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成就富民之路——麻江县宣威镇发展特色农业纪实
- 格式:pdf
- 大小:681.18 KB
- 文档页数:2
桂林新青年:“拈花惹草”也致富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4年第11期稻田不种水稻,栽花种草;山坡不栽桃树李树,种上小小蓝莓。
致富能人向灵勇、陆家大、肖祥付三个小伙子不走寻常路,致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广开思路,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砍掉桃树种蓝莓蓝莓敲开致富门走进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苏家坪蓝莓种植基地,一排排低矮的并不起眼的小果树映入眼帘。
“这些都是蓝莓的果树,没想到在桂林也能产蓝莓吧。
”基地主人向灵勇一边介绍一边端来了自制的蓝莓红酒,蓝莓独特的清香扑鼻而来。
“我是属于标准的不爱城市爱田间。
我觉得家乡的一山一水养育我成长,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
”向灵勇告诉笔者,他2001 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科技英语专业,毕业后虽然留在广州从事翻译工作,但他心里却念念不忘故乡的山山岭岭,常常利用翻译科技资料的机会,收集国外特色种植项目信息。
2009 年2 月的一天,向灵勇在翻译一份资料时获得了有关美国蓝莓的信息,知道了这种原产美国的水果因具有明目、改善血液循环、延缓脑神经老化、预防血栓形成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而被国际粮农组织认定为人类五大保健食品之一,在海外备受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当时我就想,这个水果是个新东西,销路、市场都好,应该很有发展前景,可不可以引进老家种。
”于是,他马不停蹄,跑遍了浙江、山东等地的大型蓝莓种植基地,实地了解蓝莓对土壤、气候、环境的要求,并到处拜师学习蓝莓种植技术。
但在那时候,家乡大部分土地还是以种植桃子等作物为主,对于蓝莓这种娇贵的外国水果,许多乡亲都没听过,更别说种了。
土壤适不适合?产量高不高?种不活怎么办?这些问题不光是乡亲们担心的,也是向灵勇需要解决的。
种植前,向灵勇多次对土壤进行了检测并选择了适合种植的蓝莓品种。
“我选择了南高丛蓝莓,它果实比较大( 直径可达1 厘米),成熟期早,鲜食风味佳。
在山东青岛地区栽培果实于5 月底到6 月初成熟。
农业推广实践案例的评价指标一、项目选择1.特色项目2.普通项目二、技术要点1.专业知识2.项目技术三、融资方式1.民间融资2.银行借款3.政府扶持四、成本核算1.成本最小化2.利益最大化五、营销方式1.常规产品2.特色产品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单位面积收入2.总收入3..致富他人4.生态环保1.莲藕-黑鱼生态种养模式效益好2012年年初,江苏张家港市现代农业园区常红社区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利用低洼地260亩连片种植莲耦并与黑鱼混养,实现了鱼、耦生态共生的良性循环利用。
该养殖模式是先在低洼地四周开挖宽3米、深1.5米的沟渠,供黑鱼和鲫鱼活动。
3月放养100克/尾左右的黑鱼种10000尾,并套养重150克/尾左右的鲫鱼每亩15公斤。
整个养殖过程中不投饵,黑鱼靠捕获鲫鱼及鲫鱼所繁殖的小鲫鱼生长,黑鱼和鲫鱼的活动可以增强莲藕底泥的透气性,促进莲藕的生长,提高莲藕的产量,而莲藕的一些烂根腐叶及昆虫又可为鱼类提供饵料。
这种生态混养模式既为市场提供了新鲜莲藕蔬菜,又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水产品,是农民养殖专业户提高养殖收益,丰富市场的一种有效途径。
至年底预计黑鱼可长至每尾0.5公斤,亩产可达15公斤,亩效益可增收600元,加上每亩可收获莲耦2000公斤,莲耦效益每亩可达6000元。
这种莲藕、黑鱼混作模式全年预计可达亩均收益6600左右,这样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260亩莲藕、黑鱼混作模式预计全年可达收益170万元左右。
2.“6日科技大课堂”为农民撑起致富伞“8月份是砂糖橘放秋梢的主要时期,管理重点是促梢、壮梢、壮果;金橘主要预防溃疡病、锈壁虱等病虫害;近期要注意补充果树的中微量元素……”8月6日是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圩日,该乡党委、政府邀请广西农科院专家莫志南前来讲授8月果树管理技术,近200名农民聚精会神地听课。
据金宝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廖富财介绍,2005年10月开始,每个月的6日,该乡都聘请市、县农业专家前来现场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从未间断过,因而被当地农民称为“6日科技大课堂”。
Vol.40No.062023 China Fruit News等地,并出口东南亚地区。
(王秋萍)山西:万荣果业掀起“二次革命”近年来,山西省万荣县充分发挥国家投资效应、技术支持效应、品牌影响效应,围绕果业生产、贮藏、加工、营销等环节,着力发挥产业园的“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社会化”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万荣果业掀起“二次革命”。
针对果品市场变化,万荣县着眼“优质化”示范引领,建成3个水果主题公园、10个精品水果示范园;着眼“绿色化”示范引领,实施农业循环发展、农业绿色防控专项行动,202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会在万荣召开;着眼“品牌化”示范引领,构建出口创汇三大体系,出口水果认证基地达0.38万hm2;着眼“融合化”示范引领,建成苹果博览馆,新实施方源果酒、汇源扩建等果品加工项目;着眼“社会化服务”示范引领,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796家、家庭农场299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39个,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1.39万hm2。
