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

201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

201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
2014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能够在各类门户网站、网络传播公司、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机构,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或新媒体部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传播部门从事新闻采编、网络运营与推广、媒体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本专业学习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为知识基础,以新闻采写与内容编辑能力、媒体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产品营销与推广能力为核心,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网络与新媒体相关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

2. 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视觉表达能力;

(3)具备平面、多媒体、视音频、动画等媒体作品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

(4)具备网络项目策划、管理、运营及推广能力;

(5)熟悉国家关于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6)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合作精神,具备进行网络与新媒体理论研究的能力;

(7)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大学外语四级水平;

(8)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或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

三、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写作、摄影基础、数字图像处理、网络传播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摄像、数字视音频编辑、视听语言等。

四、毕业学分:165学分

五、修业年限: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允许3-6年毕业。

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七、课程结构及修读要求课

程类型课程类别应修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应修学时

占总学时

比例(%)

备注

必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36 22 540 24 学科专业必修课程43 26 705 32 小计79 48 1245 56

选修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

10 6 150 7

A 自然科学 B

艺术体育 C

综合实践 D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56 34 840 36 小计66 40 990 44 综合实践教育课程20 12

总计165 100 2235 100

八、实践教学学分(学时)构成表

程类型课程类别

各学期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分配

期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学分学时

必修课程

公共必修课程 1.5 27

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1.3 20 3.7 56 3.8 68 2.1 40

选修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2 30 2.9 50 1.3 24 5.4 86 4.8 92 5 75

综合实践教育课程 3 3 6 8 总计 4.8 77 9.6 106 5.1 92 10.5 126 4.8 92 5 75 6 0 8 0 九、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

1.公共教育课程

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其中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15 15 3 18 15 3 18 15 3 18 11

必修课程000005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3 5

4 4

5 9 3 综合0000053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5 82 72 10 4 综合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0000053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i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 practice)

1 18 18 集中考查

000005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Marxism

3 5

4 4

5 9 3 综合

000005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2 36 30 6 2 综合

00000008

形势与政策1

Situation and PolicyⅠ

1 16 16 1 考查

00000063

形势与政策2

Situation and PolicyⅡ

1 16 16 1 考查

00000508 体育1

Physical Education I

1 30 30

2 考查

00000509 体育2

Physical Education II

1 30 30

2 考查

00000510 体育3

Physical Education III

1 30 30

2 考查

00000511

体育4

Physical Education IV

1 30 30

2 考查

00000512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 Ⅰ

4 60 6 考试

00000513

大学英语2

College English Ⅱ

4 60 6 考试

00000514

大学英语3

College English Ⅲ

4 72 6 考试

00000515

大学英语4

College English Ⅳ

4 60 6 考试

基础通识课程A人文社会科学Cul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10 150 150

学生在“通识选修课程ABCD模块”中修读,至少8/10学分,非艺

术类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的公共艺术课程;理工类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

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文学类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的自然科学课程;考

试成绩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且不计入学分绩点。

B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

C艺术体育Arts and Sports

D综合实践Comprehensive Practice

合计46 150 150 27 25 11 9 10 7 1

2.国设通识课程

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其中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15 15 3 18 15 3 18 15 3 18 11

必修课程2570224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2 32 26 2 4 2 考查25703410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上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V olume I

1 18 9 9 4 考查25703440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下

Career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V olumeⅡ

1 20 11 9 4 考查25702760

大学生安全教育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1 16 16 2(1)2(2)考查25700120

大学生健康教育

Health-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1 16 16 2(1)2(2)考查25703400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

College Students’

Military Theory Education

2 36 30 6 2(1) 2(2) 考查

3.学科专业教育课程课

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学分

Crs.

总学

其中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15 15 3 18 15 3 18 15 3 18 11

必修课程24210020

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s

4 60 40 20 4 考试24210030

△新媒体概论

Introduction of New media

4 60 60 4 考试24210100

△网络传播技术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4 60 40 20 4 考试24210050

△新闻写作

Journalistic Writing

4 60 44 16 4 考试24210060

△摄影基础

Basic photography

4 60 40 20 4 综合24210070

△传播学概论

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3 5

4 54 3 考试24210080

△数字摄像

Digital Photography

Technology

4 72 36 36 4 综合24210090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4 72 40 32 4 考查24210110

△数字视音频编辑

The Editing of Digital video

and Audio

4 7

5 35 40 5 考查24210130

△视听语言

The Choreographer of

Television Program

4 72 46 26 4 考试24210150

△网页设计与制作

Webpage Design

and Making

4 7

5 37 38 5 综合

合计43 705 472 248 8 12 11 5 4 5 考查

选修课程24310010

平面设计基础

The Fundamentals of

Graphic

Design

4 60 30 30 4 考查24310200

新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Journalism

3 45 45 3 考查24310020

视觉艺术基础

Visual Basic

3 45 30 15 3 考查2431007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Advanced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4 7

