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沿河核电RIC系统存储通道微动开关供电方案优化
- 格式:docx
- 大小:27.35 KB
- 文档页数:3
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DCS系统安装的实践与探索作者:杨卿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第15期摘要:DCS系统安装是核电建设的一个关键路径。
文章主要是站在DCS安装专业的角度,阐述了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DCS系统在合同签订、计划制定、上游设计、施工准备、安装施工、检查验收、设备保护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详细说明了与安装相关的应特别关注的各类问题及经验总结。
关键词:CPR1000;核电机组;DCS系统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3-0131-02一、红沿河DCS系统简介(一)红沿河核电机组类型CPR1000全称是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与中广核合作,在法国法玛通M310技术版本基础之上,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并结合20多年来的渐进式改进和自主创新形成拥有自主品牌的“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目前我国核电事业正在高速发展,按照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同时在建18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
目前国家已批准建设的CPR1000核电机组已达十几台。
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在中国推广之前,它将成为中国核电的主力堆型。
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的四台百万千瓦机组采用的就是CPR1000核电技术路线。
(二)红沿河核电DCS系统1.核电控制系统。
从我国已经建成的核电厂来看,早期建设的核电厂都是以模拟量组合单元仪表为主的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相对于DCS系统来说使用效率较低,而且维护成本高。
现阶段应用比较典型的核电全数字化仪控系统有:日本的日立等公司开发的Nucamm-90系统、法国法玛通公司的N4控制系统、美国西屋公司的Eagle21+WDPFⅡ系统,以及我国田湾核电站及岭澳二期核电站所采用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的Teleperm XP+XS系统等。
2.红沿河核电机组的DCS系统简介。
国家核安全局关于批准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下泄温度定值修改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核安全局
•【公布日期】2016.03.08
•【文号】国核安发[2016]46号
•【施行日期】2016.03.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正文
关于批准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下泄
温度定值修改的通知
国核安发[2016]46号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RCV系统下泄温度定值修改的请示》(辽红核〔2016〕4号)收悉。
根据《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我局对你公司提交的申请文件进行了审评,认为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下泄温度定值的修改是可以接受的,现予批准。
你公司应严格按照我局批准的方案实施修改,确保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运行安全。
国家核安全局
2016年3月8日。
生态环境部关于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机组运行方式优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正文:----------------------------------------------------------------------------------------------------------------------------------------------------关于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机组运行方式优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环审〔2022〕32号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提交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机组运行方式优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函》(辽红核函〔2021〕170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项目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辽宁红沿河核电厂内。
结合工程和运行实际情况,在辽宁红沿河核电厂6号机组首次装料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拟增加机组运行方式,即1-4号机组中三台满功率运行,5、6号机组两台运行总功率不超过单台机组额定功率的175%。
