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城镇化系列典型经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探索实践)

新型城镇化系列典型经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探索实践)

新型城镇化系列典型经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探索实践)
新型城镇化系列典型经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探索实践)

附件

新型城镇化系列典型经验之二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探索实践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6年12月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围绕“进得来”,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门槛。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功能定位,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和梯次设置准入条件,降低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落户门槛。优化积分结构,逐步提高社保、居住服务年限等项目分值,取消积分落户年度限额。以放宽落户申请条件为核心,加快突破大城市落户。允许租赁房屋居住的常住人口在公共户口落户。探索省域内城市群不同城市间户籍政策统一和人口自由迁移。

重庆市:2015年市区常住人口超过1500万,属超大城市。近年来,立足五大功能区域定位,差别化设置落户条件。都市功能核心区着力疏解人口,以务工经商5年和合法稳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都市功能拓展区按照“新增城市人口宜居区”定位,将务工经商年限放宽到3年;城市发展新区按照“集聚人口重要区域”定位,将务工经商年限放宽到2年;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着力推动人口合理减载。2016年1—6月,在2010—2015年落户400多万人的基础上,全市新增进城落户7.8万人,其中在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落户的占比提高到77.8%。

湖北省襄阳市:2015年市区常住人口约172万,属Ⅱ型大城市。2015年出台户籍新政,全面取消工作年限、投资额度、购房面积、居住时间等落户限制。对于持有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只要具备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本人及共同

居住的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均可落户。2015年至2016年10月,中心城区新增户籍人口40725人,其中落户农业转移人口12155人。

广东省东莞市:2015年末城镇常住人口733万人,户籍人口195万人,属于特大城市。2015年,东莞着力优化积分落户制度,重点解决在东莞稳定就业生活的存量人口落户问题。一是将积分落户分数线从130分降低至100分,突出了社保、就业、居住、纳税、志愿服务等积分项目的权重,使在东莞合法稳定就业满5年、参加社保满5年的异地务工人员能基本达到100分的落户条件。二是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只要分数达标,当年即可落户。三是对于在欠发达镇(街道)申请落户的外来人口,给予引导加分。四是探索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镇(街道)重点发展企业自主评选和推荐优秀员工落户。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全市共落户44306人,其中积分制落户25583人,企业自评人才落户186人。

河北省、四川省泸州市:2015年以来,河北省以派出所为单位,在归属居委会的实体地址上设立社区公共户口,保证无法在实际居住地址落户的迁入人员在社区公共户口可以落户,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已有1585个派出所设立公共户口,11.93万人实现在公共户口落户。泸州市规定,对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合法稳定职业、生活有保障但无房屋产权人员(含征地区域安置过渡人员),允许其在以镇(街道)为单位设立的公共户口簿落户。截至2016年10月,全市通过公共户口落户的人数

达到6万余人。

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湖南省制定户籍改革相关政策,允许户籍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的居民实现户籍通迁。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共有2509人把户口从长沙迁往株洲、湘潭,6472人把户口从株洲迁往长沙、湘潭,6883人把户口从湘潭迁往长沙、株洲。2014年,广西全面启动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跨市迁移户口网上审批、异地换领和补领身份证、居住证“一证通”、异地办理普通护照等同城化工作;全面实行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机动车异地年检、机动车驾驶证异地转入换证和异地驾考。2016年1—6月,四市公安机关共为7921人次提供跨市迁移户口网上审批和异地换领、补领身份证等便利化服务。同时,北海、防城港、钦州三市已制定出台统一的户籍准入条件,实现户籍准入条件同城化累积。

2.围绕“过得好”,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生活质量。按照“低门槛、广覆盖”“分步推进、稳步提高”的原则,着力扩大居住证覆盖面、拓展互认区域范围、丰富公共服务内容,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在外来人口集中地区,鼓励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政府购买学位、发放“教育券”等方式,为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提供教育服务。推进保障性住房对城市常住人口全覆盖,探索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货币化。加快构建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体制机制,增强外来人口在城市的获得感。

江苏省、福建省晋江市:江苏省累计制发居住证2100多万

张,实现全省范围居住证互联互认、跨市信息变更“一站式办理”,地级市范围(含下辖市县)内公共服务一致、“一证通用”;苏州市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同等的24项基本公共服务,无锡市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25项基本公共服务。2012年,福建省晋江市将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的市民化待遇拓展到28项,2014年进一步拓展到30项,其中包括随迁子女就学、住房保障、参加公务员录用和事业单位招聘等。允许并鼓励居住证持有人担任市、镇(街道)两级“两代表一委员”,全市共有341名非户籍人员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占全市总量的31.7%。