苹果是万荣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第一主导产业,种植面积2.39万hm2,年产量38.2万t,年产值15.3亿元,苹果收入占到全县农民收入的60%以上。
目前万荣县已经形成“一轴六区”的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布局,即以209国道万荣段为产业带动轴和现代苹果生产示范区、现代苹果电商集聚区、现代苹果产业拓展区、现代苹果链条延伸区、现代苹果农旅融合区、现代苹果加工集散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建设产业特色鲜明、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王秋萍)山西:葡萄成为运城市第二大出口水果葡萄出口是山西省运城市近年来大力扶持的富农增收产业之一,经过当地政府、果业部门、海关、合作社和农户的多方面努力,运城市葡萄出口节节攀升,自2018年实现首次出口之后,2022年葡萄出口1150批次、3.1万t、5400万美元,批次、数量、货值分别是2018年的5.9倍、4.8倍和4.6倍,占运城市全部水果出口的20%、14%和18%,是继苹果之后,运城市出口水果第二大品种。
发力产业集聚区麻江脱贫走新路鲍登家【期刊名称】《当代贵州》【年(卷),期】2016(000)044【总页数】1页(P43)【作者】鲍登家【作者单位】麻江县委政研室【正文语种】中文未来几年,麻江县将立足凯里—麻江同城化和凯里—麻江—都匀经济带的区域功能定位,推动农工一体、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建成凯麻中心城市的四大产业集聚区,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发展有机农业,建成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
“麻江县将以‘建设有机农业大县’为抓手,抓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蓝莓、蔬菜、烤烟、生猪养殖四大产业。
”麻江县委书记王镇义说。
“十三五”期间,麻江将完成“麻江蓝莓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标准制定,东部农业园区建成农文旅一体发展最高端平台——中国农业公园,将麻江打造成中国南方最大有机蓝莓种植基地;抓好有机蔬菜产业发展,依托西部高山冷凉气候,培育一村一特优势产业,建成高科技蔬菜博览园。
发展绿色工业,建成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区。
依托有机蓝莓产业,建设蓝梦谷创意工坊,推出蓝莓系列旅游休闲食品和文化创意产品;依托非遗技艺和民间传统工艺,开发系列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三个非遗传承技艺培训中心(体验基地)和三个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系列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全域旅游发展和中国民族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力争打造山地旅游装备制造业。
“麻江以‘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为抓手,致力从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中抓出工业来,培育发展绿色新型工业。
”麻江县长夏景卓说。
发展乡村旅游,建成旅游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区。
以“创建乡村旅游精品县”为抓手,构建度假型乡村旅游模式,塑造“梦境苗岭乡野、诗意清江田园”的高端乡村旅游形象,培育紧紧依托周边城区市民的休闲度假游和周边核心景区客流自助集散游为主的市场体系。
东部依托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打造“凯麻丹阳光郊野之旅”旅游精品线路,中部依托状元文化产业园和乡贤文化打造“都麻墨香文化之旅”旅游精品线路,西部依托高科技蔬菜博览园和地理资源打造“亚高原野趣休闲之旅”旅游精品线路,用两年时间打造20个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实现全县三分之一以上村以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
422020.02GREEN INDUSTRY绿色产业怀宁是八百里皖江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区位独特、资源丰富,境内多浅山丘陵,土壤呈现微酸性,气候温和湿润,是蓝莓种植的天然基地。
蓝莓,有水果之王之称,营养价值高,有改善视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作用;经济价值高,每亩蓝莓收益分别相当于5亩茶叶、10亩油茶、100亩水稻产生的收益。
近年来,怀宁县以蓝莓为主导,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9年7月,怀宁县在上海举办了绿色食品招商引资推介会,以蓝莓育苗、种植、精深加工以及综合开发、休闲观光为主的8个项目在会上集中签约,协议总投资9.34亿元。
怀宁蓝莓的崛起与发展2004年,怀宁县开始建园试种蓝莓;2011年,蓝莓产品开始销售。
至2016年,金拱、秀山、黄墩、公岭、清河、三桥、洪镇、凉亭等8个乡镇共种植蓝莓1.3万亩。
2018年,全县蓝莓种植面积超过3.6万亩,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其中挂果面积5750多亩,年产鲜果总量达到3600吨,产值4.32亿元,成为该县“3+1”主导产业之一。
怀宁县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区,蓝莓产业为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作出了贡献。
怀宁县蓝莓品牌创建成效明显。
“怀宁蓝莓”地理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及保护产品进入正式申报程序,怀宁美林蓝莓产业公司、安庆蓝莓农业科技有蓝莓产业助力怀宁乡村振兴◎ 石怀绶限公司、安徽独秀山蓝莓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获得“三品”认证。
