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2020062620125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2020062620125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2020062620125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20200626201251)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角形)

同学们,大家来看一下这两个图形,它们是什么图形?你会比较它们的面积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 会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课本第87页,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内容:用数方格的方法填写表格,并观 察表格中的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2分钟)

要求:先独立完成,之后小组讨论。 自学指导(二)

看课本88页的内容:拿出1个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可以把平行四边 形拼你学过

的什么图形?然后思考: 1、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面积变了吗?

2、 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 3、 根据你的发现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5分钟) 三、教师巡视,指导自

学 教 学 目 标 1、 2、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总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新授课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 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 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 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六步教学法 多媒体

巩固练习

交流预习 认准目标

指导自学

主动自学

了解学情

自学反馈

互学互帮

通过观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学生汇报,互相订正

对个别难懂的问题重点讨论,先找学困生汇报,然后再找其他学生汇报,对产生

测评总结完成作业

顾五、教师精讲,引导发现

长方形的面积=长乂宽

S=ah

1、平行四边形花坛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S=ah

=6 X 4

=24 (m)

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

注意:面积公式当中的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六、练习巩固

判断,选择,计算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做出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A :完成练习册44页1、2、3题

B&C :完成练习册44页的第1、2题

预习:课本91页《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X 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X 高

S = ah

教师点拨

引导发现不同见解的问题再有老师订正。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校级教学竞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荣兴学校许江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能运用数方格、割补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感受转化思想;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探究情境,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图形、小黑板、剪刀、多媒体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小小魔术师。教师出示不规则图形。 (1)师:你能直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2)师:你能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说一说用什么方法? (3)师: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小结:刚才同学们先将不平整的部分剪下,再平移补到缺口处,就将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转化。把不认识的图形变成了认识的图形。转化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是相同的?(形状变了,面积相同)(设计思路:“温故”是课堂教学起始的重要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出示复习题,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后面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趣引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早上我听校长说,学校要建一个宣传栏,其中要用一块底是5米,高是4米的平行四边形胶合板。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平行四边形是一种漂亮的图形,你们听了校长的话,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要花多少钱才可以做成。 生2:我想这个宣传栏建起来一定很漂亮,会把我们的校园点缀得更加美丽! 生3:我想知道这块胶合板的面积有多大。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 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王林和张强家各有一块地,(演示课件)可是谁家的地面积更大呢他两都想知道,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大家先猜猜看首先老师考考大家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谁能回答 生: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以前学过,是长×宽,只要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非常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算呢好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一)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数方格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过什么方法 生:我们以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假如覆盖在图形上的小方格,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来计算,你能不能数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能)那大家就数一数吧!谁能说一下长方形的面积 生:通过数方格,我知道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生说师演示课件)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生:通过数方格,我知道平行四边形中有18个小格,所以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师:你们都是这个结果吗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出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18平方厘米,也就是它们的面积相等,现在大家再仔细观察,想想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联系(边说边演示课件) 生: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都是6厘米,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都是3厘米。(板书:平行四边形、底、高)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教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 知识目标: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能力目标: 在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看一看,想一想中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互相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方格纸、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教学片段: 1、比一比,估一估 师:现在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花坛画到纸上,我们先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一样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一样长,它们的面积哪个比较大? 生:一样大。 生:长方形比较大。 生:平行四边形比较大。 …… 师:大家都有不同的猜测,有很多同学都说一样大,那么,谁的想法正确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四人小组讨论。 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我先数出整块的,然后这些剩下的小块拼一拼,还可以拼成整块的。 师:那么用数方格的方法数数看。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 师:哦,你们数的结果是都是72平方米,说明……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师:也就是……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72平方米。 师: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计算,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计算公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问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在获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湖北省京山县京山小学王华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1 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更要参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操作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知识的奇妙。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这节课,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做中学,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让孩子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记号笔、尺子、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尺子。 教学过程: 一、体验游戏,感悟转化 1.由规则图形转变为不规则图形,初步感知“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 师:同学们玩过七巧板拼图游戏吗?(玩过)利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你们看看,它们拼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是多少?(出示七巧 板拼的正方形图案)(4平方分米)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又是多少呢?(出示七巧板拼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总 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2-13页的例1、例2、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4页的练习二。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例1先从比较方格纸上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策略在图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并为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基本思路。例2 引导学生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而例3 则主要是放在探索平行四边形和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上。通过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知识基础,以“转化”这一策略为基本思路通过学生猜想、操作、观察、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转化这样基本的数学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猜测、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人教版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课例

前置作业背景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课例 祁县第一小学崔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87-88页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个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面继续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联想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的作用。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转化是核心思想,整个单元都是将需要研究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已知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充当的是种子课的角色,在这节课中,明确了转化思想的思维过程和基本步骤,后续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教学都只是方法的迁移和巩固。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受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需要在不断的探索活动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进行操作与观察,才能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学生尝试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尝试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带学生体会尝试学习的快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喻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内涵; 2、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 曾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当中的曹操为白脸奸臣,长眉细目三角眼,表现其奸诈残暴性格。似乎被关上了乱臣贼子的坏名声,但我们看一个人应该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曹操到底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从易中天的品评当中,我们就明白曹操有这么几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带头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鉴赏他的《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先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读音,再学生朗读,老师正音,并作出评价。 2,“诗言志,歌咏怀”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诗人又是通过何种手法来言志抒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同学们再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诗文当中