你公司提交的《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机组运行方式优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采用评价标准合适,厂址环境特征表述清晰,评价模式和评价参数基本合理。
环境影响评价表明,该运行方式温排水温升影响预测结论满足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水质管理要求,是可以接受的;该运行方式不新增任何系统、厂房,不涉及土建施工工作,不涉及工程设计的变化,不改变原生产工艺或新增机组子项设施,不对原有生产工艺产生重大变动;在该运行方式实施期间,1-6号机组气态、液态流出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排放量,对公众、斑海豹生境及周边生物影响可参照已批复的《辽宁红沿河核电厂5、6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中的评价结果。
我部原则同意《报告表》结论。
二、你公司应进一步加强温排水影响监测,开展温排水影响后评价;进一步开展不同功率下对应的循环冷却水进出口温差的数据收集,为机组功率与温排水温升存在线性关系提供数据支持。
红沿河一期全范围模拟机的设计和开发毛伟;孔祥凤;孙明军;李永权【摘要】Simulator is an essential tool in nuclear power plant for operator training and it is also critical node in preparing for the plant running. 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 (NPP) Simulator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its desig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or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of similar power plant simulator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imulator are described, and the test experience was introduced.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manufacturing,testing and management staff.%模拟机作为核电站操纵员进行培训的必备工具是电站生产准备期间的关键路径.红沿河核电站模拟机作为国内首个采用自主化DCS(数字控制系统)建设的设备,其设计有着自身的特点,其开发经验对于后续同类电站的模拟机建设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就模拟机供货商的设计和开发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就模拟机测试取得的经验进行了介绍.为从事模拟机制造、测试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系统仿真技术》【年(卷),期】2011(007)003【总页数】5页(P237-241)【关键词】模拟机;开发;设计【作者】毛伟;孔祥凤;孙明军;李永权【作者单位】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1;大连嘉丰节能设备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1;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1;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91 引言《HAF103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1]中提出为了满足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要求,必须使用模拟机对操纵员进行培训。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0引言本文以红沿河核电站3号机组为例,对其调试启动阶段(冷试准备至商运)的监督性定期试验项目首次执行的安排与跟踪等系列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馈,重点阐述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期对后续机组相关工作起到指导及借鉴作用。
1监督性定期试验项目首次执行的目的监督性定期试验项目(以下简称定期试验项目或GOR9项目),是最终安全分析报告(FSAR)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相关系统和设备定期试验监督要求》所规定的在核电机组正常运行或大修期间必须执行的试验项目,这些试验的执行,是为了确保所有安全相关的系统和设备是可用的,它们的性能参数是正确的,同时还要确保所有与三道屏障相关的安全限值得到满足。
注:定期试验项目因最初来源于通用运行准则(GOR)的第九章,故称GOR9项目,现GOR 文件已不存在,但根据习惯,仍称GOR9项目。
本文中“GOR9项目”与“监督性定期试验项目”具有同样含义。
机组装料后,GOR9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周期执行,以保证机组设备的安全可靠状态,若两次执行点间隔超过周期的125%,则视为超期,需编写执照运行事件报告(LOER)向国家核安全局汇报。
绝大部分试验项目的首次执行点,即基准点,需在装料前确定,即装料前至少需要执行一次,以确定后续试验的计划时间点。
剩余少部分与机组功率有关的试验项目则需要装料后根据机组的功率及状态安排,其基准点的设定也需要在装料并首次试验完成后才能确定。
