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二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朮、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一、二两。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黄耆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饯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栈半牛膝三饯

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身痛逐瘀湯

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

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二錢當歸二錢

靈脂二錢炒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二錢去土

若微熱,加蒼朮、黃柏;若虛弱,量加黃耆一、二兩。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龍,羌秦香附草歸芎,

黃耆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磠砂丸

治痛瘍鼠瘡,滿項滿胸,破爛流膿,無不應手取效。

磠砂二錢研細皂角子一百個乾醋一斤前二味入醋內浸三日

入砂鍋內熬之,將乾,將鍋底磠砂,拌於皂子上,候乾,以微火焙乾,或以爐

台上炕之,每晚嚼五粒,或八粒,一日早晚或吃二次,以滾白水送。然乾則皂子過

硬,為末服亦可。方內磠砂,有紅、白二種,余所用,是紅色者。未知白色磠砂,

功效若何?磠砂紅色者,出庫車北山洞中,夏令從洞中出火,人不能近前,冬今回

民赤身近洞取之,本草言西域鹽滷熬成者,誤也。

癲狂夢醒湯

癲狂一症,哭笑不休,詈罵歌唱,不避親疏,許多惡態,乃氣血凝滯腦氣,與

臟腑氣不接,如同作夢一樣。

桃仁八錢柴胡三錢香附二錢木通三錢

赤芍三錢半夏二錢腹皮三錢青皮二錢

陳皮三錢桑皮三錢蘇子四錢研甘草五錢

水煎服。

【方歌】

癲狂夢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

陳腹赤桑蘇子炒,倍加甘草緩其中。

龍馬自來丹

馬前子八兩地龍八條去土焙乾為末

香油一斤

將香油入鍋內熬滾,入馬前子炸之,得馬前子微有響爆之聲,拿一個用刀切兩

半,看其內以紫紅色為度,研為細末,再入前地龍末,和均,面糊為丸,綠豆大。

每付吃三、四分,臨臥服,鹽水送。若五、六歲小兒,服二分,紅糖水送。如不為

丸,面子亦可服,如吃齋人,去地龍亦可。

治癇症,俗名羊羔風。每晚先服黃耆赤風湯一付,臨臥服丸藥一付,吃一月後

,不必服湯藥,淨吃丸藥,久而自癒。癒後將丸藥再吃

一、二年,可保除根。病源記前 腦髓說 中。

奇效良方

《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方见原书)为治痈疡,疔肿,乳痈,丹

毒,漆疮之方,其实金黄散还可以治跌打与烧烫伤,一药多用,经百年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实可作为中医的压箱宝药。用法:金黄散研极细末,蜜水泡调放入纱布内,外用跌打万花油涂布均匀,按伤处大小外敷,一次药可用一周,油干可加,一次即好,最多换药二次,新伤或十天半月之久伤皆治,止痛消肿之快非常药可比,汤火伤不溃烂,愈后不留疤,真神方也。

治疗烧烫伤奇门秘方

按方子配好药,磨粉,用麻油浸泡3小时,抹上,10分钟就没有火辣辣的感觉,一星期就完好如初,没有疤痕。

方子如下:寒水石,大黄,赤石脂,煅牡蛎,地榆,各等分,磨粉,即可干用,也可浸泡麻油用,面积大的,或者化脓的,可以用药粉洒在伤口上,比消炎药还管用,希望此绝世良方给大家带来方便,减少痛苦,普渡众生

烧烫伤特效方

本人治疗烧烫伤用庆大霉素针加鸡蛋清混合奇效!!! 一般不用次破水

泡 .本方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止痛快,

涂上就止痛,二不留疤!一般十只庆大加一个鸡蛋的蛋清 .已治愈数百人!望同

道指教!

快速治疗风湿\类

将鸡蛋3个,放到沙锅里,加上50度以上的白酒,酒能泡到鸡蛋一半满就行

了.再用小火加热至熟.趁热将鸡蛋和酒同吃完.吃完后上床盖被子一小时.把汗逼出来.再洗个澡.如是3次就可断根.

