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

影响气孔运动的因素如下:

1、光

光是影响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气孔在光照下开放,在黑暗中关闭。只有景天科植物例外,其气孔在晚上开放,而在白天关闭。这些植物在晚上吸收二氧化碳,并以有机酸的形式贮藏起来,而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将其还原。促进气孔开放所需的光量,因植物种类而异,烟草仅需全日光的2.5%就行了,其它植物则要求较高,几乎需要全日光才行。光影响气孔开放,是由于光合作用引起的,有关的机理如前所述。

2、温度

一般说来,提高温度能增加气孔的开放度。30~ 50℃时,气孔可达最大开度。低温(10℃)下,虽进行长时间光照,气孔仍很难完全张开。高温下气孔增加开度是植物抗热的保护机制,它可以通过加强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温。

3、叶片含水量

叶片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会使气孔关闭。如叶子被水饱和时,表皮细胞含水量高而膨胀,挤压保卫细胞,气孔在白天也关闭。在白天蒸腾强烈时,保卫细胞失水过多,即使在光照下气孔还是关闭。

4、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对气孔的开闭有显著影响,低浓度时促进气孔开放,高浓度时不管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都能促进气孔关闭。

5、风

微风时对气孔的开闭没有什么影响,大风促使气孔关闭减少开度。

6、化学物质

醋酸苯汞、阿特拉津(2-氯-4-乙氨基-6-异丙氨基均三氮苯)、乙酰水杨酸等能抑制气孔开放,降低蒸腾。脱落酸的低浓度溶液洒在叶表面,可抑制气孔开放达数天,并且作用快,在2~10分钟内可使多种植物气孔开始关闭。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气孔开放。

气孔的启闭运动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主动调节,气孔运动有赖于其保卫细胞的特殊结构,近些年来对气孔的结构和其运动机理的研究受到重视,特别是以保卫细胞作为一个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的典型材料,对其膜上的各种接受信号的蛋白质和离子通道的研究取得相当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尚待明确的问题。

