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28 KB
- 文档页数:5
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进一步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所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 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与诊断。
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检查冠心病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检查与诊断过程中,动态心电图能够对患者的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进行有效诊断,诊断价值较常规心电图高,为患者及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97-01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
在临床中,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容易由于心律失常而死亡,另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也会引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甚至出现猝死,因此,及早进行诊断是治疗的关键[2]。
当前,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主要有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二者的优点不一。
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于2012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所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有男性患者56 例,女性患者44 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3 岁,年龄最小的45 岁,平均年龄(63.15±2.08)岁,其病程在半年到20 年不等,平均病程(8.83±1.07)年,有合并高血压23 例,糖尿病10,高血脂症9 例,其余58 例患者无合并症。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的临床对比价值。
方法:将2015年4月28日~2018年1月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阳性率与心律失常的检查情况。
结果:观察组检测出阳性41例(82%),对照组检测出阳性26例(52%)(P<0.05)。
观察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14例、室性早搏成对1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22例、房性早搏成对12例、短阵室上速12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房性早搏单发22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短阵窦性停搏17例;对照组检测出室性早搏二/三联2例、室性早搏成对2例、房性早搏二/三联6例、房性早搏成对2例、短阵室上速2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房性早搏单发7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短阵窦性停搏5例(P<0.05)。
结论: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更能反映出患者心律失常、冠脉缺血等情况,从而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冠心病;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对比临床将缺血性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为冠心病,多发于老年群体。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调查显示[1]: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24h内能够不间断记录患者心电信号的次数>10万次,在一次性冠心病、短暂性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诊断中优势显著,可为后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我院分别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28日~2018年1月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确诊,对研究内容知晓,自愿参与调查。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7-11-16T14:11:40.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8期作者:图希格1 敖木格西那2[导读]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慢性病征,主要病因是心血管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硬化。
阿拉善盟蒙医医院内蒙古 750300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的具体效果和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收治80例冠心病病人,对其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
对比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
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测出阳性病人66.25%(53/80),阴性病人33.75%(27/80);动态心电图检测出阳性病人86.25%(69/80),阴性病人13.75%(11/80);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依次为86.25%和66.25%,动态心电图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更为准确,并能在任意时间点发现病人心脏问题,检测精细,值得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慢性病征,主要病因是心血管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出现一定堵塞情况,进而引起心肌坏死[1]。
尽早诊断出冠心病可以进行早期医治和护理,并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冠心病诊断常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为具体分析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本院进行细致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于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本月接受医治,对其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进行诊断。
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56.2±3.7)岁。
每位病人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1.2方法检测前3天停止服用任何药物,检测当天采用平躺姿势。
1.2.1常规心电图使用日本光电1550P心电图仪检测,设定增益为10mm/mV,纸速为25mm/s[2]。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熊曦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比较2 组患者诊断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86.1%,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为61.1%,2 组患者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55.6%)、房性早搏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44.4%)、室性早搏成对阳性检出率(50.0%)、房性早搏成对阳性检出率(41.7%)和短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36.1%)等均高于对照组(25.0%、16.7%、22.2%、11.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效果高于常规心电图,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vixo怎么拔出手机卡冠心病属于临床中非常多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关于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不断升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的常见症状,冠心病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等[1],该症状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较多见的有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等[2],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取该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
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4 例;年龄36~74 岁,平均(47.6±5.8)岁;病程2个月~30 年,平均(12.4±4.3)年;合并高血压14 例,合并高脂血症9 例,合并2 型糖尿病5 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谢磊;刘敏;闵靖涵【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00)003【摘要】目的比较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价值。