原理:酒加蛋产生高热,酒能通经活血,渗药性强之功效.故很多药方都用到酒.[风湿\类风湿断快速根疗法]

鸡蛋调芥末可治风湿\类风湿

鸡蛋清调芥末粉涂风湿痛一次断根:

处方:芥末粉100克鸡蛋三只

主治:风湿痛,关节炎等,一次断根使用方法:先在患部涂食盐水,然后鸡蛋清调芥末粉成糊状,涂於患部

30-60分钟后敷药患处,敷药后感受如辣椒之辣味,忍耐9-12或24小时,除掉药,患部全是大水泡,即刻用消毒针扎压放去里面的黄水.此时表皮始痛。

如果患处未起水泡,患部皮肤只发红,

有点痛感,也无妨,同样有特效。

风湿一次就好了,皮肤要5-10天脱皮而愈

https://www.doczj.com/doc/b813469568.html,。nnh

蚕砂(《名医别录》)

蚕砂为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粪便。在育蚕地区均产,以江苏、浙江产量最多。原动物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为完全变态昆虫。味甘、辛,性温。归肝、脾、胃经。功效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临床用名蚕砂。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蚕居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砂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陈风经验方》-抹膏:治烂弦风眼。以真麻油浸蚕砂二、三宿,研细,以篦子涂患处,不问新旧,隔宿即愈。表兄卢少樊患此,用之而愈,亲笔于册也。时珍家一婢,病此十余年,试用之,二三次顿瘳,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鳖肉作丸,治腹中徵结。

消渴癥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降湿。(甘辛温)

《本草经疏》:原蚕砂,即晚蚕所出屎也。其味辛甘,气温无毒。肠鸣者,水火相触也,甘以和之。消渴者,中气燥热也,辛以润之。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湿去风,故其沙主疗风湿之病。如陈藏器以之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瘀血腰脚冷疼,炒热熨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随等证。

简误:瘫缓筋骨不随,由于血虚不能荣养经络,而无风湿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本草蒙筌》:性亦湿。治湿痹瘾疹瘫风,主肠鸣热中消渴。

《本草备要》:燥湿去风。

蚕食而不饮,属火性燥,燥能去风胜湿,经曰:燥胜风,燥属金,风属木也。其沙辛甘而温。炒黄浸酒,治风湿为病,肢节不随,皮肤顽痹,腰脚冷痛,冷血瘀血。史国公药酒中用之。炒热熨患处亦良。寇氏曰:醇酒三升,拌蚕砂五斗,蒸热铺暖室席上,令患冷风气痹人以患处就卧,厚覆取汗。不愈,间日再作,须防昏闷。麻油调敷,治烂弦风眼。目上下胞属脾,脾有风湿,则虫生弦烂。又新瓦炙为末,少加雄黄,麻油调敷,治蛇串疮。有人食乌梢蛇,浑身变黑,渐生鳞甲,见者惊缩,郑奠一令日服晚蚕砂五钱,尽一二斗,久之乃退。

《本经逢原》:蚕砂,疗风湿之专药。有人病风痹,用此焙热,绢包熨之。治烂弦风眼,以麻油浸蚕砂二三宿,研细涂患处,过宿即愈。蚕砂置酒坛上泥好,色清味美。然惟晚者为良,早蚕者不堪入药,以饲时火烘,故有毒也。

《本草求真》:[批]宣皮肤风湿。

蚕砂专入肝、脾,兼入胃。即晚蚕所出之屎也。玩书所著治功,多有祛风除湿之能。所述治症,多是肢节不遂,皮肤顽痹,腰膝冷痛,冷血瘀血,肠鸣消渴,烂弦风眼。缘蚕食多而不饮,其食出则气燥,燥则可以胜湿祛风。凡一切皮肤等疾,因于风湿而至者,上症俱就风湿而言。无不得此以为调治。且味辛而兼甘,故凡水火相激而见肠鸣,得此甘以和之;燥热而见消渴不止,得此辛以润之;燥渴仍属风邪,故辛可以得润。是以用此炒黄,袋盛浸酒,以去风缓不随,皮肤顽痹。寇氏曰:醇酒三升,拌蚕砂五斗,蒸热铺暖室席上,令患冷风气痹人,以患处就卧,厚覆取汗,不愈,间日再作,须防昏闷。暨烂弦风眼,用此油浸涂患即愈。汪昂曰:目上下胞属脾,脾有风湿则虫生弦烂,用新瓦炙末,少加雄黄、麻油调敷。又治蛇串疮,有人食乌梢蛇浑身变黑,渐生鳞甲,见者惊缩,郑奠一令日服晚蚕砂五钱,尽二二斗,久之乃愈。昔史国公用此浸酒,色清味美。以治风痹,义多根此。

