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理知识点速记(整理)

民族理论知识点速记(整理)

一、选择题

1.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由56个民族构成,其中汉族人口有11.3 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 55 个少数民族共一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9%,少数民族人口人数最多的三个:壮族、满族、回族。

2.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数量:155 个。自治区 5 个,自治州30 个,自治县120 个,还有1173 个民族乡。

4.中国民族研究的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

5.中国民族理论的特点: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

6.、民族的一般特征:斯大林四个要素(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国共产党的六大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知)

7.民族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

8.民族类型的分类: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

9.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①民族特征②民族源流③民族意愿

10.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特殊规律:同源异流异源同流

11.民族发展的内容: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

12.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常态模式、异态模式。

13.民族关系的内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

14.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①有以民族群体相互交往中表现的民族关系;② 有以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交往

中表现出来的民族关系;③ 有以国家为依托表现的国与国之间的民族关系;④ 有以国家与民族地区关系形式表

现出来的民族关系

15.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族权益;基本问题是民族利益;关键性问题是民族权力。

16.民族问题的特性:①普遍性②长期性③复杂性④国际性⑤ 重要性。

17.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间问题的道路。

1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民族和谐。

20.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

21.2005 年胡锦涛同志坚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一次在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的表述中,增加了和谐一词。

二、名词解释

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

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2.民族: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

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了重要的作

用。

3.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权。

4.民族问题: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5.民族同化: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

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6.民族分化: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和出来的现象

7.民族关系:是以民族因素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是个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的交往联系状态。

8.民族发展:是在民族的自身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的内部结构、整体素质、外在特征以及民族之间关系不断调整更新协调适应的过程。

9.民族结构:民族物质产品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自身生产及其相关方面的有机排列组合。

10.民族融合: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三、简答题

1.现阶段民族问题的特点

答: 1)、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交织

2)、现实问题和历史问题的交织

3)、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交织

4)、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交织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点答:

1)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

2)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

3)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

3.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

答: 1)、主张一切民族的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

2)、主张个民族在一切权力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3)、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4)、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

关系。

5)、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4.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答: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自然原因:

1)、在同一共系统的民族中,生存方式之间的相互竞争比较,构建相互关系和行为准则中的选择与确定,

物质生存资料的生产与分配,精神文化交流的磨合与冲突,在这一系列的社会生活中有可能产生矛盾与冲突。

2)、民族间相互交流、交往中会引起民族的发展问题。

3)、在具体的交往环节中,对异民族的物质和文化因素的选择与接纳,可能受其先进性、新奇性和民族交

往形成的社会环境的制约的方面因素的影响。

4)、各民族社会发展水民的差距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

社会原因:

1)、生产资料私有制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是民族不平等、民族冲突的社会经济基础,

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的社会原因

2)、民族压迫式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它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对立的

3)、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消除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4)、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与之相俩系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5.祖国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答: 1)国家统一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存的基础;

2)国家统一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

3)国家统一是维护中华民族共同尊严的前提。

6.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

答: 1)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少数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式和一般原则

2)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理论的发展创新。

三、论述

1、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及意义。

表现:①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②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③ 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④ 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质增多

原因:① 我国长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共同性因素增多

的历史基础

②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强的政治原因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运行,使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为共同因素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和动

力。

④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精神纽带

意义:① 有利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民族共同因素增多是增进民族团结的有力条件,有利于

民族关系的和谐)

② 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共同因素的增加,都会有利于各民族

实现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

③ 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我国民族关系良好状态(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意味着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和在

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共同进步,民族关系处于良好状态。

2.论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

① 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

桥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骨干力量,是各民族利

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

② 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极其繁重,大力开发少数民族人才资源,

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就成为民族地区能否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③

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少数民族干部的任用状况,

培养和任是少数民族人

民享受平等权利和行使自治权利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体现民族平等的一个重要方面。)

④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一

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身体力行的带头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坚定的挫败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颠覆和

