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质量控制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9.26 KB
- 文档页数:4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血气分析(包括PH)数据的误差很大,(有高达15%-30%).而且血气分析往往是抢救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因此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根据以上的讨论,结合有关的资料,将保证质量的要点归纳如下.(1)要特别注意标本的采集及保存方法。
(2)定标用的混合气浓度必须准确,不可用质薄的聚氯乙烯管连接气体,而且用氯丁橡胶管,以免与大气相互渗透交换。
(3)由于电极对气体与血液的反应有差别,最好是将血液在张力计中以指定浓度的混合气平衡后再用于定标。
根据不同的张力计,用血量及平衡时间也不一样,不完全的平衡可导致重大的错误。
血细胞比容高的血液要求的平衡时间较长.(4)近年来,对血气质控材料的研究颇多,理想的材料应具有与血液相似的理化特性,包括对PH,CO2及O2的缓冲量、黏滞性、表面湿滑性及温度系数等,而且要求能在保持稳定,可以较长期的储存,打开安瓿与空气接触数分钟后不影响血气的指定值。
血气分析的质控物有两类,一类是全血性人造血液,另一类为水性缓冲液,人造血质控液是比较到理想的,如美国IL公司的ABC是一种氟碳化合物乳剂,具有许多与血液性质相近的优点,较稳定,便于储存,在开启使用时,表面有一层泡沫状氟碳化合物,可使质控与空气隔绝,至少3min内不致造成质控液内气体组成的改变。
由于以上特点,ABC的气体含量受室温影响极小,比水性缓冲液有较大的优越性。
使用时混匀后开启安瓿,使质控液直接进入测量池即可。
每种质控液都标明有允许误差范围,可作质控图。
目前较通用的质控物是水性缓冲液。
以丹麦Radiometer公司为例,用Na2HPO4、KH2PO4及NaHCO3配成不同pH缓冲液,再与不同浓度的CO2及O2平衡,以提供PH、CO2、O2 预定参考值,加入防腐剂存放。
此系统具有三种规格:酸血症+低氧血症(红色标志);碱血症+高氧血症(蓝色标志);正常(黄色标志)。
此种缓冲液与血液比较,其黏度、温度系数及缓冲液容量均较小;随温度增加,CO2在水相中的的浓度下降,;pH则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血气分析仪的使用教程血气分析仪是一种医疗设备,它能够测量和分析体内的血液酸碱平衡,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功能等重要指标。
其在临床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血气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帮助您正确使用该设备。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血气分析仪之前,首先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仪器的电源线和数据线连接完好。
2. 准备好血样采集器、注射器、试剂盒等相关设备和耗材。
二、采集血液样本1. 消毒:使用75%酒精或碘酒对患者的手指或其他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确保卫生。
2. 采集:使用无菌的血样采集器或注射器,按照仪器说明书中的指示进行采血。
一般情况下,选择患者的无名指作为采血点。
3. 抗凝剂混合:将采集的血液样本与仪器配套的抗凝剂混合均匀。
三、仪器操作1. 打开仪器电源,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将抗凝血液样本缓慢注入血气分析仪的采样孔中,注意不要进气泡。
3. 按照仪器的提示,选择相应的测试项目及参数。
可以根据需要测量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平衡等指标。
4. 等待仪器检测完成,通常时间较短。
仪器会显示出测量结果,注意记录所得数据。
四、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在使用血气分析仪时,应按照操作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更改设置和参数。
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质量良好,并避免气泡的进入。
2. 清洁和消毒:使用血气分析仪后,应将其清洁干净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学习与培训:在使用血气分析仪之前,建议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熟悉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使用效率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质控测试,确保血气分析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维护和校正。
总结:血气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能够帮助医生分析患者体内的血液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目录1.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总纲 (3)1.1 目的与重要性 (4)1.2 适用范围 (5)1.3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5)2. 操作前的准备 (6)2.1 材料准备 (7)2.1.1 器械准备 (7)2.1.2 耗材准备 (8)2.1.3 其他物料准备 (9)2.2 环境准备 (10)2.2.1 清洁与消毒 (11)2.2.2 环境的安全要求 (11)2.3 患者准备 (13)2.3.2 患者的心理准备 (14)3. 采集前的评估与核对 (15)3.1 生命体征评估 (16)3.2 患者信息核对 (16)3.2.1 患者身份核对 (17)3.2.2 既往病史与用药史询问 (17)4. 采集技术操作步骤 (18)4.1 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9)4.1.1 穿刺部位选择 (20)4.1.2 穿刺点标记 (21)4.1.3 局部皮肤准备 (21)4.2 穿刺技术 (22)4.2.1 穿刺方式选择 (22)4.2.2 穿刺操作 (23)4.3 采血技术 (25)4.3.1 采血器具准备 (26)4.3.2 采血量要求 (27)4.3.3 采血过程管理 (27)4.4 样品保存与处理 (29)4.4.1 样品收集 (29)4.4.2 保存条件 (30)4.4.3 处理与上传结果 (31)5. 注意事项及风险评估 (32)5.1 常见问题与处理 (34)5.2 并发症风险及预防措施 (34)5.3 紧急情况处理 (35)6. 采集后的记录与报告 (35)6.1 记录内容要求 (36)6.2 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37)6.3 结果反馈与患者沟通 (38)7. 法律法规与质量控制 (39)7.1 相关法律法规遵循 (40)7.2 质量控制标准 (41)7.2.1 采血前质量控制 (43)7.2.2 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44)7.2.3 结果出具的质量控制 (44)8. 培训与持续改进 (46)8.1 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 (47)8.2 质量改进措施 (48)8.3 持续质量评估与改进 (49)1.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操作流程总纲在临床诊断中,动脉血气分析是评估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关键工具,它能精确反映患者的氧合状态、酸碱平衡和呼吸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气分析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患者,对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尤其重要,已成为必需检测指标之一。
