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附页

03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附页

03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附页

P.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线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一阶RC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实验研究

三墩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一阶RC 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实验研究 实验类型:探究类同组学生姓名:__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三、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参数计算(3.1 总体设计、3.2 各功能电路设计与计算、3.3完整的实验电路……)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步骤与过程 六、实验调试、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果和分析处理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一阶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过程。 2、研究一阶RC 电路在零输入、阶跃激励情况下,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分析RC 电路的响应。 4、从响应曲线中求RC 电路的时间常数。 二、实验理论基础 1、一阶RC 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放电过程) 零输入响应: 电路在无激励情况下,由储能元件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即电路初始状态不为零,输入为零所引起的电路响应。 (实际上是电容器C 的初始电压经电阻R 放电过程。) 在图1中,先让开关K 合于位置a ,使电容C 的初始电压值0)0(U u c =-,再将开关K 转到位置b 。 电容器开始放电,放电方程是 图1 ) 0(0≥=+t dt du RC u C C

可以得出电容器上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式中τ=RC 为时间常数,其物理意义 是衰减到1/e (36.8%))0(u c 所需要的时间,反映了电路过渡过程的快慢程度。τ图2 图2 2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充电过程) 所谓零状态响应是指初始状态为零,而输入不为零所产生的电路响应。RC 关K 可以得出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式中τ=RC 为时间常数,其物理意义是由初始值上升至稳态值与初始值差值的63.2%处所需要的时间。同样可以从响应曲线中求出τ,如图3。 ) 0()0()(0≥-=-=- - - t e R U R e u t i t RC t C C τ ) (u t C ) 0()0()(0≥==- --t e U e u t u t RC t C C τ ()(0) t t S S RC C U U i t e e t R R τ--==≥()11(0) t t RC C S S u t U e U e t τ --????=-=-≥ ? ? ????

实验一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实验一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二、金相样品制备的基本方法: 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取样、镶嵌、粗磨、细磨、抛光和腐蚀步骤。虽然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样品制备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有预磨机、自动抛光机等,但目前在我国手工制备金相样品的方法,由于有许多优点仍在广泛使用。 (1)常用金相样品制备的要点如下: 1)取样时,按检验目的确定其截取部位和检验面,尺寸要适合手拿磨制,若无法做到, 可进行镶嵌。并要严防过热与变形,引起组织改变。 2)对尺寸太小,或形状不规则和要检验边缘的样品,可进行镶嵌或机械夹持。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热镶嵌或冷镶嵌与机械夹持。 3)粗磨时,主要要磨平检验面,去掉切割时的变形及过热部分。同时,要防止又产生过热。并注意安全。 4)细磨时,要用力大小合适均匀,且使样品整个磨面全部与砂纸接触,单方向磨制距离要尽量的长,更换砂纸时,不要将砂粒带入下道工序。 5)抛光时,要将手与整个样品清洗干净,在抛光盘边缘和中心之间进行抛光。用力要均匀适中,少量多次地加入抛光液。并要注意安全。 6)腐蚀前,样品抛光面要干净干燥,腐蚀操作过程衔接要迅速。 7)腐蚀后,要将整个样品与手完全冲洗干净,并充分干燥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与分析工作。 表1-1 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

三、实验设备 抛光机、吹风器、样品、不同号数的砂纸、玻璃板,抛光粉悬浮液、4%的硝酸酒精溶液、酒精、棉花等。 四、实验内容 1.阅读实验指导书上的有关部分及认真听取教师对实验内容等的介绍。 2.每位同学领取一块样品,一套金相砂纸,一块玻璃板。按上述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进行操作。操作中必须注意每一步骤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金相样品的制备步骤。 2.分析自己在实际制样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金相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步骤及原理 1 (一)磨样1方式 1 工序 1 磨制方法 2 (二)抛光2机械抛光2 1. 原理 2 2.分类 3 3.操作 3 (三)腐蚀 4 1.概述 4 2.目的 4 3.化学侵蚀法的原理 4 4.进一步腐蚀的方法 5 5.操作步骤 5 (四)拍照5 二、金相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 5 1、原理 5 2、构造 6 3、使用 6 (五)硬度测试 7 1.硬度 7 2.洛氏硬度 7 3.布氏硬度 8 4.显微硬度 8 三.实验结果 9 (一)金相照片 9 (二)硬度值 9 四.参考资料来源 10 一、实验步骤及原理 磨样---抛光---腐蚀---拍照---分 析 观察宏观硬度HB,HRC 观察显微硬度 (一)磨样