5 40 35 5 考试2431008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Database

4 72 48 24 4 考试24310030

数字出版设计

Design of Digital publishing

3 45 20 25 3 考查24210140

二维动画制作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animation

4 72 36 36 4 综合24310050

APP设计与开发

APP Design

and Development

3 45 20 25 3 考查24310100

广告学基础

The Fundamentals of

advertisement

3 5

4 36 18 3 考查24310090

电视采访学

Television interview study

2 36 26 10 2 考查24310120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3 5

4 54 3 考查24210120

网络新闻编辑

Internet News Editing

3 5

4 34 20 3 考查

24310040

三维动画制作

Produc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animation

4 72 36 36 4 考查

24310060

后期合成技术

Synthesize Technology

4 60 30 30 4 考查

24310170

电视导播技术

TV broadcasting Technology

3 45 20 25 3 考查

24210160

网络营销

Network Marketing

4 60 40 20 4 考查

24310110

网络运营与管理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2 30 30 2 考查

24310130

媒介生态学

The Media Ecology

3 45 45 3 考查

24310140

网络舆情管理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anagement

2 30 2 考查

24310150 传媒伦理与法规

Media Ethics and

Regulations

3 45 3 考查

(新媒体应用实训)24310160

网络开发实训1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of Network

technology Ⅰ

2 40 40 2 考查24310170

网络开发实训2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of Network

technology Ⅱ

2 40 40 2 考查24310180

网络开发实训3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of Network technology Ⅲ

2 40 40 2 考查24310190

网络开发实训4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of Network technology Ⅳ

2 40 40 2 考查24310200

平面设计实训1

The Training of

Plane Design Ⅰ

2 40 40 2 考查24310210

平面设计实训2

The Training of

Plane Design Ⅱ

2 40 40 2 考查24310220

平面设计实训3

The Training of

Plane Design Ⅲ

2 40 40 2 考查24310230

平面设计实训4

The Training of Plane

Design Ⅳ

2 40 40 2 考查24310240

媒体设计实训1

The Training of Media

DesignⅠ

3 60 60 3 考查24310250

媒体设计实训2

The Training of Media

DesignⅡ

3 60 60 3 考查24310260

媒体交互设计实训3

The Training of Media

Design Ⅲ

3 60 60 3 考查24310270

媒体设计实训4

The Training of Media

Design Ⅳ

3 60 60 3 考查24310280

影视创作实训1

The Train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ionⅠ

3 60 60 3 考查24310290

影视创作实训2

The Train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ionⅡ

3 60 60 3 考查24310300

影视创作实训3

The Train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ionⅢ

3 60 60 3 考查24310310

影视创作实训4

The Train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creationⅣ

3 60 60 3 考查

24310330

新闻采写实训1

The Training of News

Interview and WritingⅠ

2 40 40 2 考查

24310340

新闻采写实训2

The Training of News

Interview and WritingⅡ

2 40 40 2 考查合计108 最低修满56学分

注:标注△号的为专业主干课。

注:新媒体应用实训课程主要是针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而开设的专业选修(方向)课程。学生每学期只能选择一个方向的课程学习。该类课程可以连续性选择,也可以断续性选择,不同学期选择不同类型实训课程进行学习。每学期完成学习任务由教师认定并给与相应的学分。

4.综合实践教育课程

程类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15 15 3 18 15 3 18 15 3 18 11

实践

教育课程

创新

创业

教育

实践

00600010

创新创业基础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综合00600020

创新创业活动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3 综合

24610130

学术讲座(报告)

Academic Lecture 2 ▲▲综合24610150

专业特色实践

Specialized Practice

4 ▲▲综合

24610140

专业实习

Practicum 6 ▲综合24610170

毕业论文(设计)

Graduation Thesis(Project) 5

▲综合合计20 3 3 6 5

说明:

1. 专业教育实践由各教学单位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2.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行分级管理和认定。《创新创业基础》为学生必选课程,由创新创业中心安排,该2*学分不计入综合实践教育

课程学分;创新创业活动相关认定参考《沈阳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附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1. 课程设置对知识需求的支撑关系表

表1 课程设置对知识需求支撑关系表

知识

结构

课程

名称

新闻传播理论媒体设计与制作理论新媒体推广理论

新媒体概论(必修) 新闻写作(必修)

传播学基础(必修)

摄影基础(必修)

数字摄像(必修)

网络传播技术(必修) 数字视音频编辑(必修)

网络新闻编辑(选修) 视听语言(必修)

网络营销(选修) 平面设计基础(选修)

视觉艺术基础(选修)

新闻学概论(选修)

电视采访学(选修)

广告学基础(选修) 网络运营与管理(选修) 媒介生态学(选修)

网络舆情管理(选修)

传媒伦理与法规(选修)

2. 课程设置对能力需求支撑关系表

表2 课程设置对能力需求支撑关系表

能力

新闻采写与编辑媒体设计与应用新媒体推广与创新课程

新闻写作(必修)

