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前质量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3.71 MB
- 文档页数:31
血气分析操作考核标准文档血气分析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酸碱平衡、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
为了保证血气分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一些考核标准,以评估操作者的操作技能和仪器的性能。
一、仪器操作方面的考核标准:1. 熟悉血气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2. 能够正确安装血样针头,并确保无气泡进入样品。
3. 能够准确调节仪器的温度和压力参数,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能够正确选择不同的检测模式和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样品采集方面的考核标准:1. 熟练掌握血气分析的不同采样方法和位置,包括动脉血采样、静脉血采样和毛细血管血采样等。
2. 能够正确选择不同的采样器和血盐溶液,避免样品污染和稀释。
3. 能够正确判断血样的采集深度和采集速度,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
4. 能够及时处理采样过程中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如血样凝固、血栓形成等。
三、结果分析和判断方面的考核标准:1. 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血气分析仪器上显示的各项指标,如pH值、PaO2、PaCO2、HCO3-等。
2. 能够根据结果判断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3. 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解释,提供全面的临床参考价值。
四、质量控制方面的考核标准:1. 能够正确操作仪器的质控系统,进行质控样品的检测和分析。
2. 能够根据质控样品的结果,判断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校准。
3. 能够正确记录和报告血气分析结果和质控数据,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4. 能够遵守血气分析的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
以上是血气分析操作考核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操作者的考核,可以评估其操作技能和仪器的性能,并提供参考意见和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血气分析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血气分析仪的使用教程血气分析仪是一种医疗设备,它能够测量和分析体内的血液酸碱平衡,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功能等重要指标。
其在临床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血气分析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帮助您正确使用该设备。
一、准备工作在使用血气分析仪之前,首先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保仪器的电源线和数据线连接完好。
2. 准备好血样采集器、注射器、试剂盒等相关设备和耗材。
二、采集血液样本1. 消毒:使用75%酒精或碘酒对患者的手指或其他采血部位进行消毒,确保卫生。
2. 采集:使用无菌的血样采集器或注射器,按照仪器说明书中的指示进行采血。
一般情况下,选择患者的无名指作为采血点。
3. 抗凝剂混合:将采集的血液样本与仪器配套的抗凝剂混合均匀。
三、仪器操作1. 打开仪器电源,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将抗凝血液样本缓慢注入血气分析仪的采样孔中,注意不要进气泡。
3. 按照仪器的提示,选择相应的测试项目及参数。
可以根据需要测量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平衡等指标。
4. 等待仪器检测完成,通常时间较短。
仪器会显示出测量结果,注意记录所得数据。
四、注意事项1. 操作规范:在使用血气分析仪时,应按照操作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更改设置和参数。
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质量良好,并避免气泡的进入。
2. 清洁和消毒:使用血气分析仪后,应将其清洁干净并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学习与培训:在使用血气分析仪之前,建议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熟悉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使用效率并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质控测试,确保血气分析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维护和校正。
总结:血气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能够帮助医生分析患者体内的血液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诊的发生。
动脉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气分析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患者,对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尤其重要,已成为必需检测指标之一。
但血气标本不同于一般的血液标本,它的采集有特殊要求,现将临床采集实践中,对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及过程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综述如下:1 采血时患者状态的稳定性血液中pH、PaCO2特别是PaO2均为不稳定性参数,易受外部干扰因素而发生迅速变化。
这种变化有些并非疾病引起,采血时患者心理上的忧虑是不可忽视的。
应避免因消极的语句引起患者呼吸和心率的变化。
患者呼吸急促可引起pH和PaO2增高,PaCO2下降;反之,如果患者瞬间屏气,会使pH和PaO2下降,PaCO2增高。
在采血时应尽量减少患者痛苦,使之处在情绪稳定状态下进行,如果不是卧床患者还应在采样前让患者卧床休息3-5min。
由于患者的紧张情绪,容易造成血管收缩,当针尖触及动脉时,会引起动脉血管痉挛,造成动脉搏动不明显。
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
2 动脉血与静脉血的选择虽然动脉和混合静脉血的血气值都有它的正常范围,但因为混合静脉血气的正常值不如动脉血稳定,所以临床上血气分析大多采取动脉血作为标本。
因此,应注意不要误采静脉血。
用注射器采集动脉血时,当针头刺入动脉后,从乳头侧方仔细观察,可见到流进乳头内的血液有与脉搏相一致的搏动现象,若误穿入静脉,就观察不到这种现象,这样可避免采集到静脉血。