《得配本草》:甘、平,温。去风湿,熨瘫缓。

得醇酒,熨风痹。酒三斗,蚕砂五斗,蒸熟,铺席上,令患者就卧,厚覆之取汗,令头面露出,以防昏闷,如不愈,间日再如法治之至,愈而止。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功能与作用:身痛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来源:《医林改错》卷下 组成:秦艽3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9克甘草6克羌活3克没药6克当归9克灵脂6克(炒) 香附3克牛膝9克地龙6克(去土)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加减: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30~60克。 方论: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 药理作用:1.抗炎:给大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日1次,每次3ml/只,连续3日。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可降低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或减少炎性渗出,具有抗炎作用。 2. 镇痛:给大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日1次,每次3ml/只,连续8日后,腹腔注射(iP)0.3%醋酸0.2ml引起疼痛,然后计数20分钟内动物扭体反应数。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有明显镇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3.抑制免疫反应:(1)抗过敏作用:给小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每次0.3ml/只,连续9日,于第4日在小鼠尾根皮下注射50μl SRBC悬液(含SRBC10 9),致敏第五天测量致敏前后尾部宽度。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混悬液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2)抑制溶血素反应:依前法给小鼠灌胃身痛逐瘀汤混悬液,9日后检测溶血素反应。结果表明,身痛逐瘀汤混悬液对小鼠的特异性溶血素反应有抑制作用。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精编版

……………………………………………………………医药资料推荐………………………………………………… 王清任的六个逐瘀汤 1.通窍活血汤乃治疗头面部瘀血神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方歌为: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 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会厌逐瘀汤是治咽喉部瘀血的良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为: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心胸中瘀血奇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4.膈下逐瘀汤善治疗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 方歌为: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汤乃治疗血瘀少腹及下腹部的妙方,也是女人调经种子的要方,一般在月经当天服,连服3~5付,能令少腹子宫内瘀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 方为: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肉桂,干姜,蒲黄,没药。 方歌为: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种子安胎第一方) 6.身痛逐瘀汤是治疗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的效方,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至是周身风湿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皆可用此方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 方歌为: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灵脂香附没药草,通络止痛力最雄。 1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疗效观察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第19卷第2期Vol.19No.2 2013年2月 February.2013 身痛逐瘀汤加减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疗效观察 孙明星,曹斌 (岳阳市中医院,湖南岳阳 430600) [摘要]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予非甾体类抗炎药、神经营养剂、腰椎牵引等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对照组为8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两组疼痛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51X (2013)02-005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因退变或损 伤破裂后,髓核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本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发于女性。笔者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参照 《中医骨伤科学》[1] 拟定,⑴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反射痛,咳嗽、用力排便时疼痛加剧;腰部前屈活动受限;病程较长者,可出现下肢反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等。⑵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或仰卧挺腹试验 阳性;腰部压痛、叩击痛阳性;肌力减退、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⑶CT 、MRI 检查显示髓核突出位置及神经根受压情况;X 线检查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⑷排除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肿瘤、腰椎增生性脊柱炎及腹部病变。1.2纳入标准⑴符合诊断标准;⑵年龄30-60岁;⑶经CT 、MRI 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⑷根据病史、 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明确适于非手术疗法的患者[2];⑸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 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⑴不符合诊断标准;⑵年龄<30岁或 >60岁;⑶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型腰椎间盘 突出症及向前方突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⑷二便功能障碍、 广泛肌力减退、瘫痪及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游离等不适于非手术疗法的患者;⑸妊娠期或月经期妇女;⑹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强直性脊柱炎、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等全身性疾病患者;⑺不同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者。 1.4一般资料70例病例为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的住院患者,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0-60岁,平均(4 2.9±2.9)岁;病程15d 至2年,平均(1.1±0.5)年;L4-L5突出者22例,L5-S1突出者12例。治疗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0-58岁,平均(42.1±2.3)岁;病程10d 至2年,平均(1.0±0.7)年;L4-L5突出者25例,L5-S1突出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5 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⑴卧床休息,下床活动时佩戴腰围,避免负重、弯腰搬物等;⑵萘丁美酮胶囊(北京秦武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口服,1g/次,1次/d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调整剂量或停药;⑶伴有下肢麻木者,予甲钴胺(福建华海药业有限公司)口服,0.5mg/次,3次/d ,根据年龄、症状酌情调整剂量;⑷腰椎牵 59