方法于本院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患者作研究样本,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律失常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与常规12通道心电图诊断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实现对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作时间和频率、冠状动脉缺血情况评估,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总页数】1页(P77-77)【作者】谢磊;刘敏;闵靖涵【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功能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相关文献】1.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J], 余秦江2.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比较 [J], 李玲3.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J], 李延斌4.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比较研究 [J], 尚建伟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比较研究 [J], 尚建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周晓慧【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144例研究对象均从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病人中选取,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测,观察组则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方面的阳性检测率.结果 :观察组病人使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测率为77.78%,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测率为58.33%,两种检查方法在心肌缺血方面的阳性检测率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检测心律失常检出率(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相较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更具临床价值.【期刊名称】《数理医药学杂志》【年(卷),期】2019(032)009【总页数】2页(P1323-1324)【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诊断【作者】周晓慧【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电图室新郑451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4冠心病是指患者冠状动脉出现病变,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心肌梗死[1]。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最常见,操作简便、无创,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筛查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此次144例研究对象均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病人中选取,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2例。
对照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48~76 岁,平均年龄(56.8±2.6)岁;观察组男35例,女37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59.4±2.8)岁。
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
不同心电图检查(动态、常规)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7-03-20T15:00:32.9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1期作者:闫蕊孙尚文[导读] 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更好,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亳州市人民医院 236800摘要:目的:对比两种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两年内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
结果:常规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低于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且常规心电图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整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更好,适合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应用效果冠心病是心血管临床较为多见的疾病类型之一,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三维心超等检查,采用这些检查方式对评价冠心病局部或整体功能都有一定价值[1]。
有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因而,对冠心病的诊断逐步发展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
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本次研究为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加以总结,正文见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两年内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中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36~82岁,平均(55±3.5)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6.8±5.2)年;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检查时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心慌、胸闷,25例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改变。
经验交流90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比较分析韩琳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功能科,河北沧州 061000)摘要:目的 对比冠心病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000例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5000例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实际诊断效果。
结果 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更好地为冠心病诊断提供依据,并为冠心病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是现阶段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针对冠心病患者可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但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还需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这也使得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其在冠心病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获取的心电参数时间较短,存在漏诊风险。
随着动态心电图检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能够连续性获取不同患者在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的心电参数,更好地反映出不同患者的病变特点,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依据[1]。
我院对接诊的冠心病患者实施诊断中,通过使用动态心电图,其较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现就冠心病使用心电图检查的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100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5000例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5000例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检查者中:男2432例,女性2568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2.80±8.36)岁。
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中:男2428例,女性2572例;年龄在40~76岁,平均年龄(62.75±8.42)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o15年第15卷第35期 表1 两种检测方式阳性检出率的对比【n(%)】
对比两组室性早搏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室性早搏成对阳 性检出率、房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房性早搏成对阳性 检出率,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O.05),详见下表2。 表2两种检测方式各项监测结果的对比[n )】
两组对比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以及室上性早搏早发阳性 检出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3。 表3两组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以及室上性早搏 早发检出率的对比【n(%)】
3讨论 冠心病是人类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多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冠状动脉狭窄所致。曾有相关研究结果 显示冠心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4]。冠心病 极易引发心肌缺氧,从而诱发心律失常,甚至会导致患者猝