破坏活动)

3.为什么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

① 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从低级到高级的自由发展规律,民族的发展也有

从低级到高级的自身发展规律)。

② 这是由民族发展规律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

时期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时期,而只是民资繁荣发展的时期)。

③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废除了历史

上的民族压迫,各民族真正实现了平等,奠定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只有实行民族平等和加强民族团结,才

能使各个民族都得到繁荣发展)。

4.论述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意义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有利于民族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②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就必须全力加快各民族的发展,缩小这种发展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前提。(能否共荣繁荣发展,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①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现实途径。(只有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彻底消

灭历史的遗迹和影响,只有通过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提高生产力及社会整体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才能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处理好当前的民族问题)。

②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实现国家长久治安的基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就有了各民族的大团

结,也就有了全国的安定团结,进而实现国家的长久治安)。

中国民族理论新编

绪论:

1.中国民族理论:即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

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

特色的民族理论。P1

2.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民族和民族问题内容:中央十二条P1

3.中国民族的特点: P2-4

( 1)民族人口特点: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P3

( 3)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①一般说来,汉族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封建农

业经济,并建立起较先进的工业体系,资本主义产业活动也比较活跃。②在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杂居, 伙同汉族聚居地区相联接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当地汉族水平P3( 4). 不同的社会形态:①封建制度②封建农奴制③奴隶制④原始公社制P4

4. 民族观: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它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P23

第一章民族的一般特征

一、民族的基本特征(填空或名解):①共同历史渊源②共同生产方式③共同语言④共同文化⑤共同风俗习惯⑥共同心理认同(指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相同的心理特质)心理认同—精神纽带P31-32

二、民族类型的划分: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依据P35

①从自然属性的角度(民族特征发展成熟程度)分为:形成中的民族或形成初期的民族、发展中的民族;

②从民族社会属性(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分为: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

会主义民族—也是民族划分的基本历史类型

三、民族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P36-37

区别:①民族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民族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

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是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

歪曲的反映。

②民族与宗教有各自产生发展的规律

民族的产生与发展基于社会的物质力量,而与宗教的产生发展直接联系着的是人的精神世界。

联系 : ①有些民族基本上全民族信仰宗教

②有些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宗教对一个民族的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最后识别的一个民族是:基诺族

第二章民族发展的规律

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P50-51

(一)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暴力冲突等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

(二)民族形成的一般时间和过程(结合课本P51)

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是形成的。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规律P52-54

(一)一般规律: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有其序列:即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

(二)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从部落发展成的民族和国家,

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们共同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普通形式也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三)特殊规律:次生形态民族的形成规律属于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

次生形态民族: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的新的民族。次生形态民

族的形成过程表现为:同源异流,异源同流。

三、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

民族发展的基本模式:民族的常态发展、异态发展、跳跃式发展。P65

民族发展的基本趋势:民族发展的趋势可分为总趋势和某一历史阶段的趋势。P66 民族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发展,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后归于大同。

四、民族消亡

民族同化: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

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民族同化的类型: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

民族同化的特点:①民族同化是一个过程

②民族同化中人为和自然因素并存

③民族同化是一种向较高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程度接近的形式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自然同化的过程,实质上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学习过程的一种特殊现象

⑤民族同化首先涉及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

⑥民族同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现象

民族分化:指一个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P71

民族组合:指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P71民族融合:指世界上的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的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P72民族消亡: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P74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

一、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①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②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③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④各民族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⑤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P77

二、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表现P85

民族特点主要指的是民族实体的自身差异;民族差异则是基于民族特点而形成的民族间的差别。

①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长期存在,表现在民族诸多构成诸要素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上②经济生活中的差距长

期存在

③文化发展的差距长期存在

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差异长期存在

⑤不同民族的心理素质差异长期存在

⑥许多民族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的

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是由民族的特性、发展规律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①这是

民族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所决定的;

②这是由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③这是受社会现实条件制约的。

第四章民族问题

一、民族问题的内涵:P100(如何理解民族问题?)