但血气标本不同于一般的血液标本,它的采集有特殊要求,现将临床采集实践中,对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及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综述如下:1 采血时患者状态的稳定性血液中pH、PaCO2特别是PaO2均为不稳定性参数,易受外部干扰因素而发生迅速变化。
这种变化有些并非疾病引起,采血时患者心理上的忧虑是不可忽视的。
应避免因消极的语句引起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患者呼吸急促可引起pH和PaO2增高,PaCO2下降;反之,如果患者瞬间屏气,会使pH和PaO2下降,PaCO2增高。
在采血时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使之处在情绪稳定状态下进行,如果不是卧床患者还应在采样前让患者卧床休息3-5min。
由于患者的紧张情绪,容易造成血管收缩,当针尖触及动脉时,会引起动脉血管痉挛,造成动脉搏动不明显。
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
2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选择虽然动脉和混合静脉血的血气值都有它的正常范围,但因为混合静脉血气的正常值不如动脉血稳定,所以临床上血气分析大多采取动脉血作为标本。
因此,应注意不要误采静脉血。
用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时,当针头刺入动脉后,从乳头侧方仔细观察,可见到流进乳头内的血液有与脉搏相一致的搏动现象,若误穿入静脉,就观察不到这种现象,这样可避免采集到静脉血。
3 采血部位3.1在临床实践中,多采用外周浅表易于扪及、大小合适、针头易于进入的动脉血管,且动脉供血区域侧枝循环丰富,如果发生动脉痉挛或栓塞,不至于造成组织缺血。
桡动脉最符合以上条件,因此也是临床上用于采血做血气分析最常见部位。
如果桡动脉无法穿刺,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都能用于穿刺采血。
3.2若由原有留置的动脉导管内采血,通过观察:认为只需抽取6ml动脉血后取样行血气分析,结果能取得与股动脉取样相同结果。
文章编号:1673-8640(2021)05-0544-05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21.05.017基于Westgard西格玛规则的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及评价赵 冉,刘文彬,林斐然,龚敬凯,虞啸炫,葛丹红,唐立萍,欧元祝(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0126)摘要:目的分析某品牌血气分析仪检测系统性能,并根据Westgard西格玛规则比较血气分析仪内部自动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与外部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指导IQC方案设计和仪器质量改进。
方法收集血气分析仪内部自动质控及同期外部IQC数据,根据仪器实验室内变异系数(CV)、偏移(Bias)等参数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CLIA'88)标准或仪器说明书提供的允许总误差(TEa),分别计算16个血气分析项目仪器内部自动质控及外部IQC的西格玛(σ)值,根据Westgard西格玛规则设计相应质控方案,分析内、外部质控结果符合率。
结果 16个血气分析项目中,氧分压内、外部质控结果均<3σ,其他项目均>5σ,有14个项目达到6σ水平。
根据Westgard西格玛规则,氧分压、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3项内、外部质控结果存在部分不一致,其结果符合率分别为36.11%、94.44%、93.06%,其他项目内、外部质控结果符合率为100%。
结论评价的血气分析仪氧分压性能需要改进,其他项目分析性能为优。
与外部IQC比较,内部自动质控系统相对稳定、操作便捷,但外部IQC可包含更多来源引起误差的因素。
内部自动质控系统应采用合理的质控规则,或配合外部IQC,以确保实验室为临床提供客观、可信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血气分析;Westgard西格玛规则;质量控制;即时检验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and evaluation of blood gas analysis based on Westgard sigma rules ZHAO Ran,LIU Wenbin,LIN Feiran,GONG Jingkai,YU Xiaoxuan,GE Danhong,TANG Liping,OU Yuanzhu.(Shanghai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Shanghai 200126,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a blood gas analyzer,to compare the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 results from both the automatic quality control(QC) data in the instrument and external manual QC data according to Westgard sigma rules,and to guide the IQC scheme and improve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Methods Parameters,such a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and bias(Bias),were used. Allowable total error(TEa) was provided by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 of 1988(CLIA'88) standard or instruction from the manufacturer. The sigma(σ) values for 16 blood gas items in the automatic and external manual IQC systems were calculated,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QC schem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Westgard sigma rules,and the consistency rates of the 