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供奉对象-护法神将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6
道教PPT演讲稿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开始本节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我们本节需要: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熟悉道教的基本教义;掌握道教供奉的主要神仙以及护法神将的名称与象征意义;了解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洞天福地,再一个是掌握中国著名的道观和道教四大名山。
本节呢我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来讲,我们先来看一下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大家应该知道道教为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
道教呢,把老子奉为教主,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宗教性的阐释并作为主要经典,并且呢,把《道德经》中所提出的“道”作为根本的信仰,因此称道教。
东汉灵帝时,张角在河北创立的太平道被看作早期道教的形成。
东汉末年,张陵在蜀中鹤鸣山倡导“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被称为张天师,尊为道教的创始者。
所以我们要注意张陵才是道教的创始人而不是老子雀蜂老子为教主。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分化合流,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和正一道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两大道派。
我们来了解全真道和正一道:全真道呢是金初创立的道教宗派,创派人是王重阳。
全真道以《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
修行上重内丹修炼,不尚符录,不事黄白之术,以修身养性为正道。
全真道士须出家,不得蓄妻室,并有严格清规戒律,建立有森严制度。
元代王重阳七大弟子开创全真七派,尤以长春子丘处机龙门派势力最大。
而正一道是元代形成的道教宗派,以江西龙虎山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录”。
正一道,实则江南道教的统一命名,统归龙虎山天师府领导,以次与北方全真道相对。
正一道,集符录派之大成,以行符录为主要特征,比如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避灾等,奉持的主要经典为《正一经》。
还有一点是正一道士可以有家室、不出家,清规戒律也不如全真道严格。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派,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港台地区。
我们再来看一下道教的基本教义:道教呢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中最核心的东西。
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道教众神名号(六)马神马步名为步,又称“马步”,马之灾神。
历代均有奉祀,以求免灾。
马在历史上为耕战之必备,故中国古代对马的祟奉与祭祀起源很早。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载,早在周代,官方就规定了祭祀马神的制度。
春祭马祖,马祖古人指天驷星,即房星。
《孝经说》:“房为龙马”,即古代传说中的瑞马、俊马。
故房星为马祖。
夏祭先牧,先牧即最早骡化野马之神;秋祭马社,马社是厩中之土示,“阜厩所在,必有神焉。
”冬祭马步,马在厩,必存其神,使不为灾,故冬祭马步神。
隋制以四时祭马神。
隋炀帝大量七年(611年),设坛祭马祖,命有司祭先牧及马步。
唐制以四时祭马神,四时之祭,并于大泽。
辽代亦有马神祭典,圣宗统和十六年(998年)五月,祭白马神。
宋代以马祖等马神祭典为小祀。
图代洪武二年(1369年),帝命筑坛于后湖祭祀马祖、先牧、马社、马步诸神。
洪武四年,蜀地明升献良马十匹,帝又命祭祀马祖。
明成祖朱校迁都北京,即命在莲花池建马神祠,由官方礼祭。
明初养马本是官牧,国家设有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和群牧监等机构,专门管理马政,由军队养牧。
后则“编民养马”,论户养马,称为“马户”,所养之马瘦或死或末怀上驹,皆受处罚,以致民间的马神祟奉十分盛行,加之官方提倡,马神庙遍布各地。
至清代,规定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为马神祭日,“凡营伍及武职,有马差者,蓄养车马者,均于二十三日以羊祭之。
”民间马神亦被简化,称为马王、马明王。
马王在教不享黑牲肉,祭品只用羊,其像四臂三目,民间有俗语谓“马王爷三只眼”。