广东省东莞市:2015年解决75万随迁子女学位中,公办学校约占25%,民办学校约占75%。主要做法是:第一,成立民办学校管理科,对民办教育进行全面规范管理和指导。第二,引导当地民办学校提升办学质量。自2015年起,东莞市投入1.25亿元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基金”,对办学质量好的学校进行“星级民校”评选并予以奖励。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民办普通中小学校261所,其中标准化学校占比高达85.4%。第三,探索通过“购买学位”的方式为满足一定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服务。2012年以来,东莞市按照一个小学学位5000元、一个中学学位6000元的标准,向民办学校购买大量学位。

重庆市:2010年以来,重庆率先向城市外来人口开放公租房。允许本市和外地户籍人员在同一低门槛条件下(有就业、无住房)申请公租房。同时,精心布局公租房建设,规划21个大型聚居社区,9个已建成入住且全部位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为

帮助农民工更快融入城市,重庆市着力促进公租房小区与城市商品房小区共享便利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良好的社区治理服务,实现新老市民交融互动。截至2015年底,重庆市共建设完成公租房21.4万套,约1070万平方米,其中,约470万平方米分配给本市进城农民工,约170万平方米分配给市外户籍人员,约64万平方米分配给包括外地户籍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分别占已建公租房总面积的44%、16%和6%。

广东省广州市:成立外来人员服务管理局,出台《来穗人员融合行动计划(2016—2020年)》,制定从习俗培训、技能培训、基本公共服务融合到参政议政四步走的融合计划,有效提升来穗人员对属地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番禺区搭建了外来人员信息采集和服务平台,实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人在更新”,大大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质量水平。在人文环境方面,番禺区设置20个粤语培训点。在社区融入方面,番禺区推动首个“社区微公园”建设方案的表决、实施,配合街道、居委会解决新生入学等社会问题580多个。

3.围绕“离得开”,着力保护农民在农村的各项合法权益。加快推进确权工作,明晰农村产权。扩大确权范围,加快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确权登记颁证。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让进城农民带权、带资进城。

四川省成都市:从2008年开始,对全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合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

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和林权进行确权登记,并颁发相关权属证书。对不能确权到农户的集体所有土地、房屋和其他资产进行股份量化,向农户颁发股权证。2016年,成都市进一步将确权范围扩大到“新四权”,即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养殖水面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并将原有确权成果纳入动态调整范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能够对全市农村产权进行全覆盖的常态化、信息化、便捷化登记系统,各项农村产权均有权证,均录入数据库,均能够清晰到具体的集体、农户或个人。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市已基本完成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实现了“应确尽确”。

山东省武城县:2016年起实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备案证制度,对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按照“个人申请—村级申报—镇级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备案证书》,保留其在原行政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保障他们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以及这“三权”的合法继承权,目前已发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备案证书》2100余份。

4.围绕“可持续”,着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明晰政府、企业、个人分担比例,建立多主体、长周期、可负担的长效成本分担机制。逐步将常住人口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依据。

重庆市:在成本分担机制方面,形成政府、用工企业、个人三方分担机制。政府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约

占30%,对于在公共成本支出中占比较大的住房保障部分,依托国有投资集团采取市场化方式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由中央和市级财政投入30%,融资贷款占70%,采取租售并举的方式实现运营平衡;企业承担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成本,约占40%;农民承担社保个人缴费部分及其他开支,约占30%。转户居民获得社会资本提供的“地票”收益,可作为参加城市社会保险、支付公租房租金、子女教育、创业等资金来源。据测算,在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阶段(2010—2012年),400多万人转户的改革成本约4000亿元,在一定年限内分摊。在人钱挂钩方面,重庆市将城镇化率变动情况作为激励因素,纳入市对区(县)转移支付的重要参考。在人地挂钩方面,初步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以区(县)年度吸纳转移人口落户数量为依据,差异化配置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满足人口集聚区用地需求。

广东省东莞市: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政府投入部分分为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经常性服务支出两大项,测算得出政府承担的人均成本为7.46—16.6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为2.3—2.82万元,经常性服务支出为5.16—13.71万元。建立起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准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将镇(街道)核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刚性支出超过税收分成部分,按照不同档次由市财政分类全额进行补助,保证镇(街道)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按不同发展水平分档设定分担比例,将多项基本公共服务逐步纳入市、镇(街道)财政补助范围,逐步承接原来由村(社区)负担

的治安、环卫和行政经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市各村(社区)均等化。

二、促进城乡要素高效配置

5.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所,搭建区域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探索设立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分担贷款风险和保障抵押物处置期间农民基本居住权益。

贵州省湄潭县:在普查摸底、确权登记基础上,以《贵州省湄潭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为框架,以“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为目标,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调整入市等路径。自2015年8月以来,湄潭已完成四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就地入市,出让地块9宗、21.32亩,成交价款总计392.5万元;在调整入市方面,首期可调出建设用地指标43.94亩,可调入使用的土地共7宗,实际使用指标36.88亩,结余部分纳入指标台账于后期入市。