“冰霜”“独秀山”“福贝特”“独秀谷”“盛丰”等品牌在上海、深圳、合肥等大中城市,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怀宁县政府携手京东商城开展网上线下营销,并通过与上海众多商家签约,实现销售渠道多样化、多元化。
目前,该县蓝莓产业已形成良种繁育、规模种植、批量保鲜、蓝莓饮料及其酒酿造和市场营销等主要环节的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扩大蓝莓的知名度,怀宁县、乡镇、村与企业共同开展了一系列蓝莓特色品牌旅游体验活动,将蓝莓文化旅游节打造成为集文化传承、民俗风情、休闲旅游及招商推介于一体的蓝莓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麻江县交通建设与发展纪实配音解说词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象和窗口。
麻江县地处贵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大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享有“中国红蒜之乡”“中国锌硒米之乡”“中国民间绘画之乡”等美誉,是著名的清末状元夏同龢的故里,是一座以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业为主的新兴城市。
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沪昆高铁横贯县境,320、210国道和贵新、凯麻高速公路均在县城郊交汇,4条省道在县内纵横,县、乡道路阡陌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麻江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南下东进的交通咽喉要塞。
如今,公路网络铺就“状元故里,蓝莓之乡”,大道如网,长路似虹,纵横交错,可谓“玉带交织、彩条舞动”,一幅生动美丽的锦绣画卷闪烁在山乡。
过去人挑马驮的状况,如今已被致富快车所代替,山间铃响、马蹄声碎、汗流浃背路难行的问题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
饱受“路难行”之苦的麻江广大群众,从心底发出由衷赞叹:感谢党和政府,车都可以停到家门口,我们出行真的方便了。
“十一五”期间,麻江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凝聚起“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共识,全县交通运输呈现出“十一五、快步走”的喜人局面。
在全州率先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建管养运”走在前列,农村公路好路率达80%,建制村提前完成班车通车率达95%,乡镇客运站实现全覆盖,24条客运班线发往各地实现四通八达,旅游船舶更新改造在全州率先完成等,逐步形成“二横五纵九连线”的交通雏形。
党的十八大以来,麻江县委、县人民政府高起点、大手笔,挟着“十二五”的雄风,迅速集结在“同步奔小康”的大旗下,对麻江交通远景进行规划和构想,拉开麻江交通大发展的大幕,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阔步跨越式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走进麻江县宣威镇,通村油路(水泥路)平整而干净,道路两旁一栋栋小洋房拔地而起,小轿车开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只是麻江交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安徽农业大学:25年走“大别山道路”兴农富民仲夏的皖北大地,麦浪翻滚,瓜果飘香!一位80岁的老人,手抚麦穗,一脸欣慰的微笑,身旁是一群笑得合不拢嘴的麦农。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位老人正是提出实施“小麦高产攻关”的“设计师”——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
为了大地的丰收,像胡教授这样情系“三农”的安徽农大人,一代代、一批批地投身科技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踏遍江淮大地的每一寸热土,走出了享誉全国的富民、创新、育人的“大别山道路”。
教授成为农民富裕的“使者”25年前的大别山区,“松枝当灯,辣椒当盐,养猪为过年,鸡蛋换油盐”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1984年,安徽农大师生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开发大别山的号召,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片曾为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红色土地。
植物学家来了,动物学家来了,机械设计的专家来了……各科各类的农大教授带着各自的看家绝活,默默地迈出了“大别山道路”艰难的第一步。
“要想富,去找农大宛志沪!”这是金寨县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20多年前,年近花甲的安徽农大教授宛志沪发现,山区特殊的高山低温气候,适合种植经济价值极高的西洋参。
她和同事一头扎进扶植引导山民种参的活动中,第一次把西洋参“请”到了大别山。
20多年来,从最初的两户参农到现在的家家山民都想种,西洋参在金寨县伴着宛志沪和她的学生两代人扎下了根,给高寒山区的山民带出了一条致富路。
如今,西洋参已经在金寨县结出了“致富果”,仅在金寨县的种植面积就达25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年纯收入10多元,被山民视为致富的“仙草”。
山青、水秀、人勤,致富路在哪里呢?几年前,在山民们的迷茫中,朱世东教授走进岳西的高寒山区。
通过反复调研、论证,他大胆地把江南“水乡名媛”——茭白,“落户”在这里。
在他的扶持下,平常农家的“一碟小菜”,如今已成为“经济大餐”。
2008年,岳西县高山茭白种植面积4.3万亩,产值1.5亿多元。
仅在石关乡3104户居民中,种茭白年收入超过万元的就有114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