●方式: 手工磨和机械磨 ●工序: 粗磨和细磨 粗磨—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 细磨—消除磨痕 A:粗磨 粗磨的目的是为了整平试样,并磨成合适的外形。粗磨一般在砂轮机上进图1. 试样磨痕示意图(1) 行。对很软的材料,可用锉刀锉平。使用砂轮机粗磨时,必须注意接触压力不可过大,若压力过大,可能使砂轮碎裂造成人身和设备事故,同时极易使磨面温度升高引起组织变化,并且使磨痕加深,金属扰乱层增厚,给细磨抛光带来困难。粗磨时需冷却试样,防止受热而引起组织变化。粗磨后需将试样和双手清洗干净,以防将粗砂粒带到细磨用的砂纸上,造成难以消除的深磨痕。 B:常规细磨方法 细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时留下的较深的磨痕,为下一个工序——抛光做准备。常规的细磨有手工磨光和机械磨光两种方法。手工磨光是用手握持试样,在金相砂纸上单方向推移磨制,拉回时提起试样,使之脱离砂纸。细磨时可以用水作为润滑剂。我国金相砂纸按粗细分为01号、02号、03号、04号、05号等几种(表2-2)。细磨时,依次从粗到细研磨,即从01号磨至05号;每次换下一道砂纸之前,必须先用水洗去样品和手上的砂粒,以免把粗砂粒带到下一级的细砂纸上去。同时要将试样的磨制方向调转90°,即本道磨制方向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以便观察上一道磨痕是否全部消除。 图2. 磨样操作图(1)为加快磨制速度,减轻劳动强度,可在转盘上贴有水砂纸的预磨机上进行机械磨光。水砂纸按粗细有200号、300号、400号—900号等。磨制时由200号开始,逐次磨到900号砂纸,磨制时要不断加水冷却。每换一道砂纸,必须用水将试样冲洗干净,并将磨制方向调 换90°。 ●磨制方法 ●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试样磨面朝下并与砂纸

浙大压杆稳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观察压杆的失稳现象; 2、测定两端铰支压杆的临界压力; 3、观察改变支座约束对压杆临界压力的影响。 二、设备及装置: 1. 带有力传感和显示器的简易加载装置或万能电子试验机; 2. 数字应变仪; 3. 大量程百分表及支架; 4. 游标卡尺及卷尺; 5. 试样,压杆试样为由弹簧钢制成的细长杆,截面为矩形,两端加工成带有小 圆弧的刀刃。在试样中点的左右两端各贴仪枚应变片。 6. 支座,支座为浅V 性压杆变形时两端可绕Z 轴转动,故可作为铰支架。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理论计算:理想压杆,当压力P 小于临界压力cr P 时,压杆的直线平衡是稳定的。这时压力P 与中点挠度δ的关系相当于右图中的直线OA 。当压力到达临界压力cr P 时,压杆的直线平衡变为不稳定,它可能转为曲线平衡。按照小挠度理论,P 与δ的关系相当于图中水平线AB 。两端铰支细长杆的临界压力由欧拉公式计算 2cr 2 P EI l π= ,其中I 为 横截面对z 轴的惯性矩。 2、实测时:实际压杆难免有初弯曲,材料不均匀和压力偏心等缺陷,由于这些缺陷,在P 远小于cr P 时,压杆已经出现弯曲。开始,δ很不明显,且增长缓慢,如图中的OCD 段。随着P 逐步接近cr P ,δ将急剧增大。只有弹性很好的细长杆才可以承受大挠度,压力才可能略微超过cr P ,实测时,在压杆两侧各贴一应变片,测定P-ε曲线,对前后应变ε取增量 ε?,当ε?大于上一个的ε?的2倍时即认为此时的压力为临界压力。 3、加载分两个阶段,在理论值cr P 的70%~80%之前,可采取大等级加载,载荷超过cr P 的80%以后,载荷增量应取得小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加载要保持均匀、平稳、缓慢。

金相实验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篇一:金相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报告 报告题目: 金相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机械111 姓名:邓永明 学号: 1107XX14 组别:第六组 指导老师:胡一丹 完成日期: XX.10.18 一. 热处理工艺分析 1. 正火 (1)工艺内容:正火(英文名称:normalizing),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Ac3(A 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 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 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 )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 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

理工艺。 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根本目的是去 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为接下来的加工做准备。 (2)工艺特点: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 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 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 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 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 效果接近正火。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火 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 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 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

工,一 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 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 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 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 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 准备。正火与退火的不同点是正火冷却速度比退火冷却速度稍 快,因而正火组织要比退火组织更细一些,其机械性能也有所 提高。另外,正火炉外冷却不占用设备,生产率较高,因此生 产中尽可能采用正火来代替退火。对于形状复杂的重要锻件, 在正火后还需进行高温回火(550-650℃)高温回火的目的在于 消除正火冷却时产生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塑性。 正火后的组织:亚共析钢为F+S,共析钢为S,过共析钢为S+

浙江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暂行)

关于印发《浙江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暂行)》的通知 各学院: 现将《浙江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暂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务处 二OO六年十一月十 六日 浙江大学本科实验报告规范(暂行)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研究结果的文字记录和总结,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规范我校本科实验报告的格式、评阅、收集及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实验报告的管理规范 (一)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按照实验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原则上每个实验项目提 交一份实验报告。 2.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并交实验教师批改。 3.实验报告第一页用学校统一的实验报告纸书写(可用A4纸下载打印学校统一规定的实验报告格式),附页可用A4纸书写,要求字迹工整,实验数据必须真实、有效,曲线要画在座标纸上,线路图要整齐、清楚(不得徒手画)。电子版的实验报告也要统一

