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特点的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951.00 KB
- 文档页数:2
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补体两条激活途径,nbsp;lt;BRgt;一是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1和补体4、2,形成补体3转化酶,然后是补体5、6、7、8、9的激活,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
nbsp;
补体两条激活途径,一是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1和补体4、2,形成补体3转化酶,然后是补体5、6、7、8、9的激活,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
二是补体3傍路途径,是细菌的内毒素和其它有关因子,直接激活补体3,再是补体5、6、7、8、9的激活,最后导致靶细胞溶解。
不同点是路径不一样,傍路途径可最快地发挥效应,达到溶靶细胞作用。
其次是激活物质不一样,经典路径激活物质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后才能激活补体1,所以需要时间长。
傍路途经激活物质是内毒素,细菌感染后一经释放内毒素就能激活补体3,所以有最快的反应。
补体激活的途径
·在生理情况下,大多数血清补体成分以酶前体的形式存在。
·级联酶促反应
·三条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激活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的特点:
·激活物:IC(IgM、IgG1-3)
·反应顺序:C1qrs-C4-C2-C3-C5-C6-C7-C8-C9
·C3转化酶——C C5转化酶——C
2
4
b3
b
b2
4b
b
·感染后期或再次感染
旁路激活途径的特点:
·激活物: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
·激活顺序: C3-B-C3-C5-C6-C7-C8-C9
·C3转化酶——C C5转化酶——C
3b
bBbP
bBb3
3
·存在C3活化的正反馈调节环路;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免疫
MBL激活途径的特点:
·激活物:MBL识别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
·激活顺序: MBL-MASP-C4-C2-C3-C5-C6-C7-C8-C9
·C3转化酶—— C C5转化酶——C
b3
2
4
4b
bC
b
b2
·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免疫。
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补体系统啊,那可是免疫系统里超级厉害的一部分呢!它有三条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这三条途径既有相同点,又有各自独特的地方,就像三胞胎一样,有相似也有不同。
先来说说相同点吧。
它们不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嘛,都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防线呀!不管是经典途径、旁路途径还是凝集素途径,最终不都是为了对抗病原体,让我们保持健康嘛。
它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在身体里时刻准备着战斗呢!
但它们的不同点也很明显呀!经典途径就像是正规军,得有特定的“敌人”出现才会被激活,是不是很严谨呢?旁路途径呢,就像一群机灵的游击队员,随时都能快速反应,管他什么情况,先冲上去再说!而凝集素途径呢,就像是有特殊情报的特工,能识别一些特别的“信号”然后行动起来。
经典途径的激活一般需要抗体的参与呀,这就好像要有上级的命令才能行动。
而旁路途径可不需要这些,它自己就能找到“战机”,随时准备出击,多牛啊!凝集素途径则是凭借对某些糖类的识别来启动,就像有一双特别的眼睛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再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三条途径的相互配合,我们的身体得面临多大的危险呀!它们就像是一个团队,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共同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这难道不神奇吗?这三条途径就像是三道坚固的防线,让病原体难以突破。
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真的是太重要啦!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免疫系统更加完善,让我们能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
我们真应该庆幸身体有这么厉害的保护机制呀!它们就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没有它们可不行呢!。
试述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
补体是一种不耐热的球蛋白,具有酶样活性,主要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的血清及组织液中,而补体激活途径包括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三种。
1、经典途径:C1-C9是参与经典途径的主要成分,按照在激活期间的作用,可以在激活识别、活化及膜攻击三个阶段中产生作用。
2、凝集素途径:血浆中包含有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能够识别病原微生物表面的岩藻糖、甘露糖等,使其成为末端糖基的糖结构。
3、旁路途径:旁路途径可直接越过C1、C
4、C2成分,将C3直接激活,并且继而完成C5-C9成分间的连锁反应。
另外在细菌性感染早期,旁路途径能够发挥抗感染效果。
平时需关注自身健康,如补体检查结果异常,需提高自身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处理,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方法治疗。
