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李煜与李清照对“愁”的表现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大学语文》科目考查卷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09-2 任课教师:杨金玉

姓名:郑博桐学号:09054010201 成绩:

对比李煜与李清照表现“愁”的异同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煜是南唐后主,号钟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具有帝王身份的天才型文人,被后世尊称为“词圣”的婉约派词的开山。李清照是北宋时期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她的词风格独到,亦被称为“易安体”,她被后世尊为婉约派词的“宗主,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词家。

李煜词的风格分为两个阶段:亡国前和亡国后。李清照的词也分为两个阶段:南渡前与南渡后。由于两者的伟大词作大多为后期所作,所以本文仅从两者的后期风格进行比较。

李煜和李清照同样是写愁,一个是国愁,一个是家愁;同时又都含国愁家恨。李煜的后期作品多伤怀故国,追忆往事;风格沉郁苍凉,意境开阔,词风疏朗;而李清照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的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苍。

一提到这两位词人,立即就会想起两人的婉约风格,而两人用婉约的手法表现的忧伤愁绪,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从表现手法上分析两人的异同点:

一、相似点:

1. 抒写真感情、真性灵、自然率真、流利天成。

无论是李煜或者李清照,他们所表达的愁绪都是来自他们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2. 李煜李清照在表现愁绪时都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种概括性首先表现为拓开了词的艺术时空跨度和容量, 意象丰富而鲜明,其次, 这种概括性又表现为作者并不具体地叙述他们所怀念和伤悼的内容, 而是深沉地、概括地写出一个不幸者的哀伤、痛苦, 渲染其哀伤的深度、广度, 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

3. 二李词都善于以独特的抒情手法, 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准确传神的特征写意法。其次是二李词善于把抽象的愁赋予可感可视的具体形象。第三, 二李词皆善用绘画的“点染法”。

二、不同点:

1、情感的悔恨与悲愤。后期二人都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剧变,在二人怀国词中,

李煜词思念故国之“愁”,多是对往昔帝王生活的留恋.多悔恨,多自责。李清照之“愁”则多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与漂泊无依的凄凉。

2、抒情方式的“直”与“曲”。李清照具体的“愁”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只能靠读者依据全词去联想,从而体现出婉曲的风格。李煜则不同,李煜所抒发之“愁”,所描述之意象都比较明确地告诉读者,从而体现出一种比李清照更直接的抒情风格。

3、意蕴的理性与感悟。李煜在一场人生激变下,无论是梦里还是醒着,亡国之

恨无时元刻不萦绕心神。更使他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慨,这种体悟同样具有普遍意义。而李清照虽然与李煜一样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但很少对人生作出与李煜词类似的总结。她只是多层面去写她的愁情,而未有上升到人生高度的哲理喟叹。

下面从二者的代表作进行具体的赏析: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虞美人》寓意鲜明,感情强烈,作为“臣虏”的李煜,每对春花秋月,自然想到故国今已覆亡,过往种种都已成为永不复反的往事。联想到雕阑玉砌无知,不解亡国之痛,但是当年常在阑边,砌下的有情之人,如今已是朱颜改。想到这里,自是柔肠寸断。全词愁绪象喷泉迸发,一发不可收,浩浩荡荡,无穷无尽。全词意象明确,婉约中也多了几分直白,所表达的愁绪也是对于过往的悔恨不已,作者痛定思痛,更是

有种对于人生的透彻感悟。

《武陵春》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新颖奇巧,想象丰富,深沉哀婉。词人在抒发愁绪时,意象描述抽象,给人以无限联想的空间,全篇以词人特有的婉约方式抒发一种悲愤之情,但也只是多层次地表现出词人本身的细腻愁情,这符合李清照的“易安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