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认识_张秀兰
- 格式:pdf
- 大小:203.10 KB
- 文档页数:4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探析联合手术在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4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联合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前房角、眼压视力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数据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手术在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效果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日益加剧,越老越多的老年人罹患各种眼科疾病,其中,发病率最为显著的便是青光眼以及白内障。
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措施治疗这种眼科疾病,這对于降低患者眼压、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1]。
青光眼、白内障,数据临床常见性致盲眼病,青光眼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接受手术以及服用抗青光眼药物,将会促进白内障进一步发展,而白内障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膨胀到一定程度,患者极易继发青光眼,或是青光眼病况恶化,增高患者的眼压,损害患者的视神经[2]。
联合手术是当前治疗这类眼科疾病的广泛手段,不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负担也相对较小,而且青光眼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小[3]。
基于此,本院为了对联合手术在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验证,遂进行了如下实验: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白内障患者4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
其中,参照组有9例为女性患者,14例为男性患者,年龄介于57~83岁,平均(63.3±12.4)岁;平均眼压为(38.3±11.7)mmHg;8例患者瞳孔5mm;3例为白内障继发青光眼,4例为开角型青光眼,6例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0例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两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患者也常常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
治疗这两种疾病的主要方式就是手术治疗。
对于合并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青光眼手术和白内障手术,以及联合手术。
那么,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又有何不同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
一、传统的青光眼手术
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主要是通过减少眼内压力来缓解青光眼的症状。
手术方式包括激光手术和植入引流管等方式。
传统的青光眼手术并不能改善白内障症状,因此对于合并患有白内障的患者来说,单纯的青光眼手术并不是最佳选择。
而且,传统的青光眼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包括眼压不稳定、角膜水肿等。
二、白内障手术
三、联合手术
联合手术是同时进行白内障手术和青光眼手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手术方式。
联合手术可以通过一次手术来解决患者的青光眼和白内障问题,减少手术次数,同时也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联合手术的疗效较为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视力,并且有效地控制眼内压力。
一些研究表明,联合手术的效果要优于单独进行青光眼手术或白内障手术。
对于合并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者来说,联合手术是最佳选择。
联合手术不仅可以同时解决两种疾病,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在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患者还需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做出决定。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患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早日康复。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联合手术护理体会目的总结老年性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66例(76眼)青光眼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实施联合手术,做好术前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观察。
结果在66例(76眼)中,患者的視力有明显提高共有70眼(92.1%),而视力无明显变化有6眼(7.9%),视力无变化的6眼中有4眼为视神经萎缩2眼为黄斑变性。
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共4眼,经治疗后均已恢复正常。
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并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患者应完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手术;护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高龄人群好发的两种常见疾病,近年来联合手术报告颇高[1,2],联合手术既可有效控制眼压同时又提高视力,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最佳选择[3,4]。
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66例76只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眼科收治的66例(76眼)青光眼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4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9岁。
眼压33.5~104.2mmHg,平均眼压48mmHg。
术前视力为光感至眼前手动50例,眼前指数11例,4.0者5例。
闭角型青光眼55例,开角型青光眼6例,继发性为原发性闭角或者开角型的青光眼患者,并且均患有并发性白内障,青光5例。
其中有5例患者(共6眼)曾经进行抗青光眼引流术,但是术后眼压仍然较高。
1.2方法用2%的利多卡因行上方结膜下浸润麻醉以及球周麻醉,在12点钟位做常规梯形巩膜瓣,经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再将晶体的皮质吸除,然后植入进口人工晶状体,再行小梁切除虹膜周切,将巩膜瓣以及结膜瓣分别进行缝合,术后配合抗炎以及常规预防感染治疗。
1.3护理体会1.3.1心理护理[5] 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将我院进行的联手术优于传统分期手术效果告知患者,可达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双重效果,消除患者的顾虑思想。
58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方法:选取该院5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队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联合手术治疗。
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前房角变化情况。
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光感恢复、眼压控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0.3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7例出现轻微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术后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眼压和前房角明显改善,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联合手术;青光眼;白内障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
