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第十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6
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F<HCl<HBr<HI B.微粒半径:K+>Na+>Mg2+>Al3+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D.熔点:Li>Na>K>Rb参考答案:A略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下列做法不利于食品安全的是()A.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品B.在食用盐中添加适量的碘酸钾C.在食品加工中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D.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参考答案:A略3. 拟用右下图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气体(图中夹持仪器均已略去,abc表示相应仪器加入的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气体 a b cA O2H2O2MnO2浓硫酸B CO2盐酸碳酸钙饱和NaHCO3C NO 稀HNO3铜屑H2OD SO2浓硫酸Na2SO3浓硫酸参考答案:C略4. 已知25℃时,K sp[Cu(OH)2]=2×10-20。
要使0.2 mol·L-1 CuSO4溶液中Cu2+沉淀较为完全(使Cu2+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pH为()A. 4B. 6C. 8D. 10参考答案:B略5. 已知:pAg=-lg{c(Ag+)},Ksp(AgCl)=1×10-12。
如图是向10mL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 mol/L 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变化的图象(实线)。
根据图象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Ksp(AgCl)>Ksp(AgI))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 被恰好完全沉淀D.把0.1 mol·L-1的NaCl换成0.1 mol·L-1NaI则图象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参考答案:B略6. 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3.0mol B.1.5molC.1.0mol D.0.75mol参考答案:B解:利用电子守恒,当1molCr3+被氧化为Cr2O72﹣(0.5mol)时,所失去的电子数为3mol,这些电子被PbO2得到,而1mol PbO2被还原只得到2mol电子,因此需要PbO2的物质的量为1.5mol.故选B.7. 把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Y 33.6L(在标准状况下)。
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第十六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X、Y、Z、W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W可能是()①C、O2②AlCl3、NaOH③Fe、HNO3④CO2、NaOH.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D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钠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①X为C、W为O 2时,Y为CO,Z为CO 2,且C与O2完全反应即生成CO 2;②若X为AlCl 3、W为NaOH,则Y为Al(OH)3,Z为NaAlO 2,过量NaOH与AlCl 3反应生成NaAlO 2;③若X为Fe、W为HNO3,Fe过量时生成Fe(NO 3)2,继续与HNO3反应生成Fe(NO 3)3,Fe在过量HNO 3中生成Fe(NO 3)3;④若X为CO2、W为NaOH,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也能生成碳酸氢钠.解答:解:①X为C、W为O 2时,Y为CO,Z为CO 2,且C与O2完全反应即生成CO 2,故正确;②若X为AlCl 3、W为NaOH,则Y为Al(OH)3,Z为NaAlO 2,过量NaOH与AlCl 3反应生成NaAlO 2,故正确;③若X为Fe、W为HNO3,Fe过量时生成Fe(NO 3)2,继续与HNO3反应生成Fe(NO 3)3,Fe在过量HNO 3中生成Fe(NO 3)3,故正确;④若X为CO2、W为NaOH,CO2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也能生成碳酸氢钠,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中的连续反应,思维容量较大,需要对物质间的转换关系及转换条件非常熟悉,否则易出错.2. 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X且X溶于水能电离出K+、Cr3+、SO42-,若将2.83 g X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I-+14H+=2 Cr3++3I2+7H2O 。
2020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命题人: 审题人: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O 16- F 19- Mg 24- P 31- V 51- Cu 64-Bi 209-7.化学与科技、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出土的青铜礼器司母戊鼎是铜和铁的合金 B.高纯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光电池 C.港珠澳大桥钢筋表面的环氧树脂涂层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D.火箭推进剂使用煤油-液氧比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的环境污染小8控制变量是科学研究重要方法。
由下列实验现象一定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A.AB.BC.CD.D9.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结构如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定条件下青蒿素可以转化为双氢青蒿素。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15205C H OB.双氢青蒿素能发生氧化反应、酯化反应C.1 mol 青蒿素最多能和21mol Br 发生加成反应D.青蒿素转化为双氢青蒿素发生了氧化反应 10.用废铁屑制备磁性胶体粒子,制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23Na CO 溶液浸泡是为了除去废铁屑表面的油污B.通入2N 是防止空气中的2O 氧化二价铁元素C.加适量的22H O 是为了将部分2Fe +氧化为3Fe +,涉及反应:23222H O 2Fe2H 2Fe 2H O +++++=+D.溶液A 中2Fe +和3Fe +的浓度比为2∶111.处理烟气中的2SO 可以采用碱吸——电解法,其流程如左图:模拟过程Ⅱ如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B.若用锌锰碱性电池为电源,a 极与锌极相连C.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22H O 4e 4H O -+-=+↑ D.若收集22.4mol 的P (标准状况下),则转移4mol 电子12.改变0.01mol/LNaAc 溶液的pH ,溶液中HAc 、Ac -、H +、OH -浓度的对数值lg c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020年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考试卷高中化学第一卷〔选择题 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N 14, S 32,Cl 35.5,Fe 56。
