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死者》中的精神困境
- 格式:pdf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4
《死者》中迈克尔的角色熊义信【摘要】《死者》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作者通过生者的回忆描写了一系列的死者形象,最后以加布里埃尔妻子年轻时的情人迈克尔作为促成主人公顿悟的关键.文章以迈克尔为中心,解读这一角色对于主人公精神顿悟所起到的作用.【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2)006【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死者》;乔伊斯;迈克尔;顿悟【作者】熊义信【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562.4《死者》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
故事从一个圣诞晚会开始,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晚会前后的经历构成了故事的主干,但是在圣诞节——象征着诞生与复苏的日子——发生的故事却拥有一个不祥的标题,而整篇故事中作者最着力描写的死者的名字叫做迈克尔。
这个人物对故事的发展究竟作用何在?了解这一问题对于理解《死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众多死者形象乔伊斯曾多次强调其在创作《都柏林人》时,“强调遣词造句的经济性,不浪费一个词语,使每个单词都用得恰到好处,并发挥出应有的艺术效果”[1]。
在语言上如此,在叙事上也是如此。
小说集中每一个故事都短小精悍,进入主人公叙述视野的人、物乃至事件皆为故事发展的重点。
由此可见,在《死者》中,标题及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主人公加布里埃尔最终完成精神顿悟服务。
单就故事的发展来说,小说确实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但是故事中人物的回忆和谈论却不仅仅局限于圣诞节的夜晚。
作者借用人物之口和心理活动,将过去和现在同时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故事中出现了大量过去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对加布里埃尔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人是不是题目中的死者?小说中最先出现的死者形象是主人公姨妈的哥哥——过世多年的帕特。
他的死迫使凯特、茱莉亚和简搬到如今这个狭小的房子里面。
这个房子在小说中被描述成一个“阴暗,萧条”的房子,而且“一直如此”。
浅析乔伊斯《死者》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顿悟作者:秦彦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6期摘要:《都柏林人》是爱尔兰现代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以十五个发生在家乡都柏林的故事为缩影,展现了20世纪爱尔兰的政治腐败、社会道德的瘫痪。
作为《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死者》不仅使得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完整,还把整部小说中心推向了高潮。
文章从主题“死者”着手,逐步剖析主人公加布里埃尔(Gabriel)遭受刺激下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精神顿悟的过程,并探讨小说内在隐藏的象征意义和讽刺意义。
关键词:《死者》瘫痪精神顿悟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爱尔兰遭受民族独立运动失败、社会政治力量四分五裂、宗教势力恶性蔓延的动荡局势,人民处于道德瘫痪的状态。
在极力抗争救国未果之后,乔伊斯无奈选择了离开,开始了数十年的背井离乡生活。