浙江省德清县:2014年,德清开始建立县、镇(街道)、村、农户四级联动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制定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19项,推动农村土地、山林、水域等资源要素的高效顺畅流转。截至2016年底,农村产权交易品种已达11类,实现交易1114笔,金额3.22亿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

用权抵押贷款5749万元,涉及土地29宗。

重庆市:建立市场化复垦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自愿将闲置、废弃的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形成的指标在保障农村自身发展后,节余部分以地票方式在市场公开交易,同时发挥地票融资功能,激活农村土地资产。自2008年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以来,共公开举办了59场地票交易会,累计交易地票19.95万亩、396.2亿元。截至2016年10月,共办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131.48亿元。截至2016年11月,已有12.79万户进城落户居民申请复垦宅基地,实现带着资产进城。

湖南省浏阳市:在严格落实“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前提下,将位于四个街道辖区和两个园区规划建设范围之外的宅基地,面向全市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流转,并鼓励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择位,在大瑶镇南山村,宅基地择位竞价已达10.8—11.8万。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民的财产价值和授信额度大幅提高,如大瑶镇南山村的某农户对超占面积补缴相关税费后领取了不动产权证书,通过不动产抵押向农村商业银行获贷20万元。截至2016年9月,全市有4家银行开展了农房抵押贷款业务,贷款余额达44.33亿元,惠及农户约3.7万户。

6.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同步建设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实现搬迁群众就地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给集体经济组织留用部分

产业用地和商业设施,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曲水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时,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的能力。农民搬迁后,原有承包地以每亩每年800—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全县涉农企业和种植大户统一经营。2011年11月至2016年上半年,共流转3.69万亩土地,提高了土地规模经营程度,给农户带来了户均3200—5000元的收入。政府在建设安置区的同时,投资1886.89万元建设藏鸡、奶牛养殖基地,并成立三个专业合作社,将搬迁贫困户纳入其中,将净收益的70%按投资、投劳比重分配给贫困户。此外,政府还通过就业培训,提供与搬迁群众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确保每户有1至2名劳动力就业,且月工资不低于两千元。

湖南省资兴市: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湘源村有74户、195位村民因地处采煤沉陷区,需择址异地安置。市里在中心城区的唐洞街道划出200亩土地作为新型城镇化生态移民示范区,并把该村作为新型城镇化生态移民、生态资源权利置换、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农民将原农村宅基地通过适当补缴地域差价置换为城镇周边的集体建设用地、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置换为城镇社会保障、将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置换为股份合作社股权。2015年10月,该村34户65名村民集体转户为唐洞街道田心社区居民。

7.盘活城乡闲置资源,提高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

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新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工商资本合作,整合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和闲置农房等,发展民宿等新型商业模式。

广东省深圳市:自2009年开始,通过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种模式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府对拆除重建类项目设定了严格的准入条件,避免盲目无序的大拆大建。以城中村和旧工业区为目标开展了综合整治,同时规定每个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必须提供大于3000平方米,且不小于拆除范围用地面积15%的土地用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列入城市更新计划项目用地面积44.66平方公里;规划批准拆迁用地面积26.25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用地面积17.83平方公里;累计供应用地面积10.17平方公里。几年来,不少旧区经过规划和修缮,成为艺术村落、创意园、珠宝街、民宿客栈集中的特色街区,城市建设的个性化和人性化得以体现。

重庆市巴南区:2015年,巴南区将天星寺镇芙蓉村学堂堡社作为农户“四权”有偿退出试点。主要做法:一是通过“四权”退出决议,召开社员大会,提出农户自愿放弃土地承包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的“四权”退出概念,通过有关决议。二是进行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量化,将社集体资产1189万元量化确权给全体社员。三是协议有偿退出,由社集体与自愿申请、有稳定非农收入来源及其他合法住所的7户农户签订“四权”有偿退出协议,农户永久退出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及

附属设施,注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社集体参照重庆市“地票”市场价和相关征地补偿标准分别对“四权”计价,户均支付补偿资金53.57万元。四是公开交易、依法流转,社集体以整体发包方式,将农户退回的土地及相关权益交予返乡创业的村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并支付相关费用。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8.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共享和均衡配置。探索集团化办学、办医,组建城乡教育和医疗共同体。构建“有档次之差、无身份之别、可自由转换”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省内社会保险自由转移接续。

山西省孝义市:教育方面,由城区优质学校牵头,吸收若干所农村学校,组建8个覆盖全市中小学的学校发展共同体。教育集团实行一个法人下的人、财、物、事等统一管理。在农村实行学区制管理和九年一贯制办学,实行办学理念、管理机制、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特色育人、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城乡医疗方面,由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长期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形成“一院一品一特色”的医疗特色发展模式。