一、选择题7.某实验报告记录了如下数据,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取5.26mL 稀硫酸B .用托盘天平称量11.7g 氧化铜粉末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3.5D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0.5mL 盐酸溶液8.以下离子方程式或化学化学式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氯气通入水中--+++=+ClO Cl H O H Cl 222B .向Fe 〔OH 〕3中加入氢碘酸:O H Fe H OH Fe 23333)(+=+++C .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盐酸:↑+=+++2222H Na H NaD .向Mg 〔HCO 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苛性钠溶液:O H CO MgCO OH HCO Mg 223332222++↓=++---+9.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4g 重水〔D 2O 〕中所含质子数为0.2N AB .4.48LN 2与CO 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N AC .6.2g 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N AD .12.5mL16mol ·L -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10.将某些化学知识用数轴表示,能够收到直观现象、简明易记的成效,用数轴表示的以下化学知识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常温条件下,石蕊的变色范畴:B .分散系的分类分散质微粒直径C.AlCl3和NaOH溶液反应后铝元素的存在形式D.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11.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以下固体粉末:①FeCl2;②Fe2O3;③Zn;④KNO3。
铜粉可溶解的是〔〕A.②④B.①②C.②③D.①④12.在容积相同的A、B两个密闭容器中,分不充入amolN2和bmolH2,使它们在同温度下反应,并达平稳,假设A容器保持体积不变,B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当A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时,那么B中NH3的体积分数为〔〕A.12.5% B.25% C.<25% D.>25%13.关于右图所示①、②两个装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装置名称:①是原电池,②是电解池B.硫酸浓度变化:①增大,②减小C.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正极:Zn-2e-=Zn2+D.离子移动方向:①中H+向阴极方向移动②中H+向负极方向移动第二卷〔非选择题,共174分〕26.〔10分〕2004年7月30日,位于秦皇岛海港区涂庄的一化学试剂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泄露出的氯气迅速向周围的居民区蔓延,所到之处草木枯黄、大片蔬菜被毁。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微专题提分练专题16 化学综合实验题考向1:有机物的制备1.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 g的异戊醇,6.0 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名称是:(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填标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填标号)(7)本实验的产率是:A、30℅B、40℅C、50℅D、60℅(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 ℃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填高或者低)原因是2.苄叉二氯是合成苯甲醛的中间体,实验室合成苄叉二氯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上海清华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常温度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再滴加0.1mol/L的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点所示的溶液中 C(H+)=c(Cl-)+c(HClO)+c(OH-)B. b点所示的溶液中 C(H+)﹥c(Cl-)﹥ c(HClO) ﹥ c(ClO-)C. c点所示的溶液中 C(Na+)=c(HClO) + c(ClO-)D. d点所示的溶液中 C(Na+)﹥c(ClO-)﹥ c(Cl-)﹥c(HClO)参考答案:B2.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反应了中国人收礼的习俗,脑白金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对该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它属于芳香烃,含有碳碳双键和肽键,能使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但原理不同B 它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C 分子式C13N2H16O2,能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体现了一定的碱性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参考答案:C 略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B.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气体:Ca2+ + 2ClO—+ SO2+ H2O==CaSO—3↓+ 2HClO C.KHSO4熔融状态下电离:KHSO4=K++H++SO2-4D.CH3COOH 是弱电解质:CH3COO—+H2O CH3COOH+OH—参考答案:D略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一定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的实质是阳离子、阴离子间的相互吸引。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 = H+ + 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某些共价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A.①②⑤正确B.都不正确C.③④正确D.仅⑤正确参考答案:B略5. 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Fe+bNO+cH+===dFe2++fFe3++gNO↑+hNO2↑+kH2O下列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A.2d+3f=3 g+hB.反应中每消耗5.6 g Fe,转移0.2 mol~0.3 mol e-C.HNO3的氧化性大于Fe3+D.当a不变时,d随着b的增大而增大参考答案:D6. 常温离子液体(Ionic Liquid)也称常温熔融盐。