马头娘又称“马明王”或“马明菩萨”,为古代蚕神。
蚕神信仰起露较早。
《山海经》将其描述为据树吐丝之女子。
马头娘作为蚕神形象与荀子《蚕赋》有关,荀子称其身柔婉而马首。
三国时张俨《太古百马记》称其为民女,为马皮裹身,易于大树之间,遂化为蚕,魏晋之后,此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代许多寺观中多塑其像以祈蚕。
后道教遂将此传说衍化为道教神明。
据《搜神记》载,马头娘为高辛帝时人,时逢蜀地战乱,父从征多年未归,因思父,遂戏马曰,若能迎父还,当嫁之。
关公的不同信仰形象关公信仰范围广泛,影响深远,远播海内外,同时被佛教、道教、儒家、藏传佛教所供奉,受到历任帝王和黎民的尊敬。
因而,形成在不同文化信仰中的关公形象。
一、统治者把关公奉为“武圣”关羽以忠贞、守义、武艺高强称著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维护其统治,因而大力渲染关公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象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关羽受历代帝王的祟封有增无减,“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尽,庙祀无垠。
关公名扬海内外,与“文圣”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
二、佛教中,关公为伽蓝菩萨在中国的佛教中,关公为伽蓝菩萨。
伽篮菩萨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伽篮菩萨为右护法,韦驮菩萨为左护法。
民间则称之伽蓝尊王、伽蓝千岁。
三、道教尊关羽为“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在道教中,关羽被称为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本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并赋予关帝职司“治病除灾,驱耶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兼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之能,更因其忠义,被奉之为财神。
后来,道教主要将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四、民间尊关公为“武财神”在中国传统民间观念中,认为财神是掌管天上财富的神。
而关公则被民间奉为武财神,相传理由有三:一说,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设有原、收、出、存四项,清楚详细,流传后世。
二说,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行事有始有终,做人恩怨分明。
在商场上与人合伙做生意时,请一尊关公像,以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背叛合伙人之意。
三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希望生意受挫后,也能像关公一样东山再起。
五、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当代,关公在台湾还有一个封号——玄灵高上帝。
这缘于大众对和平安宁的期盼。
明末清初以后,百姓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和内忧外患之辱,尤其是江南百姓,在惨遭清兵和外国侵略军屠杀时,曾抬出关公神像聚集民众以抗外辱;在遭遇天灾、人祸时,人们祈求关公赐福、驱魔,除暴安良。
寺院里,正对大雄宝殿的哪位将军是谁?步入寺院山门后,第一个殿便是天王殿,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分立左右,他们各自护卫一方,同时也分管着“风调雨顺”。
天王殿中央供奉笑口常开的太肚弥勒佛,上一篇文我们讲过了太肚弥勒佛的“身世”(见我的上一篇发文),太肚弥勒身后隔板的背面,还站着一位正对大雄宝殿,威风凛凛的年轻将军,这位将军就是护法神韦陀将军(菩萨)。
天王殿四大天王,护卫四方,同时也分管风调雨顺天王殿中央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天王殿与弥勒佛背靠背的韦陀将军(菩萨)韦驮将军手执降魔金刚杵,双目圆瞪,面对大雄宝殿而立。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 弥勒和韦驮原本分别是两座庙的当家和尚。
弥勒笑口常开,热情好客,他的庙里熙来攘往,香火很盛,可他不善管理,小偷小摸也常混迹其中,每每偷走庙里的东西。
韦驮恰好相反,一天到晚在庙里板着脸,十分严厉,小偷倒是不敢来了,可许多香客也被吓跑了,他的庙冷冷清清。
如来佛祖巡视天下庙字,见到这般情况,就让他二人共管寺庙。
大肚弥勒在前面笑迎客人,韦驮则在后面监视离寺的坏人,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把佛寺管理得井井有条。
传说中的道理是有的,符合世俗人心里。
韦驮,又叫违琨、韦驮天、韦驮菩萨,是护法神,护法三十二将之首。