采用学校规定的实验报告格式。 (二)对实验教师的要求 1.实验报告批改要有签名,打分,原则上要求有评语。 2.对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数量和质量要作书面记录,每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报告成绩登记在实验报告成绩登记表(见附件1)中,并按一定比例(独立设课的实验报告一般为10-15%),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实验课总评成绩内。每学期装订成册时附在封面后第一页。 3.对迟交实验报告的学生要酌情扣分,对缺交和抄袭实验报告的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并对该次实验报告的分数以零分处理。对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如学生抄袭或缺交实验报告达该课程全学期实验报告总次数三分之一以上,不得同意其参加本课程的考核。 4.实验教师每学期负责对拟存档的学生实验报告按课程、学生收齐并装订成册(装订顺序由实验教师自行决定)。装订线在左侧,第一页加订实验报告封皮(封皮按学生装订见附件2,按课程装订见附件3)。实验报告可根据课程性质提交电子版,但需要有教师的批改记录,并将电子版汇总后刻录在一张光盘上,加上封面。 (三)对管理部门的要求 1.课程结束后,由各学院负责本科教学管理的科室负责督促收齐各门实验课程的实验报告。 2.由各学院确定具体实验室负责保管相应实验课程的实验报告。 3.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对实验报告进行不定期抽

浙大微生物大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以土壤中的微生物作为原材料,根据微生物各自的生长特点,配制不同成分的微生物培养基。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培养,在分离出相应微生物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纯化,然后观察其形态特征,并通过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对其种类进行鉴定,最后研究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关键字:培养基,分离,纯化,鉴定,环境条件 一、实验材料 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材料: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马铃薯、蔗糖;可溶性淀粉、K2HPO4、KNO3、MgSO4·7H2O、FeSO4·7H2O等。新鲜土壤;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装);试剂:5000U/mL链霉素液、0.5%重铅酸钾液。 2、细菌、真菌、放线菌纯化与鉴定的材料: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荧光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实验分离的未知菌;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硫化氢实验培养基、石蕊牛乳培养基、油脂培养基;试剂:碘液。菌种:枯草杆菌斜面;灵杆菌菌液;黑曲霉斜面。培养基采用:牛肉膏蛋白胨斜面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10mL)、马铃薯蔗糖培养基(10mL)、淀粉琼脂培养基(10mL);供试药剂: 2.5%碘酒,75%酒精,0.1%HgCl2,5%石炭酸。 二、实验步骤 1、分离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 l. 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称量:按照培养基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放于搪瓷杯中。 (2)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根据实验需要加入蒸馏水或自来水),用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值(调pH也可以在加琼脂后再调),用1N NaOH或1N HCl调pH,用pH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在琼脂溶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所失水分,一般数量少,时间短不必补水。 (5)分装:在漏斗架上分装。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分装,一般制斜面的装置为管高的1/5 特别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污在管(瓶)口上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污染。 (6)包扎成捆、挂上标签。培养基分装好后,塞上棉塞,用防水纸包扎成捆挂上所配培养基名称的标签。 (7)灭菌备用。灭菌后如需制成斜面的,应在下磅后取出,摆成斜面(见图6-1)。培养基经灭菌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指导老师:李雷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介电材料电学性能实验类型:同组学生姓名:13组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低损耗介电材料在微波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2、了解介质谐振法的测试原理; 3、掌握利用介质谐振法测试低损耗材料微波介电性能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波指频率介于300MHz和300GHz之间的电磁波,在通讯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微波介质材料指适用于微波频段的低损耗(通常在10-3数量级以下)、温度稳定型电介质材料(通常为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微波介质谐振器、振荡器、滤波器、双工器、微波电容器及微波基板等,是移动通讯、卫星通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蓝牙技术以及无线局域网(WLAN)等现代微波通讯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 对于工作于较低频率下的介电材料,一般用介电常数?r、介电损耗tanδ及介电性能的温度依赖性表征其介电性能。而对工作于微波频段的损耗介质材料,相对应的三个基本参数及其要求则为:合适的介电常数?r、高Qf值及近零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其中。当微波介质材料作为谐振单元使用时,应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以 满足器件小型化的需要;而当其作为微波基板使用时,由于微波在基板中传播的速

度,为了减小微波电路中的延迟,介质材料应具有尽可能低的介电常数?r。Qf值定义为品质因子Q(介电损耗tanδ的倒数)与频率的f的乘积,单位为GHz。高Qf值对应微波介质材料作为谐振单元使用时的良好频率选择性及作为微波基板使用时的低信号衰减。一般认为,低损耗材料在微波频段的Qf值为不随频率变化的常数。低损耗微波介质材料作为谐振单元使用时,其谐振频率f 通常随温度线性变化,故用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表征其温度稳定性,定义为,单位为ppm/, 其中T 2和T 1 表示两个测试温度。本实验课中只涉及介电常数?r及Qf值的测试。 在测试频率较低、试样尺寸远小于电磁波波长时(如1MHz以下),可以把片状 介质材料两端面镀上金属电极、构成平板电容器,直接用LCR仪或阻抗分析仪测试其介电性能。但当频率升至微波频段时,试样尺寸已可与电磁波波长相比拟,以上方法不再适用。 对于低损耗介质材料,其微波介电性能需用网络分析仪及介质谐振法进行测试。网络分析仪通常有两个端口,均可发射和接受微波信号,其测试参数为S参数,定义为接收与发射信号电压的比值,为模在0-1间的复数。S参数常用对数形式表示,定义为20loge∣S∣,取值在-∞ ~0之间,单位为dB。由S参数的定义知:两端口网络分析仪中共有四个S参数:S11,S21,S12,S22,其中第一、二个下标分别表示接收及发射端口。圆柱形金属空腔即为最简单的微波谐振器,其谐振频率f 及品质因子Qu由空腔的尺寸及金属内壁的表面电导率决定。用低损耗介质材料部分填充 金属腔,即构成介质谐振器,其谐振频率f 及品质因子Qu由试样的尺寸、介电性能(?r、Qf值)及金属腔的性质(尺寸及表面电导率)共同决定。因此,通过测试介 质谐振器谢振峰的性质(谐振频率f 及品质因子Qu),即可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出待测试样的?r及Qf值。 三、测试步骤 1)将试样尺寸及估计的介电常数输入至程序,计算介质谐振器大致的谐振频率范围。 2)在估计的频率范围内找到谐振峰(对应于S21)参数的最大值。 3)将谐振频率处的S21参数调至-40dB以下,记录谐振频率f 及3dB带宽△f。