早年在祖国的生活,为他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爱尔兰或者以家乡都柏林为背景的,描写了当地的生活和文化,以此为缩影反映了爱尔兰社会的瘫痪。
乔伊斯的代表作之一《都柏林人》(Dubliners,1914)创作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萌芽期,为了突破传统的文学创作手法,其在表现技巧上运用了大量象征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结合,同时在故事背景、结构、语体、技巧等方面做到了内在的统一。
《都柏林人》另一个告别传统的尝试在于他避开了繁琐的意识流技巧,而选择了“精神顿悟”(epiphany)表现人物错综复杂的思想情感[1]。
小说常常将主人公的经历、情节的发展带动心理的变化,在故事结尾时,又以主人公的豁然开朗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自我认识。
作为《都柏林人》中的一篇,乔伊斯在《死者》中依旧运用“精神顿悟”的技巧,并结合大量的象征手法渲染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向读者揭露爱尔兰社会的本质,即瘫痪的阴影笼罩着每个人,人们精神涣散、生活压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将矛盾的焦点指向死去的人。
论乔伊斯《死者》中加布里埃尔的精神顿悟作者:李艳飞来源:《群文天地》2008年第12期爱尔兰著名小说家詹姆士·乔伊斯(James Joyce)饮誉欧美文坛半世纪之久,被推崇为现代派的文学大师,同时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他早期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Dubliners)虽然尚未用意识流技巧来描绘人物流动的意识,但他运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精神顿悟”来展示人物错综复杂的感情。
“精神顿悟”(Epiphany)常常被认为是乔伊斯作品中所采用的主要写作技巧,并奠定了他日后长篇小说中登峰造极的意识流技巧的基础。
《都柏林人》被视作是描写“精神顿悟”的故事集,每一个故事叙述一件看似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然而就是它引发了故事主人公们的精神顿悟,几乎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故事的主人公都不禁豁然开朗,顿时看清自己的窘境,并从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整个《都柏林人》就是一本关于“精神顿悟”的书——对寂寞虚空的“精神顿悟”。
《死者》(The Dead)中的加布里埃尔(Gabriel)是在经历过一系列的精神挫败之后,最后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不过是一个幻灭的肥皂泡,或是一场从没存在过的虚空。
《死者》不仅在顺序上是最后一篇,内容上也是毫无疑义的压轴之作:从失望地走出阿拉比的小男孩,到黯然站在河边的Mr. Duffy,最后到《死者》中雪夜窗前突然痛苦绝望的Gabriel,乔伊斯仿佛在向我们讲述他的一生,只是这从小到大的历程,与其说成长,还不如说是寂寞虚空对灵魂的一步步地侵蚀,最终以Gabriel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与死者的灵魂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而结束,死去的人因为曾经有真爱,也许还活着;而活着的人因为从未爱过,也许虽生犹死。
“精神顿悟”是乔伊斯在这部小说集中运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手法。
何谓“精神顿悟”呢?“精神顿悟”源于基督教,弗罗伦丝·沃尔索( Florence Walzl)曾给“精神顿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是:“某种文学和技巧意义上的突然显灵,或者说心灵的顿悟”也就是“人在某一时刻豁然醒悟,看清自己的处境,悟出人生的真谛”。
