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郫县和锦江区乡村旅游调研报告(精)
- 格式:ppt
- 大小:2.26 MB
- 文档页数:11
赴四川省考察乡村旅游情况报告为学习借鉴先进省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推动我省乡村旅游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根据省领导指示,6月26日至7月1日,由省政府宋振华副秘书长任团长,省旅游局王新勇局长任副团长,各市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长(或副秘书长)、市旅游局长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河北省政府考察团赴四川,重点就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
考察团听取了四川省政府有关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成都、阿坝等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
四川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给考察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促进我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四川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省份,九寨沟、黄龙、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旅游资源闻名中外。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加快旅游发展中站在全局看旅游,跳出旅游抓旅游,推动发展大旅游,坚持政府主导,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建设,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00年的25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721.26亿元,年均增长22.8%,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6%增长到9.8%,在全省基本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也一跃跻身全国旅游重点省份和热点地区。
迅猛发展的四川旅游业也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早在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就形成了面向成都市民的“农家乐”旅游雏形。
近年成都锦江区打造的“五朵金花”更是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五朵金花”位于锦江区三圣花乡,是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精心打造、错位发展的五个旅游专业村。
“花乡农居”位于红砂村,以发展小盆花、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
“荷塘月色”位于万福村,以生态荷塘景观为载体,是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
“东篱菊园”位于驸马村,以绚丽的菊花美景和丰富的菊文化为依托,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
关于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2)二、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主要模式近年来,成都市乡村旅游迅猛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其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发展特种园艺景观模式。
农科 4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
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农科村旅游接待景点有100多个,可同时接待游客1万多人,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6万多元。
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
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工两不误。
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距成都市区仅12公里。
锦江区利用紧邻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其中,花香农居以休闲餐饮文化为主;幸福梅林则充分展现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营造了音乐、绘画等艺术文化的创作、欣赏天堂;江家菜地以特色农耕文化为主;东篱菊园则创造出具有优美意境的人文文化环境,形成了以春有红砂之百花、夏有万福之荷花、秋有东篱之菊花、冬有幸福之梅花、江家菜地体验休闲农事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新亮点。
关于郫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作者:谢利萍来源:《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06期摘要:郫县尽管作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但是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四川省,其乡村旅游影响力非常微弱,不仅没能发挥好成都西门口的近郊优势,反而在成都市强力的“虹吸效应”下被“边缘化”,基本处于成都近郊观光游的尬尴状况。
为此,郫县乡村旅游必须提档升级,解决经营水平参差不齐、营销渠道单一、产品形式单一等问题,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关键词:郫县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5.06.05文章编号:1009-6922(2015)06-20-03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无污染的食物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到迅速发展。
郫县地理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深厚、生态环境优美,获得“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等诸多殊荣,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近年来,郫县按照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以农业资源为载体、多种经营模式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但是,乡村旅游品质不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一、郫县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郫县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处成都西北近郊,离成都市区仅14公里,幅员面积438平方公里,辖14镇(街道),户籍人口52.6万,常住人口79万,是通往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都江堰、青城山、黄龙和九寨沟的必经之路,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并承担成都市中心城区80%以上饮用水的供给重任,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优势。
郫县自2006年荣获“中国农家乐发源地”称号以来,已经先后获得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蜀绣之乡、中国盆景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小城、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多项荣誉。
现已建成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农科村、望丛祠、三道堰水乡)和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都川菜博物馆、战旗·五季花田、中国川菜产业园),有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共46家,地接旅行社1家(成都蜀源旅游公司),建成健康绿道160余公里。
成都市锦江区城乡统筹考察报告有关成都市锦江区城乡统筹考察报告篇一: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关于成渝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的考察报告11月16日-20日,赴成都、重庆就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考察。