3 采血部位3.1在临床实践中,多采用外周浅表易于扪及、大小合适、针头易于进入的动脉血管,且动脉供血区域侧枝循环丰富,如果发生动脉痉挛或栓塞,不至于造成组织缺血。
桡动脉最符合以上条件,因此也是临床上用于采血做血气分析最常见部位。
如果桡动脉无法穿刺,足背动脉、肱动脉、股动脉都能用于穿刺采血。
3.2若由原有留置的动脉导管内采血,通过观察:认为只需抽取6ml动脉血后取样行血气分析,结果能取得与股动脉取样相同结果。
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与检验程序的综合分析摘要】目的:综合探讨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程序。
方法:使用血液气体分析仪(丹麦Radiometer Medical ApS 公司)监测试剂盒内同批号质控标本,根据定标、质控时间分析血气分析检验程序对结果影响。
结果:质控间隔1天和2天的血气指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隔3天和隔1周的血气指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靶值除钠离子,低靶值除PH外,其他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均超过90%。
结论:加强血气分析质量控制和检验程序是保证数据准确的前提。
【关键词】血气分析质量控制检验程序【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92-02血气分析是测定、评价氧合、通气和酸碱平衡指标的重要方法,其在临床疾病检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1],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随着患者对医疗水平要求的提高,医院的各项服务都在不断改善和提升,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是指导医生进行做出诊断的关键,因此加强各项指标的质量检查控制至关重要。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和检验程序,现将其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血液气体分析仪(丹麦Radiometer Medical ApS 公司提供),用于监测试剂盒内同批号质控标本,按每隔1天定标、质控1次,每隔2天定标、质控1次,每隔3天定标、质控1次,每隔7天定标、质控1次的顺序,每种方法实施30次,分析质控间隔时间的影响效果。
在此研究过程中,每天上午8点检验第一份标本每天下午6点检验最后一份标本。
1.2 检测方法使用肝素化注射器抽取0.5ml动脉血,血气分析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股动脉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使用。
1.3 动脉血气范围[2]正常参考范围如下:二氧化碳分压32-45mmHg,氧分压0-140mmHg,钾离子3.4-4.5mmol/L,钠离子135-146mmol/L,钙离子1.15-1.29 mmol/L,氯离子98-106 mmol/L,PH7.35-7.45,血糖3.89-5.83 mmol/L,血乳酸0.5-1.6 mmol/L。
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标准目录一、背景介绍 (3)1、现状概述 (3)2、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的适用人群范围 (3)3、血气分析操作人员要求 (3)二、血气分析采血流程 (4)1、采血准备, (4)2、采血操作流程规范 (5)三、样本的运送与接收 (12)1、样本运送 (12)2、样本接收 (13)四、动脉血气分析质量控制 (14)1、与结果准确性相关的标本制备质量控制- (14)2、与结果准确性相关其它影响因素 (15)3、血气分析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 (15)五、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7)1、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17)2、动脉痉挛 (17)3、血肿 (17)4、血栓或栓塞 (18)六、采血人员安全防护 (19)1、个人防护装备 (19)2、标本采集区的预防措施 (19)3、职业暴露防护 (20)七、人员培训 (21)八、参考文献 (22)一、背景介绍1、现状概述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血气分析项目的检测指标已从传统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酸碱度指标扩展到电解质、红细胞压积、葡萄糖、代谢产物及凝血项目等1。
由于血气分析项目的日益充实,及其固有的实时、快速检测的优势,已越来越广泛被临床应用。
血气分析是指导呼吸、代谢系统紊乱、特别是急重症患者诊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很多厂家把血气和电解质等分析结合在一起,生产出了血气电解质分析仪。
软件和硬件的进步使现代血气分析仪具有超级的数据处理、维护、贮存和专家诊断功能。
但目前医疗领域内血气分析操作仍存在普遍问题,从而使得血气分析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错误的检验结果会给医院和患者双方带来不必要的医疗损失。
根据Sol F. Green的研究,在所有因不合格样本所增加的成本中,病人增加的额外治疗成本占80%,其次是样本重新制备造成的人工成本,而问题原因查找、采血耗材和机器成本综合不到10%2。
因此,错误的血气分析结果远比不检测的后果更为严重。
为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前质量控制和血气报告结果准确性,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均对动脉血气分析样本分析前处理变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中国护理管理15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8月15日 第11卷 第8期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100029 作者简介:袁慧,硕士,主任技师,主任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技术的质量控制 ◆ 袁慧 姚兴荣 马旭
动脉采血质量控制专题