另一方面,根据机组总体调试启动的阶段划分,包括冷试准备、冷试、热试准备、热试、装料准备、堆芯装料、临界前试验、首次临界和低功率试验、功率提升试验九个阶段,都需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相关系统和设备的可用,而与其相关的GOR9项目就必须提前执行。
实际上,在冷试、热试、装料、启动等阶段联调试验开始前,其相关系统和设备的GOR9试验都是按照先决条件来推动完成的。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GOR9项目首次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必要性。
关于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主控区域出入口改造方案
的请示
尊敬的领导:
根据近期监测和评估,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主控区
域的出入口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功能不足的问题,为了提高核电厂主控区域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我们特向您请示了改造方案。
具体方案如下:
一、改造目标:
1. 提高主控区域的安全性,确保进出区域的人员和设备符合相关安全要求;
2. 优化出入口布局,提高进出主控区域的效率和便利性;
3. 更新现有设施和设备,加强对进出人员和物品的监控能力。
二、改造内容:
1. 安全检查:对主控区域进出口的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正常运行并满足安全要求;
2. 出入口增设:增设安全门禁系统,配备指纹、人脸等生物识别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出主控区域;
3. 视频监控更新:更新现有监控设施,提高监控画质和存储能力,加强对进出人员和物品的监控;
4. 通行便利性改善:增设自动闸机,并优化通行流程,提高进出主控区域的效率和便利性;
5. 照明设施升级:对出入口部分的照明设施进行升级,确保充足的照明强度和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预计改造时间和费用:
根据初步评估,预计改造工作将需要2个月的时间,总费用约为XXX万元。
具体费用将根据方案评审后的修改和细化而有所变动。
请您审阅以上改造方案,我们将根据您的意见和指示进一步完善方案,并启动改造工作。
感谢您对这项重要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敬礼!。
核电站稳压器波动管施工逻辑优化分析作者:黄磊刘建群赵文灿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21期黄磊刘建群赵文灿(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124)摘要:核电站波动管焊接完成是稳压器进水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核回路冲洗(NCC)和冷态功能试验(CFT)的实现。
该文在总结岭澳二期项目3、4#机组稳压器波动管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CPR1000机组稳压器波动管主线施工逻辑优化方案。
从理论分析、施工要求和现场保障措施等方面分析论证稳压器到货前波动管提前焊接的可行性,形成了完备的波动管优化施工方案,并最终在红沿河1、2#机组成功实施,为核岛安装工作主线节约了工期,保证了NCC 等现场调试工作顺利进行。
关键词:红沿河项目稳压器波动管 CPR1000 施工逻辑中图分类号:TL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c)-0086-02稳压器-波动管安装是核岛主回路安装关键路径之一。
CPR1000核电站稳压器通过波动管与主管道1环路热段连接,起到维持一回路压力稳定的作用。
稳压器-波动管主线安装从稳压器到货安装开始,包含波动管坡口加工、波动管焊接和水压试验、波动管阻尼器安装等工作,施工逻辑性强,施工工期长,直接影响核回路冲洗(NCC)和冷态功能试验(CFT)等核电站建设重大里程碑的顺利实现。
1 优化前稳压器与波动管施工逻辑稳压器与波动管原始施工逻辑下,波动管焊接的前提是主管道1环路热段焊接完成且稳压器就位,这一逻辑下致使波动管焊接与稳压器到货存在硬性逻辑关系。
稳压器如果到货延误将致使后续波动管焊接施工工作全面受阻碍。
岭澳二期3、4#机组稳压器与波动管施工逻辑属于这一关系,具体如图1。
2 稳压器与波动管施工逻辑优化分析根据稳压器、波动管现场布置及调整段分布情况,结合稳压器就位公差技术要求、前期机组波动管焊接收缩经验数据等已有经验,可考虑以下两种优化方案。
方案1:在稳压器位置不确定情况下,预留焊口调整段保证稳压器吊装后波动管能够对口,同时采取措施保证波动管安装坡度及阻尼器安装位置,其余焊口则可以提前实施焊接。
CNPDC工程设计国家甲级:190620-sj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辅助能源与气体专业技术组织措施工程号:AA子项号: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批准:何国伟审核:陈永红校核:黄晓东编制:张峰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06年6月深圳文件修改记录辅助能源与气体专业初步设计技术组织措施版本:A目录1工程名称及编号 (1)2编制依据 (1)3设计规模与范围 (1)4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2)4.1设计依据 (2)4.2设计原则 (4)5设计输入、输出 (4)5.1设计输入 (4)5.2设计输出 (4)6设计接口 (10)7设计进度计划 (13)7.1专业设计进度 (13)7.2.