植物生理学

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水在植物体内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形态存在。束缚水是被原生质组分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自由水是不被原生质组分吸附,可自由移动的水分。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较高时,职务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差;比值较低时,代谢活性低,抗逆性强。 2.试述气孔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气孔运动实质:渗透调节保卫细胞。一切影响气孔保卫细胞水势下降的条件都促使气孔张开。气孔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调控涉及内在节律,以及外部因素。气孔运动有一种内生近似昼夜节律,即使置于连续光照或黑暗之下,气孔仍会随一天的昼夜交替而开闭,这种节律可维持数天。气孔蒸腾的速率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外界条件中以光照为主,内部因素中以气孔调节为主。外部因子主要包括CO2,光,温度,叶片含水量,风,植物激素等。 3.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 水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极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生理作用: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分;水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水是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介电常数高);水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需要足够的水。生态作用:调节植物体内(高比热,高汽化热);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水可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 4.试述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特点: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相对吸收,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主要过程:离子被吸附在根细胞表面-非代谢性交换吸附,离子进入根部内部,离子进入导管。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PH值,土壤水分含量,土壤颗粒对粒子的吸附,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离子的相互作用。 5.氮磷钾三大元素生理功能,缺氮症。 氮:能使植物叶子大而鲜绿,使叶片减缓衰老,营养健壮,花多,产量高。磷:能使作物代谢正常,植株发育良好,同时提高作物的抗旱性以及抗寒性,提早成熟。钾:能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茎秆坚韧,抗伏倒,使种子饱满。缺氮症:从叶片看作物缺氮时,表现为又薄又小,整个叶片显黄绿色,严重时下部老叶几乎显黄色,甚至干枯死亡。从根茎看作物缺氮时,表现为茎弱细,多木质;根则生产受抑制,较细小。此外,作物缺氮时,还表现出分蘖少或分枝少,花、果、穗生育迟缓,不正常地早熟,种子少而小,颗粒重低等问题。 6.C3途径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通过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再生阶段合成淀粉等多种有机物。作用:羧化阶段:产生3-PGA有机酸植物消耗光反应中的同化力ATP和NADPH,使3-PGA转变成磷酸丙糖,至此,光合作用的储能过程即告完成。还原阶段:3-磷酸甘油酸在3-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下,消耗ATP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然后在甘油酸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被NADPH 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再生阶段:是PGAld经过一系列的转变,重新形成CO2受体RuBP的过程。 7.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在碳代谢上各有何异同点? CAM植物与C4植物固定与还原CO2的途径基本相同,二者都是由C4途径固定CO2,C3途径还原CO2.都由PEP羧化酶固定空气中的CO2.由Rubisco羧化C4羧酸脱羧释放的CO2.二者的差别在于:C4植物是在同一时间(白天)和不同的空间(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完成CO2的固定(C4途径)和还原(C3途径)两个过程;而CAM植物则是在不同时间(黑夜和白天)和同一空间(叶肉细胞)完成上述两个过程的。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犯罪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为对付犯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国际社会统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二战所造成的损失。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决定着犯罪。故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尝试建立一个回归模型,解释刑事犯罪率的变化,降低刑事犯罪率,保障社会和谐。 关键词:刑事犯罪率;基尼系数;城市化率;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riminal crime rate ABSTRACT Crime is disease in the human society, mankind against crime to pay a high price.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harm of crime, is beyond the losses of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by warⅡ. Crim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is decid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mark thinks social objective history conditions, and especially economic condition decides crime. We 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ry to establish a regress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changes in crime rates, lower crime rate, ensure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 crime;criminal Gini coefficient;Urbanization rate;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数据分析 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2浓度升高,血液中CO2浓度随之升高,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浓度也升高。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2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N2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2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2,肺泡气O2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而CO2浓度却基本不变(CO2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不同条件下水杨酸对蚕豆气孔开度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5(6):638~639 C hin.J.A ppl.Environ.Biol. 1999 12 25 简报 收稿日期:1998 11 09 修回日期:1999 02 03 接受日期:1998 05 17 不同条件下水杨酸对蚕豆 气孔开度的影响 刘 新 张蜀秋 孟繁霞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北京 100094) 关键词 水杨酸;气孔运动;蚕豆中图法分类号 Q945.1 S643.6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ON STO MATAL APERTURE OF VICICA FABA L.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LI U Xin ,ZHANG Shuqiu &MENG Fanxia (Colle ge o f Biological Sc ie nce 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 y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The effect of salicylic acid (SA)on stomatal aperture of 3~4weeks Viciaf aba L.under differ ent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It was shown that stomatal closure responded to S A after 3hours treatment.The concentration and pH of SA solution at different media affeeted SA to different exten ts.The degree of effects was concentration-dependent.With increasing SA concentration,the p romotion effect on stomatal closure was en hanced.At 10-3mol L -1SA exerted the most effect.The effect of SA was dependent on the p H of the solution.In the range of 10-6~10-3mol L -1as pH decreased,the effect of S A on stomatal closure was enhanced.SA 10-4mol L -1in distilled water at p H 4the percentage of inhibiti on on the stomatal aperture was 67%,while at pH 7the percentage of inhibiti on was only 20%.The degrees of SA effect on stomatal aperture in distilled wa ter 、MES buffer solution and citric acid buffer solution were differen t.In MES buffer the effect of S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distilled water,or in citric acid buffer.Keywords salicylic acid;stomatal aperture;Vic ia faba L. 水杨酸(SA)被认为是一种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1],能够调节植物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如产热、开花、性别分化、离子吸收、乙烯的合成、气孔开闭等等,并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植物的防御信号[2].有报道,蚕豆表皮条细胞对SA 高度敏感,10-6mol L -1SA 就可使气孔关闭[3],S A 能降低菜豆和鸭趾草的蒸腾[4],但也有SA 逆转ABA 诱导的气孔关闭的报道[5].因此,有必要对SA 和气孔运动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索SA 是否作为一种信号,参与对气孔运动的调节,进而影响其他生理活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蚕豆(Vicia faba L.)种子HgCl 2灭菌后,浸种12h,25 催芽24h,播种于生长室营养土中.培养条件为12h/d 光照、光强200 mol m -2S -1、昼夜温差24 /18 、相对湿度50%.培养3~4周后供试验用. 1.2 方法 1.2.1 SA 处理方法 c (SA)分设10-3、10-4、10-5、10-6mol L -14个水平.S A 的介质:蒸馏水(p H 4,5,6,7)、MES 缓冲液(c (MES/KOH)=10mmol L -1,c (KCl)=50mmol L -1,c (CaCl 2)=100 mol L -1,pH 6.1)、柠檬酸