浙江大学Linux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Linux程序设计实验报告1 ——操作系统基本命令使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Emacs、vi、vim、gedit文本编辑器的使用,掌握在Linux环境下文本文件的编辑方法; 2.通过对常用命令mkdir、cp、cd、ls、mv、chmod、rm等文件命令的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中文件命令的用法。 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1.emacs的使用,要求能新建、编辑、保存一个文本文件 2.vi或vim的使用,要求能新建、编辑、保存一个文本文件 3.gedit的使用,要求能新建、编辑、保存一个文本文件 4.掌握mkdir、cd命令的操作,要求能建立目录、进入与退出目录 5.掌握cp、ls、mv、chmod、rm命令的操作,要求能拷贝文件、新建文件、查看文件、文件重命名、删除文件等操作。 三、实验工具与准备 计算机PC机,Linux Redhat Fedora Core6操作系统 四、实验步骤与操作指导 任务1.学习emacs的使用,要求能新建、编辑、保存一个文本文件 (1)启动emacs (2)输入以下C程序 (3)保存文件为kk.c (4)用emacs打开文件kk.c (5)修改程序 (6)另存为文件aa.txt并退出。 任务2.vi或vim的使用,要求能新建、编辑、保存一个文本文件 (1)点击”应用程序”→ “附件”→“终端”,打开终端,在终端输入命令: [root@localhost root]#vi kk.c 按i键,进入插入状态。 (2)输入以下C程序 #include int main( )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此时可以用Backspace、→、←、↑、↓键编辑文本。 (3)保存文件为kk.c 按Esc键,进入最后行状态,在最后行状态输入:wq保存文件,退出vi。 (4)用vi打开文件kk.c,输入命令: [root@localhost root]#vi kk.c (5)修改程序为: #include int main( ) { printf(" Hello world!\n"); printf("*****************\n"); return 0; } (6)按Esc键,进入最后行状态,在最后行状态输入:wq aa.txt保存文件,如图1所示,另存为文件aa.txt并退出vi。。 图1 程序编辑环境 任务3.gedit的使用,要求能新建、编辑、保存一个文本文件 (1)启动gedit,点击”应用程序”→ “附件”→“文本编辑器”,打开文本编辑器,如图所示。

金相试样实验报告

篇一:金相试样制备试验报告 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试样制备原理,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2)初步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相试样制备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取样、粗磨、细磨、抛光和浸蚀五个步骤。 1.取样 从需要检测的金属材料和零件上截取试样称为取样。取样的部位和磨面的选择必须根据分析要求而定。截取方法有多种,对于软材料可以用锯、车、刨等方法;对于硬材料可以用砂轮切片机或线切割机等切割的方法,对于硬而脆的材料可以用锤击的方法。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尽量避免和减轻因塑性变形或受热引起的组织失真现象。试样的尺寸并无统一规定,从便于握持和磨制角度考虑,一般直径或边长为15~20mm,高为12~18mm比较适宜。对那些尺寸过小、形状不规则和需要保护边缘的试样,可以采取镶嵌或机械夹持的办法。 金相试样的镶嵌,是利用热塑性塑料(如聚氯乙烯),热凝性塑料(如胶木粉)以及冷凝性塑料(如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填料进行的。前两种属于热镶填料,热镶必须在专用设备一镶嵌机上进行。第三种属于冷镶填料,冷镶方法不需要专用设备,只将适宜尺寸(约φl5~20mm)的钢管、塑料管或纸壳管放在平滑的塑料(或玻璃)板上,试样置于管内待磨面朝下倒入填料,放置一段时间凝固硬化即可。 2.粗磨 粗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修整有些试样,例如用锤击法敲下来的试样,形状很不规则,必须经过粗磨,修整为规则形状的试样; 2)磨平无论用什么方法取样,切口往往不十分平滑,为了将观察面磨平,同时去掉切割时产生的变形层,必须进行粗磨;3)倒角在不影响观察目的的前提下,需将试样上的棱角磨掉,以免划破砂纸和抛光织物。 黑色金属材料的粗磨在砂轮机上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试样牢牢地捏住,用砂轮的侧面磨制。在试样与砂轮接触的一瞬间,尽量使磨面与砂轮面平行,用力不可过大。由于磨削力的作用往往出现试样磨面的上半部分磨削量偏大,故需人为地进行调整,尽量加大试样下半部分的压力,以求整个磨面均匀受力。另外在磨制过程中,试样必须沿砂轮的径向往复缓慢移动,防止砂轮表面形成凹沟。必须指出的是,磨削过程会使试样表面温度骤然升高,只有不断地将试样浸水冷却,才能防止组织发生变化。 砂轮机转速比较快,一般2850r/min,工作者不应站在砂轮的正前方,以防被飞出物击伤。操作时严禁戴手套,以免手被卷入砂轮机。 3.细磨 粗磨后的试样,磨面上仍有较粗较深的磨痕,为了消除这些磨痕必须进行细磨。细磨,可分为手工磨和机械磨两种。 (1)手工磨 手工磨是将砂纸铺在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在砂纸上作单向推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分许多种,其规格可参考表2-1。 表2-1 常用金相砂纸的规格 金相砂纸编号 粒度序号

