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乡村旅游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6
冬季成都乡村旅游策划书3篇篇一《冬季成都乡村旅游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成都,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不仅有着繁华的都市风貌,其周边乡村也蕴含着独特的风情和资源。
冬季的成都乡村,有着别样的宁静与美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享受田园生活的好去处。
二、活动目的通过策划冬季成都乡村旅游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深入乡村,体验乡村生活,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提升成都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冬日乡韵,魅力成都”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成都周边乡村六、活动对象广大游客七、活动内容1. 乡村民俗体验组织游客参与当地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写春联、剪窗花、制作传统美食等,感受浓郁的乡村年味。
2. 冬季田园风光游览带领游客漫步在乡村的田野、小径,欣赏冬季特有的田园景色,如霜冻的蔬菜、萧瑟的树林等,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3. 乡村温泉之旅推荐游客前往周边有特色的乡村温泉,在寒冷的冬季享受温暖舒适的温泉浴,放松身心。
4. 乡村集市购物设立乡村集市,游客可以购买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等,作为纪念品或礼物。
5. 冬季户外运动组织一些适合冬季的户外运动,如雪地徒步、滑冰等,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八、活动宣传1.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等,发布活动信息和精彩图片,吸引游客关注。
2. 在成都市区及周边旅游景点设置宣传展板和发放宣传资料。
3. 与旅行社合作,推广本次活动。
九、活动组织与管理1.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
2. 提前与乡村相关单位和人员沟通协调,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安排专业的导游和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指导。
4. 做好活动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十、活动预算1. 宣传费用:[具体金额]2. 活动组织费用:[具体金额]3. 奖品和纪念品费用:[具体金额]4. 其他费用:[具体金额]十一、活动效果评估1. 通过游客满意度调查,了解游客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成都一日游最佳免费旅游景点推荐1、博客小镇博客小镇位于龙泉,是以客家人五次大迁徙为线索,萃取世界小镇之精华,精选中国建筑的优秀元素,汇闽、徽、晋、川、海派等建筑于一镇,随着街、巷、院的空间变化,让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得以展现。
2、洛带古镇3、文化公园5、三圣花乡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这里最大的看点就在于腊梅,三圣花乡先后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荷塘月色”、“东篱菊园”五个主题景点。
“五朵金花”幅员面积12k㎡,是一个集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
6、浣花溪公园浣花溪公园,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紧挨着杜甫草堂和四川省博物馆,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
1、鸳鸯火锅鸳鸯火锅,是以传统毛肚火锅的红汤卤和宴席菊花火锅的清汤卤,两者合并改制而成的四川创新火锅。
此品原名“双味火锅”。
为1983年重庆队参加全国第一届烹饪大赛的参赛菜品,由阎文俊取名设计、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
这种火锅用铜片隔成两半,造成一个太极图形,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入锅烫涮.2、担担面担担面是著名的成都小吃。
用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猪肉末而成。
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
此菜在四川广为流传,常作为筵席点心。
担担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数陈包包担担面了,它是自贡市一位名叫陈包包的小贩始创于1841年。
因最初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而得名。
3、钵钵鸡“钵钵”其实就是瓦罐,钵外面是画着红黄相间的瓷质龙纹,钵内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菜品在特珠殊加工后用钵钵鸡签串制,晾冷浸于各种口味的佐料中,除味道悠长外更添情趣盎然。
钵钵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源于四川的农村,与身具来着点纯真质朴的乡村气息,因其麻辣爽口,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等优点4、川北凉粉川北凉粉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调查报告》-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模式、成功经验、实施战略及保障措施(讨论稿)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如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开拓创新,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目前各级政府、旅游界及乡村农民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
发展乡村旅游可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让城乡人民共享乡村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城乡居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1。
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市农家乐已达到5592 家,比2003 年净增1313 家,增长了25 % ,星级农家乐达到300 余家。
全市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农村就业人员5. 8 万人,带动相关就业达29 万人。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发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截止2005 年底,全市民间投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已达452 个,比2003 年以前增长近一倍,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利,土地逐渐实现了集中经营和规模经营,农业竞争力有效提高。
乡村旅游收入占远郊农民年纯收入的30%以上,占近郊农民年纯收入的比重70 %以上,开展农家乐的农户比没有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实际增收要多一至两倍。
