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2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8
道德与法治《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四年级下册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公开课)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时安排3课时1.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民间艺术及其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2.关注当地的民间艺术,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3.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
教学重点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培养学生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提高学生保护民间艺术的能力。
难点1.教师。
(1)有关民间艺术的图片。
(2)代表民间艺术的小红旗贴纸。
(3)录音∶《"春联"的自述》。
教学(4)视频∶XXX和歌仔戏相关视频。
准备(5)新闻∶《濒临消失的技艺和记忆》。
2.学生。
(1)收集当地民间艺术的相关材料,了解其现状。
(2)搜集民间艺人的相关故事等。
(3)完成民间艺术的调查表和民间艺术衰落及保护的探究表。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民间艺术交流会一、展示图片,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1.(出示京剧相关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什么吗?学生看图讨论,教师点名回答。
导入师∶是的,这是我们的国粹——京剧,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民间艺术之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开个民间艺术交流会吧。
(板书课题∶民间艺术交流会)2.质疑提问。
师∶什么是民间艺术?你能不能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和民间工艺等方面回答3.阅读书本。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民间艺术,请打开课本翻到第83页,看一看,这里展示的民间艺术你熟悉吗?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作答,比如吃四川火锅时看到川剧变脸表演、去博物馆看到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家里有一幅画作为装饰品等。
4.教师小结∶我国的民间艺术博大精深,种类丰富,也深受人们喜欢。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展示直接揭示课题,帮助学生快速抓住这节课的关键词"民间艺术";借助插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畅谈民间艺术,吸引学生的学XXX和探究欲望。
【新教材】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民间艺术;2.关注本地区的民间艺术,并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3.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做出贡献。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民间艺术,并体会它们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2.难点:关心民间艺术的未来,力所能及地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做出贡献。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各种民间艺术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
1.播放民间舞蹈视频。
生认真欣赏。
师:同学们,舞蹈怎么样?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舞蹈吗?生:生自由回答。
师:这是XXX地的民间舞蹈。
舞姿非常优美!像民间舞蹈这样的民间艺术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2.板书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一)观看“中国行政区划图”,查找民间艺术。
1.观看“中国行政区划图”。
2.查找地图上的“民间艺术”分布区域。
问题:你找到了哪些民间艺术?它在什么地方?(二)在班里开一个民间艺术交流会。
1.读案例。
北京京韵大鼓东北秧歌广东舞狮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华县皮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江苏苏州刺绣四川变脸2.查一查:这些民间艺术产生于哪里?在地图上找一找他们所属的地区。
3.开交流会: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在班里开一个民间艺术交流会,可以展示你收集的物品或图片,也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表演。
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一)观察与发现,写一写:当地民间艺术的名称你对他的了解。
《多彩的民间》教案(通用5篇)《多彩的民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多彩的民间》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多彩的民间》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课:1、找吉祥图案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
2、分析作品,讲解剪纸的特点3、分组讨论,对比观察生活中的狮子、老虎形象和民间美术作品中老虎、狮子造型,看看哪些相同,哪里又有所不同。
分析为什么即使表现同一题材还存在差异。
(比较后发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老虎造型有的大方、憨厚,有的朴实、隽秀,还有的玲珑、精巧。
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其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教师总结:虽然取材相同,但是造型各异,与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多彩的民间》教案篇2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民间的美术作品接触较少,甚至未曾接触。
通过本课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高手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能容比较多,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本课包涵了民间的剪纸,年画,面具,铜雕,油画,玩具,泥塑,皮影,服饰,木雕等作品欣赏。
种类繁多但却有共同点,可抓住民间美术的共同点给学生进行欣赏。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
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的第2课。
本课由三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民间艺术交流会”“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和“保护民间艺术”。
本课重在第三板块的教学。
结合我们家乡福安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展教学,真实地了解家乡民间艺术的现状,引发学生思考其衰落的原因及保护措施,进一步思考如何去传承保护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1.关注家乡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2. 初步理解保护民间艺术的重要性,为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力所能及地贡献力量。
【教学准备】问卷星调查课前活动单【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探究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难点: 初步理解保护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中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点击现状,发现衰落1.播放福安民间艺人送福的视频,交流还了解哪些福安的民间艺术。
2.课前问卷调查反馈。
3.观看福安评话和糖画的视频,了解福安部分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学生谈感受。
4.交流讨论,有人认为这些东西消失了就消失了,没有多大关系,你怎么看?【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自己的真实生活和班级调查表呈现的数据,让学生直观地发现部分民间艺术在逐步衰落的现实,同时结合文本信息,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学生保护民间艺术的欲望。
】活动二:合作探究,寻找原因1.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民间艺术,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合作交流。
2.小组汇报,了解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
3.小结:面对一些民间艺术衰落的现状,我们只有找出了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想办法保护它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它们,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研究家乡民间艺术衰落的原因,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思辨中反思保护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活动三:齐心协力,保护传承1.国家的重视。
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民间艺术。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木雕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还安排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对于动手操作的活动感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间艺术。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民间艺术制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