气孔运动机理word版

杂。淀粉—糖互变学说:保卫细胞光合作用消耗CO2,细胞质PH↑,淀粉水解,可溶性糖增加,细胞水势↓,吸取水分,气孔张开。K吸收学说:保卫细胞质膜上的ATP 质子泵,H分泌出保卫细胞,PH↑,质膜超极化,质膜内侧电视变得更负,K从表皮细胞通过K通道进入保卫细胞,液泡水势降低,吸水张开。苹果酸生成学说:保卫细胞在PEP唆激酶作用生成苹果酸,进入液泡,水势↓,吸水气孔张开,开放气孔时保卫细胞淀粉含量下降而苹果酸的含量升高。 、C4植物的光合速率比C3快很多。2、C4植物的PEP 羧化酶活性较强,对CO2的亲和力很大。3、C4植物的光呼吸酶主要集中在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光呼吸就局限在维管束鞘内进行,他外面的叶肉细胞,具有对CO2亲和力很大的PEP 酶,即使光呼吸在维管束鞘放出CO2,也很快被叶肉细胞再次吸收利用。4、鞘细胞中的光合产物就可就近运入维管束,从而避免了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可能产生的抑制作用。 :促进作用:促进雌花增加,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光合产物分配,叶片扩大,茎伸长,偏上性生长,乙烯产生,叶片脱落,形成层活性,伤口愈合,不定根形成,种子发芽,侧根形成,根瘤形成,种子和果实生长,座果,顶端优势。2、抑制作用: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 代谢活动无序进行,透性加大。②逆境会使光合速率下降,同化物形成减少,因为组织缺水引起气孔关闭,叶绿体受伤,有关光合过程的酶失活或变性。③呼吸速率变化,其变化进程因逆境种类而异。冰冻、高温、盐渍和淹水胁迫时,呼吸逐渐下降;零上低温和干旱胁迫时,呼吸先升后降;感染病菌时,呼吸显著增高。④逆境诱导糖类和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化合物增加,这与合成酶活性下降,水解酶活性增强有关。 、植物含水量下降:温度降低,吸水减少,含水量降低。2、呼吸减弱:呼吸减弱,消耗的糖分减少,利于糖分的积累;代谢活动减弱,利于对不良反应的抵抗3、脱落酸含量增加:送到生长点,抑制茎伸长、形成休眠芽,叶子脱落,植物休眠,抵制寒冷。4、生长停止,进入休眠:抑制细胞生长,代谢减弱,适应环境。5、保护物质增加:可溶性糖增加,提高细胞液浓度,冰点降低,缓冲细胞质过度失水,保护细胞质基质不凝固。脂质增加,在细胞质表层,水分不亦透过,代谢降低,不结冰,不过度脱水。6、抗冻蛋白和冻基因:低温诱导100种以上抗冻基因表达,合成抗冻蛋白在膜内外,保护、稳定、防止冻伤,提高抗冻性 H—ATPase活性下降,溶质运输和正常的能量转换途径受到抑制。 综合性,2非等价性,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4限定性,5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 猛增增加种改变了生态系统发展的方向,增加种改变了生物地球的化学循环。种流动改变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流动对生态系统间接影响。 、种的迁移:一种植物的繁殖体,从一个地方传播到新定居的地方,不同植物迁移的能力和方式不同,决定于繁殖体的构造特征和数量,依靠风力,水力,动物传播的种类,迁移距离往往可以很远,依靠自身重力传播以地下茎或根向新地段延伸的迁移距离都比较近。2、定居:繁殖体迁移到新地点后,即进入定居阶段,定居包括发芽,生长,繁殖等一系列环节,各环节能否顺利通过,决定于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定居地环境。 3、竞争和反应:一个钟在新的地点开始定居,新定居点原有的其他生物与新迁移生物之间必然要产生种间竞争,竞争的能力决定于个体或中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不同种类的生态学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 2.观察血液理化因素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了解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对象 家兔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气管插管,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橡皮管,2%乳酸溶液,N2气囊,CO2气囊等 四、实验方法 1.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体重),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剪去颈前部兔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7cm,分离气管并做气管插管。分离颈部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野。 3.实验装置 (1)将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相应通道相连接,橡皮管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 (2)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实验模块”,选择“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项目。 4.观察 (1)正常呼吸运动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观察吸气相、呼气相、呼吸幅度和频率。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CO2气囊管口与气管插管的通气管用小烧杯罩住,打开气囊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同上,将N2气囊打开,使吸入气中含较多的N2,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过