期间,先后实地考察了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两江新区北碚区块水土组团、重庆农谷、和谐天香、台湾农民创业园、成都市双流县规划展览馆、三星镇南新社区、籍田镇地平村、锦江区三圣街道“五朵金花”以及重庆“山城”夜景、成都双流县黄龙溪古镇、青羊区“宽窄巷子”和锦江区“锦里”的城市旅游。
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成渝,思考淳安,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进一步明晰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城市旅游的思路和重点。
一、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一)成都、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成都、重庆是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
1、推进“六个一体化”。
成都市通过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等“六个一体化”,大刀阔斧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全方位构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提出“四性”的规划建设原则:发展性,突出产业支撑和持续增收;多样性,确定多样形态避免千村一面;相融性,注重与环境和生产相融;共享性,让公共服务向农村辐射。
通过“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超越了社会公平的范畴。
以双流为例,按照“生态田园城市”、“全域双流”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等要素,在完善县域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统筹编制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了城乡一体、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实现了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管全域覆盖。
双流县在西部率先实现了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镇村全覆盖和光纤电视“十元通”,推行城乡公交“一元通”,24小时内帮助解决工作,从2009年开始免除农村高中学生学杂费,从今年起全面免除高中学生学费,群众指数高。
全文共计4760字关于赴成都市锦江区学习考察报告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
成都市锦江区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成都市锦江区基本情况
锦江区位于成都市东南部,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辖16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常住人口40余万人,其中涉农街道6个,涉农社区16个,涉农社区人口3.67万人。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45亿元,同比增长12.8%;地方财政收入22.6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1.4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5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19元。
2019年以来,为推进城乡一体化,锦江区因地制宜,成功打造了“五朵金花”,走出一条农村土地不征用、不拆迁,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农民变市民、农村变新貌的道路。
2019年6月,成都市正式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锦江区抢抓试验区建设机遇,实施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积极探索城市近郊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
同时,全面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基层治理机制和功能区管理机制等各项改革,加快城乡现代化建设,努力探索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新模式。
1。
成都旅游调研报告成都旅游调研报告一、前言成都是中国大陆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经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今则以川菜、熊猫和文化旅游而著名。
为了了解成都旅游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报告旨在分析目前成都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成都旅游资源1.文化遗产成都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全国排名前列。
比如宽窄巷子、文殊院、玉带桥、汇融广场等,这些都成为了成都的文化名片。
2.自然资源成都市位于西南地区,山川格局方圆万里,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成都市区内便有大量的自然景观,比如人民公园、杜甫草堂、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等,这些都是成都的自然资本。
3.体育资源成都市有多个体育设施,开比赛、办赛事都十分方便,比如新华体育场、绵阳市体育场等,这给成都旅游发展带来了便利。
三、成都旅游市场目前,成都市旅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除了来自全国甚至全球的游客,还有来自四川内部的游客,这些人通常是外来务工人员或者是外地的中小学生。
其中以外来游客为主流,占成都旅游市场的一半以上。
对于沿线经济区域来说,成都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成都旅游发展现状成都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足,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定位不够明确、缺少品牌管理和旅游营销方面的综合计划。
虽然成都旅游市场规模很大,但旅游产品品质不够高,综合竞争力不足,导致市场份额下降。
同时,成都的旅游业也缺乏全面的标准和规划,这给市场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成都旅游问题分析成都旅游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旅游产品不够特色化,市场认知度不够高。
2.游客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3.成都市旅游价格较高,难以吸引广大游客。
4.市场管理和旅游营销方面的综合计划不够全面。
六、成都旅游建议1.多元化旅游产品:在成都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注重特色化、个性化,将成都美食、文化、自然风光等各类资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关于推进乡村旅游成功开展的调研报告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旅游业符合构建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首次被国家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培育和开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建设新农村任务艰巨,如何发挥乡村旅游业在加快扩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时机、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比拟优势和综合作用,农旅结合、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探索一条乡村旅游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值得研究。
XX年1月,我们专程前往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起地——成都,重点考察成都郫县农科村和锦江区三圣乡。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比拟系统、全面地学习了解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的意义成效、根本情况和开展经验,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明确了方向。
一、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作用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内涵。