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民族问题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第二种认为:凡是涉及民族的问题都是民族问题

它包括民族内部和外部的矛盾,也包含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第三种认为:民族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发生在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是狭义的民族问题;发生在民族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包含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是

广义的民族问题。

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阐述揭示了民族的内涵问题:至少包含四个方面: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P112 (试述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民族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①民族差异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②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因素之一

(二)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的社会经济基础,也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本社会原因

②民族压迫是一切剥削制度所奉行的民族政策的本质

③要消灭民族压迫和剥削,消除民族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实行无民族压迫、剥削的社会制度

总之,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阶级性质及与之相联系的的民族政策,是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之一。

三、民族问题的特性 P116 (如何理解民族问题的特性?)

①民族问题的普遍性

②民族问题的长期性

③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④民族问题的国际性

⑤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第七章解决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

P175 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①主张一切民族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拥有任何特权;②主张各民族在一切

权利上平等,并对少数民族的权力给予更多的保护;

③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这是马克思的民族平等关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

④主张民族平等不仅表现在政治法律上,还应体现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真实的社会关系;⑤主

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P198-200 ①民族

区域自治是解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政治形势和一般原则;

②中国选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③从中国近代史考虑,鸦片战争以后,整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创造了各民族合作的条件和基础;

④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考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对历朝历代传统民族政策的研究与借鉴。

三、① 1936 年 10 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族自治政权,已是

民族区域自治形式,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P202

② 1947 年5 月1 日正式成立了内蒙古自治政府,这是在中华大地上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P2 04

③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155 个,其中自治区 5 个,自治州30 个,自治县(旗)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还建立了1173 个民族乡。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的补充形式。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P206-208

①民主原则②平等原则③法治原则④实事求是原则⑤团结统一原则⑥发展繁荣原则

五、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P208-209

①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

②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有机结合;120 个。此外,作为P206

③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有机结合。

六、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级国家行政单位。其行政地位分为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的三种类型:①单一型②复合型③联合型

(二)建立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三)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情况和特点,依

照有关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的权利。

第九章

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

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在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确立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它的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和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

一、民族工作的主题: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新世纪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

二、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它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民族工作主题的内涵:凝聚智慧,集中力量、促进发展、推动繁荣。

四、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地区发展的全局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

2.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 。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1.改革开放是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2.加快民族地区改革开放步伐

(三)推进西部大开发,把握好民族地区加速发展的契机

1.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2.西部大开发可以为 21 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拓展新的广阔空间

3.西部大开发对保持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刺激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具有重大意义

4.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国家大力扶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1.多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资金投入

2.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

(五)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1.对口支援加快了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2.对口支援推动了全国性和地区性各类市场的发育和形成

3.对口支援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六)坚持自力更生,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1.努力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2.因地制宜,用好国家的政策

3.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第十一章

一、民族与文化 p275-277

(一)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

(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直接相关

文化就像自然界的物种一样,其多样性是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三)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的若干原则

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原则。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的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既保护又创新的原则

3.着眼整体的原则。这是民族文化的生态整体特征决定的。

4.采取适当的政策与措施

三、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也可称作“权利”。它包括两方面的

内容,一方面是少数民族又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另一方面,其他民族要尊重这种自由和国家保障这

种自由。

四、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成的风尚、习俗,他通过民族的衣食

住行、婚礼丧葬、节庆娱乐。文学艺术、生产活动以及待人接物等内容表现出来。它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也是一

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

五、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民族性、群众性、历史性、地域性、变异性

六、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必要性

1.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实际上就是一个民族、尊重该民族文化的问题

2.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保护民族平等权利和少数民族公民个人的民主权利的体现。其结果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3.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政策。

(二)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十二章

一、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力量。

(一)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改革和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二)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三)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坚持民族平等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条件

