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功能
- 格式:ppt
- 大小:195.00 KB
- 文档页数:15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公共管理学院07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刘嘉慧第一章绪论1、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而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是思想性的政治工作部分。
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思想工作的全部,而是它的一部分,即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2、思想政治教育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研究领域: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1)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的矛盾;(2)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3)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4)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与非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意识的矛盾;(5)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的矛盾;(6)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5、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6、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性科学。
7、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研究客体,其目的在与科学地然是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8、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内化与外化;教育与管理9、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根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思想: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存在及其与周围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主观反映,是为了适应主体生活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脑对输入的外界信息自觉进行整合的产物。
它属于精神意识现象的一部分,但不是它们的全部。
2.政治: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围绕夺取国家政权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的总和。
政治的基础是利益。
3.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4.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5.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6.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7.德育: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
8.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相关学科理论综合的产物,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
9.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中所处的位置。
10.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教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有用的作用的影响。
1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生活的有关方面所要表达的一种未来状态。
1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实施教育的具体要素,就是教育活动所要传授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编著胡钜源黄习容王江波鸣谢胡宝银胡钜源| 黄习容王江波| 胡宝银22010年1月22日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第一章绪论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辨析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建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2)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3)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4)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2)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3)特点:a阶级性、b实践性、c综合性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有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课题则是指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4)内化与外化: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一是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发展要求 摘要 本文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及其作用进行概述,接着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科定位,具体探讨了它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现实要求。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展要求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一切工作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党在进行各种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都始终注意坚持思想领先,紧紧掌握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使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从而保证了革命和建设任务的胜利完成。
当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为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和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体现 在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给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定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用大小是依据地位而来的。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正确摆放它的地位,以及重视它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居于“生命线”和“中心环节”的地位。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要“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从而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到第一位。《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首次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时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生命线。所谓生命线,就是说它不是“生命”,或者说不是生命本身,而是贯穿生命之中的。它强,生命就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它弱,生命就呈现虚弱之势;它断,生命也就随之停止了。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数十年来用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体现 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不仅要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基础之上,还必须受到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并且后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来说,具有宏观的、根本性的意义。当前时代与过去时代的很大不同在于:和平年代取代了战争年代,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信息化社会逐步取代着非信息化社会。这些巨大的、根本的变革赋予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作用。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考试大纲(2018年)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考试科目适用于报考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它阐明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人,培养本专业的青年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政治觉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导论(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发展简史、研究方法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目的和任务、教育环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艺术、教育载体、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等。
三、评价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能否运用这些理论来解决人们现实存在的思想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3、答题时间:180分钟;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导论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3、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简史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1、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3、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借鉴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2、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3、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2、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2、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3、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4、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者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3、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述2、世界观教育3、政治观教育4、人生观教育5、法制观教育6、道德观教育八、思想政治教育原则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特征和依据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九、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及研究对象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与知识借鉴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知识借鉴4、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5、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与特征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十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1、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与环节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十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含义和特征2、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和内容3、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
(完整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版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章绪论第⼀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第⼆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学科建设进程⼆、学科建设经验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法1.思想⼯作、政治⼯作、思想政治⼯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辨析思想⼯作——是⼀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们树⽴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的活动。
政治⼯作——是⼀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进⾏的活动,如阶级⽃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想政治⼯作——指政治⼯作中有关意识形态⽅⾯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定社会、⼀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们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为;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产阶级与⾮⽆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为;⼀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之间的⽭盾。
2.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门研究⼈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对⼈们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性科学。
2)研究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们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
3.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与社会:个⼈——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产活动为基础⽽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类⽣活共同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3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学科建设进程二、学科建设经验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辨析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思想政治工作——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 ;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的正确思想政治意识与客体的错误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之间的矛盾。
2.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2) 研究对象: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1、阶级性;2、实践性;3、综合性。
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个人与社会: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从比较方法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比较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体系,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分析、借鉴、吸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以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标签:比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研究当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各国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和目标的变迁发展,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的制定以及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手段和措施,等等。
利用比较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往往能通过比较找到症结所在,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和方法。
一、进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作用。
1国家开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一定不要把中国搞成一个关闭性的国家,实行关闭政策的做法对我们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对各国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是十分必要的。
2时代进步,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它不能代替和取消政治斗争、社会革命,是配合政治斗争的重要方面,是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此,各国政府在施政时,历来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统治、治理国家的作用。
3社会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并且有着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在学科构建和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寻找新的理论突破口和实践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