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王清任的五逐瘀汤,各方多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 血府逐瘀汤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 通窍活血汤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膈下逐瘀汤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好,主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中胀痛; 少腹逐瘀汤配有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优,主治血瘀少腹、月经不调、痛经等; 身痛逐瘀汤配有通络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方。黄芪,地龙+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 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卷十一。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连、香附、延胡索、丹皮、莪术。 肾气丸《金匮要略》卷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方。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渗湿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橘红、丁香、苍术、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加味二妙散黄柏、苍术。(牛膝川断米仁苍术茯苓防己羌独活秦艽萆薢)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细辛肉桂心防风人参茯苓甘草当归芍药地黄川芎新房毒酒妻中计,八珍去术(用)桂心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夜交藤,石决明,桑寄生,朱茯神,黄芩,川牛膝,杜仲,山栀,益母草,。天麻钩藤教绝技,伏神擒牛众致意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方。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蔓荆子。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红枣、老葱、鲜姜 赤熊桃花,姜枣葱香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葛根 银翘散《温病条辨》上焦篇方。连翘,芦根,苦桔梗,竹叶,银花,芥穗,薄荷,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 牵正散《杨氏家藏方》卷一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方。阿胶,麻仁,麦冬,炙甘草,鸡子黄,鳖甲,生牡蛎,五味子,地黄,生白芍,生龟版。贾母五弟要归,阿妈买草鸡 羌活胜湿汤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生姜高兄疯蛮抢活干