本专业负责的BOP子项设计进度 (13)8人员安排及职责 (13)9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措施 (14)9.1质量目标 (14)9.2质量管理措施 (14)10设计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措施 (15)11成品资料整理及归档 (15)12问题和困难 (15)1工程名称及编号工程名称: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工程编号:AA设计阶段:初步设计专业代码:NQ2编制依据《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 初步设计技术组织措施》(AA01000003DHYD01GN)《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设计分工规定》(AA42300001DHYD01GN)》 红沿河项目一期工程设计三级进度计划3设计规模与范围辽宁红沿河核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两台CPR1000机组,首台机组计划于2007年9月浇筑第一罐混凝土,两台机组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建成投产。
辅助能源与气体专业的设计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辅助锅炉房(XCA),包括燃油储存和供应系统(XPA);2)厂用气体贮存和分配系统(SGZ);3)压缩空气生产系统(SAP);4)公用压缩空气分配系统(SAT);5)仪表用压缩空气分配系统(SAR);6)热机修车间清洗去污系统(SBE);7)热机修间及仓库吊装设备(DMA)。
ICM在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设计接口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设计接口的管理,阐述了采用ICM(Interface Control Manual)对设计接口进行管理的优越性,以供后续工程参考。
关键词:红沿河核电厂;设计接口;设计管理;ICM1、引言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是我国首个4×1000MW核电机组核电项目,工程设计是多方参与、多专业协调、多方位推进、多工种交叉作业、六级进度管理、六大控制贯穿始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工程设计由多方设计院(包括部分设备供应商)共同完成。
因此为了使各设计方保证工程设计进度,实现设计工作有序的开展,如何保证各设计方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资料的按时提交,认真严格地管理好各设计方之间的设计接口关系就成为了设计管理方和各设计参与方必须认真对待的管理课题。
本文通过介绍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设计接口的管理,阐述采用ICM(Interface Control Manual)对设计接口进行管理的优越性,以供后续工程参考。
2、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设计模式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由中广核工程公司(以下称工程公司)总承包,由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称设计公司)总分包工程设计,作为工程的总体设计院承担除NSSS部分以外的初步设计和部分施工图设计工作,其他核岛反应堆系统、核辅助系统、常规岛及电厂配套设施等由其他诸多设计分包单位完成。
设计公司承担工程的总体设计责任,对其他分包院承担设计管理责任。
3、红沿河核电厂一期工程设计接口管理3.1 设计接口管理的定义设计接口管理是从各系统、设备、构筑物的技术参数出发,为了确保建成后的核电厂按额定参数运行,要求各岛(通常指核岛、常规岛和BOP)的设计单位、供货单位按协调的技术参数进行设计,在相互的设计边界处提出对方所需要的设计信息,满足各设计单位设计范围内设计工作的开展。
这些信息可以是各种软、硬件的输入输出信息,如各种参数值、流程图、布置图、化学性能要求、控制信号等内容。
红沿河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启动与运行周广吉;徐岩;张兰河【摘要】The condensate polishing treatment system (ATE) and its good operating condition are vital to the operation security of nuclear power plants.Take the ATE system of the Unit 3 and 4 of 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 as the study case,the authors compare the ATE effluent concentration and water production under the scenario of the first-time start-up versus the normal start-up,then present the complete separation method using mixed bed resin,and put forward the major control processes of resin regeneration.Problems which occurred during commissioning are also analyzed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ative measures are provided.After commissioning,the ATE systems of 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 Units 3 and 4 have