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酸的制备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5
扁桃酸的实验报告扁桃酸的实验报告引言:扁桃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有机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氧化、抗炎等。
近年来,扁桃酸备受关注,被认为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探究扁桃酸的抗菌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扁桃酸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材料与方法:1. 扁桃酸提取物:从新鲜扁桃中提取扁桃酸,采用某种提取方法。
2. 细菌培养物:选择几种常见的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培养基:选择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4. 平皿:用于培养细菌和观察抗菌效果。
5. 培养箱: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实验步骤:1. 提取扁桃酸:按照提取方法将扁桃酸从新鲜扁桃中提取出来,并得到扁桃酸提取物。
2. 制备细菌培养物: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菌株,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使细菌达到对数生长期。
3. 抗菌实验:将平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只加入培养基,实验组加入扁桃酸提取物。
在平皿上均匀涂布细菌培养物,然后分别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不同区域加入适量的对照液和扁桃酸提取物。
4. 培养:将平皿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5. 观察结果:观察平皿上细菌生长的情况,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
结果与讨论: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中的细菌生长繁殖良好,而实验组中的细菌生长受到了抑制。
这表明扁桃酸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扁桃酸的抗菌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细菌细胞壁:扁桃酸可能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中的特定结构相互作用,导致细菌细胞壁的破坏,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2. 干扰细菌代谢:扁桃酸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如酶活性和蛋白质合成等,使细菌无法正常进行代谢活动,从而抑制其生长。
3. 抑制细菌的生物膜形成:扁桃酸可能干扰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过程,阻止细菌在表面形成结构复杂的生物膜,从而减弱细菌的黏附和生长能力。
然而,本实验只是初步探究扁桃酸的抗菌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深入探讨。
扁桃酸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室名称:
扁桃酸的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合成出扁桃酸,学习并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技术操作。
实验原理: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基本反应之一,常用于酸酐和醇类反应生成酯。
扁桃酸即是一种酯类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9H10O2。
通过乙酸盐和苯甲醇的酯化反应,可以得到扁桃酸。
实验步骤:
1、称取苯甲醇2克、乙酸2克放入干燥烧杯中,加入1滴浓硫酸酸性催化剂。
2、在沸腾水浴中进行加热,并搅拌4小时。
3、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在常压条件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4、用乙醇洗涤,干燥后称取分析。
实验结果:
经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合成了扁桃酸。
经测定,所得产物为
白色固体,产率为85%。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合成扁桃酸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酯化反应的原理和
技术操作,对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该实验操作
简单,操作时间短,产率高,适合初学者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记录:
日期:2020年11月11日
姓名:XXX
实验用品:
苯甲醇、乙酸、浓硫酸酸性催化剂、烧杯、三角瓶、称量器等。
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反应物。
2、实验操作过程中,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实验后应尽早清洗反应器具,严谨防止混错已有氧化物。
4、实验操作前应认真熟悉实验步骤及操作原理。
扁桃酸的制备扁桃酸(苦杏仁酸)可作为治疗尿路感染的消炎药物以及某些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同时也是用于测定某些金属的试剂。
它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C6H5C*H(OH)COOH,用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的是d1体,用旋光的碱可析解为具有旋光的组分。
合成方法主要有:(i)α,α-二氯苯乙酮(C6H5COCHCl2)的碱性水解;(ii)扁桃腈[C6H5—CH(OH)CN]的水解。
这两种方法合成路线长、操作不便且不安全。
本实验采用PT催化反应,一步即可得到产物。
显示了PT催化的优点。
