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刀产品知识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51
伽马刀治疗知识健康教育一、伽马刀的基础知识什么是“伽马刀”?答:伽马刀,虽然名为刀,但它不是真正的手术刀。
伽马刀又称立体定向伽马射线放射治疗系统,是一种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外科技术融合于一体的治疗性设备。
采用立体定向原理,许多束伽马射线从不同角度和方向照射形成焦点,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病灶,而且损毁灶边缘整齐,如刀割一样,因此人们就形象地称之为“伽马刀”。
伽马刀的治疗原理是什么?答:它将钻-60发出的伽马射线几何聚焦,集中射于病灶,一次性、致死性地摧毁靶点内的组织。
每一束伽马射线的剂量很小,对经过的人体正常组织几乎无伤害,但是许多束伽马射线聚集于一个点时,却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能像手术刀一样一次性“切掉”病灶,达到治疗的目的。
神经外科哪些疾病可以运用伽马刀治疗?答:在神经外科,可运用伽马刀治疗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颅内一般肿瘤:直径为3cm以下的听神经瘤、脑膜瘤、垂体腺瘤、松果体区肿瘤、淋巴瘤等。
(2)一些手术不能切除干净的良性肿瘤。
(3)肿瘤较小且边缘清晰的颅内转移瘤。
(4)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
(5)神经功能性疾病: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病、癫痫、顽固性疼痛等。
伽马刀有什么优点?答:(1)不开刀,不出血,无痛苦。
伽马刀治疗病人不需要麻醉,也不需要特殊的术前准备和用药,整个治疗过程都是在清醒、无痛情况下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让病人聆听优美动听的音乐,让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治疗,没有痛苦。
(2)精确、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对正常组织损伤极小。
伽马刀是高科技产物,治疗整个过程都是由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的,治疗误差小,对周围正常组织几乎没有损伤,同时也避免了开刀手术中的出血或偏瘫等风险。
(3)简便、省时。
伽马刀治疗简便、省时,治疗脑肿瘤全程只需要2〜3h,而真正接受射线照射的时间也就数分钟到数十分钟。
病人是自己走着去治疗,治疗结束后可自行回病房,如同做一个检查一样。
【综述】(UPMC)伽玛刀医用放射物理ICON®伽玛刀治疗设备是Perfexion型伽玛刀的改进产品,增加了基于无框架的治疗选项和立体定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
增加的用于检测患者移动的红外线标志物,以及立体定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使用彻底改变可以执行的伽玛刀程序。
给出的伽玛刀设备基础医学物理概念的综述,包括钴-60 (60Co)源的描述,和讨论伽玛射线与物质、60Co剂量学原理,辐射防护原理、部件结构,绝对剂量率和相对输出因子测定,放射焦点(radiologic focal point)的定义以及维护伽玛刀装置的适当功能所需要的质量保证。
对高清移动管理和立体定向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等新增加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对治疗计划指标进行了回顾。
自伽玛刀设备的概念开始以来,伽玛刀的基本物理原理没有发生过重大变化。
该装置使用钴-60 (60Co)源作为辐射源。
在本章中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在60Co衰减期间,发射伽玛射线能量。
就是伽玛射线被用于伽玛刀的临床和帮助到设备的命名。
稳定的59Co吸收一个中子时就人为产生了60Co。
从所捕获的中子多余能量通过贝塔(β)衰变而衰减。
贝塔(β)衰变过程包括转换中子变成三个粒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antineutrino)。
有两个主要的贝塔(β)衰变通道能发射0.31和1.48 MeV能量的电子。
这些电子在伽玛刀的源壳(source housing)内被吸收,且不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剂量。
60Ni的激发状态是伽玛射线起源于60Co的贝塔(β)衰变。
用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伽玛射线发射的能量为1.1732和1.3325兆电子伏特(MeV)),平均能量约为1.25兆电子伏特(MeV)。
60Co衰变的半衰期为5.26年,意味着经过5.26年只存在一半的初始活度,从而使治疗时间翻倍。
伽玛射线是由原子核起源的光子。
一个两步的过程发生;光子与介质相互作用,将其能量传递给电子,反过来这些电子又通过组织内的相互作用沉积它们的能量,导致生物损伤。
肿瘤伽玛刀一、肿瘤伽玛刀治疗的基本知识1.目前治疗肿瘤主要有几大手段?各自的适应范围是什么?目前肿瘤治疗主要是手术、放疗、化疗、中医中药以及免疫治疗等。
(1)手术是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由于医疗各学科及技术的进展,肿瘤的切除从根治手术发展至扩大根治,如50-60年代初,对乳腺癌曾一度盛行扩大根治术。
随着对临床肿瘤学认识的加深,在近20-30年外科肿瘤治疗中,提出功能性根治的观点,即不是手术切除范围愈大愈好,而应该既切净肿瘤病灶,又要尽量保存功能。
根据肿瘤的种类、性质、病期和进展趋向,以期提高治愈率以重视保留功能和美容,这是应该掌握的治疗原则。
(2)放射治疗:适用于大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并应尽量采取综合措施。
早期鳞癌或淋巴瘤,可考虑单用放射治疗治愈。
(3)化学治疗:化学抗癌药物的使用愈来愈广泛,已从姑息治疗向根治过渡,如绒癌、一些淋巴瘤及白血病,用化疗就可根治。
抗癌药物与手术、放疗等手段有机结合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显重要。
(4)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重视扶正祛邪两个方面,在调动身体机能减轻放疗或药物副反应上起到积极作用,但对肿瘤的局部杀灭控制作用一般较差。
(5)免疫治疗:正处在更新过程,从肿瘤免疫学认识出发,新一代生物调节剂正在临床试用。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可以消灭一定数量的残存肿瘤细胞,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肿瘤治疗目前已进入了综合治疗阶段,在这种观点指导下,我们要正确选用各种治疗手段或有计划地综合应用。
