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西葫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804.97 KB
- 文档页数:4
西葫芦发生化瓜原因及防治对策西葫芦化瓜是生产中经常发生和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提高种植效益的一大阻碍,其原因与对策也是广大菜农最关心的,现介绍如下:一、化瓜原因内因:由于授粉不良或没有授粉,子房内不能生成植物生长素,导致胚和胚乳不能正常生长,加上与营养生长抢养分,供应雌花的养分不足,子房的植物生长素含量减少,不能结实而化瓜。
外因:1、温度过高,白天高于35℃,夜间高于20℃,或温度过低,白天低于20℃,晚上低于10℃,都会因呼吸消耗或根系吸收能力受阻等造成营养不良而化瓜。
2、开花期如遇连续阴天或阴雨连绵,光合作用受影响,对光反应敏感的西葫芦雌花会因光照不足,子房发育不良而化瓜。
3、密度大,叶面积指数达到4以上时,透光透气性降低,光合效率不高,消耕增加,每亩超过3000株时,叶子相互遮荫,化瓜率提高。
4、如果肥水供应不足,根系不能很好发育,叶片小而发黄,影响光合作用,雌花营养供应不足而引起化瓜;如果肥水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植株徒长,空气湿度大引起病害,也会使化瓜率增加。
5、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和蚜虫等直接危害叶片和幼茎,造成生长不良而化瓜。
6、如不及时采收商品瓜、畸形瓜、坠秧瓜,会使刚开放的雌花养分供应不良而化瓜;如将半成品全部采收,株上只剩下刚开放和未开放的雌花,由于顶端优势营养集中供给植株生长,造成徒长,也导致严重化瓜。
二、防治对策。
1、措施栽培。
使西葫芦生长白天温度在25℃左右,夜温在15℃左右,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制造、运输和积累,化瓜可大大减少。
2、为弥补光照不足,以亩植2000株左右为宜。
如遇到连续阴雨天,可叶面喷施糖氮素(0.2%磷酸二氢钾+1%葡萄糖+0.5%尿素)改善植株营养状况。
3、科学的肥水管理,早春栽培,注意雨天盖膜防止大雨淋花。
4、及时采收,早摘畸形瓜、坠秧瓜,适时收商品瓜,不抢摘半成品商品瓜。
5、化学处理,在开花后2-3天用1000-5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100-200毫克/千克的防落素喷洒,均能使小瓜长得快,不易化瓜。
山西中部地区早春露地西葫芦品种比较试验董晓飞【摘要】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quash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and explore squash varieties of the suitable cultivation of high yield,high qual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central area of Shanxi province,cultiva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6 domestic cultivation of squashvarieties,Qingbao,Yata 2,Jinhu 7,Jingpincuiyu,Chunsheng 3,Yuguan.And the phenological period,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disease incidence and yiel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for the varie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ingpincuiyu,Jinhu 7 could be used as the central area of Shanxi squash planting varieties.%为推动山西省西葫芦产业的发展,探索适宜山西省栽培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西葫芦优良品种,结合山西省中部地区的自然气候特点,对国内6个露地栽培西葫芦品种青宝、亚特2号、晋葫7号、京品翠玉、春盛3号、玉冠进行露地栽培试验,从物候期、主要经济性状及植物学性状、主要病害发病率及产量等方面对各品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京品翠玉、晋葫7号可作为山西中部地区西葫芦种植的主推品种.【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07【总页数】3页(P1066-1068)【关键词】西葫芦;品种;比较试验;露地【作者】董晓飞【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2.6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又名茭瓜、白瓜、番瓜等,原产于美洲南部,为葫芦科南瓜属1年生草质藤本(蔓生)植物[1],19世纪被引入我国,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较多[2]。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省份,农产品资源丰富。
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在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此,本文将对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山西省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和提升。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山西省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1.2 问题提出山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在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认可度,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
山西省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标准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如何解决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农产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地位和业绩。
也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提升山西省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研究目的结束】2. 正文2.1 当前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山西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农产品。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加大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力度,一些知名农产品品牌也在逐步崭露头角。
与发达省份相比,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较低。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山西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山西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1. 丰富的文化资源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晋商大院等,这些文化资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业发展态势在政策支持下,山西的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演出娱乐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3. 产业发展成果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在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虽然山西文化产业在不断发展,但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比重较小。
2. 创新能力不足山西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3. 人才短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但目前山西文化产业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4. 市场化程度不高山西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四、对策建议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2. 提高创新能力加强文化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