死。心电图监测是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目 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曾 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并不能有效捕捉阵发性心 律失常,而动态心电图为24h内连续监测,故可有效提高 对阵发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尤其对于一过性心律失常或短 暂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j。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 检测方法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未见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的室性二、三联律阳性检出率、室性早搏成 对阳性检出率、房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房性早搏成对阳 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尸<0.05)。该项研究结果表 明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敏感性方 面无明显差异,但在具体检测效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动态 心电图对于以上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故其可 提高上述心律失常的确诊速度,尽早为患者进行治疗。本次 研究结论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 效果较佳、灵敏度较高,而且其也可有效评估患者心律失常 的严重程度,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i]游梅.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 比[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l1(12):1 52—1 53. [2]史松,王艳红,易金玲.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 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 l866-l867. [3] 王静.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 常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07(25):75—76. [4]杨毅波,何英泉,杨继超.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 电图应用对比评价[0].中国医药科学,201 5,5(2):23-24. [5]陈小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 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25(12):70-71. [6]苏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 价值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9):1063-1064.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艾玲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律失常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5.6~2016.11收入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组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诊断阳性率。
结果两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果比较中观察组阳性率为84.1%高于对照组68.2%,阴性率为15.9%低于对照组31.8%,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其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提高疾病诊断阳性率,同时减少临床猝死等危险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加以使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冠心病在临床上全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最易复发疾病。
此疾病在临床上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由于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最近几年发病率处于上升阶段,对人们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水平造成严重威胁,是属于临床上中老年患者主要死亡原因[1]。
现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患者病情检测大多使用动态心电图,主要是由于可以24小时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同时可以连续进行记录,对于某些患者存在一过性以及短暂性心肌缺血检出率提高[2]。
本文为了解冠心病心律失常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5.6~2016.11收入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排除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排除精神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入院后经过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37~87岁,平均(54.6±3.7)岁,合并高血压24例,高血脂12例,糖尿病8例。
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1~84岁,平均(55.7±4.9)岁,合并高血压23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1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对比分析胡雨霜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4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
主要收集统计两组对冠心病中常见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具体病情诊断数据,并计算出准确率。
结果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诊断出16例患者患有冠心病,9例患者患有冠心病中常见的额心肌缺血,7例患者患有心律失常。
准确率为80%。
观察组动态心电图诊断出19例患者患有冠心病,10例患有冠心病中常见的心肌缺血,9例患者患有心律失常。
准确率达到95%。
结论在对冠心病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要优于常规新心电图诊断方法,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对比分析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通常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老年患者,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临床主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该病,但检查方法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误差,导致大多数患者的耐受性较低。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已成为医生关注的焦点。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电图检查逐渐纳入相关疾病的诊断方法中,属于高重复性的非侵入性检查。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研究中,选取我院40例冠心病患者,20例男性,29例女性,年龄在56~79岁,于2010年我院就诊,平均年龄64.2岁。
病程为2~18年,平均6.2年。
本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诊断标准,40例研究对象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化的临床命名标准、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的标准和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对4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
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情况的检查方法。
患者在一个安静的条件环境中,让身体得到全面放松,进行有效地消除病人的情绪,如恐惧,紧张,焦虑和检查应有效避免药物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心电图的结果不受影响。
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陈江林樊世波【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症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效果对比情况。
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方法分组,常规心电图检查记为常规组,动态心电图检查记为动态组,对两种检查手段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的检出准确率更高,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帮助临床医师掌握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病情。
【关键词】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很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即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表现为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1]。
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虽然这种疾病很普遍,但很多人对这方面的知识却不甚了解[2]。
心电图检查方法为临床常用检查手段,是用以评估患者心脏状态的良好检查方法。
本次研究将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纳入研究,观察两种手段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方面的检查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检查方法分组,常规心电图检查记为常规组,动态心电图检查记为动态组。
80例研究对象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3~84岁,平均(58.87±5.27)岁。
且符合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3];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检查过程知晓,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未参与其他研究项目。
88 ・临床研究・ August 201 5,Vo1.1 3,No.22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析 刘娜娜 (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心电图科,海南琼海571400)
【摘要】目的探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冠 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动态心电图组和常规心电图组,每组35例,动态心电图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常规心电图组运用常规 心电图组进行检测,后比较两种方法冠心病检出率及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方法冠心病检出率比较,阳性率分别为 68.57%、57.14%,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 两组方法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 短阵室上速方面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5)22-0088-02