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关节痛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风湿关节痛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8-30T14:19:42.45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作者:王建娇 [导读] 研究对风湿关节痛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 (镇雄县中医医院;云南昭通657200) 【摘要】目的研究对风湿关节痛采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位风湿关节痛病患,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针灸治疗以及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比两组疼痛改善效果差异性。结果联合汤药治疗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2%,远高于对照组的82%。结论身痛逐瘀汤能够对风湿关节痛起到调理身体作用,配合针灸治疗可更好地缓解疼痛。 【关键词】风湿关节痛;身痛逐瘀汤;疼痛程度 由于风湿造成的关节部位肿胀和疼痛往往在降雨和气温突变时病症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上通过西医治疗仅能够缓解疼痛,无法达到内在调理效果,因此可通过针灸疗法刺激关节处神经,缓解肿胀及疼痛感,但在疗效上尚有提升空间[2]。本文通过对比观察了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的临床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风湿关节痛住院病患共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3:27;年龄区间处于46-72岁,平均年龄(65.37±4.28)岁;风湿关节炎病程在1-8年之间,平均病程(3.71±1.02)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2:28;年龄区间处于48-岁73,平均年龄(66.01±3.96)岁;风湿关节炎病程在1-7年之间,平均病程(3.64±0.88)年。两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关节活动受限情况,关节处明显疼痛、麻木、酸胀,在天气遇冷、骤变时不适感加重,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针灸基础治疗;肘关节取穴:阿是穴、手三里、尺泽穴、曲池穴;膝部取穴:阿是穴、阳陵泉、犊鼻穴、内膝眼;背部取穴:夹脊穴;踝部取穴:商丘穴、丘墟穴、解溪穴。通过温针灸实施先泻后补法,每日针灸1次,每次20分钟,连续针灸2个月。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药方配置如下:6g地龙、3g香附、9g当归、3g羌活、9g红花、6g川穹、9g牛膝、6g五灵脂、6g没药、6g甘草、9g桃仁、3g秦艽。将上述药材每日配置1剂,用水煎煮成300ml药汤,分早中晚服用。连续服药2个月。 1.3观察指标[3] 基本痊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上下楼梯,无痛感,血沉正常;存在痛感——关节在活动时存在轻中度痛感,但相对入院时明显减轻,血沉改善,关节功能好转,需持续治疗;效果欠佳——关节功能仍存在明显痛感或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缓解效果,对比之下对照组为82%,观察组为92%,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风湿性关节炎为变态反应性病症,主要表现为风湿热,多以关节位置的疼痛以及急性发热为起病状态,中度发热为典型表现,常出现于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且病灶会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其他关节。风湿性关节炎病变位置呈现局部灼热、红肿、疼痛表现,部分患者存在多关节同时发病情况。通常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炎症会在三周左右逐渐消退且不存在后遗症,但存在反复发作情况,尤其表现在气温骤变阶段,关节疼痛剧烈。若风湿活动对心脏产生了影响,则可能诱发心肌炎。 在中医理论中,风湿关节炎被认为是由于气血不足、素体亏虚所致。其治疗要点在于活血化瘀、调养关节[4]。由于患者机体受到风寒湿邪影响,造成关节的肌肉部位的明显疼痛感,严重时还会影响关节屈伸,令关节产生麻木感。在气温明显下滑或雨雪天气时,风寒湿邪的侵入会造成关节剧烈疼痛[5]。 本次药方中对照组应用的针灸治疗重点在于刺激关节处穴位,通过对肘关节、膝关节、背部以及脚踝部位的穴位选取,刺激重点穴位,以阿是穴为主要穴位,通过温针灸的刺激祛除风邪,达到缓解疼痛及肿胀的效果。但由于单纯应用针灸治疗需较长时间才可看到确切疗效,因此观察组中联合了身痛逐瘀汤治疗。身痛逐瘀汤中红花及桃仁均能够活血化瘀,可帮助关节位置血液不畅状态得到显著性改善;地龙、牛膝等药材可疏通关节处经络,避免经络阻滞导致关节处肿胀而引发疼痛;羌活可去风胜湿,将体内湿气排出。整部药方配合针灸可对关节处局部组织风邪加以祛除,并改善血液循环。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患者在出院后也可通过自我护理方式预防关节炎的再次发作。例如可使用温水每日将关节和整个肢体浸泡20分钟左右;在饮食方面注意科学健康搭配饮食,以清淡为主,做到冷热均匀、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减少油腻、生冷食物的食用量。若关