(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 △ABC ∽△A /B /C /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 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A /B /C /, 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是1 k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l1∥l2∥l3, A D l1 B E l2 C F l3 可得 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

六国论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苏洵 一、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它的实际数目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的确 2.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以至于今:表让步的连词5.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6.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力量今:智商 7.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 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以凭借今:可能或能够;许可等 9.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今:一种文体 三.重点词语 1、其实百倍它实际上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四、词类活用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使。。。。亏损,削弱],破灭之道也。 2盖[连词,承上文,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小城镇],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五、一词多义 1.非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得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 ③诚不得已(能够) 3.势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势力) 五、指出加线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生产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今义“从事生产活动” (2)纵观,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 2. 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 3.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 4. 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 5.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 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 7.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 8. 降章邯使??投降 9.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 10. 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 11. 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 12.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13. 夜往见良连夜 14. 沛公从百余骑使动 15. 项羽遂西名作动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提纲 (何老师归纳) 一:比例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一)相关概念:1.两条线段的比: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为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的比是,或写成a :b=m :n ; 其中 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2: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成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记作:c d a b =(或a :b=c :d ) ① 线段a ,d 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 ,c 叫做比例内项, ② 线段a 叫首项,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③ 比例中项:若 c a b c a b c b b a ,,2是则即?==的比例中项. (二)比例式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b c a d d c b a =?= 2. 合比:若 ,则或a b c d a b b c d d a b a c d c =±=±±=± 3. 等比:若 ……(若……)a b c d e f m n k b d f n =====++++≠0 4、黄金分割: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BC (AC>BC ),并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2 1 5-AB ≈0.618AB , (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当AD∥BE∥CF 时,都可得到 = . = , = , 语言描述如下: = , = , = . (4)上述结论也适合下列情况的图形: n m b a =

三角形全等相似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全等、相似知识点比较总结
三角形特点及相似全靠等的概: 特点: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的本质就是“边长确定,大小、形状也就确定”,三角形的一个元素变化,相应的边和角都会跟着变化。 概念:1、相似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指的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结论:1、可见全等三角形要在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多加几个个条件才能确定。2、判断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实际上是看由哪几个元素能确定一 个唯一的一个大小或形状相同的三角形。3、要保证三角形相似(形状一样),对应角必须相等;要保证对应角相等,对应边变化必须成比例。
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相似

(1)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

(2)(AAA)
×
(3)(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
判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
(4)(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A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5)(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 A
定 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SSA)
S
×
(7)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
S
A S
S
A
S S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 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SSS)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三角形相似。

A A
(2)(AA)两角对应相等,两三
角形相似。

A
A
(3)(SAS)两边对应成比例且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
A
(4)(SSA)
×
D
E
B
F
C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4、故不战而[转折连词,但是]强弱胜负已判矣。 5、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得概念 (1)形状相同得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得就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得多边形得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得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得相关概念、比例得性质 (1)定义: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得比等于得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①比例线段就是有顺序得,如果说就是得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 ② 核心内容: (2)黄金分割: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且使就是得比例中项,即,叫做把线段黄金分割,点叫做线段得黄金分割点,其中≈0、618、即 简记为: 注:①黄金三角形:顶角就是360 得等腰三角形 ②黄金矩形:宽与长得比等于黄金数得矩形 (3)合、分比性质:。 注:实际上,比例得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得前项,后项之间 发生同样与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等等、 (4)等比性质:如果, 那么、 知识点3 比例线段得有关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已知A D∥BE ∥C F, 可得 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B BC BC EF AC DF AB DE AC DF DE EF ===== 或或或或等。 特别在三角形中: 由DE ∥B C可得: 知识点4 相似三角形得概念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得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得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①对应性:即把表示对应顶点得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得相似比就是有顺序得。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就是相似比为1得相似三角形、 (2)三角形相似得判定方法 B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古: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 ,以至于,终究今:表示另提一事 3.可谓智力.孤危古:智慧、智谋、力量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不去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古:咽下咽喉今:吞咽 8.其实..百倍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 9.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连词 10.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可,可以,以,凭借今:表示认可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天天,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一词多义: 为: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 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攻战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才,表结果]有尺寸之地。 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 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相当于“而”,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因果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但是]秦兵又至矣。