旅游业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关联性的产业,有着与新农村建设的天然耦合关系,加强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与整合,可以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倡导新体验、树立新风气,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开展农业生产。
开展乡村旅游业是旅游资源富集的农村地区开展农村生产的重要内容。
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丰富农村生产的内容,还能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良。
与旅游业结合的农村生产活动有乡村古镇旅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休闲体验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等多种形式。
在农产品上,可以开展绿色农产品,并对农产品等资源进行深,生产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工艺品等。
2.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能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亦旅亦农,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能参与旅游经营,可以增加农民的额外收入,改善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成都乡村智慧旅游发展探索作者:杨道静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11期为加强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促进乡村旅游的升级转型,本文从“智慧旅游”的导向出发,对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规模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智慧旅游的发展模式,对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进行探索,为成都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引言(一)乡村旅游成都市郫县“农家乐”打开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了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规模,趋于成熟,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文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乡村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现代农业发展为载体,乡土文化为根基,农民生活劳动为特色,集餐饮、住宿、参与、娱乐、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活动方式,是由景点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过渡的旅游新形态。
(二)智慧乡村旅游智慧旅游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发展形式,以物联网、云计算、通信网络、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综合服务于游客的旅游导向、旅游体验、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等各个方面,使旅游资源得以合理发展、统筹管理、全新运作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智慧乡村旅游借由智慧旅游的背景服务于乡村旅游,为更好协调乡村旅游的发展、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生态旅游等,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开辟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三)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1987年成都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雏形,截止2015年12月以来,通过统计携程、去哪儿网、艺龙网等几大知名网站及通过成都市旅游局官方数据统计显示,成都市农家乐数量达到1万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有311家[1]。
发展智慧旅游势必带动更多的农家乐客户体验的升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二、成都市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的阻碍(一)旅游信息化利用率低下成都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利用率低下,通过调查统计,在各大知名旅游网站上注册登记的成都乡村酒店和农家乐都非常少,更不用提针对某一特定地区发展旅游信息化建设。
成都市旅游景点调查报告一、调查范围(一)调查范围本报告调查范围包括成都市行政区域10区4市6县,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高新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总面积为12390平方公里。
(二)调查对象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调查范围内满足选择依据标准的旅游景点。
同时,为了调查结果的全面,从而对今后的营销方案提供指导,经过斟酌考虑,增加了几处超出调查范围的旅游景点。
2、选择依据(1)代表性成都作为世界遗产托举的城市,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和西部商务会展基地,本调查中所选择的景点应该是成都市旅游业三大主要旅游产品:文化遗产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中其中一项的代表性承载。
(2)市场度相对成熟的市场度,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调查数据,从而给与调查结论更准确的指导。
本调查中所选择的景点应该是具有一定时间的经营期,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同时经营运作正逐渐成体系的旅游景点。
(3)关联性从宏观的角度考虑,选择从空间组合、旅游类型、游客类型等方面有关联的旅游景区,便于今后营销线路的组合、营销计划的推广和产品开发,从而进一步突出目的地形象。
(4)发展力所选择的旅游景点应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既包括目前成熟的市场需求,也包括新兴的潜在市场需求,从而给营销推广提供前瞻性的市场指导。
二、基础分析(一)人文景观类1、古镇(1)基本特征表1 成都古镇旅游景区(点)基本特征表(2)特征分析◆空间分析从城市交通上划分旅游半径,确定三个旅游圈,即半小时圈——大成都,一小时圈——成都市域,和两小时圈——成都平原城市群。
在这个旅游半径中,上述古镇主要集中在一小时圈。
(见表2)表2 成都古镇旅游景区(点)旅游半径表由于交通便捷,因此,古镇旅游既是市民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也给外地游客体验川西民风提供了便捷的机会,市场潜力巨大。
◆资源分析成都古镇资源丰富,且各有特色,但目前在开发上呈现同质化倾向,千镇一面,无法给游客新鲜感。
郫县调研报告郫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期,我们对郫县进行了一次综合性的调研。
调研旨在了解郫县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口状况、教育医疗水平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为郫县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我们通过访谈方式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此次调研。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采访了郫县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企业代表、学校教师、医院医生以及居民代表,以获取多方面的信息。
同时,我们还深入郫县的企业、学校、医院以及生活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以获得更为全面的了解。
三、经济发展情况郫县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经济上,郫县以农业为主导,农产品种类丰富,人均农业收入较高。
此外,近年来,郫县逐渐发展成为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的投资。
四、人口状况和教育医疗水平郫县人口数量较大,人口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劳动力资源充足。
教育方面,郫县的教育水平较高,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
医疗方面,郫县拥有多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水平较高。
