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9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只有正确认识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镇痛药物,才能制定出最适合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药物或药物组合的药理作用。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而非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则常发生于长期持续用药一段时期后。
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反应,只有便秘可能长期持续存在。
防治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疼痛治疗本身同样重要,应把预防和处理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措施视为镇痛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便秘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需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
患者不会因长期用药而对阿片类药物的便秘不良反应产生耐受,因此,便秘不仅出现于用阿片类药物初期,而且还会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全过程。
某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往往还可能与便秘有关,通畅大便则可能缓解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不良反应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医师一旦为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1. 预防①多饮水,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②缓泻剂:适量用番泻叶、麻仁丸或便乃通等缓泻剂。
应告诉患者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调节饮食结构、调整缓泻剂用药剂量,并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如果患者 3 天未排大便就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2. 治疗①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②增加刺激性泻药的用药剂量;③重度便秘可选择其中一种强效泻药(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30~60ml ,qd ,比沙可啶2~3 片,qd ,比沙可啶直肠内灌肠,qd ;乳果糖30~60ml ,qd :山梨醇30ml ,q12h ,连用 3 次,继后必要时重复用药;④必要时灌肠;⑤必要时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合用其他镇痛药物。
二、恶心、呕吐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30 %,一般发生于用药初期,症状大多在4~7 天内缓解。
卫生部关于印发《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医发[2007]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对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的管理,保证麻醉药品安全、合理使用,规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编写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予发布施行。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医政司和中华医学会。
附件: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OO七年一月二十五日附件: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言药物滥用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全球化问题,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药物滥用是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由用药者采用自我给药的方式,反复大量使用有依赖性的药物,利用其致欣快作用产生松弛和愉快感,从而逐渐产生对药物的渴望和依赖,由于不能自控而发生精神紊乱,并产生一些异常行为,经常会导致严重后果。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这类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等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根据国际《麻醉药品单一公约》,对于麻醉药品的医疗和科学价值给予充分肯定;滥用这些药物会产生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必须采取严格管制措施,只限于医疗和科研应用;需开展国际合作,以协调有关行动。
公约要求各缔约国限制这类药品的可获得性;需要者必须持有医师处方;对其包装和广告宣传加以控制;建立监督和许可证制度;对其合理医疗和科研应用建立评估和统计制度,限制这类药品的贸易;各国向联合国药品管制机构报送有关资料;加强国家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药物滥用。
为加强对我国麻醉药品的管理,国务院于1987年颁布了《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对这类药品的生产、供应、使用、运输和进出口管理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