摄影基础(必修)

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

数字图像处理(必修)

数字摄像(必修)

网络传播技术(必修)

数字视音频编辑(必修)

网络新闻编辑(选修)

数字出版设计(选修)

网页设计与制作(必修)

网络营销(选修)

平面设计基础(选修)

APP设计与开发(选修)

后期合成技术(选修)

电视采访学(选修)

广告学基础(选修)

网络运营与管理(选修)

网络舆情管理(选修)

二维动画制作(选修)

三维动画制作(选修)

新媒体应用实训(选修)

3.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描述

表3 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描述表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传播学概论

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案例

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

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创新

能力;研讨、互动式教学,对传

播现象、媒介事件的案例分析,

以学生研讨为主。

考试成绩=卷面成

绩*70%+实验成绩

*20%+平时成绩

*10%。

54 54

课程主要内容:通过对传播学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传播和传播系统和过程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媒体与传播过程的关系,掌握一定的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世界范围内学科发展的前沿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思路,为新闻学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选用教材:《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新闻写作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

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的特点,应有针对性地

采取讲授式、问答式、讨论式、

启发式等相应的教学方法。

考试成绩=试卷成绩

70%+实验成绩

20%+平时成绩10%

44 16 10 6 60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国家有关的新闻与宣传政策为依据,系统地讲授新闻写作中的总体要求、原则、方法及各种常用新闻文体的写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选用教材: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新媒体概论

采用讲授和研究学习、小组

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考试成绩=作业成

绩80%+平时成绩

*20%。

60 60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围绕新媒体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展开,系统讲授新媒体基本理论、技术应用现状和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

选用教材:宫承波著,《新媒体概论》(第四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11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网络

课堂讲解与演示、多媒体教

学、网络教学相结合。

考试成绩=卷面成

绩*70%+实验成绩

*20%+平时成绩

*10%。

40 20 10 10 60

传播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围绕网络的起源、发展与应用,网络传播与发展规律,结合网络传播理论、技术与实务系统展开。突出网络传播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文本处理技术、网络音频处理技术、网络优化与挖掘技术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网络传播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应用相关网络传播技术。

选用教材:《网络传播技术与实务》,张鹏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摄影基础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

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考试成绩=卷面成绩

*50%+实验成绩

*40%+平时成绩

10%

38 34 12 22 72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的基本操作和摄影的技巧、电子暗房制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光与色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类照相机的使用、拍摄的基本技法、数字照片的处理输出等,掌握彩色摄影的制作、黑白幻灯片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摄影构图和摄影用光能力。

选用教材:《数码摄影教程》王朋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数字图像处理

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实验教

学,适当结合学习方法。

考试成绩=卷面成绩

*50%+实验成绩

*40%+平时成绩

10%。

34 26 20 6 60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并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再次创作图片的主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摄影图片后期制作整体认识;掌握照片的基本修复技术,熟练人像照片彩妆技术、风光照片色彩技术,能够透过综合实践创作优秀的摄影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图片处理的整体认识;通过处理数字图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多种办法处理图片,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资料进行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选用教材:《数码照片处理典型实例》,汪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视听语言

用讲授式、启发式、案例

法教学。

考试成绩=考试成

绩60%+实验成绩

(30%)与平时出

(10%)

462616 10 72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本课程主要讲授影视语言、视听语言、声画结合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其运用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培养蒙太奇的思维意识,掌握影视编导与剪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学生通过学习影视语言、视听语言、声画结合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其运用的一般规律与方法,为学生创制影视片、进行专业的影视制作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选用教材:《影视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袁金戈、劳光辉.2010.9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数字视音频编辑

运用讲授式、启发式、案

例法教学,通过项目驱动式方

法,采取讲练结合方式进行。

考试成绩=课堂表现

20%+实验成绩70%+

平时成10%。

393610 16 10 75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介绍了数字视音频编辑发展历史、编辑技术发展以及数字非线性编辑和音频编辑的特点以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通过Premiere和Audition的操作技能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视音频的剪辑、加工、合成的主要技术;通过对视音频编辑原理、画面组接知识、艺术剪辑技巧的系统学习,培养艺术剪辑和优化剪辑的能力;通过电子相册、片花、创意MV、片头、配乐诗朗诵、电影预告片、专题片等创新型项目和综合型项目的强化训练,提升综合运用逻辑能力、创意能力、艺术能力、技术能力。

选用教材:《数字影视非线性编辑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苑文彪、王莉莉、鲍征烨编著.2011.10;《ADOBE PREMIERE PRO CS6标准培训教材》;ACAA专家委员会DDC传媒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13.4.《数字音频编辑Adobe Audition CS6实例教程》,石雪飞、郭宇刚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

课程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网页设计与制作

课堂讲解与演示、多媒体

教学、网络教学、实时指导相

结合。

考试成绩=笔试

(60%期末)+实

验作品(30%)+平

时(10%)