此外,乡村旅游也促进了集体收入的增加,突出体现在土地增值、税收增长,如红砂村2003 年每亩土地为20 余万,2005 年每亩土地已为220 万,两年涨了近十倍;三圣乡2003 年税收为40万,打造“五朵金花”开展乡村旅游以后,2005 年税收实际为120 万,两年增长了3 倍。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及模式,并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深入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全国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回顾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梳理其演变轨迹和发展特点。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资源配置、产品创新等方面。
同时,还将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如农家乐、民宿、观光农业等,并评估各种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性。
本文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的原因。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经济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主要做法和创新点,包括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挖掘乡村文化、打造特色品牌等方面。
还将分析成都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提炼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
还将对中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选择。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引导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农业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由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地位得以上升;从促销费、扩内需到转方式、调结构,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愈发凸显。
乡村旅游从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农民自发经济,到休闲度假农庄的聚集发展,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带来了经济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与环境的改善。
乡村旅游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经济成为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截止2013 年底,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3 亿人次,约占全国出游总量的30%;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到359 家,遍布内地的31 个省份,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有170 多万家,营业收入达2800 多亿元,带动超过3000 万农民受益。
十八大后城镇化发展再次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概念得到广泛关注。
我国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农村城镇化,对实现农民就地和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经济的强大动力价值及区域综合发展协调能力,决定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我国乡村旅游生态化转型的文献梳理(一)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被业界普遍接受。
乡村旅游的研究随着二十多年的实践发展逐渐增多,截止2013 年 4 月,中国知网中以乡村旅游为篇名进行检索结果达6934 条。
其中,2006 年相关文献出现井喷式增长;2009-2011年发表文献数量达顶峰,约976 篇。
其研究主题主要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卢小丽,2014).在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研究上,乡村旅游作为农村地区新兴产业,对振兴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张媛,2013)不可否认。
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2017年9月,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县乡村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座谈走访相关部门、乡镇及重点乡村旅游景点,并赴四川成都五朵金花、黄龙溪古镇等成功案例景点实地考察。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
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
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
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
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
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
成都市三圣乡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刘泽华冉文红陆凯丰玉军近期,我们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乡村旅游发展考察学习活动,受益非浅,感触很深。
农家乐是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亮点和典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榜样。
一、三圣乡乡村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该乡辖区面积16.3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18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2人,耕地面积12676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
常年花卉种植面积55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蔬菜种植6000亩,年产值4000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7306元。
今年4月,该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三圣乡曾是锦江区最穷的乡之一,连村里的路都是泥路。
三圣乡红砂村有农民种花的习惯,2003年10月,成都市在这个村举办了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村里一下涌进来100多万游客。