(完整版)肩周炎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2011年版)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然组织的退行性变、无菌性炎症的疾病,本病简称肩周炎,又名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等,多在50岁左右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多见。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临床表现: 1.初期(疼痛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2.中后期(粘连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专科检查: 1.初期(疼痛期):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中后期(粘连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诊断依据: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辩证分型: 1.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二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朮、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耆一、二两。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黄耆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饯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栈半牛膝三饯 水煎服。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身痛逐瘀湯 秦艽一錢川芎二錢桃仁三錢紅花三錢 甘草二錢羌活一錢沒藥二錢當歸二錢 靈脂二錢炒香附一錢牛膝三錢地龍二錢去土 若微熱,加蒼朮、黃柏;若虛弱,量加黃耆一、二兩。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龍,羌秦香附草歸芎, 黃耆蒼柏量加減,要緊五靈桃沒紅。 磠砂丸 治痛瘍鼠瘡,滿項滿胸,破爛流膿,無不應手取效。 磠砂二錢研細皂角子一百個乾醋一斤前二味入醋內浸三日 入砂鍋內熬之,將乾,將鍋底磠砂,拌於皂子上,候乾,以微火焙乾,或以爐 台上炕之,每晚嚼五粒,或八粒,一日早晚或吃二次,以滾白水送。然乾則皂子過 硬,為末服亦可。方內磠砂,有紅、白二種,余所用,是紅色者。未知白色磠砂, 功效若何?磠砂紅色者,出庫車北山洞中,夏令從洞中出火,人不能近前,冬今回 民赤身近洞取之,本草言西域鹽滷熬成者,誤也。 癲狂夢醒湯 癲狂一症,哭笑不休,詈罵歌唱,不避親疏,許多惡態,乃氣血凝滯腦氣,與 臟腑氣不接,如同作夢一樣。 桃仁八錢柴胡三錢香附二錢木通三錢 赤芍三錢半夏二錢腹皮三錢青皮二錢 陳皮三錢桑皮三錢蘇子四錢研甘草五錢 水煎服。 【方歌】 癲狂夢醒桃仁功,香附青柴半木通, 陳腹赤桑蘇子炒,倍加甘草緩其中。 龍馬自來丹 馬前子八兩地龍八條去土焙乾為末 香油一斤 將香油入鍋內熬滾,入馬前子炸之,得馬前子微有響爆之聲,拿一個用刀切兩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7-02-24T16:43:28.7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刘永俊[导读]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其多是由于患者在出现急性腰扭伤之后。 湖南省衡东县中医医院 421400 【摘要】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减在慢性腰肌劳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4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仅接受中医按摩治疗法;观察组(n=32)在中医按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身痛逐瘀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部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为78.13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为3.24±0.64 分,对照组为4.47±0.82 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为13.84±2.35分,对照组为17.19±2.74 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66.02±8.04 分,对照组为59.81±9.74 分,P<0.05。结论中医按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身痛逐瘀汤可有效提高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腰部的疼痛程度、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慢性;腰肌劳损【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ody pain by stasis tonga subtraction in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train of lumbar muscles.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6 of our hospital,6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rain of lumbar muscles,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2)only accept the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rapy;Observation group(n = 32)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rapy using body pain by stasis soup,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degree of pai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the waist movement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3.75%,78.13%,the control group (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pain VAS score was 3.24 + / - 0.64 points,4.47 + / - 0.82 points,the control group(P < 0.05;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ODI score was 13.84 + / - 2.35 points,17.19 + / - 2.74 points,the control group(P < 0.05;SF - 36 score after treatment group was 66.02 + / - 8.04 points,59.81 + / - 9.74 points,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the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using body pain by stasis sou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train of lumbar muscles,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pai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athletic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has a positive effect,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 Key words 】 the body pain by stasis soup;Chronic;Strain of lumbar muscles 慢性腰肌劳损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其多是由于患者在出现急性腰扭伤之后,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或由于患者长期腰部过度劳累、姿势不良和先天性腰骶椎畸形所致[1]。慢性腰肌劳损会造成患者腰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对腰部的运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法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常用方法,其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中医推拿按摩仅是“对症治疗”,无法针对病因给予有效治疗,基于此我院在中医推拿按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身痛逐瘀汤进行联合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5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4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2 例患者仅接受中医按摩治疗法,作为对照组;32 例患者在中医按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身痛逐瘀汤进行联合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27~52 岁,平均年龄40.54±7.24 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27±1.36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2 例,年龄25~51 岁,平均年龄40.16±7.84 岁,病程1~9 年,平均病程4.77±1.59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中医推拿按摩治疗法,即首先采用软组织放松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医师对患者的腰部进行多点按压,并询问按压处是否有疼痛感,确定患者的疼痛部位,于患者疼痛部位采用?法推拿10 min,而后继续按揉10 min,再弹拨5 min[2],最后采用擦法进行按摩,而后采用调整小关节紊乱手法,患者取侧卧位,医师于患者面前站立,行腰部斜扳推拿法,左右各进行1 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身痛逐瘀汤进行联合治疗,处方如下:熟地黄25 g、杜仲15 g、鸡血藤 15 g、川芎 10 g、当归10 g、桃仁 10 g、没药6 g、红花10 g、香附 10 g[3]、五灵脂 6 g、菟丝子10 g,其中腰痛连腿者,加牛膝6 g、独活6 g,随证加减;寒湿者,加白术5 g、茯苓 5 g、肉桂5 g、干姜3 g,随证加减;湿热者,加黄柏5 g、薏苡仁5 g;气滞者,加佛手5 g、青皮5 g、香橼5 g,随证加减,上述诸药加水煎煮,取300 mL水煎液为一剂,1 剂/d,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2.2 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部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痊愈:治疗后患者慢性腰肌劳损症状完全消失,腰部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半年内未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慢性腰肌劳损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腰部运动能力轻微受限,不影响正常生活;无效:治疗前后患者慢性腰肌劳损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较治疗前恶化。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价量表(VAS)进行评价,腰部运动功能使用改良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价,生活质量采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VAS、ODI和SF-36量表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老中医:血府逐瘀汤,能够化掉身体淤血的好方子

