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前胃弛缓
- 格式:pdf
- 大小:110.14 KB
- 文档页数:2
奶牛前胃弛缓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防治-奶牛养殖王忠(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大庆166200)1病因分析原发性前胃弛缓:奶牛长时间饲喂豆秸、稻草等饲草,由于富含粗纤维,且含有较好的营养,导致消化机能处于单调和贫乏状态,此时只要改变饲料,会导致消化不良而发生该病。
草料纤维质地过于粗硬,造成很强的刺激性,很难进行消化,往往会引起该病。
饲料日粮配合不合理,日粮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含有较少的钙,就能够导致低血钙症,造成神经体液调节机能受到影响,也是引起前胃弛缓的一个主要原因。
牛舍过于潮湿、阴暗,饲养密度过大,完全封闭,环境卫生较差;奶牛缺乏运动,光照不足,神经反应迟缓,导致消化道发生弛缓,也容易引发该病。
奶牛受到酷暑、严寒、恐惧、疲劳、饥饿、离群、断乳、感染以及中毒等不良因素刺激,或者形成创伤、经受手术及剧烈疼痛等刺激,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也易发生前胃弛缓。
继发性前胃弛缓: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具有比较复杂的病因。
奶牛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如比较容易发生的创伤性胃腹膜炎,迷走神经腹支和胸支出现损伤,腹腔脏器发生黏连,瓣胃阻塞,瘤胃积食以及皱胃阻塞、溃疡或者变位,或者患有肝脏疾病等,都能够引起消化障碍,从而引起前胃弛缓。
奶牛患有口炎、齿病、舌炎等,导致咀嚼发生障碍,从而对消化功能产生影响,或者患有外产科疾病、腹膜炎及肠道疾病,产生反射性抑制,就容易引起继发性前胃弛缓。
奶牛患有某些营养代谢疾病,都能够导致消化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引起前胃弛缓。
奶牛患肺疫、流行热等急性传染病,以及消耗性疾病,或者感染锥虫病和血孢子虫病等,通常都会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该病。
2临床症状急性前胃弛缓:病牛食欲不振,减少饮水,一般在发病初期减少采食,拒绝采食精饲料,但喜欢采食新鲜青绿饲料或者粗饲料或。
大部分病牛食欲彻底废绝,无力反刍,且次数明显减少,甚至完全停止。
瘤胃蠕动音明显减弱或者消失,瓣胃及胃蠕动音也有所减弱,触诊瘤胃发内容物质地松软,有时还会发生间歇性臌气。
奶牛前胃弛缓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作者:王泽宇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5期摘要:奶牛前胃弛缓是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内科病,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前胃神经兴奋减弱,收缩力降低,使瘤胃内容物缓慢运转,引起瘤胃菌群紊乱,生成大量的有毒物质使其发生腐败和酵解,造成消化障碍、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停止。
现对该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供广养牛户参考。
关键词:奶牛;前胃弛缓;病因分析;临床症状;胃肠消导;对症治疗;强心补液中图分类号:S858. 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5-0071-011 病因分析原发性前胃弛缓。
奶牛长时间饲喂适口性较差、质量较差、营养单一的饲料,如没有经过合理加工调制的麦秸、稻草等;饲料配制不合理,或者饲喂过多的糟粕类饲料,如糖糟、豆腐渣、酒糟等;饲喂较少的粗饲料(如干草等)、青贮饲料较差或者喂量不足;日常管理不当,特别是同时也存在饲养不当的现象,也容易引起该病。
例如,奶牛从放牧饲养快速变成舍饲,劳役结合不当,冬季舍内阴冷、暗湿,长时间没有进行日光照射,都会对前胃正常消化反射产生严重破坏,从而引起前胃机能紊乱。
继发性前胃弛缓。
奶牛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发生障碍,会引起消化不良,从而造成前胃机能紊乱,这也是继发引起前胃弛缓的基础。
如果瘤胃内的微生物菌群被破坏,也能够继发引起前胃弛缓。
另外,奶牛患有感冒时,体温通常要比正常体温高,再加上支气管发炎、咳嗽导致支气管肺炎,且消化功能发生紊乱,在此过程中胃黏膜往往会发生炎症,从而继发引起慢性前胃弛缓。