武汉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2020. 5.2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16 Cl 35.5 Ni 59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用纯碱溶液除油污,加热可提高去污能力C.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所用的芯片中含高纯硅D.医用护目镜片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8.“连翘酯苷A”是“连花清瘟胶囊”的有效成分。
下图有机物是“连翘酯苷A”的水解产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9H8O4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1 mol该分子最多可与5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D.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9.探究FeSO4的热分解产物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乙和丙中盛有检验相应物质的常用试剂,实验完成后甲中残留固体为红棕色。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持续通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内空气B.用盐酸和K3[Fe(CN)6]溶液检验残留固体的主要成分C.乙装置中生成白色沉淀、丙装置中溶液褪色D.丁装置中所盛装的试剂可用澄清石灰水替代10.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H2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放热过程B.Pd、Rh作催化剂时HCOOH分解产生H2的反应热不同C.该反应过程中有C-H键的断裂,还有C=O键的生成D.HCOO* +H* = CO2 +2H*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骤11.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漂白效率极高的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常温下,0. 1 mol/L 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且Z与Y位于不同周期。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化学卷(A )第十六单元 烃的衍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福尔马林能防腐,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C .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和硅胶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 .维生素C 具有还原性,能将人体中的Fe 3+转化为易被吸收的Fe 2+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都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B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阿司匹林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过氧化氢酶、酚醛树脂、有机玻璃、PVC 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 .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构成蛋白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 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再加入AgNO 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B .实验室制备乙烯时,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插入浓硫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液面以下C .在乙炔的制备实验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D .制备新制Cu(OH)2悬浊液时,将4~6滴2%的NaOH 溶液滴入2mL 2%的CuSO 4溶液中,边滴边振荡4.格列卫是治疗白血病和多种癌症的一种抗癌药物,在其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结构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该中间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B .碱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之一,经酸化后自身可以发生缩聚反应C .该物质易溶于水D .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都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5.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A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B .丙烯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C .异戊二烯[CH 2==C(CH 3)—CH==CH 2]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发生加成反应D .2-氯丁烷(CH 3CH 2CHClCH 3)与NaOH 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6.据英国媒体报道,某品牌牙膏中含有的消毒剂三氯生,遇到含氯的自来水时能生成哥罗芳(三氯甲烷),哥罗芳能引发肝病甚至致癌.已知三氯生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氯生的分子式:C 12H 7Cl 3O 2B .哥罗芳属于烃类C .三氯生属于芳香族化合物D .哥罗芳难溶于水7.有两种有机物Q()与P(),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二者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只出现两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B .二者在NaOH 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C .一定条件下,二者在NaOH 溶液中均可发生取代反应D .Q 的一氯代物只有1种,P 的一溴代物有2种8.有机物CH 3—CH=CH —Cl 能发生的反应: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酸性 KMnO 4溶液褪色;⑥与AgNO 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加聚反应。