been maintained in good operating condition.The ATE effluent hydrogen conductivity,Na+ mass concentration and SiO2 mass concentration are respectively 0.08μs/cm,0.10 μg/L and 1.91 μg/L.And the water volume of cation bed and mixed bed are 1.2×1O5 tons and 4.4×105 tons res pectively.The resin separation and regeneration performance is satisfactory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anion resin in the cation resin layer less than 0.08% and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he cationic resin in the anion resin layer less than0.07%.During the operation process of ATE system,the concentrations of Na+,Cl-and SO42-in the steam generator sewage water have all met the requirements in the water chemistry specifications.%凝结水精处理系统(ATE)及其良好运行状态对核电站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红沿河核电站3、4号机组ATE 系统为例,对比机组首次启动和正常启动2种工况下ATE出水水质和制水量;介绍混床树脂完全分离的方法,给出树脂再生的重要控制点;对调试期间所遇问题进行分析,给出防范措施.经调试,红沿河核电站3、4号机组ATE运行良好,出水氢电导率、Na+质量浓度和SiO2质量浓度分别为0.08μS/cm、0.10μg/L和1.91μg/L,阳床和混床制水量分别为1.2×105 t和4.4×105 t;树脂分离和再生的效果良好,阴树脂在阳树脂层内的体积分数小于0.08%,阳树脂在阴树脂层内的体积分数小于0.07%;ATE运行期间,蒸汽发生器排污水中Na+、Cl-和SO2-的浓度符合水化学规范.【期刊名称】《中国电力》【年(卷),期】2017(050)004【总页数】7页(P123-129)【关键词】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树脂分离;树脂再生;调试【作者】周广吉;徐岩;张兰河【作者单位】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6;辽宁东科电力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6;辽宁电力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06;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23.7红沿河核电站为东北首座核电站,采用中国改进型压水堆CPR1000技术,一期为4台机组,装机容量4×1 180 MW,其中3、4号机组分别于2015年3月和2016年4月并网发电。
红沿河核电厂安全级VDU的优化与改进作者:郭晓娇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31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红沿河核电厂引入日本三菱公司安全级VDU(SVDU)后,对安全级VDU的功能、分布与配置、通信方式、操作窗口、管理模式以及操作日志等相比参考电站进行优化与改进。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安全级VDU的特点和操纵员的使用习惯,并结合人因工程要求和控制室操作模式,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避免可能的误操作风险。
【关键词】红沿河核电厂;安全级VDU;优化;改进【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allocation.funcation. configuration. operating window. management mode and operation log of safety (S-VDU) of the Mitsubishi Co which is newly introduced in the 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The design process has fully conside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fety-VDU and customer use practice,and applied the human factor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and control room operation mode in the technical meand to avoid mal-operation.【Keywords】Hongyanhe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 VDU; Optimization;improvement0 引言红沿河核电厂仪表控制系统采用了非安全级和安全级两套DCS系统,实现了对电厂过程控制的不同安全等要求。