金相试样制备试验报告.

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试样制备原理,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2)初步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金相试样制备 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取样、粗磨、细磨、抛光和浸蚀五个步骤。 1.取样 从需要检测的金属材料和零件上截取试样称为"取样"。取样的部位和磨面的选择必须根据分析要求而定。截取方法有多种,对于软材料可以用锯、车、刨等方法;对于硬材料可以用砂轮切片机或线切割机等切割的方法,对于硬而脆的材料可以用锤击的方法。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注意,尽量避免和减轻因塑性变形或受热引起的组织失真现象。试样的尺寸并无统一规定,从便于握持和磨制角度考虑,一般直径或边长为15~20mm,高为12~18mm比较适宜。对那些尺寸过小、形状不规则和需要保护边缘的试样,可以采取镶嵌或机械夹持的办法。 金相试样的镶嵌,是利用热塑性塑料(如聚氯乙烯),热凝性塑料(如胶木粉)以及冷凝性塑料(如环氧树脂+固化剂)作为填料进行的。前两种属于热镶填料,热镶必须在专用设备一镶嵌机上进行。第三种属于冷镶填料,冷镶方法不需要专用设备,只将适宜尺寸(约φl5~20mm)

的钢管、塑料管或纸壳管放在平滑的塑料(或玻璃)板上,试样置于管内待磨面朝下倒入填料,放置一段时间凝固硬化即可。 2.粗磨 粗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修整有些试样,例如用锤击法敲下来的试样,形状很不规则,必须经过粗磨,修整为规则形状的试样; 2)磨平无论用什么方法取样,切口往往不十分平滑,为了将观察面磨平,同时去掉切割时产生的变形层,必须进行粗磨; 3)倒角在不影响观察目的的前提下,需将试样上的棱角磨掉,以免划破砂纸和抛光织物。 黑色金属材料的粗磨在砂轮机上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试样牢牢地捏住,用砂轮的侧面磨制。在试样与砂轮接触的一瞬间,尽量使磨面与砂轮面平行,用力不可过大。由于磨削力的作用往往出现试样磨面的上半部分磨削量偏大,故需人为地进行调整,尽量加大试样下半部分的压力,以求整个磨面均匀受力。另外在磨制过程中,试样必须沿砂轮的径向往复缓慢移动,防止砂轮表面形成凹沟。必须指出的是,磨削过程会使试样表面温度骤然升高,只有不断地将试样浸水冷却,才能防止组织发生变化。 砂轮机转速比较快,一般2850r/min,工作者不应站在砂轮的正前方,以防被飞出物击伤。操作时严禁戴手套,以免手被卷入砂轮机。 3.细磨 粗磨后的试样,磨面上仍有较粗较深的磨痕,为了消除这些磨痕必须进行细磨。细磨,可分为手工磨和机械磨两种。 (1)手工磨 手工磨是将砂纸铺在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在砂纸上作单向推磨。金相砂纸由粗到细分许多种,其规格可参考表2-1。 表2-1 常用金相砂纸的规格

浙大版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18直流稳压电源word精品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学实验 指导老师: _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相半波及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观察几种常用滤波电路的效果。 3?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1. XJ4318型双踪示波器。 2. DF2172B 型交流毫伏表。 3. MS8200G 型数字万用表。 4. MDZ — 2型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 5?单级放大、集成稳压实验板。 三、实验内容 1?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取变压器二次侧电压 15V 挡作为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 U 2,并实测U 2的值。负载电阻R L =240 Q,完成表 18-1所给各电路的连接和测量。 (注:以下各波形图均在示波器 DC 挡测得) 沖八丿■爭实验报告 专业: 应用生物科学 姓名: 学号:—_ 日期: 地点: _____________ 直流稳压电源

16.20 0.61 +10Q 1525 **fL/V if n/iiMi * ■百* 2S ?et/v 25 10 1S 20 2S 0.038 T- 王环役2 10叩F R l |…L Io 15.45 11.89 16.30 0.44 5.7 1.3 0.028 0.479 0.080 1+ 丰470|iF R t +470?F 16.96 0.97 0.057 ion T- If IW/flU 丄Rd I W L 16.16 0.183 0.011