38 37 8 22 7 75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重点讲授网站规划、网页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网页基础知识、网站策划、网页布局、页面制作、网页格式化(CSS样式的应用)、网页特效制作、网页批量制作及网站测试与发布等知识内容,掌握设计、制作、测试和管理网站的基本方法,掌握网站开发的操作技能,为学生投入网页设计制作工作及进一步学习网站的开发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曾海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课程

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二维动画设计

课堂讲解与演示、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

时指导相结合。

考试成绩:(60%)实验

成绩(30%)与平时成绩

(10%)

363616 20 72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从动画制作知识、软件操作和综合实践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动画设计与制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平面动画制作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实施了“工、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采用了逐层渐进式的实训体系;根据市场项目的工作流程,分析所需要的能力结构,进而提炼出核心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采取多元化的混合教学策略,包括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项目教学与分组协作相结合等。课程建立了一个由纸质教材、光盘、案例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共同支撑的课程资源超市,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资源。

选用教材:《Flash CS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肖永亮、张亚东、张荟惠.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0

课程

名称

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广告学基础

采用课堂讲授结合案例

教学,适当结合自主学习方

法。

总评成绩(100%)=平时

成绩(30%)+作业成绩

(70%)

36 18 8 10 54

课程主要内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室,把传统讲授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学习和小组讨论及作品展示为主,结合教师的精讲、点评和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教师概述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提出学习任务,然后以主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主导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适当引导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和总结。广告创意部分进行研究性学习,展开讨论,学生分组自行选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程考核包括作品设计、课后作业、平时考勤等几部分。作品设计按照小组选定题目由师生共同评价给出成绩。

选用教材:《广告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张金海.2001.6《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余明阳、陈先红. 2007.7

课程

名称教学方法、手段考核方法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网络营销

课堂讲解与演示、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相结

合。

实验成绩(80%)与平时

成绩(20%)

402010 10 60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对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网络营销的相关支撑理论,网络营销策略及其实现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营销型企业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E-mail营销、博客与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视频营销、事件营销、整合营销等十余种网络营销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注重从实际案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真实操作的展示来归纳整理出网络营销的技巧与步骤,实用性强。同时,侧重实训与实践,帮助学生在学习之余充分掌握网络营销的实际操作技能。

选用教材:《网络营销》杨路明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网络营销》,商玮、段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9

4. 能力需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表4 能力需求与课程设置关系表

课程能力课程名

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验设计等方面描述

在该门课程中培养相应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说明

新闻采写与编辑

新闻写作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通过案例

教学、现场教学、比较教学等方法,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使

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课堂教学采用过

程法和体裁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体裁的篇章写

作特点和方法,通过构思、撰写提纲、初稿、讲评、修改、

成稿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教学中根据与

时俱进的原则,适当补充相关内容。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为最终

成绩。并注重平时对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操练的要

求。

摄影基础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摄影、摄影

技术、摄影艺术和现代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课程,也为后续

课程如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摄像等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

主要讲述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的基本操作和摄影的技巧、电

子暗房制作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光与色的

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类照相机的使用、拍摄的基本技法、

数字照片的处理输出等,掌握彩色摄影的制作、黑白幻灯片

的制作,培养学生的摄影构图和摄影用光能力。利用多媒体

教学手段结合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课程评价采取卷面成绩+

实验成绩+平时成绩的方式进行。

网页设计与制作

本课程主要设置了网页基础知识、网站策划、网页布局、

页面制作、网页格式化、网页特效制作、网页批量制作及网

站测试与发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

例教学法,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包括视频教程、多媒体课件及实验素材等。学生以自主学习、

分组合作、主动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完成作品设计,并通

过作品展示、师生评议等活动增强网页设计技巧,提高网页

制作技能。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小

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

作品展示、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参与课程讨论的情况以及课堂

媒体设计与应用

表现等方面,避免学生以死记硬背机械应付考试,切实提高

学生的网页设计及开发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并应用图像处

理技术再次创作图片的主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能够建立起对摄影图片后期制作整体认识;掌握照片的基

本修复技术,熟练人像照片彩妆技术、风光照片色彩技术,

能够透过综合实践创作优秀的摄影作品。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图片处理的整体认识;通过处理数

字图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多种办法处理图片,培养

学生的多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资料进行学习

获取信息的能力。

新媒体推广与创新网络传播技术

本课程围绕网络的起源、发展与应用,网络传播与发展

规律,结合网络传播理论、技术与实务系统展开。突出网络

传播过程所涉及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互

联网技术、电子文本处理技术、网络音频处理技术、网络优

化与挖掘技术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者

能够掌握网络传播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应用相关网络传播技

术。

二维动画设计

本课程从动画制作知识、软件操作和综合实践三方面入

手,培养学生的动画设计与制作能力,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

位需求的平面动画制作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施

“工、产、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采用了逐层渐进式的

实训体系;根据市场项目的工作流程,分析所需要的能力结

构,提炼出核心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本课程的教

学内容和时间安排;采取多元化的混合教学策略,包括课堂

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项目

教学与分组协作相结合等。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

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为最终成绩,建

立多层次、重发展、轻甄别的考核体系。

5. 专业知识需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表5 专业知识需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课程