四川省成都市:构建“有档次之差、无身份之别、可自由转换”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城乡“体系一致、档次多元”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畅通城乡之间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通道。二是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无障碍自由转移,2016年上半年累计转移2721人次。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并轨整合,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到筹资标准城乡一致、参保补助城乡统一、待遇水平城乡均等。四是积极推进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完成医保药品、诊疗项目、医用材料三大目录库规范对码、信息系统完善及经办流程优化。

9.坚持规划引领,推动各类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共享。实行“以企带村”模式,推动家庭作坊、散户向企业、园区集中。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的长效管护机制。

浙江省嘉兴市:按照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布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共享,路网、公交网、电网、信息网等全部从城市延伸到农村,95%以上居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市,所有自然村实现了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2013年以来,按照“源头治水、科学治水、联动治水”的原则,建立“河长制”管理制度,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截至2016年底,已落实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四级河长近六千人,对所属管理河道负第一责任,建立“一河一档”,制定“一河一策”,并通过“河长公示牌”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民间河长等工作机制,营造全民参与、

齐心协力治水的良好氛围,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江苏省: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全覆盖。一是推出“镇村公交”公共交通组织模式,实现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660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开通线路约1900条,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60.9%。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化供水,推进城市与农村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2010年,苏南地区基本实现乡镇区域联网供水,同步开展进村入户建设和改造。

山东省威海市:率先实现镇区污水和垃圾处理全覆盖,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新建农村新型社区全部配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镇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推动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向镇村延伸,66.7%的镇实现集中供暖,87.5%的镇铺设天然气管道。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农村温暖试点工程,探索普惠式供暖机制。

10.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支持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畅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返乡落户通道。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同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整合培训机构和培训资金,加强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培训。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15年7月,红河州除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条件外,进一步规定: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后,因不适应城镇生活返回原籍地务农,或者在城镇积累一定的资金、资源、技能后返乡创业的,只要在农村地区实际居住并具备一定的生产生活资料(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允许其返回原籍农村地区落户。截至2016年

11月,共办理城镇户口转回农村5000余人,为同期农村户口迁往城市总数的10%左右。

湖北省仙桃市: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是加大土地供给力度。毛嘴镇为加快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拿出一部分土地建设服装产业园,将厂房出租给企业,或者直接将土地出让给企业开发。截至2016年7月,服装产业园占地面积750亩,厂房面积50万平米,已经入驻返乡创业企业113家。二是对返乡创业企业减免相关税费、加大资金扶助,为返乡创业人员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快捷服务。三是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需要,依托定点培训机构为回归创业企业“量身定做”并输送技能型人才。截至2016年7月,仙桃市共吸引返乡创业者414人,带动就业2万多人。

山东省德州市:推进农村新型社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一手抓农村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农民生产方式转变;一手抓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农民生活方式转变。通过精心编制规划,确保建设有序;通过完善设施配套,促进服务均等;通过整合政策资源,撬动社会资本;通过加快园区发展,强化产业支撑。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新型社区315个,40万农户住进了设施配套、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社区,建成规模以上农村产业园区876个,45万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

11.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保留乡村特色风貌,通过农旅文融合、发展精品生态农业等多种方式,促进城市专业人才、金融资本、现代规划设计理念进入乡村,把乡村美

丽资源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

浙江省桐庐县:探索“两只手”发展美丽经济。一只是政府有形之手,加强规划引导,把民宿产业发展纳入全域旅游景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村落景区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多规融合。落实生态保护等组合拳。加强税收及专项资金政策激励,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加强市场营销。另一只是市场无形之手,按照“合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农房流转机制,促进闲置农房收购和租赁。构建旅行社合作经营机制,推动民宿产业与村落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交融发展,形成“住在一处、玩遍区块”的综合业态。组建县级民宿行业协会,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建设标准和服务质量星级评价体系,有效促进行业规范管理。2013年以来,社会资本通过民宿和二次创业投入资金达7.8亿元,吸引外地创业人员6000多人,其中艺术人士135人、专业投资团队45个。

贵州省湄潭县:湄潭县湄江镇金华村大清沟组共有73户,不到300个村民,祖祖辈辈以茶为生。通过村内统一组织,以合作社为平台,成立生态旅游公司,将村内茶园、土地、房屋等打包入股,全体“村民”变“股民”。将村庄改建为“七彩部落”,引入旅游服务产业,挖掘农业新价值,丰富当地文化,在吸引大量外来游客的同时,还吸引了一些外来村民到此居住,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64万元,超过同年全省平均水平(0.74万元)两倍以上。

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12.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促进大数据、“互联网+”融入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各类数据整合、开放、共享,增加市场化便民、惠民新应用的供给,实现提升城镇管理精细化水平与培育新经济新动能有机结合。