程。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40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恢复过程。 (5)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先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剪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五、实验结果 (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通CO2后,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2)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轻度缺氧时,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第五章 影响犯罪的主体因素

第五章影响犯罪心理的主体因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因可寻的。人为什么会犯罪?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的结论是: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两方面的因素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是促使内因变化的条件。 本章将对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即主观因素进行专门的讨论,这方面因素主要包括犯罪主体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行为因素。这三大方面因素是产生犯罪心理的前提因素,或者说是内在的,关键性的因素 第一节犯罪主体的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决定了人的物质存在状况,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犯罪者也是具有一般属性的个体,其生理状况对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一、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并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因而年龄因素会对犯罪率的高低,犯罪种类和犯罪手段的选择产生影响。14岁之后开始上升,20—24岁达到顶峰,25岁开始下降。年龄层中犯罪发生率的变化,表明了个体人格未完全形成而产生的在社会中的适应性障碍。 法国·杜布里洛博士 儿童期 1~12岁 少年期 12~18岁 青年成人期 18~25岁 成年成人期 25~35岁 公认成年期 35~50岁 危机期 50~60岁 衰老期 60岁以上

1.儿童期:几乎没有犯罪、生理和心理末充分发育,人身处于父母的严格保护之下,并且对犯罪认知还十分模糊,因而不易诱发犯罪心理的形成。 2.少年期:充满矛盾时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形成与认知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认识、情感、行为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都表现较为突出。渴望独立,但又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从而形成犯罪心理。犯罪类型与年龄较为一致,多表现为盗窃、抢劫、放火、性犯罪等爆发性强的非智能犯罪。 3.成人期:犯罪率下降。这是由于此时人的身体与心理都逐渐发育成熟,认识能力与自知能力、自控能力都大为提高,心理结构渐趋稳定,因而主体内外之间的矛盾下降。所以犯罪率下降。犯罪类型与年龄相一致,多发生所谓白领犯罪、经济犯罪、高智能犯罪、黑社会犯罪等需要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智慧乃至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犯罪,不容易冲动更善于伪装自己,掩饰情绪,犯罪心理结构趋向稳定化。 4.危机期:犯罪率进一步下降 5.衰老期:犯罪率降至最低点。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衰退,相对于青少年而言,已不再冲动,发生纠纷可能性小,更趋于稳定的生活方式。 二、性别因素 男女之间的差别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理、心理的不同,对犯罪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从犯罪率来看,一般而言,女性犯罪数量要比男性低得多。两性差别是其重要原因。 1.生物基因决定了她们在体能上天生地弱于男性,心理能量亦弱于男性,表现为胆量相对于男性较小,性格温和柔顺等,女性在整体上攻击性弱于男性。 2.女性在体质上和精神上富于忍耐、牺牲、抑制等品质,相对男性较少冲动。 3.女性负有生育子女的生活使命,社会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从而发生社会冲突可能性小些。 (二)从犯罪类型来看,女性多为诈骗、盗窃、纵火、投毒等,而男性多为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有组织犯罪。女性由于其心理较男性更趋于稳定,并且性格耐心、细致,因而诸如交通肇事罪这类过失犯罪的发生率要比男性低得多。 (三)从犯罪手段,由于女性具有体能偏弱和心思缜密、度量狭小,嫉妒心强等负面性格特征,其作案手段往往具有间接、迂回、隐蔽、卑鄙、残忍的特性。相对而言,男性体能偏强、粗糙直率的性格特点使其多采取直接、直达、公开、暴力的手段。 有些人认为女性犯罪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性犯罪,女性实施卖淫行为,是以大量的男子有嫖娼需要为前提的,否则色情行业不能称为“行业”了。 三、反社会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植物生理学》练习题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 水势 2. 水孔蛋白 3. 自由水 4. 束缚水 5. 渗透作用 6. 水分临界期 7. 蒸腾比率 8. 蒸腾系数 二、填空题 1.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 2. 