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评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评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①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②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培养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电脑、课件、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剪刀、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教具)这又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3、指出平行四边形对边上的高。 二、认定目标。 1、(出示平行四边形)谈话引入:你想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有多大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学习哪些知识呢? 三、导学达标。 (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以前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电脑显示数方格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比较方格图中两个图形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设问:根据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虽然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如果要求一个很大的平行四边形果园的面积,用这种方法方便吗?(不方便)既然不方便,我们不数方格能不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3年教育部审定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87-88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探究、对比、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PPT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 初步探究学习卡、平行四边形、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起质疑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听吗?用行动告诉老师

你想听。 一天,阿凡提在街上卖毛毯,地主巴依走了过来。他一眼就看中了阿凡提的花毛毯。聪明的阿凡提拿出这样的两块毛毯,分别是什么形状?(课件)(生:分别是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阿凡提说:“亲爱的巴依老爷,如果您能从这两块毛毯中挑出一块大的来,我就不收你的钱;可如果你选错的话,你就得答应我,把欠长工的钱全部付清,怎么样?”巴依一听不收钱,高兴的两眼放光。他一把抓起这块长方形的毛毯说:“这块大,我就要这块!” 2、巴依认为这块长方形的毛毯大,你猜猜看哪块大?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毛毯大。生2:我认为两块毛毯面积一样大。) 我们说的毛毯的大小指的是毛毯的什么?(生毛毯的面积。)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生:以前我们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 以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能会有帮助。 [设计意图: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我以故事引入,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探索热情。]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课堂情境创设研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邱县师海莲一我的困惑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需求。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在三个班的课堂中进行实践,观察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 二我的探索 第一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导入环节我创设了故事情境。 小故事 有位老地主,把两块地分给两个儿子。因为两块地一块是长 方形的,一块是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儿子都说对方的地大, 怨老地主偏心。到底哪块地大呢? 2、 “老地主分地,因为两块地一块是长方形,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两个儿子产生纠纷。”要知道哪块地大需要计算什么呢?生:需要计算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呢?进行导入,学生瞬间被吸引进了教学中。 3、知识建构环节,我创设了课件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同时出现问题情境。

讨论: 1、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 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能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公式? 师: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回答的很不肯定)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生:也相等?(带着不确定)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终于肯定回答了一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只有几个学生猜测的给出了答案。 师:如果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S=ah 请同学们解答下面例题 例题: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8.5m,高6m,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的钢板重3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课下我进行调查,全班60人,只有15人能够正确做对练习题. 我的思考 学生处于启而不悱,悱而不发的状态。虽然课件设计的很具说服力,可是学生懵懂的眼神告诉我,他们没有理解,没有从心里接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回想了一下,学生从推导过程开始时就有些发蒙,有很多学生没能成功的把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而我忽视了这一点,没有给他们时间继续探索,也没有耐心的进行引导。这就导致他们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 我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1、只注重了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忽略了建构环节和应用环节的情境创设。 2、建构阶段脱离学生实际导致教学情境是无效的。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主要因为 (1)学生在第八册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在第九册用起来有些生疏,我没有引导学生复习。 (2)学生只看课件,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以致对知识产生了不确定。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没有得到渗透。

【高中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的文体常识及创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把握诗词意象,体会本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诗歌,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歌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出现了诸多的名士。这些名士对自己的人生态度,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比如刘伶,饮酒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比如陶渊明,超脱生死,顺应自然;再比如何晏,求仙问药,增加生命的长度。然而,更有曹操这样的建功立业,增加生命质量的人。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800年前,来走近曹操,走近他的《短歌行》。 (二)、解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体写的新辞,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四)、诵读感知 1、预习,个别读 2、正音 3、听范读,体会情感 听完整首诗的朗读,你觉得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他忧的是什么? 明确:忧 4、齐读 (五)、品读鉴赏 1情感:、合作探究,抓住意象,品味 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2、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0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

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设计提要】: 本设计能大胆重组和增补了教学素材, 舍去“数方格”的方法,巧妙地利用长方形框架的变化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整个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操作、推理、归纳当中认识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成功地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放弃复杂、热闹的外在形式,力从体现简单、实在、有效和层次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一册,P1-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操作、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和方法的价值;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自制长方形框架、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出示长方形教具,贴在黑板上)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师:我们把这个长方形的长用a 来表示,宽用b 来表示,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该怎么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 =a ×b 。