山东省威海市:通过建设市民网、12349居家服务呼叫中心、智慧社保、智慧公交等设施,提供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通过一窗通、一号通、一频通等智慧政务软件,实现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通过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城建档案、智慧供电等智慧管理软件,实现精准的城市治理。2015年威海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1087亿元,占威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的56.5%。威海市信息消费规模、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四项指标的人均值,分别高出全国人均1.07倍、2.34倍、1.68倍和1.24倍,信息经济成为威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江西省鹰潭市:推进“互联网+”城市服务,与腾讯公司合作,建设“微信鹰潭”“腾讯新闻客户端”城市服务平台。整合10个政府职能部门、24项惠民服务数据,对接城市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建成政府并联审批系统。全市261个服务事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实行“网上预约、一窗受理、连审联批、一单缴费、限时办结”,即来即办项目占总业务量的80%。公务处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13.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环境质量。以集约紧凑、节能降耗为导向,开展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推广绿色交通、绿色消费,形成低碳生产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四川省遂宁市:科学预测城市人口、用地、资源情况,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确定城市发展边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发挥本地丰富的山、河、湖、岛资源优势,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发展城市功能组团,放大生态优势,实现了城市“拥湖”发展。依托原有自然景观顺势建成9处湿地公园,17个郊野公园,100多公里城市绿道,既修复了水体生态系统,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亲水休憩平台。在城市滨河两岸,构建低、中、高多层次河道生态植被空间,对原有防洪堤岸线进行柔化、绿化、美化处理,大幅提升了城市景观的层次感。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探索“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已累计建成26个低影响开发项目,涉及建筑面积370.57万平方米,道路总长16.32公里。制定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专项规划,在政府投资的大型办公建筑、政策性住房先行先试,新区首批5个绿色保障性住房,平均增量成本仅34.3元/平米,充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可推广性。对三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给予最高50元/平米的补贴,充分调动了市场积极性。目前,全区已有377万平方米建筑通过国家或地方绿色建筑认证。

福建省永安市:开展重点生态区商品林购买试点。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管控、统筹协调”的思路,组建赎买基

金,形成政府自筹为基础、社会捐赠为主体、市场化运营及项目补助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建立林农补贴机制。计划10年时间减少砍伐和保护森林21万亩。2014、2015年共赎买重点生态区商品林1346公顷,实现了保护森林与维护林农利益的统一。

14.推动创新城市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把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落到品质提升、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上来,补齐设计、品质、技术短板。顺应消费需求变化规律,释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壮大人才队伍,推进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尽快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广东省深圳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和结构升级,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第一,以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造活力为核心,全力推进改革重点突破。注重以法治保障创新,强调创新与立法“同频共振”。超前制定全国首部创新型城市规划、“自主创新33条”、“促进科技创新62条”等“科技新政”。下大力气抓“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调放要放到位、管要管的合理、服务要高效,着力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第二,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营造聚才、爱才、用才的环境,打造“人才高地、智力宝地”。放宽户口准入,近五年来年轻人年均增长率高达22.5%。每年投入10—20亿元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截至2015年底,累计引进“孔雀计划”创新团队63个,“海归”人才近6万人。着力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目前深圳全市共有高校11所,其中全日制高校10所,全日制在校生9.05万人。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以“十大行动”为重点,围绕8项牵头任务60项配合任务,制定了《全县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放开市县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率先在×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试点基础性工作。出台了烟花爆竹禁燃、秸杆禁烧、取缔小锅炉、城市街道除尘等4个大气污染防治具体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了城乡环境一体化,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农村各方面环境监管治理。财政支持农业发展资武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分工模式,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制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方案》,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开展。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改建各类渠道**多公里,完成宅前铺装**平方米,农村宅前铺装率达**%。建成和提升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总数达**个,占全县

的**。深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完成景观带绿化水源改造项目和上海路、延安路等道路树池下沉式改造。制定了《×高标准公厕建设及改造方案(2015-2017年)》,在武水湖、武川公园、紫武苑、×镇等地新建旅游厕所**座。大力推进×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工作,完成下双路、陈武路部分路段太阳能路灯架设、绿化灌溉管道铺设工程,集中供热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小城镇便民农贸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公共服务进一步均衡。深入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完成双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双中学室外运动场、东四沟小学水厕改造建设工程,建成并运行教育“四通两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健全校长和教师交流任职机制,严格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各项政策,推进各类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完成了全县2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实现乡村舞台100%全覆盖。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动工建设。出台全县城乡全面推进社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将社县服务管理延伸至村。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合一”信息系统全覆盖,全县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 (四)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制定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核评选办法》及《×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截至2016年底,全县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新增**家,认证家庭农场**家、新增**家,申报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个,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县)**个。