冠心病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使血管腔相对狭窄或阻塞, 或因为患者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 的心脏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 人群,随着国内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处于上升 状态…,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 的危害 。冠心病可引起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且这种心律失常往往 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因此,必须及早发现及预防冠心病患者出 现心律失常现象,且对并发心律失常症状也成为了临床医师关注的重 点 j。目前,关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检查有常规心电图和动态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能够在24 h内连续多次 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非持续性冠心病诊断的 准确度,其较常规心电图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在于,对一过性冠心病或 短暂性心肌缺血发作等的检出率较高 】。为进一步比较两种心电检查 方法的客观性,本研究对7O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提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现 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
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对比【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结果对比。
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断的冠心病患者84例,同时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以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然后对比两种诊断所得数据。
结果全部病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表明,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律以及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概率均明显高出心电图诊断方法对这些项目的检出率,并且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方法帮助诊断冠心病,其具有无创、检查所需时间短等优点,在心律失常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效果显著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临床诊断该疾病时可采用。
【关键词】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型心脏病,也可称之为冠心病,其是因为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发生异常或者是出现器质性变化,从而导致心肌血液需求与与冠状动脉血流供求出现失衡,其能引发多种心律失常症状[1]。
为了探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疾病进行诊断,分析这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有84例,全部是自愿到本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通过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男55例,女29例,患者年龄最小为46岁,最大年龄为7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7.6±2.4)岁。
84例病例中有16例患者伴随出现2型糖尿病,21例患者伴随出现高脂血症,58例伴随高血压疾病。
1. 2 方法全部患者均在检查工作开始之前三天停止药物使用,首先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手段帮助患者检查,其中增益为10 mm/mV ,纸速设定为25 mm/S。
完成常规心电图检查之后,再使用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诊断检查,采用HS9514型记录仪设备,另外采用电脑帮助对导联进行自动分析。
最后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检查结果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所收集回来的数据均利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来进行处理,数据统计过程汇总采用t计量数据进行检验,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采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4小时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比较分
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常规心电图与24小时心电图检
查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
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性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采取24小时心电图检查。
结果研究组
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约为72.22%(39/54)与对照组的68.52%(37/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在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等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
断效果甚好,可监测任一时间点的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冠心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严重性的心血管系统疾病[1],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
动态心电图检查能够
24 h连续监测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对短暂性缺血性心脏病、非持续性冠心病的诊断率较高,使心电图诊断的范围更广。
现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论证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与
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08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
研究组:男29例,女25例。
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7.93±6.79)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7例。
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58.69±7.15)岁。
两组患者的上
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4例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
患者选择平卧位,在静息状态下实施心电图检查,检查期间注意GCG基线无干扰及平稳、图像清晰[2]。
如果导联T波低于R波的1/10;ST段出现下移,超过0.05 mV,即可诊断为缺血性ST-T段改变。
研究组:54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应用12导联全息动态心电监护仪,随时记录患者不同体位的心电图,将体位改变所致的ST段改变排除。
1.3 心律失常的评价标准
(1)达J点后,60~80 ms ST段呈水平型,或是下斜型下移超过或等于1.0 mm。
(2)ST段改变的持续时间超过或
等于1 min。
(3)再次发作时,应在前次ST段下移恢复至基线水平后1分钟或以上。
将基线不稳、干扰等可能影响ST
段下移的因素排除[3],患者ST段下移时,没有心绞痛症状
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约为72.22%(39/54)与对照组的68.52%(37/5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在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等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常规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常用的简单、方便的一种手段[4],在临床诊断中已经拥有百年的历史,可以反映患者心脏的电活动,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基本的检查手段。
但是一些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虽然存在病理改变或是出
现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是静息状态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量仍然可以维持正常,以至于常规心电图检查不能检测获得。
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能够掌握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发作的整
个过程。
所以,对于常规心电图不能确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可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5]。
24
小时心电图检查对鉴别诊断不同机制所致的心动过速的诊
断价值更高,尤其是非折返机制及折返机制所致的心动过速。
本次试验显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约为72.22%与对照组的68.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及三联律以及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等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由此进一步表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更高,可监测任一时间点的心律失常,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等优点,更适用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郑易,岑镇波,胡海雷.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眷自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
实用医学,2011,33(6):678-679.
[2] 靳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求医问药,2013,11(7):176-177.
[3] 王效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比较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3):154-155.
[4] 李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91-192.
[5] 张红梅,王学工,李艳玲.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592-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