2?集成稳压电路 (1)取变压器二次侧电压15V挡作为整流电路的输入电压U2,按图18-2连接好电路,改变负载电阻值R L, 完成表18-2的测量。(注:以下各波形图均在示波器DC挡测得) 图18-2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⑵取负载电阻R L=120 Q不变,改变图18-2电路输入电压U2(调变压器二次侧抽头),完成表18-3的测量。(注:以下各波形图均在示波器DC挡测得)

实验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2.了解掌握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概述 在利用金相显微镜作金相显微分析时,必须首先制备金相试样,我们在显微镜中所观察到的显微组织,是靠光线从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来实现的。若试样观察面上的反射光能进入物镜。我们就可以从目镜中观察到反射的象,否则就观察不到。 图2-1 光线在不同表面上的反射情况 由图2-1所示可见,未经制备的试样的表面相当于无数多个与镜筒不垂直的平滑表面,这是不能成象的。因此,我们要先把试样观察面制备成光滑平面。但是光滑平面在显微镜下只看到光亮一片,而不能看到显微组织结构特征,故还须用一定的浸蚀剂浸蚀试样观察面,使某些耐浸蚀弱的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浸蚀而呈现微观察的凸凹不平。这些区域的反射光线被散射而呈暗色。由于明暗相衬,在显微观察中就能表示试试样磨面组织结构的特征了。 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试样的切取、镶嵌、磨制抛光、锓蚀等五个步骤。 1. 取样 试样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在有代表的位置上截取。一般地说,取横截面主要观察:1、试样边缘到中心部位显微组织的变化。2、表层缺陷的检验、氧化、过滤、折叠等。3、表面处理结果的研究,如表面淬火、硬化层、化学热处理层、镀层等。4、晶粒度测定等。通过纵截面可观察:1、非金属夹杂;2、测定晶粒变形程度;3、鉴定带状组织及通过热处理消除带状组织的效果等。试样一般可

用手工切割、机床切割、切片机切割等方法截取(试样大小为φ12×12mm圆柱体或12×12×12mm的立方体)。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切取过程中均不宜使试样的温度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的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2. 镶嵌 当试样的尺寸太小(如金属丝、薄片等)时,直接用手来磨制很困难,需要使用试样夹或利用样品镶嵌机,把试样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如胶木粉、聚乙烯及聚合树脂等)中,如图2-2所示。 图2-2 试样的镶嵌(见实验室挂图) 3. 磨制 试样的磨制一般分粗磨和细磨两道工序。 a. 粗磨:粗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钢铁材料试样的粗磨可用锉刀锉平,也可在砂轮机上磨制。但应注意:试样对砂轮压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在试样表面形成很深的磨良,增加精磨和抛光的困难,要随时用水冷却试样,以免受热引起组织交化;试样边缘的棱角若无保存必要,可先行磨圆(倒角),以免在细磨及抛光时撕破砂纸或抛光布,甚至造成试样从抛光机上飞出伤人。 b. 细磨:经粗磨后试样表面虽较平整,但仍还存在有较深的痕(如图2-3)所示。细磨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些磨痕,以得到平整而光滑的磨面,为下一步的抛光作好准备;将粗磨好的试样用水冲洗擦干后就开始进行细磨,细磨是在一套粗细程度不同的金相少纸上,由粗到细依次顺序进行的。细磨时将砂纸放在玻璃扳上,手指紧握试样,并使磨面朝下,均匀用力向前推行磨制。在回程时,应提起试样不与砂纸接触。以保证磨面平整面不产生弧度,每更换一号砂纸时,须将试样的研磨方向转90°,即与上道磨痕方向垂直。直到将上一号砂纸所产生的磨

金相实验报告(成分组织观察分析)

金相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碳钢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综合分析实验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材料11(1) 指导老师:席生岐高圆 小组组长: 仇程希 小组成员:齐慧媛李敏朱婧王艳姿闫士琪陈长龙黄忠鹤郭晓波丁江蒋经国庞小通林乐 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热处理工艺操作; 2.学会使用洛氏硬度计测量材料的硬度性能值; 3.利用数码显微镜获取金相组织图像,掌握热处理后钢的金相组织分析方法; 4.探讨淬火温度、淬火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45和T12钢的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影响; 5.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相关专业知识,体会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之间关系。 二、实验内容 1.进行45和T12钢试样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规范参考相关资料; 2.用洛氏硬度计测定试样热处理试样前后的硬度; 3.制备所给表中样品的金相试样,观察并获取其显微组织图像; 4.对照金相图谱,分析探讨本次实验可能得到的典型组织:片状珠光体、片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索氏体等的金相特征。三、实验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热处理工艺的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经一定时间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从而达到改变钢的性能的目的。研究非平衡热处理组织,主要是根据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来确定。 热处理之所以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是由于钢的内部组织结构发生了的一系列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将会使钢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钢的热处理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一)碳钢热处理工艺 1.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一般为Ac 1+30-50℃(淬火)或Acm+50-100℃(正火)。 淬火后回火温度有三种,即:低温回火(150-250℃)、中温回火(350-500℃)、