另外,奶牛饲料中缺乏钙和磷,促使体内钙和磷比例失衡,导致代谢机能发生紊乱,且由于缺钙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力量和紧张度,从而也会继发引起前胃弛缓。
2 临床症状急性前胃弛缓。
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减少采食,往往只采食新鲜青绿饲料或者粗饲料,但停止采食精饲料或者酸性饲料,如青贮饲料;接着出现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反刍明显减少或者完全停止,经常磨牙;体表皮肤温度不均匀,如鼻尖、尾尖等末梢冰凉,鼻镜发凉甚至明显干燥,耳根发热;泌乳量减少。
2021.3作者简介:薄文喜(1982.4-),男,河北省三河市人,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及动物生物技术。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薄文喜(河北省三河市农业农村局065200)摘要:牛前胃弛缓是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病会造成牛前胃消化功能障碍,病牛饮食减少,精神变差,体质和抵抗力会明显降低,产奶量也随之减少,给牛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文分析牛前胃弛缓的病因和临床症状,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牛前胃弛缓;诊断;治疗措施牛前胃弛缓是长期舍饲牛多发的一种器官功能紊乱的疾病,通常都是因为牛前胃神经和肌肉产生了功能障碍,从而降低胃部收缩力量,使胃部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转消化,进而在胃部发生腐烂变质,产生有害菌群,使牛不能发挥反刍功能,造成食欲减退,奶牛产奶量降低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1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1.1急性前胃弛缓症状急性前胃弛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发病较轻时病牛症状不太明显,食欲不振,只吃一些青饲料或比较精细的饲料,不喜欢吃草,随着病情的发展,胃部反刍功能受到影响,在畜牧医生诊断时可以发现牛瘤胃功能障碍,患病严重时甚至有的牛会出现行动迟缓,精神不济,表情呆滞,粪便颜色多为不正常的褐色,形状不是呈糊状就是比较干硬,排便不畅。
病情继续发展可能会全身中毒,出现口吐白沫、牛鼻镜或干燥或潮热出汗、呼吸不畅、脉搏较快、精神萎靡不振等严重情况。
1.2缓慢性前胃弛缓症状缓慢性前胃弛缓的病情发展较缓慢,病情也是时好时坏,经常发复,大多还伴有瘤胃消化不良和酸中毒和多种肠胃系统疾病。
引发缓慢性前胃弛缓3种原因分别是:(1)长期饲喂的饲料比较粗硬难消化,刺激胃壁,促进瘤网胃运动暂时性增强,进而使胃内容物缠结,加速消化功能障碍,还有部分没有消化的饲料滞留在消化系统的其他部位,又反过来抑制和影响胃部消化蠕动。
(2)饲料腐烂变质、或饲喂了细菌超标的饲料和污水,造成消化系统细菌感染,使胃内容物腐烂发酵,或是这些品质不良的饲料改变胃部酸碱度,进一步产生有毒物质,影响瘤胃内正常的菌群活动,引发前胃弛缓。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养牛技术1 发病原因原发性原因:饲料单一,饲草尖硬(干短红薯秧、豆荚皮、稻壳、麦芒),饲草饲料不淘洗或有霉变,料精和饲草的比例不当,运动不足或劳役过度,饮水不足,或有异物(口罩、袜子、塑料)阻塞瓣胃孔等都能影响瘤胃的功能。
继发性原因:几乎所有的疾病(消化道、产科、外科、寄生虫、高热、传染病)都能引起前胃弛缓。
有时错服药物(酸性药、碱性药、制菌药)也同样能引起该病。
2. 临床症状轻症或初病:患牛一般体温、心跳、呼吸无变化,仅吃草量减少,反刍的总时间和每个食团咀嚼的次数均减少,这阶段每天吃草量仅为正常的一半,每个食团仅咀嚼30—40次即咽下,即所谓“半吃半倒”(倒沫即反刍)。
瘤胃蠕动每5min蠕动持续时间不超过200s(正常为.:OOs持续不断),蠕动音量也低弱。
左肷部按压瘤胃硬度如捏粉样(按压后留的压痕经一段时间才消失),饮水有时不减少,粪便一般正常。
鼻镜干燥,但牵蹓病牛时即现水珠。
精神状态良好,眼结膜一般无异常,鼻孑L不积留分泌物。
重症或病久:患牛体温一般偏低(最低为36.5℃),如瘤胃有炎症或自体中毒时可升高1℃。
牵来就诊因走许多路也能升1℃体温,但安静几小时即下降。
病久心跳减少至每分钟40~50次,但重病仅增达80~100次。
心跳高于100次或低于30次时均危险。