植物体中的水分以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状态存在。 3. 将一个Ψp=- Ψs的细胞放入0.1mol/L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的体积______ 。 4. 将一个Ψp=- Ψs 的细胞放入纯水中,则细胞的体积______ 。 5. 永久萎蔫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暂时萎蔫则是由于_______引起的。 6 .保卫细胞内CO2含量或pH 或K+,都能促使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开放。 7. 当植物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时,其ΨW =_______;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其ΨW 为______ 。 8. 在暖湿天气条件下,植物吸水动力主要是______,在干热天气下吸水动力主要是_____。 9. 当叶片失水出现萎蔫状态时,细胞的膨压为_____,其Ψw 等于_____。 10 .设甲乙两个相邻细胞,甲细胞的渗透势为-1.6MPa ,压力势为0.9MPa ,乙细胞的渗透势为-1.3MPa ,压力势为 0.9MPa ,水应从_____细胞流向_____细胞。如两细胞体积相等,平衡时细胞的水势是_____MPa 。 11. 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气孔的_____成正比。 12. 干种子主要依靠_____吸水,形成液泡的细胞主要靠_____吸水。 13. 茎叶的水势比根的水势_____;在同一根部,根内侧细胞的水势比外侧细胞的水势_____。 14. 植物细胞间水分移动的快慢,取决于它们之间的_____。

理化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理化因素对离体家兔肠肌运动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改变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机制。观察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 学习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方法通过增大CO2分压,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2%乳酸,先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呼吸运动的改变情况。 结果增大无效腔气量、提高PCO2、注射乳酸均可使家兔呼吸加深加快,而剪断一侧及两侧迷走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则使呼吸变浅、频率变慢。 结论增加PCO2,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乳酸后,可使家兔通气量、呼吸频率及平均呼吸深度明显增加;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影响不大,剪断双 侧迷走神经,呼吸变慢变深。 【关键词】呼吸频率、节律,无效腔,CO2分压,乳酸,迷走神经 【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材料家兔;CO2,氨基甲酸乙酯,乳酸;呼吸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实验方法 2.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 用胶管连接流量头与气管插管,流量头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呼吸换能器输出线连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呼吸运动调节”,仪器参数: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10cmH2O(或50ml/s),采样频率800Hz,扫描频率1s/div。连续单刺激方式,刺激强度5-10V,刺激波宽2ms,刺激频率30Hz。 2.2麻醉固定 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3手术 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两侧鞘膜内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下穿线备用。分离气管,在气管下两根粗棉线备用。 2.4气管插管 在甲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倒“T”形剪口,用棉签将气管切开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用意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 2.5记录正常呼吸曲线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按钮,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辨认曲线上吸气、呼气的波形方向(呼气曲线向上、吸气曲线向下)。 2.6增加吸入气中CO2分压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将CO2导管口使气体冲入气管插管,是家兔吸入较高浓度CO2的空气。待家兔呼吸运动增强后,立即移去CO2气体导管。待呼吸正常后再做下一步实验。 2.7在气管插管一个侧管上接一根长50cm胶管(流量法:接通气口),观察和2 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2.8 增加血液中[H+]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3%乳酸溶液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2.9 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分别观察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和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变化。以

