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三大回归第3讲 回归教材核心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53
回归教材之《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版+苏教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P1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过程。
P4 能层即电子层。
分别用K、L、M、N、O、P、Q表示。
每一个能层分为不同的能级,能级符号用s、p、d、f表示,分别对应1、3、5、7个轨道。
能级数=能层序数。
P7 基态与激发态。
焰色反应是原子核外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能量。
能量以焰色的形式释放出来。
P10 不同能层相同能级的电子层形状相同。
ns呈球形,np呈哑铃形。
P1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一、二、三短周期,四、五、六长周期,七不完全周期)和族(主族、副族、Ⅷ族、0零族)。
分区(s、p、d、ds、f)。
P20 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性质有些相似,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LiO、MgO,铍与铝的氢氧化物Be(OH)2、Al(OH)3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与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BO2、H2SiO3都是弱酸。
是因为这些元素的电负性相近。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P32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数相同,等电子体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空间构型。
常见的等电子体有:N2和CO;N2O和CO2;SO2、O3和NO2-;SO3和NO3-;NH3和H3O+;CH4和NH4+。
P36 仔细观察资料卡片的彩图。
P39最上方表格。
区别形和型,VSEPR模型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价层电子对数和σ键数、孤电子对数。
如SO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价层电子对数为3,σ键数为2、孤电子对为1。
配合物理论简介。
P41 实验2-1含Cu2+的水溶液呈天蓝色,是因为四水合铜离子[Cu(H2O)4]2+,该离子中,Cu2+和H2O分子之间的化学键叫配位键,是由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接受H2O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的。
P42实验2-2向含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形成蓝色沉淀[Cu2++2NH3·H2O=Cu(OH)2↓]。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03届届届届1.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32gS8与S6()的混合物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N AB. 1L0.1mol⋅L−1H2C2O4溶液中含C2O42−离子数为0.1N AC. 2molNO与2mol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N AD. 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甲烷的混合气体,光照时充分反应生成HCl分子数为N A2.设[aX+bY]为a个X微粒和b个Y微粒组成的一个微粒集合体,N(z)为微粒z的数量,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一定不正确的是()C(石墨)+A. C(石墨)+O2(g)=CO2(g)△H=−390kJ⋅mol−1,则每1mol[131O2(g)]完全燃烧放热130kJ3B. Cu与1mol/L的硝酸溶液充分反应,若生成22.4L气体,则转移电子数为3N ALC. 标准状况下1.6g氧气含分子数为0.05N A,且平均每个O2分子的体积约为22.4N AD. 1molCl2与稀NaOH溶液完全反应,则反应后的溶液中N(ClO−)+N(HClO)=1N A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molFeBr2与1molCl2完全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2N AB. 16.2ng淀粉[(C6H10O5)n]中含有0.1N A葡萄糖单元C. 将lmolNH3完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N(NH3⋅H2O)+N(NH4+)=N AD. 若5.6LN2中含有n个氮分子,则N A=4n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8g甲基(−CD3)中含有的中子数为N AB. 标准状况下,11.2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3N AC. 2.8g的聚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2N AD. 1mol 苯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 N A5.设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6gC2H6O完全燃烧,有5N A个C−H键断裂B.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质量减轻64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 2.6gNaT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氢气中含有中子数为0.1N AD. 56g Fe粉与1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6.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 H2O2中含有N A个B. 4.6g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中碳氢键数目一定是0.5N AC. 电解精炼铜中转移1mol电子,阳极质量减少32gD. 