3. 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参与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
4. 推动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5.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山西省是一个农产品丰富的省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
山西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本文将对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 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目前,山西省虽然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是大部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
很多农产品以散货形式出售,缺乏统一的品牌宣传和包装,使得消费者很难从中挑选到优质的农产品。
由于没有明显的品牌特色,使得山西的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够强。
2. 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在山西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投入相对较少。
一些农产品企业在品牌宣传和推广上的投入不足,使得品牌推广效果不佳。
一些农产品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品牌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影响了品牌建设的效果。
3. 品牌管理和保护不完善山西省在农产品品牌管理和保护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冒充名牌农产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名副其实的名牌农产品难以得到市场认可。
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和维护机制,使得一些原本有潜力的农产品品牌难以持续发展。
二、对策建议为了推动山西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投入。
通过增加品牌宣传和推广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山西农产品。
2. 打造特色品牌山西省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通过对当地优质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加工,推出一系列具有山西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保护山西的农产品品牌,需要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和保护体系,严格打击冒充名牌的行为。
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保障农产品品牌的合法权益,促进品牌的持续发展。
4. 增强品牌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山西省的农产品企业应加强对品牌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对品牌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西葫芦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吴会昌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西葫芦(Cucurbita pepoL.),别名美洲南瓜。
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中叶片少白斑,果柄五棱形的栽培种。
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北美洲南部。
到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栽培,现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欧、美洲最为普遍。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吴会昌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11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2.6
【相关文献】
1.我国西葫芦育种届的一支奇葩——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葫芦育种专家、副研究员雷逢进 [J],
2.我国西葫芦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 吴会昌
3.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J], 霍晓阳
4.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J], 高士杰;刘晓辉;李继洪
5.我国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J], 王三良;许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西省西葫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武峻新,申琼,董晓飞,侯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摘要:综述山西省西葫芦产业发展的优势,包括传统产区及区域优势、科研领域优势、标准化发展优势、种业优势等方面,指出产业在品种、栽培、采后贮藏加工、制种、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加强西葫芦适用性强品种的选育及优势品种推广力度,增加品种类型;加大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发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助推农业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协作能力,完善产业链,实施标准化、轻简化、“双减一增”生产,提质增效。
关键词:西葫芦;产业化;优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18)07-1222-04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of Industrialization in ShanxiWU Junxin ,SHEN Qiong ,DONG Xiaofei ,HOU Gang(Institute of Vegetables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030031,China )Abs tract :Advantages of Cucurbita pepo industrialization in Shanxi were reviewed,including tradition and regional,scientific research,the development of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seed industry advantages.It pointed 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development of varieties,cultivation,storage and processing,seed production and market,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such as strengthening strong applicability varieties breeding,improving promotion efficiency,increasing varieties types,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dominant producing areas,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boost agricultural capacity,the ability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on to cooperate,improving the industrial chain,carrying out standardization,simplification,double minus one increase production,improve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Key words :Cucurbita pepo ;industrialization;advantage;problem;countermeasure收稿日期:2017-11-03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12)作者简介:武峻新(1966-),男,山西沁县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南瓜属分子遗传育种研究与示范工作。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 ,别名美洲南瓜)与同属于葫芦科南瓜属的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 ,别名中国南瓜)、笋瓜(Cucurbita maxima Duch ,别名印度南瓜)一样来源于美洲大陆,遗传多样性丰富,主要以食用嫩瓜、老瓜、瓜子及加工为主,是重要的功能性食品之一,也是重要的瓜类蔬菜之一[1-3]。