中国佛教传自古印度,古印度佛院以“塔”为中心,塔就是坟丘,用来安葬佛祖的骨质舍利,佛庙附属于释迦摩尼坟院(又称塔院),是祭祀场所,也就是墓旁建庙的意思。
塔(墓)建在寺院山门之内,大雄宝之前,中国古代寺院布局也是这样,“塔”是寺院的中心,大雄宝殿则是塔后祭祀的享堂。
随着佛教逐渐本土化,安放骨质舍利的塔移建到寺院之外的地方,塔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韦驮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
佛教传说,释迦牟尼被火化后,有个“捷疾鬼”突然偷走了佛的两颗佛牙舍利子,韦驮发现后大怒,于是拼命追赶。
捷疾鬼虽然快捷无比,但毕竟不是飞毛腿韦驮的对手,终被擒获。
韦驮夺回了佛牙舍利子,立了大功,于是专门担当起保护释迦坟丘,打跑掘坟盗骨贼的重任。
道教三十六部神将名讳*导读:历变雷府总司五龙真炁飞腾显应将军、升极雷府延寿保命辅圣真君、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驱邪使者、元冲霄府水官溪真摄魔使者、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显应将军、保华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灵将军、天娄雷府五方蛮雷将军、景琅雷府元罡斩妖将军、微果雷府元罡缚邪将军、辅帝雷府雷部总兵使者、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正心雷府八方云雷都督大将军、清虚雷府先天雨师内相真君、太皇雷府开元司化雷公将军、道元雷府降魔扫秽雷公将军、主化雷府阳声普震雷公将军、移神雷府威光劈邪雷公将军、皓帝雷府雷师皓翁真君、广宗雷府五雷院使真君、升元雷府报应司总司真君、希元雷府幽枉司总司真君、神霄雷府玉府都判将军、琼灵雷府统辖八方雷车飞罡斩祟九天雷门使者阿香神女元君、庆合雷府威灵普遍万方推云童子、梵炁雷府驱雷掣电照胆追魔纠察廉访典者先天电母秀元君、左罡雷府先天风伯次相真君、玉灵雷府雷部总兵将军、洞光雷府雪冤辨诬卿师使相真君、安增雷府万方威应招财锡福真君、极真雷府灵应显赫扶危济急真君、岐阳雷府九垒总司威灵将军、丹精雷府调神御气燮理阴阳司命天医真君、青华雷府祥光瑞电天喜真君、紫冲雷府啸风鞭霆天冲真君、符临雷府传奏驰檄追魔摄怪九天雷门律令使者、变仙雷府总司九龙真炁神变普应将军历变雷府总司五龙真炁飞腾显应将军、升极雷府延寿保命辅圣真君、元宗雷府水官溪真驱邪使者、元冲霄府水官溪真摄魔使者、定精雷府火部司令五方显应将军、保华雷府火部司令中山真灵将军、天娄雷府五方蛮雷将军、景琅雷府元罡斩妖将军、微果雷府元罡缚邪将军、辅帝雷府雷部总兵使者、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三十六神将雷部诸神: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方角、耿通、邓郁光、辛漠臣、张元伯、陶元信、苟雷吉、华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玄天上帝三十六神将:水火龟蛇二将、赵公明、关羽、雷开、苟毕、广泽、张健、谢仕荣、华光、朱彦夫、党归籍、康席、庞乔、高原、雨田、雷琼(封为瘟元帅,故有作温琼)、石成、王铁、高铜、李伏龙、副应、殷高、铁头、朱佩娘、韦元帅、朱孛娘、王忠、杨彪、刘俊、商伟、师旷、任无别、宁世夸、邓成、辛江、张安台湾保安宫三十六神将:纪仙姑、连圣者、五龙官、锁大将、金舍人、倒海大将、李仙姑、马龙官、刘圣者、柳大将、唐舍人、移山大将、赵元帅、殷元帅、岳元帅、王元帅、孙元帅、李元帅、必大将、康元帅、温元帅、咒水真人、邓元帅、高元帅、劝仙姑(疑为鄞仙姑)、张醒者(疑为张圣者)、拿大将、江仙官、虎加罗、食鬼大将、何仙姑、萧圣者、捉大将、红化官、马加罗、吞精大将台湾澎湖宫庙三十六官将:康元帅、赵元帅、高元帅、杨元帅、李元帅、辛元帅、殷元帅、岳元帅、王元帅、邓元帅、五灵官、马龙官、张圣者、萧圣者、刘圣者、连圣者、劝仙姑、何仙姑、李仙姑、纪仙姑、移山大将、倒海大将、枷大将、锁大将、吞精大将、食鬼大将、拿大将、缚大将、必大将、静大将、马伽罗、虎伽罗、江仙官、黄仙官、金舍人、康舍人台湾台南良皇宫三十六神将:纪仙姑(骑鹤)、连圣者(骑豹)、五龙官(骑马)、锁大将(骑麒麟)、金舍人(骑狮)、倒海大将(骑虎、海水做倾斜状)、李仙姑(骑鹤)、马龙官(骑马)、刘圣者(骑狮)、枷大将(骑马)、康舍人(骑马)、移山大将(骑马托山)、赵元帅(骑虎)、殷元帅(骑马,有四手,二手举日月、二手执弓矢)、岳元帅(骑象)、王孙元帅(骑鹿)、辛元帅(骑狮)、必大将(骑龙)、康元帅(骑马)、温元帅(骑狮)、咒水真人(骑马、有三眼)、邓元帅(骑牛、人面鸟嘴)、李元帅(骑麒麟)、高元帅(骑马、举人体)、劝仙姑(骑鹤)、张醒者(骑麒麟,手握蛇)、拿大将(骑牛,携逮补牌)、江仙官(骑马)、虎加罗(骑狮)、食鬼大将(骑麒麟,捉鬼吞吃状)、何仙姑(骑鹤)、萧圣者(骑豹,头部缠蛇)、捉大将(骑马)、红化官(骑马)、马加罗(骑麒麟)、吞精大将(骑虎,做吃妖怪状)福建白礁志三十六神将:正殿两侧奉祀三十六神将,右侧十八神将为:康元帅、提大将、辛元帅、枷大将、马龙官、江仙官、刘圣者、马伽罗、张圣者、王舍人、李仙姑、必大将、何仙姑、纪仙姑、三郎神、五骑官、文天师、直扶使者;左侧十八神将为:赵元帅、杨元帅、食物大将、殷元帅、倒海大将、闻元帅、缚大将、王元帅、锁大将、玉灵官、黄仙姑、连圣者、虎枷罗、萧圣者、康舍人、龙大将、托塔天王、陶天君。