受此启发,红砂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打造乡村型开放公园,把上百家“农家乐”组合起来构建大型生态休闲空间。
“农家乐”成为乡村生态旅游公园中的旅游服务点。
周边村受此影响,也发挥各自特色竞相发展。
2004年,乡政府因势利导,根据区域传统农民种花习俗,明确打造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三圣花乡”目标,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将全乡资源开发与特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紧密结合,把全乡五个区分别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农业文化旅游观光区,五个区分别为“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江家菜地”和“花乡农居”,简称“三圣乡——五朵金花”。
这“五朵金花”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不同,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也有区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产、供、销一体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美食、消费一条龙。
三圣乡鼓励多元投入,广泛引资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标准和经营水平,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朵金花”2005-2006两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4426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而成都则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探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一、成都乡村旅游的背景成都地处中国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而在近年来,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二、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1.政策支持:成都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旅游发展政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包括提供土地、优惠税收政策、财政资金支持等,从政策层面鼓励和引导民众投身乡村旅游事业。
2.整合资源:成都市政府积极整合农村资源,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农业体验项目,如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
同时,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开发乡村地理环境的特色业态,如丘陵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等。
3.提升服务能力:成都市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业的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力度,通过提升服务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三、成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1.特色小镇模式:成都市政府将一些乡村打造成特色小镇,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和开发特色产业,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例如,双流县的茶乡文化特色小镇,依托丰富的茶业资源和茶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2.生态农业模式:成都市政府支持发展生态农业项目,通过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绿色、有机的农业生态园区,提供农业旅游、科普教育等服务。
例如,金堂县的蔬菜采摘园区,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农产品,体验农耕乐趣。
3.文化遗产模式:成都市政府重视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将其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通过修复和保护古建筑、宗教寺庙等文化遗产,提供文化旅游、寺庙祈福等服务。
例如,都江堰市的杜甫草堂,游客可以参观杜甫的故居,了解杜甫的诗文以及中国文化。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2)关于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二、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成都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主要模式近年来,成都市乡村旅游迅猛发展,锦江区、郫县、双流县和都江堰等县市区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热点和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其发展模式和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郫县友爱镇农科村发展特种园艺景观模式。
农科 4村是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中国盆景之乡核心地带。
该村田园风光秀美怡人,四时鲜花不断,季季草木常青,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农科村旅游接待景点有100多个,可同时接待游客1万多人,该村农民年人均收入6万多元。
农户培植的各种各类奇异苗木花卉、盆景等创意园艺景观,造型千姿百态、美轮美奂,既是商品,又是景观,大小不等,价格不同,售价从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农家小院里以造型各异的特种园艺美景为依托,设置了客房、餐饮、秋千、滑梯、转圈椅、台球、茶座等休闲、娱乐、度假配套服务设施。
经营机制非常灵活,能住、能吃、可游、可商、可农,旅游接待服务和农工两不误。
这种“农家乐”方式把100多家农户串联成片,以合作经营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盆景苗木经营销售的平台,又是游客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锦江区三圣花乡“五朵金花”模式。
三圣花乡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郊,距成都市区仅12公里。
锦江区利用紧邻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江家菜地、东篱菊园五个符合当地民俗风情并各具特色的新农村风貌,称为“五朵金花”。
其中,花香农居以休闲餐饮文化为主;幸福梅林则充分展现传统花卉文化;荷塘月色营造了音乐、绘画等艺术文化的创作、欣赏天堂;江家菜地以特色农耕文化为主;东篱菊园则创造出具有优美意境的人文文化环境,形成了以春有红砂之百花、夏有万福之荷花、秋有东篱之菊花、冬有幸福之梅花、江家菜地体验休闲农事的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新亮点。
四川成都最美9处古村落,天府之国古朴秀美⼈家四川,成都。
别称“蓉城、锦城”,周太王以“⼀年成⾢,⼆年成都”,故名成都。
这⾥是天府之国的核⼼之地,古朴秀美⼈居⽆数。
都江堰带来的肥沃⽔⼟之上,许多古朴的农耕传统村落,延绵⾄今。