高祖本纪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积累 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一般人”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 ..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梳理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汇总 重点、难点分析: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解决实际应用的问题是难点。 一、重要定理 (比例的有关性质): 二、有关知识点: 1.相似三角形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3.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6.直角三角形相似: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 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 如果△ABC ∽△A 1B 1C 1,△A 1B 1C 1∽△A 2B 2C 2,那么△ABC ∽A 2B 2C 2 反比性质:c d a b = 更比性质:d b c a a c b d ==或 合比性质:d d c b b a ±=± ?=?=bc a d d c b a (比例基本定理)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模型 A字型 X字型反A字型反8字型母子型旋转型双垂直三垂直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变化模型 C B E D A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①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l 1∥l 2∥l 3。 则 ,,,…AB BC DE EF AB AC DE DF BC AC EF DF === ②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 例。 ③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①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③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形相似 ⑤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⑥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高祖本纪字词整理及重点句子翻译(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祖本纪 司马迁(约前145-前87 年)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中国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起始共3000 多年的历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重点词解】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2.摄衣谢之,延上坐(道歉) 3.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4.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5.还军霸上(驻扎) 6.去辄烧绝栈道(断) 7.汉王复入壁(营垒) 8.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9.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10.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11.父兄不能给(供给,使充足) 12.可四千余人(大约) 13.意豁如也(……的样子) 14.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 15.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 16.已而有身(不久) 17.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 18.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 19.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 20.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 21.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 2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 23.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 24.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 25.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 26.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 27.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28.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 29.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 30.酒阑(将尽、将终) 31.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 32.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 33.无如季相(面相) 34.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 35.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简介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宋代都城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二、文章主旨: 《六国论》是一篇议论历史的文章,表面上评的是六国,实际上讽刺的是北宋。因为当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和党项羌族建立的西夏屈辱求和。作者就借六国割地给秦国因而最后灭亡的史实,暗示北宋王朝不应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而应该对辽、夏的入侵采取斗争的方式,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走六国灭亡之路。 三、结构层次 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二段是以韩、魏、楚三国赂秦而灭亡作为论据,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 第三段再从不赂秦的国家——齐国、燕国、赵国也终于灭亡的具体事实来论述第一段中提出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授,不能独完”这一道理。 第四段慨叹六国灭亡,总结历史教训 第五段,借古讽今,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向当政者提出警告。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四、文言现象 (一)在古今异义词下加线并解释 1秦以攻取之外[攻战取得]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它的实际数目] 3思厥先祖父[古今异义,祖辈和父辈], 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5至于[古今异义,以至于到。。。。。]颠覆,理固宜然。 