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独家学术分享】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唐子来教授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主旨发言整理) 新型城镇化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1.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3年的53.7%,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此,中央政府首次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表明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新型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本质区别。传统城镇化的根本问题就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城镇化没有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 无论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是城市中的二元结构,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从而导致社会公平问题。同样,日益严重的空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没有支付应有的环境成本,即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 “杯子现象”:传统城镇化的形象比喻 一个杯子的世界平均价格是8元,但中国制造(Madein China)的杯子价格是6元。于是,中国制造的杯子就占领了世界市场。其实,中国制造的杯子之所以如此便宜,就是因为没有支付1元的社会成本和1元的环境成本。年复一年,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所欠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越来越显性化,现在到了不得不支付三十多年累积成本的时候了,再也不可持续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换档减速是必然的。 因此,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走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sustainable urbanization),其本质就是经济增长必须支付应有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即经济增长的所有外部成本必须内部化,由此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 (1)可持续发展的3E概念:三角模型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其内涵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乡规划:棱锥模型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 作为城市建设的工作者,我们知道怎么样开展城镇化建设行动工作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浙江省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发改规划〔xx〕1098号),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全面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杭州市要区分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通过流动人口积分落户方式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大中城市均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不得采取积分落户方式。(省公安厅负责,xx年12月底前完成) (二)全面落实居住证暂行条例。督促各地落实居住证制度,确保居住证领取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国家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赋予居住证持有人更多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断提高居住证含金量。(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建设厅、省卫生计生委

负责,xx年9月底前完成) (三)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国发〔xx〕44号),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建立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较多地区的资金奖励力度。(省财政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四)全面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结合上年度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情况,调整完善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办法。研究出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实施细则,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省国土资源厅负责,12月底前完成) (五)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鼓励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省农办、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浙江银监局负责) (六)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各地区要有序扩大城镇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坚持“两为主”,落实“两纳入”,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公需课)作业与答案

1、中心城区环境保护“退二还一”强调的“一”指:( )。 A 、农业为主的退耕还林 , B 、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 C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D 、生态基础设施与环境 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有质量的城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 B 、将全省城镇化的重心转移珠三角地区 C 、将城市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D 、以上表述都正确 3、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 )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 A 、生产的集聚 B 、交通的集聚 C 、市场的集聚 D 、产业的集聚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 )的集聚与扩散。 A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人口 B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商业

C 、商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 D 、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素和产业 5、“大都市区”是在( )时期出现在美国、英国。 A 、20世纪3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6、马克思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中,以“交往”的起源和扩大为主 线,全景式的阐述了城镇化进程的全貌。 A 、马恩 B 、凯文·林奇 C 、塞尔 D 、恩格斯 7、田园城市理论是由( )提出。 A 、柯布西耶 B 、简·雅各布斯 C 、埃比尼泽·霍华德 D 、奥姆斯特德 1、安虎森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通论》一书描述了产生最早城市的“功能性动因”,其主要观点是( )。 A 、不同专业化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易,必然产生交易成本 B 、如果交易效率很低,也就是交易成本很高,人们就不进行交易,人们就不进行交易,因而只能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创新措施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到2020年实现城镇化率60%,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问题。实施该项计划涉及诸多领域的改革创新,尤其涉及到障碍新型城镇化的住房体机制机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福利陷阱的关系。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满足多层次需求。 满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需要,不可能由政府包揽,住房保障不能走福利分房的老路,政府只能“补好位”对社会上及少数丧失劳动能力的、吃低保的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保障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市场化是以货币来调节商品供给的经济法则,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基本住房保障的土地也必须执行有偿使用,应该与当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相匹配,定性为政策性商品房,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把基本住房发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物质基础。 一、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用地从哪里来? 城市以“就业人口”数量来确定城市的发展规模,以人均100㎡划定城市边界,鼓励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在划定的城区内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由政府统一规划,提高容积率、增加人口密度,把新建的住房全部纳入政策性商品房的建设。在满足原地居民基本住保障后,将多余房屋向当地符合购买基本住房人群出售,解决“三个1亿人”的基本住房建设用地问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东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面临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制约,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提升。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设区域生态网络。 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统筹区域、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一体化发展。 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江苏省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

中国江苏网1月31日讯 29日从省发改委传来重大消息,江苏获批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同时获批展开省级试点的还有安徽,另有其他省市区的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按照国家要求,试点工作从2014年年底开始。试点单位要“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先遣队作用,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寻找规律、凝聚共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国家给出明确时间表:到2017年各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至2020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省发改委副主任赵旻接受采访时表示,相比另一试点省安徽,江苏的试点任务内容更多,涉及面更广,要求更高,还要担负起制定“国标”的重任——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为全国探路。 江苏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 不久前,由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带着“特急”字样下发,其中一份“2+62”的试点名单上,江苏名列其中,与安徽一起展开省级试点,成为名单中的“2”;“62”则为其他省市区的62个城市(镇)。