浙大Word操作实验报告

实验指导书第四章word操作 P74 五、实验报告 第1,2题 1.写出操作题的步骤,并附上课程表 ①题目一 Ⅰ新建Word文档 Ⅱ在文本编辑区输入“Word实验基本操作1” Ⅲ文件→另存为“Word练习-1” ②题目2 Ⅰ文本编辑区输入文字 Ⅱ“复制”“粘贴”移动文字 Ⅲ在行首回车。空白行输入“大熊猫” Ⅳ开始→替换→查找内容“小熊猫”→“替换为”“大熊猫”→“全部替换” ③题目3 Ⅰ选择标题,选择字体、字号、字体颜色,并单击“居中”按钮 Ⅱ单击框线按钮的下箭头,选择“边框与底纹”。选项卡中图案中样式选20,颜色选红色。 Ⅲ选择正文,选择字号为四号 Ⅳ“段落”→“缩进与间距”→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0磅 Ⅴ“纸张”→“纸张大小”“32开”→“页边距”左右边距2cm、上下边距1.2cm Ⅵ页面布局中“页面设置”→“分栏”“两栏” Ⅶ打印“文件”→打印 ④题目4 Ⅰ“插入”→“表格”→建立2*4的表格 Ⅱ输入文字,将文字设为五号 Ⅲ将鼠标指针移动至分隔线上,拖动鼠标调整列宽 Ⅳ表格→“设计”→“表格样式”→“底纹” Ⅴ选择表格→“表格”“布局”→“对齐方式”→“中部两端对齐” ⑤题目5 Ⅰ插入→图片→选择图片插入 Ⅱ右键图片→“大小和位置”→“布局”→“文字环绕”“紧密型” Ⅲ选择图片,拖动缩放块改变图片大小与位置 Ⅳ插入→文本“艺术字”→在框中输入文字→设置字体与字号、首行缩进 选择艺术字→“绘图工具”→“格式”→“形状样式”→“形状效果”→“预设4” ⑥题目6 Ⅰ插入→分页插入一个空白页 Ⅱ选择首行,样式→“清除格式” 首页行首输入文字,设置字体字号、“水平居中”。“页面设置”→“版式”→“居中” Ⅲ文档最后,按enter新建一页 Ⅳ插入艺术字,设置“四周型环绕”“三维旋转”,拖动到页面中央 Ⅴ插入→“页眉与页脚”“页眉”→“空白”输入文字 Ⅵ“页眉与页脚工具”→“设计”“选项”“首页不同”→“位置”顶端与底端设为 0.5cm

浙江大学实验报告:一阶RC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实验研究

三墩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一阶RC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实验研究实验类型:探究类同组学生姓名:__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任务与要求 三、实验方案设计与实验参数计算(3.1 总体设计、3.2 各功能电路设计与计算、 3.3完整的实验电路……) 六、实验调试、实验数据记录七、实验结果和分析处理 八、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一阶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过程。 2、研究一阶RC电路在零输入、阶跃激励情况下,响应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分析RC电路的响应。 4、从响应曲线中求RC电路的时间常数。 二、实验理论基础 1、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放电过程) 零输入响应:

电路在无激励情况下,由储能元件的初始状态引起的响应,即电路初始状态不为零,输入为零所引起的电路响应。 (实际 上是 电容器C 的 初始电压经电阻R 放电过程。) 在图1中,先让开关K 合于位置a ,使电容C 的初始电压值0)0(U u c =-,再将开关K 转到位置b 。 电容器开始放电,放电方程是 可以得出电容器上的电压和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衰减到1/e (36.8%))0(u c 所需要的 式中τ=RC 为时间常数,其物理意义是 时间,反映了电路过渡过程的快慢程度。τ越大,暂态响应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即过渡过程的时间越长;反之,τ越小,过渡过程的时间越短。时间常数可以通过相 应的衰减曲线来反应,如图2。由于经过5τ时间后,已经衰减到初态的1%以 下,可以认为经过5τ时间,电容已经放电完毕。 图2 2、一阶RC 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充电过程) 所谓零状态响应是指初始状态为零,而输入不为零所产生的电路响应。一阶RC 电路在阶跃信号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实际上就是直流电源经电阻R 向C 充电的过程。在图1所示的一阶电路中,先让开关K 合于位置b ,当t = 0时,将开关K 转到位置a 。 电容器开始充电,充电方程为 图1 ) 0(0≥=+t dt du RC u C C ) 0()0()(0≥- =- =---t e R U R e u t i t RC t C C τ ) (u t C )0()0()(0≥==- - -t e U e u t u t RC t C C τ )(u t C 装 订

金相实验报告

实验五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 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 实验器材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标准试样 四.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室温下基本相和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特征 1.铁素体(F ) 是碳溶入α-Fe 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良好的塑韧性,但强度硬度低,经4%硝酸酒精浸蚀呈白色多边形晶粒,在不同成分的碳钢中其形态为块状和断续网状。 2.渗碳体(Fe 3C ) 是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 晶格为复杂的八面体结构,硬度高,脆性大,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呈白色,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后呈黑色,用此法可以区分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由铁碳相图知,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渗碳体有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是由液态直接析出的渗碳体,呈白色长条状;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呈网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沿晶界呈小片状,共晶渗碳体在莱氏体中为连续基体,共析渗碳体是同铁素体交替形成呈交替片状。 3.珠光体(P )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是片层相间的层状组织。在高倍下观察时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色,渗碳体周围有圈黑线包围着,在低倍下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厚度的时候,渗碳体就成为一条黑线。见图3-1。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a (15000×) b (400×) 图2-1 不同放大倍数下珠光体的显微组织

