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80.89 KB
- 文档页数:4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唐瑕苓1郑菊1张翎燕1杨颖2彭华1(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100)[摘要]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323;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42-4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新型旅游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旅游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假期;乡村的自然景观、建筑设施与人文等资源都能增强旅游者的感受;拓展了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新兴旅游方式;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学者在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实践中存在如利益分配导致乡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制约乡村发展、粗放式发展增加环境负荷等问题[1]。
因此,为准确把握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本文对2010—2020年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研究主题并总结研究特征,提出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综述1.1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1.1.1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李庆磊等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途径[2]。
是丽娜研究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认为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3]。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1.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是指将农村的农业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农村风味的餐饮、住宿和娱乐等服务。
该模式在农村地区非常常见,对于农民来说可以通过提供农家餐、农家乐住宿等方式增加收入,同时也能够让游客亲近农村生活,感受农民文化。
2.特色农产品销售模式:乡村地区常常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直销中心或者农产品展示销售点等方式,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游客,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推动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也能够让游客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
3.观光农业模式:观光农业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景区、园区,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提供观光、体验、娱乐等服务。
观光农业可以包括果园、蔬菜园的观光采摘,农田体验,农产品加工等,旨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农村生活,同时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4.休闲度假模式:乡村地区通常拥有清新的空气、美丽的自然风光,可以通过建设度假村、旅游度假农庄等方式,提供休闲度假服务。
这种模式适合追求休闲健康的城市居民,他们可以在乡村度过一个悠闲的假期,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乡村的宁静。
5.农民合作社模式:农民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在该组织内部共同经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并共享利润。
乡村旅游可以通过建立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关系,将旅游业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农民的增收。
比如可以与农民合作生产农产品,或者向农民合作社购买农产品,再进行销售等。
6.农业观光模式:农业观光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村风光作为景点进行观赏。
可以通过在农田、农庄、农产品加工厂等地提供参观、观赏的服务,让游客了解农村生产的细节,感受农村的美丽和独特魅力。
7.乡村文化挖掘模式:乡村地区常常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建立乡村文化景区或者农耕文化村等,让游客了解和体验乡村的传统文化。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够增加农民和地方经济的收入。
现状农旅融合发展路径及解决思路农旅融合是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将农业农村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建立与推广相结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之路。
本文展示农业与旅游混搭所呈现的多层次创意模式,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创新业态,实现“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提速乡村旅游发展的十一大发展模式。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十一大发展模式1、花卉+婚庆产业产业依托:花卉种植和桑椹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1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项目定位:月亮爱谷世界。
一生一世走世界。
客群市场:婚庆主题,花卉观光休闲等200千亩以内的市场。
创意内容:花卉产业在旅游开发上一般要与婚庆产业进行结合,打造花卉婚庆产业园区,以各种芳香、观赏和经济花卉种植为底色,形成七彩浪漫童话花海,种植本身可以形成大地景观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主要赢利点: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花卉深加工、延伸品、婚礼蜜月洞房;花卉养生、保健、美容等。
2、苗木+休闲娱乐产业依托:苗木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5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
项目定位:月亮生态城(设计为八卦图)创意化绿化情景样板间。
客群市场:花卉苗木和桑椹苗木休闲度假产业。
创意内容:农业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苗木产业由于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在当下的广大乡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升级选择。
苗木花卉产业本就具备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
针对苗木产业,情景苗圃基地,木概念极为有效,即通过绿化样板间的形态展示苗木搭配的效果,将苗木产业,休闲游憩、游乐运动整合为一体。
主要赢利点:苗木种植、销售;运动、游乐、亲子等。
发展愿景: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国家级的苗木产业基地都应该构筑一个美丽中国生态城项目。
3、林业+游乐项目产业依托:林业种植产业。
规模要求:200亩至万亩不等,根据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设计,本项目主要是针对经济林业资源。
项目定位:树上穿越,创意游憩森林公园。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分析作者:于翔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6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渴望加剧,更加渴望乡村田园生活。
本文首先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入手,同时阐述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最后总结了全文,旨在为推动中国乡村旅游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新形态;新模式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有10年的历史,作为旅游业内一个全新的领域,乡村旅游展现出了自身无限的生机,转变了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我国乡村旅游必须要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营理念与方式,逐步增长经济,以此促使中国乡村旅游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新形态与新模式,在全面展望与回顾中,全方位的探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
1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1.1 强化规模化发展,整合分散旅游资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长时间以来,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乡村资源利用上还存在着而很多的问题,加之采取的是粗放式的经营手段,使得产业发展缓慢,乡村旅游的生存环境经受到严重威胁。