呼吸一般无异常,如瘤胃内容物多或机体脱水则增数。
眼结膜稍苍白或树枝状充血,脱水时眼球凹陷,吃草大减或停止,反刍明显减少(每个食团咀嚼10~20次)或停止。
如瘤胃水分太多(有的导管人瘤胃可一次连续排出80~lOOkg),瘤胃触诊柔软,反刍时可见食管隆起向口腔移动,咀嚼时快如山羊反刍(每分钟咀嚼100次或以上),用于掰开上下唇可排出大量胃水而很少草沫。
如按压瘤胃,病畜避让或蹬腿,则表示瘤胃有炎症。
常出现磨牙或空嚼,严重时在畜舍外即可听到。
严重时饮水不正常,有时喝水多、有时不喝水,或者不喝清水而喝污水。
不愿活动而显沉郁、不舔鼻和身体被毛、鼻孔有鼻液污垢,尾呈“S”状弯曲,卧时将勾于腹部。
治疗牛前胃弛缓土方法牛前胃弛缓是牛胃蠕动失调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消瘦、腹泻等症状。
治疗牛前胃弛缓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和饲养管理两个方面,以下是一种常用方法,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饲养管理1. 规范饮食:给予牛高质量的牧草和饲料,如青贮玉米、青贮瘤胃发酵饲料等,避免给予粗喂粗磨料,以减少对前胃的负荷。
2. 分段喂食:将牛饲料分为几个小份,每次喂食时定时定量,避免单次大量摄食,有利于减轻前胃负荷。
3. 提供充足水源:确保牛能随时饮水,以保持良好消化功能。
4. 创建良好环境:保持牛舒适的饲养环境,如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干燥无湿气等,同时避免饲养环境过于拥挤,以减少牛的压力。
第二阶段:药物治疗1. 胃动力药物:可选择使用麻黄碱、小檗碱、生姜酮等药物,通过刺激牛前胃收缩,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功能。
2. 抗生素治疗:由于牛前胃弛缓常伴有细菌感染,可以选择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土霉素等,以抑制细菌生长,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胃肠恢复正常功能。
3. 补益药物:可选择使用氯化钠、氯化钾、复元盐等药物,补充体内缺乏的营养物质,促进牛身体恢复和代谢正常。
第三阶段:康复期调理1. 逐渐恢复饲料: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牛的情况逐渐恢复给予普通饲料,直至完全恢复正常饮食。
2. 注意观察:在康复期间密切观察牛的症状变化和食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饲养和治疗措施。
3. 均衡营养:在康复期仍需给予高质量的饲料,以保证牛的营养摄入,帮助牛尽快恢复。
除了上述治疗方案,还可以结合其他物理治疗方法,如按摩、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和胃肠蠕动,加速康复过程。
此外,防止应激、精神刺激和良好的饲养环境也是治疗牛前胃弛缓的重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某些病例病况复杂,治疗方法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治疗牛前胃弛缓时,最好咨询兽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奶牛前胃弛缓的病因、症状及其诊断作者:周丽颖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2期前胃弛缓又称脾胃虚弱,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菌群紊乱,产生大量腐败分解的有毒物质,引起消化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是舍饲奶牛的一种常见多发病。
该病以食欲减退,前胃蠕动减弱,反刍、嗳气减少或丧失为特征。
一、病因1.原发性前胃弛缓原发性前胃弛缓也称单纯性消化不良,与饲养管理和自然气候的变化有关。
饲料单一长期饲喂粗纤维含量多、营养水平低的稻草、豆秸等饲草,消化机能陷于单调和贫乏状态,一旦变换饲料,即引起消化不良。
草料质量低劣草料纤维粗硬,刺激性强,难于消化,常导致前胃弛缓。
过热的青饲料,冻结的块根,变质的青贮,霉败的酒糟、豆渣、粉渣以及豆饼等糟粕,都易导致消化障碍而发生此病。
饲料日粮配合不当,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缺钙,引起低血钙症,影响到神经体液调节机能,成为前胃弛缓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无一定饲养标准,不按时饲喂,饥饱无常;精料过多,饲草不足,影响消化功能;突然加大饲喂豆谷类精料比例、突然变换新收谷物或优良青贮,任其采食,都易扰乱其消化机能,而成为此病的发病原因。