观察以下铁碳合金组织 在铁碳状态图上,根据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碳钢及白口铸铁。 1.工业纯铁 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室温下的组织为单相的铁素体晶粒。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铁素体呈白色。当碳的质量分数偏高时,在少数铁素体晶界上析出微量的三次渗碳体小薄片,见图 3-2。 2.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称为碳钢,根据钢中含碳量的不同,其组织也不同,钢又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三种。 1)亚共析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0.77%范围内,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逐渐减少,珠光体数量增加。见图 3-3 。白色有晶界的为铁素体,黑色层片状的组织为珠光体。 在显微镜下,可根据珠光体所占面积的百分数估计出亚共析钢的碳的质量分数: Wc ≈Wp%×0.77% Wc –碳的质量分数 Wp –珠光体所占面积的百分数 2) 过共析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77~2.11%范围的碳钢为过共析钢。室温下的组织 为层片状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见图 3-4。 用4%硝酸酒精浸蚀,二次渗碳体呈白色网状分布在珠光体周围。用碱性苦味酸钠溶液热蚀后,渗碳体呈黑色。 图 3-2 工业纯铁显微组织 a 用4%硝酸酒精浸蚀 b 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 图 3-4 T12钢显微组织 20钢 45钢 70钢 图 3-3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

浙江大学物理光学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姓名:系:专业:学号:指导教师: 物理光学实验郭天翱 光电信息工程学系信息工程(光电系) 3100101228 蒋凌颖 2012年1 月7日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夫琅和弗衍射光强分布记录实验类型:_________ 课程名称:__物理光学实验_指导老师:_蒋凌颖__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单缝和多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光路的布置和光强分布特点。 2.掌握一种测量单缝宽度的方法。 3.了解光强分布自动记录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束单色平面光波垂直入射到单狭缝平面上,在其后透镜焦平面上得到单狭缝的夫琅禾费衍射花样,其光强分布为: i?i0( 装 式中 sin? ? ) 2 (1) 订 ?? 线 ??sin?? (2) ?为单缝宽度,?为入射光波长,?为考察点相应的衍射角。i0为衍射场中心点(??0处)的光强。如图一所示。 由(1)式可见,随着?的增大,i有一系列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小值条件 asin??n?(n?1,n?2) (3) 是: 如果测得某一级极值的位置,即可求得单缝的宽度。 如果将上述单缝换成若干宽度相等,等距平行排列的单缝组合——多缝,则透镜焦面上得到的多缝夫琅禾费衍射花样,其光强分布: n? sin?2 )2 i?i0()( ?

2 (4) sin 式中 ?? sin??2???dsin? ? ?? (5) ?为单缝宽度,d为相邻单缝间的间距,n为被照明的单缝数,?为考察点相应的衍射角;i0为衍射中心点(??0处)的光强。 n? )2 (sin?2() 2称?为单缝衍射因子,为多缝干涉因子。前者决定了衍射花 sin (干涉)极大的条件是dsin??m?(m?0,?1,?2......)。 dsin??(m? m )?(m?0,?1,?2......;m?1,2,.......,n?1)n 样主极大的相对强度,后者决定了主极大的位置。 (干涉)极小的条件是 当某一考虑点的衍射角满足干涉主极大条件而同时又满足单缝衍射极小值条件,该点的光强度实际为0/,主极大并不出现,称该机主极大缺级。显然当d/??m/n为整数时,相应的m 级主极大为缺级。 不难理解,在每个相邻干涉主极大之间有n-1个干涉极小;两个相邻干涉极小之间有一个干涉次级大,而两个相邻干涉主级之间共有n-2个次级大。 三、主要仪器设备 激光器、扩束镜、准直镜、衍射屏、会聚镜、光电接收扫描器、自动平衡记录仪。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调整实验系统 (1)按上图所示安排系统。 (2)开启激光器电源,调整光学元件等高同轴,光斑均匀,亮度合适。(3)选择衍射板中的任一图形,使产生衍射花样,在白屏上清晰显示。 (4)将ccd的输出视频电缆接入电脑主机视频输出端,将白屏更换为焦距为100mm的透镜。 (5)调整透镜位置,使衍射光强能完全进入ccd。 (6)开启电脑电源,点击“光强分布测定仪分析系统”便进入本软件的主界面,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后,点击“视频卡”下的“连接视频卡”项,打开一个实时采集窗口,调整透镜与ccd的距离,使电脑显示屏能清晰显示衍射图样,并调整起偏/检偏器件组,使光强达到适当的强度,将采集的图像保存为bmp、jpg两种格式的图片。 2.测量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分布(1)选定一条单狭缝作为衍射元件(2)运用光强分布智能分析软件在屏幕上显示衍射图像,并绘制出光强分布曲线。 (3)对实验曲线进行测量,计算狭缝的宽度。 3.观察衍射图样 将衍射板上的图形一次移入光路,观察光强分布的水平、垂直坐标图或三维图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