知识领域课程名

课程目标摘要

(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及目标)

说明

(可缺省)

新闻传播理论传播学概论

本课程主要讲授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对传播学理论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传播和传播系统和过程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理

解媒体与传播过程的关系,掌握一定的传播研究方法,了解世界范围内

学科发展的前沿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思路,为新闻

学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新闻写作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比较教学等方法,借助于现代教育手段使学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课堂教学采用过程法和体裁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

生了解不同体裁的篇章写作特点和方法,通过构思、撰写提纲、初稿、

讲评、修改、成稿等一系列过程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教学中根据

与时俱进的原则,适当补充相关内容。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

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为最终成绩。并注重平时对

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操练的要求。

媒体设计与制作理论新媒体概论

本课程围绕新媒体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

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展开,系统讲授新

媒体基本理论、技术应用现状和新媒体产业发展趋势。

视听语言

本课程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本课程主要讲授影视语言、视听语言、声画结合的基本原理与技

术,以及其运用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培养

蒙太奇的思维意识,掌握影视编导与剪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目的在于

为学生创制影视片、进行专业的影视制作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新媒体推广理论广告学基础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室,把传统讲授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题学习和小组讨

论及作品展示为主,结合教师的精讲、点评和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掌

握和能力培养。教师概述知识结构的主要内容,提出学习任务,然后以

主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主导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进展,适当引导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和总结。

广告创意部分进行研究性学习,展开讨论,学生分组自行选择,进行小

组合作学习。本课程考核包括作品设计、课后作业、平时考勤等几部分。

作品设计按照小组选定题目由师生共同评价给出成绩。

网络营销

本课程对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网络营销的相关支撑理论,网络营销策略及其实现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营销型企业网

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E-mail营销、博客与微博营销、网络广告营销、

视频营销、事件营销、整合营销等十余种网络营销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

绍。注重从实际案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企业真实操作的展示来归纳整

理出网络营销的技巧与步骤。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自我评价求职简历自我鉴定 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20XX届XX方向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 期望从事职业:出版/发行、媒介经理/主管、媒介策划/管理、电子商务(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20xx.9~20xx.7xx大学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20xx年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专题策划、稿件采写、栏目组稿、网站后台管理等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更新。在前台,主要负责学生的登录,注册和修改,以及部分页面设计。深刻体会到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记者证 (备注:该简历模板为智联招聘按照不同专业一般特征进行编写,仅供参考,使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智联招聘不对因使用此模板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简历模板,点击进入简历模板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码相机的快速普及,让全民摄影的时代到来,让人人皆为记者成为可能。同时,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瓜分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而在传统媒体市场,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他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那么,在新媒体时代的形势下,摄影记者该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以寻求更大的发展呢? 新媒体时代的图片传播现状 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记者。信息发布者遍布世界各地,其数量远非传统媒体可以企及。在上世纪末,各省市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强调视觉成为报纸激烈竞争的主要手段。各大都市报相继推出《视觉周刊》、《影像》、《镜像》等摄影报道栏目。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后,数码技术的普及速度令人瞠目,短短几年,人手一机已不是神话。首先,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往往由于专职摄影记者的缺席,拍到现场第一张照片的是使用小型相机或手机的市民,紧接着专门的拍客应运而生。例如《都市快报》开辟了“快拍快拍”摄影专栏,专门刊发读者来稿;《新快报》视觉新闻形成了“城市快镜”与“手机部落”并存的局面。特别是“手机部落”栏目的设立,追求“人人做记者,拍摄身边事儿”,结合编辑思