2.演示法:教师展示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民间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制作民间艺术作品的材料和工具,如剪刀、彩纸、泥巴等。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包括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学生猜测这是哪种民间艺术。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如剪纸、泥塑、木雕等,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剪纸、泥塑、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历史背景、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艺术,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泥塑、农民画等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剪纸、泥塑、农民画等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剪纸、泥塑、农民画等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2.准备创作工具和材料,如剪刀、彩纸、泥等。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方法的文字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剪纸、泥塑、农民画等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这些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展示剪纸、泥塑、农民画等民间艺术的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艺术形式的特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的创作实践。
教师提供创作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教案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发掘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
的现状。
教学难点 :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
的意识。
教学准备 :PPT 选择当地的一些民间艺术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民间艺术
的现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引入
1.观看民间艺术《打铁花》视频表演。
2.老师介绍民间艺术“打铁花” 。
铁花是流传于豫晋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烟花,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它的采矿和炼铁工业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冶炼史同时兴起。
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为冶炼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它兴盛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确山铁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而且这个千年绝技源于老乐山的道教文化。
是旧乐山民间工匠和道教人士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的民间传统庆典仪式。
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一所高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欣赏,如剪纸、泥塑、京剧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使学生能够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认知基础,他们对于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所接触和了解。
然而,对于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创作方法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民间艺术的热情。
3.通过欣赏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学会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
2.难点:深入理解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民间艺术作品的特点和美感。
3.实践法: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图片或实物。
3.创作材料和工具,如剪刀、彩纸、泥巴等。
4.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这些艺术作品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如剪纸、泥塑、京剧等。
通过展示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形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活动。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中包含了剪纸、泥塑、秧歌等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观念,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此外,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2.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间艺术。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图片、视频和实物。
2.准备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制作工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呈现(10分钟)介绍剪纸、泥塑、秧歌等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进行研究和实践。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2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
教材分析:本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品德与社会》第八册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七课《多彩的民间艺术》。
品德课教学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回归社会。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种民间艺术,在了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感悟其美妙和艺术性,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进而树立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好听好看的家乡戏剧、曲艺,心灵手巧的家乡人,走访家乡艺人及动手实践活动。
二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事物的出现,现在的孩子对戏曲和曲艺喜欢程度越来越少,而戏曲和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唱腔和一些精湛的技艺,我们不能让这些宝贵的东西失传,因此本课的学习非常的重要。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各种民间艺术,并学会欣赏,在欣赏中感悟家乡人的心灵手巧。
2.在了解民间艺术的基础上,感悟其美妙和艺术性,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初步掌握一种民间艺术。
4.树立要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初步掌握一种民间艺术。
2.树立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
二、教学策略
“学生主体性教学”,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搜集。
又在小组及班内交流、展示,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在分享、交流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教学中我为了体现创新教学,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民间艺术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之情。
三、教法
1.用语言图片视频创设情景,以情激情。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用亲切的语言一些图片大量的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生在听觉、视觉以亲切祥和美的享受。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民间艺术的情感。
2.以生为主,全员参与。
通过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氛围。
激发学生掌声中被人欣赏的快感,激起学生兴
趣、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使本课学生的参与性达到更高的效果。
四、教学活动过程
本课我主要设计了六个板块的内容:一是以家乡人民喜闻乐见的歌舞引入,引出课题。
二是欣赏民间戏剧。
三学演学唱地方曲艺;四是展示学生搜集的更多的材料。
五是讨论有些民间艺术将要失传,我们应该怎样做,以传承和弘扬来引导学生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第六作业学唱一段戏曲或曲艺,让学生回归生活,彰显品德课的实质。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东北大秧歌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对,这就是我们东北土生土长的明间艺术东北大秧歌。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说话的语音语调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
(板书课题)
二、新课
活动一:欣赏民间戏剧,曲艺
(一)在书中找出民间艺术包括那两方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方面,地方曲艺部分。
1、简单介绍地方戏曲和地方曲艺的区别。
分一分书中哪
些图片是地方戏曲,哪些图片是地反曲艺。
2、介绍主要的地方戏曲有哪些?地方曲艺有哪些?