2 IQC system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all the 16 blood gas items,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 was <3σ,while the other items showed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5σ,and 14 items reached 6σ. According to Westgard sigma rules,there wer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automatic and external manual IQC results for items including p(O2),pH and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CO2)]. The consistency rates were 36.11%,94.44% and 93.06% for p(O2),pH and p(CO2),respectively,while 100% for the others. Conclusions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this blood gas analyzer is good except that the analyzing quality of p(O2) needs to b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external manual IQC,the results of automatic QC system in the instrument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easy to operate.However,external manual IQC may include more error causing factors rising from other sources. The automatic QC system in the instrument should adopt reasonable IQC rules and cooperate with external IQC to ensure that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provides objective and reliable indicators for clinical use.Key words:Blood gas analysis;Westgard sigma rule;Quality control;Point-of-care testing基金项目: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自选课题(2020ZXKT-03)作者简介:赵冉,女,1988年生,博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2版一、背景介绍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参数、纠正酸碱失衡具有重要意义,是指导医务人员为呼吸、代谢紊乱等急危重症患者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动脉血气分析项目的检测指标已从传统的p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扩展到电解质、红细胞压积、血糖、血红蛋白、乳酸等多个检验项目。
同时,动脉血气分析具有实时、快速检测的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操作要求较高,在标本采集及送检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使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医务人员实施正确的病情判断及诊疗措施。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存在缺陷的血气标本,需要重新进行采集和检测,可能导致延误抢救时机,造成患者身心伤害,增加医疗费用和成本。
规范的采集操作可提升穿刺成功率及标本质量,降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风险,减少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为提升我国成人动脉采血的规范化水平,北京护理学会组织护理,麻醉、检验、呼吸治疗等相关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我国临床实践,对本标准进行更新。
本标准适用于需要采集动脉血评估通气、换气、氧合功能、酸碱状态和微循环灌注状况的成人患者。
二、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流程(一)采血准备1、环境准备:应选择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清洁环境进行穿刺操作。
2、物品准备:2.1 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时,宜首选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作为皮肤消毒剂。
如果对氯己定乙醇有使用禁忌,可使用碘酊、碘伏或75%酒精。
2.2 纱布块、无菌棉球、无菌棉签等2.3 采血器具:宜使用含有冻干肝素盐或其它适当抗凝剂的自充式、高密度聚丙烯材质、一次性使用的动脉采血器。
不宜使用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
血气分析注意事项
血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可以评估机体的氧合状态和酸碱平衡情况。
以下是血气分析注意事项:
1. 采样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一般要求至少4小时内没有进食。
如果是有固定呼吸机的患者,需要在取样前关闭呼吸机的FiO2调节,以确定患者自主呼吸时的氧合状态。
2. 温度控制:血气分析样本需立即送检,为了保持样本的原始性,样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至检验室。
在送检的过程中,样本需要保持在体温,避免过度冷却或加热,以避免对结果造成影响。
3. 采样技术:采集动脉血样需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避免压迫神经或血管。
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氧气暴露,以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在技术上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误伤。
4. 采集时间:血气分析应在患者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最好是选择在患者做某些活动的间隙时间,例如清晨的休息时间,以避免运动或食物摄入对结果造成干扰。
5. 干扰因素:血气分析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集过程中发生血栓形成、氧气暴露时间过长、空气泡进入样本等,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细致认真,确保获得的样本质量。