牛舍阴暗潮湿,过于拥挤,不通风,环境卫生不良;运动不足;缺乏光照,神经反应性降低,消化道陷于弛缓,也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因严寒、酷暑、饥饿、疲劳、断乳、离群、恐惧、感染与中毒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和手术、创伤、剧烈疼痛的影响,引起过度的应激反应,发生前胃弛缓现象较为普遍。
2.继发性前胃弛缓继发性前胃弛缓通常被视为一种临床综合征,病因比较复杂。
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创伤性网胃腹膜炎,迷走神经胸支和腹支受损,腹腔脏器粘连,瘤胃积食,瓣胃阻塞以及皱胃溃疡、阻塞或变位或肝脏疾病等,都可伴发消化障碍,发生前胃弛缓。
由于口炎、舌炎、齿病等引起咀嚼障碍,影响消化功能或肠道疾病、腹膜炎及外产科疾病反射性抑制,引起继发性前胃弛缓。
牛前胃弛缓的类症鉴别牛前胃弛缓是由于前胃的神经和肌肉功能紊乱,收缩力量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进行正常的消化、运转与排除,食物异常分解、发酵与腐败,产生有毒物质,微生物群遭到破坏,引起消化功能障碍,而出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紊乱、产奶量下降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多发于长期舍饲的牛。
1 牛前胃弛缓临床症状急性型多呈现急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废绝,表现为只吃青贮饲料、干草而不吃精料或吃精料而不吃草。
严重者,上槽后,呆立于槽前。
反刍缓慢或停止,瘤胃蠕动次数减少,声音减弱。
瘤胃内容物柔软或粘硬,有时出现轻度瘤胃臌胀。
网胃和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
粪便干硬或为褐色糊状;全身一般无异常,若伴发瘤胃酸中毒时,则脉搏、呼吸加快,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鼻镜干燥,流涎,排稀便,瘤胃液pH值小于6.5。
碱性前胃弛缓,鼻镜有汗,虚嚼,口腔内有粘性泡沫。
排粪减少,粪便干燥。
瘤胃液的pH值在8以上。
慢性病例多为继发性因素引起,病情时好时坏,异嗜,毛焦肷吊,消瘦。
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继发肠炎时,体温升高。
病重者陷于脱水与自体中毒状态,最后衰竭而死亡。
2 类症鉴别要点临床上与前胃弛缓在某些症状相似的疾病有瘤胃积食、创伤性网胃炎、皱胃阻塞、瓣胃阻塞;酮病等,其主要鉴别要点如下。
2.1 瘤胃积食类似处是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瘤胃蠕动音减弱,叩诊呈浊音或半浊音(前胃弛缓其中下部呈浊音),体温一般不高。
不同处是触诊瘤胃疼痛不安,瘤胃内容物粘硬或坚实,瘤胃臌大,回头观腹,口腔润滑。
尿量少或无尿,流涎,空嚼,后肢踢腹。
2.2 创伤性网胃炎类似处是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瘤胃蠕动音减弱,有时臌胀(前胃弛缓是间歇性臌胀,创伤性网胃炎是周期性臌胀)。
不同处是病牛的行动和姿势异常,站立时,肘头外展,左肘后部肌肉颤抖,多取前高后低姿势;起立时,多先起前肢,卧地时,表现非常小心;体温中度升高,网胃区触诊有疼痛反应,颌下、腹腔下水肿,药物治疗无效。
2.3 皱胃阻塞类似处是食欲、反刍减少或废绝,腹围增大,瘤胃柔软,蠕动音减弱。
山东畜牧兽医2021年第42卷30牛前胃弛缓的“三步疗法”张为进(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飞龙兽医门诊,山东滨州256600)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21)06-0030-02 前胃弛缓是反刍动物,尤其是舍饲牛发病较多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以食欲减退、反刍障碍、前胃蠕动机能减弱或停止为特征。
笔者从事兽医临床30余年,总结了一种治疗此病的独特疗法“三步疗法”,仅供同行参考。
1 “三步疗法”治疗前胃弛缓操作方法1.1 术部针具10 cm圆利针1支,小宽针1支。
1.2 步骤1.2.1 第一步先在患牛瘤胃肷俞穴(左侧肷窝部,即肋骨后,腰椎下与髂骨翼前形成的三角区内)剪毛,用碘酊或酒精按常规消毒后,再用圆利针向内下方刺入牛瘤胃肷俞穴内约8 cm,见圆利针针柄跟随瘤胃的蠕动不停的转动,为针刺入瘤胃的准确部位。