借鉴‘与超越——论《死者》中的现代主义倾向莫梓‘.(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死者》是乔伊斯的早期作品《都柏林人>中的经典之作。
4、说虽深受传统现实主义影响。
却又与传统现实主义有所区别。
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象征寓意和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已经流露出现代主义的写作倾向。
-关键词:现实主叉现代主义人物塑造敦事方式象征寓意。
价值取向《死者》写于1907年,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卷之作。
正式脱稿时。
作者年方二十五岁。
在这部《都柏林人》系列中篇幅最长、内涵最丰富的小说里,乔伊斯以超越年龄的远虑和老到,表现出一个年轻的艺术家对生活的平庸琐碎、民族的狭隘封闭、宗教的阴郁压抑的思考,探讨了生死的沉重话题。
故事讲述了大学教授加布里埃尔携妻子在参加一次圣诞晚会时,逐渐认识自我,得到精神重生的过程。
舞会上的各色人等,包括辛酸的看楼人的女儿莉莉.老实的弗雷迪-马林斯.精明的玛丽简。
尖刻的激进分子艾弗丝,高傲的歌唱家巴特尔达西先生.以及主人公加布利埃尔和夫人格莉塔的形象。
在乔伊斯笔下均栩栩如生。
乔伊斯采用现实主义.尤其是心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力图表现出心理生活的流动.保持读者对纯然内在世界的感受能力。
把如此众多的人物放在仅有三四十页的篇幅里能处理得有条不紊。
使读者对各个人物如见其面.如闻其声,乔伊斯的写实功力。
堪与一流的现实主义作家相媲美。
然而。
作为作者写作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一部重要短篇小说,《死者》并不满足于现实主义的浮世绘。
从人物塑造、表现内容、象征寓意和价值取向四个方面,作者已经在小说中表现出超越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倾向。
一、人物塑造对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人公的塑造.是乔伊斯突破传统现实主义的一大尝试.更是主宰了他之后的写作生活。
在古典现实主义作家如福楼拜、莫泊桑。
或心理现实主义作家如托尔斯泰笔下。
主人公都是有一定社会背景或较高地位的人。
即使是如汤姆琼斯这样平凡卑微身份的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总会遇到戏剧性的冲突。
论乔伊斯《死者》中的“喧嚣”与“沉寂”作者:张若晓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3期摘要:《死者》作为《都柏林人》的压轴之作,是对“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它讲述了大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参加姨妈家举办的宴会及宴会过后与妻子独处,通过前后“喧嚣”和“沉寂”的强烈对比,展现加布里埃尔精神上的可怜可鄙,以及以其为代表的都柏林人麻木而令人窒息的社会生活状况。
关键词:《死者》;喧嚣;沉寂;对比《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于1904至1907年问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它以十二部短篇小说连缀的形式集中揭示了作家故乡爱尔兰死气沉沉的社会生活和触目惊心的道德瘫痪,同时其问世也是其走上文学实验与革新道路的一个重要开端。
《死者》作为这部小说集的压轴之作,是对作者所要表现的“瘫痪”这一基本主题的归纳与总结,在创作技巧方面,乔伊斯运用“喧嚣”与“沉寂”所带来的强烈对比,生动地展示出主人公加布里埃尔精神上的“瘫痪”以及都柏林令人充满矛盾和隔膜的人际关系。
作為大学教授的加布里埃尔自视清高,作为莫肯家宴会的主持者,他准备了一篇自认为极具学养的演讲稿,并为他人是否能够听懂他在讲稿中所引用的典故和诗句而忧心忡忡。