道教神谱系[作者:剑门若郎网络阅读人次:7156 更新时间:2013-4-13 文章录入:剑门若郎]三清三清是道教的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三清是大道的化身,三位一体。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清居于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合称三清境。
[33]三清是创世神。
元始天尊造化天地,灵宝天尊度化万物,道德天尊教化世人。
玉帝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众神之帝。
总领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众生,统御儒、道、释三教和其他诸神仙圣佛,治理宇宙万物。
三清和玉帝的关系类似于大股东和总经理,三清是创世神,玉帝是治世神。
玉皇大帝也是儒教的最高神——天帝。
另外,玉皇大帝还是民间信仰的最高神。
玉帝的全称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儒教尊称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民间称天、上天、苍天、昊天、皇天、天公、老天爷等。
[34]玉皇殿前四大天师:张天师,葛天师,许天师,萨天师四御四御是玉皇大帝统治宇宙三界的助手,又称为四辅:紫微大帝、长生大帝、勾陈大帝、后土娘娘统御万天的玉皇大帝、统御万雷的勾陈大帝、统御万星的紫徽大帝、统御万类的青华大帝、统御万灵的长生大帝、统御万地的后土娘娘合称六合(上、下、东、南、西、北),代表宇宙无限的空间。
诸星曜神斗姆元君(众星之母)四方之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南斗六星君(司命星君,司禄星君,延寿星君,益算星君,度厄星君,上生星君)北斗七星君(阳明贪狼星君,阴精巨门星君,真人禄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贞星君,北极武曲星君,天关破军星君)九曜星君(计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阴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太阳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二十八星宿(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琼台女神王母娘娘(女仙之首),妈祖天后(航海女神),碧霞元君(泰山女神),送子娘娘(生育子嗣)九天玄女(轩辕黄帝之师,术数之祖),花神,嫦娥仙子,无生老母,骊山老母,慈航真人,太姥娘娘七仙女,何仙姑(八仙之一),陈靖姑(救产保胎),麻姑,电母,狐仙,织女,娥皇,女英文化之神文昌帝君,文曲星,魁星,天聋地哑五文昌(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中华十圣(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史圣司马迁,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茶圣陆羽)儒家四圣(至圣孔子、复圣颜回、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圣人韩愈、朱熹、王阳明天枢上相(姜子牙,张良,诸葛亮,魏征)忠武战神玄天真武大帝(明朝保护神,武当山主神)关圣帝君(忠义的化身,武圣)护法四帅(天蓬玉真寿元真君、天猷仁执灵福真君、翊圣保德储庆真君、佑圣真武灵应真君)四大元帅(马、赵、温、关)二郎神,梅山七圣王灵官,马灵官,五百灵官,雷祖天尊,雷部诸将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臣托塔天王,哪吒太子财富之神正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帝,儒商之祖子贡,道商之祖范蠡五路财神(玄坛真君赵公明和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钟吕二仙,和合二仙,土地爷白圭,管仲,柴荣,沈万三,刘海(戏蟾),韩信(偏财神)吉祥之神福禄寿三星,喜神,八仙,门神,钟馗麻姑,彭祖,顺星,月老,石敢当三官大帝(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上古诸神盘古圣祖(开天辟地),女娲圣母(大地之母),轩辕黄帝(人文始祖)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帝俊上古四方天帝(炎帝、少昊、颛顼、伏羲)刑天,蚩尤,共工,祝融,彭祖尧、舜、禹、汤幽冥鬼神太乙救苦天尊(又称东极青华大帝,上保救人类,下超度幽冥,治九幽冥府一切神鬼,是有着“道教观音”、“道教地藏”两重神格的大慈尊。
天地君亲师供奉的是哪位神仙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信仰之一,它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代表了人们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崇拜。
在这个信仰中,人们信仰并供奉着不同的神仙,以求得保佑、祈福、驱灾避祸等。
那么,天地君亲师供奉的是哪位神仙呢?