路、虚假图片控制、话费奖励政策等综合手段,让百姓参与新闻监督、行使话语权,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民主,实现了新闻图片的时效与报网互动。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在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广泛性方面的优势已越来越少。对于预先计划好的活动事件,摄影记者固然可大显身手,但对于突发事件则显得力不从心从事件的发生到媒体做出安排,再到摄影记者赶往现场,其间必定耗费一定时间,而事件现场却可能拥有几乎无处不在的信息发布者、目击者,他们在事故现场用相机、拍照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如xx年7月的伦敦地铁爆炸案,事后在电视上播出的爆炸场面多为事故现场目击者手机拍摄的视频。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在信息的清晰度及质量等方面也许还难以与专职摄影记者匹敌,但单从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效性而言已经完超摄影记者,这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颇有魅力。 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中,并不意味着摄影记者将被淘汰。以新闻的时效性为例,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新媒体,时效性的渐进印证了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对新媒体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相对的,‘新’相对‘旧’而言……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既然电视、广播以及网络都未曾取代报纸,那么依附于新媒体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完全取代不了摄影记者。 摄影记者的不可替代性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 文学(050306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开展信息采集、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网络与新媒体机构从事媒介内容创意与制作、媒介项目策划与运营、媒介用户研究、媒体推广与策略优化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系统的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内容制作和营销传播的基本技能,了解网络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况,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技能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网络新媒体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健康的人格修养和心理品质以及扎实的职业技能。 2.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新媒体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3.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具备对当今互联网业和数字传媒业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的能力;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策划和执行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与整合能力;具有在IT、传媒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策划、推广、运营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5.除完成专业教学活动的各项规定外,非专业素质学分不低于20学分,具体要求按照《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学分认证办法(试行)》(宁师院〔2013〕58号)文件执行。 四、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四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六年。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第一章 1.1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 印刷术国家>公民 电报 互联网 变化: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1.2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 人人是记者;监督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1.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去中心化: ①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②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再中心化: ①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1.4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 政策推行 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 1.5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全球化”与“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 即:吉登斯“意向性” 问题: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 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2.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2.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2.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1.硬件设备终端划分 ①计算机 ②手机与便携式电子设备 ③数字电视机 *户外LED 2.软件属性分 ①web1.0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毕业设计若干规定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关于毕业作品设计的规定(初稿) 为培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本专业拟改变以往全部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局面,允许毕业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或毕业作品设计。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做好相关工作,现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毕业作品设计实施方案公布如下: 一、毕业作品设计选题来源 (一)指定:根据专业教师给出的题目进行毕业作品制作。 (二)自选: 1. 已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可策划制作就业意向单位(媒体)指定的新媒体作品(提供就业意向单位的证明)。 2. 选定自己感兴趣的网络与新媒体选题进行毕业作品设计。 二、毕业作品设计形式 方向一:交互产品设计: 选择领域包括网站设计、网络应用设计、基于Android、IOS等平台的移动终端产品设计等。 (1)网站设计要求页面中文字内容、PNG、JPEG、GIF图片或Flash动画链接完整,至少包含三级完整页面设计,且至少完成两个完整网站设计。 (2)网络应用及移动终端产品设计需充分考虑所选平台的交互和操作便利性,如选择游戏创作,作品必须完整的游戏策略,游戏人物、角色需原创。 方向二:新媒体动漫设计: 可选择Flash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数字插画、漫画等各种形式,制作叙事类、宣传广告类、互动娱乐类等各种作品。 (1)情节动画作品不低于2分钟; (2)广告动画要求完成45秒、30秒、10秒一式三份; (3)数字插画、漫画作品不低于A4格式20张。 方向三:影视媒体创作: 选择领域包括微电影、电视专题片、影视广告、广播电视节目等

(1)微电影:片长标准为20—30分钟; (2)电视专题:片长标准为15—30分钟; (3)影视广告:制作片长为15秒、30秒、60秒和90秒的广告作品各1部; (4)电视节目:时长30分钟左右; (5)广播节目:时长30分钟左右; 方向四:新媒体传播策划案 三、毕业作品设计工作流程 新媒体作品设计制作(可独立制作,也可以2至3人合作,合作项目要注明人员分工) 1. 设计开题报告,阐述选题的价值、初步思路与预期效果,经过专业指导教师认可后进行制作。 2. 中期向指导教师阐述项目进展情况,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 3. 进行作品后期设计制作,完成毕业作品。 4.根据完成的作品撰写网络与新媒体作品综述报告书或策划案(见附录) 5.开题报告及毕业作品设计最终完成时间与毕业论文写作保持同步,设计期间要保持与指导教师的联系。 四、毕业作品完成形式 毕业作品的完成形式为:作品策划书(或作品说明书)+ 音像制品。 1.作品策划书(或作品说明书)(见《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书(作品说明书)基本格式》,A4纸打印),并将电子版刻录在影视作品之后。 2.音像制品:将作品刻录成DVD光盘。注明(学生姓名)作品,﹡﹡﹡专业,年级学号;新闻专题名称、作品时间长度、指导教师、创作时间。 五、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作品设计是展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四年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毕业生在专业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作品创作。由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评定学生毕业作品设计的成绩。毕业作品按照百分制计分。严禁抄袭,一旦发现将取消该毕业设计的成绩,并按学院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六、参加重要学科竞赛获奖作品 (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在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等重要学科竞赛获得国家二等以上奖励,项目参与前三名可以该成果代替毕业论文;获得省级二等以上奖励,第一作者可以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在新闻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网络产品运营工作或新媒体传播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熟悉新媒体的内容策划和制作,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专题制作技能; 3、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产品策划和推广技能; 4、具备全媒体素养和整合沟通能力; 5、具备适用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核心知识领域)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评论、新媒体广告、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调查与统计分析、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军训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计6学分。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 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3、新闻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xx级 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裘新江 方案制订人:裘新江、卢晓辉、王国杰方案审核人:孔刘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与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与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与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网络与新数字媒体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网络编辑记者、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助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宣传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 3.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新媒体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就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如表1所示。 三、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新闻学概论、网络新闻实务、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出版概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网站运营与管理。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xx级 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裘新江 方案制订人:裘新江、卢晓辉、王国杰方案审核人:孔刘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和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网络与新数字媒体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网络编辑记者、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助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宣传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 3.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媒体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一、专业简介 山东政法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学校重点培植的特色专业。教育部年批准设置本专业,次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以学生的就业面向和继续深造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依托学校雄厚的法学资源,主要面向党政机关、网站、新媒体公司、广告公司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部门,培养、输送熟悉网络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 二、培养目标 在以“精专业、融法学、广学识、强实践、多面向、重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丰”型特色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的支持下,培养具备新闻学、传播学知识底蕴,通晓新闻传播政策和法规,熟悉大众媒体运作机制,具有较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新媒体应用技能,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整合传播,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新媒体及内容的管理、策划与传播,新媒体营销,新媒体研究,网络舆情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信息传播人才。 三、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热爱传媒事业,具有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具备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媒介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具备一定的学科拓展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能力;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网络与新媒体策划与创意、前端设计与开发、网络与新媒体运营、用户界面交互设计、移动应用产品设计、网络舆情数据收集与分析等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能力; .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基本了解; .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各项工作的要求。