恢复期间调整好心态,加强自身的护理工作,定期复诊检查,规律日常饮食,避开刺激性食物。
3条补体激活途径三条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组分,它能够识别并攻击入侵人体的病原体。
补体激活是指补体分子在识别到病原体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病原体被摧毁。
补体激活途径有三种,分别是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依赖性途径。
经典途径经典途径是补体激活途径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
它的激活需要依赖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分子结合时,会激活C1分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C1激活后,C4和C2分子结合形成C4b2a复合物,也称为C3裂解酶。
C3裂解酶能够切割C3分子,形成C3a和C3b。
C3b分子能够与其他补体分子结合,形成C5裂解酶,最终导致病原体的溶解。
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补体激活途径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
它的激活不需要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而是依赖于补体分子与病原体表面的结合。
当补体分子与病原体表面结合时,会激活C3分子,形成C3裂解酶。
C3裂解酶能够切割C3分子,形成C3a和C3b。
C3b分子能够与其他补体分子结合,形成C5裂解酶,最终导致病原体的溶解。
凝集素依赖性途径凝集素依赖性途径是补体激活途径中最后被发现的一种。
它的激活需要依赖于凝集素分子的存在。
凝集素是一种能够识别病原体表面糖类的分子。
当凝集素分子与病原体表面糖类结合时,会激活Mannose 结合凝集素(MBL)分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MBL 激活后,C4和C2分子结合形成C4b2a复合物,也称为C3裂解酶。
C3裂解酶能够切割C3分子,形成C3a和C3b。
C3b分子能够与其他补体分子结合,形成C5裂解酶,最终导致病原体的溶解。
总结补体激活途径是免疫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依赖性途径是三种不同的补体激活途径。
它们的激活方式不同,但最终都能够导致病原体的溶解。
对于研究免疫系统和疾病治疗都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
补体经典途径是补体系统最重要的激活途径之一。
它通过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来激活补体系统。
具体的激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特异性抗体结合:在体液中,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2. C1激活:C1是补体系统中的第一个组分,由C1q、C1r和C1s三个亚基组成。
当C1q结合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上时,C1r 活化,引起C1s活化。
3. C4和C2活化:C1s活化后,会剪切补体组分C4和C2,形成C4b和C2a两个亚基。
4. C3转化:C4b和C2a结合,形成C4b2a复合物,也称为C3转化酶。
C3转化酶进一步激活C3,将C3分解为C3a和C3b 两个亚单位。
5. C3b的活化:C3b能够结合到细菌表面或其他抗原上,进一步激活C5转化酶,形成C5b。
6. C5转化:C5b结合到细菌表面后,C5转化酶能够在其上形成C5b6789复合体,称为膜攻击复合体(MAC)。
7. 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膜攻击复合体可导致细胞膜破坏,从而引起细胞溶解。
总体而言,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是一个级联反应,每个步骤都是前一步骤的酶促反应产物,最终导致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溶解。
这个过程对于清除抗原和抗体复合物、增强免疫细胞识别和吞噬病原体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整描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
完整描述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
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分子,它可以激活各种免疫系统介导的有效应答。
补体的激活途径主要有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
经典激活是补体的主要激活途径,依靠补体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而完成的。
它可以由外源蛋白酶(溶血补体 C3 和 C5 转化酶)激活表面受体,受激表面受体结合补体 C3b,形成补体 C3b 和 C5b 共同激活 C2(C3结合素),生成 SERPING 1(补体 C3a)和 C5a 超敏反应肽,最终形成 C5b67 分子复合物,触发细胞外补体 C9 聚集反应,从而实现补体的有效激活。
替代激活是补体的第二个主要激活途径,它利用补体的抗原性能力及其与外源抗原的直接结合,从而形成补体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反应。
它首先要求抗原与外源抗原结合,然后C3b 结合于抗原表面,C4b 跟随而结合,最终形成 C3bC4b、C3bC4bC5b分子复合物,从而激活补体介导的免疫反应。
综上,补体激活的两个主要途径分别是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它们各自独特的特性及不同步骤的激活方式实现了补体的有效激活,从而催化免疫反应的发生。
- 1 -。
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
Ⅰ 胞质里的受体活化
胞质里的受体活化是抗体介导的补体活化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
胞质里的受体包括Fc 受体和介素受体,Fc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主要由IgG、IgE、IgM、IgA等类别共有受体