再用手指不停地捻动针柄,以加强针刺效果。
保留针10 min后,用手把圆利针从肷俞穴拔出。
最后,用酒精棉球按压术部片刻即可。
1.2.2 第二步术者用膝盖或砖头用力撞击牛左侧网胃部(位于季肋部的正中失面上,与第6~8肋骨相对)数下,这时可看到牛开始用舌头卷舔鼻孔为最佳。
1.2.3 第三步用小宽针针刺牛鼻中穴约 1 cm 见血。
术者再用左手用力把牛舌头从口腔中拉出,并翻转牛舌体;右手用小宽针顺血管刺破通关穴约1 cm见血。
这时患牛会不停地用舌头尖卷舔鼻镜和口中的血液,这叫“血液自治疗法”。
通过上述“三步疗法”,多数前胃驰援病1~2次即愈。
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笔者在临床上治愈了患牛1 000余头。
相比之下,在兽医临床上比单纯用药物治疗,花钱少,疗效高。
就是现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仍有它的临床推广实用价值。
2 治疗妊娠母牛前胃弛缓对于妊娠母牛,尤其是妊娠后期患前胃弛缓的母牛,用上述“三步疗法”一定要慎重。
笔者现将临床治疗此类患病母牛的方法简要阐述如下:医者先用右手在患病母牛右侧肷窝部下方的腹底部触摸怀孕母牛胎儿的博动,正常怀孕母牛2 min跳一次,如果在临床检查时感觉胎儿胎动次数增多,而且还有时发现患病母牛有甩尾或弹蹄症状时,就可断定牛同时患有胎动不安的病症。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年第4期 猪伪狂犬病的防制 黄建珍 (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201602) 傅欢弟 (上海市松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201611)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又叫猪疱疹病毒l型)所 引起的猪的一种发病急、传播迅速的烈性传染病。该病的发 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它季节也 有发生,这是因为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病毒主要通过已 感染猪排毒而传给健康猪,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对生 产危害较大。 1 临床症状 1~2O日龄的新生哺乳仔猪最易感染,体温升到41~ 42.5℃,运动不协调,全身发抖,爬在地上口吐白沫,腹泻,痉 挛抽搐,同窝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21日龄以上 及3~4个月龄幼猪患本病时,体温也升高、且稽留,呼吸困 难,状如狂犬病,但不攻击人畜,只在垫草上乱钻,问或跳墙, 前撞后冲,或转圈;唇肌、耳肌及四肢肌肉麻痹,不能吞咽,声 音嘶哑或发出尖叫声,一般于病后4~6 d死亡。4个月以上 的育成猪发生本病时,仅见打喷嚏、咳嗽及体温升高等轻微 症状,不采用药物治疗,一般经过4~5 d能自愈。公猪感染 后可引起睾丸鞘膜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 力。母猪患本病时,伴发便秘、厌食、眼睑水肿,呼吸困难。 近几年发现有的猪场春季暴发伪狂犬病,出现死胎或断奶仔 猪患伪狂犬病后,紧接着下半年秋季母猪配不上种,返情率 高达90%,有反复配种数次都屡配不上,耽误了整个配种期。 自愈后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也有超过预产期21 d的才 产出弱仔。 2 剖检 肺部暗红色,胃底部粘膜有炎症,脾脏肿胀、充血、出血, 肝暗紫色,胆囊肿大1~2倍,肾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脑膜明 显充血。 3 防治 3.1 疫苗预防:在疫区、疫点及受威胁区,使用哈尔滨兽医 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活疫苗紧急接种,能有效地预防和 控制本病的暴发和流行。使用时每瓶疫苗用生理盐水40 mI 稀释,肌肉注射,乳猪每头0.5 ml,断乳仔猪每头l ml,成年 猪每头2 ml。生产母猪于每次配种前接种为宜,其所产乳猪 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可不接种疫苗,但待断奶后仔猪 需再次接种,每头1 ml。 3.2 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采用磺胺类药和抗菌 素治疗可防治细菌性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