(二)欣赏秦腔
1、课件出示秦腔的简介。
2、听秦腔从大家的脸上,老师看得出了你们想了解秦腔
的迫切心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秦腔。
(老师
播放秦腔片段)
3、合作探究你喜欢秦腔吗?为什么?以前听过这
段戏吗?它是那部戏的片段?能把你的想法听跟大家
说说嘛?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一组的交流跟大家分享分享。
【了解秦腔,了解秦腔的历史,从而了解我国戏曲的历史是多么的久远】
(三)、了解黄梅戏。
1、简介黄梅戏
2、欣赏黄梅戏片段。
3、交流你听过黄梅戏吗?听到时你的感受如何?说说看。
黄梅戏唱腔优美,通俗易懂不仅南方人喜欢我们北方人也非常地喜欢。
【了解黄梅戏,了解戏曲优美的曲调,激发学生热爱戏曲的热情】(四)了解川剧变脸
【了解川剧的变脸,让学生懂得戏曲有许多人们创造的技艺功夫,这些东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五)了解评剧和京剧
欣赏评剧和京剧片段,同学们猜一猜是哪种戏曲?你了解多
少?把你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
你还搜集了哪些材料让同学们欣赏。
【了解评剧和京剧,这两种剧种是我们北方人最喜欢的,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看一看学生能够知道多少,了解现在的孩子对戏曲的喜爱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
(六)材料展示
1、戏曲方面的展示
2、曲艺方面的展示。
活动二:家乡民间戏曲会演
1、导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的戏曲瑰宝,这些戏曲那么好听,你最喜欢哪一种戏曲?
2、演一演
(一)、你能把你喜欢的戏曲给大家表演一段吗?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练习一下,然后在班内演一演。
(二)、班内会演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你们的才艺呢?
(三)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的怎么样?
活动三:奶奶说有些家乡的戏曲、曲艺已经失传了,我们应该怎样做?讨论。
教师总结:我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创造出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学习的戏曲和曲艺历史是那么的悠久,有优美才唱腔和技艺,这些财富我们不能失传,要把这些财富保留和传
扬下去,从小就树立为继承和发扬家乡的民间艺术做贡献的信念。
五、留作业
学唱一段戏曲或曲艺,我们来一场比赛活动。
六、反思
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张新的白纸,我们人人都是这个起点的运动员,我们人人应该是这张白纸的描绘者,我会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极寻找教学与生活的真谛,培养出品德崇高、身心健全、充满智慧的一代新人。
从这节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戏曲和一些曲艺了解的很少,喜欢戏曲的同学更少,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现在流行的东西,对戏曲的发展前景担忧,这节课的学习很有不要,能够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戏曲曲艺,对戏曲曲艺的热爱起到一些促进的作用。
李灿灿评课: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对教材研究较透彻,并能有广度地对知识进行扩展,学生参与性较高,学生回答问题后,有鼓励性的语言。
孟凌丽:课程设计好,视频的介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了一些戏曲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