天地君亲师供奉的是道教中的第一神——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又称道藏、道德真君、真宰、真人等多种尊称,是道教中最为重要的神仙之一,也是道家三清之一,其地位与佛教的佛祖、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等相当。
在道教中,太上老君被视为道门之祖,被誉为神仙中的神仙,拥有无穷无尽的神秘力量,能够为人们解决各种难题,做出正确的决策。
太上老君经常被描述为一位白须老者,头戴冠冕,身披青袍,手持扇子,慈眉善目,悠闲自得的形象。
在道教中,太上老君被视为“三皇五帝”的继承者,其修炼的方法以“无为之道”为主,强调顺应自然,以适应天地万物的变化。
在天地君亲师的信仰中,太上老君被视为人们的守护神和精神导师。
人们相信,只有将太上老君供奉在家中,才能得到最好的保佑和祈福。
因此,在许多中国家庭中,都有太上老君的神像,供奉在家中的神桌上。
除了供奉太上老君的神像外,许多人还会点香、献花等,以示敬意和虔诚。
除了在家中供奉太上老君外,在道教寺庙中也可以看到太上老君的神像或塑像。
例如,在北京的白云观、杭州的灵隐寺等著名寺庙中,都有太上老君的供奉。
总之,太上老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神仙,也是天地君亲师信仰中的核心神灵。
人们将其视为人间至尊,供奉在家中,以求得平安与祈福。
希望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并弘扬这一古老的信仰,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道教的神灵系统非常庞杂,是种类及层次繁复的多神系统。
它汇集了上古时代的传说诸神、民间巫术信仰的各种神灵、道教创世神话中的诸神、从佛教引进的神灵、由祖先崇拜和圣贤英雄演变而成的神、道教祖师修炼而成的神仙等等,现在为你简介一些道教常见及主要的神灵。
财神道教所奉的财神是赵公明,也称“赵公元帅”,是由道教传说而形成。
据说张陵修炼仙丹,奏请守护神,天帝授赵公明为“正一玄坛元帅”,派他守护。
关于赵公明的传说甚多,《封神演义》中也有其传说,后来成为道教著名的财神。
门神门神是古代用以守卫门户,驱邪避鬼的神。
唐代盛传钟馗捉鬼的故事,钟馗一度成为常用的门神。
宋明以后,民间多画武士门神以卫户驱邪,最常见的是将绘有秦叔宝、尉迟恭二将的画贴于门上。
土地古称“社神”,是掌管一方地面的神。
土地神的形象,多为头发花白的老者,民间称为“土地公公”。
道教经书中,也称之为“土翁神”、“土母神”等。
八仙八仙是经过宋、元、明三代的历史演变,逐渐定型的八位流传很广的神仙。
他们包括了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及曹国舅。
八仙之中,有些是道教修炼的历史人物,有些取自传说中的仙人。
八仙分别代表中国人的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各阶层,他们所持的板、扇、拐、剑、葫芦、拂尘和花篮等均属民间常用的对象,故八仙和民间的生活十分接近。
加上八仙的故事经文学的宣传逐渐深入人心,影响深广。
玉皇大帝地位仅次于“三清”尊神的是四位天帝,又称“四御”。
玉皇大帝是“四御”中最有名的,地上有皇帝,天上有玉帝,玉皇大帝是天界诸神的统治者,掌管各类大小神灵,如山神、雷神等。
三清道教的最高尊神,即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尊神源于道家的创世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由混元一气化生玄、元、始三气,由三气化生“三清天”,与“三清天”对应的神就是“三清”尊神。
中国财神财神,顾名思义是掌管财富的神祗。
在中国神话当中,财神的出现比较晚,职司财富的神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这与宋代以后商业的繁荣有关。
而且,民间崇拜的财神并不仅只特定一人,依其性质又有正财神、偏财神等等分别,其他不是财神但和财密切相关的神祗也不在少数。
关于迎财神的风俗各地也有蛮大区别,不过归根结底,迎财神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望,要想发财致富,只能靠自己的双手。
财神的由来在各尊正财神之中,以文武财神较为人所熟知。
武财神通常是指赵公明、关羽,文财神有三位,分别是财帛星君李诡祖,比干和范蠡。
其中又以武财神赵公明最见。
形象文财神文财神多见于民间雕塑和木版年画,大多是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堂室张挂。
文财神或是生前巨富,或是升仙后奉命管理人间财帛、人世爵位。
文财神大多并未进入道教神系,亦少有经籍传世。
1、“文财神”李诡祖在民间最受欢迎,形象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
增幅财神画像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