瘀血有什么特点?嘴唇偏乌暗的,舌下静脉怒张的,曲张的,脸印堂发黑的,黑暗的。脉象一摸下去呢,涩涩的,好像刀刮竹一样,流得很无力的,有瘀堵。局部呢,痛得像刀刮一样,这些都是淤血在体内的表现。 一个清朝的武举人,他号称清朝怪医,三大怪医之一,叫王清任, 他写了一本书叫《医林改错》。这本书通读好了,世间的疾病的治疗呢,你已经有七八成把握。 方子神验。它里面有五逐淤汤,五首可以把淤血追逐赶走。有血 府逐瘀汤,身痛逐淤汤,膈下逐淤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 逍遥散是治情志的,血府逐瘀汤治血瘀的。 现在人营养已不缺了,有病了大都是气滞血瘀,或者因为气滞血淤得病,后因病而气滞血淤。包括打伤啊,风寒伤啊,熬夜伤啊, 久坐伤,都是气滞血淤,他到最后面都会在这里。有个方子,专门化气滞血淤的-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在《医林改错》上,能治疗十九种病症,其实还不 方药组成,是桃红四物汤打底,加进柴胡、枳壳、桔梗、牛膝,双升双降,

甘草可以调和。柴胡枳壳,一升一降。桔梗牛膝,一开一往下收。它都是调气的。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它治疗一切瘀血,瘀血只要一化掉了,往下走,他就没有虚劳,也没有累了。 主治头痛 头痛有外感的,也有内伤积热的,也有气虚的。一般外感的,你用发汗,一般都有积热的,你用泻下,一般气虚的你用补益。 但是有一种头痛了,它既不怕凉怕冷,也不上火郁闷,还不气虚没力。他这种头痛在书上记载着,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 七年头痛。在田地里头耕着地的时候,一痛的时候要抱紧头脑,立马人就睡在地上,滚来滚去。像什么像孙猴子被唐玄奘唐僧的念咒语,金箍罩,罩在头上都抱着头啊,跳上跳下,然后翻来滚去的。那是瘀血箍在那里,痹在里面,这是淤血作痛。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的临床分析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的临床分析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的临床分析 报告人:何春鄂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称“此病” )是现代常见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腰背、骶骼部和腿部疼痛、麻木,严重者导致下肢瘫痪。它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的主要顽疾之一。多年来见到很多患者患此疾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本人用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此病,收到很好的效果。故此特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自1990年到2010年10月,共治疗了1758例,其中男912例,女846例,年龄17岁至81岁,平均年龄47.3岁。 二、临床资料 1、1682例是经各大医院CT或磁共振诊断为此病。以L3/L4,L4/L5,L5/S1椎间盘突出多见,或伴有椎体增生或滑脱或兼椎管狭窄等症。 2、就诊者绝大多数因多处医治效果欠佳,经人介绍前来就诊。其表现为行走困难、疼痛难忍、酸胀麻木,或伴有肌肉痿缩或灼痛,部分脊柱侧弯,腱反射消失等。部分患者甚至瘫痪。