2020年第十六届国际Zhautykov化学奥林匹克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 Fe(NO3)2 溶液时,向 Fe(NO3)2 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硝酸,以防止 Fe(NO3)2 发生水解
B.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C.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测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便立即去测碱的浓度,所测中和热的数值偏高
D.配制1mol/L 的 NH4NO3溶液时,溶解后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2、分析如图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虚线框中接直流电源,铁可能会被腐蚀
B.虚线框中接灵敏电流计或接直流电源,锌都是负极
C.虚线框中接灵敏电流计,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若将电解液改成硫酸锌溶液并接上直流电源,该装置可用于铁皮上镀锌
3、已知:pKa=−lgKa,25℃时,H2SO3的pKa1=1.85,pKa2=7.19。常温下,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
20mL0.1mol·L−1 H2SO3溶液的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曲线上的数字为p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2c(H2SO3)+c(SO32-)=0.1 mol·L−1 B.b点所得溶液中:c(H2SO3)+c(H+)=c(SO32-)+c(OH-) C.c点所得溶液中:c(Na+)>3c(HSO3-) D.d点所得溶液中:c(Na+)>c(SO32-)> c(HSO3-) 4、25℃时,向10mL0.1mol·L-1一元弱碱X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1的HCl溶液,溶液的
AG+-c(H)[lg]c(OH)AG变化如图所示(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8,则Kb(XOH)≈10-5 B.M点表示盐酸和XOH恰好完全反应
C.R点溶液中可能存在c(X+)+c(XOH)=c(Cl-) D.M点到N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7.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描述 分析 A “煤饼烧蛎成灰” 这种灰称为“蜃”,主要成分为Ca(OH)2
B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KNO3)” “紫青烟”是因为发生了焰色反应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D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
熬之,则成胆矾” 其中涉及到的操作有结晶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mL0.1mol·L-1 的CH3COOH 溶液中,H+的数量为0.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一氯甲烷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4NA C.9NA 个羟基和10NA个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相等 D.标准状况下,22.4L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其原子总数是2.5NA 9.有机物a和苯通过反应合成b 的过程如图(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B.若R为CH3时,b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C.若R 为C4H9时,取代b苯环上的氢的一氯代物的可能的结构共有4种 D.若R为C4H5O时,1molb最多可以与5molH2加成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X、Y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W的最外层为7电子结构。金属单质Z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元素W 的金属性最强 B.原子半径大小:X<Y,Z>W C.Z2Y 和ZWY3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相同 D.W单质的制备实验室常常选用电解的方法
11.下列有关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25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mL B.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没有NaOH杂质,则结果偏低。
C.用C1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V2mL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至滴定终点用去酸性高猛酸钾溶液体积为V1mL,则H2C2O4溶液的浓度为mol/L
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12.硼酸( H3BO3) 为一元弱酸,已知H3BO3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BO3+OH-=B(OH)4-,H3BO3可以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备。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C.当电路中通过3mol电子时,可得到1molH3BO3 D.B(OH)4-穿过阴膜进入产品室,Na+
穿过阳膜进入阴极室
13.常温下,H2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酸,将NaOH溶液滴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2A溶液中,溶液中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H2A的电离平衡常数 Ka1=10-3.30 B.当 c(Na+)=2c(A2-)+c(HA-)时,溶液呈中性 C.pH=6.27时,c(A2-)=c(HA-)>c(H+)>c(OH-) D.V(NaOH溶液):V(H2A 溶液)=3∶2 时,2c(Na+)+c(OH-)=2c(H2A)+c(HA-)+c(H+)
26.(15分) Ⅰ.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需采用催化工艺。 (1)新的研究表明,可以将CO2转化为炭黑进行回收利用,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整个过程中Fe3O4的作用是 。
(2)已知反应N2(g)+3H2(g)2NH3(g) ΔH<0。按n(N2)∶n(H2) = 1∶3向