五、环境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郫县面临着环境保护压力。
我们调研发现,尽管郫县在环保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因此,我们建议郫县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绿色发展。
六、调研结果和建议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对郫县的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建议:1. 继续发挥农业优势,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4. 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5. 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加强环境监管,保护好郫县的生态环境。
七、结论郫县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在未来的发展中,郫县应继续发挥农业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实施战略及保障措施(讨论稿)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如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目前各级政府、旅游界及乡村农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发展乡村旅游可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让城乡人民共享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1。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农家乐已达到5592 家,比2003 年净增1313 家,增长了25 % ,星级农家乐达到300 余家。
全市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5. 8 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29 万人。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截止2005 年底,全市民间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已达452 个,比2003 年以前增长近一倍,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利,土地逐渐实现了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竞争力有效提高。
乡村旅游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比重70 %以上,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比没有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实际增收要多一至两倍。
此外,乡村旅游也促进了集体收入的增加,突出体现在土地增值、税收增长,如红砂村2003 年每亩土地为20 余万,2005 年每亩土地已为220 万,两年涨了近十倍;三圣乡2003 年税收为40万,打造“五朵金花”开展乡村旅游以后,2005 年税收实际为120 万,两年增长了3 倍。
成都郫县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蓝进(西华大学,四川成都610039)摘要: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考察郫县乡村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对发展郫县乡村旅游提出对策和建议,指出郫县乡村旅游应该有效整合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并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科学规划。
关键词:郫县;乡村旅游;S W 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9940(2009)07-0076-04Ch e n g du Pixian SWOT An a l y s i s of Ru r a l T o u ri s m and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C o un t e r m e a s u r esLAN Jin(Xihua U n i v e r s i t y,Ch e ngd u610039,Ch i na)Ab s t r ac t:Th e t o p i c of th i s a rt i c l e i s countermeasures and s u g g e s t i o n for rur a l t o ur i s m in P i x i a n C o unty,wh i ch i s based o n the SWOT a n a l y s i s of rur a l t o u r i s m in P i x i a n County. S p e c i f i c a ll y,th e key of the rur a l t o u r i s m of P i x i a n County r e li es o n the e ff e ct i v e i nt eg r a t i o n of i t s e c o l og i c a l resources and cu l tur a l resources so that i t s own ch a r a ct e r i s t i c s and brand a r e formed. And s c i e nt i f i c p l a nn i n g s h o u l d be o r i e nt e d by the go v e rnm e nt.K e y w o r d s:P i x i a n;rur a l t o u r i s m;S W OT a n a l y s i s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1]。
郫调研怎么写郫县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深入了解郫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情况,特进行了本次郫县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更好地掌握郫县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对象包括郫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等。
三、调研内容1. 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调研,了解了郫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郫县作为成都的重要城市副中心,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特别是农业、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迅速,为当地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社会状况通过走访调研,了解了郫县的居民生活状况、教育医疗水平、社会治安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在一般情况下,郫县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3. 城乡建设在调研中,我们对郫县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
郫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环境改善效果明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 环境保护调研中我们还对郫县的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
郫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四、调研发现1. 在经济发展方面,虽然郫县经济不断发展,但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
2. 在社会状况方面,虽然居民生活水平和教育医疗条件得到改善,但还存在一些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社会救助工作。
3. 在城乡建设方面,尽管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但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4. 在环境保护方面,需要继续加大环保力度,特别是加强污染治理,保护好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五、调研建议1. 在经济发展方面,建议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在社会状况方面,建议加强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所有居民都能够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