3、从多年治病史探索而知,患者患病原因有以下几种:(1)劳累过度,(2)常去不懂按摩的地方按摩,(3)受寒(4)久坐而姿势不当,(5)外伤引起,如扭伤、跌伤、坠伤、挫伤等外在因素作用下而发病。 4、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从而加速了椎间盘的退变,本人认为这是发生椎间盘突出的内在因素。 三、治疗方法 本人采用中药、针灸、推拿三宝合壁的综合疗法。 (一)、中药组方由桃仁、红花、当归、五灵脂、制香附、牛膝、地龙、秦艽、羌活、乳香、没药、续断、木瓜、杜仲、桑寄生、骨碎补、寻骨风、伸筋草、苍术、黄芪、马钱子(油炸)组成,并在此方基础上视病情轻重辩证加减酌定。将其烘干磨细粉,每次9克,每日2-3次。温水冲服或炼蜜丸吞服。 (二)、针灸处方: 处方1:人中穴、上印堂:神庭与印堂中点,下刺透印堂穴;处方2:腰痛点,左患右取、右患左取; 处方3:中都,下都,左患右取、右患左取; 处方4: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环跳、风市、委中、昆仑、阳交、跗阳、照海、腰阳关。

身痛逐瘀汤的运用

身痛逐瘀汤治疗痹痛的运用 导读:贾海忠老师在本文阐述了自己使用身痛逐瘀汤的用药经验,来一起学习吧! 咱们了解下王清任治疗痹痛的一张方子,叫身痛逐瘀汤。 这张方子在大学教材里面一般不学,在中医内科学里面也很少提到身痛逐瘀汤,但是这张方子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 原来我们学了很多治痹痛的方子,但是我在临床验证过程中慢慢地就淘汰了很多,因为发现疗效并不怎么样,反而是使用身痛逐瘀汤比较多。 那么咱们一起了解下贾海忠老师的经验吧。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原文。 「原文」 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明知受风寒,用温热发散药不愈;明知有湿热,用利湿降火药无功;久而肌肉消瘦,议论阴亏,随用滋阴药又不效。 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病在筋骨,实难见效。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入于气管,痛必流走;入于血管,痛不移处。 如论虚弱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致病。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 如水遇风寒,凝结成冰,冰成风寒已散。明此义,治痹症何难。古方颇多,如古方治之不效,用: 丨身痛逐瘀汤 秦艽一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三钱甘草二钱羌活一钱没药二钱当归三钱灵脂二钱,炒香附一钱牛膝三钱地龙二钱,去土 若微热,加苍术、黄柏;若虚弱,量加黄芪一二两。 【方歌】 身痛逐瘀膝地龙,羌秦香附草归芎, 黄芪苍柏量加减,要紧五灵桃没红。 「讲解」 王清任在“痹症有瘀血说”里面提到了这个方子,我们看王清任的“痹症有瘀血说”,人家不是讲痹证都是瘀血,而是说痹证存在有瘀血这个因素,王清任这么讲:“凡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总名曰痹症”,只要是疼,就叫痹证。 “明知受风寒”,我们认为是受了凉了,但是用温热发散药后却不好;明知是感受了湿热了,但是用利湿降火的药却没有疗效;时间长了,肌肉就消瘦了,有的医家认为是这里边存在有阴虚了,看到消瘦了,有阴血不足了,那么就用滋阴药,还是“不效”。 至此便云“病在皮脉,易于为功”,说病浅的时候比较容易治疗,病在筋骨呢,就实难见效了,不过确实在临床上也是这样的,痹证越久,治疗起来的难度就越大。 “因不思风寒湿热入皮肤何处作痛”,这是讲,不去想风寒、湿热到底侵入到人体的什么地方才引起疼痛。 王清任说:“入于气管,痛必流走”,他这里讲的“气管”还是动脉。“入于血管,痛不移处”,这是静脉,说痛无移处,他虽然是这么讲,但是我们不认同他。 “如论虚弱是因病而致虚”,如果痹证的病人有虚弱的表现,那也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致病”。 也就是说痹证里面,虚的因素不是主要的。“总滋阴,外受之邪归于何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有时候在临床也是这样去辨证,是阴虚,但是不去具体说邪在何处。 “总逐风寒,去湿热”,用祛风寒、祛湿热的药,则“已凝之血,更不能活”,无论你是用祛风寒的还是祛湿热的,你都解决不了瘀血的问题,也就是血凝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