不同地区犯罪率分析

从城市文化看犯罪 摘要:都市化的发展伴随着犯罪率的变化,而城市文化作为都市化的一部分也呈现新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对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探讨其与犯罪的关系和影响,从城市文化的歧视性、功利性、竞争性等方面说明它对犯罪行为的潜在引导,并以广州和金华为例,阐述城市文化对犯罪的双重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城市文化降低犯罪率,从而丰富城市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都市化城市文化犯罪歧视性双重影响 一.城市歧视性文化——犯罪的重要导火索 1.地域歧视——导致流动人口的犯罪 都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向“城乡一体化”有明显的迈进。都市化带来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城市文化中对于农村的歧视性特征也日益突出。都市经济的繁盛必然形成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推拉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 农村人口既是中国流动人口的主体,也是流动人口犯罪中的主体,北京市丰台区的统计(1993年)流动人口犯罪中农民占92.9%。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1990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2年五个年度外来犯罪者的职业结构调查表明,农业户口占很大比例,均占到了84%左右。流动人口为什么最终会成为城市犯罪的主体,我想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①城乡文化冲突引发心理危机 随着农民工进城,相对封闭、保守的生活方式的乡村文化与建立在高度物质、技术、现代化基础上的都市文化相互排斥,并在无形中形成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垒,而在短期内农民不可能摆脱传统乡村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文化环境,参与激烈的竞争对他们来说更是以卵击石。这潜移默化地加剧了他们内心的陌生感、紧张感、焦虑感。而在他们心理建设尚未完善,文化冲突尚未调和的同时,城市文化中的歧视性特征却日益猖獗。流动农民没有城市户口,找工作难,工资时常被拖欠、子女无法入学、居住环境差、无法享受城里人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大大加深了他们内心的不平衡感,从生理、心理上造成了农民自卑感的日积月累,最后,当社会不公平的文化特性演变为农民内心根深蒂固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很有可能由量变到质变,刺激其产生行为冲突。正如刘士林所说,“尽管城市仍在高速发展和扩张中······繁华表象的背后,对城市本身的怀疑、失望、厌恶、憎恨甚至敌视等极端心态与行为也与日俱增”。① ②城市文化的匿名性刺激报复行为 城市文化的匿名性一方面造成进城农民个体的无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减轻他们对越轨行为的负罪感,增加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他们眼中的“城里人”已经成为自己的对立面——一个陌生群体的代名词,文化的激烈碰撞表现在行动上即成为“报复城市”的犯罪行为。 ①刘士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与文化自觉》,《广西城镇建设》,2012年01期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一、1.植物细胞和土壤溶液水势的组成有何异同点? (1)共同点:土壤溶液和植物细胞水势的组分均由溶质势、衬质势和压力势组成。 (2)不同点: ①土壤中构成溶质势的成分主要是无机离子,而细胞中构成溶质势的成分除无机离子外,还有有机溶质; ②土壤衬质势主要是由土壤胶体对水分的吸附所引起的,而细胞衬质势则主要是由细胞中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胶体物质对水分的吸附而所引起的; ③土壤溶液是个开放体系中,土壤的压力势易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细胞是个封闭体系,细胞的压力势主要受细胞壁结构和松驰情况的影响。 2.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其水势及体积如何变化? 水势升高,体积变大。 3.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及其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 束缚水,自由水。 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例越高,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植物体内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例越低,代谢越弱,抗逆性越强。 4.试述气孔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淀粉-糖转化学说,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 凡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叶子水分状况的各种因素:光照(主要因素)、温度、二氧化碳(影响显著)、叶片含水量。 5.哪些因素影响植物吸水和蒸腾作用? 外界的气温,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弱。根毛的表面积,叶的面积,,大气湿度,土壤溶液的渗透压等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植物吸水和蒸腾作用。 6.试述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动力。 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 上端原动力—蒸腾拉力。下端原动力-根压。中间原动力-水分子间的内聚力及导管壁附着力。 7.如何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 主动吸水不需要消耗能量,被动吸水需要消耗能量。 二、8.人工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人工培养植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水培法、砂培法、气培法。 药品纯度、培养液PH值、浓度、通气、光照、温度。 9.如何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四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五(一)实验项目:呼吸系统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 1、记录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体液的PH值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剪断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 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呼吸中枢的直接调节和肺的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调节。 1、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①.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 作用,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当动脉血中P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 ②CO2十H2O→ H2CO3 → HCO3-+ H+ CO2通过它产生的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肌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PCO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吸入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 (扩散速度快)基本不变。随着动脉血中PO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膈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起血中PCO2、PO2-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5、PH值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

