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10七下语文文言文字词句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26.77 KB
- 文档页数:9
古文背诵孙权劝学作者: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注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
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14、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第四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课内文言文梳理孙权劝学【参照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此刻当权管事了,不行不学习 !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却。
孙权说:“我莫非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土吗?只应该大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常常念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诧异地说:“以你此刻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本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从头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而后分别了。
【课下讲解】〔但〕只,不过〔涉猎〕大略地阅读。
〔见旧事〕认识历史。
见,认识。
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华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当涂〕当道,当权。
【要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辞〕推托。
〔阿蒙〕吕蒙的乳名。
阿,名词词头。
〔务〕事务。
〔更〕从头。
〔孤〕古时贵爵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目光对待。
刮,擦抹。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了解事情你此刻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够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 ( 你) 事务忙碌,谁比得上我 ( 的事务多 ) 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此刻的才华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莫非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旧事耳。
不过应该大略地阅读 ( 或:阅读群书 ) ,认识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志向的人分别多天,就要从头用新的目光对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何了解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众多来推托。
木兰诗【参照译文】惋惜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
(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惋惜。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①期:约定时间。
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译文:陈太丘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
太丘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
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去了。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划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
1. 《论语》中的句子:“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的翻译:学了
之后时常复,不也是很开心吗。
2. 古诗《登鹳雀楼》中的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的翻译:太阳从山的一边落下,黄河水流入大海。
3. 古文《齐桓公问陈轸于桓公》中的句子:“夫子不言,言必
有中。
”的翻译:孔子不是不说话,只是他说的话都有深意。
4. 古文《伯夷贤周流之歌》中的句子:“心之忧矣,於以修之。
”的翻译:心里很焦虑,只能努力修养来排解。
5. 古文《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扣舷独啸,钟亭何峥嵘。
”
的翻译:驾着船独自吟唱,钟亭峥嵘壮丽。
6. 古文《六国论》中的句子:“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的翻译:时间过去了,岁月不再回来。
7. 古文《前出师表》中的句子:“臣非不谋懦;度德量力,辅翼王室。
”的翻译:臣子并非不有计划,只是要根据自身才能,辅佐王室。
这些句子是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古文重点句子,通过翻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和背后的意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4.《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①见往事:了解历史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见治: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治理②当涂掌事:掌管事务三、重点句子翻译: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一个博士吗,我难道要你去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一个博士吗!(反问语气)2、然不凝滞于时,而能以穷年之志,繁祥之行,去取尘垢之说,___之气,君子所宜也。
不要被当时的环境所限制,要有长远的志向,积极行动,去除尘垢,展现豪迈之气,这是君子应该做的。
(长句分析)3、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他以为学问可以让自己受益匪浅,于是开始了研究。
(并列句)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你怎么才看见这件事呢?(反问语气)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论语·卫灵公》___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___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子曰‘由之问’,得其所问矣;___有问,子曰‘闻斯行之’,未之确也。
”翻译:___问:“听说了这件事吗?”___说:“有父母兄长在,怎么会听说这件事呢?”___有问:“听说了这件事吗?”___说:“听说了这件事。
”___说:“___问,___说‘___问’,回答了他的问题;___有问,___说‘听说了这件事’,还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分析句子结构和语言现象)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与蒙论议,大惊:十分惊讶。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的兄长知道得太晚了。
蒙辞以军中多务:___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推辞。
___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研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___。
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___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之晚乎。
《孙权劝学》译文及重点词语解释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初:当初,当时。
谓:告诉。
对……说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今:现在。
涂,通“途”。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
掌事,掌管政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辞:推辞。
务:事务。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治经:研究经书。
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
但:只,仅。
当:助动词,应当。
涉猎:泛览,粗略的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历史。
耳:通“尔”,语气词,罢了5.卿言/多务,孰/若/孤?译: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孰若:与……相比呢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7.蒙/乃始就学。
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乃:于是,就。
就:本义是靠近,这里是从事,去做。
8.及/鲁肃过寻阳,译: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
过:经过。
9.与蒙/论议,译: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论:讨论议:议事10.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下阿蒙了!”大:非常,十分今:现在。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复:再11.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译: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日,就要另眼相待,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泛指多天。
即:就。
更:重新刮目相待:另眼相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及翻译XXX《咏雪》XXX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XXX纷纷何所似?”兄子XXX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XXX,左将军XXX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XXX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XXX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XXX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XXX是太傅大哥XXX的女儿、左将军XXX的妻子。
XXX《陈太丘与友期行》XXX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XXX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XXX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
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XXX 的为人和修养。
解释:①期:商按时间。
②元方:XXX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译文:XXX与朋友约好时间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过了中午,那个朋友没有到,XXX不等他就走了。
XXX走了以后那朋友才来。
XXX的长子XXX当时七岁,正在门外戏耍。
那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回答说:“等你很长时间,你不来,已离开了。
”那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元方说:“您和我爸爸约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则是没有信用;当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愧,走下车来拉他(以示亲近),XXX也不回地走进家门去了。
XXX《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XXX说:“研究并时常温,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学而》翻译】XXX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划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目录:一、第4课《孙权劝学》二、第8课《木兰诗》三、第12课《卖油翁》四、第16课《陋室铭》五、第16课《爱莲说》六、第24课《河中石兽》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2、【当涂】当道,当权。
3、【辞】推托。
4、【务】事务。
5、【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6、【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2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23、【见事】知晓事情。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假字,同“耶”,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
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
七下语文文言文字词句翻译第四课《孙权劝学》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但.()当涉猎..()5、蒙乃始.()就.学()6、自以为大有所益.()7、及.鲁肃过.寻阳()()8、见.()往事..()9、肃遂.拜蒙母()10、非复..吴下阿蒙()11、即.()更.()刮.()刮.目相待...()12、大兄..之晚乎()..()何见事12、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3、孰.()若.孤()14、大.()惊曰:“卿今者才略..……”()二、翻译下列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_______(体例)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1362年间的历史。
第八课《木兰诗》1、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6、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人名)编的,这是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的一首乐府民歌。
第十二课《卖油翁》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重点句子的翻译:1、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rǔ)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他,但手熟(shú)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我酌(zhuó)油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lì)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6、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三、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他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晚号___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__。
第十六课《古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翻译下列语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铭”是指爱莲说周敦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
第二十四课《河中石兽》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3、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重点句子的翻译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服为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