核电站开关站实体保卫系统优化陆海荣;蔡北国;朱雷【摘要】针对某核电站控制区开关站区域(TB/TD/SD厂房)实体保卫系统的缺陷,进行安保防护优化,设计新的安全防护分区;通过配置相关的门禁、视频监控等物理防护措施,加强对上述区域的安全管控,以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期刊名称】《电力安全技术》【年(卷),期】2018(020)001【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核电站;开关站;实体保卫;系统优化【作者】陆海荣;蔡北国;朱雷【作者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04;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5209;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5209【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开关站是电站单元机组连接外部电源的主要通道,按照不同的功能及电压等级,某核电站对开关站区域共设计布置了3个厂房:TB——主开关站;TD——辅助变电站;SD——220 kV施工变电站。
目前,3个厂房均布置了不完整的安全防护围栏,并在处于生产区域内的TB/TD站加设了保安值班室,通过值班保安定期巡逻及对日常进出人员进行检查登记。
鉴于开关站(TB/TD/SD厂房)在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安保敏感位置,现有的技术防范与人力防范措施存在安保漏洞,也不符合核电站“纵深防御与均衡防护”的原则,因此需对其进行优化,通过相应技术防护措施的增加以及人防措施的提升,来加强该区域的安全防护水平。
1 核电站安保系统介绍核电站安保系统主要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入侵报警与监视系统、保安管理系统等子系统。
电站依据各区域的重要性将全厂划分为4个安保管理区域,具体如下。
(1) 监视区ZN。
厂区范围内非生产区域,布置简单栅栏,电站出入口由保安查证。
(2) 控制区ZS。
生产区域内的办公区(ZN区内),布置单层围栏及技术防护措施,厂区主出入口刷卡通行,设置控制区警卫室。
(3) 保护区ZP。
生产主体区域(ZS区内),布置带隔离带的双层围栏及技术防护措施,入侵报警与监视系统监控,保护区主出入口刷卡+密码通行,并设置警卫室。
红沿河核电二期核岛临时照明布置修改摘要:红沿河一期核岛临时照明部分区域布置不合理,对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二期核岛临时照明设计时,针对一期问题所进行的优化改进,在满足施工照度要求的同时,减少了材料和电量的浪费,并被纳入最终的临时照明设计方案。
关键字:核岛、灯具、照度、布置1. 背景概述核岛正式照明系统投用前为满足土建及安装施工需求,需在整个核岛厂房内布置临时照明系统。
红沿河一期部分厂房、区域的临时照明布置存在缺陷,照度不满足需求,对土建和安装施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在二期临时照明设计时,为最大限度避免一期出现的问题,对灯具选择、分配数量以及配电布置上做出了一定的优化修改。
在满足施工照度要求的同时,也减少了材料和用电量的浪费。
2.整体设计核岛厂房多、面积大、工期长,并且提供照明的时间和照度不同,故根据核岛土建机构划分照明区域。
采用380/220V TN-S供电系统,采取树干式、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缆方式,按照三级配电(施工临时用电总配电箱、区域照明总盘及照明配电箱),两级漏电保护的原则进行设计。
在坑、洞、井内作业、夜间施工或厂房、道路、仓库、料具堆放场地及自然采光差的场所,在设置一般照明的同时,设置应急照明、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
核岛安装现场设置施工临时用电总配电箱,根据负载量每个区域设置照明总盘,每层设置一个照明配电箱(如房间较少,可两三层共用一个)、每个照明回路由一个漏电保护开关集中控制。
区域照明总盘采用YJV22型低压铠装电力电缆由施工临时用电总配电箱引入(具体要求按施工临时用电相关要求进行),各照明配电箱电源采用YJV22 4*50+1.25电缆由各区照明总盘引入,照明用线采用BVV3*2.5、YZ 3*4、YZ 3*2.5线缆。
正常照明将主要采用1*36W/220V防水防尘荧光灯。
对于面积较大、高度较高的房间采用400W/220V、1000W/220V光金卤灯补充照明。
R区20米、K区水池、N区570大厅等特殊区域采用3.5KW/380V镝灯补充照明。
关于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主控区域出入口改造方案的请示尊敬的领导:我被委派负责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主控区域出入口改造方案的制定,请您审批。
我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关于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主控区域出入口改造方案的相关内容和理由。
1. 背景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宁红沿河核电厂1、2号机组主控区域出入口逐渐老化,需要进行改造和升级。
改造的目的是提高出入口设施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效率,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工作量和人员流动性。
2. 改造方案2.1 出入口扩容为满足未来的需求,建议对主控区域的出入口进行扩容。
扩大出入口面积,增加通道宽度和高度,以容纳更多的人员和设备进出。
2.2 安全措施增强在出入口区域安装安全门、警示标识和视频监控设施,以确保出入口区域的安全性。
同时,增加刷卡门禁系统,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主控区域。
2.3 环境优化改善出入口区域的照明设施,确保充足的光线,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同时,加装空调设备,调节室内温度,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2.4 紧急救援设施在主控区域的附近设置紧急救援设施,包括消防器材、急救箱和应急疏散通道。
