏感,对于他人普通的行为他都可能认为是对他的威胁行为,从而进行自我防御,转换为攻击他人。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

中学生偷盗行为的处理规定 中学生的偷盗行为不仅仅给个人、家庭和学校造成恶劣的影响,更易导致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风气的恶化。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便可以纠正。①经济原因②心理因素③不成熟行为④寻求冒险和刺激⑤不良教育为,此我校特做出如下规定。 一、当发现学生第一次出现偷窃行为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把孩子的具体情况如实向家长反映,家校共育,家长把学生领回家学习有关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1——3天。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压力,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为家庭所不容,为学校所不许,为社会所不齿。此外家长(监护人)要合理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二、若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家长可陪同学生返校,来时交一份检讨,交500元保证金克服偷窃的劣习,(班主任会尽可能不让其他学生对这个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保密工作做好,引导其他同学对犯错学生表示关爱,并树立知错能改观念)。 三、若该生在一个月内第二次出现偷盗行为,需通知其监护人及时赔偿受害人损失,家长把学生领回家教育3——5天,当学生认识到错误,家长陪同学生返校,来时交一份检讨,签订《试读协议》一份,特此声明500元保证金不再返还,在一个月内不准犯任何错误,月末签订《借读协议》,之后不犯任何错误,其记录不带入下一个学期。, 四、若该生在一个学期内第三次出现偷盗行为,需通知其监护人劝其退学。 五、凡出现偷盗行为的学生在本学期内不准参评三好学生,不再享受贫困生待遇。 偷窃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时间内能改变的,需要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所有手段、办法,完善措施、制度,形成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学校、家庭、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只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关心,努力和重视,中学生的偷窃行为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将朝着健康的、诚实的心灵之路不断迈进。 2017-03-18 1

案例偷窃

培智学生“偷窃”行为的个案矫正 首先,这里是加引号的“偷窃”,不同与一般意义的偷窃而言。 “偷窃”是以将占用他人财物为目的,秘密窃取的行为。指把不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在别人不知情、不同意的情况下偷偷占为己有。“偷窃”行为在培智学生中比较常见,这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水平以及不良的行为习惯等有关,同时往往达不到道德缺陷的高度。 吴某,女,16岁,现为我校培智四年级学生,在婴儿期患病导致智力中重度障碍。曾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二年,辍学3年,因学习跟不上,同时行为问题多又严重影响班级教学秩序,于09年转入我校,后进入心理康复辅导小组进行个别化矫正训练。 问题行为的描述:据前任老师和家长的反应、笔者的观察,发现吴某经常乱拿同伴、老师、家人、邻班学生的物品,行为持续了1年多。而这种偷窃不良行为次数逐渐在增加,原来每星期2至3次到现在愈演愈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要她在场,趁别人不注意就会“顺手牵羊”把别人的东西拿走。有时候是班级里的一大堆作业本、同伴的卫生纸、卷笔刀、老师的书、食物、邻居小朋友的玩具等等都“偷拿”回家,有时候还拿家里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糖、玩具之类的物品,有时候没有东西可拿,就是别人的废纸或垃圾都要拿回家。基本上每天老师都能发现书包有不属于她的东西,老师和家长多次教育均无效果,严重影响了吴某本身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学秩序。 心理问题描述:吴某有很多优点,理解领悟能力、记忆力等较好,活跃、大方。但她情绪起伏比较大,不稳定,易冲动,心急,做事粗心而做不好。易激动,一点点小事都能引起她的愤怒情绪,比如别的同学做对了题目而她做错了,都会引起她的大为不快。心理异常脆弱,经不起批评,一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或同伴的指责后,就会非常难过或生气,常无法控制情绪大声骂人或把自己关在厕所,不理人。 吴某接受、理解、反应、自理生活能力均较好,但在课堂上经常嬉闹玩乐、取笑同学、乱拿他人的物品,喜欢与老师唱反调,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常常“偷拿”别人的东西后,还百般抵赖说谎,不承认是自己拿去了,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常常与同学发生冲突。 在多次走访后,笔者了解到吴某与父母外公外婆居住在一起,外公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