青光眼与白内障都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如何有效控制眼压同时又提高视力是此类手术的重点。
临床认为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可考虑作分期单独手术,也可以施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
采用联合手术治疗,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减少单纯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探讨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的成效,对比和传统手术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男35例,女24例,年龄44-79岁,平均63.2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5例,慢性闭角型青光21例,老年性白内障未成熟期继发青光眼9例,开角型青光眼3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常常伴随着白内障的发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造成的眼压骤然升高,可引起视力急剧下降、眼部疼痛和头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白内障的关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由于前房角闭合导致房水排流受阻而引起的急性眼压升高的疾病。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通常伴随着虹膜搏动、巩膜水肿、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
白内障是指眼内的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
白内障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视物模糊、散光等。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常常因为眼球前房深度浅、虹膜隆起等因素,使得白内障手术的难度增加。
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二、手术治疗方法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的选择十分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常需要进行两步手术:首先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一般采用激光周围虹膜切除术或玻璃体切除术来改善前房角度,增加房水排流通道的通畅;接着进行白内障手术,清除混浊的晶状体,植入人工晶体,恢复视力。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眼压变化,确保手术安全。
手术后的眼部护理和恢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临床疗效探讨针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
选择了一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分别进行了两步手术治疗。
术后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术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视力明显改善。
手术治疗的总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多数年龄较大,合并全身情况复杂,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手术治疗的费用较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来说是一大负担。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不同联合手术方式疗效对比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手术治疗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中包括传统手术、激光手术和微创手术等。
传统手术方式是指通过切口进入眼内,进行手术治疗。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手术技术成熟,治疗效果稳定。
但是由于切口较大,恢复期较长,容易导致术后眼压变化较大,容易出现术后合并症,如疼痛、水肿等。
而且传统手术的缺点是切口较大,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也容易造成术后的角膜疤痕,影响视力的恢复。
激光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新方法,主要包括激光切割和激光烧灼两种方式。
激光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的影响较小。
但是激光手术的缺点是术中需要配合溶解与吸出晶状体的药物,术后可能出现边缘水肿、玻璃体混浊等并发症,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综合分析不同的联合手术治疗方式,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方面,微创手术具有较大的优势。
微创手术采用小切口或者无切口的方式,创伤小、恢复快,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微创手术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手术、激光手术和微创手术等。
微创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也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手术选择。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和应用效果。
方法:使用电脑随机分组原则将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各33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的眼压、散光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仅能改善患眼的眼压和散光度,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预后。
【关键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眼压值;术后并发症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属于眼科疾病中十分多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白内障的膨胀期,晶状体肿胀变厚,可以引起瞳孔阻滞,而导致青光眼[1];尤其是容易发生于小眼球,浅前房的患者中。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恶心呕吐、鼻梁酸、头痛、眼睛胀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眼压上升、视力受损甚至失明等不良预后发生[2]。
因此,在临床中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手术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应用效果,本院眼科针对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6例展开了不同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本院同一时间段内收集的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分成两组,33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在60-80岁之间,均值(70.12±2.63)岁;治疗组33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61-79岁之间,均值(70.13±2.61)岁。
对两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差异不大(P>0.05)且可比性高。
本研究开展之前,6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的全部内容展开了详细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协议;本研究均在本院伦理委员审批下通过。