舞会中到处是一幅拥挤和喧嚣的画面,但是在这种喧嚣的背后,实则充满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便成为穿插在宴会“喧嚣”中的一阵阵细小的“沉寂”:在加布里埃尔刚刚进门时,女仆李莉在与其简短的寒暄中的指责男人对女人的欺骗行为和不负责任,加布里埃尔轻松愉悦的情绪被这句指责打断了,他“满脸通红,仿佛他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于是他不再看她,蹬掉脚上的套鞋,灵巧地用围巾轻轻地掸了掸他的漆皮鞋”他因此而放弃这段令自己感到不安的交谈,同时将一个硬币硬塞给李莉快步离开,从这里可以看出,加布里埃尔并不是表面上所显示的那样是一个光明磊落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曾经或许也和其他男人一样欺骗过年轻的少女,那枚硬币,与其说是送给她的圣诞节礼物,不如说是他对自己曾经所做的不光彩的事情的一种弥补和赔偿。
2014.052014.06《都柏林人》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
这本小说集的主题则正如乔伊斯自己所说的:“我正在写一系列‘求降显灵文’,一共十篇。
我已经完成了一篇。
我给这一系列取名为《都柏林人》,我要暴露血液麻痹,即瘫痪的灵魂,也就是许多人称之为一个城市的灵魂”。
而短篇小说集的最后一篇《死者》可以说是这本书的高潮与总结,因它篇幅较长,所以常常被看作是中篇小说,它与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还被并列为20世纪前期英国小说中最杰出的中篇小说。
在这篇中篇小说中,乔伊斯不仅描写主人公伽布里欧的个人生活,更是将整个都柏林城瘫痪麻木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死者》表面上描写的是一派热闹的宴会场景,但其实到处充满着死亡压抑的气息。
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
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一.生理意义上的死者《死者》中有很多地方提到死去的人,也即生理意义上死去的人,这些人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魂灵因生者的不断回忆而变得鲜活生动,并影响着生者的生活。
这些死者包括伽布里欧的母亲、逝去的伟大的歌唱家老帕金森,这些死者因人们的不断提起而永存,这反映出新一代的人比不上旧时代的人,同时也反映出都柏林人的守旧以及都柏林社会的停滞不前。
就这样,在如此热闹的圣诞晚宴上,那些对生者有着深刻影响的死者时时浮现在生者的脑海中,吞噬着生者的生命与思想,占据着生者他们自己生活。
要说深刻影响生者的死者,最严重的当属伽布里欧妻子格丽塔的已故的情人迈克尔·富里了。
格丽塔虽然已嫁他人为妻,表面上对丈夫是温柔体贴,百依百顺,夫妻两人是恩爱有加,对孩子也是关心备至,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
但最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她心里一直藏着一个人,而这个人竟为了她而死,这是一种怎样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啊!难怪当她一听到那首曾经的情人经常唱的《奥格里姆的小姑娘》时会如此黯然伤神,也难怪她至今都一直清晰地记得。
作者简介:苏中美ꎬ在读硕士ꎬ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ꎮ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ꎮ文章编号:2096-3874(2019)02-0127-04谈«死者»中的精神困境苏中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ꎬ云南昆明650500)摘㊀要:«死者»是二十世纪爱尔兰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压轴之作ꎬ以爱尔兰首都为背景ꎬ描写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的现实生活状态ꎬ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ꎬ揭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ꎬ探索都柏林人生活的精神困境ꎮ关键词:乔伊斯ꎻ死者ꎻ精神麻木ꎻ情感瘫痪ꎻ生与死中图分类号:I106.