反应容器中投料,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达平衡时,混合气中NH3的质量分数随压强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曲线a、b、c对应的温度是由低到高 b.加入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和提高H2的转化率 c.图中Q、M、N点的平衡常数:K(N)>K(Q)=K(M) ②M点对应H2的转化率是 。
③2007年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哈伯研究所证实了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和分别表示N2、H2和NH3。e表示生成的NH3离开催化剂表
面,b和c的含义分别是 和 。
(3)有机反应中也常用到催化剂。某反应原理可以用下图表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Ⅱ.过二硫酸钾(K2S2O8)在科研与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4)某厂采用湿法K2S2O8氧化脱硝和氨法脱硫工艺综合处理燃煤锅炉烟气,提高了烟气处理效率,处理液还可以用作城市植被绿化的肥料。一定条件下,NO去除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80℃时,若NO初始浓度为450 mg·m-3,t min达到最大去除率,NO去除的平均反应速率:v(NO)= mol·L-1·Min-1(列代数式,不必计算结果)
(5)过二硫酸钾可通过“电解→转化→提纯”方法制得,电解装置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常温下,电解液中含硫微粒的主要存在形式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是HSO4,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pH范围为 ,阳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7.(14分) Ⅰ.“一酸两浸,两碱联合”法是实现粉煤灰(含SiO2、Al2O3、Fe2O3、CaO、MgO等)综合利用的新工艺。聚合氯化铝铁(PAFC)化学式为:[Al2(OH)nCl6-
n]m·[Fe2(OH)xCl6-x]y,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净水剂。工业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际工业中“酸浸”、“碱浸”均不能充分反应,滤渣A中主要含有SiO2、Al2O3。
“纯碱混合焙烧”中,它们分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滤液混合后“蒸发”的作用是 。 (3)“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4)PAFC、无水AlCl3、FeCl3·6H2O用量均为25 mg·L-1时,处理不同pH污水的浊度去除率如图所示,PAFC的优点是 。 Ⅱ.(5) 25℃时,用0.1mol/L的CH3COOH溶液滴定20mL0.1mol/L的NaOH溶液,
当滴加VmLCH3COOH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7。已知CH3COOH的电离平衡
常数为Ka,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Ka的表达式为 。
(6) 常温下,测得某纯CaSO3与水形成的浊液pH为9,已知Ka1(H2SO3)=1.8×10-2
,
Ka2(H2SO3)=6.0×10-9,忽略SO32-的第二步水解,则Ksp(CaSO3)= 。
28.(14分)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也可用作可充电电池的电极。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FeCO3的最佳方案: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1 mol/L Na2CO3溶液 (pH=11.9)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
5min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0.8 mol/L FeSO4溶液 (pH=4.5)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
无色气泡,2min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 mol/L (NH4)2Fe(SO4)2
溶液(pH=4.0)
1 mol/L NaHCO3溶液
(pH=8.6) 实验Ⅲ: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
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1)实验Ⅰ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 Fe2++ + + H2O Fe(OH)3+ HCO3− (2)实验Ⅱ中产生Fe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为了探究实验Ⅲ中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Ⅳ进行探究: 操作 现象
实验IV 向0.8 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 ,再加
入一定量Na2SO4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与实验III现象相同
实验Ⅳ中加入Na2SO4固体的目的是 。
对比实验Ⅱ、Ⅲ、Ⅳ,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H+,降低溶液pH,减少了副产物Fe(OH)2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 ,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2mL 1mol/L NaHCO3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Ⅲ中FeCO3的
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分别将实验Ⅰ、Ⅱ、Ⅲ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A处的广口瓶中。
①补全A中装置并标明所用试剂。 ②为测定FeCO3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
是 。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Ⅲ中的FeCO3纯度高于实验Ⅰ和实验Ⅱ。通过以上
实验分析,制备FeCO3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35.第四周期的元素,如:钛(22Ti)、铁(26Fe)、砷、硒、锌等及其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Ti原子中,最高能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形状为 ,与Ti同周期的所有过渡元素的基态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钛不同的元素有 种。
(2)琥珀酸亚铁片是用于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的常见药物,临床建议服用维生素C促进“亚铁”的吸收,避免生成Fe3+,从结构角度来看,Fe2+ 易被氧化成Fe3+
的原因是 。
(3)SCN-离子可用于Fe3+
的检验,其对应的酸有两种,分别为硫氰酸(H-S-C≡N)和异
硫氰酸(H-N=C=S)。
①写出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微粒 (分子或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