如何降低犯罪率

如何降低犯罪率 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犯罪心理是由主观原因和社会环境原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转化而形成。 主观原因: 生理原因: 是指个体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如性别、年龄、内分泌、神经类型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正常生理、心理活动的疾患等。生理因素不会直接萌生犯罪心理,它只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 心理原因: 1.心理防御机制不健全 心理防御机制一般有:逃避,自骗,攻击,代替,建设等。而犯罪者就是选用 了攻击性防御机制。 2.认知水平低 药家鑫:因为担心受害者找其麻烦,索要赔偿等。 3. 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环境适应能力、自私心狭窄、自负心理(马加爵: 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以及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还有他 内外心理的不协调也是造成他犯罪的原因) 等。 社会环境原因: 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因素。 小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居住,交往,职业等因素。 1.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的失当是犯罪滋生的土壤(过分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家庭结 构的残缺、家庭中的不良行为(父母的行为思想观念) 2.朋友群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文化环境因素 不良的文化影响,血腥暴力影片,网络等。社会习俗等 4.社会贫富差距 由于以上的社会环境原因会使人的心理产生不良的个性倾向性,不良的性格品质以及不成熟的自我意识等。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容易导致个体对客观现实做出消极的反映。

措施: 社会环境: 1.不断完善社会环境。 2.注意社会预防和全民的综合治理。 3.对已经形成犯罪心理的人:加以防范措施和心理辅导,心理矫治,减少犯罪机遇。 4.应多宣传现代的邢侦技术之发达,要告诉犯罪的人,即使蛛丝马迹,警察也能抓到 你。也就是说,要给人们这样一种意识:我们无法阻止你试图犯罪,但我们一定有办法抓到你,这样,当人们产生邪恶的念头时,他们首先会想到的是现代高科技刑侦技术,并害怕他而放弃犯罪的念头。 5.家庭方面——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 提高父母的责任心, 6.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引导。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 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还应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自身: 1.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2.促进自我意向的进一步发展。 3.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 4.发展自我的控制能力。