6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古今异义,智谋和力量]孤危,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二)在通假字下加线并写出本字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假如]与秦相较 (三)指出加线词属于哪种活用并解释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盖[连词,承上文,表原因]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战果]则获邑[小城镇],大[形作名,大的战果]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 10日削月[名作状,一月月]割,以趋于亡 (四)指出加线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为 1至丹以荆卿为[作为]计,始速[招致]祸焉。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成为]郡3有如此之势,而为[介词,被]秦人积威[威势]之所劫 4为[治理]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 以 1不赂者以[介词,因为]赂者丧 2秦以[介词,用][ .以,同"于"释为“在"]攻[攻战]/取[取得]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3思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连词,表结果,才]有尺寸之地。4古人云:“以[介词,拿]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5洎[等到]牧以[因为,介词]谗诛,邯郸为郡, 6以[介词,把]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介词,用]事[侍奉]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7日削月割,以[表结果连词,以致]趋于亡。 8苟以[介词,凭着]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而 1赂秦而[因而,连词]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战败而[承接连词]亡,诚不得已 3起视四境,而[转折连词,可是]秦兵又至矣。 4奉之弥[更加,越来越]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转折连词]强弱胜负已判矣。 6是故燕虽小国而[转折连词,却]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7二败而[并列连词]三胜 8惜其用武而[转折连词,却]不终也。 9有如此之势,而[转折连词,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0其势[势力]弱于秦,而[转折连词,可是]犹有可以不赂而[表承接的连词]胜之之势 11苟[如果]以天下之大,而[转折连词,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今异义,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其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代词,代燕赵之君]土, 2惜其[代词,代赵国,它]用武而不终也。 3向使三国各爱其[代词,自己的]地 4其[代词,代六国]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之 1子孙视之[代词,代土地]不甚惜,举以予[送给]人 2则吾恐秦人食之[助词,取独]不得下咽也。 3其势弱于秦,而犹[还]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代词,代秦国]之[助词,的]势 4苟以天下之[指示代词,这样]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或 1或[代词,有的人]曰:“六国互丧,率[全都,一概]赂秦耶?” 2当与秦相较,或[或许,副词]未易量。 与 1与[动词,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五)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文言句式并解释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2为国者,无使[自己]为[介词,被]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状语后置,于秦五战]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于秦弱]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高祖本纪知识点(史上最全) 一、字音 丰邑(yì)刘媪(ǎo)大泽之陂(bēi)晦(huì)暝(míng)蛟龙(jiāo) 髯(rán)单父(Shànfǔ)泗(sì)水狎侮(xiáwǔ)貰(shì)酒酤(gū)酒讎(chóu)繇(yáo)喟然(kuì)豪桀(jié)绐(dài)拜谒(yè) 无所诎(qū)酒阑(lán)箕帚(jīzhǒu)郦食其(Lìyìjī)游说(shuì)说(shuō)客长揖(yī)踞床(jù)斩以徇(xùn)荥(Xíng)阳 轘辕(Huányuán)黥(qíng)布章邯(hán)啖(dàn)以利 玉玺(xǐ)轵(zhǐ)道乃以秦王属吏(zhǔ)樊哙(fán kuài)飨(xiǎng)栈(zhàn)道跂(qǐ)东乡(xiàng)深堑(qiàn)垓(Gāi)下 绛(jiàng)侯汜水(fàn)帷(wéi)帐玉卮(zhī)击筑(zhú) 二、重点字词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欺骗) 有功者害之(嫉妒) 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 萧何为主吏(主管、主持) 三、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桀”通“杰”) 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5、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6、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7、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8、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9、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10、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11、高祖奉玉卮(“奉”通“捧”) 12、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张”通“帐”,扎营) 四、古今异义 1、隆准古:鼻子今:准确 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 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 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梳理及经典练习 知识点1: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1.线段比: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 写成n m b a ::=.注: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 2.比例线段: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 d c b a ,,,叫做成比 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d 叫比例后项, 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即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此时有 2b ad =。 3.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AB 和BC 的比例中项, 注:①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 的等腰三角形。②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 知识点3: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成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基本性质: (1)bc ad d c b a =?=::;