赵旻说,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启动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9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新型城镇化建设从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共62个地方开展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 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发改委研究起草《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并最终争取到省级试点机会。 2014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65.2%,率先全国颁布并启动实施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具备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坚实基础。 赵旻介绍,以全省为单位进行试点,江苏的任务是“3+8+1”,前三条是国家规定动作,“8”是“自选动作”,“1”则是国家追加而特别赋予江苏的。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对未来发展的突破,具有重大意义。“所有12项任务与去年5月出台的《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奋斗目标一致。我们有信心通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成功经验。” 列为省级国家试点,是江苏面临经济结构调整,适应新常态背景下实现“两个率先”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国家综合试点时间跨度6年,前后连接“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开展试点工作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基本现代化具有广泛深远影响。 据悉,我省将严格按照国家下达方案要求,尽快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机构,统筹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将通过建立年度评估和动态淘汰机制等方法举措,切实加强任务落实。近期,在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报基础上,明确各地区主要试点任务和工作要求。 6年实现800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试点总体目标是: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到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62%左右;城镇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新增400万人,实现全省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分布、来源清晰化,常住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城镇落户成本明细化,各级政府、接纳主体和个人成本分担责任明晰化,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政策规范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户籍人口城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发展水平,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X政发〔X〕35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省市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让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安居乐业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打造关中西部城镇群为重点,以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为抓手,着力增强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布局和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优社区,推动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发力、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政策组合,推动户籍、土地、财税、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

——坚持补齐短板、重点突破,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改革措施和政策落地生根。 (三)主要目标 年均实现1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到X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一市一区一路”城镇空间格局和“X镇级市—西周文化景区(县城)—重点镇—一般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二、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逐步剥离户籍上附着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确保进城落户人员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三个1亿人”战略和《X市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快落实《X县推进“三个1亿人”城镇化实施方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逐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一定年限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职学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农民工凭相关证件和证明可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8522498.html,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作者:何鑫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5年第19期 摘要:建设新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作出一系列方案部署和规划,在统筹城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构建了与人口、资源等和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试点省市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建设;公共服务;市场运作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doczj.com/doc/b88522498.html,ki.kjycx.2015.19.023 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仅1978—2011年这33年间,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1.27%.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和规模的扩大让我们坚信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比较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矛盾,所以,城镇化过程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遵循城镇化建设原则,有序推进人口转移、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因地制宜生态和谐一体化发展。 1 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人口转移和面积扩展,是从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新转变。建设新型城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进产城互动、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础,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进程,营造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在生态环保、人文和谐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共同富裕。 1.1 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将人作为核心建设内容,以提高建设质量为动机,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城市化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2 “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城镇化的建设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展现了一个区域的整体水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是以科技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吸引人口、以人口聚集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四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汇报(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简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 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 下简称《规划》)。《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 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

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或城镇转移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应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存在差异。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规模扩大,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重大意义 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保证。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具有明显的“三高一低”的特点,且经济增长方式过于单一,片面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从而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未来我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必须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全面刺激内需,而扩大内需的潜力在于城镇化。2013年,我国常住城市人口比率达到了53.72%,而其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却只有36%,这远远低于与我国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会有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同时,也将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的巨大投资需求,这将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居高,而忽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6.1%,远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的推进与服务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城镇化过程中人口不断集聚,将会扩大居民的消费服务需求,带动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二) 第 1 题: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中,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A. 政府引导 B. 覆盖全民 C. 可持续 D. 以上答案皆是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人工评卷:正确;得分:5.0分 ?试题解析: 第 2 题:以下“五个统筹”统筹中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为密切的()。 A. 统筹城乡发展 B. 统筹区域发展 C.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人工评卷:正确;得分:5.0分 ?试题解析: 第 3 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的是()。 A. 新农合 B. 城镇居民医保 C. 城镇职工医保 D. 商业保险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B ?人工评卷:错误;得分:0分 ?试题解析: 第 4 题:现阶段农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适应()。