在乡村产业生态化、多功能化的基础上,相关部门需注重乡村旅游基地的建设,改善农村生存环境,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以此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多集中在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食宿品牌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客的选择。
通过强化乡村旅游基地的建设,可满足更多旅游者的需求,更好的与农业环境相协调,以此推动乡村旅游朝着经济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1.2 创新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发展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加速了自身的发展,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围绕以下几点核心开展战略发展体系创新工作,主要包括:第一,创新旅游行为、深入分析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开展综合性创新。
第二,以项目、活动为核心,加大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1。
1 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日已有114天,这意味着中国公民出游机会的增加。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进入“双康”旅游时代的概念,即“小康"+“健康",在小康时代,人们更加关注健康旅游问题,健康已成为现代人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1]。
休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人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身体机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的层面上,还包括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思想健康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指标,人们能够在休闲的过程中达到“心闲体静"、“心宽体健”的目的.这种健康意识的提升具体就表现在旅游者期望通过参与旅游活动得到身心的愉悦,对旅游环境、旅游活动、旅游服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满足旅游者利用短期假日得到愉悦身心,休闲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多种功能需求,也正是广大旅游者的休闲需求刺激了中国乡村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1。
2 和谐社会中城乡互动协调发展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006年10月,国家领导人又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和谐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政府领导者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国家旅游局将2007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提出“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浙江省旅游局局长纪根立在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游高峰论坛上表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综述摘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路径,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只有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新形势下继续助推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发展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动实施,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追求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旅游模式了,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更受人们欢迎的新的旅游趋势。
乡村旅游将旅游和乡村发展结合起来,既促进了旅游模式的优化和创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新的旅游体验,又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新的时期,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投入乡村发展。
乡村具备自然淳朴的民风和独特的资源,因此具有良好前景和较大的投资价值。
因为村民对资金缺乏科学管理,所以其优势未被有效挖掘。
外来资金的投入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外来企业进入后,不仅能为当地带来所需资源,同时能将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融入其中,使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确保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有效满足消费者提出的多样化需求,推动乡村旅游长远发展[1]。
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激活民间资本,促使资本投入到创业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地方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创业就业典范、管理模式等。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返乡工作创业,将先进的管理技术与充足的资金带回农村,不断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加快了乡村资金流动速度。
劳动力转移后,劳动力素质得到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乡村实现了综合性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同时需要大量劳动力。
休闲购物、观光游览、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能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农民开始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知识,使农村居民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提出的各项要求[2]。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姓名: 陈振华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管理42班学号: 2224217指导教师: 崔峰职称: 讲师2007 年6 月3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陈振华指导教师崔峰摘要: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青睐和推崇的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从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产生的原因,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和思路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并在最后提出对乡村旅游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和问题。
关键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A Summarize of Domestic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Student majoring in management of tourism Chen ZhenhuaTutor Cui Feng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tourism, rural tourism now has been given more importance by government ,experts and scholars ,with a lot of research and stud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its emergence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raises some aspects and questions of rural tourism which should be researched deeply in future.Key words :Domestic ;rural tourism;recent research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加上市场经济营造的激烈竞争的氛围,导致城市居民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和美好的乡间环境,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