动脉血气分析(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ABGA)是指对动脉血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物质进行分析的过程。血气分析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是诊断呼吸衰竭和酸碱平衡紊乱最可靠的指标和依据,对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以及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均具有重要意义[1-4]。Tom Andrews等[5]发现患者每日动脉血气分析频率与患者失血量有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贫血,甚至需要进一步进行血液补偿疗法。可见,临床采取正确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对于患者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血气分析的结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标本采集成功率及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标本采集、运送、分析等过程中均涉及多个因素影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任何一环节均可能发生临床上严重的错误,特别是分析前错误对动脉血气分析影响最大[6]。吴雅莉等[7]对3组共90份随机血标本进行了质量对比检测,其研究表明,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同于其他生化检验标本的采集,要求血标本为动脉血,用肝素抗凝,血液不得与空气接触,容器必须密封,且保存时间不宜过长[7]。而不正确的血标本采集可导致结果的不准确,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就几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质量控制进行总结如下。1 采血部位及采血器材1.1 采血部位理论上从全身任何动脉均可采集标本,理想的部位应是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方便、体表侧支循环较多、远离静脉和神经的动脉。临床采集动脉血气分析血标本主要从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头皮动脉等穿刺。桡动脉是采集血样首选部位之一,操作比较方便、安全[8]。桡动脉浅表、固定、易暴露,不受体位和操作地点的限制,大致和一般静脉穿刺相仿,穿刺成功率高,且不易造成误入静脉和深层神经[9]。桡动脉在前臂中远段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屈腕肌间,在桡骨茎突部远端分为2支。一支于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绕至手背,穿第1掌骨间隙至手掌深面,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掌深弓;一支在鱼际肌表面或穿拇短展肌向下至手掌,与尺动脉末端吻合,形成掌浅弓。在桡骨茎突掌面,桡动脉分支行于不同方向,动脉浅显[10]。在进行动脉采血时,应熟悉掌握解剖部位,准确刺入桡骨茎突与第1掌骨间隙处,此处动脉血管易于固定。针头进入动脉后会引起血管收缩,往往不能马上见到回血,需稍待片刻可见血液涌出,因此,穿刺后如未见回血,不可急于进退针头,以免造成穿刺失误[11]。对于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危重患者、血肿形成、采血困难者,可采取桡动脉与足背动脉、头皮动脉、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循环穿刺方式,减少同一部位的反复穿刺,可降低局部血管的损伤及血肿形成的几率,从而减轻患者尤其是新生患儿的痛苦[12]。1.2 采血器材:临床工作中根据具体病例应采取不同的采血器材,如一次性注射器、动脉血气针、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静脉输液针[13]、头皮针、动脉测压管及三通接头的运用[14]。以往一般采用玻璃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标本。为了避免玻璃注射器可能发生的交叉感染,近年来不少医院开始采用塑料一次性2ml或5ml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气。临床应用中发现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未能考虑动脉血气标本的特殊性以及采集的危险性,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难以克服的缺陷和误差,这不仅影响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有时还会降低监测数据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价值[15]。如今临床上多使用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标本。相比于一次性血气针,动脉血气针螺旋乳头与针头连接更牢固、安全。动脉血气针穿刺时,当动脉压使血液进入注射器时,空气通过注射器活塞的孔石排出,孔石与血液接触,遇湿封闭,血液无法通过,保证血样分析前的气密性,以此保证血样不混入空气。反过来,动脉血气针高质厚壁聚丙烯塑料针筒使抽出的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最小,可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动脉血气针针头锐利,超薄壁,斜面短,容易进针和缩短进血时间,穿刺前拉回针栓,置活塞于欲取血量处,进行动脉穿刺时,无需再拉动针栓,可使针头固定良好,这样病人疼痛率大大下降;也可减轻采血引起的患者紧张情绪,更易被患者接受[16]。黄琴红等[15]的研究证实,动脉血气针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其价格相对较贵,对临床进一步广泛应用有一定的限制。而一次性采血针因其价格便宜,目前大多数医院在广泛应用17]。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是体外循环术中及术后的患者,需频繁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监测体内血氧饱和度、中国护理管理16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Vol.11, No.8 August.15, 2011
血气分析技术操作存在原因及整改措施范文Blood gas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used in medical diagnostics to assess a patient's respiratory and metabolic functions.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common reasons for errors or inaccuracies in blood gas analysis results.血气分析是医学诊断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用于评估患者的呼吸和代谢功能。
然而,在血气分析结果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差或不准确性的原因。
One common reason for errors in blood gas analysis is improper sample collection. When blood samples are not collected properly, such as from an inappropriate site or with insufficient mixing of anticoagulant, it can lead to inaccurate results.血气分析误差的一个常见原因是样本收集不当。
当血液样本未被正确收集,比如从不适当的部位收集或抗凝剂混合不足时,可能导致不准确的结果。
Another reason for errors in blood gas analysis is inadequat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If the equipment used for blood gas analysis is notproperly calibrated or maintained, it can result in unreliable results that may not reflect the true physi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血气分析误差的另一个原因是质量控制措施不足。