恶性肿瘤如病在早期,可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后辅以药物或免疫治疗。
中晚期肿瘤能外科治疗时除手术切除,还需在术前、术后用其它疗法配合。
因此,手术、放疗、化疗合理应用与结合,再配合其它疗法将使更多的患者得以治愈。
2.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占什么地位?放射治疗已有90年的历史,尽管它是新兴的学科,但近30-40年来却有长足发展。
目前,肿瘤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放射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更占有重要地位。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规范教材全国医用设备(头部伽玛刀治疗学)使用人员上岗考试参考资料(内部资料,不得复印)刘阿力主编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目录第1章总论 (3)第2章放射生物物理基础及伽玛刀治疗 (8)第3章动静脉血管畸形 (18)第4章听神经瘤 (31)第5章脑膜瘤 (40)第6章垂体瘤 (49)第7章松果体区肿瘤 (60)第8章颅底肿瘤 (63)第9章颅内转移瘤 (71)第10章胶质瘤 (80)第11章功能神经外科 (92)第12章颅咽管瘤 (111)第13章生殖细胞瘤 (118)第14章鼻咽癌 (121)第1章总论1.1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概念立体定向(stereotactic)这个名词来源于希腊字母“stereo(立体的)”和“taxic(排列)”。
在医疗实践中,它意味着可以通过固定于患者的外在框架系统获得内在手术靶点的几何向量。
虽然立体定向技术已经被用于多种不同外科领域,但因头颅独特的结构而使立体定向技术最常用于神经外科。
回顾历史,立体定向技术的创始应归功于Clarke和Horsley(1908),他们根据几何原理设计出笛卡尔(Cartesian)三维坐标定向系统,并在Swift的协助下,完成了由黄铜金属制作的定位框架和几根调节杆共同组成的定向仪,当把它固定于解剖标记时,可以将电极精确定位于实验动物脑内。
此后的各类立体定向仪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进,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是Leksell系统定向装置。
1951年,瑞典Leksell教授首先提出放射外科学(Radiosurgery)的概念,设想利用立体定向技术,使用大剂量的高能质子束一次性摧毁靶点组织,并将此项治疗方法命名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fic Radiosurgery”。
相应的,对于神经系统的放射外科治疗也被称之为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Stereotactic Radioneurosurgery),即根据立体定向原理,对颅内的正常或病变组织选择性地确定靶点,使用一次大剂量窄束电离射线精确地聚焦于靶点,使之产生局灶性破坏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学科。
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医疗器械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或影响人体结构及功能的设备、器具、物品和材料。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在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医疗质量,对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器械基础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医疗器械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二、医疗器械分类与命名(一)医疗器械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我国将其分为三类:1.一类医疗器械: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2.二类医疗器械: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3.三类医疗器械:用于植入人体或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命名医疗器械的命名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通用名称、型号规格、生产企业名称。
1.通用名称:反映医疗器械的功能、用途、主要结构、材料等的名称。
2.型号规格:反映医疗器械的规格、型号、性能等的标识。
3.生产企业名称: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名称。
三、医疗器械的基本要求(一)安全性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不产生危害。
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储存、使用、维护和废弃处理等环节均应保证安全性。
(二)有效性医疗器械的有效性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或影响人体结构及功能的目的。
(三)稳定性医疗器械的稳定性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能力。
(四)可靠性医疗器械的可靠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四、医疗器械的使用与管理(一)医疗器械的使用1.遵循产品说明书: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性能、适用范围、禁忌症、操作方法等。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按照医疗器械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3.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目的保障放射治疗过程中病人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放疗科。
3.定义无。
4. 标准4.1伽玛刀安全操作规程4.1.1检查总电源,电源稳压器等电路系统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
4.1.2打开机房空调,夏天保持在20-22℃,冬天保持在24-26℃。
4.1.3打开计算机、监视系统、对讲系统、机房区域χ(γ)辐射报警仪,确保各系统正常使用。
4.1.4检查防护门、检测仪、报警器、伽玛刀屏蔽门、定位床是否正常工作,若有异常,经检修调试正常后方可正常操作。