依然保存美好的风貌和古韵,⼀起来看看最美的9处,你去过⼏个?1 光明村光明村属于成都市青⽩江区姚渡镇,地处龙泉⼭脉浅丘地带,这⾥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具有厚重的历史⽂化底蕴。
曾有“川西客家第⼀庄园”美称的“曾家寨⼦”就坐落于此。
曾家寨⼦共有四座⼤庄园:曾家⽼寨⼦、⽔浸坝曾家寨、下新寨和上新寨,先后修建于公元1830-1873年,由曾⽒后⼈曾秀清及其⼦孙主持修建。
⽼寨⼦占地60余亩,共有房屋300多间,寨内有园林、池塘、亭阁、戏台等,布局精巧。
四周有恒墙,绕墙是丈余宽的护城河,河内置莲养渔,并有东西城门,俨然⼀座城堡,整个寨⼦的建筑形如⼀个“曾”字,⾄今约有200年的历史。
在曾家寨⼦旁,矗⽴着⼀座“三省祠”。
名字来源于曾⽒祖先曾⼦的“吾⽇三省吾⾝”。
后⼈为纪念曾⼦,传承曾⼦思想,修建了这座三省祠。
三省祠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原先共有三间堂,曾遭到拆除,直⾄1997年才在原址附近恢复重建。
抗⽇战争期间,由孔祥熙先⽣创建于⼭西太⾕的铭贤学校曾内迁于曾家寨⼦,原本为住宅所⽤⼭西太⾕铭贤学校的新校址,它为从北⽅躲避战乱的200多名学⽣和的庄园多了另⼀重⾝份:⼭西太⾕铭贤学校教员,提供了庇佑。
铭贤学校在曾家寨⼦办学期间创下了毕业学⽣近千⼈的辉煌,创造了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
2 仙阁村蒲江县仙阁村位于朝阳湖风景名胜区,建村于元代之前,村内有清代、民国时期、建国以后的代表性建筑26个,有飞仙腰⿎、寒⼭染坊县级⾮遗代表性项⽬。
国家级⽂物保护单位——飞仙阁飞仙阁坐落于村中。
飞仙阁是蒲江沿蒲江河和临溪河岸14处两汉⾄唐宋摩崖造像群中规模最⼤,保存最完整的⼀处。
是四川省⾄今仍保存有盛唐时期佛教摩崖造像的地⽅之⼀。
2011年1月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引言乡村休闲旅游,常又称为“农家乐”,它不同于一般的农业观光,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
其兴起和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农民在保护环境为前提下进行增收,以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农舍建筑、节庆活动等为主体的农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乡村旅游国内外发展概况虽然乡村旅游自20世纪6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和发展,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在西方,休闲旅游农业亦称为农业旅游或乡村休闲旅游,英语为Agritourism,法语为Agritourisme;在东亚地区,称为“农业观光”。
我国学者王兵、黄冲平、朱志泉等也对乡村旅游也有一些界定。
尽管概念内涵外延略有区别,但关键词都锁定在“农业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农村文化”,“生态旅游”,“农村农业设施”,“休闲”,“农村风情”等,这表明各位学者有着求同存异的认识。
乡村休闲旅游最早起始于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早在1855年,法国巴黎市的贵族就组织到郊区乡村度假旅游。
到1865年,意大利制定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
二战后,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城市居民到城郊休闲旅游的需求更加强烈。
此后,乡村休闲旅游在德国、美国、波兰、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得到大力倡导和发展。
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以旅游观光为主,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
到20世纪80年代,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性质向休闲、度假、操作、体验、教育、环保等多功能扩展,并出现了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的休闲农场、度假农庄、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等。
休闲旅游农业在我国作为一种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地区。
迄今为止,台湾地区已拥有1 000多家休闲农园。
在大陆,休闲旅游农业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沿海大中城市兴起,并在新农村建设运动中逐渐向全国推广。
成都周边最值得去的10家农家乐!⼈少景美,周末⾛起~有⼈说,⾃从降温后就找不到可以在成都耍啥⼦了?!有没有搞错!成都的美⾷你都吃完了吗?10⽉花海都看完了吗?实在不⾏,还有农家乐两⽇游啊不管春夏秋冬,农家乐都是成都⼈的乐园毕竟农家乐除了能⾎战到底还可以赏花、饮茶、吟诗、作画分分钟营造出度假村的氛围▽▽▽锦江区◆安隅⼩院◆安隅⼩院就在三圣乡,据说是四个⼼灵⼿巧的姑娘开的。
玻璃房、⼩树屋、花草、⽠果....每⼀处细节都将这个⼩院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有股置⾝丽江的错觉,不管天晴还是下⾬,都能给你不⼀样的美景。
邀上三五好友,来着烹饪美⾷、围炉夜话,想想都很惬意。
⼈均:58元地址:锦江区幸福梅林探梅路7号地址:◆荷舍◆by.Y雍⼤⼤Y荷舍的⼩院有⼀种丽江风情,给⼈感觉很静谧。
楼层的颜⾊搭配很突出,后院还有⼀⽚荷塘,很适合周末来发发呆。
虽然他家环境很⼩清新,但菜的味道却相当⽕辣!主打⾃贡菜,辣到你怀疑⼈⽣,所以吃不得辣记到提前说。
⼈均:50元地址:三圣乡红砂村联合⼀组126号地址:双流区◆⽠呱家庭农场◆⼀家集拓展训练、垂钓、⾃助烧烤、CS为⼀体的农家乐,很适合亲⼦游。
⾥⾯地⽅很⼤,拓展器械很齐全,适合⼩朋友玩耍。
他家环境也不错,不仅草坪⼤,连吃饭的亭⼦也别有风情。
加个滤镜,妥妥的可以假装在海边度假~⼈均:51元地址:成新蒲快速路杨公社区6组地址:◆柏杨湖⽣态农庄◆by.芋头泥、农庄内有超级⼤的⼀个湖,叫柏杨湖,这也是农庄名字的由来。
虽然说是农家乐,不过⾯积超⼤,在⾥⾯耍⼀天都不腻!by.切瑞瑟瑟在这⾥不仅可以钓鱼、赏花、打牌,还可以带着娃娃去菜园⼦摘菜,是亲近⾃然的好选择~⼈均:46元地址:汽车城⼤道新兴镇柏杨村1组300号地址:温江区◆朴趣庄园◆by.兽兽兽兽兽兽兽很有格调的⼀家庄园,⾥⾯设施很贴⼼,有不少⼩朋友玩的玩具。
还有蔬菜基地,庄园餐厅的蔬菜都是在这现摘现做。
by.叮佳丽这⾥的菜地还可以出租,租来⾃⼰种菜,平时周末可以带⼩朋友来摘菜。
摘要: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在越来越受到亲睐和推从的同时,也引起了政府、专家和学者们的注意,并且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前景入手从而对成都市的乡村旅游现状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字: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
一乡村旅游概念
乡村旅游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基础的旅游活动,即已具有乡村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为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文化旅游。
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
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二成都市开发乡村旅游的前景
㈠开发乡村旅游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且另一方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成都市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市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更是成都市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㈡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喜爱