网络与新媒体复习资料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 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2.印刷术发明 3.电报发明 4.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1.信息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2.“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3.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一)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 (二)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全球化”“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个人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六、计算机诞生的标志 计算机诞生的标志是-阿帕网,1983年TCP/IP协议成为美国互联网的标准通信协议,整个世界开始普遍采用这一系统结构,这标志着全球互联网的正式诞生 七、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2.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3.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网站Yahoo!,我国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均在1998年前后相继成立。 web2.0时期的网络应用是“一对多”与“多对多”并立,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形式,互动性加强,内容生产包括信息交互与行为记录。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 3.0 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5G)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印刷术 电报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变化: 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 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 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 →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 精英“冷眼旁观” 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 新左派, 民粹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 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 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代码050301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2017级本科生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备互联网思维,系统掌握信息传播基础理论,深刻领会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规律,熟悉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相关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新媒体内容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公关公司、调查咨询公司等机构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政治立场坚定;具备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强的专业审美能力。 2、了解新闻传播理论前沿及新媒体发展动态,掌握网络等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熟悉新媒体特性,具备新媒体受众群分析能力,能从事新媒体策划,精准运用新媒体。 3、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熟练掌握网络数据跟踪调查、分析、数据挖掘技术,擅长网络舆情分析与舆论引导,能从事网络资讯管理。 4、掌握并熟练新媒体传播技术,具备文字、图片、影视、动画等全媒体资讯采集、设计、制作、编辑、发布技能。 5、具备较强的市场分析与市场营销能力,能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工具制定网络营销计划,开展网络营销活动,促进企业、品牌、产品资讯实现网络传播,促成电子商务的有效实现。 6、普通话、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三、支撑学科 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类 二级学科:传播学