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死者»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最后一篇ꎬ也被誉为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ꎮ«死者»酝酿于1906年7月至1907年3月乔伊斯在罗马的生活ꎬ发表于1914年ꎮ与其他短篇小说一样ꎬ他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都柏林人精神生活的麻木萎靡与瘫痪ꎮ通过三十年如一日的圣诞派对ꎬ以及人物㊁聚会细节ꎬ揭示了都柏林对未来的冷漠㊁失望㊁迷茫与麻木ꎮ一㊁精神麻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是在社会的动荡不安中产生的ꎮ随着欧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ꎬ让人们对已经熟悉的社会越来越陌生ꎬ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经济的迅猛发展ꎬ改变了人们对宇宙㊁世界㊁甚至是人自身的看法ꎮ在这样的新结构中ꎬ相距不到30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ꎬ战争的残酷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性ꎬ动摇了以往的精神信仰ꎬ让人类对本性产生了怀疑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疏远ꎬ人们对于未来的命运与前途充满恐惧ꎮ郑克鲁认为: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是时代的产物ꎬ是20世纪的经济与社会文学思潮下的必然产物ꎬ概括而言ꎬ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ꎬ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ꎮ [1]乔伊斯短篇小说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表现无处不在的异化ꎬ特别是对人们精神麻木与瘫痪的描写ꎮ1906年5月5日ꎬ乔伊斯曾在给格兰特 理查兹的信中披露他写«都柏林人»的意图: 我的意图是写一篇我的国家的道德史ꎮ我选择都柏林作为场景ꎬ是因为那座城市对我而言似乎是瘫痪的中心ꎮ [2]在«死者»中乔伊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来表现都柏林人的精神麻木ꎮ故事的开始即描写了看门人的女儿莉莉是位身材细长的年轻姑娘ꎬ她脸色发白ꎬ头发像干草一样黄ꎮ本该是最好的年纪ꎬ有大把的青春可以用在享受生活上ꎬ却每天忙于生活的琐碎当中ꎬ接客㊁招呼客人ꎬ对生活失去激情ꎬ心如死水ꎮ加布里埃尔的两位姨妈是三十年来圣诞聚会的筹办人ꎬ多年单调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探求ꎬ生活的循规蹈矩㊁墨守成规ꎬ正是当时爱尔兰人渐渐衰老的一代的代表ꎬ正如对她们外貌的描写: 茱莉娅姨妈大约高上一英寸左右ꎮ她的头发已经灰白ꎬ向下披着盖住耳朵尖ꎻ她那张大脸也是灰白色的ꎬ但颜色比头发要深一些ꎬ脸上的皮肤看上去也十分松弛ꎮ虽然她的身体结实ꎬ站姿端正ꎬ但她的眼睛显得呆板迟钝ꎬ微微张开着的嘴唇ꎬ让她看起来很迷茫的样子ꎬ似乎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ꎬ也不知道该往哪儿721 第19卷㊀第2期2019年2月㊀㊀㊀㊀㊀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㊀㊀㊀㊀㊀㊀Vol.19㊀No.2Feb.2019去ꎮ相比之下ꎬ凯特姨妈就要有生气一些ꎮ她的脸色比她妹妹的脸色好一切ꎬ虽然皱纹和褶子布满了她的整张脸ꎬ看上去就像一只干巴巴的红苹果ꎬ不过她的头发是那种还没有失去成熟的胡桃颜色ꎬ被编成了一个老式的发型ꎮ [3]无论是眼神的呆板迟钝ꎬ迷茫的样子ꎬ还是老式的发型ꎬ都是都柏林人精神麻木的写照ꎮ加布里埃尔的这两位姨妈ꎬ一位是唱诗班的成员ꎬ一位是教授学生音乐的启蒙教师ꎬ她们热情好客ꎬ谦虚ꎬ但是她们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寄托放在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聚会上ꎬ每天了无生气的生活ꎬ让他们被历史与时代所摒弃ꎬ甚至当加布里埃尔的妻子康罗伊太太提到 