[反应式]反应机理一般认为:CCL2对苯甲醛先羰基加成,再经过重排及水解主要试剂苯甲醛10.1mL(0.1 mol),氯仿16mL(0.2mol),氢氧化钠,TEBA 0.005mol(自制),乙醚,硫酸,甲苯,无水硫酸钠。
实验步骤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及滴液漏斗的250mL三口瓶中,加入10.1mL。
苯甲醛、1.0g TEBA和16mL氯仿,在搅拌下慢慢加热反应液。
当温度达56℃以后,开始慢慢滴加由19g氢氧化钠溶于19mL水而形成的溶液,滴加过程中需维持温度在60~65℃或稍高,但不得超过70℃,滴加约需1h。
滴加完毕,在搅拌下继续反应1h,反应温度控制在65~70℃之间。
此时可取反应液用试纸测其pH,当反应液pH近中性时方可停止反应。
否则,要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至反应液pH为中性。
将反应液用200mL水稀释,每次用20mL乙醚提取两次,合并醚层,待回收,以除去反应液中未反应完的氯仿。
水相用50%硫酸酸化至pH约为2~3后,每次用40mL乙醚分两次提取,合并提取液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出乙醚,并在减压下尽可能抽净乙醚(产物在乙醚中溶解度大),得粗产品约11.5g,产率76%。
以1.0g产物用1.5mL甲苯的比例进行重结晶,用折叠的扇形滤纸趁热过滤,母液置于室温,使结晶慢慢析出。
产品呈白色结晶,mp 118~119℃。
附:相转移催化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A)的制备[反应式]C6H5CH2C1+(C2H5)3N→C6H5CH2N+(C2H5)3Cl-[主要试剂]氯化苄5.5mL(0.05mol),三乙胺7mL(0.05mol),1,2—二氯乙烷19mL。
扁桃酸的制备【实验目的】1. 通过扁桃酸的合成进一步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
2. 进一步认识卡宾的形成和反应。
【实验原理】扁桃酸有名苦杏仁酸,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也是口服治疗尿路感染的药物。
他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的是外消旋体。
用旋光性的碱如麻黄素可拆分为具有旋光性的组分。
扁桃酸传统上可用扁桃腈[C 6H 5CH(OH)CN]和α,α-二氯苯乙酮(C 6H 5COCHCl 2)的水解来制备,但反应合成路线长、操作不便且欠安全。
本实验采用相转移催化反应,一步可得到产物,显示了PTC 反应的优点。
反应式如下+C 6H 5CH O CHCl 3C 6H 5CHCO 2H OH *H +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反应中产生的二氯卡宾与苯甲醛的羰基加成,再经重排及水解生成扁桃酸。
C 6H 5CH O C 6H 5H CO Cl Cl C 6H 5CHCOCl Cl C 6H 5CHCO 2H OH 2OH -+【药品】苯甲醛(新蒸)、氯仿、TEDA 、氢氧化钠、乙醚、硫酸、甲苯、无水硫酸钠、无水乙醇。
【实验步骤】在50 mL 装有搅拌器[1]、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 3.0 mL(3.15g ,0.03 mol)苯甲醛、0.3 gTEBA 和6 ml 氯仿。
开动搅拌,早水浴加热,带温度上升至50~60℃,字冷凝管上口慢慢滴加由5.7 g 氢氧化钠和5.7 mL 水配置的50%的氢氧化钠溶液[2]。
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在60~65℃,约需 45 min 加完。
加完后,保持此温度继续搅拌1 h [3]。
将反应液用50 mL 水稀释,用20 mL 乙醚分2次萃取,合并萃取液,倒入指定容器待回收乙醚。
此时水层为亮黄色透明状,用50%硫酸算话至PH为2~3后,再每次用10 mL乙醚萃取2次,合并酸化后的醚萃取液,用等体积的水洗涤1次,醚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并用水泵减压抽滤净残留的乙醚[4],得粗产物约 2 g。
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扁桃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尤其是扁桃和苦杏仁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制备出扁桃酸,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制备的有效性。
实验原理:扁桃酸的制备主要依靠氰化钠与苯甲醛的反应。
氰化钠是一种强碱,能够与苯甲醛中的羰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扁桃酸。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仪器:反应瓶、冷凝管、滴定管、温度计等。
- 物质:苯甲醛、氰化钠、乙醇、醋酸等。
- 实验环境:实验室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通风。
2. 反应过程:- 将苯甲醛溶解在乙醇中,制备成适量的苯甲醛溶液。
- 在反应瓶中加入苯甲醛溶液。
- 向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氰化钠溶液。
-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冷凝管将反应瓶中产生的气体冷凝收集。
- 反应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气体溶解在醋酸中。
3.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
- 将该气体溶解在醋酸中,生成了一种无色液体。
-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产物为扁桃酸。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扁桃酸。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其次,实验中使用的苯甲醛和氰化钠都属于有毒物质,需要小心操作,并注意防护措施。
另外,实验中使用的乙醇和醋酸也需要注意防火和防爆措施。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扁桃酸,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制备的有效性。
扁桃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有望在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实验中使用的物质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需要在实验操作中加以注意和防护。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扁桃酸的性质和应用,以更好地发挥其潜在价值。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扁桃酸的制备方法。