A. 第三产业资本密集型岗位的需要 B. 第二产业劳动密集型岗位的需要 C. 第二产业中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 D. 第一产业中技术研发岗位的需要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人工评卷:正确;得分:5.0分 ?试题解析: 第 5 题:深化农村流通体制目的是要建立具有以下特点的现代流通体制()。 A. 商品有利于向城市流动 B. 农民在市场中地位提升 C. 公平竞争 D. 没有政府管理约束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B ?人工评卷:错误;得分:0分 ?试题解析: 第 6 题: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 A. 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 B. 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制度 C. 建立全国统一的居住证管理为主的制度 D. 建立全国统一的户口管理为主的制度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人工评卷:正确;得分:5.0分 ?试题解析: 第 7 题: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需要()。 A. 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 B. 加强惩罚措施的制度 C. 建立非正式的制度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2018年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8年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各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和经验做法,分析试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任务,推动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刚才,8个试点地区作了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这次会议在*市召开,主要是*市自列入试点以来,围绕落实试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大、推进措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高。*市将试点工作列入市委工作要点,每项试点任务由分管市领导负责并确定一个牵头部门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大问题,共同推进试点工作。 二是城镇化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深入展开,*核心区、*新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加快建设,10个市域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小城市试点和特色小镇培育初见成效。 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创业实现同城同域同待遇,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实现社保一体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三险合一”,14.5万名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享受平等入学,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四是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成立PPP管理中心,建立PPP项目监管体系、项目建设基金和政府履约准备金制度;开展蓝色硅谷核心区、董家口经济区法定机构试点;在小城市试点镇组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依法赋予相应的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建立城市规划七线管理机制、城市生态间隔保护机制,组织开展海域使用权流转工作。 五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突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启动1537个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无法“确权确地”到户的村(居),组织开展土地“确权确股不确地”试点。*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全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试点方案要求,精心部署、强化措施,各项试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 (1)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各地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领导小组及专门工作机构,着力完善联席会议、分工负责、定期调度等制度,开展专题研究,精心谋划实施。*市成立了新型城镇化试点专家委员会,为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市和*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城镇化试点工作。 (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新进展。各试点地区积极落实国家和省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减少落户限制,降低落户门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滕州市通过拓宽集体户,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威海市出台居民户口迁移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基本实现“零门槛”。同时,各地强化产城融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精品文档

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2020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思路和推进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国家、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进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我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城镇化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小,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发展原则,抓建管提品味,抓经营报投入,抓产业强后劲,城镇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呈现出速度快、特色显、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二、我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城镇缺乏集聚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差,绿化覆盖率较低;断头路较多、环卫及消防设施不足,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的需求。产业基础总体薄弱。城镇文化气息不浓,大多特色不明显,城镇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和辐射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缺乏拉动力。近年来,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区形成了出具规模的产业支柱,但受科技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影响力不强等因素影响,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真正特色的主导产业。 3、规划缺乏制约力。在建设规划上投入较少,资金短缺,规划内容深度不够,科学性不强,没有把城镇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统一协调的区域性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 4、政策缺乏推动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政策规定没能适时完善,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区城镇化应遵循的总思路是:发挥中心城区的带动左右,按照“中心隆起、沿线组团、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中心到周边的聚集效应逐级传导,递次推进,最终形成中心牵动、轴线辐射、城乡一体的城镇群、产业带、经济圈。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把城镇起点做“高” 一要大气做总归。高起点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要按照生态环境优、山水特色明、文化品位高、现代气息浓、带动能力强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动,深化规划的统筹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编制出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

《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参考答案

2014公需培训《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多予、少取、放活”中的“放活”是指()。正确答案: A.搞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行流动人口( d)制度。” A、蓝印户口 B、身份证 C、暂住证 D、居住证 3.以下“五个统筹”统筹中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最为密切的()。正确答案:A.统筹城乡发展? 4.世界“城镇化”进程进入了“工业化”,推动“城镇化”新阶段的标志是()形成。正确答案:C.工业城市 5.以下关于城乡一体化要处理的城乡关系正确的是()。正确答案: C.扭转国民待遇的市民 偏向? 6.关于三种“磁力”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右边的磁铁:乡村-缺乏社会性,具有土地闲置、缺乏娱乐等乡村问题 7.社会户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建立()。 正确答案: A.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管理为主的一元户籍制度? 8.健康城市是()面对21世纪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新的行动战略。 正确答案: D.世界卫生组织 9.广东省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须下降()。正确答案: C.0.18 10.根据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关系图的数据显示,()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城镇化水平偏 低,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正确答案: B.粤东地区 11.()规划是落实十八大精神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加强自然生 态环境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加强城乡建设活动管理的重要手段。正确答案: D.“三区四线” 12、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到2020年在全国实行以公民身份号 码为唯一(b ),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A、标准 B、标识 C、标志 D、标的 13、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须“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 全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管理,完善基本农田( c)机制,强化耕地占补平 衡和土地整理复垦监管”。 A、永久 B、保护 C、永久保护长效 D、永久保护 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 推进( d)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 A、直辖市 B、地区 C、市 D、省 15、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 c)所有。 A、农民 B、国家 C、集体 D、个人 16、健全城市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 公正的原则,加快建立以为( c )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A、市长 B、领导干部 C、行政首长 D、领导成员 17.英国“工业革命“时代例证证明,()是任何人口集聚的物质前提。正确答案: D.产业的集聚 18、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d ),实行与国有土地 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A、出让 B、租赁 C、入股 D、出让、租赁、入股 19.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的集聚与扩散。正确答案: D.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