[评析:利用教具长方形框架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复习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铺垫。]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把这个长方形拉一拉,它现在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这样一拉,a 还在吗? 师:b 还在吗? 【应变预设】: 把长方形拉动变成平行四边形以后,宽变倾斜了,学生可能会说b 不在,这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虽然这条边的位置变了,但是它的长度没有改变,所以b 还在。 师:看来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我们已知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用a ×b 来计算,现在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以后,a 和b 都没变,那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师:同学们现在有几种不同的想法,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应变预设】: 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关键,学生可能会说出几种不同的猜想,大部分同学仍认为是a ×b ,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后面进行验证猜想的前提。 [评析:巧妙地利用“长方形框架的变化”这个情境抓住了新旧知识点的结合点和模糊点,并不复杂的操作演示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尝试转化。 师:(拿出信封里的两个图形)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度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相等,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剪刀和三角板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开始行动吧。 师:认为变了的小组请举手。老师请一个小组到展台上面示范边说明理由。

青岛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 案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校:濮阳市油田第十二小学 年级:四年级 2014年4月6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长方形的面积基础班上学习的。之前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这一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几何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展开了这节课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直尺,带格子的平行四边形、 案例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 出示幻灯片,在我们学校有两片花园,一个是长方形的,一个是平行四边形的,大家猜想一下,哪个花园的面积大呢?

[设计分析]这一环节我设置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验证猜想 有的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正方形的大,还有的说相等,到底谁说的对呢?下面我出示方格,让学生查一下,分别有多少格? 生1、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3米,面积有15格,面积是15平方米。 生2、平行四边形的底长5米,高是3米,通过拼凑面积是15格,面积是15平方米。 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大家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生3、说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3、讨论探究 与学生一起探讨,刚才我们用查表格的方法,问学生复杂不复杂,很多学生说很复杂。 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数据,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长(底)宽(高)面积 长方形 5 3 15 平行四边形 5 3 15 看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小组合作,操作实验: 1、如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2、剪拼后面积有变化吗?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的平行 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3、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吗?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卫辉市实验小学王红霞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实际操作,猜想验证使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1)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图中能发现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根据生的回答即时圈图。

(2)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大小。生上讲台课件演示。用重叠法,发现并不能准确地比出来。 (3)师引导可以计算面积。出示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目标出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面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效果预期。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用数方格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提出猜想 (1)任务出示:现在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过什么方法? 生:我们以前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时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出示课件)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来计算,数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并填好表格。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自主学习。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辅导。 (3)展示交流。是根据生回答小结并提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任务二验证猜想 (1)剪一剪,拼一拼,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如果能转化成长方形,看看这个长方形长与宽和原来的平行

小学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teaching case of the area of parallelogram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3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圆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积极的情感

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学具纸片,剪刀,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很高兴能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我发现我们学校环境特别优美,我拍了几幅照片,看一看,你能找出哪些图形? 生看图回答。 2、师:在过6天,我们学校就要举行庆典活动了,为了把我们的学校打扮得更漂亮,学校准备在操场的西边空地上新建两个花坛。(课件出示规划图) 3、师:说一说,这两个花坛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生: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课件相机抽出平面图形)师:你认为哪个花坛大呢? 生1:长方形的大。 生2:平行四边形的大。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许劭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形象。 鲁迅: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言为心声,通过读他的诗来了解真正的曹操。 一.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全诗歌2.全班齐读全诗,注意多次出现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忧,出现三处,一生找出,全班勾画。 二.具体品读 学习第一节 1.一生读第一节,问:写了哪几种“忧”,用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又是怎么解“忧”的?

人生苦短朝露(人生)唯有杜康 借酒解愁诗人还有哪些,你能够背诵出他借酒浇愁的诗歌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这些诗人将酒和情感将酒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的酒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集整理,看看酒还可以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以此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曹操为酒文化也是做了贡献的。 2.师示范读这8句,学生读。指导读:(两句一指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凝重苍凉、苍劲悲凉) 3.一生读、全班读。 4.第二种“忧”:求才不得子、君(人才)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用典、比喻,渴求人才而不得的“忧”。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一首热情款待群臣宾客的诗篇。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开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鲁迅称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爷”,这里8句诗歌,6句一字不改直接大胆的拿用《诗经》的原句,确实大胆,如此大胆的还有他的高大上的粉丝——毛泽东,经常原封不动地使用古典诗词,这叫做直接引用。 ——曹操深情表白,只要你来我曹操队营,我将请人或者亲自为你鼓瑟吹笙热情迎接你。5.示范读这8句,2句一指导读(惆怅轻柔、深沉悠长、深情舒缓、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优质课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课本79-83页 教学目标: 1、会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培养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养成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和学具: 电脑、投影仪、平行四边形、刀、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复习引入 1、请认识一下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2、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高和相对应的底是多少 3、口算下面的长方形面积各是多少 30厘米

4、出示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设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总结出自探提示。 二、 解疑合探 1、 数一数它们的面积是多少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面积是( )平方米 6米 2厘米 24 面积是( )平方厘米

2、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 动手操作:把你手中的平行四边形通过“画、剪、移、拼”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3、小组讨论: A、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面积变了没有 B、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 C、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5、展示推导过程。 三、质疑再探 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 拓展应用 1、 我会算 口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请你填一填 3、 我会想 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分米厘米 厘米 4 5厘米 2厘米 28 10 面积(平方厘米) 2 4 平行四边形的高(厘米) 7 8 平行四边形的底(厘米) 32 5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