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部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视力损害和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超声乳化术和青光眼手术联合治疗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这类患者中,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对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点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是指患者同时患有白内障和闭角型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由于虹膜根部与角膜之间的房角狭窄引起的眼压升高和青光眼发作的疾病,常伴有视力模糊、眼痛、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改善视力和降低眼压。
二、超声乳化术及青光眼手术联合治疗的原理超声乳化术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将白内障晶状体组织震碎并抽除的微创手术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治疗白内障并恢复患者的视力。
而青光眼手术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激光治疗、手术减压等,来降低眼压、改善患者的视力和缓解眼部症状。
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原理是在一次手术中同时进行超声乳化术和青光眼手术,以达到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恢复期,并且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得到了许多临床研究的证实。
一些研究表明,联合手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视力,并且有助于控制青光眼的发作。
联合手术还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眼压联合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提高视力,还可以通过青光眼手术来降低眼压,减少青光眼的发作。
一些研究显示,联合手术后患者的眼压明显下降,效果稳定持久。
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常常给眼科医生带来挑战,因为这种情况常常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眼部疾病。
近年来,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一次手术同时治疗白内障和青光眼,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方便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首先是白内障的治疗。
超声乳化术是一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通过超声能量将晶状体内的混浊物质分解成小碎片,并将其抽出体外,再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从而恢复视力。
这一步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首要步骤。
其次是青光眼的治疗。
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导致的眼部疾病,闭角型青光眼则是青光眼的一种特殊类型,治疗起来更为复杂。
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在手术过程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方式来调整眼房水流通的情况,从而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
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一次解决两个眼部问题,减少患者的手术次数和康复周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临床效果针对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我们从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手术效果在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通过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首先是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良好的近视力。
其次是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手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青光眼的发作频率。
通过一次手术,患者不仅恢复了视力,还有效控制了青光眼的病情,提高了生活质量。
2. 患者术后康复情况从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这可能归功于联合手术的优势:一是减少了手术次数和手术创伤,降低了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二是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了两个问题,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了术后的康复周期。
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治疗手段,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本文通过对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后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了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优势,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手术、临床效果一、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视力模糊、眼胀痛、眼红、头痛、虹膜水肿、角膜水肿等症状。
由于症状的严重性不同,患者的具体表现可能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症状较为明显,需要尽早进行治疗以避免视力及眼部结构受损。
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同时处理白内障和青光眼的问题。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将通过超声乳化技术将患者眼内的浑浊晶状体碎裂并吸出,然后通过人工晶体植入的方式来修复患者的视力。
医生还可以通过调节房水排出或者提高房水流速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闭角型青光眼症状。
三、临床疗效分析本研究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压、角膜厚度等指标进行了检测。
经过一定时期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患者的视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眼压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角膜水肿等症状也有所减轻。
而且,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因此可以认为,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是较为显著的。
四、治疗优势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治疗:该治疗方式可以同时处理白内障和青光眼两个问题,对于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说非常有益。
观察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治疗中,联合手术的实施疗效。
方法采取对照实验的形式,将参与研究的67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1组34例,为常规组,行传统手术治疗;1组33例,为探究组,行联合手术(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