以及一些特异性受体构成,介素受体则具有高灵敏度以及高特异性,这些受体在抗体与抗
原相活化时会发挥重要作用。
当抗体结合到抗原上,Fc受体就会与补体结合,而介素受体则能够分泌促胞质活化物质,从而启动攻击细菌的过程。
Ⅱ 胞外补体的激活
胞外补体的激活是抗体介导的补体活化的另一重要途径。
补体是部分原生动物免疫体
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特异性抗原性,在特定抗体与抗原反应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将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它们能够与补体物质结合,而胞外补体激活则可以分解补体多
肽链,从而启动溶血素代谢,进而形成复杂的攻击细菌的动物细胞内的复合物。
Ⅲ 通过投递活化物质
投递活化物质是抗体介导的补体激活的另一条途径。
投递活化物质是由木瓜凝集素、
巨噬细胞凝集素及其他促放素及免疫细胞吞噬素等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具有抑制补体活化、诱导炎症反应以及促进免疫系统反应的作用。
这些投递活化物质可以参与细胞间的炎症反应,从而可以引发抗体介导的补体激活,从而起到攻击细菌的作用。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异同
补体激活途径共分三种,分别为分子激活、细胞信号传导和补体间蛋白调控。
一、分子激活
分子激活是补体激活的最基本途径,即补体蛋白自身结构的变化和受调控因子的作用,使补体从处于静息状态的活性状态改变。
分子激活主要包括内质网调控和外界调控两部分。
内质网调控是指补体自身结构的变化以及补体内受调控因子的作用,使补体从处于静息状态的活性状态改变从而激活补体。
外界调控是指抗原或外源分子的作用下,补体蛋白的活性和稳定性发生改变,从而激活补体。
二、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信号传导是指细胞内各类信号分子通过细胞表面和内质网的受体-调节子-发生酶-转录因子等蛋白复合物等信号转导通路,把上游信号传递到下游,最终影响补体的活性。
这一过程能精确控制补体激活水平,使补体更具效率性、精确性、可控性,从而达到尽可能有效的免疫反应或杀伤细菌的平衡。
三、补体间蛋白调控
补体间蛋白调控是指补体蛋白质形成配体方式,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补体受体蛋白结合蛋白抑制补体的活性,补体被动蛋白复合物的存在可以促进补体的活化,补体间蛋白的结合过程精细而有效。
补体间蛋白调控能够有效控制补体活性,并使补体的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总之,三条补体激活途径各有不同,但共同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补体充分发挥作用的目的,从而发挥免疫反应的最大作用。
1. 试述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
答:1、经典激活途径:(1)激活物:主要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2)参与成分:C1、C2、C3、C4、C5、C6、C7、C8、C9。
(3)激活过程: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4)激活顺序:依次为C1、C4、C2、C3、C5--C9。
(5)转化酶:C3转化酶:C4b2b;C5转化酶:C4b2b3b。
(6)生物学作用:可在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
C5转化酶裂解C5后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最终溶解靶细胞;补体裂解形成的小片段C4a、C2a、C3a 在血清等体液中可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
2、旁路激活途径:(1)激活物:主要是病原体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等。
(2)参与成分:除C3、C5、C6、C7、C8、C9外,还有B因子、D因子、P因子等。
(3)激活过程:首先激活C3,然后完成C5--C9的活化过程。
(4)激活顺序:依次为C1、C4、C2、C3、C5--C9。
(5)转化酶:C3转化酶:C3bBb;C5转化酶:C3bBb3b或C3bnBb(6)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其生物学效应与经典途径相似。
3、MBL激活途径:(1)激活物:表面具有甘露糖、葡萄糖的病原微生物。
(2)参与成分:MBL、C反应蛋白、C2、C3、C4、C5、C6、C7、C8、C9。
(3)激活过程:A、MBL:MBL激活起始于炎症急性蛋白与病原体的结合。
MBL 与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配体结合后,激活与之相连的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
MASP2与C1s活性相似,其激活补体的过程与经典途径相似;MASP1具有C3转化酶活性,其激活补体过程与旁路途径相似。
B、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与C1q结合使之活化,激活过程与经典途径相似。
(5)转化酶:C3转化酶、C5转化酶与经典途径相同。
(6)生物学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过程补体激活途径主要有经典途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途径和旁路途径等三条途径,具体过程如下:1.经典途径: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激活途径,可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识别阶段:激活物质是抗原抗体复合物,从激活C1q开始,由C1q激活C1r,最后形成蛋白酶C1s,底物是C4和C2。
活化阶段:C1s顺序水解C4和C2,由C4和C2的水解大片段组成C4b2b复合物,此即C3转化酶;C3转化酶水解C3,大片段C3b与C4b2b组成C4b2b3b,此即C5转化酶。
攻膜阶段:C5在C4b2a3b的作用下裂解为C5a和C5b,C5b与C6、C7结合,形成C5b67复合物,进而与C8、C9分子联结成C5b6789复合体,即为攻膜复合体,进入战斗模式,导致细胞溶解。
2.MBL途径:当病原体表面的凝集素分子与血浆中的MBL相遇,引起MBL构型的改变而暴露出与凝集素分子结合的部位,MBL与凝集素分子结合后直接与Mbl结合形成MBL-Mbl-凝集素三聚体。