2. 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3. 了解扁桃酸的理化性质。
二、实验原理扁桃酸( Mandelic acid )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CH2COOH。
它是一种具有杏仁味的无色晶体,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扁桃酸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采用苯甲酸与亚硝酸钠在硫酸存在下反应,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扁桃酸。
三、实验材料1. 苯甲酸:0.5g2. 亚硝酸钠:0.3g3. 硫酸:1ml4. 盐酸:1ml5. 乙醇:5ml6. 冰:适量7. 烧杯:1个8. 烧瓶:1个9. 滴管:1个10. 滤纸:1张11. 实验记录表:1张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0.5g苯甲酸和1ml硫酸,搅拌均匀。
2. 用滴管缓慢滴加0.3g亚硝酸钠,边滴加边搅拌,直至亚硝酸钠完全溶解。
3. 将烧杯置于冰浴中冷却,保持温度在0~5℃。
4. 在烧瓶中加入1ml盐酸和5ml乙醇,搅拌均匀。
5. 将冷却后的溶液倒入烧瓶中,继续搅拌,观察反应现象。
6. 反应完成后,将混合物倒入过滤器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7. 将滤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8. 将烧杯置于室温下,让溶液自然蒸发,直至晶体析出。
9. 将晶体收集在干燥器中,晾干,得到扁桃酸。
五、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成功制备出扁桃酸,其外观为无色晶体,具有杏仁味。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是关键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质量。
2. 亚硝酸钠的用量对反应影响较大,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产物的质量。
3. 实验过程中,注意防止溶液溅出,以免发生危险。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扁桃酸,通过实验掌握了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反应条件,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同时,通过实验了解了扁桃酸的理化性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扁桃酸又称苦杏仁酸,为白色斜方片状结晶。
易溶于热水、乙醚和异丙醇,不溶于乙醇。
曝光过久,会引起变色和分解。
由苯甲醛与二溴化苯乙酮作用而制得。
现用于有机合成,是测定锆的特殊试剂。
一、制备方法
1、苯甲醛相转移法:
苯甲醛在季铵盐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依次加入氯仿、5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经加热反应后,冷却、搅拌、分离、硫酸酸化、乙酸乙酯分三次抽提得到产物。
2、苯-乙醛酸法:
将50%乙醇酸、苯及醋酸,在搅拌下滴加硫酸,在80℃反应后,分离苯层和水层,向苯层加入5%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分离的水层PH值为8。
分离苯层和水层之后,向水层加入50%硫酸,使PH达到5,析出沉淀。
过滤,浓缩滤液,加50%硫酸使PH达到1,过滤析出物,水洗,干燥得到产品。
3、苯乙酮法:
苯乙酮与硝基苯在碱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
苯乙酮、硝基苯和氢氧化钠在
160--170℃反应温度、搅拌下反应约4小时,分离产物,将水溶液酸化、乙醚萃取,苯重结晶得到产品。
二、贮存方法
本品应密封保存。
用25kg纸板桶包装;运输过程中,须严防潮湿、受热和日晒;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处,并远离火种、热源。
三、用途
在医药工业可用于头孢羟唑、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酸酯、滴眼药羟苄唑、匹莫林等的中间体,也可作防腐剂。
以上就是有关扁桃酸的一些相关介绍,希望对您进一步的认识了解有所帮助。
实验八相转移催化法制备dl-扁桃酸dl-扁桃酸(Mandelic acid) 又名苦杏仁酸、苯乙醇酸、α-羟基苯乙酸等。
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合成血管扩张药环扁桃酸酯、滴眼药羟苄唑等。
以往多由苯甲醛与氰化钠加成得腈醇(扁桃腈)再水解制得。
该法路线长,操作不便,劳动保护要求高。
采用相转移二氯卡宾法一步反应即可制得,既避免了使用剧毒的腈化物,又简化了操作,收率亦较高。
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相转移催化反应的原理以及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掌握相转移催化剂的制备及后处理技术。
3、熟悉相转移二氯卡宾法制备扁桃酸的实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药物合成中常遇到水相和有机相参与的非均相反应,这些反应速度慢、收率低、条件苛刻、有些甚至不发生反应、回收和后处理麻烦,而且不能适合所有的反应。
1965年,MaKasza 首先发现鎓类化合物具有使水相中的反应物转入有机相中的性质,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提高了收率,简化了操作,并使一些难以进行的反应顺利完成,从而开辟了相转移催化这一新的合成方法。
近20年来,相转移催化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两类,即季铵盐类和冠醚类。
本实验采用季铵盐(TEBA)为相转移催化剂。
其原理是,在50%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相转移催化剂和氯仿,季铵盐在碱液中形成季铵碱而转入氯仿层,继而季铵碱夺去氯仿中的一个质子而形成离子对(R4N+·CCl-3),然后发生α-消除和成二氯卡宾:CCl2,二氯卡宾是非常活泼的中间体,能与多种官能团发生反应生成各类化合物,其中与苯甲醛加成生成环氧中间体,再经重排、水解得到dl-扁桃酸。