结果探究组临床整体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行联合手术治疗,能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有效矫正患者视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建议推行。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cataract with glaucoma. Methods In the form of controlled experiment, 67 patients with cataract and glaucoma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34 cases), which wa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 Group 1, 3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surgery (phacoemulsification+angle separation);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verall clinical effect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bined surgery for cataract with glaucoma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patients' vision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while ensuring the safety of surgery.[Key words] Cataract; glaucoma; Combined operation; Phacoemulsification; Angle separation以往临床上对白内障并发青光眼的治疗多主张两病分别操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
本文将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急剧眼痛、视力模糊、虹膜水肿、前房变浅等症状。
而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色彩感觉减退、复视等症状。
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时,患者的症状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
1. 早期干预: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及时缓解眼压、恢复视力,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 个体化治疗: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
根据患者的年龄、眼部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方案。
3. 综合治疗: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眼科医生、内科医生、麻醉医生等专家需要共同参与,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三、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1. 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常用的方法有激光周围虹膜切除术(LPI)、激光虹膜切除术(LPE)等。
这些手术可以有效扩张前房角,减轻虹膜与角膜之间的闭角,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
2. 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emulsification)和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这些手术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3.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目前的研究表明,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维持眼内压的稳定,提高视力和生活质量。
手术干预也有助于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性结膜炎等。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不同联合手术方式疗效对比分析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青光眼是指眼内压增高,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引起视力障碍的慢性疾病。
而白内障则是指眼内晶状体变性,导致透明度下降,进而
引起视力模糊的疾病。
这两种眼部疾病常常会同时出现,因此需要进行联合手术治疗。
本
文将对不同的联合手术方式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目前,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联合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两期手术和现代的一期手术两种。
传统的两期手术方式是先进行青光眼手术,然后再进行白内障手术。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操
作简单,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但是缺点是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需要多次手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另一种方式是现代的一期手术,即同
时进行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较短,只需要一次
手术,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但是缺点是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只适用于一
些特殊情况。
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护理体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眼部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合并青光眼。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我在护理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中的体会进行分享,希望能对同行护士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术前准备工作1. 着力宣传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心理状态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术前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让患者清楚地了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告知手术过程和风险,避免患者因为担心手术而心理压力过大。
2. 术前评估为了减少手术风险,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对其身体状况、病史、过敏史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询问和了解。
3. 准备清洁消毒手术前需要对手术器械、手术室和病房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同时,需要确保手术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二、术中护理工作1. 操作规范手术操作规范是重中之重,手术护士需要督促外科医生护理遵守手术操作规范。
同时,在药物使用上,必须遵循医嘱规定,注意药物的安全使用和注射方式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2. 监测生命体征手术时需要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因突发状况导致手术失败或者患者出现意外情况。
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不适症状,确保其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 防止感染手术后,需要认真对手术部位和手术后的眼球进行治疗和护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注意患者的卫生和手术后护理指导工作,确保手术效果的顺利达成。
1. 注意休息安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安全休息,避免因为身体不适和过度活动而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的营养和饮食进行合理的安排,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 术后护理指导在术后,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指导,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让患者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避免受到相关的精神刺激。
需要让患者了解术后护理以及复诊的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细节问题。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67例青白联合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结果:67例患者眼压趋于正常,视力提高,并发症减少。