套鞋 时ꎬ茱莉娅竟一无所知ꎬ说明她们在过着看似幸福的生活时ꎬ实质上已被生活所淘汰ꎮ小说中弗雷狄 马林斯的存在被视为爱尔兰人当时在英国的控制下麻痹人生的真实写照ꎮ他虽然不是文中的主要人物ꎬ却贯穿了整部小说ꎮ从开头茱莉娅与凯特就担心弗雷狄的到来ꎬ因为他总是喝的醉醺醺地前来ꎬ而且一喝醉ꎬ就变得不受控制ꎮ通过他的外貌描写也能体现出当时爱尔兰人精神麻木的普遍特征: 弗雷狄 马林斯大约四十岁ꎬ身材个头都和加布里埃尔很形相似ꎬ只是他的两个肩头要圆一些ꎮ他肥胖的脸没有一丝血色ꎬ只有厚厚的两只向下挂着的耳垂上和两扇鼻翼上有点红润ꎮ他相貌粗俗ꎬ鼻子很塌ꎬ额头高高凸起ꎬ突然又向后斜缩回去ꎬ嘴唇肿胀往外凸ꎮ他的眼皮厚厚的ꎬ使得眼睛看起来很呆板ꎮ头顶没几根头发ꎬ还都乱糟糟地耸立着ꎬ看起来就像刚从被窝里被人硬拉出来没睡醒的样子ꎮ [3]他虽然答应过自己的母亲要戒酒ꎬ但是到最后也没能改过自新ꎬ每天都要沉醉在喝酒中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ꎮ弗雷狄代表了中年一代的都柏林人ꎬ他们空虚㊁无聊㊁找不到生活的意义ꎬ每天只能靠麻醉自己而延续生命ꎬ是生活在追忆中的行尸走肉ꎮ«死者»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市井百姓ꎬ乔伊斯在作品中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精神状态的描写ꎬ在营造了一派欢乐祥和的聚会的同时ꎬ表现了这些在 快乐中的人 实质上是一些没有思想㊁没有灵魂㊁只会通过自欺欺人以及对传统的盲目顺从来寻找精神寄托ꎬ精神麻木的有缺陷的都柏林人ꎮ二、情感瘫痪袁可嘉早在1979年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在人与社会㊁人与人㊁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㊁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ꎬ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ꎬ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ꎮ [4]乔伊斯在创作«都柏林人»时ꎬ主要目的就是要描写都柏林的人与社会㊁与人的异化ꎬ主要体现在精神世界的空虚㊁冷漠㊁麻木与瘫痪上ꎬ1904年7月乔伊斯在给他的同学C.P.克兰的信中说: 我正在为一家报纸撰写一个圣灵显现系列ꎬ拟写10篇ꎮ我已经完成了1篇ꎮ我要让这个«都柏林人»系列曝露众人眼中的一个城市偏瘫或瘫痪的灵魂ꎮ [5]乔伊斯是将支撑都柏林人现实生活的各种价值形态诊断为产生瘫痪的根源ꎬ通过严苛的细节来表现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ꎮ都柏林人精神瘫痪的体现包括玛丽 简ꎬ她是茱莉娅与凯特的唯一侄女ꎬ也是加布里埃尔的表妹ꎬ玛丽从音乐学校毕业后ꎬ开始从事音乐教师工作ꎮ在圣诞聚会上ꎬ她为大家弹奏学院式的曲子ꎮ本该具有艺术气质与浪漫激情的玛丽ꎬ却把钢琴弹奏看为是速度与技巧的展现ꎬ这让加布里埃尔无法理解ꎬ因为他喜欢音乐ꎬ却发现玛丽弹奏的根本不是什么优美的旋律ꎬ而且他很怀疑是否有人真的能听懂这样的音乐ꎮ在玛丽演奏过程中ꎬ有四位青年在门口逗留了一会儿ꎬ听到钢琴几分钟后就走了ꎬ当乐曲以一段高音部八度颤音和一段结尾的低音部八度音阶告终时ꎬ听众热烈鼓掌以祝贺玛丽 简的成功演奏ꎮ而在这些人当中鼓掌最响的就是在曲子开始时站在门口的四位青年ꎬ在演奏不久后他们就去吃点心了ꎮ玛丽 简的行为可以看做是都柏林人对艺术的麻痹与瘫痪ꎬ他们追求的并不是音乐这样的精神享受ꎬ而是作为炫技的资本ꎬ一种生活情感瘫痪的表现ꎬ象征着他们缺乏激情的生活方式ꎮ艾弗丝小姐是加布里埃尔的同事ꎬ同样是一位坚决的民族主义者ꎬ她热爱自己的民族㊁土地㊁语言ꎬ在参加聚会时她别的项针上有爱尔兰的图案ꎬ与人告别时用的是爱尔兰语ꎬ尤其是在知道加821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布里埃尔推荐外国作家作品时ꎬ冷嘲热讽ꎬ一直说他是 亲英派 ꎬ不像是爱尔兰人ꎮ质问加布里埃尔为什么不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㊁为什么不深入学习爱尔兰语?