6. 结果解读:血气分析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并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不同种类的结果异常,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之,血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验方法,在进行血气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采集动脉血与血气分析质量控制标准
1.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可靠方法。
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的意义。
2.穿刺部位常选择股动脉、肱动脉或桡动脉。
3.采集血标本应严格隔绝空气,注射器内绝对不应存留气泡,针头应插入橡皮塞或木塞中,以隔绝空气。
4.注射器内多余肝素应完全排出。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穿刺后局部需按压2~5分钟,以防出血或形成血肿。
6.详细填写化验单,注明患者的体温、体重、采血时间、吸氧方法及浓度、机械通气参数等。
7.标本宜尽快送检,以免氧遗失影响测定结果。
血气分析质量管理江苏专家共识血气分析质量管理江苏专家共识血气分析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检验手段,可以提供身体代谢、酸碱平衡以及呼吸功能等相关信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然而,由于血气分析受到样本采集、保存和分析等多个环节的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血气分析的质量,江苏地区的专家们近日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制定了血气分析质量管理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首先,在血气分析之前,必须确保样本采集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专家们强调了正确的样本采集技术和方法的重要性。
他们建议在采集样本时,要注意血样容器的选择和操作规范,采用无抗凝剂、具有透气性的容器,并确保采样过程中无空气进入。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样本采集时的时间和地点的合理选择,以确保样本的最佳状态。
其次,对于已经采集到的血气样本,专家们指出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气体条件。
他们建议使用专用的冷藏设备或冷藏剂来保持样本在适当的低温下保存,并避免样本受到外界温度和光线的影响。
在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样本的震荡和振动,以防止样本中的细胞和成分发生变化。
对于血气分析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专家们强调了正确的操作和维护的重要性。
他们建议医院应根据临床需要和预算情况选择适合的仪器,并加强对仪器的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方法。
此外,仪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也是保证血气分析质量的关键。
专家们建议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修,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血气分析结果的解读上,专家们强调了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他们指出,血气分析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体征以及其他检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专家们建议医生要加强对血气分析参数的理解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避免单纯依赖某一个指标做出判断。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及时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性,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之间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提高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在血气分析质量管理中,专家们还提出了持续改进和质量监控的原则。
01血气分析概述Chapter血气分析的定义与意义血气分析定义血气分析的意义呼吸系统疾病血气分析可用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酸碱平衡紊乱血气分析可帮助诊断各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危重症监测在重症监护室(ICU)中,血气分析常用于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代谢状态,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气体交换01酸碱平衡02氧合作用0302血气分析样本采集与处理Chapter样本采集部位及注意事项抗凝剂的选择与使用样本处理与保存010*******03血气分析常用指标解读Chapter定义临床意义影响因素030201酸碱度(pH )二氧化碳分压(PCO2)定义临床意义影响因素氧分压(PO2)临床意义定义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缺氧程度的指标。
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反映机体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定义表示血液中碱储备的指标,正常值为22-26mmol/L 。
影响因素肾脏功能、代谢性疾病、药物使用等。
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定义01临床意义02影响因素0304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Chapter1 2 3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呼吸衰竭的预后评估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与处理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原则酸碱平衡紊乱的预防措施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05血气分析仪的使用与操作Chapter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结构血气分析仪的功能主要用于测量血液中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等指标,以评估机体的酸碱平衡和呼吸功能。
注意事项1. 在采集血液样本前,需确认患者身份及采血部位。