结论:专人专护,对症护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效果。
关键词:青光眼;白内障;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method of combined operationof glaucoma and cataract.Methods:observation and nursing in our hospital 67 casesof patients with white.Results:6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intraocular pressure,vision improved,complications decreased.Conclusion:nursing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Keywords:glaucoma;cataract;nursing晶状体浑浊简称白内障。
青光眼是由于眼内压升高而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有效方法是手术治疗。
而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降低眼压是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措施。
现今随着显微技术和白内障人工晶体手术的发展,三联手术即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一次手术即能达到控制眼压又能恢复视力的目的,减少术后并发症[1]。
现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对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共收治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两67岁,右眼27例,左眼20例。
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研究背景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晶状体引起的前房深度减小,导致虹膜与角膜之间房角变窄,进而引起虹膜前缘与角膜之间的黄斑闭合。
这种闭合导致房水排流受阻,眼压升高,进而造成青光眼。
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力常常受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目前,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该手术能够同时解决患者的青光眼和白内障问题,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通过超声乳化将患者的白内障摘除,再通过青光眼手术将虹膜与角膜之间的粘连解除,从而恢复眼前房深度,改善房水排流,降低眼压,进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及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的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通过对并发症情况和随访结果的观察,进一步完善手术技术,减少患者术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促进患者康复和健康。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特点1. 白内障: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模糊的疾病。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的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视力威胁性较大的眼科疾病,特点是房水排流受阻,导致眼内压升高。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表现为眼痛、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等症状。
3. 疾病进展快: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疾病进展较快,若不及时治疗,会加重患者的视力损害和眼压增高,甚至引起视神经损伤。
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方式临床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结果。
通过对手术方式一和手术方式二的优势与局限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手术方式一在治疗效果和手术安全性方面表现较好,但局限性也较为明显。
而手术方式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结论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新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手术决策和促进疾病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方式、临床观察、优势与局限、比较分析、结论总结、临床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由于眼内压力过高引起的视神经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在青光眼的治疗中,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是比较常见的类型之一,而且合并白内障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研究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观察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白内障摘除联合青光眼手术以及植入人工晶体联合青光眼手术。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和局限,但目前尚缺乏对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局限以及比较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选择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早期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这一疾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使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局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方案。
眼科2012年第21卷第1期OphthalmolCHN,2012,Vol.21,No.1·述评·现阶段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认识张秀兰【摘要】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其现代的处理原则、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等一直是讨论的热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发展对青光眼治疗具有重要贡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策略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前房角粘连范围、用降眼压药物数量、晶状体混浊程度以及视力情况等。规范、精细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青光眼手术技巧是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前提。要尽量避免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行联合手术。合并有白内障或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还是先青光眼后白内障手术抑或先白内障后青光眼手术仍需深入研究。对于其它类型的青光眼如恶性青光眼,急进地摘除晶状体也存在争议。(眼科,2012,21:3-6)【关键词】青光眼/外科学;白内障;联合手术