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STAT 数据库统计,2014年我国南瓜属和葫芦生产面积为110万hm 2,总产量超过3000万t [4]。
据山西省农业厅蔬菜站统计,2013年山西省西葫芦、南瓜、笋瓜生产面积2.4万hm 2,其中,西葫芦是山西省蔬菜面积排名前10位的蔬菜[5]。
作为我国重要的西葫芦研究和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西葫芦故乡”的山西省区域优势明显,提质增效必然是开拓西葫芦市场及菜农积极性的主要条件。
通过科技进步等方式助力山西省西葫芦产业,使其能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山西省发展西葫芦产业的优势1.1传统产区及区域优势山西省地处北部黄土高原,北纬34°34′~40°44′,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较为充沛,地理气候、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西葫芦产区,在西葫芦制种方面,已形成河曲县、忻州市、原平市、定襄县、大同市等制种基地,西葫芦种子年产销量曾达到50万~60万kg ,约占全国总用种量的1/2;在生产方面,走出了露地生产、小拱棚生产到全年生产的山西农业科学2018,46(7):1222-12251222··武峻新等:山西省西葫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道路。
露地西葫芦逐渐形成早春生产、冷凉区生产、秋季生产的生产方式,设施西葫芦生产逐步形成了早春温室、大中小拱棚西葫芦生产,秋延后大棚或温室西葫芦生产,秋冬温室、越冬温室、冬春温室西葫芦生产的生产方式。
一般温室越冬茬生长期在10月至第2年5月,温室冬春茬生长期在12月至第2年5月,温室、大中小拱棚春提早茬生长期在2—6月,温室、大棚秋延迟茬生长期在8—12月。
榆次区东阳镇、清徐县集义镇等早春、秋露地西葫芦生产,榆次区东赵乡、北田镇等越冬西葫芦生产,长治市长子县温室大棚西葫芦生产,长治市襄垣县及周边大棚秋延等西葫芦生产发展良好。
作为全国蔬菜产区六大优势区域中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全国设施蔬菜生产五大区域布局中的黄淮海与环渤海暖温区[6-7],山西省还表现在易于生产出优质西葫芦产品,有较强的错季节上市空间等特点,西葫芦生产已给菜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2科研领域优势自1977年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为首的西葫芦科研领军单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是我国最早育成早青一代、阿太一代杂种一代西葫芦的单位,早青一代西葫芦也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西葫芦肉用生产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山西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优质西葫芦一代杂交种的推广”3a累计推广西葫芦新品种超过4.67万hm2,2003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发明专利西葫芦杂交制种的方法为西葫芦大面积制种作出了贡献。
在山西省不同生态区不同肥力温室、大棚内进行蔬菜肥料试验及施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设施西葫芦在不同肥力菜田上的施肥量,促进了设施西葫芦平衡施肥的发展[8]。
2008年以来,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其中,《优质丰产抗逆西葫芦新品种春葫一号、寒丽的选育与应用》在设施西葫芦育种方法上有较大突破,为山西省保持在国内西葫芦育种与产业开发的前列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西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长绿西葫芦新品种的开发与推广”的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在国内有一定的推广面积。
山西省审(认)西葫芦新品种4个,新育品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葫芦课题组进行了西葫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西葫芦病毒病研究等,发表了相关论文,为西葫芦生产和种子繁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9-10]。
面对设施西葫芦根腐病严重发生的新问题,积极从各方面进行研究,已申请发明专利(已公开)抗西葫芦根腐病生物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发表西葫芦根腐病的药剂筛选及防治论文及书籍等,并进行相关资源转育[11]。
2008年发布山西省标准《绿色食品日光节能温室越冬茬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促进了西葫芦标准化生产。
2017年发布山西省标准《大棚甜椒西葫芦轮作栽培技术规程》,促进了山西省长子县等县市西葫芦、甜椒生产的健康发展。
2013年作为协作单位,参加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南瓜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作为山西省唯一单位,推动了山西省西葫芦及南瓜技术进步和在省外的科研影响力。
作为一从事西葫芦科研40多年的科研单位,现有“西葫芦种质改良与育种技术创新团队”(含南瓜)1个,蔬菜所西葫芦等资源材料收集与保存一直居全国前列。
优异种质资源深层次发掘创新,拱棚西葫芦育种体系等创建建立了技术优势,肉用、籽用西葫芦新品种选育形成特色,西葫芦相关研究处于我国同类研究前列。
此外,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在新品种选育、籽油研究、标准化生产研究等方面也有相当实力[12-14]。
1.3标准化发展优势2003—2017年山西省已发布山西省标准10多项,如无公害西葫芦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B14/T 109—2003)、西葫芦种子质量标准(DB14/150—2006)、西葫芦种子繁育制种技术规程(DB14/155—2006)、绿色食品日光节能温室越冬茬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DB14/T189—2008)、无公害西葫芦露地生产技术规程(DB14/T635—2011)、无公害西葫芦设施生产技术规程(DB14/T636—2011)、西葫芦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规程(DB14/T1294—2016)、绿色食品西葫芦生产技术规程(DB14/T1237—2016)、大棚甜椒西葫芦轮作栽培技术规程(DB 14/T1344—2017)、无公害西葫芦露地生产技术规程(DB14/T635—2017)、无公害西葫芦设施生产技术规程(DB14/T636—2017)等,这些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改变山西省西葫芦生产方式,推进无公害、绿色等生产,促进西葫芦产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山西省已发布了第22批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一批西葫芦产地获得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颁证日期为2015年6月8日,有效期1223··山西农业科学2018年第46卷第7期3a,涉及西葫芦产地的地市主要有长治市、运城市、晋中市、大同市等9个。
1.4种业优势山西省销售西葫芦的种子公司数量众多,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这其中包括山西晋黎来种业有限公司、山西太谷德丰种业有限公司、山西科萌种业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