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ꎬ艾弗丝小姐有思想ꎬ但是她很极端ꎬ不接受外来的新生事物ꎬ一味排外ꎬ过分执拗ꎬ故步自封ꎬ他们的精神是禁锢的ꎬ瘫痪的ꎬ这样的青年一代ꎬ预示着都柏林未来生活的腐朽与麻木ꎮ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与妻子康罗伊太太在作品开始时看似亲密ꎬ他们一起来参加聚会ꎬ妻子的贤惠与美丽让加布里埃尔深深地着迷ꎬ等到聚会结束后ꎬ他们到达宾馆ꎬ加布里埃尔的激情上升到极点ꎬ期望着和妻子单独相处ꎬ但却发现妻子的兴致并不高ꎬ甚至有些悲伤ꎮ询问后才知道在聚会上一位男士的演唱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初恋ꎮ加布里埃尔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是多么脆弱ꎬ虽然他们一起生活了许久ꎬ却从未真正相互了解彼此ꎮ在家庭生活中ꎬ他一直保持着爱尔兰人的传统ꎬ对妻子中规中矩ꎬ不冷不热ꎬ这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婚姻看似幸福ꎬ实质却彼此陌生ꎬ生活的这些年间ꎬ妻子的心中竟一直住着另一个人ꎬ多年来ꎬ加布里埃尔与妻子一直同床异梦ꎬ似乎他们从来就没有在一起过ꎮ加布里埃尔爱情的失败既是这部作品最大的悲剧ꎬ也是情感瘫痪最明显的标志ꎮ夫妻之间本该相互信任㊁无话不说ꎬ但在都柏林人的生活中ꎬ夫妻竟然只是名义上的关系ꎬ一种可悲的存在ꎮ乔伊斯通过对宴会的细致描写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都柏林人生活的麻木与情感上的病态瘫痪ꎬ都柏林人安于现状ꎬ甘受大英帝国天主教会的双重压迫ꎬ使他们丧失了判断力ꎬ机械而麻木地活着ꎬ无力改变现状ꎮ可以说ꎬ乔伊斯通过加布里埃尔的顿悟来表现爱尔兰人盲目的自我满足与自我欺骗ꎬ让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都柏林人的麻醉人生ꎮ三、生与死的交织乔伊斯在作品中以 死亡 为主题ꎬ但作品大部分描写了圣诞派对的热闹㊁欢乐㊁祥和的氛围ꎬ只有在最后加布里埃尔的太太怀念起初恋时ꎬ才点破他的恋人早已去世ꎬ作品中真正的死者第一次出现ꎮ在«死者»中虽然康罗伊太太的初恋所占比重不大ꎬ但是却成为这部作品的关键ꎮ在圣诞宴会看似快乐的氛围中ꎬ实质处处弥漫着压抑㊁瘫痪㊁死忙的气息ꎮ在«死者»中乔伊斯想要表达的死者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死去的人ꎬ如康罗伊太太的初恋ꎮ第二类是即将死去的人ꎬ如加布里埃尔的两位姨妈等作为渐渐衰老的一代ꎮ最后即是最重要的一类人ꎬ即 活死人 ꎮ他们是活着的人类ꎬ但是精神麻木㊁瘫痪ꎬ对生活失去憧憬与希望ꎬ虽然活着却陷于精神创痛的枷锁中ꎮ«死者»中所有的人物都陷于情感瘫痪与精神麻木中ꎮ莉莉等年轻的一代对美好生活失去希望ꎻ酒鬼弗雷狄每天通过喝酒来麻醉自己ꎬ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醉生梦死ꎬ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行尸走肉的生活中ꎻ高级知识分子艾弗丝小姐固步自封ꎬ盲目自大ꎬ排斥一切的外来传统ꎻ茱莉娅姨妈与凯特姨妈循规蹈矩㊁墨守成规ꎬ多年如一日地生活ꎻ主人公加布里埃尔与妻子看似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ꎬ实质上他们多年的共同生活ꎬ竟抵不上死去的初恋重要ꎮ由此可见ꎬ情感的丧失与精神的麻木ꎬ造成了都柏林人 活死人 存在的现状ꎮ在乔伊斯眼中ꎬ真正的死者并不代表实质的死者ꎬ相反在精神㊁行动上瘫痪的都柏林人才是真正的死者ꎮ相比都柏林人的麻木ꎬ康罗伊太太的初恋虽然已经死去ꎬ但是他曾深深地爱过康罗伊太太ꎬ甚至为她而死ꎮ他曾用纯粹的爱尔兰民歌和充满激情的生命ꎬ演绎了真正的爱情ꎮ最后ꎬ加布里埃尔终于意识到真正的死者是像他们这样精神麻木的都柏林人ꎬ而死者少年其实一直都活在康罗伊太太的心中ꎮ小说中对雪的描写也可视为乔伊斯对死亡的象征ꎮ雪作为一种自然现象ꎬ是出现在隆冬季节ꎮ下雪意味着一年的终结ꎬ同时导致了一些动植物的死亡ꎮ乔伊斯把«死者»安排在冬季ꎬ是具有深刻含义的ꎬ特别是在庆祝耶稣降生的圣诞晚宴上ꎮ圣诞节是庆祝生命的诞生ꎬ小说通过看似热闹非凡的圣诞节派对ꎬ来表现实则全面瘫痪的社会现实与内部腐烂ꎮC.H.