CommentoncombinedsurgeryoncoexistingcataractandglaucomaZHANGXiu-lan.StateKeyLaboratoryofOphthalmology,ZhongshanOphthalmicCenter,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060,China.Email:xiulan_z@yahoo.com【Abstract】Theadvanceofphacoemulsificationhasbeenmakinghugesignificantcontributiontothemanagementofglaucoma.However,managementofglaucomawithcoexistingcataracthasraisedmanydiscussionsinrecentyearsincludingcurrenttreatmentstrategies,indications,surgicalprocedure,timingandoutcomes.Thisshortpaperwilldiscusstheseissues.Surgicalstrategyof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shouldbedeterminedwithanindividualizedapproachbasedonthedegreeofperipheralanteriorsynechiae,thenumberofglaucomamedications,theopacityoflensandvisualfunctions.Proficientoperationskillsareneededforchoosingcombinedsurgery.CataractextractionshouldbegreatlyavoidedduringacuteattackstageofPACG.Theeffectofcataractex-tractioninprimaryopenangelglaucoma(POAG)stillneedsfurtherstudytoclarify.Forothertypesofglaucomasuchasmalignantglau-coma,aggressivelensextractionisofcontroversial.(OphthalmolCHN,2012,21:3-6)【Keywords】glaucoma/surgery;cataract;combinedsurgery
作者单位:510060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Email:xiulan_z@yahoo.com)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以下简称超乳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材料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眼科医师认识到,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简称青白联合手术)或单纯白内障手术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然而,由于青光眼类型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应用白内障手术处理不同类型青光眼的原则、适应证、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等一直存在较多的讨论和争议。纵观国内外研究,目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处理有三个基本手术策略:单纯抗青光眼手术、青白联合手术和单纯白内障手术。青白联合手术主要是针对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这里的关键点是“合并有白内障”。2008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1]中,就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原则提到关于“滤过性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指征”,明确指出“符合滤过性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指征参照白内障手术适应证”。因此,如果是透明晶状体或者没有“白内障手术指征”,去做青白联合手术,首先原则就是错误的。针对特殊类型的青光眼如恶性青光眼或者由于晶状体脱位等原因导致的青光眼,需要做晶状体/白内障摘除或联合手术则另当别论。青白联合手术的方式可以是二步法:先行抗青光眼手术,后行白内障手术,反之亦然;也可以是一步法: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同时进行[2-3]。而后者手术切口可以在同一部位,也可以在不同部位[4]。这里提到的白内障手术,主要是指超乳手术。现代的白内障手术已经摒弃了既往大切口如囊外摘除术(EC-CE)、囊内摘除术(ICCE)对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带来的损伤,能使抗青光眼术后最大限度地获得对滤过泡形成影响最小、最少的并发症和最佳的视力重建
3眼科2012年第21卷第1期OphthalmolCHN,2012,Vol.21,No.1效果[5-7]。除了少数伴有硬核白内障的青光眼偶尔需联合ECCE外,目前多数医疗单位实施的3.2mm透明角膜切口超乳手术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眼组织损伤较轻,近来出现的同轴1.8mm微切口超乳手术将进一步减少组织损伤,减轻散光,促进视力早期恢复[8]。眼科界之所以对青白联合手术一直存在较多的讨论和争议,主要原因是迄今尚缺乏具体的适应证指导临床。例如处于不同进展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处理原则怎样?不同的房角粘连情况、眼压情况、用降眼压药物情况等,是否也有不同的处理原则?许多研究证实,晶状体摘除可有效缓解瞳孔阻滞带来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消除复发的风险[7,9-10]、降低眼压[11-12]、减少前房角进一步粘连、避免进行性发展成慢性的闭角型青光眼[11,13-15]。然而,术后眼压下降幅度与术前前房角粘连范围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11,16]。Lai等[17]观察到两者无直接联系:有些前房角粘连仅90°的患者,超乳手术后仍需辅助降眼压药物;而有些前房角粘连超过270°或以上者,术后却不需要辅助药物控制眼压。因此术前患者前房角功能受损的程度与术后小梁网功能的恢复可能决定了手术的预后。术前眼压越高、眼底视杯凹陷越大、视野受损程度越重,均意味着青光眼越晚期,间接提示前房角功能已遭到较大破坏。如此情况下,单独解除混浊晶状体对前房角的阻滞因素,理论上就不足以有效降低眼压、控制青光眼发展。对此,国外的研究认为手术策略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2-3]:滤过性手术适宜白内障较轻的患者;青白联合手术适合进展期、晚期青光眼患者;能够局部用药控制眼压者采用单纯白内障手术,术后继续局部药物控制眼压。广州中山眼科中心2005年进行的研究表明[5-6],超乳手术或青白联合手术后,对比单独做滤过性手术(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提高房水流畅系数(C值),超声活体显微镜(UBM)能清楚显示术后前房角明显增宽或重新开放。目前用于参考的方案为[5-7]:(1)前房角粘连≥180°,药物治疗≥3种,轻度或无白内障,视力≥0.5,选择单纯抗青光眼手术;(2)前房角粘连≥180°,药物治疗≥3种,有白内障手术指征,视力<0.5,选择青白联合手术;(3)前房角粘连<180°,药物治疗<3种,有白内障手术指征,视力<0.5,选择单纯白内障手术。从这一方案看,是否“有白内障手术指证”是前提,而“前房角粘连是否超过180°”是采用联合手术还是非联合手术的分界岭。然而,迄今尚无基于循征医学的临床研究能证实前房角粘连超过180°其前房角功能就不足以代偿。因此亟待开展国际或国内标准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上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必需认识到,无论哪种手术方案,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治疗的首要目的仍然是降低眼压。临床观察到,一个成功的青白联合手术后,视力提高、眼压控制、炎症反应轻,尤其是极大地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但这是基于手术技术娴熟的案例。如果手术操作不规范或发生并发症如后囊膜破裂导致玻璃体溢出等,青光眼滤过道失败的风险将明显增加。因此,规范、精细的手术技巧是选择青白联合手术的前提。关于急性发作期的青光眼是否适合摘除晶状体或青白联合手术以及其最佳手术时机一直是争论较多的问题。目前在一些基层医院,急性发作期将白内障(甚至透明晶状体)摘除似乎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摘除透明晶状体是非常危险的做法。首先透明晶状体并非白内障手术指证,术后很难保证患者能维持原有的好视力;其次,万一手术失败或感染,很难给患者一个交代。急性期摘除白内障是否可取,也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也经常面对前房极浅的(排除了由于晶状体不全脱位、球形晶状体等继发因素所致)急性发作期青光眼是否同时摘除白内障的抉择。Lam等[10]认为这需要平衡利与弊,在他主导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晶状体摘除可有效缓解青光眼急性发作、消除复发的风险。在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也表明,白内障手术量增加后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了[18],但急性期摘除白内障要面临的风险明显增高:炎症反应重、角膜水肿、浅前房、虹膜后粘连、悬韧带松弛以及潜在的眼内出血等可能。因此要尽量避免在急性期手术,一般认为至少发作4周后再考虑行白内障摘除[7,10]。术前应具备如下的条件并采取一些措施:(1)尽可能降低眼压;(2)局部、全身加强抗炎、“安静”患眼;(3)具有娴熟的手术技巧;(4)其他辅助措施:黏弹剂、虹膜拉钩等。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由于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小梁网功能缺陷导致的房水排出功能障碍,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