四、毕业学分要求 五、专业核心课程 1.传播学(48学时/3学分) 2.广告学(56学时/3学分) 3.新闻学概论(48学时/3学分) 4.网络与新媒体概论(48学时/3学分) 5.中国新闻事业史(48学时/3学分) 6.新闻采访与写作(122学时/6学分) 7.网络社会学(56学时/3学分) 8.新媒体营销(48学时/3学分) 9.新媒体产品策划与创意(32学时/3学分) 10.多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40学时/2学分)11.新媒体艺术(56学时/3学分) 12.网络与多媒体技术(56学时/3学分)13.信息可视化(56学时/3学分) 14.媒体信息数据挖掘(40学时/2学分) 六、专业特色课程 1.跨文化传播研究(48学时/3学分) 2.网络传播发展史(32学时/2学分) 3.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32学时/2学分) 4.数字出版学(32学时/2学分) 5.游戏设计(40学时/2学分) 6.非线性编辑(40学时/2学分) 7.新媒体创意工作坊(40学时/2学分) 七、实践环节(必修+选修) 必修实践环节(30.125学分,包含在课程中的必修实践环节合计164课时) 1.大学体育I-IV (128课时/4学分) 2.军事训练(2周/1学分) 3.广告学(16课时/0.5学分) 4.网络社会学(16课时/0.5学分) 5.新闻采访与写作(52课时/1.625学分) 6.新媒体艺术(16课时/0.5学分) 7.网络与多媒体技术(16课时/0.5学分)8.信息可视化(16课时/0.5学分)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实习生求职意向 自我评价实践报告模板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19xx.xx.xx 民族:xx 政治面貌:xxxx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20XX届XX方向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xxxxxxxx@https://www.doczj.com/doc/b81764861.html,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期望从事职业:出版/发行、媒介经理/主管、媒介策划/管理、电子商务(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教育经历 20xx.9~20xx.7xx大学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项目/科研经历 20xx年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实践/工作经历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专题策划、稿件采写、栏目组稿、网站后台管理等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更新。在前台,主要负责学生的登录,注册和修改,以及部分页面设计。深刻体会到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个人技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记者证 (备注:该简历模板为智联招聘按照不同专业一般特征进行编写,仅供参考,使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智联招聘不对因使用此模板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简历模板,点击进入简历模板 更多简历写作技巧,点击进入简历技巧 想了解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及路径,更多应届生工作/实习机会,点击进入智联CDC-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随时随地找工作,免费下载智联招聘手机客户端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文学代码:05 类别:新闻传播代码:0503 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代码:050306T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新闻法规与政策,具有扎实语言与文化功底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备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网络与传播技术、数字媒体与素材加工等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类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媒体策划与宣传、新闻信息采编、数字媒体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维护与开发、平面设计与制作、办公自动化。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学习新闻传播、汉语言文学和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新媒体传播在容和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具备新闻采写和编辑、评论的基本业务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编辑与发布,能够操作大型数据库及信息发布系统,能够熟练制作网页,能够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及工具设计、开发网络信息发布系统。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应用技能; 4.掌握网络信息搜索、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及web应用开发技术; 6.掌握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和网络编辑基本技能; 7.熟悉知识产权法规和新闻法规; 8.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 (二)能力结构 1.具有新闻采写编评等实际业务能力; 2.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 3.具有操作大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发布的能力; 4.具备应用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软件制作网页的能力与技巧; 5、具有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及web开发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发布系统开发、使用的能力; 6.了解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 7.具备阅读浅易外文资料的能力; 8.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新闻学、网络编辑学、基础写作、语法与修辞、中国文学名著选讲、外国文学名著选讲、网络基础与应用、数据库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视听语言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Web应用开发。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数据库基础实验、网络数据库技术实验、web应用开发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流媒体采编实验、摄影技术实验、网页设计实验等。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实习生求职意向自我评价实践报告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实习生求职意向自我评 价实践报告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 期望从事职业:、、、(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 xx大学 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xx学士 学分绩点(GPA)(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人类社会的四次革命:(多选)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的发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2、四传播革命的意义:(必背) (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类由“野蛮时代”迈向“文明时 代” (2)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传播范围 (3)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长距离即时点对点的传播; (4)互联网的发明:实现了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方式的 统一数字化处理 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简答)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4、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5、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一、按硬件设备终端来分:(1)以计算机为终端; (2)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 (3)以数字电视机为终端 二、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 (1)Web1.0时代:技术手段,表现形式是门户网站,使用者叫受众 (2)Web2.0时代:互动增多,表现形式是社交媒体,使用者叫用户

(3)Web3.0时代:大数据、智能化、语义网 三、按经营性质来分: (1)营利性新媒体;(2)非营利性新媒体 四、按应用功能来分 6、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问答)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解释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解释 (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解释 7、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必背) 一、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2)超级链接(3)搜索引擎 二、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RSS)(2)网络百科(Wiki) (3)社会化书签(Tag) 三、人际交往的平台:(1)电子邮件(2)即时通信(3)IP电话 (4)社交网络 四、娱乐新天地:(1)对等网络下载(2)交互式网络电视(3)视频分享 (4)图片分享 五、商务活动的平台 六、意见自由市场:(1)博客(2)微博(3)微信 8、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平面媒体发行量大跌 (2)电视、广播也不同程度面临衰退 (3)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下滑 (4)传统媒体的衰退是世界性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doc

2017年招生专业介绍 1、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创意人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适宜到相关媒体的创意、研发、策划等部门工作,也可以从事信息采编及设计制作等工作。 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创新思维训练、媒体创意导论、图形创意、视听语言、视觉传播、媒介融合、多媒体信息设计、在线新闻编辑、新媒体创意实务、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等。 2、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 当今已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不仅是传媒转型的趋势,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互联网+”和新旧媒体融合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与新媒体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兴专业,我校是全国最早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本专业的学校之一,于2010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旨在培养立足新媒体、面向新经济、具备信息传播能力和经营管理潜力的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可以进入传媒、互联网机构的内容、产品、市场、运营等各条业务线,也可进入政府、企业从事与新媒体有关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一、培养特色: 1、专业突出,本专业围绕网络与新媒体的新业务、新规律,沿着新媒体内容和产品运营、新媒体互动营销、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三个核心的专业方向,创新性的开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并且不断打造完善; 2、全能培养,本专业依托我院的多学科基础,注重创意、设计、商业、技术、数据多种观念与能力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全能型人才; 3、强化实践,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媒介》杂志、手机电视台、大数据实验室、新媒体终端实验室、互动营销案例库、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和科研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自我评价求职简历自我鉴定个人简历p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自我评价求职简历自我鉴定个人简历p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 期望从事职业:、、、(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 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20xx.9~20xx.7 xx大学 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专题策划、稿件采写、栏目组稿、网站后台管理等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更新。在前台,主要负责学生的登录,注册和修改,以及部分页面设计。深刻体会到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