将含0.1mol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少于0.1N A7.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1g硫化钾和过氧化钾的混合物,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4N AB. 28g聚乙烯()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6N AC. 将标准状况下224mL SO2溶于水制成100mL溶液,H2SO3、HSO3−、SO32−三者数目之和为0.01ND. 含63g HNO3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50N A8.氮化硅(Si3N4)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陶瓷材料,可用作LED的基质材料,通过等离子法由SiH4(沸点−111.9℃)与氨气反应制取的方程式如下:3SiH4+4NH3=Si3N4+ 12H2。
高考化学冲刺的回归教材高考化学冲刺的回归教材回归教材的同时,也要参考高考说明,复习说明中明确要求的考点,检查是否有遗漏。
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的要求是分层次的,要检查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是否符合说明的要求。
…随着天气转热,高三学生高考复习也进入了后X冲刺阶段。
高考临近,还有提升的空间吗?冲刺阶段如何提高化学成绩?你知道冲刺阶段是知识提升的关键期吗?如果能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科学备考,过去积累的知识技能很容易发生质的变化,让我们更有竞争力。
基于多年的复习备考经验,我给考生以下建议。
注重细节,回归教材。
集训期间,大家基本上都花了很多时间在各个区的模拟试卷上,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看课本。
所以书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符号、反应、实验都有可能被遗忘,而在高考试题中,X的这些基础知识往往是高考命题的基础,是出题的条件,甚至是解题的关键因素。
如果我们不能记住教材中一些应该记住的记忆内容,损失会很大。
比如(上海卷2010年)第27期:《纯碱工业生产工艺示意图》第一题(1)在粗盐水中加入沉淀剂A和B去除杂质(沉淀剂A来自石灰窑厂),写出A和B的化学式,A和B的分值只有0.42。
这个结果让老师们大吃一惊。
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地回到课本,不知道一年级和三年级课本中的粗盐水中的杂质离子。
所以,高考后期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回归教材,一定要静下心来。
花一点时间通读课本,熟悉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针对性研究考试说明回归教材的同时,也要参考高考的说明,复习说明中明确要求的考点,检查是否有遗漏。
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的要求是分层次的,要检查自己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是否符合说明的要求。
比如“比较苯酚、乙酸和碳酸的酸度”的描述出现在化学实验活动部分,既xx又难,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测量和验证。
所以,我们复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以xx为重点。
注意反思,避免重蹈覆辙。
在X之后的冲刺阶段,复习要有针对性,注意对错题的反思和梳理,尤其是近期模拟题中的错题。
高三化学教材根底知识高考考前必读必修一必修一: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主要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与标志相对应。
如酒精为易燃液体、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浓硫酸为腐蚀品、KCN为剧毒品。
如P10习题第二题选B。
P6-7熟记过滤、蒸发、蒸馏装置图,分别需要哪些仪器?蒸馏烧瓶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冷凝管水流方向〔假设冷凝管竖直冷凝水流方向〕。
蒸馏烧瓶和普通烧瓶的区别。
3. P7除去粗盐中的2+、Mg2+、SO2-等杂质,先参加过量的BaCl2,至沉淀不再产生后,再参加Ca4过量的Na2-,其原因2CO3、NaOH,充分反响后将沉淀一并滤去,经检测发现滤液中仍含有一定量的SO4是BaSO4和BaCO3的Ksp差不大,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O32-时,BaSO4就会局部转化为BaCO3。
其中Na2CO3的作用是:除Ca2+和过量的Ba2+。
所以试剂参加顺序Na2CO3在之BaCl2后。
.P9萃取和分液:分液装置图,分液漏斗的结构〔两活塞、两小孔〕。
溴水呈橙色、溴的〔苯〕CCl4橙红色。
碘水呈黄色,碘的〔苯〕CCl4呈紫红色。
萃取后分液,上下层液体分别从上下口倒出。
注意实验1-4的第〔2〕步、〔4〕步操作的考前须知及标准的文字表述。
P9关于CCl4的注解①.P10第6-7题氯离子、CO32-和SO42-的检验方法。
.P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重点注意步骤、图示、注解、考前须知〔包括P18习题6〕、学与问等。
称量固体时托盘天平只保存一位,量筒量取液体时也只保留一位。
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检查是否漏水(简称“查漏〞)。
“查漏〞的方法:向容量瓶中参加适量水,盖好瓶塞,左手食指顶住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将容量瓶倒转过来看瓶口处是否有水渗出,假设没有,将容量瓶正立,将瓶塞旋转180度,重复上述操作,如果瓶口处仍无水渗出,那么此容量瓶不漏水。
假设漏水,可以在瓶塞处涂凡士林。
常见容量瓶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几种。