2. 严格按照血气分析仪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结果不准确。
01 02常见故障1. 血气分析仪无法启动或无法正常工作。
血气分析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编写:赵旺胜马建锋周小玉左祥荣张晓军蒋叶审校:潘世扬批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血气分析仪检测项目管理规范血气分析仪测定的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临床上对危重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救治,为保证病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对血气分析进行质量控制,建立有效质控程序对检测质量进行管理。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LA’88)、美国病理家学会(college of pathologists,CAP)、《2011年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等对临床实验室血气分析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各临床科室各类血气分析仪进行临床检测。
一.管理要求1.由医务处质量管理科负责全院血气分析仪测定的管理,医院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小组协助实施。
2.所有使用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的医疗单元,将所使用仪器的型号、编号、供应商联系方式上报医务处质量管理科,由其造册管理,包括各种记录的保存。
未纳入管理的血气分析仪不得进行检测。
新开展该项检测的科室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检测。
3. 在医务处主导下编制“血气分析作业指导书”、“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室内质控记录表”、“血气分析仪使用和维护记录表”。
在培训时分发各从事血气分析的临床科室。
4. 由医务处定期培训和考核,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经所在科室主任授权方能在临床上从事血气分析。
二.血气分析1.测定人员:需培训合格,科室授权。
2.每天先测定质控样本(高、中、低三个浓度),真实填写“室内质控记录表”,质控结果在控方能测定患者样本。
更换新批号试纸包、仪器电池等维修需重新检测质控(见“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3.血气分析仪由被授权的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血气分析作业指导书”、“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操作。
并认真填写“血气分析仪使用和维护记录表”,每月结束将所填各种记录交医务处保存。
POCT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探讨LAI Xuelei【摘要】目的探讨床旁快速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血气分析仪的优点和缺点,建立血气分析POCT管理模式.方法结合我院血气分析POCT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建立医院血气分析POCT检验数据监测、控制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交换以及信息提取等的智能化管理.结果对血气分析POCT数据和质控进行了很好地管理,并融入医院数字信息化平台.结论血气分析POCT检验数据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可以达到对POCT血气分析质控管理,满足医院对医院等级评审的需求(POCT),确保符合实验室认证及医院评审的规范与管理.【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9(034)007【总页数】4页(P137-140)【关键词】血气分析;POCT;质量控制;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作者】LAI Xuel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9引言随着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引入医学检验领域,医学检验技术呈现两大发展趋势[1],一是使用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信息传递速度,高精度分析结果的设备进行检测[2],可掌握患者更多信息,设备放置在检验科(或中心实验室)。
二是通过床旁快速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设备进行检测,通常放置在临床科室。
POCT设备具有体积小、快速方便、操作简便等特点,特别是适用于患者的快速监测[3-4]。
由于医学模式的改变,危重患者需快速得到检验结果,通过检验数据,指导临床医师作出快速、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5-6]。
因此,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检验科和临床科室。
血气分析是指通过测定血液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测定血液酸碱度、碳酸氢盐、阴离子间隙等参数,分析判定患者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呼吸衰竭类型与严重程度,以及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衡状况[7]。
血气分析质量控制程序
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室内质量控制提高结果的精密度, 通过
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相关术语
1. 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主要内容 包
括作业技术和活动, 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 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 满意
的原因,保障医疗安全。
2. 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3. 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 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通常
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4. 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 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 致
程度。
5. 偏差:指测定结果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6. 变异系数:测定结果