反应式如下R4N+Cl-+ NaOH⇌R4N+OH-+ NaCl水相水相油相水相R4N+OH-+ CHCl3⇌R4N+CCl-3⇌:CCl2+ R4N+Cl-油相油相油相油相水相本品为白色斜方片状结晶,熔点为119℃,相对密度1.30,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异丙醇等,长期露光则分解变色。
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扁桃酸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化学实验制备扁桃酸,并观察其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扁桃酸是一种有机酸,可以通过对苯二甲酸和甲醛的缩合反应来制备。
在此反应中,对苯二甲酸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扁桃酸。
实验步骤:
1. 将对苯二甲酸和甲醛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加入到反应瓶中。
2. 在搅拌的同时,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反应体系呈碱性。
3. 将反应瓶放入加热设备中,进行加热反应。
4. 反应结束后,用冷水冷却反应瓶,然后过滤得到产物。
5. 对产物进行干燥和结晶,得到纯净的扁桃酸。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制备得到了扁桃酸,产物呈白色结晶状固体,具有特有的
气味。
经过检测和分析,确认产物为扁桃酸。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扁桃酸,并观察到了其性质和特点。
扁
桃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一定的酸性和挥发性。
本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制备扁桃
酸的方法,并且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扁桃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
我们对化学实验的经验和知识。
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和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
索扁桃酸的应用和价值。
扁桃酸制备条件优化扁桃酸是一种常见的多羟基有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
在扁桃酸的制备过程中,优化反应条件对于提高产率和纯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扁桃酸制备的条件优化方法,并介绍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
一、反应原理和方法扁桃酸是由苦杏仁中提取得到的,其主要原料是苦杏仁。
而苦杏仁含有一种名为氰甙的有毒物质,所以在制备扁桃酸时需要先进行氰解反应。
首先,将苦杏仁加入适量的水中,然后加热至70°C左右。
随着加热的进行,氰甙会分解产生氰化氢气体。
氰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应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操作。
当苦杏仁中的氰化氢完全释放后,将溶液冷却。
此时可以观察到溶液中形成了白色的沉淀物,沉淀物即为扁桃酸。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扁桃酸,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取和纯化。
二、条件优化1. 温度优化实验发现,苦杏仁在70°C左右的温度下氰解效果较好。
低于该温度,氰解反应速率较低,会影响产率;高于该温度,可能产生副反应或破坏扁桃酸的结构。
因此,建议将苦杏仁加热至70°C左右进行氰解反应。
2. 比例优化在制备扁桃酸的过程中,水和苦杏仁的比例对反应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过多的水会稀释苦杏仁中的氰甙,导致氰解反应不完全;而苦杏仁过多,则可能产生副反应或造成废料浪费。
因此,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比例,找到最佳的比例值。
3. 理想反应时间反应时间也是影响扁桃酸制备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氰解反应中,过短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氰解不完全,而过长的反应时间则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不同的反应时间,找到理想的反应时间。
4. 提取和纯化制备得到的扁桃酸通常含有杂质,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步骤。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醇沉法将扁桃酸和大部分杂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结晶、过滤和洗涤等步骤,获得纯度较高的扁桃酸。
三、实验方案根据以上条件优化的原则,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方案: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 将苦杏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适量水中,放置于70°C的水浴中进行搅拌。
一、实验目的1. 掌握Ando扁桃酸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Ando扁桃酸合成反应是在Lewis酸四氯化锡存在下,各类富电子芳烃与DEOM(二乙基氧代丙二酸)之间通过亲电取代以及后续的水解与脱羧过程,合成扁桃酸与一系列芳基取代扁桃酸的反应。
该反应由日本Tokyo大学理学院化学系Ando研究室在1935年首次报道。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反应瓶、分液漏斗、烧杯、搅拌器、抽滤装置、旋转蒸发仪、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pH计等。
2. 试剂:苯甲醛、DEOM、四氯化锡、甲苯、乙酸乙酯、氢氧化钠、盐酸、硫酸、无水硫酸钠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反应物: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苯甲醛和DEOM,加入反应瓶中。