植物生理学

1. 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与植物代谢强弱抗逆性有何关系?水在植物体内以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形 态存在。束缚水是被原生质组分吸附,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自由水是不被原生质组分吸附,可自 由移动的水分。自由水/ 束缚水比值较高时,职务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差;比值较低时,代谢活性 低,抗逆性强。 2. 试述气孔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气孔运动实质:渗透调节保卫细胞。一切影响气孔保卫细胞水势下降的条件都促使气孔张开。气孔运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调控涉及内在节律,以及外部因素。气孔运动有一种内生近似昼夜节律,即使置于连续光照或黑暗之下,气孔仍会随一天的昼夜交替而开闭,这种节律可维持数天。气孔蒸腾的速率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外界条件中以光照为主,内部因素中以气孔调节为主。外部因子主要包括C02光,温度,叶片含水量,风,植物激素等。 3. 水分的生理生态作用。 水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极重要的生理生态作用。生理作用: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分;水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水是物质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介电常数高);水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需要足够的水。生态作用:调节植物体内(高比热,高汽化热); 水对可见光有良好的通透性;水可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 4. 试述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主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特点:对矿质元素和水分的相对吸收,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主要过程:离子被吸附在根细胞表面-非代谢性交换吸附,离子进入根部内部,离子进入导管。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溶液的PH 值,土壤水分含量,土壤颗粒对粒子的吸附,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离子的相互作用。 5. 氮磷钾三大元素生理功能,缺氮症。 氮:能使植物叶子大而鲜绿,使叶片减缓衰老,营养健壮,花多,产量高。磷:能使作物代谢正常,植株发育良好,同时提高作物的抗旱性以及抗寒性,提早成熟。钾:能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茎秆坚韧,抗伏倒,使种子饱满。缺氮症:从叶片看作物缺氮时,表现为又薄又小,整个叶片显黄绿色,严重时下部老叶几乎显黄色,甚至干枯死亡。从根茎看作物缺氮时,表现为茎弱细,多木质;根则生产受抑制,较细小。此外,作物缺氮时,还表现出分蘖少或分枝少,花、果、穗生育迟缓,不正常地早熟,种子少而小,颗粒重低等问题。 6. C3 途径分为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通过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再生阶段合成淀粉等多种有机物。作用:羧化阶段:产生3-PGA有机酸植物消耗光反应中的同化力ATP和NADPH,使3-PGA转 变成磷酸丙糖,至此,光合作用的储能过程即告完成。还原阶段:3-磷酸甘油酸在3-磷酸甘 油酸激酶催化下,消耗ATP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然后在甘油酸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被NADPH 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再生阶段:是PGAld经过一系列的转变,重新形成C02受体RuBP的 过程。 7. C3植物,C4植物和CAM植物在碳代谢上各有何异同点? CAM植物与C4植物固定与还原C02的途径基本相同,二者都是由C4途径固定CO2,C3途径还原C02都由PEP羧化酶固定空气中的C02.由Rubisco羧化C4羧酸脱羧释放的C02二者的差别在于:C4 植物是在同一时间(白天)和不同的空间(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完成 C02的固定(C4途径)和还原(C3途径)两个过程;而CAM植物则是在不同时间(黑夜和白天)和同一空间(叶肉细胞)完成上述两个过程的。

犯罪条件以及相关因素对犯罪产生的影响

犯罪条件以及相关因素对犯罪产生的影响 K10814015 柳志军 08法学一班 条件,依据含义可以分为事实条件,即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影响存在或发展的因素和理论条件,即具有关联关系,为某事物提出的要求,定出的标准或表明状况的因素。犯罪条件是指那些规定犯罪这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理由。由此可以看出,犯罪条件以及相关的因素对犯罪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特定的条件下会产生特定的犯罪,下面主要从年龄,性别,环境,家庭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年龄和性别,一般认为,年龄同犯罪有着密切的联系,25岁左右的人精力最为旺盛,犯罪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各种欲望减弱,犯罪率也会相应地减弱。对性别来说,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女性的犯罪高发期为30岁左右,当然这一切都和女性特殊的生理构造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环境。环境的恶化,对下层社会的影响最大,是助长下层社会犯罪发生的条件之一,下层社会的成员多住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下,受不健康的社会的心理的影响,破坏了道德情操,有些人难免陷于道德堕落,从而引发犯罪的发生。而在上层社会方面,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的出现,享乐主义的盛行,不规律的生活恶习的影响,上层社会的犯罪也在上升,特别是性犯罪。 三:家庭。犯罪一般高发于不良家庭,不良家庭是指婚姻关系不和诣,感情不和睦以及单亲家庭。这种家庭往往给子女的人

生观,价值观和性格形成重大的不良影响,当这种不良影响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而没有得到消除时,犯罪就会产生了。 四: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犯罪,比如说在旧时代,每逢灾年,女性卖淫增多,男性盗窃抢掠增多,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必要的生活。可见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也会对犯罪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