皮克指出都柏林由瘫痪向垂死的演化ꎮ 雪ꎬ寒冷ꎬ及黑暗 三个意象暗示了都柏林人的基本处境ꎬ它们象征了一个 垂死的城市 ꎬ 温暖㊁浪漫 仅属于那已经死去的世界ꎬ如今921㊀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谈«死者»中的精神困境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㊀它们只能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 ꎬ而对死去世界的执着拘囿了都柏林人生活的可能性ꎮ[7]在小说最后ꎬ 整个爱尔兰都在下雪ꎮ雪落在阴郁的中部平原的每一片土地上ꎬ落在光秃秃的小山上ꎬ落在艾伦沼泽ꎬ还落在香浓河黑沉沉的奔流中ꎮ雪也落在山坡上的教堂墓地的泥土里ꎬ那里安葬着迈克尔 富里ꎮ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ꎬ在歪歪斜斜的十字架上和墓石上ꎬ在一扇扇小墓门的尖顶上ꎬ在荒芜的荆棘丛中ꎬ都积起厚厚的一层ꎮ他听着雪花穿过宇宙ꎬ轻轻地向下飘落ꎬ微微地ꎬ就像最后时刻的来临ꎬ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ꎬ他的灵魂渐渐昏睡了ꎮ [3]漫天大雪覆盖了整个爱尔兰ꎬ无论生者与死者ꎬ这场大雪为整个爱尔兰铺上了一张洁白的布单ꎬ宣告了整个爱尔兰都柏林人的精神死亡ꎮ综上所述ꎬ乔伊斯的«死者»主要表达了都柏林人精神瘫痪麻木的困境ꎮ1904年1月7日乔伊斯在叙事短文«艺术家的画像»中说道艺术家的处境是置身在 一个精神错乱的社会的总体瘫痪中 ꎮ[7]«死者»表面上描绘了一个欣欣向荣㊁人人和谐友好相处的社会ꎬ实质上乔伊斯是通过对腐朽㊁了无生气的社会的批判ꎬ揭露都柏林看似繁荣的虚伪外表ꎬ通过描述麻木不仁的都柏林人的生活ꎬ唤起民族精神ꎬ警醒爱尔兰人真正的死者与虽生犹死人的区别ꎮ参考文献[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ꎬ1999:100.[2]RichardEllmannꎬed.ꎬLettersofJamesJoyceꎬVol.2[M].NewYork:TheVikingPressꎬ1966:134.[3]詹姆斯 乔伊斯.一片流云 乔伊斯短篇小说集[M].央金ꎬ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ꎬ2014:107ꎬ116ꎬ180.[4]袁可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ꎬ1979:5.[5]SturatGilbertꎬed.ꎬLettersofJamesJoyce[M].Ox ̄fordUniversityPressꎬ1958:55.[6]SturatGilbertꎬed.ꎬLettersofJamesJoyce[M].Ox ̄fordUniversityPressꎬ1958:53.[7]JamesJoyce. APortraitoftheArtist ꎬinChesterGAndersonꎬed.ꎬAportraitoftheartistasayoungman:testꎬcriticismꎬandnotes[M].PenguinBooksLtdꎬ2000:266.TheMentalDilemmainJoyce'sShortStoryTheDeadSuZhongmei(SchoolofLiteratureꎬYunnanNormalUniversityꎬKunmingꎬYunnan650500ꎬChina)Abstract:TheDead"isthefinaleofthe20thcenturyIrishwriterJamesJoyce'sshortstorycollection"Dub ̄liners".InthebackgroundoftheIrishcapitalꎬitdescribesthereallifestateofDublinersintheearly20thcen ̄tury.ThedescriptionrevealsthespiritualcruxofIrishsocietyandexploresthespiritualdilemmaofDubliners'lives.Keywords:JoyceꎻTheDeadꎻmentalnumbnessꎻemotionalparalysisꎻlifeanddeathClassNo.:I106.4㊀㊀㊀㊀㊀㊀㊀DocumentMark:A(责任编辑:蔡雪岚) 031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