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每天过着千遍一律的生活,大家每天都是在钢筋水泥砌成的建筑物中穿梭,上班下班,上学放学,大家都想并且喜欢到乡下去欣赏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品尝乡村特色美食,感受风土人情,比如成都市"五朵金花"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㈢开展乡村旅游的功能
①经济功能。
发展绿色农业,推销特色产品,提供特色服务,提高了农民收益,增加了就
业机会,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发展。
②社会功能。
增进我市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对缩小我市城乡差
距做出了突出贡献。
③教育功能。
提供了机会让我市城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医疗功能。
乡村旅游有利解除情绪紧张,降低生活和工作压力,达到舒畅健身效果。
三成都乡村旅游的现状
成都的乡村旅游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87—1991):位于成都市郫县友爱民俗旅游村是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之一,依托成都市的盆景苗圃优势,发展民俗旅游。
农家乐作为传统农业的结构调整的产物,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而出现;发展阶段(1992~2002):省委领导题名农家乐,并确立“先发展后规范”的指导思想;规范阶段(2002~至今):对农家乐实行规范管理,升级上档,塑造形象、打造品牌。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壮大,农家乐已经成为成都的旅游品牌和亮点。
农家乐作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雏形,从产生到发展、从一家一户经营到规模整体开发,经历了自然发展、竞争发展和规范发展3 个阶段。
从农家乐发展历程来看,农家乐旅游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是始终围绕着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也顺应了当前保护环境、倡导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发展趋势,它体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目前,成都市乡村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基地、旅游古镇、森林公园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乡村旅游体系,包括各个乡村旅游景点和家庭旅馆的星级评定,同时由省旅游局带头对各州市旅游发展做出指导,进一步加强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对成都乡村旅游的调查研究,得出成都市乡村旅游属于都市依托型具体分析见表格。
成都乡村旅游
四成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㈠产品单一,缺乏创新,雷同较多
除农家乐旅游产品较成熟外,其它乡村旅游产品,如农业产业基地、森林公园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宣传方面与农家乐还有很大的差距,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
㈡宣传不足,知名度不高
虽然目前乡村旅游发展有着政府和旅行社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散客旅游市场中占的份额比较少,更多的的散客会选择去都江堰、青城山、芙蓉古镇等知名景点,却很少有人去本省的乡村旅游景点,重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够,每逢假日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旅行社的传单,但是很少有关于乡村旅游景点介绍的,可想而知,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肯定不会高。
㈢乡村旅游季节波动性大
乡村旅游的淡旺季受季节影响很大,春天:春天天气好,万物苏醒,大家都愿意出来透透气,所以春天是乡村旅游正值旺季;夏天:温度高,大家不愿出门,更多的人愿意带在家里吹空调,所以乡村旅游正值淡季;秋天: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所以会有很多人成群结队的去乡下果园去采水果、去吃特产、去爬山、去野炊,秋天也是个乡村旅游旺季;冬天:冬天天气寒冷当然大家都不愿意出门,更喜欢在家看电影,和家人聚在一起聊天了,所以冬天是乡村旅游淡季。
㈣广大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为落后
住房简陋,交通不便,安全管理不到位,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㈤层次不高,服务欠佳
产品单一,产品内涵不深;又由于地处农村,知识相对比较落后,文化层次不高,素质也许不是很高,所以在服务、文明礼貌方面还有不足。
五解决问题措施
成都市的乡村旅游整体上代表了全国的先进水平,但任然处于初创阶段和粗糙阶段,针对如何加快发展成都的乡村旅游,谈几点浅见。
㈠政策扶植,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效益,因此国家出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㈡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加强文化内涵建设
在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的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
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
加强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挖掘有利于改变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
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向村名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是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㈢标准化管理
制定乡村旅游标准,并且落实到位,保证实施;制定详细的星级评定制度,统一管理统一实施。
㈣注重产品多样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一个地区必须有多样化的乡村旅游类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荷花、菊花、菜园为主题发展的的不同乡村旅游品牌;自己游客选择,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游事务自主化,订房、订餐、订票的自主化;游览乡村景物的自主化。
㈤加强宣传力度向旅行社推销产品;到学校和居民小区等人流量大人的地方做宣传;在电视和报纸上打广告,让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提高该景点的知名度。
㈥人才培养
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陪养,提高当地人民的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外商,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