这些设施将大大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保障人员安全。
3. 实施计划为了保证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以下实施计划:3.1 预备工作组建改造项目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和任务,并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确保大家理解和掌握改造方案。
3.2 设计与施工组织专业设计团队编制详细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确保改造工程符合标准和规范。
同时,与合适的施工单位合作,确保施工质量。
3.3 进度监督设立监督组,负责对改造工程的进展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
4. 预期效果通过此次改造工程,我们预期能达到以下效果:4.1 提升安全性改造后的主控区域出入口设施将更加安全可靠,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
相关安全措施的加强将有效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红沿河核电RIC系统自动隔离阀闭锁逻辑缺陷的解决摘要:红沿河现场曾发生过在绘制通量图过程中一个自动隔离阀显示状态不正确报警,经检查报警原因为软件发出自动阀关闭指令,但阀门反馈为开,且该报警出现期间RIC系统软件自动闭锁该自动隔离阀所在组所有10个自动隔离阀,导致该自动阀所在组的10个测量通道均无法使用,这直接导致机组可用的RIC中子通量测量通道仅剩下技术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40个通道。
经过反复咨询厂家以及对图纸和设计的深入研究发现,RIC系统自动隔离阀1锁10的连锁逻辑当与指套管堵管问题叠加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到RIC系统通量图绘制所要求的最低通道数。
关键字:堆芯测量系统;自动阀;闭锁逻辑引言堆芯测量系统测量堆芯温度、堆芯水位和堆芯中子通量测量,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RIC堆芯测量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堆芯中子通量分布图、反应堆燃料组件冷却水出口水温和反应堆压力容器水位的测量数据。
RIC系统中子通量测量部分共有5个中子探头,正常测量模式下一个探头对应10个测量通道,每个测量通道均安装有一个自动隔离阀(图1)。
正常情况下自动隔离阀为关闭状态,当使用中子探测器绘制中子通量图预选该通道后自动隔离阀打开,中子探头重新抽回驱动单元后该自动隔离阀自动关闭,它的功能是当指套管出现泄露时,若球形逆止阀功能也丧失时,阻止来自堆芯的泄漏水和蒸汽侵蚀裂变室和其他机电设备。
图1、测量通道与密封组件1 故障背景红沿河现场曾发生过在绘制通量图过程中一个自动隔离阀显示状态不正确报警,经检查报警原因为软件发出自动阀关闭指令,但阀门反馈为开,且该报警出现期间RIC系统软件自动闭锁该自动隔离阀所在组所有10个自动隔离阀,导致该自动阀所在组的10个测量通道均无法使用,这直接导致机组可用的RIC中子通量测量通道仅剩下技术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40个通道。
经过反复咨询厂家以及对图纸和设计的深入研究发现,RIC系统自动隔离阀1锁10的连锁逻辑当与指套管堵管问题叠加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到RIC系统通量图绘制所要求的最低通道数。
ACPR1000较CPR1000核电站堆型技术改进及大修关注点2.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摘要:CPR1000是一款成功的二代加核电站堆型,也是我国建造最广泛的百万千瓦二代加核电站。
ACPR1000堆型是在CPR1000堆型数十年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改进而来。
它可以抵御多重故障叠加等极端工况,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水平。
本文介绍了在ACPR1000堆型技术改进后,新增的设备和功能对机组大修的影响。
关键词:ACPR1000;核电堆型;机组大修1.ACPR1000堆型简绍CPR1000是中广核在M310基础上研发出的第一个核电型号,从学习引进到充分“消化吸收”,通过一系列技术改进,CPR1000相比原型M310机组,电功率提升到108万千瓦。
CPR1000是一款成功的二代加核电站,也是我国建造最广泛的百万千瓦二代加核电站。
在CPR1000成功研发的基础上,中广核集团对CPR1000进行了十大技术改进,包括更大的容量、简化的反应堆化学和容量控制系统、优化的集散式控制系统、更长的设计寿命和更大的安全裕度等,从而研发出ACPR1000。
ACPR1000的堆芯包括157个燃料组件,堆芯仪器从RPV的顶部插入。
在核蒸汽供应系统中,蒸汽发生器的传热面积比CPR1000大了28%,稳压器增加了26%,反应堆容器的设计寿命也延长到了60年。
ACPR1000是“具有三代核电特征”的核电技术。
为方便叙述本文将CPR1000简称一期,ACPR1000简称二期。
2.技术不同点在大修中的应用2.1 柴油机改进二期LHP/Q柴油机厂家与一期一致,均为陕柴生产的SXD18PA6B型柴油机,主要改进为将非安全相关的功能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现,安全相关的功能仍由继电器来实现。
柴油机辅助系统相关仪表由就地显示仪表改为可远传的仪表(即由LT/LP改为MT/MP),以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和控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