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
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显得这位财神爷神通广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源源而来的金银财宝。
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又称财帛星君,来源民间传说李诡祖为太白金星下凡,得天齐嬷嬷之道。
意义邯郸地区有民谣《正月初五迎财神》:爆竹一响把门开,增福相公进家来。
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
相公是咱曲周人,阴阳两界都为神。
左如意,右元宝,财也来,福也到。
左青龙,右白虎,福禄寿喜进我府。
上管官,下管民,管了福禄管财运。
一撒金, 二撒银, 撒完摇钱树, 再撒聚宝盆。
保你五谷丰登收成好,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顺。
2、文财神的由来--在所有财神当中,陶朱公范蠡大概是最具有财神气质的一位。
来源范蠡是春秋末期协助越王勾践的名臣。
在成功地灭吴雪耻之后,他毅然地离开了可共患难不可同安乐的勾践,隐名从商,先隐居在齐国,因为经营得当,而且正派从商,财富迅速累积。
道教四方神四方神分别指的是谁道教四方神四方神分别指的是谁点击我评论分享收藏文章[摘要]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四方神的传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被很多的作者写进了小说,但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这四位人物究竟都有着怎样的传说呢? 目录1、四方神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四方神四方神汉族传统文化中的四象。
指的是青龙孟章神君,守护东方;白虎监兵神君,守护西方;朱雀陵光神君,守护南方;玄武执名神君,守护北方。
四方神也叫四方护卫神,是中国道教传说中神仙,保护一方,以壮威仪。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苍龙』是中国古代四方守护兽其中之一,亦是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星宿的总称;观象玩占有云:『角二星为天关,苍龙角也,一曰维首,天陈,天相,天田,金星也。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汉族传统中的星宿名字,象征着四极,被誉为“四方之神”,也被称为“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方位可溯源至先秦、夏商周,思想体系来自春秋战国之前的阴阳五行中的“五方”,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天子)。
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前,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后,代表冬季。
青龙孟章神君东方青龙简介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
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其实中国龙本身是从原始社会的图腾所演变过来的,古时对于图腾的崇拜是源于对自然的畏惧而来.进而对于自然的形象形成原始的崇拜。
相关故事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著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著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相关记载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道教古籍民间藏版——三元祭将科
三元即道教传统的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尊神,因正月十五(商元)、七月十五(仲元)、十月十五(夏元)为三官神灵主四肢期,故谓之三元。
三官尊神各秉神职分别为:天官赐福(祈福延寿、求安保泰);地官赦罪(赦愆除尤,身心顺遂);水官解压(消灾解压,护持身体健康),据说该科仪为信众普遍均可举行的科仪,因通过向三元神尊呈奏“三元赦”,使信众的祈求意愿为三元尊神所知悉,从而得到神灵护持,同时赐福赦罪而解压,所有愿望均可达到如愿以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