01血气分析概述Chapter血气分析的定义与意义血气分析定义血气分析的意义呼吸系统疾病血气分析可用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酸碱平衡紊乱血气分析可帮助诊断各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
危重症监测在重症监护室(ICU)中,血气分析常用于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代谢状态,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气体交换01酸碱平衡02氧合作用0302血气分析样本采集与处理Chapter样本采集部位及注意事项抗凝剂的选择与使用样本处理与保存010*******03血气分析常用指标解读Chapter定义临床意义影响因素030201酸碱度(pH )二氧化碳分压(PCO2)定义临床意义影响因素氧分压(PO2)临床意义定义判断机体是否缺氧及缺氧程度的指标。
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反映机体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定义表示血液中碱储备的指标,正常值为22-26mmol/L 。
影响因素肾脏功能、代谢性疾病、药物使用等。
碳酸氢根(HCO3-)碱剩余(BE)定义01临床意义02影响因素0304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Chapter1 2 3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呼吸衰竭的预后评估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与处理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原则酸碱平衡紊乱的预防措施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05血气分析仪的使用与操作Chapter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结构血气分析仪的功能主要用于测量血液中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等指标,以评估机体的酸碱平衡和呼吸功能。
注意事项1. 在采集血液样本前,需确认患者身份及采血部位。
2. 严格按照血气分析仪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结果不准确。
01 02常见故障1. 血气分析仪无法启动或无法正常工作。
血气分析简介血气分析是医学上常用于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
一、血气分析技术的仪器原理测定血气的仪器主要由专门的气敏电极分别测出O2、CO2和pH三个数据,并推算出一系列参数。
其结构组成基本一致,一般包括电极(pH、PO2、PCO2)、进样室、CO2空气混合器、放大器元件、数字运算显示器和打印机等部件。
1.电极系统(1)pH测定系统:包括pH测定电极即玻璃电极、参比电极及两种电极间的液体介质。
原理是血样中的H离子与玻璃电极膜中的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产生电位变化,此电位与H离子浓度成正比,再与不受待测溶液H离子浓度影响的参比电极进行比较测量,得出溶液的pH。
(2)PCO2电极:PCO2电极属于CO2气敏电极,主要由特殊玻璃电极和Ag/AgCl参比电极和电极缓冲液组成。
原理与pH电极基本相同,只是pH电极外面还有一层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膜,CO2自由透过,其他离子不能透过,此膜与pH电极间含有电解液,PCO2的改变可影响电解液的pH,PCO2的对数与pH呈直线关系。
(3)PO2电极:PO2电极是一种对O2敏感的电极,属于电位法。
样本中的O2经过聚丙烯膜到达铂阴极表面时,O2不断地被还原,阳极又不断地产生Ag并与Cl结合成AgCl沉积在电极上,氧化还原反应在阴阳极之间产生电流其强度与PO2成正比。
2.管道系统主要由测定室、转换盘系统、气路系统、溶液系统及泵体等组成。
二、标本采集、运送1.标本采集(1)采血部位: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能真实地反映体内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状态,常取部位是肱动脉、股动脉、前臂动脉等,也可用动脉化毛细血管血,只是PO2低于动脉血;静脉血也可供作血气测定,但与动脉血差别较大。
(2)抗凝集的选择:因需测定全血血气,所以必须抗凝,一般用肝素抗凝(最适用肝素锂,浓度为500-1000U/ml)。
(3)注意防止血标本与空气接触,应处于隔绝空气的状态。
与空气接触后可使PO2升高,PCO2降低,并污染血标本。
POCT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探讨LAI Xuelei【摘要】目的探讨床旁快速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血气分析仪的优点和缺点,建立血气分析POCT管理模式.方法结合我院血气分析POCT由分散管理转为集中管理,建立医院血气分析POCT检验数据监测、控制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存储、交换以及信息提取等的智能化管理.结果对血气分析POCT数据和质控进行了很好地管理,并融入医院数字信息化平台.结论血气分析POCT检验数据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可以达到对POCT血气分析质控管理,满足医院对医院等级评审的需求(POCT),确保符合实验室认证及医院评审的规范与管理.【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9(034)007【总页数】4页(P137-140)【关键词】血气分析;POCT;质量控制;信息化;全面质量管理【作者】LAI Xuel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9引言随着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维引入医学检验领域,医学检验技术呈现两大发展趋势[1],一是使用高分析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信息传递速度,高精度分析结果的设备进行检测[2],可掌握患者更多信息,设备放置在检验科(或中心实验室)。
二是通过床旁快速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设备进行检测,通常放置在临床科室。
POCT设备具有体积小、快速方便、操作简便等特点,特别是适用于患者的快速监测[3-4]。
由于医学模式的改变,危重患者需快速得到检验结果,通过检验数据,指导临床医师作出快速、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5-6]。
因此,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检验科和临床科室。
血气分析是指通过测定血液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测定血液酸碱度、碳酸氢盐、阴离子间隙等参数,分析判定患者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呼吸衰竭类型与严重程度,以及各种类型的酸碱失衡状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