MBL-Mbl-凝集素三聚体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五聚体,使丝氨酸蛋白酶活化。
活化的丝氨酸蛋白酶裂解补体成分使C3转化酶(C4b2a)和C5转化酶(C4b2a3b)激活。
活化的补体成分可固定于细菌或其他颗粒性物质表面,或通过经典途径进一步激活,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3.旁路途径:是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C3,形成C3转化酶启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其过程为:致病微生物表面的非特异性化学物质或异物表面与血液中正常状态的B因子或备解素分子结合后即构象发生改变使其具有与内皮细胞膜上硫酸乙酰肝素等物质结合的能力。
这种结合改变了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电位分布进而使血液中的补体蛋白固着于内皮细胞膜表面;微生物或外援异物表面也可直接与血液中处于非活化状态的C3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非对称性分子(即快反应分子),这种分子发生构象改变而成为活化的C3分子,并具有启动级联酶促反应过程的能力。
补体激活的原理
补体激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个补体成分和反应。
它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进行: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
1.经典途径:由特异性抗体的反应启动,激活后,某些补体蛋白酶例如C1酶、C4酶、C3酶等会被激活。
这些酶的活性可以迅速地催化级联反应,从而释放高能化合物如C3b、C4b等在体液中。
2.替代途径:这一途径直接由微生物或其他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激活,不依赖于抗体。
与经典途径相似,替代途径也会产生C3b等补体成分,引发级联反应。
3.MBL途径:主要由与甘露糖结合蛋白(MBL)的结合活化。
在补体激活过程中,级联反应会产生一些多肽片段,如C3a和C5a,它们被称为过敏毒素。
这些多肽片段会招募并激活免疫细胞,放大免疫响应。
同时,C3a和C5a通过与相应的受体(如C3aR和C5aR)结合,进一步触发下游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反应。
异常的补体激活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例如免疫缺陷、自免疫紊乱等。
因此,对补体激活原理的理解有助于深入探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生物学书籍或文献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补体的活化途径的三种
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组分,它能够识别并破坏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补体的活化途径有三种,分别是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经典途径是补体活化途径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途径。
它的活化需要依赖于抗体的介入。
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时,抗体的Fc区域会与C1q 结合,从而激活C1r和C1s酶,进而激活C4和C2,最终形成C3裂解酶,引发补体级联反应。
经典途径的活化过程需要依赖于抗体的介入,因此它是一种特异性较强的补体活化途径。
替代途径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补体活化途径。
它的活化不需要依赖于抗体,而是依赖于病原体表面的一些特殊结构。
当病原体表面存在一些特殊结构时,如多糖、脂多糖等,这些结构能够直接激活补体的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的活化过程主要涉及到C3和因子B、D、P等多种补体组分的参与,最终形成C3裂解酶,引发补体级联反应。
凝集素途径是一种介于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之间的补体活化途径。
它的活化需要依赖于凝集素的介入。
凝集素是一种能够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特殊结构的分子,它能够与Mannose结构、N-乙酰葡萄糖胺等结构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的凝集素途径。
凝集素途径的活化过程主要涉
及到Mannose结构结合凝集素、Mannose结构结合凝集素相关蛋白、C4和C2等多种补体组分的参与,最终形成C3裂解酶,引发补体级
联反应。
总的来说,补体的活化途径有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三种。
它们的活化方式各不相同,但都能够引发补体级联反应,最终破坏入
侵体内的病原体。
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补体
的活化途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组成部分,它在机体的防御和清除病原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多条途径激活,包括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和作用。
一、经典途径经典途径是补体激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最早被发现并得到了广泛研究。
经典途径的激活需要抗体的参与,当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
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经典途径的第一组分C1q会结合到抗体的Fc部分上,从而激活经典途径。
激活后的经典途径会依次激活C1r、C1s、C4、C2等组分,形成C3裂解酶,最终导致病原体的溶解和清除。