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百分比值,通常用 CV%fe示。
8. 溯源性: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 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 准
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9. 在控:质控品测量结果在控制限之内。
10. 失控:质控品测定结果结果在控制限之外。
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 连续 地
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 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 室内质 量控
制的目的是检测、 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 并监测其准确度的改变, 提高
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 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 验室管
理办法》、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LA 88)、美国病理家学会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 CAP等对临床实验室血气分析项目的质量管理要
求,制订血气分析仪检测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程序, 旨在保证进行该项检测的临床 科
室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是保障检测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必要措施。
(一)开展室内质量控的准备工作
1. 人员培训:在开展质控前, 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 方能从事血
气分析仪操作。
2.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使用手册,血气分析室内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操作
3. 血气分析仪应按照生产公司的要求进行校正。在实验室开始临床标本检测前, 应
进行检测精密度、可报告范围验证,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4. 质控品的选择
血气分析所用质控物原则上应由提供仪器的经销商供应配套控制品 (高、中、
低三个浓度) 。如仪器生产公司不能满足要求, 可以使用第三方控制品 (高、中、
低三个浓度)。
5. 设定质量目标:PacQ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 88)要求<1/3总
允许误差(8%), 或根据生物变异学设定适当的性能规范允许不精密度 <2.4%,允 许
总误差 <5.7%。
6. 靶值的设定: 每天一次连续完成质控品 20次测定, 以20个数据计算均值、 标
准差。以2S做为警告限,3S做为失控限,设定临时质控靶值、结果范围。连续 累积
3-4 个月,去除失控结果确定最终总靶值及标准差。
(二)室内质量控制操作
1 质控操作
1.1 每天在测定患者标本前先检测高、中、低浓度质控品,将原始质控结果记录 在质
控图或质控表上。当质控结果在控才能测定患者标本,如果质控结果失控, 应该分析
失控原因,纠正发生失控的错误并完成相关记录。
2 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失控情况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 如发现质控数据
违背了控制规则, 应填写 失控报告单,失控原因分析, 纠正发生失控的错误, 室
内质控结果在控方可发方 检验报告。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
因:
(1)立即重测定同一质控品。此步是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 仔细
操作,以查明质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 差,则重
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 可以进行下一
步操作。
(2)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质控品结果正常,那么原质控品 可能
由于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 或者被污染。 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 范围,
则进行下一步。
(3)新开一批质控品,重做失控项目。如果结果在控,说明前一批质控品可能 有问
题,检查它们的有效期和贮存环境, 以查明问题所在。 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 范围,
则进行下一步。
(4)进行仪器检测:检查仪器状态,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 剂是
否因保管不当而变质, 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 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 围,则
进行下一步。
(5)请专家帮助。
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 那可能是仪器或试剂的原因, 只有和仪器 厂
家联系请求他们的技术支援。
(三) 室内质量控数据的管理
1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统计处理与保存 月末应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
理,保存原始数据和计算 数据,并将汇总表打印保存。
2 室内质量控质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量控质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 数进
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数之间、 标准差之间、 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 明显不
同。
(三)室间质量评价
定期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 活动,
提高与其他实验室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减小偏倚。及时分析回报结果,提 高检验结果
的准确度,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参考资料
《临床检验6 3质量设计与控制》 王治国P236, P242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第二版 冯仁丰 《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006年 卫生部
医务部
2013年 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