第1页/共2页 2019年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回归教材 2019年高三化学专题复习 第一轮复习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应注意三点:研究考题、研究考点、研究考纲。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注重知识网络化,对重要的概念和规律一定要做到深层次的理解,要在知识的广度上做文章,而不需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工夫。 1.2019年高三化学专题复习:常见专题汇集 无机四大基本反应的比较,请各举三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技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反应物相同,条件不同,反应物不同的反应汇编;有机反应的分类与示例;常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电解池电极的判断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非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标准与判断方法;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列表比较四种晶体;元素周期率的实质;元素周期率的具体描述;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以及影响规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水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汇编;有关过氧化物的小结;气态氢化物的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常见有机物燃烧烷烃的小结;各种沉淀图像;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规律性知识;各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知识;萃取、分第2页/共2页
液、过滤、渗析、盐析的比较;蒸馏与分馏的比较;有刻度的玻璃仪器;高中阶段各种精确度仪器;温度计在实验中的使用;水浴加热的类型;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喷泉实验的原理与设计;收集气体的方法;吸收气体的方法;可燃性气体验纯的方法等。 2. 加强化学实验的复习 复习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复习,做到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时的主体作用;讲解怎样正确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要讲清楚为什么应该这样做。设置不同的实验情景,积极疏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多向思考,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做好实验基本操作。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可分步进行。 a. 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动手复习最基本的实验内容;b. 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用途和相关演示实验(不适合学生做的、有危险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确这些化学实验仪器的作用与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c. 通过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多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 要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能力。
浅谈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如何落实回归教材作者:廖思彬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11期只要高考存在,我们就无法回避思考如下问题:高考题是如何生成的?高考题中的难度是怎样造成的?它们与教材的联系是什么?如果抓住高考命题的规律,我们的高三备考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复习效率。
近年来,中学老师都有一个共识:高考备考,要注意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
一、总复习教学落实回归教材的意义仔细分析近三年福建高考理综测试化学试题,发现大多数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中学化学教材,而且是中学化学中最基础的知识。
但许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将课本束之高阁,仅仅依据复习资料做高强度的练习,这是一种误区。
在每年的高考评卷中,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越是简单的试题越容易失分,这就是脱离课本复习的后果。
因此考生在总复习时回归教材就特别必要,不仅要重视教材还要吃透教材。
二、复习教学落实回归教材的教学与指导策略1.引导学生学习《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化学的重要考点要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在看书时有的放矢、高屋建瓴,避免漫无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例如,明确化学常考的考点有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元素周期律“位—构—性”、物质结构、反应原理等。
看教材时可以对这几块知识多加重视,也便于挖掘教材中深层次的信息和弥补以前对重点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
2.构建知识网络围绕知识脉络有序地、逐步地进行研读,把学过的知识先串起来,看到教材目录要经常在大脑里先回顾一遍。
例如,必修1中“海水中的元素”涉及两大金属钠、镁及其化合物和重要卤素非金属氯、溴、碘,同时还包括高中阶段两大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氧化还原反应与离子反应,内容多而繁杂,因此可以按照下面的知识脉络去阅读教材:在这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下依次对教材展开阅读,如同一棵完整的树,先长主干,再长侧枝,最后长树叶,不断延伸。
3.整合教材分散知识,完善学科知识结构在复习中应针对高三学生的思维特点,整合分散知识,通过整合复习,打破原来的模块界限,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连贯性与整体性,完善学科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