2. 添加催化剂:向反应瓶中加入适量的四氯化锡,搅拌均匀。
3. 加热反应:将反应瓶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
4. 冷却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瓶冷却至室温。
5. 萃取:将反应液用甲苯萃取,分离出有机层和水层。
6. 水解:将有机层加入烧杯中,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
7. 脱羧:将水解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一段时间。
8. 萃取:将脱羧后的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出有机层和水层。
9. 干燥: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10. 旋转蒸发:将干燥后的溶液在旋转蒸发仪中蒸发,得到扁桃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应产率:根据实验结果,苯甲醛与DEOM的摩尔比为1:1时,反应产率最高,约为78%。
2. 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的条件下,反应产率较高。
3.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包括反应物称量误差、反应时间控制误差、萃取效率等。
通过精确称量、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和萃取条件,可以尽量减小误差。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扁桃酸,掌握了Ando扁桃酸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扁桃酸的制备
RS-扁桃酸,化学名α-羟基苯乙酸,又名苦杏仁酸,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疾病。
同时,扁桃酸及其衍生物还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医药生产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S-扁桃酸(右旋扁桃酸)是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扁桃酸,其应用除了扁桃酸的应用范围外,还主要用于不对称合成和光学拆分上。
应用
RS-扁桃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种重要的β-内酰胺侧链修饰剂,在头孢孟多等抗生素的生产中被大量应用,除此之外扁桃酸是合成环扁桃酯(血管扩张剂)、扁桃酸乌洛托品(尿路消毒剂)、苯异妥因(抗抑郁剂)、扁桃酸苄酯(镇痉剂)的原料。
具有单一构型的扁桃酸及其衍生物是不对称合成中重要的手性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纯的氨基酸、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辅酶A的合成,如S-扁桃酸是合成用于治疗尿急、尿频和尿失禁药物S-奥昔布宁的前体材料。
制备方法
一种S-扁桃酸的合成方法,包括:
1)卤化:在甲苯中通入卤素蒸汽,无需其他溶剂,加热回流,
后对反应液进行分馏,得到卤化甲苯;
2)将卤化甲苯与氰化盐反应,生产苯乙腈;
3)苯乙腈经溴化得到α-溴-苯乙酮,经酸化后得到RS-扁桃酸粗品;
4)RS-扁桃酸粗品在酸性环境下与右旋拆分剂反应生成S-扁桃酸盐酸盐,经后处理得到S-扁桃酸,重结晶后得到纯度在99.5%以上的S-扁桃酸。
S-扁桃酸的摩尔收率为78%以上(以甲苯计算)。
实验名称:扁桃酸提取与鉴定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扁桃酸的提取方法;2. 鉴定提取得到的扁桃酸;3. 了解扁桃酸的理化性质。
实验原理:扁桃酸(Amygdalin)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扁桃、杏等核果类植物中的氰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扁桃酸,并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定。
实验材料:1. 扁桃核(新鲜或干燥);2. 乙醇(95%);3. 氢氧化钠溶液;4. 醋酸铅溶液;5. 薄层层析板;6. 显色剂;7. 紫外光灯;8. 电子天平;9. 烧杯;10. 玻璃棒;11. 移液管;12. 试管;13. 烧瓶。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扁桃核,用研磨机粉碎成粉末;2. 将粉碎后的扁桃核粉末加入适量的95%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3. 将混合液放入烧瓶中,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4. 提取液过滤,收集滤液;5. 将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8-9;6. 将溶液静置,析出沉淀;7.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沉淀充分沉淀;8. 用滤纸过滤,收集沉淀;9. 将沉淀用醋酸铅溶液溶解,得到扁桃酸溶液;10. 取薄层层析板,用毛细管点样;11. 将点样的薄层层析板放入展开剂中,进行展开;12. 取出薄层层析板,晾干;13. 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找出扁桃酸的斑点;14. 根据斑点颜色和Rf值,鉴定提取得到的物质为扁桃酸。
实验结果:1. 经过溶剂萃取法提取,成功得到扁桃酸溶液;2. 在薄层色谱板上,观察到与扁桃酸标准品斑点颜色和Rf值一致的斑点;3. 经鉴定,提取得到的物质为扁桃酸。
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扁桃酸,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较高;2. 在提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pH值,以保证扁桃酸的稳定性和活性;3.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鉴定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提取得到的物质进行鉴定。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并鉴定了扁桃酸,为后续研究扁桃酸的生物活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