(2)2::a b b c b a c =?=?. 注:由一个比例式只可化成一个等积式,而一个等积式共可化成八个比例式,如bc ad =,可化为: d c b a ::=,d b c a ::=,b a d c ::=,c a d b ::=, c d a b ::=,b d a c ::=,a b c d ::=,a c b d ::=. 注: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 注:①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即引入新的参数k )这样可以减少未知数的个数,这种方法是有关 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②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 ③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如: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知识点总结+经典题型总结(学生版)

板块 考试要求 A 级要求 B 级要求 C 级要求 相似三角形 了解相似三角形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及性质,以及掌握相关的模型 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相关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一、相似的有关概念 1.相似形 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叫做相似形.相似形仅是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相似图形之间的互相变换称为相似变换. 2.相似图形的特性 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3.相似比 两个相似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如图,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符号∽读作“相似于”. A ' B ' C ' C B A 2.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形”,“相似形”不一定是“全等形”. 三、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如图,ABC △与A B C '''△相似,则有A A B B C C '''∠=∠∠=∠∠=∠,,. 知识点睛 中考要求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A ' B ' C ' C B A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ABC △与A B C '''△相似,则有 AB BC AC k A B B C A C ===''''''(k 为相似比) .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线和对应角的平分线成比例,都等于相似比. 如图1,ABC △与A B C '''△相似,AM 是ABC △中BC 边上的中线,A M ''是A B C '''△中B C ''边上的中线, 则有AB BC AC AM k A B B C A C A M ==== '''''''' (k 为相似比). M ' M A ' B ' C 'C B A 图1 如图2,ABC △与A B C '''△相似,AH 是ABC △中BC 边上的高线,A H ''是A B C '''△中B C ''边上的高线,则有AB BC AC AH k A B B C A C A H ==== '''''''' (k 为相似比). H 'H A B C C 'B 'A ' 图2 如图3,ABC △与A B C '''△相似,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A D ''是A B C '''△中B A C '''∠的角平 分线,则有AB BC AC AD k A B B C A C A D ==== '''''''' (k 为相似比). D ' D A ' B ' C B A 图3 4.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如图4,ABC △与A B C '''△相似,则有 AB BC AC k A B B C A C ===''''''(k 为相似比) .应用比例的等比性质有AB BC AC AB BC AC k A B B C A C A B B C A C ++===='''''''''''' ++.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比例的性质 (1)定义: 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a 是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a d c b =. ②()()()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同时交换内外项 核心内容:bc ad = (2)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15-= ≈0.618AB .即512AC BC AB AC -== 简记为:512-长短==全长 注:①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的等腰三角形 ②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黄金数的矩形 (3)合、分比性质: a c a b c d b d b d ±±=?=.

注:实际上,比例的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的前项,后项之间 发生同样和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 =-?=d c d c b a b a c c d a a b d c b a 等等. (4)等比性质:如果)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ΛΛ, 那么b a n f d b m e c a =++++++++ΛΛ. 知识点3 比例线段的有关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AD ∥BE ∥CF, 可得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B BC BC EF AC DF AB DE AC DF DE EF =====或或或或等. 特别在三角形中: 由DE ∥BC 可得:AC AE AB AD EA EC AD BD EC AE DB AD ===或或 知识点4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①对应性:即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F E D C B A E A B C D

《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六国论》重点字词逐个解释及全篇知识点梳理 兵器缺点贿赂 有人相继都因为因为保全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 本来冒着 拿 即然这样,那么 满足越决定到达按理本来应该这样

用侍奉柴正确 结交 坚守道义 这是招致 两次使……退等到因为 消灭几乎智慧与力量确实 假使 命运 礼待

积久的威势 威胁天天月月 比如果 旧例 【知识点】 一、通假字 1、暴[通“曝”,暴露,冒着]霜露,斩荆棘 1、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2、为国者,无[通“毋”,不要]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当[通“倘”,如果]与秦相较 二、古今异义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亦百倍。 2、思厥先祖父[祖辈和父辈],

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这样以后]得一夕安寝。 4、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 6、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前例],是又在六国下矣。 7、而犹有可以[可以凭借]不赂而胜之之势。 8、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三、词类活用 1、赂秦而力亏[使……亏损,使动用法],破灭之道也。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3、小[形作名,小的地盘]则获邑,大[形作名,大的地盘]则得城。 4、至于颠覆,理[名作状,按道理]固宜然。 5、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名作动,坚持正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后]亡, 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使动,使……退却,击退]之。 8、惜其用武而不终[形作动,坚持到底]也。 9、以事[名作动,侍奉]秦之心,礼[名作动,礼待]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名词作状语,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