4.1.5治疗前由两名工作人员,对病人姓名、年龄、伽玛刀号进行查对,检查无误后进行定位和重复定位。
4.1.6由中心主任、临床医师、放疗医师及物理师共同完成临床诊断和剂量规划。
4.1.7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意外立即停止操作。
4.1.8伽玛刀治疗员开机治疗前,必须详细核对确认治疗室内除患者外无其他工作人员后,方可关闭机房防护门开机治疗。
4.1.9操作过程中,如有发现任何连锁故障或其他意外,应立即终止操作,紧急处理并报告科室领导。
4.1.10结束治疗后关闭机器、计算机。
4.2辐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4.2.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取得放射性工作许可证的前提下,开展伽玛刀治疗和研究工作。
4.2.2厂家提供的机房四周、防护门前的辐射剂量监测值,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伽玛刀设备在非治疗状态时,其四周的剂量值满足厂家出厂标准。
保证治疗时的工作人员和四周居民的辐射安全。
4.2.3机房防护门和伽玛刀具有连锁功能,安装有报警装置,机房内的通风系统每天上、下午各开启1小时,保证机房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4.2.4建立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档案,严格佩戴个人剂量仪,并定期送到相关部门进行读数,严格执行个人剂量限值规定。
定期进行职业体检,保证工作人员身心健康。
4.2.5定期进行放射防护及有关法规知识的培训。
4.2.6医疗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和持有《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合格证》及《辐射安全与防护合格证书》方可进行治疗,严格按照中心制定的《治疗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治疗,给出科学合理的剂量值,保证治疗效果。
Racing is a competition o f speed.The main types of racing are foot racing,machine racing,and ani-mal racing.Foot racing has a long history,which of-ten demands endurance.Bicycle racing is an example of machine racing.Horse racing and dog racing are animal racings.There i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dog racing and the mod ern one.Then methods and rules for racing are introduced.The pas-sag e ends with relay races,which are team races.Passage B:The Olympics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进行。
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概括全文大意。
通过个别或集体问答的方法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待学生基本概括出全文大意后,要求学生采用速读方法阅读全文。
做阅读理解练习时,学生不得再重新翻阅课文。
在保持一定理解水平的情况下,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样的课文讲解,实际上是将快速阅读训练溶入英语课的教学。
又将SQ3R学习方法通过Pas-sag e A的教学实践传授给了学生。
学生的第一遍浏览并概括全文就是S(summary);第二次通读课文,提出问题则是Q(question);教师对课文的讲解也就是第一个R(read);课文讲解后,黑板上所列出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各段主旨大意,也就是该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复述主要内容,也就是第二个R(relate);只有最后一个R(review)是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完成的内容。
一文读懂伽玛刀、射波刀、Tomo刀、X光刀、速锋刀、质子刀、海扶刀、纳米刀说到肿瘤的治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刀手术。
然而对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在不同程度上意味着损伤偏大、出血量偏多、恢复起来比较慢。
事实上,对于肿瘤局部治疗来说,手术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近年来,肿瘤的局部微创/无创治疗新技术层出不穷,像伽玛刀、射波刀、Tomo刀、X光刀、速锋刀、质子刀、海扶刀、纳米刀等,给肿瘤患者增加了不少选择。
其实这些“刀”都不是真正的手术刀,由于其治疗范围比较精确,误差小,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刀”。
其中大部分属于放疗范畴,通过放射线的电离辐射对细胞DNA造成损伤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海扶刀通过“超声波”来治疗肿瘤,纳米刀则是用“电场效应”来治疗肿瘤。
那么,就让我们来给广大肿瘤患者来介绍一下,这些“刀”的相关知识吧。
放疗“刀”1伽玛刀伽玛刀又称立体定向伽玛射线放射治疗系统。
通过将很多束很细的伽玛射线(γ射线)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照射过人体,并使它们都在一点上汇聚起来形成焦点,作用于靶区摧毁病灶。
在此过程中,γ射线几乎不对经过的正常组织产生任何伤害,其治疗照射范围与正常组织界限十分明显,边缘像刀割一般,故称之为“伽玛刀”。
治疗范围:1.脑部肿瘤,包括颅内转移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垂体瘤、三叉神经瘤、颅咽管瘤、畸胎瘤、脊索瘤、胶质瘤等,肿瘤直径小于3cm效果最佳;2.肺、肝、胰腺、肾、肾上腺、腹膜后、纵膈、骶骨前等部位的肿瘤,肿瘤直径大小3~8cm为好。
局限性:1. 伽玛刀疗效产生缓慢,除了极个别病种病例疗效产生相对较快(转移瘤、三叉神经痛、癫痫)外,其余大都比较缓慢。
做完伽玛刀治疗后患者需要在未来的二三年时间内定期复查,了解肿瘤的变化情况。
2.伽玛刀在肿瘤类型、肿瘤大小上有许多限制,一般对于3cm下的肿瘤,高度规则的,容积较小的肿瘤治疗效果比较好。
3. 伽玛刀治疗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白细胞低、皮肤溃疡、神经损伤、掉发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