二、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补体激活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它与经典途径不同,不需要抗体的参与。
替代途径的激活主要依赖于宿主细菌表面的一些特殊结构和病原体的特异抗原。
当宿主细菌或病原体感染机体时,它们的表面会暴露出一些特殊结构,例如脂多糖、甘露糖等。
这些结构可以直接激活替代途径的第一组分C3,进而激活后续的组分,形成C3裂解酶,最终引发病原体的溶解和清除。
三、凝集素途径凝集素途径是补体激活的第三条途径,它与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凝集素途径的激活依赖于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称为凝集素。
凝集素在机体中广泛存在,可以与病原体表面的一些特定糖基结构结合,从而激活凝集素途径。
激活后的凝集素途径会依次激活MASP-1、MASP-2等组分,形成C3裂解酶,最终引发病原体的溶解和清除。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来进行激活。
经典途径依赖于抗体的参与,替代途径依赖于病原体的特异结构,而凝集素途径则依赖于凝集素与病原体表面糖基的结合。
这三条途径相互补充,共同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病原体的清除。
研究补体激活的途径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发展新的免疫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学免疫学三条激活途径记忆方法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它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调控等方面。
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存在着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条激活途径,并给出一些记忆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经典途径经典途径是指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C1酶,进而激活整个免疫系统的一种途径。
C1酶是一种复合物,由C1q、C1r 和C1s三个组分组成。
当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在C1q上时,C1r和C1s会发生构象改变,从而使C1s活化。
活化的C1s可以进一步激活C4和C2,形成C4bC2a复合物,即C3转化酶。
C3转化酶能够将C3裂解为C3a和C3b,C3b能够进一步激活C5和C6,形成C5bC6复合物。
C5bC6复合物能够作为起始核心,吸附C7、C8和C9,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从而发挥细胞溶解的作用。
记忆方法:经典途径中的C1酶由C1q、C1r和C1s三个组分组成,可以记忆为"C1是三个一"。
同时,C1s能够激活C4和C2,形成C4bC2a复合物,可以记忆为"C1s激活C4和C2,形成C4bC2a"。
二、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指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由一些正常存在于体液中的蛋白质激活,进而激活整个免疫系统的一种途径。
替代途径的激活主要依赖于C3,C3在体内能够自发裂解为C3a和C3b,C3b能够与因子B结合,形成C3bB复合物。
C3bB复合物能够与因子D结合,形成C3bBb复合物,即C3转化酶。
C3转化酶进一步激活C5和C6,形成C5bC6复合物,从而引发膜攻击复合物(MAC)的形成。
记忆方法:替代途径的激活主要依赖于C3,可以记忆为"替代途径依赖于C3"。
同时,C3能够自发裂解为C3a和C3b,可以记忆为"C3自裂解为C3a和C3b"。
三、MBL途径MBL途径是指在机体免疫系统中,由Mannose结合型凝集素(MBL)激活C1酶,进而激活整个免疫系统的一种途径。
补体激活途径教程文件补体是人体免疫中最重要的免疫系统之一,参与许多免疫反应,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补体激活途径主要有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依赖性通路三种,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途径及其特点。
一、经典途径经典途径是最早被发现的补体激活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主要是IgG、IgM 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后,激活了C1q、C1r和C1s三个补体蛋白,进而激活补体途径。
经典途径激活后,C1q与C1rC1s复合物结合形成的C1激活酶作用于C4和C2,在C4和C2上分别产生C4a、C4b、C2a和C2b等激活产物,最终形成C3转化酶。
经典途径在细菌和病毒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自身抗原的清除作用较弱。
二、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未经抗体介导,直接激活C3产生C3转化酶,是一种非特异性激活方式,也是补体系统最早出现的激活途径之一。
替代途径的激活是通过C3与一些在体内正常存在的活化因子(如因子B、因子D、因子H、因子I等)相互作用而形成。
在替代途径中,C3被切割成C3a和C3b两种产物,C3b与B因子、D因子结合形成C3激活酶,该酶可以进一步切割C5和C6、C7、C8等产物,最终形成膜攻击复合体(MAC),杀死细胞和病原体。
替代途径可以独立激活补体系统,与细胞壁和表面有生命活动的细胞或微生物相互作用,起到识别和清除的作用。
三、凝集素依赖性通路凝集素依赖性通路指的是通过凝集素与微生物及其产物结合而激活补体途径。
凝集素是一类能够识别糖类结构的蛋白,如曲霉素、花生凝集素等。
当凝集素与微生物表面的糖类结构结合后,可激活激活因子M,该因子可切割C4和C2形成经典途径中的激活产物,最终形成C3转化酶。
凝集素依赖性通路通过识别和结合糖类结构,起到了对糖类结构较突出的微生物的清除作用。
总的来说,不同的补体激活途径在不同的情况下发挥不同的作用,但相互之间又有交叉和共同作用。
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方面,补体激活途径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